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佛門經文 > 易經

《周易》的辯證法思想及其當代價值

欄目: 易經 / 發佈於: / 人氣:2.83W

《周易》自其問世以來,我國學者就不斷對其進行整理、闡述、研究和探索,並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文章在總結前人對《周易》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擬從哲學角度研究其藴含的辯證法思想及其在當代社會的價值,以期能為學界在此問題的研究上提供一些思考。 《周易》作為五經之首,是部“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的重要著作。現代哲學家馮友蘭在臨終時指出:“中國哲學將來一定會大放光彩,要注意《周易》哲學。”[1]可見《周易》中藴含着鮮明的哲學思想,其中辯證法思想尤為突出。

一、《周易》之概述

《周易》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一部經典著作。其所藴含的哲學思想為中國哲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被人們視為中國哲學的源頭之一。

(一)《周易》之書

《周易》之名,最早見於《周禮・春官宗伯・大卜》:“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賈公彥疏:“《周》非地號,《周易》以純乾為首,乾為天,天能周幣於四時,故名為《周易》也。”[2]周易》被認為是“推天道以明人事”[3]之書。

《周易》有廣義與狹義之分,狹義的《周易》指六十四卦的卦辭和三百八十四爻的爻辭,習慣上把這部分內容稱為“《周易》古經”,又稱《易經》;廣義的《周易》除包括“《周易》古經”外,還包括“《周易》大傳”,又稱《易傳》,是依附於《易經》,對《易經》的卦辭和爻辭所做的註釋與論述。《易傳》包括彖辭上下、象辭上下、《大象》、文言、繫辭上下、説卦傳、雜卦傳和序卦傳,共十篇,又被稱為“十翼”,即“輔佐之翼”的意思。

(二)《周易》的成書年代及作者

據《史記》記載,《周易》這部書起源於殷周之際。《易經》源於殷商,是一部占卜的書;《易傳》成於戰國,是一部哲學書。從《易經》到《易傳》前後經歷了七八百年,相當於一部先秦哲學史。

廖明春先生根據帛書易傳的第四篇《要》所載孔子語“文王仁,不得其志,以成其慮。紂乃無道,文王作,諱而闢咎,然後《易》始興也,予樂其知之……事紂王乎?認為《周易》一書始於周文王”。[4]

(三)《周易》的主要內容

《周易》並不單純是我國古代人民的卜筮用書,更多的則是我國古代人民對大自然之間各種物態互相依存、互相制約關係的初步認識,並用以解決人世間各種疑難問題的思維方法的總結。歷代學者對《周易》的`研究主要是圍繞象數和義理兩大主題,將周易的主要內容分為三部分:象、數、理。

象,就是在每一卦中,“上卦”與“下卦”之間,“遇卦”與“之卦”之間,爻與爻之間呈現出來的各種自然變化或事物變化的徵兆,即所謂天道。佔者可通過這些徵兆去推測它所暗示的人事變化的指向。即所謂人道。

數,是《繫辭上》所説的“大衍之數”。天數五,即一、三、五、七、九;地數五,即二、四、六、八、十。古人卜筮就是利用六、七、八、九這幾個數字顯示陰陽變化,構成各種卦象和爻象。

理,《易》學所標榜的理,一般都是指事物的原理、原則和各類事物的各自的發展規律而言。

二、《周易》的辯證法思想

《周易》雖未用現代的語言概念,像現代人那樣深刻、系統而邏輯地表述辯證法,但其確實是以自己獨特的語言和方式揭示了辯證法的基本點。

(一)《周易》反映了普遍聯繫和無限發展的思想

《周易》是一個以太極為起點,以八卦為核心的系統。代表萬事萬物的卦形紛繁複雜,但其構成要素卻是極其簡單的“――”兩個符號。陰爻、陽爻按照不同的次序、位置排列組合,形成不同的結構形式,即卦象。從而代表不同的事物及事物不同的性質和功能。爻變卦變,卦變象變.象變物變。正所謂“牽一爻而動全卦”。事物處在普遍聯繫之中。

六十四卦是個大循環。《序卦》將“未濟”卦放在最後正説明這個循環不是封閉的。而是開放式的無限發展。“生生之謂易”,“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正是作者對“新陳代謝”這一宇宙發展普遍規律的最古樸、最簡煉的表述。

(二)《周易》認為矛盾的對立統一是事物變化發展的原因

《周易》是以對立統一的概念為基礎構建起來的體系。太極生兩儀,為天地,為陰陽,為男女,為日月,為晝夜。由此產生的萬事萬物無不兩兩對立統一。“一分為二”是《周易》的根本觀點。

事物都是對立雙方的統一體.對立的雙方既相互依存、包含,又相互對立。“一陰一陽之謂道”[5],“乾,陽物也。坤,陰物也。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6]由此產生的萬事萬物無不相互區別、對立面又相互統一。

對立統一的雙方相互作用,相互轉化是事物運動變化的原因。“易”,就是變。“生生之謂易,《周易》通篇都在講變化。那麼什麼是“變化”呢?“變化者,進退之象也。”“闔户為之坤,闢户為之乾,一闔一闢為之變。”變化的原因是什麼?“剛柔相推而生變化”“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天地氤氲,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7]很明顯,事物變化的原因不在外部,而在內部對立雙方的相互作用。

(三)《周易》體現了量變引起質變的基本思想

《坤卦》初六爻辭講:“履霜,堅冰陰始凝為也,馴致其道,至堅冰也。”[8]《文言》講:“坤至柔也,而動也剛。”[9]坤為陰,初六爻為陰之始。陰氣始,發展下去,微而積漸,以致堅冰。俗語:“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即由此而來。水變冰,柔變剛,是量變引起質變。

占卜,本以物象而明人事。《文言》講:“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由來者漸矣,由早辨之不早辨也。”[10]這進一步包含了量變達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質變,質變必須有量的準備的思想。這一規律或趨勢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

(四)《周易》體現了事物發展的否定之否定的循環往復的規律   太極生兩儀,為天地或陰陽,用“”和“――”表示,由此生萬物。因此萬物都含有陰陽對立的雙方,即都含有肯定或否定兩種因素。從而決定了事物發展有兩種趨勢:或肯定自身,繼續量的發展;或否定自身,向對立面轉化。如“��”肯定自身量的發展變為==太陰,向對立面轉化成為少陽。“一”向兩方面發展則成為太陽和少陰。繼續發展,太陰==變為≡≡坤和艮;少陽變為巽和坎;太陽變為乾和兑;少陰變為震和離。這八卦中乾坤是由量的積累而引起兩次質變的否定。艮和兑是先由量的積累引起質變後再向對立面轉化的否定,巽和震則是先向對立面轉化後又由量的積累引起質變的否定。坎和離則是兩次向對立面轉化的否定,即否定之否定。這不僅體現了八卦的生成是一個否定之否定的發展週期,還表現出否定形式的多樣性。

三、《周易》辯證法思想的當代價值

《周易》作為一部哲學之書,它的辯證法思想不僅在古代對人們的生活和思想具有指導意義,在當代仍然具有理論價值和現實價值。

(一)《周易》為人們提供了辯證的思維方法

經文部分的六十四卦的前後次序和每一卦中六爻的上下安排,就都體現着事物的運動變化,和顯示着事物的消長盈虛的信息。《周易》為人們提供的辯證的思維方法可以歸納為三點:一是倡導用變化的觀點看問題,不固執某一種絕對的思維模式;而是重視對立面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轉化,要求統一,保持和諧;三是注意克服“原始反終”、“否極泰來”等偏於機械論的循環論點,強調“生生之謂易”,革故鼎新等從發展看問題的思維模式。這些雖然還説不上是完整的辯證法,但已確確實實的具有辯證法的價值了。

(二)《周易》為人們提供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存法則

《周易》揭示了天道和人道的變化的普遍性和永恆性,揭示了對立面的相互作用是一切變化的根源。《周易》認為人與天同源,有天地然後有萬物,人的生存規律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天的生存規律的影響和制約。古代人民汲取了千萬年的生活經驗,總結出“順天者存、逆天者亡”的古老格言,並將它作為生活準則之一。人們為了更好地生存和發展,就有意識地、主動地與天的生存發展協調一致,在適應天道變化的過程中尋找生存的道路和法則,把人們的發展變化納入到天道的發展變化的模式中去,去適應它、利用它,最終收取“人定勝天”的效果。這種觀點,不但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也具有一定的現實價值。

四、結語

《周易》因其廣博的內容、深邃的思想及其特殊的表現方式而備受歷代學者的重視,研究者絡繹不絕。但迄今為止,人們尚未完全將《周易》的思想和價值完全挖掘出來,需要我們繼續發掘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