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民俗作文彙編八篇

欄目: 六年級下冊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58W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民俗作文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民俗作文彙編八篇

民俗作文 篇1

襄樊是一個風景優美秀麗的古城,也是我的家鄉。説起咱家鄉襄樊那特有的民風民俗可還真不少呢!現在,就根據我瞭解到的民俗給大家講講吧!

襄樊人歷來好客。在待客方面,只要有客人來,必定不停喊着“稀客”,忙着端茶倒水,陪客人閒談。而當客人走時,拱手相別,囑“慢走”、“再來”。留客吃飯,必有酒,俗有“怪酒不怪菜”之説,叫做“有酒無菜,客人不怪;有菜無酒,站起就走”,強調酒的重要。一般先酒後飯,不可先飯酒。飯酒必強勸,往往客人碗中未盡,主人又端來一碗,趁其不備,叩進客人碗中,直到吃不完有剩餘,主人方才稱心,這叫“叩飯”(襄樊人土音念“KANG”飯)。

而壽誕,慶祝生辰,俗稱“過生”或“做生”。兒童生日吃長壽麪,穿新衣,長輩贈送玩具、文具或吃食。老人50歲、60歲、70歲生日較為隆重,多由晚輩操持,親友祝賀,送壽聯、壽匾或其他禮物,主人置酒款待。

喪葬,舊時土葬,對棺木很講究,我用杉、柏、楸等上等優質木材製作,內裝裱,外雕鏤,反覆油漆。人死後,洗身、穿壽衣,放進棺內,名曰“入殮”。靈柩放入靈堂“停靈”三天。然後送至墓地掩埋。然而建國後,封建迷信的活動漸漸廢除,火葬漸漸興起。

而穿天節為襄樊古代特有節令。宋代的左季裕《雞肋編》稱“襄陽正月二十一日謂穿天節,去交南解佩之日。郡中移合漢水之濱,傾城自萬山泛綠舟而下。婦女在灘中找有孔穿的不白石,以色絲貫之,懸插於首,以為得子之祥。”

襄樊的風俗之豐富,遠不止如此,每一個風俗都是一個優美的故事或傳説。如今這個古老而又年輕的城市,處處充滿了幸福、寧靜、祥和。生活在這裏的我,也越來越愛上了她!

民俗作文 篇2

花,是個五十六個民族圍成一朵花,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風情。不一樣的風俗造就了不一樣的節日風俗而提到節日風俗,我首先會想到,這北京風俗相信大家已經了,但真識過的估計也不多,那就讓我帶領大家去觀賞這一有趣的民俗。

內城外寺院都舉辦,是大型的集市。大清早,廟門外小攤便吆喝起來,一條街被擠得水泄不通,滿懷的好心情,漫步走進廟門,首先映入的便是此年的生肖物,絨毛的、瓷的、玉的,使人眼花繚亂。的玩意兒排放在上,整齊有序,很是吸人眼球。

參觀完精緻的,便來到食品一條街準備,這裏四處飄香,十里之外也能聞着香味趕來。食品街的都是小吃,聚集了八方美味,光是看看,都已經口水三尺玩累了,就到這裏來,品味各色佳餚,定是舒服!聽聞北京集市的味美、肉肥,我也激動的心情,找了幾家老手,一連要了十幾串,坐在小椅上邊吃邊看看繁市,好不快活,真好吃,一連的下肚,都還不過癮,誰叫北京的小吃色香呢?

吃飽喝足,隨我往前繼續觀賞,一路小跑,便來到兒童天地,這裏有小孩玩耍的各種有獎遊戲,也有新年才推出的稀有玩具,“槍”、“綿羊拉車”、“”,五花八門,各具特色遊戲有的刺激,有的有趣,無不讓人張睜大眼睛,,其樂無窮,我雖然沒玩(感覺忒幼稚!)但這些活動卻讓無數的小孩子。

玩夠了,告別遊樂場,隨我一同去聽“”,用心去感受文化的真諦。不早早趕到演出戲場,那還真是難以看到台上演員的表演,劇場是十里八層被文藝愛好者圍得水泄不通。這兒的節目豐富多彩,層出不窮,有京劇、、相聲、小品、等,一個連一個,讓台下的觀眾過足了癮,熟悉的哼上兩曲,不懂的,也用手在空中上下比劃,跟着旋律,搖頭晃腦,享受京劇的,小品的歡快。演完一出,拍手聲響遍了整個場地,久久迴盪在廟會的上空。

我東蹦西跳,早已,卻也樂在其中,雖然沒有鞭炮的喜慶,但也不失節日的氣氛,反而增添了無窮的樂趣,老廟會,新廟會,大聚會,它有它的獨特,它有它的熱鬧。祖國孕育了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民風五十六枝花,各色千秋,可的風情,卻讓我為之一爽!

民俗作文 篇3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在中國的農曆裏,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

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幾個月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全國眾多民族中的傳統文化節日。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據説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亮,所以從古至今都有飲宴賞月的習俗;回孃家的媳婦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圓滿、吉慶之意。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如寧波、台州、舟山,這與方國珍佔據温、台、明三州時,為防範元朝官兵和朱元田的襲擊而改“正月十四為元宵、八月十六為中秋”有關。此外在香港,過了中秋興猶未盡,還要在十六夜再狂歡一次,名為“追月”。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一書,而真正形成全國性的節日是在唐代。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北宋,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説出心願,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意。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習俗,已遠沒有舊時盛行。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

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託着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民俗作文 篇4

二月燈,二月鳶,三月麥稈作吹簫繞過幾個坐在衚衕裏咿呀學語的小孩,我懷着一種緊張卻又愉悦的心情,不由加快了腳步。

這是一棟小平房,不過兩層高,屋頂上灰黑的瓦片整整齊齊的斜放着典型的江南人家。推開門,陌生而熟悉的氣息撲面而來,正在廚房幫外婆打下手的媽媽迎聲為我介紹七大姑八大婆,囑咐我要好好陪他們聊天談心。

這時,正在後院玩的表妹喚我一起去掃地,美曰是什麼除舊佈新,其實就是一羣小屁孩拿着掃帚漫天飛舞。我饒有興趣的看着他們羣魔亂舞。

他們一舞起來就忘情了,瘋狂了,沒命了!五六個小蘿蔔頭使勁揮動着比自己高兩個頭的掃帚。不協調的抖動,是瘋狂的舞姿;口中的唸唸有詞,是降魔用的咒語;紅彤彤的小臉蛋兒,則是新年新氣象的象徵。

瘋夠了,鬧夠了,小蘿蔔頭們在我帶領下服服帖帖的進了屋,當初放在角落的圓形大桌子被挪到了中間,幾盤放在紅色高腳碗的冷菜靜靜的望着我們。媽媽!我要吃鴨舌!小表弟一下子竄上了座位,要外公先坐你才能上去哦。温柔的姨媽對錶弟眨眨眼,表弟的臉瞬間燒了起來:對對,外公要先坐的,我才不當長鬍子外公呢!一屋子其樂融融的笑聲彷彿能掀動屋頂,這,就是家吧,我悄悄對自己説。

年糕是年夜飯的打頭陣,由外婆親自下廚,長長扁扁的年糕被切成細細一條,與包菜,肥肉同炒,末了再灑一把胡椒粉。那味道真不是蓋的:自家年糕的米香混着胡椒粉的潑辣,讓人食慾大增。

忽然窗外一聲爆竹劃破天際,小表弟邊啃鴨舌邊含糊的揹着: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大鬍子外公疼愛的捏捏小表弟的臉,又夾了一筷子鴨舌放入他的碗中。電視中春節聯歡的節目與爆竹的燃放聲以及親人們四處洋溢融為一體,熱鬧中確實有那麼幾分嘈雜,但那聲音似乎讓人討厭不起來,似乎更有一種沉澱千年後心靜如水的安全感。

隨着時間的流逝和歷史的翻頁,有一天我們的孩子也會做一些羣魔亂舞,而我們也會老到坐在房間與年輕一輩談天論地,但過年給我們,給中國人帶來的心悸與感動,是永遠藏在心底,永遠也忘記不掉的。

彷彿我的耳邊又傳來那幾個孩子的學語聲:四月四,做做四,五月五,過重五

民俗作文 篇5

我的家鄉——寧鄉,這個小縣城坐落在湖南省長沙市的西部,這裏雖然一切都很平凡,毫不出眾,但家鄉的閃光點常吸引人們的關注。其中,祖祖輩輩傳下來的民間傳統習俗就是其中的亮點之一。

節日的氣氛最能體現出傳統習俗的魅力。

我們這兒的第一節日是春節。春節還沒到,家家户户進入臘月後會陸續殺豬,特別是在農村裏,殺豬後會請村裏人大吃一頓。我的家鄉除夕定會吃雞、魚、肉這三樣菜,雞必須是雄雞,將它整隻清燉,出鍋裝盤時要讓頭昂起,不僅喻義“步步高昇”,而且清爽可口,令人不吃都想咽口水。

春節後的又一輪高潮無疑就是元宵節。元宵節吃元宵,當然是必不可少的。軟軟的白麪裏裹着一團又香又可口的夾心,咬一口,香甜的黑芝麻糊流入嘴中,在嘴裏慢慢融化開來……元宵節時,什麼事都圍繞着“圓”,那麼自然就離不開燈,家鄉有一個持續好多年的習俗——燈會。每到正月十四、十五夜晚,步行街、行政中心總會亮起“徹夜不眠”的紅燈籠,為家鄉增添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正是因為這樣,每次燈會,現場都擠滿人,真可謂是人山人海!所以,後到的我無奈極。

……

我的家鄉雖是個小縣,但卻有着幾千年濃厚的文化底藴,承載祖先流傳下來的民風習俗,為中國增添一份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地方特色。

民俗作文 篇6

早就聽説廈門是個氣候宜人,四季如春的城市,又被人們譽為“海上花園”,這個假期,我們便來到了廈門。

廈門是中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的四個經濟特區之一,由廈門島、鼓浪嶼、西岸海滄半島、九龍江等組成,陸地面積1699.39平方公里,海域面積390多平方公里。

其中,最美的,非鼓浪嶼莫屬。鼓浪嶼面積1.91平方公里,島上常住人口只有兩萬人。島上除了電動警車、救護車外,沒有其他機動車。人們都是靠人力板車作為運輸工具。

9月30日上午,我們坐輪渡來到了與廈門隔海相望的鼓浪嶼。

一下船,我便看到了以歐洲古典建築風格建成的優雅別緻的紅白兩色小洋房,每一座小洋房內都有一座一年四季百花盛開、花團錦簇的'小花園,這些五顏六色的花朵襯托着紅色的牆,形成了一副連綿不斷的畫卷。再加上房前屋後那掛滿棕色氣根的巨大榕樹,給人一副歲月滄桑的感覺。

縱橫交錯的步行街上繁華昌盛,人頭攢動,馬路兩旁的底層住宅都改造成了商店,每家商店的裝修風格別具特色,別出心裁。

另外,鼓浪嶼上還有13個領事館,有日本、德國、美國、英國等。廈門就是一個“公共租界”的城市。在當年廈門被佔領時,步行街上可不像如今這樣繁華昌盛,當時的步行街可謂是蕭條。

鼓浪嶼上最有名的,非港仔後浴場莫屬。那柔軟的沙灘呈淡**,就像紅糖一般。站在沙灘上,朝遠處望去,是一望無際的蔚藍色大海。大海微波盪漾,可以看見海底那**的細沙。在那水天相接的地方,偶爾有幾隻展翅高飛的海鷗。

披着圍巾,在微風的拂動下,在那海水和沙灘交界的地方跑上幾步,再加上撲上沙灘的海水,好飄逸!

靜下心來,聆聽海的聲音,也是別有一番風趣。

民俗作文 篇7

我國有許許多多的民俗特點,比如:新疆民俗之新疆的傳統婚禮,揭開新娘的蓋頭也是一個鄭重其事的儀式,由婆家的女性長輩來揭開新娘的蓋頭。然後舉行結婚典禮;雲南的貝葉古樂,系西雙版納傣族古老的傳統音樂,包括民間古今傳唱的民歌樂、歌舞樂、贊哈樂三個大類。民歌樂,包括傣語稱為甘哈嘿尚、浪笙、甘哈賽叮、哈蒿多、甘哈魯玩等諸種。

而我們這兒也有濃郁的地方特色。

讓我來講一講我的老家的除夕吧!我們老家是在臨安,在這兒過年吧!就很有濃郁的地方的特色!我們這兒到了除夕,就非常的熱鬧,到處都是鞭炮聲,‘碰,碰,碰……。’到處都是歡聲笑語。不管是老人還是小孩,都帶這滿嘴的笑容。我當然也是笑不容嘴了,(哈哈)。到了晚上,我就更開心了。因為要吃年夜飯了,晚飯我要吃兩次,因為第一次是吃奶奶家的年夜飯,第二次是吃外婆家的年夜飯,所以二次我都要省着點吃,不然的話吃了第一次,第二次就吃不下了。(哈哈),二次年夜飯都非常的豐富,我看得都眼花繚亂了,(哈哈),飯吃好了,接下來,就是收壓歲錢了,我這次收的比較多,(哈哈)。到了晚上8點,聯歡晚會開始了,這次聯歡晚會我看的很快樂,到了12點我已經想睡覺的不得了了。匆匆得吃了一下夜宵,然後,匆匆的洗漱了一下,就上樓去睡了。這次除夕,我過的很開心。我們中國有許許多多的民俗,希望它們能夠傳承下去!

民俗作文 篇8

週末,我們寶雞日報全體小記者興致勃勃的跟隨老師參觀了了寶雞民俗博物館。

我們首先看到的是“寶雞風尚”展區,展區以我們寶雞的世俗生活為主線,將淳樸,求樂的日常生活用栩栩如生的蠟塑展示的淋漓盡致,讓我們小記者情不自禁的融入到生活的場景中,看,你也許此刻正在忙裏偷閒、嬉戲打鬧的元宵隊伍中,也許你此刻正在鑼鼓開道,炮火震天、踩高蹺的齊天大聖、騎毛驢趕船的社火隊伍中,轉眼你又回到滿窗紙花、喜慶豐收的大年中。兒時的小夥伴或者抓羊羊、或者翻絞絞、或者鬥雞、或者添方、或者打陀螺。好奇的我們一會看看這,一會摸摸那,時不時發出驚歎的聲音。最後進入省級非遺展區,主要介紹馬勺臉譜,巨大的插翅馬勺臉譜,1只大的馬勺臉譜周圍插了10長9短,共計19只小馬勺臉譜,誇張的造型、細膩的紋樣、鮮明的色彩,想象奇特,臉譜線條穿插變化,使得臉譜的忠奸善惡各具特色,將人物特點盡顯臉上。

接下來我們進入了“西府人生”展區,這部分以人生禮俗為主線,從人之初開始,到婚嫁娶、福祿壽展廳詳細的介紹了西府人民一生的經歷,主要分為現實生活和信仰兩大部分,有好多聽爸爸説都是他們親身經歷過的,像出生滿月的落胎毛、鑽曲聯,掛長命鎖,當天還要抱着滿月的小孩出門“碰幹大”來祝福小孩富貴長命、如意吉祥等等,最有意思的是給長輩祝壽的蠟塑,當你走到門口時,會自動感應播放祝壽的場景,鞭炮聲響、禮儀開始,惟妙惟肖。整個展廳教育我們要孝敬尊長,珍惜生命,傳承美德。

最後也是我們最開心的時候,因為我們可以同全省民間工藝美術大師張選武(岐人張)老師學畫馬勺臉譜,聽老師講馬勺臉譜一般選擇優質的桐木、柳木、桃木為原材料,它的圖案多取自《封神榜》、《三國演義》、民間傳説或地方戲曲中具有法力正義感的人物作為臉部造型,每一位小記者都專注的聽張老師將畫臉譜的步驟,先勾邊,再上色。我們這一次畫的是關羽,你看每位小記者手中的關羽,通紅的臉頰、怒睜的雙目,一展三國關羽的英雄氣概。

短短的時間,博物館給我們展示了寶雞西府淳樸而神祕的民間藝術,通過地域特色濃郁的木板年畫、刺繡、剪紙、草編工藝品、皮影社火臉譜等,給我們小記者們上了一堂生動的鄉土民俗教育課。

看完了這些,你對西府民俗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