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推薦】散文作文合集九篇

欄目: 高中第三冊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61W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散文作文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推薦】散文作文合集九篇

散文作文 篇1

“今天你是否會想起,昨天你寫的日記,明天你是否還掂記,曾經最愛哭的你,老師們都已想不起……。”醒來後才發現是在夢裏,這唯美的旋律將我的心揪成一團,彷彿要失去什麼,敲開了我憂鬱的心門。

鬧鐘聲響起了上學的訊號,漫漫黑夜將要褪去她那黑色的濃粧,星星的聚會也將散場。於是,我又伴着黎明的曉風殘月漫步於上學的路上。

那日清晨,陽光微微露,暖風微微吹,楊柳微微萌。伴隨着朗朗讀書聲的結束,校園廣播裏又散發出往日一曲曲唯美旋律。往往學習枯燥乏味之時,音樂總是悄然流入心底,既像一種離愁別緒,又像一曲曲青春的交響樂。

這樣的日子在不斷的重複着,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是校園歌曲伴我走過了這十多個春秋。也許是迫於壓抑學習氛圍中苦悶心情的沉澱,也許是朦朧如夢的季節總有一絲澀味。總喜歡用歌曲釋放心中的煩惱,把所有的情感都寄託與歌曲上,然後將它想象成屬於自己內心的旋律,任那唯美旋律帶着自己的思緒隨風飄揚,帶着自己最初的夢想飛向太陽,再從煩惱中走出來,站在高崗上獨賞美麗的黃昏,向着白雲得意洋洋的呼喊“我終於解脱了”。

校園歌曲彷彿懂得人性,能調節一個人的心情。仔細聆聽,心中總有難以言表的感慨。當學習不給力的時候,當遇到艱難險阻的時候,不如償試着走進音樂,與音樂融為一體的時候,你會發現短暫的放鬆會使的的頭腦更加清醒。當你感慨那唯美旋律時,你會發現自己在慢慢成長。

放學了,我漸行漸遠,校園歌聲漸行漸淡,夕陽還在陪伴着我,校園歌曲搖曳着我內心的不捨。也許青春散場後,在瞬間長大的那一刻,才會真切感受到這份真實存在的温暖與厚重。

散文作文 篇2

二月的凌晨,從幽幽的蘭花夢中醒來,一絲暗暗的蘭香,隨着涼意,爽爽地沁入鼻息,睡意頓消。從飄渺世界,回到凡塵,幾盆盛開着的蘭花,在草堂相伴,且香氣襲人,想寫篇有關蘭花散文的念頭,再次緣起,只是古今名家,已寫遍蘭詞、蘭詩、蘭賦,不敢下筆了。

胡思亂想中,突生一念,把養蘭花與寫散文比較,拉郎配似地閃出一個題目:散文如蘭。猶如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一位風流倜儻的俊男才子,迎面碰上了,高雅美豔的靚麗姑娘,頓時擦出火花,把自己都驚呆了。

接着,我更加清醒無眠。任思緒馳騁,歷數蘭花和散文的奇妙之處,恰是趣味相投比翼鳥;任筆下生飛,靈感遐想,照單全收,記錄在案;任鍵盤跳躍,臨時抱佛腳,百度收尋,補充知識積累。就這樣,一溪一流清泉水,伴着絲絲幽香,從深山湧來。霎時,學習與創作一起展開,蘭花和散文同時欣賞,頗具人生幸福時光。

有了我,這個和事月老,在如夢如幻地想象中,養蘭花和寫散文的相同相通之處,還真不少呢!箇中詩情畫意,可隨心揮灑。

老來才開始養蘭,親友送來幾盆,逐漸有了栽培和欣賞的興趣,這個冬季,家中花開不斷,甚是喜人。學寫散文也一樣,一直是門外漢,去年歲末,一時心血來潮,偶成安豐塘尋夢。新年伊始,有幸,結緣於散文在線,找到了心靈的花園。跨入這個新奇而神聖的門欄,有編輯和文友厚愛的滋潤,不停地辛勤耕耘,播種,育苗,栽培,已有習作七八篇,在網絡的的空間,開闢了屬於自己的心靈樂園。

家中有蘭相伴,空氣清新,青綠常在,身體有了一種迴歸大自然的悠然自得;心靈有散文寫作相陪,感悟着人生、回報着社會,延伸了生命的意義。兩者有如兩位摯友,與我朝夕相處,使賦閒之命,等死之軀,又發出一點餘熱、新熱。生命在於運動,大腦需要翻新,不經意間,説不定還會延年益壽呢。

老年學藝,興趣使然,苦中作樂,一往無前。對蘭花,不會養育,不懂欣賞,就摸索着,學習着,精心打理,細心品味,逐漸掃盲,陶冶情操。學寫散文,心動不如行動,從門外,到門裏,邁開一小步,就是抉擇上的一大步,就是開啟人生道路的一大步;水平低,可以慢慢學,慢慢練,慢慢提高,只要起航,就會到達一個個港口,領略一處處優美風光。

蘭花,出自深山,是大自然的驕子。孔子以一句芝蘭生於幽谷,不以無人而不芳,奠定了蘭文化的根基。蘭花的品種有很多,國蘭就有春蘭、蕙蘭、建蘭、寒蘭、墨蘭等五種。每一種,又可細分,有幾千種呢。蘭花還有名貴和普通之分,名貴的,可以欣賞,可望不可即;普通的,人人都愛,户户可養。但真正動手養育的人並不多,大都是飽飽眼福,給予羨慕和讚美。

散文,從遠古走來,是文化的源頭。她和文字同生同長,衍生、滋潤、分離出各種體裁。現代散文,是與詩歌、小説、戲劇等並稱的文學樣式,包括雜文、隨筆、遊記等。具體可分為敍事、抒情、寫景、哲理等散文種類,從不同覺度,還可以細分為很多種類。散文也像蘭花一樣,是有生命力的,承載着歷史,承傳着文化。美文,天下共賞,名家,人人喜愛。

蘭花,在百花園中,是十大名花之首。蘭花的花語,淡泊、高雅,是中國文人氣質和性格的貼切映照。散文,在文學苑中,具有文類之母性,享有特殊的地位。品蘭,詠蘭,推動蘭文化,為散文增添了美麗與芳香,高潔與典雅,使蘭花從一種珍貴的植物,昇華為中國人理想人格、情操、信念和道德風尚的象徵。

散文,促進蘭花提升品味,提高價值,走向市場,形成了發展的規模。時下,養蘭、愛蘭活動風起雲湧,加之現代養育培植技術的運用,不斷改良、創新品種和品質,蘭花和蘭文化,正在走向千家萬户,譜寫着新篇章。

散文的發展和普及,同樣面臨着機遇和挑戰。走向網絡,走進在線,已邁出有益的一步。有了散文在線,有了創作、發表、學習、交流的平台,有了安頓、充實、昇華心靈的家園,愛好者與日俱增,文庫日益充盈,散文質量日益提升。在線的網站和編輯,就像心靈蘭花的園丁,用辛勤和智慧,一線牽着百花園,把千花萬花展出來。

散文如蘭花,歷寒熬暑,常綠長青,具有極強的生命力;千姿百態,濃粧淡抹總相宜,具有極強的適應性;淡真典雅,清香悠長,具有極強的親和力。

學寫散文,要向學養蘭花一樣,精心養護,細心呵護。蘭花無言,但她在用生命和我們對話,澆水、施肥,温度、陽光,剪枝、修葉,都很有講究。不用心,方法不當,就會給顏色看;太溺愛,多多益善,也會不開花,不展現風雅神韻。

寫散文,要像對待無言的蘭花一樣,和自己的心靈對話,和受眾的心靈對話。感動自己,才能感動別人;自己的積累有一泉水,才能舀出一瓢瓢甘甜之水;天長地久地用勤奮,用執著,用智慧,充實心靈,必能不斷地開出靈感之花。

江漢平原,一個少有的漫長的冬季,春天遲遲不來。但我有我的蘭花,惠蘭早早的嬌豔地陪伴,墨蘭按時報歲,春蘭傲雪怒放,君子蘭亦來湊熱鬧,拔箭而出,正在含苞。羣蘭爭豔斗香,把我又帶回了生命的春季。

我有我的散文,雖老來結緣,卻一見鍾情,如火的熱情和決心,有如盛夏般猛烈。兩個多月來,在親友的支持下,散文在線的呵護下,原創出一篇篇習作,儘管水平不高,但都是自己的心血之作,心靈之作,大有生命秋天的果實,得到收穫之感。

蘭花,散文,兩位摯友,攜子之手,永不放手!

散文作文 篇3

小時候,每到過年前,我們便有些興奮的。因為,總在臘月的某一天,定會看到一個戴着一頂舊氈帽的中年人,挑着一個又黑又大的“鐵葫蘆”在村頭出現,口裏喊着:“爆米花囉”,我們實在是受不了這誘惑性的吆喝,便央母親兜了一升白米,帶着幾根柴火去爆米花吃。

舊氈帽把那白森森的米很小心地從“鐵葫蘆”的小嘴上抖落進去,擰緊閥門後,便架起“鐵葫蘆”,在那機器下面添了柴火,便開始運作了起來,那師傅一邊用扇子扇旺那呼呼叫的火,一邊不停地轉搖着那“葫蘆”,還時不時地看看搖把上的壓力錶,我們圍在他的四周,眼巴巴地看着那在火上不斷在滾動的“葫蘆”。時辰一到,坐着的舊氈帽便立了起來,先在“鐵葫蘆”的尾部綁上一個長長的布袋子,然後用腳支住那機器,一隻手握住長柄用力往下一摁,只聽得“砰”的一聲巨響,一股熱浪伴隨着陣陣稻米的香氣便在空中彌散開來,那膨化了的香嫩酥脆的爆米花便從那長長的布袋裏冒着熱氣被倒在了母親早早準備好了的簸箕上,此時的我們便會歡呼着蜂擁而上,用稚嫩的小手捧着熱乎乎的爆米花急急地往嘴裏送,那可愛的胖米粒兒,牙一碰就脆,舌一舔便化,如果是放了糖精的,那便更有一股香潤的甜味兒,那時,那怕就是吃得再多,也總還是感到沒吃夠味,就是年過完了,我們還在“嘖嘖”地回味。成年後,離那爆米花香的歲月越來越遠,雖然現在還常常能在大街上看到有人用一個大大的塑料袋,裝着爆米花放在小推車上在叫賣,我也偶爾買些回家,可怎麼吃也吃不出當年的那種味道來。

小時候只是一味的在意爆米花的香甜,未曾想過那“鐵葫蘆”的神奇,現在喜歡敲打些零零碎碎文字的我卻突然莫明其妙地把能爆出米花來的“鐵葫蘆”與寫作聯繫了起來。其實,寫作與爆米花卻是有幾分的神似。

一篇文章寫出來總是要表達某種思想的,思想是文章的精髓和靈魂。像人一樣,如果沒有骨架,血肉再多也無處所依,同樣,如果一篇文章洋洋灑灑的寫將出來,卻不見筋骨,與行屍走肉又有何異?不過是文字的堆砌,或是無病呻吟之後的不知所云罷了,毫無價值的文字,讓人一無所獲,不僅證實了作者的淺陋,更是有罪於讀者的,因為讓讀者浪費了其閲讀精品文章的時間和精力,而浪費別人的時間是最不仁道的,魯迅先生説:“浪費別人的時間無異於謀財害命”。因此,為文貴在立意。要中心明確,言之有物,要讓讀者有感,有悟,有得,才是寫文章的目的。如果思想模糊,內容空乏,如果只是幾個文字在文中翻來滾去,讓人讀之味同嚼蠟,便失去了寫作的意義,會招致自己的不堪,便類似於“鐵葫蘆”裝了主家的白米後,炒來炒去的,最後卻是一聲悶響,倒出來的卻是原來的幾粒烤糊了的大米,那麼這位操作手除了要賠主家的大米外,外帶要賺得幾聲罵的。

“鐵葫蘆”爆不出理想的米花來,不外乎這幾種情形,第一種情形是那容器裏沒有大米,玉米等材料,也就是“肚裏沒貨”,所以,無論怎樣的燒,怎樣的轉,一聲爆響後,放出來的就只能是一陣烘人的熱氣,只博得看客的幾聲鬨笑而已。這就如同網絡文學中出現的許許多多的“假大空”的文章。凡是上過幾天學,認得幾個字的,都敢拿起筆來塗鴉,用文字來附庸風雅,證明自己是文人,文人於己於人都是有幾份灑脱的,這便是中國文人越來越多,而真正的文人卻越來越少的原因。殊不知,寫作是需要真實的材料,真正的學問的,此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得有一個厚積薄發的積累過程。古人云:“閲書百紙盡,落筆四座驚”,“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看來要想用“有神之筆”達到“驚四座”之效,把心沉下去,靜讀萬卷書,這種功夫是斷然少不得的。著名歷史學家範文瀾先生的自勉聯,便道出了讀寫的真諦:“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

第二種情形是,“鐵葫蘆”的肚子裏倒是有白米等材料,只是機器下面少了烈火的燒烤。沒有烈火的煅燒,沒有內能的膨脹與擴張,無論那搖把轉得多激烈或多優雅,便連最後的一聲響也是沒有的。西方有一個“學者”,嗜讀成性,手不釋卷,逢書便讀,窮其一生,閲盡世間所有文字,可謂“學富五車”,只可惜該先生是一個只進不出的“吝嗇鬼”,臨死也未曾有一字半句留存於世。只知積累,而不知運用,無濟於事,實為一“書蟲”而已,不過是“兩腳書廚”罷了。如此,再多學問又有何用?雞雀常在進食時總要吃些沙石以助消化,而沙石僅從雞胗和雞腸裏過一趟,什麼模樣進去就什麼模樣出來,不像食物,營養被吸收了,廢物排出體外也能成有機肥料,至少肥了一方土,深受土中的小草所歡迎。而沙石還是沙石,乾乾淨淨的進去,卻是帶着臭味骯骯髒髒的原樣出來,很有些像不知選擇,不懂斟酌,不去推敲,不去磨鍊,生搬硬套的作文。吃得再多再好,如果不去消化,不去運動,存於體內或原原本本的拉了出來,於身體是有大礙的。

第三種情形是,貨也有,火也烤,可就是缺乏經驗與技巧,不是轉得快了就是轉得慢了,不是早了就是遲了,總是掌握不了時間,把握不了火候,所以“砰”的一聲,不是生了就是焦了。這樣的情形大多是生手,就像我們這些愛好文字而剛開始學寫作的新手一樣,還沒弄懂如何佈局謀篇,尚不知起接轉襯,該怎樣起承開合,便急不可待地敲着快捷鍵向文檔裏輸文字,鼠標輕輕一點,文章就成了,便有些自得,輕噓一氣:“寫文章原來如此容易!”以為書看得多了,筆動得多了,文章自然也就寫得熟練了,這自然有道理,然而,並非多就能熟,也並非熟就能生巧的,有人十年如一日地從事同一項工作,以為自己經驗很老到,技術很高超了,可是他十年後的做法和十年前的方式沒有絲毫區別,沒有絲毫長進,這就只能説他簡單機械的進行了3650天的重複,是一點成就也沒有的,頂多算是一“匠”,卻是永遠成不了“師”的。更何況有些功成名就的大家,也常常因為過分自信,也有“失荊州”的時候,“善泳者溺,善騎者墜”,名人大家,自相矛盾,筆誤連連,也是常見。

一鍋爆米花沒爆好,不收工錢,賠了米,挨幾聲罵也就了事了,可是對於寫文章,則就大不同,“文章千古事”,所以,對於文字,還得謹慎才是。

散文作文 篇4

時間在指縫中溜走,卻願用一切來換一個時光機。——題記

九月,微風飄絮。

只聽見“聽説來的可是個大美女,長得是那種萌萌噠的,學習成績那可是一流的。”還紛紛爭着要和她坐同桌。插班生來了,伴隨着同學們的掌聲,果不其然,是個才女,剛上完第一節課,同學們都圍着她轉。該排座位了,沒想到的是,和我做了六年的同桌,卻要在初中被迫分開。心裏悶悶不樂的,我囑咐她説:“不要以為你跟我分開坐了,我就不會盯着你了,你要乖乖的。我可不允許因為一個座位而丟失裏一個好朋友哦。”她對我笑了笑,並且保證絕對不會。

可是,事實卻並不是這樣。我看着她和新同桌相處的十分融洽,心裏原替她高興,可是,後來他卻慢慢的忽略了我,慢慢的也不再跟我一起回家,一起上學。每天上課,只見她和同桌聊的其樂融融。有一次:鈴聲響了,我們都準備去吃飯,我還興致勃勃的點好了菜,一直沒吃,就等着他和我一起吃,沒想到,他看到我後,只是對我冷漠的説了一句,我今天就不和你一起做了,我得去陪我的同桌了説完這句,我的心情啪的被打了下去,變得更加無法忍受。

吃飯時,大口大口,心想:怎麼能這樣,有了新同桌,就不打算理我了嗎?哼,不理你了。

回到教室後,我找到她,並且很氣憤的跟他説:“我們絕交吧!”她後知後覺的反應過來了“什麼,你在開玩笑嗎?”我頭也不回的就跑開了。放學後,我第一個衝出教室,外面下着磅礴大雨,可我卻依然跑了出去,與誰把我的衣服,頭髮全淋濕了,我邊哭着,邊想。誰知,一塊石頭出現在我面前,當時,眼前一片黑暗,我被絆倒了,臉剛好進入到泥潭中,整個臉都是泥,剛想起來,一輛車自由飛速的開過,車濺起了水花,直撲過來,把我的鞋也弄濕了。( )

我回到了家,立馬衝到卧室大聲哭。由於感冒發燒,第二天也沒有去上學。她幫我把作業帶來,並且幫我寫好作業的內容,放到窗口就走了。我叫住了她,問她為什麼沒有理我,而且忽略了我。她只能説出來了,沒想到竟然是因為我生日也快到了,她想給我準備一個驚喜,最近一直在和同桌討論,並且請教策略,才忽略了我。我聽完後十分慚愧,連立馬通紅,只好默默低下了頭。

還沒等我來得及開口説聲對不起,她已經整完書包回家了。沒想到,這一走,居然讓我們就這樣相隔兩座城市。

我慢慢把手放下,發現我正坐在我的牀上,我的手上沒有粘乎乎的奶油蛋糕,我的牀頭沒有那張車票,手機的顯示屏上的的確確是20xx年,但我的臉上還掛着笑容。

過去之所以美好,是因為總有那些你改變不了的小遺憾,保存着那些至今還新鮮的感覺。把你的過去拿出來回味一下,那份喜怒哀樂一定還在你的臉上。

散文作文 篇5

夢若隨心終會淡然——————-

二十年的歲月如水般失去,不知道是時間之輪的壓痕漸漸變淡,還是心中那顆童心已漸漸遠離我知道我已漸漸長大,我再也回不到原來那美好的童年。於是我寫下童年的墓誌銘————

不知何時愛上了餘秋雨的借我一生,不知何時拋棄了陪我20載的卡通漫畫,不知何時已在關心糧食和蔬菜,不知何時身邊的朋友漸漸遠離,卻只能道一聲保重,不知何時我們已悄然長大。

喜歡獨自一人發呆,喜歡一人靜靜的走在黑暗中,我知道我已長大,更應該去學着品味孤獨,不能再在父母的羽翼下衣食無憂,也不能靠着讀書來打發一天的光陰,因為我還有夢想。

放下該放下的,抓住該抓住的。未來還有很長,。沒有什麼是放不下的,痛了,自然放下。放下心中的對童年的不捨,放下對童年的依戀,我想當再次聽到老狼的戀戀風塵而不為之傷感是,當看到初中暗戀對象而不為之心動事,我想我應該已經放下。

當午夜的青春已經散場,我們是否已經守着青春的大門而遲遲不肯離去,我們是否已經望着天空的星座,傻傻的期盼着一份愛情,我們是否還是夢想着童話中的王子和公主。

當童話已漸漸遠離我們的生活,取而代之的是每天忙碌的工作,我們是不是還能泡一杯淡茶,來回味我們逝去的青春。

青春總是美好的,童年一切都是那沒完美,海子小屋是完美的,童話的結局是完美的,卡通動漫是完美的,但這一切都一切都只是童年的一場夢,一場註定要醒來的夢,夢醒了,心也就碎了。

20年的回憶如水般逝去,記憶之網已殘缺的太多太多,餘下的已成一首詩;

紅塵中

飄落的淚

從風中滑落

融入我心

成為一道無法癒合的傷痕

想為她找尋一個

休憩的場所

於是————

我敲響了希望的鐘

時間已悄然從手指間溜走,時間巨輪早已碾過我的生旁,而我只能揮手道別青春的幕幕光景,往事如煙,淡然如夢————

散文作文 篇6

林清玄寫的散文與我平常遇到的散文不同,他寫的散文語言通俗易懂,不像我看的大多數散文那樣難以理解,讓我有種讀不下去的`衝動。

從我剛接觸這本書時,我就深深地愛上了這本書。林清玄寫的所有的散文中,都會有一些情感在裏面,讓我有所感受,有所啟發。因為每一篇散文講的都是不同的事,所以給我的感受也不一樣。我從《家家明月有清風》這篇散文中的一個句子:“人的貧窮不是來自生活的困頓,而是來自在貧窮生活中失去的人的尊嚴:人的富有也不是來自財富的累積,而是來自在富裕生活裏不失去的有情。”使我頗有感觸。是呀,一個人的貧窮是來自心底裏的,而不是現實生活中的。你認為你窮就是窮,你認為你富就是富。

我們為什麼要讀書?讀書的目的是什麼?如果你能回答出來,那麼你的讀書是有意義的。就像《林清玄散文》,每讀完一篇散文,自己就應該捫心自問:“這篇散文告訴了我們什麼道理?”這樣你讀書才是有效的。

《林清玄散文》是一本好書,讓我們一起感受它的芬芳吧!

散文作文 篇7

那是一個黑色的日子,爺爺在宜昌被診斷為肝癌晚期,我們被醫生告之他老人家只有幾個月的生命了,整個家中被籠上了一層陰霾。

昏暗的燈光下,我看到爺爺曾經明亮的雙眸里布滿了血絲,似乎是準備宣佈一個重要的決定,他的喉結上下移動着,用不大但是異常堅定的語氣説到:“我要回湖南!”爺爺的故鄉在湖南,他在那方土地上生活了五十多年,那裏有他所有的青春記憶,前些年他是為了照顧我,才離開了故鄉,來到宜昌的。爺爺説:“離開老家十多年了,我也該回去了。人和樹一樣,總是要落葉歸根的。”

第二天,我們全家一起,陪着爺爺回到了湖南老家,爺爺每天都是清晨早早起牀,很晚睡覺,搬來一把躺椅放在老屋前,坐會兒、躺會兒,仔細而安然地看着周圍的事物,偶爾和村人聊幾句,從日出到日落,到滿天星辰,那樣地關注着一切,彷彿要把所有的一切一切都映在眼裏,永不忘卻……

有一天,爺爺説:“我感覺到我的日子不多了,我想最後一次到村子裏各地去轉轉。”於是我扶着爺爺出門,他帶着我走到了一塊山坡地上停了下來,他看了看周圍的山林,看了看遠處他和奶奶住的老屋的方向,緩緩地對我説:“乖孫女兒啊,你記好了,這片山是村裏分給咱們家的,這山上的樹都是我和你奶奶年輕時候栽的呢,我以後走了,你們就記得把我埋在這兒啊……”他語氣平靜,感覺不到一絲哀愁,我卻失聲痛哭。霎那間,我終於明白了什麼是根?“根”就是你今生無論走多遠,無論經歷怎樣的兜兜轉轉,你在心中最牽掛而最終都會回來的地方。

爺爺最終還是離我們而去了,我們遵囑將他埋在了指定的地方。悲傷的嗩吶吹起了催人淚下的別離曲調,那樣嗚咽、哽塞。墳旁有一棵大樹,樹葉正一片片離開它所留戀的枝頭,隨風飄落卻最終落在了大樹的腳下,如此情形讓我更明白了爺爺對於自己歸宿的安排,那就是一種綠葉對根的情誼!

散文作文 篇8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這是多年來,人類在時光匆匆,歲月輪迴中所得出的結論。“物是人非。”這是無數經歷了滄海桑田般變化的人所發出的感歎。

許多人説時間冷漠無情,總給人留下太多的遺憾。也有人説,時間是公平的,它從不專門為了誰而做出改變。

時間一直如此,數萬年如一日,不斷重複着相同的步伐。它從不會停下腳步,去等待某一個人;也永遠不會為了紀念什麼而停滯不前。它是最無情的,卻也是最公平的。

當你靜靜聆聽時,耳邊可會響起鐘錶走過的滴答聲;當你閉上眼睛時,腦中可會閃過時間流逝的印記?

屋子裏靜悄悄的,只餘下掛鐘記錄時間的聲音。春去秋來,年輪一圈圈增長,我們一天天長大,不復過往的天真,漸漸成熟懂事。卻在不經意間,有什麼隨着時間流失了……

時光在指縫間溜走,沒有留下陽光的温暖,也沒有湖水的粼粼波光;帶來的,是一天天長大的稚兒,是父母眼角的皺紋、頭上的白髮,還有一顆不再童真的心……

因為時間不止,所以才應該更加用心對待生活。因為一個人只有用心去對待生活,生活才會善待他。

這是我在青春懵懂時所得出的結論,但我知道,在生命的任何時刻中,這個結論都會適用。

散文作文 篇9

君子之交別樣好,大浪淘沙方恨少。

天涯知音何處找,萬丈紅塵情未了。

____寫在前面

縱觀人生路,我,周而復始的揣着心內寂靜的歡騰,從陳舊的時光裏,追逐着藍天白雲的纏綿,尋覓着青山綠水的依戀,一路上,跌跌撞撞的走過每一寸温熱的鄉土。就這樣,一個人,聽風唱着流浪的歌,看雪開出潔白的花。

沿着歲月的長廊,一步步的遊走過青春裏的每一場日出與日落。這一路,聽着戲曲,唱着歌謠,看過了春雨秋霜,路過了錦瑟年華,經歷了人情冷暖,體驗了世態炎涼。然而,許是時間的腳步走得太快,當我還走馬觀花在昔日的黃昏,光陰卻早已越過了行雲流水的黎明。每每此時,心裏就好像下起了一陣陣微雨,滴答着,湧動着,卻無一人分享這滄桑的浪漫。

我想,如果孤獨是一條被遺忘的長河,那麼,寂寞就是一片失憶的汪洋。所以,我們不過是其中的滄海一慄罷了。就像有些事,一旦過去了,就註定會成為故事。生命中,也正是因為如此,由於一些人的走進,所以故事才會變得更加精彩; 同樣的,也正是因為如此,由於一些人的退出,所以故事才會變得不同尋常。就好像,世上最悲哀的,不是哭泣時沒有人看見你流淚,而是明明滿心歡笑着,卻無一人分享你的喜悦。這種難言的苦澀,你懂,我懂,他也懂,只是少了某個知音的人。

雖説,一個人的日子很自由,很輕鬆,一個人的天空很湛藍,很遼闊。就像一個人的獨角戲,總想擁有足夠大的空間來演繹。可是,當一場即興的表演過後,卻沒有鼓勵的掌聲響起,除了沉寂還是沉寂。那一刻,我才明白,原來演技再好的演員,也是需要有觀眾的捧場。

一如,伯牙在沒遇到子期之前,他是孤獨的。因為伯牙的琴聲無人能懂,他日日彈,又夜夜奏,儘管,人們都誇伯牙的技藝超羣,無奈,卻沒一人能懂琴音之中的心聲。後來,子期的出現,讓伯牙知道了什麼才叫知音。故此,一曲《高山流水》,一詠便成了千古絕唱!自從,子期過世以後,再沒有誰能懂伯牙之心。為此,伯牙摔琴而斷絃. . . 其實,伯牙的悲哀,我懂,我真的懂。只歎:“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只是,芸芸眾生,誰才是我那知心的人呢?

都説花開美,誰知花落淚?其實,我懂,一直都懂,懂“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的悽苦; 我懂,懂“天下雖大,知音難覓”的無奈;我懂,懂“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的寂寞; 我懂,懂“黃金萬兩容易得,知心一個也難求”的孤獨;我懂,懂“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絃斷有誰聽”的哀歎. . .

就好像,沒有人看見過我流淚,以為我傷悲也無所謂。然而,活在現實,我卻總是愛做夢,夢裏落紅無數的飄零,我自是沉醉了。可是,每當夢醒了以後,留下一絲絲的苦澀,卻無一人聽我訴説淡淡的憂愁。這份傷感,我自是心碎了。卻不知,紅塵之中,有誰能懂我的欲訴還休?

在物慾橫流的大都市,在充滿爾虞我詐的社會中,我,安安分分的生活着。不求大富大貴,不求驚天動地,亦不求名留青史。我,只求,得一知己,此生足矣!唯願,與我策馬奔騰,陪我對酒當歌,為我此生不換,對我一往情深. . . 若真如此,生命於我便是一部傳奇。

我思故我憂,我行故我尋。就這樣,一個人,一顆心。走了一路,唸了一路。賞着清風明月,夢着落花流水。於茫茫人海中,走走又停停,尋尋又覓覓。偶爾,回頭看一眼,興許,在燈火闌柵處,終有某個知音人,若能相知又相逢,願讀我,願懂我,願為我唱響一生的曠世奇緣。

Tags:散文 九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