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出師表(蘇教版九年級必修)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1.15W

教學目的

一、瞭解諸葛亮統一中國的願望和親賢臣、遠奸佞,嚴明賞罰,廣開言路等進步主張,批判地繼承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

二、學習本文以議論為主兼用抒情和記敍的寫法以及語言質樸、感情真摯的特點。

三、瞭解“表”的有關知識,掌握形容詞的活用和“以”的用法。

教學設想

一、介紹背景和疏通文義結合起來,突破重點詞句,然後通過反覆誦讀使學生領會內容大意。

二、採用“讀讀,講講,議議”的教學方式,在讀、講、議的過程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藝術特色。

三、課文的重點是第一部分,在講清第一部分的前提下,第二部分可以採用練習法進行教學,第三部分讓學生自讀背誦。

課時安排:四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諸葛亮是中國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顧茅廬”“火燒赤壁”“六出祁山”等膾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國是家喻户曉的。諸葛亮的文才韜略令人傾倒。他撰寫的《出師表》是漢末以來表的第一流傑作,文章質樸誠摯,志盡文暢,為後人所欽仰,正所謂“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陸游《書憤》),“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文天祥《正氣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傑作。(板書)

二、教師範讀全文(最好能背誦),讀得要有抑揚頓挫,感情充沛,使學生產生激情。

三、解題。

1  什麼叫“表”?這種文體有什麼特點?

明確:表,古代向帝王上書言事的一種文體。我國古代臣子寫給君主的呈文有各種不同的名稱。戰國時期統稱為“書”,如李斯《諫逐客書》。到了漢代,這類文字分成章、奏、表、議四小類。“章以謝恩,奏以按劾,表以陳情,議以執異。”(《文心雕龍》)此外,還有一種專議朝政的文章,又統稱“表”。“表”的基本特徵是“動之以情”。《出師表》是諸葛亮在出師北伐前向劉禪(劉後主)的言事呈文。

2  諸葛亮是什麼心情下寫《出師表》的?

明確:實現國家統一是劉備的遺志,諸葛亮為了實現先帝遺志,在戰略後方日益鞏固的情況下決定出師伐魏。但劉後主卻昏庸無能,聽信奸佞,成了北伐的後顧之憂。諸葛亮在出師前寫下這篇文章,以懇切的言辭勸説後主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佞,以修明政治,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也表達了諸葛亮報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摯感情和“北定中原”的決心。

四、分析結構,歸納段落。

關於本文的結構,教師要引導學生着眼於“出師”二字。具體地説,一是要看作者對出師後國內政事的安排;二是要看作者説明出師的理由。這兩個問題弄清楚了,全文的脈絡也就清晰地顯示出來。

明確:可將本文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5段),從當前形勢出發勸説後主繼承先帝遺志,提出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佞三條建議。

第二部分(6、7段)追述以往經歷,表達“報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摯感情和“北定中原”、“興復漢室”的決心。

第三部分(8、9段),明確各方面的責任,向後主提出懇切的期望,總結全文。

五、講讀第1段。

1  學生對照註釋,自讀第1段。教師補充註釋。

疲弊:疲弱睏乏。         誠:的確、確實。

危急存亡:形勢危機,決定存亡。     宜:應該。

不懈:毫不懈怠,忠於職守。侍衞之臣:陪侍、保衞皇帝的近臣。

忠志之士:忠心的將士。志,士心。       忘身:奮不顧身。蓋:副詞,原來,表示解釋原因。  追:追念。  報:報答。

聖:古時臣下對帝王的尊稱。      恢宏:使志士之氣發揚光大。

妄自菲薄:過分看輕自己。        諫:臣下給皇帝提意見。

2  學生講述大意。

3  討論問題:

(1)為什麼説當時是“危急存亡之秋”?為什麼説“益州疲弊”?

明確:説是“危急存亡之秋”,是因為:①先帝中道崩殂;②天下三分;③益州疲弊。

諸葛亮的戰略思想是聯吳抗曹。但吳國在猇(xiāo)亭(今湖北宜都)戰役(即《三國演義》)中講的“大意失荊州”“火燒連營八百里”故事)奪走了荊州全部地區,益州的豪強和南方的夷族統治者也乘機發動叛亂。這時,魏已牢固地控制着全國的中心地區即黃河流域,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佔有明顯的優勢;吳控制長江中下游,經濟力量也比較雄厚;只有蜀偏安於西南一隅,處於不利地位。所以説“益州疲弊”。

(2)諸葛亮為什麼向後主提出“開張聖聽”?

明確:一為發揚光大先帝遺德,激勵振奮忠心為國的臣下士氣;二為避免阻塞“忠諫之路”。“以光先帝遺德”的“以”表示目的,可譯成“來”;“諮臣以當世之事”的“以”表憑藉,可譯成“用”。

4  分析本段的層次。

板書:

六、佈置作業。

1  熟讀、背誦第1段。

2      預習2-5段。

課後記:

第二課時

    

一、檢查第1段背誦情況。

二、講讀第2段。

1  指定學生講述這一段的大意,並點撥下列詞語:

宮中:借指皇帝宮廷裏的官員。     府中:借代丞相府的官員。

陟罰臧否:陟,上升,提升官吏;罰,懲罰;臧,善;否,惡。臧、否用作動詞。合起來即罰臧否,獎善懲惡。      異同:偏義詞,意即“不一致”。

昭:表明,顯示。形容詞(明顯)活用為動詞。

2  分析這一段的結構層次。

板書:

三、講讀第3-5段。

1  齊讀後指名學生講述大意。

2  教師重點點撥有關詞句:

此皆良實:良,善良;實,誠實。這裏指善良、誠實的人。形容詞作動詞。     以遺陛下:以之遺陛下,省略句。      

裨補闕漏:裨、補,同義詞,補助、彌補。闕漏,缺點和疏漏之處。闕,同“缺”。    有所廣益:廣和益都是形容詞作動詞,擴大增多。全句的意思是:得到更多的成效。      

 悉以諮之:悉,全部,都;諮,詢問。悉以諮之,即“悉以之諮之”,都拿來問他們。所:處所。此先漢所以興隆也:這就是西漢興旺發達的原因啊!所以,……的原因。傾頹:衰敗,垮台。未嘗不歎息痛恨於桓、靈也:沒有一次不對桓靈二帝的作法感到痛心遺憾。這裏包含着必須吸取前代皇帝“親小人,遠賢臣”的反面教訓。作者不便提及劉禪的“親小人”,因而稱引先帝,以先帝的“歎息痛恨”來引起劉禪深思。

3  分析這三段的結構層次。

板書:

四、討論問題。

諸葛亮寫這篇表文的主要用意(主旨)是什麼?

明確:主要用意是希望後主“親賢臣,遠小人”。其理由是:(1)“開張聖聽”“嚴明賞罰”是對劉禪“親小人”而言;(2)在人事安排上,為劉禪創造了“親賢臣”的條件,強調親賢遠佞是關係到國家存亡的大事;(3)親賢遠佞思想是貫穿全篇的。結尾部分,要劉禪聽取賢臣的“興德之言”。

五、佈置作業。

1、熟讀2-5段。

2、預習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

課後記

第三課時

一、檢查背誦情況,指名背誦第5段。

二、自讀第6段,完成下面的練習。

1  選擇題。

(1)“卑鄙”的意思是(    )

A  (語言、行為)惡劣,不道德。

B  見識淺陋。

C  地位低下。

D  低微而鄙俗。

(2)“爾來”的意思是(    )

A  從那時以來  B  你來  C  算來  D  從來

(3)下列句中“顧”的解釋相同的兩句是(    )

A  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B  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

C  將軍宜往駕顧之

D  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

(4)下列句中“以”的解釋相同的兩句是(    )

A  先帝不以臣卑鄙

B  一兒以日初時遠,而日中時近也

C  寡人慾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D  今以蔣氏觀之

E  吾必盡吾力以拯吾村

F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5)“不求聞達於諸侯”這句話的意思是(    )

A  不謀求聽到關於諸侯的事情

B  不謀求在諸侯中做官揚名

C  不謀求讓人知道我到諸侯那裏去了

D  不想與諸侯商量大事

(6)“先帝不以臣卑鄙……遂許先帝以驅馳”全句的意思是(    )

A  自己很有才能,因而先得先帝看重

B  追術當年三顧之遇,表明忠於蜀漢的歷史原因

C  先帝恩寵備至,自己感恩戴德

D  讚揚先帝的知遇之恩,委婉批評後主不器重自己

2  “二十有一年”中的“有”同            。

3  將“諮”字組成一個雙音合成詞,將“三顧臣於草廬之中”縮為一個成語

合成詞:          成語:      

4  翻譯“受命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  

參考答案:

1  (1)D  (2)A  (3)A、C  (4)A、F  (5)B  (6)B  2  又  3  諮詢  三顧茅廬  4  (略)

三、指名學生説説第7段的大意。教師重點講解有關詞句:

以傷先帝之明:以致損傷了先帝的知人之明。

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讓我能用盡自己平庸的才智,剷除奸邪兇頑的敵人。庶,差不多。

四、討論問題。

1  北伐中原的條件是什麼?

明確: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2  “受命以來……深入不毛”這一句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今天應該怎樣認識?

明確:這句話概括了作者“受命以來”的心情和行動,説明他時刻以“報先帝”為念,深感使命沉重,不敢顧惜自己,努力做好“北定中原”的準備工作。

五、分析第三部分的結構層次。

板書:

六、佈置作業。

背誦第三部分,預習第四部分。

課後記:

     

第四課時

     

一、檢查背誦情況。

二、講讀8、9段。

1  學生朗讀這兩段課文,並指名講述大意。

2  教師重點點撥:

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以,表示目的,譯為“來”。

3  分析結構層次。

板書:

三、歸納中心思想。

明確:本文以懇切的言辭勸告劉禪認識必須親賢遠佞,才能修明政治,從而完成“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的大業。

四、歸納寫作特點。

1  以議論為主,兼用抒情和記敍。

第一部分寓情於議,第二部分寓情於事,最後一部分談各方面的責任,也表達了完成先帝遺願的決心。具體説來有三方面特點。

(1)反覆提及劉備的遺言、“遺德”、“遺詔”,在文章的重要關節無不提及“先帝”,處處從先帝説起,時時提先帝遺訓。全文僅600多字,竟先後13處提及先帝。其作用是勉勵劉禪“光先帝之遺德”,“深追先帝遺詔”,以完成先帝未竟大業。

(2)常從自身的經歷、體驗和感情談起,以自己忘身憂國的一腔忠貞來作為對後主的激勵。

(3)處處從“陛下”的帝業、威望、聲譽着想。

由於上面三個特點,使本文達到了“忠言不逆耳,辭切見情深”的藝術效果,使劉禪再昏庸糊塗也當欣然聽取,甘願採納。

2  語言樸素無華,字斟句酌。

形成這一特點的原因是:

(1)與受表者的對象有關。劉禪本人的年齡識見,文化素養,決定了該文語詞樸實,叮嚀周備。

(2)寫表與受表者之間特殊關係,決定了該表委婉、懇切、字勘句酌的特點。諸葛亮是後主的臣,但又是後主的長輩,劉備臨終時雲“以父事之”。

陸游雲:“凜然出師表,一字不可刪。”

五、佈置作業。

1      歸納《出師表》的合成詞。  

參考答案:

同義合成詞:

志慮、闕漏、行陣、兵甲、駑鈍、姦凶(名詞)崩殂、開張、引喻、簡拔、裨補、曉暢、歎息痛恨、聞達、枉屈、感激、驅馳、傾覆、託付、獎帥、攘除、興復、斟酌、進盡、諮諏、察納(動詞)恢宏、菲薄(由形容詞組成、用作動詞)疲敝、危急、平明、廣益、淑均、和睦、興隆、傾頹、貞良、卑鄙、危難、謹慎(形容詞)

反義合成詞:陟罰臧否、刑賞、優劣、損益、存亡

2  找出偏義詞。(異同,即“不同”)

3  填表(括號中為答案)

4  背誦全文。

24出師表

教學目標

1、領會諸葛亮提出的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小三項建議的進步性和借鑑意義。

2、認識並學習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

3、瞭解本文議論中融以敍事、抒情的寫法。

課時安排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對聯導入新課

1.“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書憤》)

2.“出師一表千載無,遠比管樂蓋有餘。”(《武侯書堂》)

3.“出師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燈更細看。”(《病起書懷》)

二、解題,簡介時代背景

三、整體感知

1、錄音範讀課文。

要求學生畫記出疑難字詞,注意停頓、重音。

2、對照課下注釋,翻譯課文,注意以下字詞:

古今異義詞:

(1)開張:今義是商店開始營業或商店每天第一次成交;本文中的古義是開放、擴大。

(2)痛恨:今義是深切地憎恨,古義是痛心和遺憾。

(3)卑鄙:今義是品質惡劣,古義是地位低微,見識淺陋。

(4)感激:今義是由衷感謝,古義是感動、激動。

(5)謹慎:今義是做事小心,古義是認真、慎重。

3、學生齊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

全文可分兩部分:

第一部分(1-5段),寫臨出師前的忠諫,提出了廣開言路、執法如一、任人惟賢的具體建議。

第二部分(6-9段),追述劉備的知遇之恩,表白自己精誠圖報的忠心,點出出師本題,表示興復漢室的決心。-

第二課時

一、師生共同研讀課文第一部分

1、請同學翻譯第一自然段。

2.問題探究

(1)當時的不利條件是什麼?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益州疲弊,處在“危急存亡”的嚴重關頭。對形勢的這一清醒的估計,是暗示劉禪,如不發憤圖強,國家必然敗亡。

2)當時的有利條件是什麼?

內外之臣均有“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而“不懈於內”“忘身於外”的耿耿忠心。這告訴劉禪,只有依靠、重用這些賢德忠貞之士,才可救亡圖存,以竟先帝之業。

(3)本段提出什麼建議?               開張聖聽

(4)提出這一建議的目的是什麼?     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

(5)對國君進行了怎樣的規勸?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

(6)這一段中先後兩次提出劉備,其用意何在?

意在激發劉禪繼父之志和啟示他學先帝用人之明。

小結:本段分析當前形勢,提出:“廣開言路”的建議。

3.請同學翻譯第二自然段。

問題探究

①作者在本段提出的建議是什麼?具體內容是什麼?

嚴明賞罰;“宮中”“府中”不應異法。

②如何具體執行?        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

③提出怎樣的勸誡?       陟罰藏否,不宜異同;不宜偏私

④“內外異法”內外各指什麼?   “宮中”“府中”

小結:本段提出應內外一體,賞罰嚴明的建議。

3.請同學翻譯第三、四自然段。

問題探究

1、  舉薦了哪些人?為什麼要舉薦這些人?

郭攸之、費諱、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

2、提出親賢的具體作法是什麼?

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諮之,然後施行。

3、親賢的好處是什麼?

   必然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4、亮認為舉用向寵將軍的好處是什麼?

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小結:本段述説人事安排,舉薦文臣武將。

4、請同學翻譯第五自然段。

(1)本段的中心句是?第一句 

(2)先漢興隆的原因是什麼?(正面):親賢臣,遠小人。

(3)後漢傾頹的原因是什麼?(反面):親小人,遠賢臣。

(4)“每與臣論此事”中“此”指什麼?第一句

(5)“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的主要條件是什麼?

親賢臣,遠小人。

小結:這一段把“親賢臣,遠小人”提高到漢室興衰的歷史經驗上來總結,也是對前面兩段“宮中”“府中”分説後的歸納。並再薦賢臣,希望劉禪能親賢臣,遠小人,以求漢室興隆。

以上第1-5段從形勢分析到具體建議,是出師前的周密安排,目的在於出師後無後顧之憂。

七、佈置作業

熟讀全文。

第三課時

一、研讀課文第二部分

1.請同學翻譯第六自然段。

問題探究

①找出表明作者出身的語句。

②當時作者的志趣是什麼?

③“感激”的原因是什麼?第二句

④文中的“卑鄙”是什麼意思?具本指什麼?第一句

⑤哪句話概括了與先帝患難與共的歷史?最後一句

2、請同學翻譯第七段。

   問題探究

   1、亮夙夜憂歎的原因?    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

   2、“五月渡瀘,深入不毛”的原因?

     受命以來,夙夜憂歎,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

   3、表明伐魏時機成熟的句子?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3.請同學翻譯第八段。

第一句照應上段哪一句?  獎率三軍,北定中原

第二句前半句照應上段哪一句?  斟酌損益,進盡忠言

第二句後半句照應第一段哪一句?開張聖聽

哪一句話表現了亮以身許國的意志和決心。第一句

4.第9段:結束語。短短三句乃全從肺腑流出,充滿了不勝依依之情。

以上6~9段諸葛亮着重敍自己以身許國的經過和準備出征的計劃、安排,從敍述中充分表露自己勤勞國事,鞠躬盡瘁的一片忠忱,以創業之艱感動後主,並激勵其發憤圖強。

二、再讀課文,思考討論下面的問題

1.討論:你對諸葛亮的看法怎樣?

明確:1)諸葛亮與劉備的關係。

諸葛亮追隨劉備二十多年,一方面是感恩圖報,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他出輔劉備時,劉備的地位尚未鞏固。他竭忠盡智,終於使蜀漢地位漸趨安定。公元223年劉備臨終時,把劉禪託付給他,並要劉禪“事之如父”。諸葛亮也一心希望劉禪成功,並無絲毫恃功自大的意思,他對劉備父子,真是一片至誠。

他的圖報就是以貫徹他的政治主張為最終目的的。二十多年來,他辛勤創建西蜀,還要進一步“北定中原,興復漢室”。所以在適當時機,準備出師,並提出自己的意見。

(2)《出師表》中的深厚感情。

正因為諸葛亮對劉備父子有如此深厚的感情,所以他把完成國事看成是自己的責任。他在給劉禪的表中,不但通過形勢的分析,在理論上提出自己的意見,並且作出具體安排,而且還通過自敍身世,在感情上表達自己“報先帝”“忠陛下”的意願。劉禪是君,但是無能,諸葛亮受劉備之託來輔佐劉禪,是老臣,是“長輩”,但地位又是臣。所以諸葛亮對劉禪上表,既是臣對君的陳説,又是“長輩”對受託照顧的人的殷切期望。為了能使劉禪感動,所以不但導之以理,而且動之以情。在語氣上既恭敬,又懇切,充滿諄諄囑咐的意思。《出師表》之所以有這麼強烈的感情色彩,也是由他們君臣關係與眾不同所決定的。

(3)區別歷史事實中的諸葛亮和傳説中的諸葛亮。

歷史上的諸葛亮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他有政治遠見,能對複雜的形勢進行分析並從中找出規律,定出方針。他在政治上的措施是賞罰嚴明,恩威並施。其他如開發生產、發明新武器等,都有它的歷史價值。他還很重視對子女的教育。如“戒子”“戒外甥”等,主張修身養德,志向高遠,這些精神,多可借鑑。

傳説中的諸葛亮,已被作為智慧的化身。但在他身上附加的帶有神話色彩的傳説,是不能當作史實來看的。

(4)小結。

封建社會推崇諸葛亮,或由於他助劉興漢是正統,或由於他受了知遇,一生盡忠,是忠臣的典型。人們今天肯定諸葛亮,主要是因為他是一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對於他的“忠”,我們應當賦予新的內容。例如《後出師表》中説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現在已被賦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新義。

四、佈置作業

1.背誦全文。

2.以“我眼中的諸葛亮”為題寫一篇小作文

 

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