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交際禮儀文書 > 稿件

大熊貓評課稿

欄目: 稿件 / 發佈於: / 人氣:2.35W

大熊貓評課稿1

科普文,就是普及科學知識的説明文,所以它具有説明文的主要特徵:知識性與科學性。同時,它還有自己的特性:普及性。因為科普文是介紹科學知識的,這就決定了它的語言是準確、嚴謹、平實的,表述主要使用説明的方法。但這不等於説科普文就是“乾巴巴”的,為了科學知識得以更好的傳播,更容易為讀者所接受,科普文也會運用各種表現手法,在平實的説明之中穿插生動的比喻,在科學的介紹裏穿插有趣的傳説,在嚴謹的語言中穿插通俗的口語等。這就使得科普文的語言特色除了有準確嚴謹以外,還具有趣味性、生動性、形象性、通俗易懂的特徵。

大熊貓評課稿

因此,在科普文中的教學中有兩個方面的重點,一是科學性的教學,二是普及性的教學。在科學性的教學中,要關注説明順序、説明方法和語言表達的準確性等;在普及性的教學中,要關注各種表現手法的運用,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是如何把科學知識寫得有趣、生動、通俗易懂的。

趙丹娜老師執教《國寶——大熊貓》時,非常鮮明地體現出了老師對科普文教學的幾個重點的思考。趙老師先明確了這篇課文的文體——科普説明文,向學生介紹了何為“科”,何為“普”。然後帶領學生梳理了課文內容,讓學生找找課文向我們介紹了哪幾方面的知識。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進而讓學生思考課文是如何做到準確説明關於國寶大熊貓的科學知識的。在這一環節中,老師引導學生體會了恰當使用説明方法和限制性詞語對準確説明科學知識的作用。最後,老師讓學生想想作者用了哪些方法讓更多的人喜歡讀這篇説明文的,由此引出了“穿插”的作用,使用形容詞的作用,使用修辭的作用。家庭作業是“寫一寫你所喜愛的一種動物”。

從整個教學環節看, 趙老師關注了科普文教學應有的重點,對科普文的科學性和普及性都引導學生進行了較為細緻的分析,在知識內容上沒有什麼缺漏。但是聽下課來卻覺得課堂比較生硬,缺乏一點整體的圓潤。老師在文章的方法技巧上考慮得較多,但是對課文按知識點進行板塊式的教學,卻有了肢解課文之嫌,忽略了學生對課文整體的感受。

這堂課的第一個環節是讓學生找出課文介紹了有關大熊貓哪幾個方面的知識,這一環節也是對課文的整體感知,但是隻是知識的篩選,沒有激活學生對文本情感上的感受。

讓學生思考課文是如何做到準確説明關於國寶大熊貓的科學知識的,前提是讓學生覺得文章寫得準確,先感受到“準確”,才有討論“如何寫得準確”的基礎;讓學生思考作者用了哪些方法讓更多的人喜愛這篇説明文的,前提是讓學生喜愛這篇文章,先感受到“喜愛”,才有討論“用了哪些方法讓更多的人喜愛這篇説明文”的基礎。就好比讓人説説一個女孩美在哪裏,如果不覺得這個女孩美,就很難説出美在哪裏。這一課的教學,如果加入學生對文章的整體感受,先讓學生感受到這是一篇寫得準確有趣的文章,再來分析方法技巧,效果應該會更好。

要讓學生覺得這篇科普文確實寫得很精彩,有趣也有用,才能讓學生產生探究技巧的願望。讓學生對文本產生情感上的親近感與讓學生理解寫作技巧相比,前者更不容易做到。這時,可以藉助一些教學手段來刺激學生的感受,讓本來混沌的閲讀感受變得清晰而敏鋭。

例如,給學生展示一段詞典上對大熊貓的介紹,讓學生進行對比閲讀。有了對比,學生會敏鋭地發現一個乾癟生硬,一個豐富有趣;又如,讓學生模擬大熊貓的身份進行自我介紹,學生為了介紹好“自己”,必須去找出有關大熊貓特點的準確表達,對文章的準確性的感受就由“知道”上升到“感到”;再如,讓學會繪聲繪色地讀一讀寫得生動精彩的語句,講一講文中有趣的故事,想象一下西班牙國王半夜接電話的穿着、神情、語氣,文章的生動性自然會感染學生。在做好了這些鋪墊後,再來研究作者是怎麼樣寫出這樣的效果來的,就成為了一件順理成章的事,而不是一個個需要回答的問題。

當然,受到課時、借班上課等因素的限制,公開課的課堂教學很難達到理想的狀況。因此,對這堂課的思考,意義不在於苛求一堂課的完美,而在於反觀自己的教學,映照自身的問題,尋找更好的日常教學之路。在對這一課教學的觀摩中,我學到的是,科普文的教學不僅僅要關注知識點的滲透,也要關注學生的閲讀感受;對文本的分析如果建立在學生有了閲讀熱情的基礎上,就不再是孤立的問題研究,而是糅合了學生的情感願望的閲讀提升。

大熊貓評課稿2

聽了王老師的語文課《大熊貓》。《大熊貓》是北師大版第二冊教材中的一篇描寫動物的文章,課文字裏行間滲透着對大熊貓的喜愛之情。課文用三個自段分別從大熊貓的'外形特徵、生活習性、食物特點三個方面作具體説明。學生對熊貓的樣子、顏色和活動都非常感興趣。在聽課中我有如下收穫:

一、以圖激趣。

一上課,王志老師就出示了各種可愛動物的圖片,有頑皮的猴子,有好鬥的獅子,還有甩着尾巴走路的大象,一下子就拉近了課文和孩子的距離,激發了孩子學習的熱情。

在學習第二自然段大熊貓的外形時,王志老師巧妙的運用熊貓的外型的組合圖片,讓學生來識字,使得識字由枯燥變得有趣。他們的學習熱情在觀察中調動起來。

二、以讀為“本”。

新課程標準強調:小學各學段都要重視朗讀。讀是學習語文的一扇窗户,也是感受語言,訓練語感的基本方式。所以王志老師在教學中,運用如:引讀、集體讀、部分讀等多種方式讓學生進行朗讀,以讀來理解課文,感受課文。讓學生在琅琅的讀書聲中,感受到大熊貓的可愛。

三、重視拼音教學。

雖然已經進入到一年級的第二學期,又是一屆觀摩課,大多數老師都不會在這樣的一節課上進行拼音的教學,但是王老師卻巧妙的進行了拼音教學,即複習了拼音,又訓練了學生對三拼音節的認識。

四、隨文識字

再講讀完第三自然段後,教師隨機出示了熊貓的爪子及雞爪,讓孩子根據圖和漢字“爪”字進行比對。加深了對“爪”字字形的記憶。

建議:

1、如果能在記憶“爪”字字形的時候進行寫字教學就更好了。這樣水到渠成,孩子把字形與寫字結合得更緊密,節省更多的時間。

2、是否應有部分板書,給孩子進行本課的梳理,可以是結構上的,也可以是重點詞語等。

3、再講讀大熊貓外形特點時是否可以進行習作練習,交給孩子描述動物外形特點的方法。把閲讀與寫作進行有進的結合。

以上謹代表個人觀點,望指正!

Tags:大熊貓 評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