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成長作文 > 人生作文

人生的取捨作文

欄目: 人生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5.39K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人生的取捨作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人生的取捨作文

人生的取捨作文1

人生在世,如果計較的東西太多,名利地位、金錢美色,樣樣都不肯放手,那就會活得很累;反之,什麼都不計較,什麼都馬馬虎虎,什麼都可以湊合,那也未免太對不起自己,活得沒有意思。

聰明的人,有生活智慧的人,會有所不為,只計較對自己最重要的東西,並且知道什麼年齡該計較什麼,不該計較什麼,有取有舍,收放自如。

十歲時

應該不計較家裏給的零花錢多少,不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穿名牌服裝。少不更事,和人家比吃穿,還情有可原,年紀到了整數就該懂事了,前有孔融,後有洪戰輝,都是楷模。

二十歲時

該不再計較自己的家庭出身,不再計較父母的職業。十幾歲時,會和別的孩子比較家庭出身,比爹孃官大官小,恨不得都投生帝王之家,將相之門,也是人之常情。但如果到了“弱冠”之年,還弱不禁風,尚無自立之志,出身貧賤的還為家庭自卑,老覺得抬不起頭來;出身富豪的還處處依靠父母,在家庭蔭護下養尊處優,那就會一輩子都沒出息。

三十歲時

已成家立業,為父為母。有了幾年家庭生活的經驗,大丈夫該不再計較妻子的容貌,深知賢惠比美貌更重要,會過日子的媳婦比會打扮的媳婦更讓人喜歡;老婆該不再計較老公的身高,明白能力比身高更有作用,沒有謀生能力的老公,縱然長成丈二金剛,還不如賣炊餅的武大郎。

四十歲時

四十不惑,該不再計較別人的議論。自己在經歷許多的人和事後,對自己的原則不惑,不是説對什麼都不疑惑,而是不會再輕易被別人議論左右,這點本事應該有的,否則也對不起“不惑”這倆字。

五十歲時

該不再計較無處不在的不平之事,不再計較別人的成功對自己的壓力,不再眼紅他人的財富,不再當仇富的“憤青”。半百之年,曾經滄海,閲人無數,見慣秋月春風,不再大驚小怪,歷盡是非成敗,不再憤憤不平。看新貴飛揚跋扈,可不動聲色。看大款揮金如土,也氣定神閒,耐住性子。

六十歲時

如果從政,該不再計較官大官小,退了休,官大官小一個樣,都是退休幹部;如果經商,該不再計較利大利小,錢是掙不完的,再能花也是有限的。心態平和,對自己身體有好處;如果舞文弄墨,當不再計較文名大小,文壇座次。

七十歲時

人到古稀,該不再計較的東西更多,看淡事情更廣。年輕時爭得你死我活的東西,現在只會淡然一笑。中年時費盡心機格外計較的東西,如今看來已無關緊要。一生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但不是説都可以不再計較了,這個歲數的老人,要有三樣特別積極:健康的身體、和諧的家庭、良好的名聲。至於別的東西,也就算了吧,誰愛計較誰計較去。

人生匆匆數十載

有悲有喜 有取有舍

珍惜時光

給予我們的一切!

人生的取捨作文2

孟子在他的《魚我所欲也章》中曾經説過:“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在這裏,孟子給我們提出了一個人生的重要的考題:應當怎樣正確地“取”和“舍”。

“取”與“舍”之間的關係,不僅僅存在於“生”和“義”中,更多的卻是表現在生活的其他方面。

例如,一邊是住高樓大廈,吃山珍海味;一邊是住茅屋,吃糠菜,到底是取前者還是取後者?革命烈士方誌敏是這樣回答的:“為了國家的革命事業。我毫不希罕那華麗的大廈,卻寧願居住在卑陋潮濕的茅棚;不希罕好美味的西餐大菜,卻寧願嚼刺口的苞粟和菜根;不希罕那柔軟的鋼絲牀,卻寧願睡在豬欄狗窩似的住所!”這是如何對待生活享受的一個典型!現在,不是也有許多愛國知識分子放棄外國的優越生活,遠渡重洋回到祖國,為中華崛起而忘我工作嗎?

成為千古美談的諸葛亮娶妻和令人心酸的普希金擇美悲劇,也都向我們昭示應該怎樣正確處理“取”與“舍”的關係。諸葛亮不在乎一個人的美醜,而注重人的內心,因此他娶了一個外貌醜陋而很有才華的女子為妻,在他運籌帷幄時起了很大的作用。相反,普希金卻娶了一個外貌漂亮而內心異常空虛甚至骯髒的.女人,以致這個偉大的詩人在情敵的槍口下飲恨而亡……我們應該懂得,在內心美和外表美不可兼得的時候,就一定要舍“表”取“裏”。

取、舍關係也表現在金錢上。《齊人攫金》的故事,講的是齊國的一個“好金者”到市場去,發現一個人在賣金子,這位“好金者”一看金子,就不管三七二十一,搶了金子就跑。自然,他很快被抓住了。人們問他怎麼敢在眾目暌暌之下公然搶金子呢?回答説:我搶金子的時候,眼睛只看到金子,沒看到人。在這個故事裏,就有着深刻的取、舍關係。由此,我想到了現實生活中,不是也有少數人像“齊人攫金”那樣,貪污受賄,投機詐騙,走私販毒,而不顧黨紀國法及人民的利益嗎?相比之下,在這場經濟領域的鬥爭中,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的許多黨員幹部,更是顯得那麼高尚。他們不愧是“在金錢面前孰取孰舍”這道題的最佳答卷者。

生,誰不想?革命先烈李大釗説:“人生的目的,在於發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為發展生命而必須犧牲生命的時候。”這裏的“發展生命”是指為人類的解放而鬥爭,就是我們所説的“義”。為了“義”,可以捨棄“生”,不僅許多革命前輩如此,我們新時代的青年人也應如此。上海的女青工陳燕飛懷孕五個月奮不顧身跳水救人,就很好地説明了這一點。

在“取”與“舍”面前,為什麼會有如此截然不同的態度?我想,根本原因在於人們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的不同。如果能把“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作為自己的思想基礎,那麼這道人生考題便不難作出正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