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1.38W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1

一、激趣引入

教師:同學們,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麼好玩的玩具?(每隻手拿出一個溜溜球)

學生:溜溜球。

教師:想來玩玩嗎?

學生:想。抽兩個學生上台玩溜溜球。

教師:(問玩溜溜球的同學)你發現了什麼?

學生1:溜溜球的繩子很有彈性,可以伸很長很長。

學生2:在玩的時候線總是直的。

教師:這節課我們就用溜溜球來研究線段、直線和射線。

(板書課題)

[點評:玩具“溜溜球”與線段、直線和射線都有相通之處,體現了生活中的數學;用“溜溜球”引入新課,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體現“在玩中學”和“在學中玩”的思想,還能讓學生從中獲得價值體驗。]

二、教學新課

1.發現線段、直線和射線。

教師:溜溜球真頑皮,一跳就跳到了我們的紙上,(課件顯示兩個點)變成了兩個點。你們能用一條直直的線把這兩個點連在一起嗎?

學生:能。

教師:但請注意,開動腦筋,儘量想出和別人不同的連法。請拿出你的卡片在小組裏一邊討論,一邊連。

教師巡視指導,學生操作後交到講台上。估計學生操作的結果大概有四種情況:圖4 3

[點評:這個教學片斷體現了數學內容的抽象過程,體現了現實生活與數學知識的緊密聯繫,這樣有利於學生理解數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繫]

2.認識線段、直線和射線。

教師:同學們連線的結果大概分為三類。我們先研究第1類。(拿出一張學生連成的線段放在視頻展示合上)像這樣連的同學請舉手。

相應的學生舉手。

教師:我們把它畫到黑板上。(教師在黑板上畫線段)你是怎樣畫出來的呢?

引導學生説出:是從1個點出發畫一條直直的線到第2個點。

教師:(課件根據學生的意思再演示一遍)是這樣嗎?

學生:是。

課件出示圖4?4:圖4?4比較一下

教師:這4條線段中哪一條線最短?

學生:第①條線最短。

教師:對,在兩個點之間可以畫很多線。但只有我們畫出來的這條線最短。在數學上,這條線叫“線段”。

(板書:線段)線段兩端的點叫“端點”。

(課件閃爍端點)

教師:你能量出這條線段的長度嗎?

學生:能。請一個學生到視頻展示台上量。

教師:通過量,我們知道線段是可以量出長度的。我們接着看第2類。

(拿出學生畫出的直線放在視頻展示台上)像這樣畫的舉手.

相應的學生舉手。

(把直線畫在黑板上)

教師:你是怎樣畫出來的呢?

引導學生説出:是把線段的兩端延長後得到的。

教師:這條線段的兩端還能延長嗎?

學生 :能。

教師:對,還能延長。(課件再無限延長兩端)這樣無限延長後,就成了一條“直線”。

(板書:直線)

教師:教師剛才我們量出了線段的長。你能量出直線的長嗎?

學生:不能。教師:為什麼?

學生:因為直線是可以無限延長的,是無限長的。

教師:同學們開動腦筋一畫,就畫出了線段和直線。我們接着看第3類。看還畫出了什麼?

(拿出學生畫出的兩條不同方向的射線)像這樣畫的舉手。

相應的學生舉手。

(把射線畫到黑板上)

教師:你又是怎樣畫出來的呢?

引導學生説出:是把線段的一端無限延長得到的。

教師:(課件根據學生的意思再演示一遍)是這樣嗎?

學生:是。

教師:線段的一端無限延長後就是“射線”。

(板書:射線)

教師:你能找出生活中的射線嗎?

學生回答(略)

教師:認識了線段、直線和射線,你知道它們之間有什麼區別嗎?

學生討論後回答。……

[點評:從學生探究出的表象出發分類研究線段、直線和射線,從一般到特殊,結構明顯、層次清晰,學生容易理解。學生成為參與研究的主體,更能體驗成功的喜悦和學習數學的快樂。]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2

課題一:乘法的意義和乘法交換律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59頁的例1和第59、60頁的乘法交換律,完成“做一做”中的題目和練習十三的第1—5題。

教學目的:使學生加深對乘法的意義和乘法各部分名稱的認識,理解並掌握乘法交換律,能夠用乘法交換律驗算乘法,培養學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學重點:乘法的意義和乘法交換律

教學難點:用乘法交換律驗算乘法

 教具準備:把下面複習中的題目寫在小黑板上,把例1的插圖放大成掛圖。

教學過程:

一、複習

教師:我們在前面複習總結了加法和減法,今天要複習總結乘法。

教師出示複習題。

1.同學們乘8輛汽車去參觀,平均每輛汽車坐45人。去參觀的一共有多人?

2.同學們做紙花。第一組做了45朵,第二組做的和第一組同樣多,第三組做了50朵。三個組一共做了多少朵?

3.小榮家養鴨45只,養的雞是鴨的3倍,小榮家養雞多少隻?

4.小榮家養鴨45只,養的雞比鴨多90只。小榮家養雞多少隻?

先讓學生默讀題目,然後教師提問:

“上面這些題目哪些題可以用乘法計算?為什麼?”請三、四個學生逐題回答能不能用乘法計算。

教師:第1題和第3題可以用乘法計算,因為這兩道題都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

二、新課

1.教學例1。

出示例1的插圖,再提問:

“要求盤裏的一共有多少個雞蛋可以怎樣求?”

“還可以怎樣求?”

學生回答後教師板書:

用加法計算:5+5+5+5+5+5=30(個)

用乘法計算:5×6=30(個)

“乘法算式 5乘以6表示什麼?”(6個5相加)

“乘法算式中的被乘數5是加法算式中的什麼數?”(相同的加數。)

“乘法算式中的乘數6是加法算式中的什麼數?”(相同的加數的個數)

“解答這道題用加法計算簡便,還是用乘法計算簡便?”

“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可以用什麼方法計算?用哪些方法比較簡便?”

“你能説出乘法是什麼樣的運算嗎?”

教題肯定學生的回答,再強調説明並板書:求幾個相同加數的簡便運算,叫做乘法。接着讓學生看教科書第61頁,齊讀兩遍書上的結語。

“乘法算式中乘號前面的數叫什麼數?表示什麼?”

“乘法算式中乘號後面的數叫什麼數?表示什麼?”

“被乘數和乘數又叫什麼數?”

教師:學過因數以後,在一個算式中被乘數和乘數就可以不必嚴格區分了。

2.教學乘數是1和0的乘法。

(1)教學一個數和1相乘。

教師在黑板上寫出三個算式:1×3、3×1、1×1。

“1乘以3等於什麼?這個算式表示什麼意思?”學生回答後教師板書1×3=3,表示3個1相加的和是3。

“3乘以1等於什麼?這個算式表示什麼意思?”可以多讓幾個學生説一説,最後教師説明:1個3不能相加,3乘以1就表示1個3還是3,再板書3×1=3。

“1乘以1等於什麼?能不能説這個算式表示1個1相加?”先讓學生説一説,然後教師再説明:1個1 不能相加,1乘以1就表示1個1還是1,算式是1×1=1。

“這三個乘法算式都和哪個數有關係?”(都和1有關係)

下面我們一齊看一看一個數和1相乘它們的乘積怎樣,教師在黑板上寫出下面一些算式:

6×1= 1×8= 1×10= 123×1=

“誰能説一説一個數和1相乘的積有什麼特點?”可以多讓幾個學生説一説。

教師邊説邊板書:一個數和1相乘,仍得原數。

(2)教學一個數和0相乘。

教師在黑板上寫出三個算式0×3 = 3×0 = 0×0=

“0乘以3等於什麼?這個算式表示什麼意思?”學生回答後教師板書:0×3 = 0表示3個0相加的和是0。

“3乘以0等於什麼?能不能説這個算式表示0個3相加?”先讓學生回答,教師再説明:0個3不能表示0個3相加,3乘以0就表示0個3還是0。板書:3×0=0

“0乘以0呢?”學生回答後,教師説明:0個0不能相加,0乘以0就表示0個0還是0,算式是:0×0=0。

“這三個算式都和哪個數有關係?”(都和0有關係)

“一個數和0相乘它們的積有什麼特點?”

教師邊説邊板書,一個數和0相乘,仍得0。

3.教學乘法交換律。

讓學生再看例2的插圖,然後教師提問:

“要求一共有多少雞蛋,用乘法計算還可以怎樣列式?”學生回答後,教師板書:6×5=30(個)

“比較一下這兩個乘法算式,有哪些相同?有哪些不同?”多讓幾個學生髮言,互相補充。

教師:這兩個算式都是兩個數相乘,只是兩個因數交換了位置,算出的結果相同。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個結論是不是有普遍性。

“12乘以5等於多少?5乘以12呢?”學生口算,教師板書算式。

“400乘以20等於多少?20乘以400呢?”學生口算,教師板書算式。

“100乘以1000等於多少?1000乘以100呢?”學生口算,教師板書算式。

“通過上面這些乘法計算,可以看出兩個數相乘,交換因數的位置,計算結果怎樣?”

學生髮言後,教師邊説邊板書:兩個數相乘,並換因數的位置,它們的積不變,這叫做乘法交換律。

“誰能夠用字母把乘法交換律表示出來?”教師板書:a×b=b×a

“大家回憶一下,我們過去學習哪些知識時用了乘法交換律?”學生髮言後,教師肯定學生回答,並明確指出:我們曾經用交換乘數和被乘數位置的方法進行乘法驗算,這實際上就是用了乘法交換律。

三、鞏固練習

1.做第60頁“做一做”中題目。先讓學生獨立做,然後再集體核對。

2.做練習十三的第3、4題。學生獨立做完以後,再集體核對。核對第4題的第4小題時,可以引導學生計算一下等號左面等於什麼,等號右面等於什麼。教師再説明:三個數連乘,相乘的因數交換了位置,乘積也不變,所以乘法交換律也適合三個數連乘的計算。

四、作業

練習十三的第1、2、5題。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3

教學目標:

1、通過猜測和實驗等活動,感受到簡單推理的過程,初步獲得一些簡單推理的經驗。

2、培養初步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學準備

紅、黃、藍星星各一顆(紙星星)課件、紙條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1、猜神祕嘉賓

2、驗證——出示柯南圖片

二、新知教學

1、2個條件

(1)師:現在柯南手裏有兩顆智慧星,一顆紅的和一顆黃的。

出示:左手藏的不是紅星星。

你能根據這個信息確定柯南左手和右手分別藏的是什麼嗎?你是怎麼想的?

師:儘管小朋友思路不同,但都用上了“不是……就是……”這樣的詞語。

教師小結推理方法:我們在進行簡單推理的時候,可以根據提示排除一個確定另一個。

(2)快速搶答,猜一猜

課件出示:

小兔和小貓在玩捉迷藏,躲在房子後面的不是小貓,就是?

星期天小頭爸爸帶大頭兒子去吃肯德基,不是在白天,就是在?

小明生日了,爸爸媽媽給他買了皮球和小汽車,皮球不是爸爸送的,就是?

2、3個條件

師:其實柯南帶來的星星裏還有祕密呢,想知道嗎?

課件出示:紅、黃、藍星星各是一個數:9、22、30

紅:我不是22

黃:我不是22,也不是9

藍:

師:現在你能確定嗎? 獨立思考——同桌互相説。

(2)反饋交流:

師:你覺得這裏的那條信息能夠直接確定一個數?為什麼第一句不能馬上確定一個數?

師小結推理方法:當我們碰到一些複雜的推理時,可以先找出關鍵句,然後根據提示排除一些情況,使問題變得簡單。

(3)如果黃星星説:我的個位和十位上的數的和是3,你會從哪句開始分析。為什麼?

3、送兒歌

“我是一名小偵探,根據線索猜得準,能確定的先確定,確定哪個先排除,剩下越少越好猜。

從這首兒歌你知道了什麼?

教學反思

這節課,陳老師通過兩個猜測使學生感受簡單推理的過程,初步獲得一些簡單推理的經驗,很好地掌握了簡單推理的思維方法。讓學生學習有趣味的數學,並讓他們及時地學以致用,這正是當前的新課程理念。老師及時地給予肯定和表揚,學生們表現出濃厚的學習興趣和高昂的學習熱情,營造了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氣氛活躍、和諧。

有了前面最簡單的推理的學習,學生學習例3時,教師可以放手讓學生去解決此題,從而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能力。通過比較,讓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和紮實地掌握簡單推理的思維方法。為了增進師生間的相互瞭解,教師巧妙地設計了多重條件的推理。練習的逐漸深入和拓展,有利於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4

一、小數的加法和減法

小數的加法和減法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小數加減法的意義。

2、使學生初步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能夠正確進行小數加減法的口算和筆算。

教學過

一、複習

1、出示準備題,用豎式計算。

345+159 1328-579 426+98 2307-296

(全班練習之後,説説整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

2、口算 口算練習(1)

二、新授

1、揭示課題

2、教學例1。

(1)讀題由學生列式,並説一説為什麼用加法計算?

(2)板書算式2.83+1.57

①2.87元和1.57元各是幾角幾分? ②豎式怎麼列? 為什麼?(相同數位對齊.)

(3)師生一起計算出結果。

(4)説一説小數加法和整數加法有什麼相同之處?小數加法怎樣計算?

3、學習例2 計算。 15.64-3.9

(1)全體學生試做。

(2)集體評議。評議之後説説小數減法和整數減法有什麼相同之處。列豎式要注意什麼?(小數點對齊)

4、試一試 10.84+2.6 3.05-2.85

5、請學生觀察例1和例2,大家來歸納小數加法的筆算方法。然後填在書上。

6、練一練

書上第2頁 1、4、5

7、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你學會了什麼?

三、作業

書上第2頁練一練 第2、3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小數加減法的珠算( p.3,例3、例4)

教學目標

使學生掌握珠算小數加減法,並能正確進行珠算小數加減法的計算。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口算

0.3+0.4 1.5+0.5 2.4+1.2 4.5-0.9 5.3-4.8 8+2.5

2、筆算(計算之後説説筆算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

7.65+2.13 3.14-2.09 0.96+4.68 8-7.56

二、新授

1、出示準備題(用珠算計算,做好之後説説整數加減法的珠算方法)。

2、出示例3 用珠算計算。8.76+4.03

(1)由全班學生用珠算計算.

(2)計算之後,説説小數加法的珠算方法。

3、出示例4 用珠算計算。 5.6-0.85

(用同樣的方法讓學生來解決此例題。)

4、小結

(1)講解珠算小數加減法的撥珠方法。

(2)請學生填好書上第3頁的內容,並讀一遍。

5、練習

(1)試一試 26.75+3.4 25.72-9.8

(2)書上第4頁2、4。

三、佈置作業

p.4 1、3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5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四年級第七冊第二單元《畫角》。

教材分析:本教材是在學習了量角器使用方法的基礎上進行的,使學生認識到量角器不光能量角,而且還能幫助我們畫角。

本班情況及學生特點分析:本班有學生19名,其中男生有12名,女生有7名,班上學習風氣比較正,大多數學生能自覺學習,只有兩名學生因年齡小有些吃力,學生合作意識比較強。

教學目標:

1、會用量角器畫指定度數的角。

2、會用三角板畫一些特殊度數的角。

教學重點:用量角器畫指定度數的角。

教學難點:在使用量角器畫角時,內外圈不分。

設計思路:

通過回憶量角器的使用方法,激勵學生,量角器不光能量角,還能幫助我們準確地畫角,你們願意試試嗎?自然地過渡到今天的知識點。之後給學生寬鬆的環境,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獲取有用的技能和方法。同時邊畫邊説基本步驟,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通過用三角板畫一些特殊度數的角。培養學生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1、學生任意畫角,並量出自己所畫角的度數。

教師巡視,發現問題。

2、展示量角中讀錯的度數,鞏固量角方法,引起學生注意

二、新課學習

1、師:剛才畫的角度數不一,小組能不能想辦法讓組內每個同學所畫角的度數都相等?

師巡視,發現:有的小組同學沒有按要講求去做,仍“各自為政”,自畫自角。

2、教師再次強調要求:

個別小組:在組長建議下,畫相同度數的角:35度、50度。但畫的方法不一,且部分同學方法錯誤

大多組:由小組同學發現直接用三角板畫比較快,統一採用此方法

3、畫角方法

(1)以50度為例:

生1:錯誤畫法

生2:展示正確畫法!

糾正畫角中的問題:

A.點頂點。

B.畫其中一條邊。

C.確定另一條邊另一條邊如何確定?自學書本:P58頁

(2)展示藉助三角板畫角的方法

4、小組再次畫同樣的角

要求:不畫直角、平角、周角這類特殊角

5、鞏固練習:

(1)畫出下列度數的角:

40度140度

(2)在點和射線上分別畫出70度、120度角:

三、在教師要求下畫角

1、畫60度角(你想怎麼畫?)

(一般會出現有的用三角板畫,有的同學用量角器畫。)

説一説,哪種更方便。

2、畫75度角

(你想怎麼畫?)

(一般會出現有的用三角板畫,有的同學用量角器畫。)

説一説,哪種更方便。

畫150度角

3、畫15度角

在發現用兩個三角板拼不出來後,學生們都用量角器畫角,只有一個學生採用展示量角器畫15度角的方法。

展示用三角板“減角”的方法畫。

4、畫100度角

看到100度角很多學生採用三角板拼的方法,短暫時間後放棄三角板用量角器畫。

師:三角板只能拼(減)特殊角,很多角需要用量角器畫

 四、課堂總結: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6

教學目標:

1.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發現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學會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2.在探索運算律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分析比較、歸納概括的能力,滲透建模的數學思想,培養學生的符號感。

教學重點:理解並掌握加法交換律、結合律。

教學難點:歸納、概括出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師生談話。

同學們,你們喜歡跳繩和踢毽子嗎?我們班哪位同學跳繩比較強?誰踢毽子比較強?

學生自由發言。

2.課件出示教材第55頁例題1情境圖,你能從圖中獲取哪些數學信息?(學生自由説)

追問:你能根據這些信息,提出哪些用加法計算的問題?

(1)跳繩的有多少人?

(2)參加活動的女生有多少人?

(3)參加活動的一共有多少人?

3.導入新課。

在過去的學習中,我們進行過很多的加法運算,你知道在加法運算裏有哪些基本規律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索加法中

的運算規律。(板書課題)

二、交流共享

1.加法交換律。

(1)提出問題:求跳繩的有多少人,應該怎樣列式計算?

(2)列式解答。

指名學生回答,教師板書:28+17=45(人)

追問:還可以怎樣列式?

教師板書:17+28=45(人)

(3)觀察發現。

提問:這兩道算式都是求什麼的人數?結果都是多少?再觀察算式,説説它們有何相同點和不同點。

引導學生髮現:這兩道算式都是求跳繩的總人數,加數相同,得數也一樣,只不過是把兩個加數的位置調換了一下。

引導:我們可以用什麼符號將這兩道算式連起來呢?(等號)

師板書:28+17=17+28

(4)照樣子寫一寫。

讓學生試寫等式,並投影展示。

提問:觀察這些等式,你有什麼發現?

(兩個加數交換位置,和不變)

(5)指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表示出這種規律。

學生在各自的練習本上表示規律後,交流各自的表示方法。

(6)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換律。

明確:如果用字母a、b分別表示兩個加數,上面的規律可以寫成:

a+b=b+a

教師指出:兩個數相加,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和不變。這就是加法交換律。(板書:加法交換律)

2.加法結合律。

(1)課件出示問題:跳繩和踢毽子的一共有多少人?

(2)學生獨立列式計算。教師巡視,注意不同的解答方法,並指名兩人板演不同的方法。

(3)組織彙報交流。

解法一:先算出跳繩的有多少人。

(28+17)+23

=45+23

=68(人)

解法二:先算出女生有多少人。

28+(17+23)

=28+40

=68(人)

提問:這兩道算式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學生觀察、比較這兩個不同算式的計算結果。

追問:這兩道算式的結果相同,我們可以把它寫成等式嗎?怎樣寫?

根據學生的回答,師板書:(28+17)+23=28+(17+23)

(4)加深認識、探索規律。

①課件出示下面兩道算式,讓學生算一算,判斷下面的○裏能不能填等號。

(45+25)+16○45+(25+16)

(39+18)+22○39+(18+22)

②組織觀察:這幾組算式有什麼共同的地方?有什麼不同的地方?你從這些例子中可以發現什麼規律?

學生交流得出:這兩個算式中,三個加數分別相同,加數的位置也相同;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後兩個數相加,

和不變。

追問:如果用字母a、b、c分別表示三個加數,這個規律可以怎樣表示?

師板書:(a+b)+c=a+(b+c)

小結:三個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後兩個數相加,和不變。這就是加法結合律。(板書:加法結合律)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56頁“練一練”。

讓學生説説每個等式各運用了什麼運算律及判斷的依據。

第三小題既交換了位置,又改變了運算順序,所以該小題運用了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

2.完成教材第58頁“練習九”第1、2、3題。

(1)第1題中的最後一小題運用了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

(2)第2題是運用加法交換律進行驗算,這在過去的計算過程中有學習過,通過這幾題的練習加深學生的認識。

(3)第3小題讓學生通過計算和觀察、比較,進一步認識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讓學生計算,並説説每組中兩題的聯繫。

比較每組中的兩題,説説哪一題計算起來更加簡便。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還有哪些疑問?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7

教學要求:

1、會根據統計的要求,收集、整理數據,並能製作統計表。

2、能根據統計表作出分析、預測或判斷和決策。

3、培養學生統計的意識,並能應用統計的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4、讓學生體驗統計的過程,感悟統計的方法。

重點:學會收集、整理數據,並學會製作簡單的統計表。

難點:怎樣去實際收集數據,能根據統計表作出預測或決策。

教學過程:

一、統計本班學生雙休日最喜歡的活動情況。

1、同學們,雙休日你最喜歡的活動是什麼?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整理並板書:體育運動、玩電腦、學音樂、看書學習、出去旅遊。

2、怎麼知道大家雙休日最喜歡的活動是什麼呢?(生:要進行調查和統計)

(板書課題:簡單的統計)

3、怎樣進行統計呢?(討論得出:可以劃正字,或舉手數一數等)

4、請小組統計員統計每種情況的人數。(各組當堂推選出統計員,要求進行統計)

5、師總結:剛才統計員通過舉手數出了每種情況的人數,這個過程叫收集數據,為了科學準確,要做到不重複,不遺漏。(板書:收集數據,不重複,不遺漏)

6、請大統計員把每種情況的人數進行分類整理,把各種情況的人數加起來(指定全班統計員整理併合計)。這個過程叫整理數據(板書:整理數據)

7、把統計出來的數據整理到一張表格裏去,這張表格叫做統計表,叫什麼統計表呢?(XX班星期天最喜歡做什麼的情況統計表)。學生回答每種情況的人數,教師填好統計表,並填好合計人數。是什麼時間製作的?(註上製表時間)。這個過程叫做製作統計表。

8、看了這張統計表,你發現什麼?想到什麼?

剛才我們對這張統計表進行了分析,並做出了判斷、預測和決策。(板書:進行分析,判斷、預測和決策)

9、 你統計了我們一個班的情況,得到的信息是否就很準確呢?還要統計什麼?(還要統計其他班級的情況)。統計的數據越多,我們得到的情況就越準確。

【評析:統計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學生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教者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選取學生最感興趣的話題雙休日最喜歡的活動作為切入口,使學生感到統計就在自己的身邊,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通過對情況的真實分析,引發學生的真情流露,學生想説敢説,非常投入。教師注意把統計的過程隨教學過程充分展示出來,滲透自然,學生樂於接受。對統計表的分析注意了開放性,讓學生扮演統計員的角色,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參與性,學生經歷了知識的產生、形成、發展和再創造的過程,使課堂成了學生主動探究的樂園。】

二、統計聽課老師雙休日最喜歡的活動情況。

今天來了許多聽課老師,老師們在雙休日最喜歡的活動是什麼?你打算怎樣知道聽課老師最喜歡的活動是什麼?(統計)怎樣進行統計呢?

(1)請每小組打開信封,看一遍,要求我們幹什麼?

(2)請每個小組商量一下,怎樣合作統計?

(3)學生彙報打算怎樣調查。怎樣問老師?(提醒學生要有禮貌)

(4)學生到聽課教師中去調查統計,收集數據。

(5)填好手中的統計表,彙報統計情況,你得出什麼預測?

(6)把同學們和老師們星期日裏最喜歡做什麼的兩張統計表能否合在一起。(教師把數據合在一張統計表中)你發現什麼?

【評析:本環節教師注意讓學生親身體驗統計的過程,在統計活動中,感悟統計的價值。(1)讓學生把學到的統計方法應用到實際統計活動之中,隨學隨用,每個學生都興趣盎然地投入到活動中去,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做到了數學問題生活化,生活實際數學化。(2)以小組合作交流的形式探討統計的方法,學生暢所欲言。統計的辦法是學生想出來的,數據是學生自己動手收集出來的,發揮了學生的主動參與性,培養了合作意識和合作精神。(3)對學生雙休日活動情況統計表與教師雙休日活動統計表進行對比分析,並把二者合二為一,學生預測的準確、分析的透徹,培養了學生分析判斷和推理能力。】

三、實際上統計在日常生活中應用非常的多。(分別出示多張統計表)

i。南京造地鐵,選擇顏色一張調查統計表。你發現什麼?

ii。第十四屆亞運會前四名獲金牌情況統計表。你發現什麼,想到什麼?

iii。選舉班長情況統計表,引導學生做出分析

iv。近幾年來南京旅遊的人數情況統計表。

【評析:選取的幾個例子切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是剛剛發生的事情,是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情,學生分析的饒有興致,既具有開放性,培養了發散思維能力,又增強了學生的愛國精神、民主意識等。】

四、自學課本(100頁101頁)

a)出示思考提綱

i。原始數據表與數據統計表有什麼不同?

ii。書上的三個小問題。

(1)觀察統計表,説出喜歡每種球類活動的各有多少人?

(2)估計一下,在這個班級裏組織什麼球類比賽最受歡迎?

(3)你還能想到什麼?

iii。製作統計表要注意什麼?

b)學生合作交流上述問題。

c)學生彙報並補充。

【評析:教學過程不是教教材,而是在用教材教,在這裏得到了很好的體現。教者不囿於教材,讓教材煥發出生命的活力,特別是對原始記錄表與統計表有什麼不同這一問題的討論,鞏固了統計的過程,在比較原始記錄表與數據統計表有什麼不同時,孕伏了任何兩種方法不存在對錯之分,各有各的優越性,我們在實際使用時誰的最方便就最好。】

五、統計公路上汽車通過情況。(電腦出示馬路過往車輛情況的場景)

i。這是車輛通過的情況,現在請大家進行統計,(學生統計失敗)為什麼無法統計?你有什麼感覺?(太快),

ii。如果要你統計車輛通過的情況,該怎麼辦?

①需要去分類。(弄清要統計哪幾種車輛)。②怎樣收集數據?③怎樣整理數據。④怎樣畫統計表?⑤分析一下結果。

iii。討論一下怎樣才能很快的統計出來?(如何分工)

iv。彙報你們分工的情況。通過活動你有什麼想法?

v。從統計表中想到什麼?知道什麼?(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注意空氣的污染情況等)

【評析:這一環節讓學生想辦法解決怎樣統計動態的物體的問題,又一次讓小組交流,發揮了團隊的力量。通過虛擬的道路交通場景,學生嘗試了統計的失敗,又在教師分小組交流一下的話語點撥下,尋求出解決問題的辦法,獲得了統計的成功。教學中,教師尊重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原有的認知水平,相信學生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意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真正地發揮了參與者、組織者、引導者的作用。】

六、用統計的方法解決身邊的問題。

【評析:讓學生自己舉例,聯想到用學過的統計知識如何解決身邊的事情,學生髮言踴躍,培養了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七、作業:完成101頁做一做,練習十二第1題。

【評析:在培養能力的同時,還重視了雙基的落實。】

【總評:本節課從學生的現實生活出發,極力選取學生身邊的事例,使生活素材貫串於整個教學的始終。注意將數學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連,遵循了數學源於生活、寓於生活、用於生活的理念。通過數學教學,實現了數學的應用價值。

一、從生活經驗導入新課,使數學問題生活化。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習的內容與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課一開始,教師就從雙休日同學們最喜歡的活動是什麼的話題導入新課,從怎樣知道每種活動有多少人最喜歡來切入主題。這樣做使學生感到所學的內容不再是簡單枯燥的數學,而是非常有趣、富有親近感,他們被濃厚的生活氣息所感動,興致勃勃投入到新課的學習之中。

二、讓學生親身體驗知識的形成和發展的過程。

小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因此教師設計了這樣的情節:怎樣知道星期日最喜歡做什麼各有多少人呢?很自然的説出了要調查統計,那麼怎樣調查和統計呢?接着讓統計員進行統計。教學過程環環相扣,整個統計的經歷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清晰、充分地展現出來。課堂氣氛活躍,雙基訓練紮實。

三、藉助生活知識,讓學生主動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學生感到數學的歸宿是應用,使數學問題生活化。

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時,把握數學問題的加工度,努力改造數學問題,增加數學的情境性、開放性,注重呈現方式的多樣化。為了鞏固剛學會的統計方法,教者讓學生去統計聽課老師最喜歡幹什麼這一實踐活動,首先讓學生討論教師人很多,怎樣去統計這一問題,組織學生交流想辦法,得出了一小組統計一排老師比較節省時間的方法,然後讓學生按照想出的辦法去統計。辦法是學生自己想出來的,統計的過程是學生親身經歷的,學生人人蔘與,爭論不斷,效果明顯。

四、引導學生分析討論,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統計一分鐘內車輛通過情況時,教師又一次讓大家合作交流,學生討論的結果是一小組有4人,1人負責記錄數據,另3人每人統計一種車輛的簡便方法。當學生把統計好的數據整理成統計表時,讓學生分析討論從統計的數據中你發現什麼?想到什麼?,這樣的設計頗具挑戰性和現實意義,挖掘出了許多促使人發展的因素,出現了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買摩托車、汽車的人很多、汽車多了,要注意安全,要注意保護環境等思想教育的話題,變關注知識為關注學生情感態度、思維等方面的進步和發展,使知識性目標和發展性目標得到了平衡與和諧的整合。

縱觀整節課,教者注意把數學與生活溝通,使數學教學貼近生活,使學生在知識的獲得中得到發展,在發展過程中習得知識,使課堂充滿生活氣息,生命的活力。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8

建議思考的問題

1.教學中課本上的結論是否就是定論?

2.課堂上採用小組討論形式,萬一發言一發不可收,提出令人尷尬的問題或課堂教學秩序混亂,教學任務完不成怎麼辦?

3.課堂上小組討論是否會流於形式,反而浪費了課堂時間?

背景

最近,我教《約數和倍數》這一章,感到非常頭疼。因為我教書8年來,一直認為這章概念多,難理解,要想學生學好,必須講得細,紮紮實實練好每一節。所以,我認真備課,把要學的每一個知識點都準備講得清清楚楚。但事與願違,上課時,許多學生覺得挺簡單,我在講解時,他們不停地插話,打斷我的思路;可讓他們做作業時,卻錯誤百出,真是“自以為是”!但是不讓他們插話,認真聽我講,結果他們興趣索然,趴在桌上不想聽課!我真是不知該怎麼辦,甚至埋怨這班學生不如其他班的,真是“朽木不可雕也!”。

後來,我停止了抱怨,開始反思:如何能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呢?嗯……對!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

案例描述

一、複習。

1.什麼叫公約數?什麼叫最大公約數?

2.自己默默地想一想如何求兩個數的最大公約數。

二、教學新課。

(黑板上出示)求下面每組數的最大公約數,如能簡便,請用簡便方法計算;如不行,就用短除法來求。

11和12 8和15 12和18 21和7

學生們認真地觀察這些數字,進行着思考和計算。一會兒,有的學生喜形於色,有的學生緊鎖眉頭,此時的教室裏鴉雀無聲,每個學生都在積極地思索(進入了狀態),5分鐘過去了,一個學生輕輕問:“段老師,講講吧?”我歉然一笑,説:“老師現在不會告訴你的。”接着又向大家説:“現在分小組討論,交流各自的意見。”

一句話擊起了“千層浪”,學生們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有些學生認為4個題都可簡便,有些學生認為有三個可簡便,有些學生還認為簡便的方法不只一種。這時,我出示了一張表:

根據工作表,小組長帶領組員思考要探究的問題,大膽地提出自己的猜想,並嘗試着進行實踐證明……在一番自主活動之後,師與生、生與生之間充分展示自己的思考方法和探究過程——

生:我認為第一組“11和12”可以簡便計算,它們相差是1,最大公約數就是1。

生:(對剛才那個學生反問)我認為你的想法是錯誤的,11和12互質,所以它們的最大公約數是1。

生:(支持第一個學生)我舉了好幾個例子,比如7和8相差1,最大公約數就是1。

生:我認為只要是兩個互質數,它們的公約數就只有1,因此,最大公約數也是1,例如:第一組中的“11和12”,第二組中的“8和15”;而其中11和12的最大公約數是1,也正好相差是1,這是一個巧合,也是正確的,但它不能代表所有互質數的求法,只能代表相鄰的兩個數的求法,又因為相鄰的兩個數一定互質,我們為何不把它歸為一類:兩個互質數,最大公約數就是1。

同學們聽後紛紛投去讚許的目光。

師:同學們,道理只有越辯越明,經過剛才的討論,我們得出一個結論:如果兩個數是互質數,它們的最大公約數就是1。(投影出示)

生:我們組認為第三組“12和18”求最大公約數也可用簡便方法,可以用公約數6去除,再看所得的商還有沒有其他公有質因數,結果沒有了公有質因數,因此,12和18的最大公約數是6。

生:(反對剛才那個同學所説的)我們在用短除法求最大公約數時,只能用質因數去除,怎麼能用公約數去除呢?

生:是啊!只能用公有質因數去除,6是一個合數,不能用6去除。(一片議論聲。)

師(引導):大家想一想最大公約數是求什麼?

生:是求兩個數公有的約數中最大的一個。

師:既然這個最大公約數既是18的約數,又是12的約數,因此,就可以用18和12的公約數去除,大家之所以習慣用公有質因數去除,是因為短除法當時從分解質因數演變過來的,但從最大公約數的意義考慮,是可以用它們的公約數去除的。

學生聽得非常認真,並且有恍然大悟的神情。

生:我發現第四組“21和7”也有簡便方法,它們的最大公約數是7,7的約數有7,21的約數也有7,所以,它們的最大公約數是較小數7。

生:我對剛才那位同學進行補充,因為21是7的倍數,所以,21的約數必定有7,7又是它本身的約數,因此,它們的最大公約數是7。

師:同學們剛才説得非常好,這就是第二個規律(投影出示):如果較小數是較大數的約數,那麼較小數就是這兩個數的最大公約數。

經過剛才的發言,舉手的人漸漸少了,可有一位同學仍堅持不懈地高高舉着手,我便請他發言。

生:我認為除了老師您黑板上的例子可以簡便,還有一種可以簡便處理的方法,那就是:兩個相鄰的奇數一定互質,它們的最大公約數也是1,雖然它包含在互質數這一類中,但仍比較特殊。

他的回答着實讓我和同學們吃了一驚,當時,我也對他的答案是否正確把握不準。於是便領着學生們進行驗證,發現果然是正確的,同學們都露出了佩服的神情。

接下來,同學們又認真地看書中例題,並且積極地做了相關的練習題

課後反思

上面這個案例,是我在教學中的一個片段,它體現了我思想上的一些創新和轉變。

1.由指令性活動向自主性探索轉化。

在前段時間教學時,總是對學生不放心,結果只會束縛學生的手腳,阻礙學生思維的發展,因為真正能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實踐活動必須是學生自主的活動。這一節課中,學生自己在進行觀察、假設、探究等高層次的思維活動之後,得出的結論是我始料不及的。

2.由問答式教學向學生獨立思考基礎上的合作學習轉變。

在教學中,學生一直處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狀態之中,用自己的思維方式進行探究,形成獨特見解,此時的合作有了基礎。當有了不同意見時,才會產生創新的思想火花;當意見相同時,就會充分展示自己的思想和表現欲,那小組合作怎會流於形式呢?可能這會“浪費”些時間,但這讓我們的學生獲得了多少知識和能力啊!

3.課本不能被當作惟一不可改變的標準。

課本在學生學習時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學生可在此基礎上進行探索和創新。例如在這節課上,學生們總結出來的規律可能被分別歸入書中幾類,但他們所發現的細微的結構特徵是書上所沒有的,它是那樣有新意,我們有什麼理由可以“一刀切”呢?

學生的學習方式的轉變關鍵在於教師,一方面要求教師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樹立先進的教學理念;另一方面要求教師能將先進的教學理念轉化為教學行為,特別是要改變長期形成的、習慣了的舊的教學方式。只有讓學生充分從事探究學習活動,發揮他們的自主性、主動性、選擇性和創造性,才能真正地使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9

教材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41——42頁內容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情境和實際操作,初步瞭解小數乘法的意義

2。結合小數乘法的意義,能計算出簡單的小數與整數相乘的得數。

3。通過探究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一系列活動,培養學生的類推遷移、轉化方法的數學思維。

教具準備:

課件

學具準備

格子圖、色彩筆

一、激活舊知,引入新課。

(一)複習小數的意義

同學們,前些日子,我們已經學習了小數的`有關知識。你們還記得嗎?(記得)。好,老師就考考你們。有信心接受挑戰嗎?(有)

0。3它表示什麼?

生:0。3表示十分之三,即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十份,其中的3份就是0。3。

師:如果我在0。3後面加上個“元”字,那麼這個大正方形表示什麼呢?(表示1元),0。3元又是多少錢呢?(3角)如果加上“米”字,這個大正方形雙表示什麼呢?

那0。25它表示什麼呢?你會用你手中的百格圖表示出來嗎?請同學們動手試一試。

生:表示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25份,就是0。25。

師:恭喜你們,挑戰成功!但是要摘取數學王國的皇冠,我們還要繼續努力學習。在探究新知識前,我要帶你們去個地方……

(二)複習整數乘法的意義,引出小數乘法的問題。

(課件出示情境:文具店,單價是整元的文具)。

板書:文具店

結合文具店櫃枱上各種文具的單價,提出數學問題。

1、提問題與列式。

師:熊媽媽是個熱心助學人士,她説你們是第一次到她的文具店,決定給你們的優惠,你們發現文具的單價有了什麼變化?(生:以前的價錢都是整數,現在的價錢都是小數。)

師:現在買3塊橡皮又需要多少錢呢?怎麼列式解答呀?

二、探究算法

師:請同學們思考一下,與前面的乘法算式對比,它們有什麼不同?

生:以前是整數乘整數,現在是小數乘整數。

師:對,現在是小數乘整數。那麼,怎樣求出小數乘整數的結果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探究小數乘整數,也就是小數乘法(一)。(板書課題)

(一)意義

下面提出以0。3×3這個算式為例來進行研究。

0。3×3它表示的什麼意義?

(二)交流算法。

1、引導探究

學生用自己的辦法算出0。3×3是多少元?要求每個同學先獨立思考,自己算,然後進行小組討論,交流算法。

2、全班交流。

如:

(1)連加。你是怎麼加的?為什麼可以這樣算?

(2)轉化。0。3元看做3角,然後3角×3等於9角,9角等於0。9元。

(3)畫格子圖。學生先畫,然後投影學生作品,讓學生説一説是怎麼畫。

用一個正方形表示1元。把它平均分成10份,3份就是0。3元,也就是一塊橡皮的價錢,買3個就是3個0。3元,從圖中可知,合起來就是0。9元。

(三)小結。

師:剛才通過學習交流,同學們找到了連加的、換算單位轉化成整數來計算的、藉助方格圖來進行計算的等方法。不管用什麼方法,都算出結果是:買3塊橡皮需要0。9元,也就是3個0。3等於0。9。(師板書完整,補“0。9元”並寫答語)

師:下面我們來對上面各種方法作一個分析和比較,它們各有什麼特點?(生説想法)

1、利用整數乘法意義(連加)

2、化為整數乘法(轉化)

3、畫圖(數形結合)

三、解決實際問題。

(一)做一做。課本P42“試一試”1、2題。

師:用你喜歡的方法來完成課本P42“試一試”1、2題。獨立完成彙報結果,交流算法)

(二)計算4×0。3。小組活動,交流算法。

(三)補充練習。

1。尋找小數是兩位數的計算方法。

一棵竹子一時約生長0。03米,三時約長了多少米?

師:請每個同學獨立思考和解答。在此基礎上,全班交流。(生列式:0。03×3=0。09(米))你是怎麼算的?

如果學生説塗格子,就問:假如用一個正方形表示1米的話,0。03米該怎麼表示?0。03×3又表示什麼?

師:你能用塗色的方法表示出來嗎?(生動手塗色)投影學生作品並點評。

(四)深化性練習(每個學生獨立完成)

1。填一填。0。1+0。1+0。1+0。1=()×()=()

0。02+0。02+0。02=()×()=()

()×()=()+()+()+()2。(課本42頁的塗一塗、填一填)

3。“知識拓展”(機動性練習)

小新爸爸去菜市場買菜,他買了三條魚,每條魚是3。5元,那麼他花了多少錢?

四、總結反思,暢談全課收穫。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交流,你有什麼收穫?

板書設計:

文具店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10

一、素材的選取。

本單元我們選取的素材是高速運轉的濟南長途汽車總站和高速運轉的濟青高速,選取這個素材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1)濟南長途汽車總站,連續多年創下旅客發送量、發送班次和售票收入三項全國第一,被稱為“中華第一站”。 據説濟南長途汽車站佔地110畝,日客流量4萬多,客票年收入達到4—5億元。1999年被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授予“中華第一站”稱號,這個榮譽一直保持到今天。

(2)山東的高速公路全國聞名。 説起山東的高速公路來,在全國是的,俗話説得好“要想富,先修路”。據有關經濟專家研究,一個國家的富裕程度與其公路的優劣,成正相關。可見,我省經濟之所以能夠高度發展,尋其原因,不言而喻。

(3)以比較真實的數據為素材,體現了數學的價值。 本單元提供的數據與第一單元一樣,都是一些真實的數據。旨在説明交通生活中也實實在在存在着數學,數學無處不在。

二、本單元的情景串。

本單元有2個信息窗。

依次是: 單元知識分析 單元教材解讀 信息窗1的解讀 已學的知識 乘法的認識 整數的四則混合運算 (三下52×47-50×47 用字母表示數(四上1) 加法運算律 (四上1) 一般行程問題 (二下p105,三上p76,p78,三下5)路程、時間、速度三者 數量關係。 本單元新學知識 乘法結合律 乘法交換律(乘除法各部分之間的關係) 乘法分配律(相遇問題) 運用乘法運算律進行簡便運算。 後續學習的知識 乘法運算律在小數和分數計算中的推廣 用方程解行程問題 (山東版有關行程問題的學習都安排在簡易方程單元。) 高速運轉的長途汽車站 高速運轉的濟青高速

1、情景圖的解讀。

此信息窗的題目為“高速運轉的長途汽車站”。情景圖上呈現的是一幅濟南長途汽車總站的真實照片。照片的下面附有一張20xx年濟南長途汽車總站大巴車中巴日發送旅客情況統計表。

2、情景圖中的信息。

是2組數據:

(1)平均每天發車的數量

(2)平均每車次的乘客人數。

3、例題的設置與功能。

本信息窗一共有3個例題,包含的知識點分別是:

(1)乘法結合律。

(2)乘法交換律。

(3)運用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進行簡便運算。 乘除法各部分的關係。(第六題)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1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量角器,會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數.認識直角、平角、鈍角、鋭角和周角.

2.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建立各種角的概念.

教學難點:正確地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演示課件角的度量導入

提問:這些角你能按照從大到小的順序給他們排一下隊嗎?

教師指出左端兩個大小比較接近的角

提問:你知道他們相差多少嗎?

2.教師談話:如果我們能夠度量出每個角的大小,以上問題就可以解決了.你們想不想知道他們究竟相差多少呢?(揭示課題角的度量和角的分類)

二、探索新知

(一)角的度量

1.出示圖片認識量角器

講解:量角的大小,要用量角器,因為它的形狀是一個半圓,所以又叫關圓儀.角的計量單位是度,用符號表示,結合圖片,認識半圓儀中心,0刻度線和內外圓刻度.

2.(1)播放視頻1角的概念

(2)出示幾個不同的角,並估算角的度數.

(教師:要想知道所估算的是否準確,還要通過測量.)

3.量角的方法

(1)自學教材第123頁第一、二自然段.

(2)由學生彙報度量角的方法.結合黑板上的角,邊度量邊介紹.

(3)播放視頻量角方法

(4)嘗試測量角的度數(儘量使角的開口方向不同)巡視中注意瞭解學生掌握情況.

(5)教師舉出幾種學生常見的錯誤:

錯誤類型一:學生量角時,量角器中心點和角的頂點沒重合.

錯誤類型二:量角器0刻度線與邊沒對齊.

錯誤類型三:看錯了刻度,應看裏圈,卻看外圈刻度了,或者應看外圈卻看裏圈刻度了.

(6)討論:怎樣避免前面的錯誤,正確迅速地量出角的度數呢?

(0在哪個圈上,就在哪個圈上找角的另一邊所對的刻度)

(7)播放視頻角的大小比較

(播放前先請同學用估算的方法判斷,播放後教師進行總結)

(二)角的分類

1.自學教材第124頁《角的分類》.(可按書中內容邊學習邊操作)

2.小組討論:

(1)角可以分哪幾類?每類角的特徵是什麼?

(2)直角、平角、周角之間有什麼關係?

(3)平角和直線一樣嗎?

3.利用活動角,按老師要求擺角.

(直角、鈍角、平角、鋭角......)

三、鞏固練習

1.量一量一副三角板中各個角的度數.

2.完成教材第126頁第7題.

説出每個鐘面上的時間,量出時針和分針所成的角度.

提問:不用度量你能知道每個時刻分針與時針的夾角嗎?

3.利用活動角的量角器擺出下面各角.

(1)直角(2)平角(3)120(4)30(5)77

四、質疑總結

1.這節課都學會了什麼?

(角的度量和分類.量角時要對劉頂點和0刻度線,確定如看哪一圈刻度)

2.教師整理成順口溜助記

量角器量角很簡單,角可分為五大類.

中心重合角的頂點,直、平、周角最特殊,

一條邊對齊0刻度,鋭角小於九十度,

角的度數看另一邊.鈍角介於直、平間.

3.鼓勵學生對所學知識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解題

五佈置作業

完成第127頁第9題.

把下面的角的度數分別填在適當的圈裏.

五、板書設計

角的度量和角的分類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12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換律、結合律,能運用運算定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

2.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3.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加法運算的交換律、結合律的學習。及其在連加計算中的應用。

教學難點:加法運算的交換律、結合律計算中的應用。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引入新課

大家都會騎自行車嗎?騎自行車不只會幫助我們節省在路上的時間,還是一項非常時尚的運動,既可以鍛鍊身體,還可以欣賞沿路的風景。現在我們就一起跟着李叔叔一起去騎車旅行吧。相信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學到不少新知識。

二、新課學習

1.加法交換律

李叔叔的車上裝有里程錶。我們來看看他第一天的騎了多遠吧!

學生自己完成,教師巡視,找出複合交換律的兩位同學進行彙報,或者由學生板演。教師引導學生比較兩種算法有什麼不同之處。得出

40+56=56+40。

這樣的算式是不是很有趣啊?你能再舉出這樣的例子嗎?

由學生彙報交流,教師板演出幾個典型的,提問:仔細觀察這些算式,你發現了什麼?

加法交換律是非常巧妙的,可以為我們的計算提供方便。想一想,你能用什麼方法來表達一下加法交換律嗎?怎麼樣才能讓我們更容易記住這個規律呢?請大家動腦想一想,動手寫一寫、畫一畫。

學生彙報,鼓勵學生提出的各種不同的表示方法。引導學生了解文字、字母、符號三種表示方法。強調字母表示法是常用的表示方法,要求學生掌握。

a+b=b+a

三、鞏固練習

練一練

(1)59+()=()+36(2)18+25=()+()

(3)59+()=()+36(4)59+()=()+36

四、課堂總結

加法交換律就是説兩個加數交換位置,和不變。大家已經會應用了,真不錯。説一説你今天有什麼收穫。

第二課時

一、引入新課

李叔叔第三天的旅程已經結束了,你有什麼問題想問問李叔叔嗎?

讓學生自己回答。

李叔叔詳細的記錄了他的行程,我們來一起看看他的記錄手冊,肯定能回答大家剛才提出的問題。

二、新課學習

加法結合律

李叔叔想知道這三天一共騎了多少千米,大家能幫他解決這個問題嗎?誰來説一説用什麼法計算?怎麼列式?

88+104+96

看來用這樣的一個連加的算式就能解決李叔叔的這個問題。你能用自己的方法來完成這道加法題嗎?

讓學生自己完成,然後彙報。教師巡視

教案《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下冊《加法運算定律》教案》,來自網!http://

後,找出複合結合律的幾個學生彙報,或者投影展示。觀察這幾位同學的做法,你有什麼發現?

(88+104)+96=88+(104+96)

你還能舉出這樣的例子嗎?寫一寫。

觀察這些算式,你發現了什麼規律?

加法結合律也可以為我們的計算提供方便。想一想,你能用什麼方法來表達一下加法結合律嗎?怎麼樣才能讓我們更容易記住這個規律呢?請大家動腦想一想,動手寫一寫、畫一畫。

學生彙報,鼓勵學生提出的各種不同的表示方法。引導學生了解文字、字母、符號三種表示方法。強調字母表示法是常用的表示方法,要求學生掌握。

三、鞏固練習

練一練

(1)256+99+44=(□+□)+□

(2)125+32+168=□+(□+□)

四、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加法結合律。

第三課時

一、引入新課

複習引入

我們來複習一下加法的運算律,你還記得哪個?

加法交換律:兩個加數交換位置,和不變。用字母表示是:a+b=b+a。

加法結合律:先把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後兩個數相加,和不變。用字母表示是:(a+b)+c=a+(b+c)

二、新課學習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李叔叔後四天的行程計劃吧。

請你想一想,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然後寫下來。教師巡視,個別輔導。

然後讓學生彙報不同的計算方法。

然後師生共同完成。探討:你運用了那些運算定律來完成這個計算?

三、鞏固練習

練一練:

(1)425+14+186

(2)75+168+25

(3)245+180+20+155

(4)67+25+33+75

四、課堂總結

學習了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的時候,會使我們的計算變得簡便。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1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學生通過觀察,能夠發現並總結商的變化規律。

2、會靈活運用商的變化規律。

3、培養學生用數學語言表達數學結論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使學生經歷引導學生思考發現商的變化規律的過程,靈活運用商的變化規律。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培養學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善於觀察、勤于思考、勇於探索的良好習慣。

重點引導學生自己發現並總結商的變化規律。

難點引導學生自己發現並總結商的變化規律。

教具圖片

教學過程

教師導學

一、故事導入

安排老猴子分桃子的故事

1、8個桃子分2天吃完,16個桃子分4天吃完,32個桃子分8天吃完,64個桃子分16天吃完。(將數字板書在黑板上)

2、提問:老猴子運用了什麼知識教育了小猴子?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一下。

二、探究新知

1、提問:觀察數字,你發現了什麼?你怎麼知道的?

學生説方法,教師板書。

8÷2=4

16÷4=4

32÷8=4

64÷16=4

2、我們分別用第2、3、4式與第1個算式進行比較,你發現了什麼?

被除數、除數分別都乘以一個相同的數。(擴大)

3、教師帶領學生分別比較。

4、提問:誰能給我們總結一下,你發現了什麼?

5、學生討論,並發現:

在除法裏,被除數、除數同時擴大相同的倍數,商不變。(教師板書)

6、提問:為什麼説是“同時”,“相同”?可以舉例子來證明

7、我們分別用第1、2、3式與第4個算式進行比較,你又發現了什麼?

被除數、除數分別都除以一個相同的數。(縮小)

8、通過觀察,誰能再給我們總結一下,你發現了什麼?

在除法裏,被除數、除數同時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商不變。

板書課題:商的變化規律

三、總結:

提問:通過觀察,我們發現了除法裏有商的變化規律,那麼誰能説説你覺得這個規律需要我們注意的有哪些?

你們看我這樣寫對嗎?為什麼?

48÷12=(48×0)÷(12×0)

讓學生判斷。

四、鞏固練習:書P87“做一做”

五、總結

在運用商的變化規律時,一定要注意什麼?(“同時”,“相同”。)

六、作業:練習十七第6題、9題。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14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折線統計圖的基礎上,進一步體會折線統計圖在現實生活中應用;

2.使學生能根據數據進行合理分析、製成折線統計圖,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教具準備:未完成的統計圖、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小明的媽媽記錄了小明0~10的身高,如下表

(師出示P110例2的統計表)

引導學生看到統計表想提什麼問題,激發學生繪製折線統計圖的興趣。

二、動手製作折線統計圖

1.學生獨立完成折線統計圖

學生根據老師提供的小明0~10的身高統計表內的數據,獨立完成小明0~10的身高統計表折線統計圖。

教師先演示其中一個數據的畫法,然後再讓學生動手畫。

分為兩個層次動手實踐:第一層次為學生練習2分鐘,教師將巡視發現的問題組織學生分析,再推進第二個層次的練習。

師指導個別學生。

2.小組交流作品,欣賞折線統計圖

A學生根據折線統計圖説説發現了哪些信息?

解決以下問題:小明幾歲到幾歲長得最快?(師小結:折線中線段最長的那條就是長得最快的那段時間,也可以通過計算所有差值得出結果。)長了多少釐米?是怎麼發現的?

小明115釐米時幾歲?

5歲半時小明身高大約多少?

師引導學生從前幾年身高的增長情況來猜測小明5歲半時的身高。

B學生小組評價優秀作品;

C全班交流優秀作品。

3.根據折線統計圖進行合理推測:小明身高的發展趨勢。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書中P111的做一做;

學生獨立完成,師組織學生進行評析、交流。

2.完成書中P112練習十九第二小題的問題解答;

四、小結評價。

五、作業:完成書中P113練習十九第3小題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15

課 題:數據分段整理和統計

教案內容】

教材第70~74頁。

【教學要求】

⒈ 使學生掌握分段整理數據的方法,讓學生經歷統計的過程,能對統計結果作簡單的分析,培養學生分析的能力。

【重點難點】

經歷統計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學樣為了迎接六一節,學校鼓號隊準備了精彩的表演,為了六一的表演更加完美,學校決定為鼓號隊隊員購買統一的服裝,分為大中小號。

説明:身高為120~129的適合穿小號,130~139的適合穿中號,140~149的適合穿大號。

提問:你怎樣才能知道每種服裝各要購買多少套?

2、出示隊員身高記錄單。

提:這裏是隊員們的身高記錄單,要知道定購每種服裝的人數各是多少,接下來應如何做?

指名:這裏需要將身高分成幾類?為什麼?

3、組織學生整理數據。用畫正字的方法來完成。

4、提:我們剛才用的是什麼方法來分類整理數據的,還可以用什麼方法?

根據剛才的統計情況,請同學們將數據填入第69頁的統計表中。

提:現在根據這張表你可以知道什麼?

5、回顧這題的整理過程。

我們是怎樣知道每種服裝各買多少套的?

小結:我們在解決這個問題時,根據每種服裝的大小為類別,先將隊員的身高進行分類,這樣我拉就可以知道每種服裝的人數了。

二、組織練習

⒈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1)出示記錄及統計表。

提:要想正確填寫統計表,要先如何做?

(2)小組合作:分類、整理數據,方法自定,並完成統計表。

(3)組織交流。

2. 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1)同學獨立完成。

(2)就統計結果,請同學們發表自己的看法。

(3)介紹你知道嗎?

三、佈置作業 ☆教學調整☆

教學反思:

課 題:條形統計圖

【教學內容】教材第75~78頁

【教學要求】

使學生知道統計圖表示數量之間的關係,比較形象具體,便於分析研究問題,學會整理出數據製成的統計圖。

【重點難點】

學會製作統計圖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⒈ 談話導入

介紹上海世博會。

2、出示書73頁的統計圖和照片。

介紹:世界五大城市申辦2010年世博會,最終我國上海獲得了勝出。這是大家歡慶的場面。

(1這是第一輪投票的情況(出示統計表)

2010年世界博覽會申辦城市第一輪得票情況統計表

2002年12月

申辦城市 波蘭

弗洛茲瓦夫 俄羅斯

莫斯科 韓國

麗水 墨西哥

克雷塔魯 中國

上海

所得票數 2 12 28 6 36

提問:有哪五個城市參加申辦投票?哪個國家的城市得票最多?你是如何知道的?

(2)出示第73頁統計圖。

提問:從這張統計圖中你知道了什麼?你是如何知道中國上海在第一輪投票中得票最多的?

比一比:這幅統計圖與統計表相比有什麼優點?

説明:整理出的數據除了可以製成統計表之外,還可以製成統計圖,用統計圖表示數量之間的關係,比較形象具體,還有利於分析和研究問題,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條形統計圖。

二、教學新課

⒈瞭解條形統計圖的結構。

提問:這個統計圖包括哪些部分?

引導學生從上向下有序地觀察:包括圖名、日期、單位、豎軸、橫軸。

提:縱軸上又有哪些內容。

⒉教學制作條形統計圖。

(1)根據圖紙的大小,畫出兩條相互垂直的射線,即橫軸與縱軸。

(2)在橫軸上,適當分配條形的位置,確定直條的寬度和間隔。

(3)在縱軸上,根據數據的大小,確定單位長度表示多少數量。

(4)標上統計圖名稱、日期、單位。

3、提:縱軸上1格長度表示?哪個國家的得票最多,是多少票?哪具國家的得票最少是多少票?

三、組織練習

完成想想做做

四、全課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如何製作條形統計圖。

五、佈置作業 ☆教學調整☆

教學反思:

課 題:遊戲規則的公平性

【教學內容】

教材第79~81頁。

【教學要求】

通過這次活動體驗遊戲規則的公平性,初步瞭解遊戲規則的公平,體現每做一次遊戲,參加遊戲各方贏的機會要相等,也就是各方贏的可能性要相等。

【重點難點】

會根據實際情況制定遊戲規則。

【教學過程】

一、遊戲中感知

1、遊戲導入:

(1)每4人1小組,事先分好。

(2)明確活動要求:口袋裏有4個紅球和2個黃球,每次任意摸到一個球,摸到放回,一共摸了30次,如果紅球的次數多,算小明贏,如果摸到的黃球次數多,就算小玲贏。

提:按這樣的遊戲規則,你認為誰贏的可能性大一些。

(3)組織學生分小組摸一摸,並統計出結果。

(4)組織交流,指名説説每一組的活動統計情況。

提:與剛才的猜想的情況一樣嗎?通過遊戲,你認為這樣的遊戲規則公平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