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讀美文 > 隨筆

師德教育隨筆

欄目: 隨筆 / 發佈於: / 人氣:1.7W

教師道德是一種職業道德。小編收集分享的師德教育隨筆,希望大家喜歡,僅供參考哦。

師德教育隨筆

師德教育隨筆(一)

師德是教師的良心,當一個教師不斷充實、完善自我,使思想達到一定境界時,一切都變成了自然的行為。如何使教師達到一種自我成長的意識?我們從師德中尋找到了力量——教育教學反思!

《師道建設》是教師的教育教學反思記錄本,人手一冊。反思本啟用之際,我們把其承載的意義和內涵進行了充分的詮釋。中國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中國教育學刊》編審郭永福先生百忙中為我們這本反思手冊撰寫了序言,其中有這樣一句意味深長的話:“教師身負重擔,一個肩膀挑着學生的現在,一個肩膀挑着國家的未來,真正擔負起如此重任,教師必須終身成長。”每每打開這本小冊子,記錄下每日的反思日誌、每週的反思週記……無聲的薰陶不斷強化了師德的力量。教師每日要“十問”,警醒着我們;我們身邊優秀的杏壇札記、教育故事啟迪着我們;“感動建設十大人物”的事蹟陶冶着我們的情操。豐富的“師德建設教育教學反思文化內涵”在每日一見中成為真正有效的“師德長跑”,使教師從一點一滴的反思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提高自己的道德水準,最可可喜的是教師從反思意識的悄然變化,到反思行為的日漸形成。

美國學者波斯納提出了教師成長的規律:“經驗+反思=成長”,並指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隻能形成膚淺的知識,教師如果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其發展將大受限制。反思能促進教師積極主動地探究教學問題。反思有助於教師成為研究者。反思有利於增強教師的道德感,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師道建設》教育教學反思分為:日反思、周反思、月反思、學期反思、學年反思等。我們的反思不是速成的,更不能提前加班、或事後添補,而是踏踏實實、真真實實、紮紮實實的去做去寫。反思實際上在無形中提高了教師的認識水平和工作態度。具體要求是:

1.反思日誌:每天對自己當下的教育教學進行反思,形成一句完整的話,用最工整、最美觀的字寫在反思日誌上。

2.反思週記:每週對自己的教育教學中的一個具體問題或教學中或者班級管理中的難點、熱點、創新點、藝術點進行反思,用最工整的字、最美的語言結構形成一段話,寫在反思週記上。

3.反思心得:每月對自己教育教學中的一個典型案例進行反思,通過過程描述,發現規律,形成感悟,上升為理論,用一篇短文的形式準確地記錄下來,豐富自己的教育教學思想,成為自己的生命探索、精神成長、職業進步的路徑。

4.反思論文:把自己一學期的教育教學反思、探索,理論與實踐結合所產生的教師專業實踐藝術用文章的形式總結提煉形成教育規律,豐富教育人生。

5.反思收穫:總結自己一學年來的智慧反思,用心尋找自己形成的職業實踐好習慣以及教育規律、教學方法的創新等品牌特色性的工作,以文字、證書、照片、集冊等形式展示出來。提升教育智慧,豐富教育人生。

師德隊伍的形成是一個學習、反思、規範、提升的過程,也是一個從他律到自律的過程。如何帶領教師隊伍達到一種駛上快車道的高位運行的路徑?我們從師德中尋找到了路徑——師德建設,且行且思!

“反思即建設,計分即動力,積分即成長”是我們學校開展師德建設工作遵循的原理。定期展示反思成果,交流感悟,分享經驗,在且行且思的'路上我們一起前行。日反思周檢查,周反思月展評,每月舉辦且行且思沙龍,及時分享成長收穫,在思想碰撞中尋找教育真理,產生教育智慧,增進團隊凝聚力。

“且行且思”沙龍,讓年輕教師快速成長起來。于慧在日反思中寫道:“再忙也要堅持每天看書,讓浮躁、急躁的心安定下來。”崔晶在日反思中意識到““走下講台和孩子説話,距離竟拉近了許多。”段金均在反思記錄本中記下了:“擁有童心,運用童語,才能貼近兒童。”……短小精悍的文字背後是思考的眼睛,是執着的敬業精神。沙龍的氛圍讓這些智慧產生了更大的效應。

“且行且思”沙龍,讓老教師靜心思考教育的真諦。在周反思展評中,20多年教齡的韓老師在讀書節活動中寫下了如下的文字:《讀書的喜與憂》“一直以來,我們都希望每個孩子喜愛閲讀,可讀書節開展一個月,經過調查統計,能夠拿起書來進行閲讀的十之有八九,特別是中午看到了多數同學在教室裏捧着書看,這是可喜的現象。可是能真正讀進去的十之有一二,愛讀名著的十之有二三,能自覺積累的更是少之又少!而多數同學讀得仍是流行的一些網遊類、冒險類等小説,即使做筆記也是因為要查。一個學生在日記中寫道:我無奈的翻開《童年》覺得那文字像是爬滿紙的螞蟻,寫的什麼,簡直索然無味,唉!為什麼非讓讀書呢?門外傳來電視劇《櫻桃》的微弱聲音,我禁不住偷聽起來………看!我想這不可能是個別現象,多數學生對閲讀感悟和閲讀興趣的缺失。我們的語文到底該教什麼?是作業擠掉讀書還是讀書擠掉作業?”周小結的背後,是我們教師在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狀態,當教師在這種狀態下工作着時師德的力量是無往不能的。

“且行且思”沙龍,讓教育管理工作者常思長新。我在月反思中寫

了一篇《敞開門,湧進幸福》的小文章,得到老師的認可:眨眼間,來到建設已經一年有餘,如果説還有點成績的話,那得感謝我們的老師、學生、家長,還有支持幫助我們的領導和兄弟學校,因為老師們的建言獻策,收集到合理化建議110條;因為學生在每週二的校長接待兒童日能敞開心扉讓我及時瞭解孩子們的呼聲;因為公開校長電話真誠和家長們交流,讓我們的家委會成了我們將強的後盾和有力的同盟者;因為我們虛心聽取意見,讓我在“和優秀對話”中得到啟發。這一切,都得感謝“敞開門”的理念。

有了“敞開門”的理念,教師在開放的、尊重的心態下更能彰顯主人翁的精神,於是,作為管理者就能傾聽到真實的聲音,想教師之所想,急教師之所急,才能真正把事辦到教師的心裏去。教師辦公環境的改善,教師筆記本的配備,學校環境的升級改造,書香特色的着力打造等如此務實的諫言獻策是何等的金貴。當管理者千方百計地去解決了這些問題時,又是多麼的幸福!

有了“敞開門”的理念,學生更樂於親近你,我們的教育何嘗不是需要這種寬容、親切、尊重、舒展、優雅、從容的環境呢?閲覽室的開放,春遊的願望、班額過大急需分班的現狀等如此樸素的願望是何等的真實,當我們逐漸解決了這些問題時,孩子們樂了,家長們笑了,我們是多麼的幸福!

有了“敞開門”的理念,家長更加理解,支持我們,如火如荼的家校共育活動感動着我們,也幸福着每個孩子,温暖着每個家庭。

“敞開門”呈現的是一種開放的理念,表現的是一種尊重的心態,將湧進無盡的幸福。

這篇切身的感受源自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只是通過反思平台讓我記錄下來,通過“且行且思”反思沙龍,讓老師瞭解了我所關注的,我所思考的,我所希望的。同樣,每位教師的思想在這個平台都得以傳播,“且行且思”沙龍,讓我們的思想活躍起來,讓團隊的力量壯大起來。

作為一所有着百年辦學歷史的小學,站在新的起點,如何傳承建設精神?如何積澱歷史文化?如何彰顯師德魅力?如何讓老校發揮應有的文化力量?我們在思考中找到了答案,我們在尋找中找到了智慧——師德建設為助推,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營造德治校園文化,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育人德為先,教書德為本”,師德是學校發展的基石。建設一支業務精良,師德高尚的教師隊伍,一直是我校不懈追求的目標。在市區教育局部門的關懷指導下,根據師德建設“六步工作法”的運行模式,我們結合學校工作實際,明確了我校師德建設的目標、方向、載體、考核辦法等,把師德建設與學校管理、教師專業化成長、教育教學質量提升有機結合起來,保障了師德建設在促進教育教學科學發展上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建構學校文化體系,新時期師德力量的源頭。立足學校實際,回顧學校發展歷史,提煉學校精神,豐富學校內涵,明晰發展目標,描繪發展願景,是我們建構學校文化體系的根本宗旨。為此,我們通過專家診斷、教師座談、學生調查、家長問卷等多個途徑有廣度、有深度提煉、梳理、建構,形成“智雅”學校文化核心理念系統,成為指導今後一時期內學校發展的綱領。“學高啟智 身正弘雅”的教風和儒雅教師公約已成為全體教師共同的追求。儒園、書林、儒雅文化廳、翰墨齋書法室、智雅軒工作室等彰顯出學校文化的厚重,無聲的力量讓師生置身其間潤物無聲,翰墨書香益智,儒風雅韻樹人的特色逐漸形成。

營造温馨幸福家園,新起點教師幸福的根本。“為學生的智慧人生奠基,為教師的幸福人生添彩”是我們的辦學宗旨。工會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不斷讓教師的幸福指數攀升。“青藍工程”讓新教師快速找到家的感覺,“退休教師紀念冊”讓老教師充分體驗到教育事業的光榮與幸福,“師德講壇”讓師德精神傳承發揚,“感動建設十大人物”的評選、表彰讓德楷模的效應產生最大化,“年輕媽媽座談會”上贈送《發現母親》讓年輕媽媽更加從容,“最受歡迎十大教師”讓師生家長全員參與為的是樹立開放辦學的視野…… 當教師以陽光、幸福、從容的心態去面對每一天,面對每一個鮮活的生命,師德自然會在細節中產生更大、更持久的力量。

回顧師德建設的路上我們所共同走過的足跡,我們很欣慰,因為堅實的步伐已經讓我們感受到了師德建設所產生的力量。我們堅信,以此次全國新時期師德建設研討會為契機,進一步認真貫徹會議精神,不斷提升我校教師的師德修養和職業素養,增強教師職業的神聖感和使命感。

師德教育隨筆(二)

一、愛心是師德之魂

老師對學生的愛,簡稱師愛,是師德的核心,即師魂。在一定程度上,熱愛學生就是熱愛教育事業。蘇霍姆林斯基説:“教育教學的全部奧祕就在於如何愛護學生。如果你討厭學生,那麼,你的教育還沒有開始就結束了。”誇美紐斯説:“學校沒有愛,就好像水磨裏沒有水。”愛學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教師對學生的愛超過親子之愛,因為這種愛包含着責任感受和使命感。”(於漪語)這種愛在性質上是一種只講付出、不計回報的、無私的、廣泛的且沒有血緣關係的愛。它涵蓋着生活的、學習的、道德品質的、思想行為的等各個方面,是博愛;可以説社會上的任何不正之風,對學生來説,都是一種靈魂的玷污。這種愛又是神聖的、真摯的,它不是簡單的一次投入,終身見效的,而是複雜的、誠摯的感情,是真愛;台灣教育家高震東先生在其著作的扉頁上寫道:“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神”。

二、人格是師德之基

古人云:經師易得,人師難求。可見,為人師者,人格之重要。筆者認為,人格是師德之基石。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説:“老師是一個學校最重要的師表,任何章程,任何教學方法,不論被設計得多麼完美,都不能替代人格在教育工作中的作用。”那麼,什麼是人格呢?林崇德教授認為,可作兩種解釋:一是心理學裏的個性,主要指氣質和性格;二是社會學裏的品格。前者指個體差異,諸如健康的情感、堅強的意志、穩定的態度、積極的興趣、剛毅的性格和良好的品格等,這些因素在不同老師的身上的不同組合,使老師呈現出不同的面貌;又是社會關係和道德關係在教師身上的內在表現,它反映在為人處事的道德風尚上,體現在教學風格中,表現在德育的環境裏。

古今中外,教師以人格魅力贏得學生愛戴的例子不勝枚舉。孔夫子仙逝,他的學生子章等人在其墓旁結廬守孝三年。明代的左光斗,以其剛正不阿、勇鬥奸佞的高度責任感影響了學生史可法,後來,史可法能夠堅持抗清,殉國揚州。現代的名師,如章太炎以其剛正的性格、嚴格的治學精神、良好的品質影響了他的學生黃侃,又如蔡元培、魯迅、胡適、陶行知、徐特立,都有以其高度的責任感影響了眾多學子,使他們成為棟樑之材。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據説是一位塌肩凸肚、凹眼癟嘴的重量級醜星。可是,“形相惡,而心術善,無害為郡君子。”他的學生柏拉圖深深地愛着這位敬業樂業、謙遜好學而又幽默詼諧的導師,他自己的好多作品以老師的名義發表。孔夫子雲:“其身正,不令而從;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子路》)教師的品行、教師的言談舉止無不對學生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學生往往會從教師的言談舉止中發展其性格,從教師的品行中完善其人格的全部意義。這也是身教勝於言教的最佳詮釋。

三、學識是師德之資

人的知識涵養影響着他對職業道德的理解和認識;教師雖然不是科學家,但是,優秀的教師勢必會以科學家的精神啟迪人們崇尚科學,學習文化。沒有學識,誤人子弟,枉為人師,還有什麼職業道德可談呢?如果一個教師在學識方面還落後於他的學生,那麼他怎麼教?怎麼教也對不起“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這一光榮稱號。

莊子雲:“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置杯水於坳堂之上,則草芥為之舟。”古人尚且懂得深厚的功底是傳道、授業、解惑的基礎,何況我們今天的教育還特別關注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創造性的思維品質因此就更需要教師具備淵博的學識,北大四寶之一的陳寅恪先生在作教授時曾宣佈“別人講的我不講,書上有的我不講,自己講過的也不講,我講我自己沒講過的”。知識淵博、學術的精益求精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豈不是人師之楷模嗎?復旦大學陸谷孫教授被評為校園十傑,得益於他的學術水平和他先進的教學理念,他説“一堂課可以讓學生大笑三次”,試想,能讓學生大笑,那必然是淵博的知識、豐趣的語言、教學機制等的結晶。能取得顯著的教學效果,贏得學生的心,培養優秀的人才,這不就是高尚的職業道德的表現嗎?宋代的理學家程頤程顥兩兄弟,知識淵博、精思善辯、閎中肆外、縱橫捭闔,學生聽課如坐春風中,更有楊時程門立雪,怎不讓人心儀?俗話説,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需有一桶水。我認為作為一名中小學教師,這一桶水應該是能進能出、常滿常新的活水。在這桶水裏,不僅有紮實的專業功底,還應諳熟能用自己的一桶水去激活學生的一碗水。所以教師不僅要擁有廣博的專業知識,還應廣泛涉獵其他相關學科的知識。當然,不是説教師必須是全才,但是琴棋書畫、體育運動、網絡知識、科技發展都應略知些須。興趣廣泛、具有某方面愛好特長的老師,更能讓學生親近,而且這愛好特長又能促進教師去激活學生的一碗水,其實興趣、愛好、特長本身就是一種高雅的美。

獻出自己的愛心,鑄造自己的人格,豐富自己的學識,讓師德之花越開越絢麗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