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佛門經文 > 金剛經

《金剛經》第二十七品:無斷無滅分釋義

欄目: 金剛經 / 發佈於: / 人氣:3.31W

《金剛經》中説到須菩提聽佛解説該經文後,深深解悟了佛法的義理和境界。下面是yjbys小編分享的《金剛經》第二十七品——無斷無滅分的釋義,更多內容請關注文學網佛學經文欄目。

《金剛經》第二十七品、無斷無滅分釋義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汝若作是念。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説諸法斷滅。莫作是念。何以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法不説斷滅相。

無斷無滅。有為色身是有生有滅的。我們的自性法身是慧命,慧命法身是無斷無滅,《心經》裏已經説了“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不垢不淨”。既然是不增不減,不垢不淨,不生不滅,那肯定是無斷無滅了。既然不斷了,又如何滅?不會斷,也就不會滅。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前面一品佛把須菩提的外在的東西都給粉碎了,不要落在外在依附的任何東西上,要無住無念無相,這裏佛又進一步破他們內心裏的東西。如來有三身:圓滿報身佛,化身佛,清淨法身佛,是一體三身,我們的自性本來就具備三身佛,智慧也是本來圓滿具足的。無上的菩提心不是外求的,是我們本身就具備的。

須菩提啊,你是否有這樣的心念呢?自性不具備三身佛向外求,就能得無上的正等正覺嗎?

【須菩提。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啊,你不要有這樣的想法啊。

在看《大悲咒教學》的片子中,觀音有很多的化身在救度眾生。《地藏經》的片子裏,地藏王有無量的化身,都是在救度三界生靈,我們瞭解的所有的佛都是這樣的,眾生需要什麼樣的身能得度,就現什麼樣的身,只有這樣才能和眾生結緣,完成度人的心願啊。正因為他們在行大願,所以才能成就無上的正等正覺的果位。如果沒有具足化身的能力,也就不能行自己的大願,那麼如何能得到無上的正等正覺的菩提果呢,否則就是斷滅見呀。

如來法身本來就是圓滿具足的,本身就是金光閃閃的,照耀十方法界的,但無相就無法度眾生,報身和化身是用,體用結合才是圓滿。廣求佛道,下化眾生,發無上的菩提心,才能得到無上的菩提果。

從我們自身修行來講,向外求菩提心,求菩提果,都是頭上安頭。因為三身佛就在自身,色身是舍宅,我們的自性就在色身中,具備三身佛。所以我們的色身要皈依自性清淨法身佛,皈依自性圓滿報身佛,皈依自性千百億化身佛。

六祖言:“何名清淨法身佛?世人性本清淨,萬法從自性生。思量一切惡事,即生惡行。思量一切善事,即生善行。如是諸法,在自性中,如天常清,日月常明,為浮雲蓋覆,上明下暗。忽遇風吹雲散,上下俱明,萬象皆現。世人性常浮游,如彼天雲。

善知識,智如日,慧如月。智慧常明,於外著境,被妄念浮雲蓋覆自性,不得明朗。若遇善知識,聞真正法,自除迷妄,內外明澈,於自性中,萬法皆現。見性之人,亦復如是。此名清淨法身佛。

善知識,自心歸依是歸依自性,是歸依真佛。自歸依者,除卻自性中不善心、嫉妒心、諂曲心、吾我心、誑妄心、輕人心、慢他心、邪見心、貢高心及一切時中不善之行。常自見己過,不説他人好惡,是自歸依。常須下心,普行恭敬,即是見性通達,更無滯礙,是自歸依。

何名圓滿報身?譬如一燈能除千年暗,一智能滅萬年愚。莫思向前,已過不可得。常思於後,念念圓明。自見本性。善惡雖殊,本性無二。無二之性,名為實性。於實性中,不染善惡,此名圓滿報身佛。自性起一念惡,滅萬劫善因;自性起一念善,得恆沙惡盡。直至無上菩提,念念自見,不失本念,名為報身。

何名千百億化身?若不思萬法,性本如空。一念思量,名為變化。思量惡事,化為地獄。思念善事,化為天堂。毒害化為龍蛇。慈悲化為菩薩。智慧化為上界。愚痴化為下方。自性變化甚多,迷人不能省覺,念念起惡,常行惡道。回一念善,智慧即生。此名自性化身佛。

善知識,法身本具,念念自性自見,即是報身佛。從報身思量,即是化身佛。自悟自修,自性功德,是真歸依。皮肉是色身,色身是宅舍,不言歸依也。但悟自性三身,即識自性佛。吾有一無相頌,若能誦持,言下令汝積劫迷罪,一時消滅。”

我們每一個人都具有自性佛,原本就是圓滿具足的`,就是具足無上正等正覺的。當下承擔自性佛,實相就在日常中。世與出世是一體,是不二法。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説諸法斷滅。莫作是念。何以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法不説斷滅相。】須菩提啊,你如果有 “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樣的想法,這樣想就是斷滅念呀。不要這樣想呀,知道為什麼嗎?真正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的人,對世間法和出世間法都是圓融的。

出世間不離世間覺,就是在當下的清淨心中來把握自己。如果把世間法和出世間法割裂開,就證不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了。我們的自性本來就是“不生不滅的,不垢不淨的,不增不減的。”就是在世間來磨練自己的心,洗淨自己的灰塵,讓自己本來的光芒放射出來啊。

修行就是在找清淨的自我,自我一旦出來了,天燈永遠都不會滅。因為明白真理是什麼了,也明白自身是什麼了。和法融為一體了,是不生不滅的,不垢不淨的,不增不減的。

禪宗有個故事。百丈上法堂的時候經常問大家一個話語,看我的手像什麼?像不像佛手?像不像驢手?有時候還問我像不像佛?大家不知道如何去回答。説像驢蹄子,這不是在罵百丈是牲口嘛。説驢蹄子像佛手,這有點侮辱佛、誹謗佛啊。大家都不敢回答,然後百丈就招招手説:下去吧。他是經常和大家發生這樣的故事。

他是通過這種故事啟發大家,當下你那顆心是什麼樣子的,當下承擔了,你就和諸佛是一樣的。從這個禪宗故事上我們能分析到,開悟之後處處是佛,處處有佛。這個佛一定是打開自性之後才能這麼稱。自性沒打開之前就是凡夫,都是在修行。我們真正的一心清淨的話,每個人都是阿彌陀佛,心、佛、眾生同是阿彌陀佛。我們這個阿彌陀佛都要通過般若波羅蜜法,才能修的回去。所以説於法不説斷滅相。我們自性圓滿了,圓滿之後的那個無我(無為真人)對一切有為和無為都不會去執著的。也不執著有為也不執著於無為,也不住在涅槃上,也不不住在涅槃上。因為大我是自在的,一切一切都是隨順宇宙。只有隨順宇宙的時候,才是真正的覺悟者。

拓展閲讀:《金剛經》第二十七品:無斷無滅分原文譯文

原文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汝若作是念,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説諸法斷滅。莫作是念!何以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法不説斷滅相。」

譯文

須菩提,你如果這樣想:以為如來説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實無有法得無上正等正覺,如來就不辛勤修行,不斷除種種欲貪,不修梵行,不修福德智慧,不具足種種莊嚴相,而得以成就不生不滅的無上正等正覺。須菩提,不要這樣想:以為佛得無上正等正覺為無所得,是夢幻中的事,實際上沒有任何所得,如來不修習一切善法,不證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十八不共法、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不具足種種莊嚴相莊嚴佛土,而證得無上正等正覺。須菩提,你如果這樣想:發現無上正等正覺心原來沒有我相,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法要也是非法,發無上正等正覺心的人,行為就放蕩不拘,染著五欲美其名任運自在,撥無因果,説任何什麼都是斷滅的。你千萬不要這樣想。為什麼呢?發無上正等正覺心的人,如同捉米入鍋煮飯,逐漸有飯香溢出來,終將煮成飯,用以供養三世一切佛、一切法、一切僧、一切眾生,滿足上求佛果下化眾生的菩薩願。如來説實無有法發現無上正等正覺心;實無有法救度一切眾生;實無有法得無上正等正覺;所得無上正等正覺乃至無有少法可得;無上正等正覺沒有我人眾生壽者相,畢竟空,無上正等正覺無實無虛,這是在闡述眾生與諸佛不二的清淨心,本來無相無不相,如如不動,隨順眾生的業力去發現。眾生迷失在好利、好淫、好吃、好名、好睡、好痴中,昧卻本來如如不動的自心,於是錯謬的以為肉身是己身,妄想心是己心,或以為靈魂是己心,或以為唯識是心源,或以為是神是上帝所塑造,或以為自然生或以為因緣生,種種顛倒,受盡生老病死憂悲惱苦。有智慧的人發覺病苦,想要離苦得樂,但找不到病源,無法對症下藥,好比要吃飯的人找不到白米下鍋煮飯,如來告訴我們病因,是染著貪嗔痴,昧卻無上正等正覺心,若要對症下藥,得把自心找出來,若要煮飯得用白米,捉錯沙子,歷經終生也煮不出飯來,不找到無上正等正覺心累世累劫也都無法出離生老病死苦。以妄想心當做自心來辛勤苦修,白忙辛苦所以才説諸法斷滅相,如果發現無上正等正覺心,才知道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無上正等正覺心無實無虛,自然不辭辛苦從修梵行入手,才知道如來是真語者是實語者,無上正等正覺心無實無虛,自然不辭辛苦從修梵行入手,斷除一分煩惱便增長一分菩提,便救度一分眾生,斷盡種種欲貪煩惱,大行菩薩行,完成上求佛果下化眾生的悲願。發無上正等正覺心有三個步驟:第一要了知世間苦,不錯謬的以苦為樂,於是誠懇發願要找到迷失的自心;第二步因為你發願要找到自心,如同發心要買白米的人,當你在商店看到白米時,自然就把白米買回來了,當你發現無上正等正覺心時,自然認得,從此深信無我我所;不再執持邪知邪見不守外道種種禁戒,對佛法誠信不疑,漸漸斷除種種欲貪,如鳥飛空如魚得水;第三步驟身心自在嚐到法味,自然普願一切眾生同沾法喜,滿足度化眾生之菩提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