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交際禮儀文書 > 稿件

大自然的文字評課稿

欄目: 稿件 / 發佈於: / 人氣:2.27W

大自然的文字評課稿1

《大自然的文字》是一篇科普小品文,由於作者生動形象的比喻將深奧的科學知識通俗化、大眾化,適合學生閲讀和理解,所以淺顯的內容學生一看就明白。但科普性文章的重點應是弄清楚相關的科普知識

大自然的文字評課稿

劉老師在本課的具體教學時,將教教材變成用教材教,將沉默無語的文本內容變成有利於學生學習的充滿魅力、鮮活的教學內容,讓科普小品文充滿語文味。

一開始,劉老師恰到好處地揭題,使學生對大自然充滿好奇,為下文認識大自然並深入學習和探索大自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接着劉老師在上課文的第二部分時,讓學生自由讀課文2——6自然段,從“神奇的天書”到“有趣的地書”中,説説你讀懂了哪一種文字,獲得了什麼信息。找到相應的句子後,試着用簡潔的語言歸納。在這幾段中,寫花崗石這一段寫的最有意思連續用了幾個動詞,又連用三個問句。劉老師在教這個環節時,藉助多媒體課件,帶領學生品讀語言文字,特別是“爬”,學生了解擬人句的使用,讓文章變得更生動。此時劉老師還鏈接拓展,介紹有關冰川的知識,幫助學生進一步的瞭解。當答案慢慢解開,孩子們有如釋重負之感。所以,劉老師看似無心的問,卻是用心地在遣詞造句。這就是這篇科普小品文的語文味。

學完課文後,劉老師還拓展延伸,深化情感

她在教學中從課文中的四種大自然的.文字,延伸到課外從秋葉、年輪到螞蟻搬家,蜻蜓低飛,甚至最近的霧霾,這些大自然的文字告訴我們什麼信息?而大自然的這些文字中我們瞭解了許多科學知識,也會給我們帶來許多啟示。

劉老師不僅讓學生從工具的層面瞭解大自然外在的科學知識,而且從文字的層面感悟大自然內在的意藴。

但是,作為六年級的學生,我覺得還應多放手讓學生學得主動些。

大自然的文字評課稿2

《大自然的文字》是一篇科普小品文,由於作者生動形象的比喻將深奧的科學知識通俗化、大眾化,適合學生閲讀和理解,所以淺顯的內容學生一看就明白。但科普性文章的重點應是弄清楚相關的科普知識。曹老師在教學本課時將教教材變成用教材教,將沉默無語的文本內容變成有利於學生學習的充滿魅力、鮮活的教學內容,讓科普小品文充滿語文味。下面是我在聆聽完曹老師的課後的一些感受:

科普類的文章總是給人枯燥、乏味之感,而在曹老師抓住比喻、擬人等修辭,通過幽默的教學引導語言,激勵、喚醒、鼓舞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明白課文語言文字裏包含的信息,教師恰到好處提醒使學生對大自然充滿好奇。另外,從閲讀的角度講,語文課不同於一般性的文藝欣賞,只需體驗情感,發展情感。語文的目的,不僅要幫助學生構建一個豐富的情感世界,還要讓學生嘗試構建一個深沉的理性世界。《語文課程標準》也強調:“應讓學生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曹老師在教學中從課文中的兩種大自然的文字:星星、砧狀雲,引導學生思考,進行探究與交流,並提出自學方法:一看、二找、三讀,層層遞進,指導學生運用方法自學其他兩種大自然的文字,從而瞭解大自然文字的奧祕,這一教學環節既有知識的習得,又有科普類文章學習方法的訓練,順勢延伸到課外從紅葉、年輪到螞蟻搬蟲子等這些大自然的文字告訴我們什麼信息?引導學生明白大自然的這些文字中我們瞭解了許多科學知識,也明白了一些道理。比如,螞蟻搬蟲子(為了生存合作互助)等。讓學生不僅從工具的層面瞭解大自然外在的科學知識,而且從人文字的層面感悟大自然內在的意藴。課堂末尾,曹老師匠心獨具的設計了一個過渡段的訓練,紮實了學生對於過渡需要抓住關鍵過渡詞的教學,也讓學生很好的理解了過渡句或段對於整體內容的意義。

曹老師在簡約的課堂中進行了紮實有效的訓練,這堂課是對我們進行説明文教學做了一個很好的引領,讓學生習得了學習此類文體的方法,更讓聽課老師領會了不管是什麼文體,在教學中語文味始終不能丟,紮實有效的語言文字訓練不能丟。

Tags:評課 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