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2016年中考作文指導:情感真切

欄目: 中考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8.58K

  只有真實的事件,才能有感而發,才能引起讀者共鳴。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情感真切,歡迎大家參考閲讀!
 

2016年中考作文指導:情感真切

【情感真切】

一、事件真實,有感而發

有的同學在寫作上下了很大功夫,可是寫出來的作文卻不感人,主要原因是敍述的事件不夠真實。只有真實的事件,才能有感而發,才能引起讀者共鳴。如魏巍的《我的老師》中,所寫的蔡芸芝老師就是實有其人,文中所敍述的七件事也都是真實發生過的。因此,作者在敍述過程中,才能不時被這些事所感染。敍述第一件事“她從來不打罵我們”後,作者寫道:“我用兒童狡猾的眼光察覺,她愛我們,並沒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們是多麼善於觀察這一點啊。”這種學生愛老師,老師愛學生的感情就顯得非常真實。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雖然我們在寫記敍文或小小説的時候,也可以虛構,但這種虛構是建立在生活基礎上的(即生活中這樣的事確實存在過或將來會發生),也非憑空編造。都德的小説《最後一課》即是如此。普魯士軍隊侵佔了法國的阿爾薩斯和洛林,強迫這些地方的學校改學德語,這樣的事情是真實存在的。

二、抓住細節,精心雕琢

朱自清的《背影》何以如此動人?那是因為作者抓住了父親幾次“背影”的細節,尤其是為“我”買橘子過鐵道時的細節,作了細緻的描繪。如:“我看見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他用兩手攀着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是對父親外貌和動作的細節描寫,字裏行間飽含着作者對父親的拳拳之心,和父親不顧年邁親自為兒子買橘子的深沉的愛。生活中每個人的外貌和動作等都有其各自的特點,抓住這些細節作精心描繪,你的情感也就自然地融入其中了。

三、融情於景,情景交融

“一切景語皆情語。”情與景總是不可分割的。有時候我們只要把景物描繪出來,情感和心情也就表現出來了。如魯迅的《故鄉》開頭:“時候既然是深冬;漸近故鄉時,天氣又陰晦了,冷風吹進船艙中,嗚嗚的響,從篷隙向外一望,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着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一些活氣。”這幾句深冬荒涼景色的描寫,就將 “我”悲涼的心情融入了其中。

此外,還可以融情於事,即在事件的敍述中,不動聲色地融入自己的情感。

真題再現

閲讀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是陶淵明的“閒”;“可以調素琴,閲金經”,這是劉禹錫的'“閒”;“月色入户,欣然起行”,這是夜遊承天寺的蘇軾的“閒”……閒中有愉悦,有閒適,有悠然,有豁達,有淡泊……

日月星辰,山林湖泊,花鳥蟲魚……琴茗書畫,吟詠歌舞,靜思遐想……田野村莊,萬家燈火……皆為“風光”。生活體悟,萬千種種。

請以“閒對風光獨自遊”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1)自選文體(詩歌除外),不少於600字;(2)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感情真摯,不得抄襲;(3)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地名;(4)請認真書寫。

試題解讀

此題是一道提供材料的全命題作文。文題分為三個元素,即“閒”“風光”“獨自遊”。

從第一段材料可以看出,“閒”和“獨自”是相呼應的,因為“獨自一人”,所以“清閒”;因為“心境恬淡”,所以“悠然自得”。第二段材料提示了文章的主體——“風光”,可以是自然景色,可以是人文意象,也可以是心之所愛。

就整個文題來説,意即閒時(或褒或貶,可以是主動“清閒”,也可以是被動“寂寞”)沉浸於一種風光(可取各種意象),自得其樂。

文章主題可以寫寂寞不可怕,一個人也可以享受某種風光的快樂;或是保持恬淡寧靜的心態,有利於充分感受一件事物的美等。

本題的題眼為一個“閒”字,文章中要充分體現這個字,如果只寫了“感受××的美”“我從××中獲得快樂”,或者乾脆寫了一篇單純的遊記,那就偏題了。

記敍文大致可以這樣寫:前面寫有一次和旅行團出遊,跟着導遊跑,走馬觀花,只忙着拍照,回來後一直有遺憾。然後寫某次有機會,自己一個人故地重遊,優哉遊哉,方全身心投入美景中,感覺這才是真正的旅行,才真正感受到了美。文章要着重前後對比。

這是最原始的模板,可以對其進行改造,主要就是寫“閒”與“不閒”對風光(意象)的不同感受,強調要“閒對風光”。也可以直接寫以閒適的心態做什麼事都能感受到快樂的過程,全篇勝在描寫細膩,文筆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