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高中作文 > 高三作文

走進高三作文1000字三篇

欄目: 高三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3.07W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走進高三作文1000字三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走進高三作文1000字三篇

走進高三作文1000字三篇1

追憶似水年華,我用一段旋律,紀念高三的青春。

----題記

時間猶如白駒過隙,飛快的流逝。乘着時間的列車,經過了高一的懵懵懂懂和高二的略有所悟,我走進了高三。

剛上高三時,坐在教室裏,望着講台上老師忙碌的身影、同學們轉動的筆、爸爸媽媽敏感而温柔的目光,我偶爾也會想小時候藍天白雲下的嬉戲、小學時紅領巾下的稚嫩和中學時校園裏悄悄長大的友誼,偶爾也會想我上高三了。

可是高三是什麼?是學哥學姐眼中的人間地獄,是老師眼中“只要肯攀登”的山峯,還是成功人士眼裏的基石?我無法用語言詮釋高三,更無法用文字給高三下定義,我只能説高三像一段旋律,像一段激昂、充滿挑戰、豁達的青春旋律。

高三是一段激昂旋律。成功就在彼岸,高三的我們應該信心滿滿,揚起理想的風帆,在知識的海洋裏暢遊。面對高三的一次次的考試,即使失敗也不能倒下,即使遍體鱗傷也要鬥志不減。為了心中的夢想迸發激情,每一天都為夢想而活,奏響一曲氣勢昂揚的《義勇軍進行曲》,青春本該充滿激昂。

高三像一段充滿挑戰的旋律。前方的路途一片荊棘。現在我們在兩點一線中生活,每天披星戴月,可是每當睡覺時總會想起還有許多事沒做完,總有做不完的難題,背不完的公式,理解不完的知識點。所以,高三充滿挑戰,既要克服學業上的難題使六門功課齊頭並進,又要克服面對高三的心理恐懼、面對失敗的痛苦。可是,這就是高三,疼痛使我們感到真實,充滿挑戰的青春才值得回味。

高三也是一段豁達的旋律。“眼因多流淚而愈益清明,心因飽經憂患而愈益温厚。”高三的我們應該從容面的'對挫折。失敗了不哭泣,因為這次的跌倒是為了下次的站起;高三如品苦丁茶,前面的苦是為了口留餘香的甘醇。

想起姐姐臨走時摸着我的頭告訴我“明年,明年的這個時候,經歷了高三,你就長大了,成熟了,可以一個人闖天下了。”也許高三是一個人成長路上的關卡,是一個人成熟的基石,是一個一生最寶貴的經歷。

我開始漸漸讀懂高三,拒絕無痛感的高三,哭過笑過就是一種收穫。

當激昂、挑戰、豁達融在一起就組成了一段旋律,一段只屬於青春的旋律。也許沒有觀眾,也許沒有掌聲,但只是為了證明自己,為了無悔於這段青春的旋律。

走進高三作文1000字三篇2

在9月1日上午7:00,早自習開始的鈴聲響起時,我們正式步入高三了,躲也躲不開的高三。

那天,當我面對一大堆不會做的數學、物理、化學題時,才知道自己曾經認為的“自己有潛力,高三一定會更好”是多麼夜郎自大。突然知道,常常和自己瘋跑、沒完沒了的玩電腦遊戲的同學在私下是怎樣的用功,我們之間的差距到底有多遠。

在高三那個暑假,給自己定了好多條規矩:“暑假過後,不能再上網;星期日休息時,不能再出家門……”現在卻覺得高爾基説的最真實的一句話就是:“把語言化的行動,比把行動化為語言困難的多。”而他説的最錯誤的一句話就是:“學習,永遠不晚。”對我來説,從現在開始學習好像已經晚了。經常發現,曾經學過但自己忘了別人卻記得的東西,太多太多了。以前常常幻想自己在進入高三之後,每天一回家便開始學習,一直到深夜2、3點;常常想象自己平常不努力勤奮,努力勤奮起來不像是人。現在卻痛苦的發現,自己平常不努力勤奮,現在依然沒有勇氣毅力去努力去勤奮。

在高一時,為自己定的目標是:用三年時間前進100名,最終高考考一所一本大學。到了高二,發現100名有點難,於是決定前進50名,把分數考到一二本之間,上一所二本大學。然而直到前些天老師拿着我的成績告訴我分數剛上二本還需要努力時才想到,原來那100、50不只是兩個不是很大的數字,在它們背後有的是100、50個與我一樣或者比我刻苦得多的人,當我想要超越他們時,自己要付出幾倍於他們的刻苦。

前天和朋友一起回家,談起一個同學的成績排名。朋友説:“他也就是學的刻苦才能名次靠前,腦子又不是好使到哪,好超,咱們一刻苦他就不行了。”當時自己還有些贊同,現在想想,這句話是世界上最標準的自嘲。當人家珍惜時間,努力刻苦時,我們卻在諷刺人家不聰明。刻苦都做不到還有什麼好説的?還是省省吧,刻苦一次,努力證明這個荒唐的推論是真的。

青春永遠是美好的,我要把我青春中刻苦奮鬥的篇章獻給高三,所以我的高三,即使艱辛,依然美好。

走進高三作文1000字三篇3

中國是蠶桑文化的起源地,在漫漫歷史長河中,蠶桑文化已深深融入到歷代社會的諸多方面,對經濟社會發展、人文藝術等都造成了深遠的影響,成為中華文明的重要內容。桐鄉素有“蠶鄉”之稱,境內栽桑、養蠶、繅絲,歷史悠久。

“隰桑有阿,其葉有難。”“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早在先秦時期的《詩經》中就有很多描寫桑樹的篇章。

桑樹一身是寶,堪稱神奇,可它卻並不嬌貴。在鄉村的山坡上,池塘邊,房前屋後,雜樹叢中,到處都能看到它的身影。走進桑園,一股清香撲面而來,清新的空氣緩緩淌進心裏。放眼望去,滿目鮮嫩透明的綠色,讓你恍惚:這是在畫家的水彩畫之中嗎?湊近了一摸,那桑葉粗糙而又精緻,細細的脈絡,向你傳遞一種穿越了千年的柔和和滄桑感。怪不得,蠶會愛上桑。

“鄉村四月閒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桐鄉人非常勤勞,早春時節,太陽剛探出頭,空氣濕度大,温度又低,婦女們就挎着個小籃子,步行到桑園裏去採摘那沾着露水的新鮮桑葉。到了家,陽光斜斜地照進蠶房的時候,她們就將嫩綠的葉子洗乾淨,晾乾,摘去葉柄,把最好的桑葉放進竹匾,讓蠶寶寶們吃個飽。這樣採桑喂蠶的日子要持續近一個月,蠶寶寶們也從只有芝麻大小的樣子變成了白白胖胖的大傢伙了。很快,蠶開始吐絲,銀白的絲從它們身體中不斷吐出,織成一個個絲繭。

由於蠶一生只吃桑葉,到老時卻吐盡它那柔軟、光滑、潔白的絲,因此“春蠶到死絲方盡”這句詩也被用來讚揚那些有奉獻精神的人們。桐鄉的祖祖輩輩,像蠶一樣,腳踏實地,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創造了現在的幸福生活。

“蠶神女聖早成思,今年絲税抽徵早。”一直為世人供奉的蠶花娘娘,相傳是黃帝之妻——嫘祖。據説有一天,嫘祖口渴,到郊外一片青翠欲滴的野桑林裏喝水。當她在取早晨的露水時,一個白花花的蠶繭從她頭上方的一片桑葉上落了下來,掉入她的水碗之中。嫘祖一驚,待細看時,發現這是一枚自己從未見到過的輕巧的東西。她折下一段桑樹枝,想把那掉進水碗的東西挑上來仔細觀察。沒想到在挑撈時,樹枝上掛出了蠶絲,而且連綿不斷,愈抽愈長。後來,嫘祖將那蠶絲用來紡線織衣,製成了飄逸的絲綢,並開始馴育野蠶,讓更多人能穿上這柔軟絲滑的絲綢。

每年,蠶繭豐收之後,桐鄉可熱鬧了。農家婦女們將蠶繭浸在熱湯盆中,把絲繞在絲筐上。她們的手指飛快地將絲纏在絲筐上,手臂在絲筐四周揮舞了一圈又一圈,將一個個小小的蠶繭,抽成一根又一根潔白的絲線,然後再剔去繭中黑乎乎的蠶蛹,將留在繭中的蠶留下來的殼一點點分離出來,最後製出白白的蠶絲被來。那一條條蠶絲被看似平常,卻凝結了勤勞的婦女們的心血!

隨着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人瞭解了蠶桑、喜愛上蠶桑,蠶桑文化走出了江浙,走出了國門,走向了全世界。

走進蠶桑,你會領略到更多獨特的美景,就像走進桐鄉,你會喜歡上勤勞、樸實的桐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