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成長作文 > 反思作文

有關小學反思作文1400字3篇

欄目: 反思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31W

小學反思作文1400字 篇1

作文教學歷來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難點。我在教學實踐中發現:作文教學的難點其實在於學生無素材寫。無素材可寫的原因之一,就在於教師在教學中沒有把作文教學植根於生活的土壤之中。在兩千年前我國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就説過:“不觀於高崖,何以知顛墜之患;不臨於深淵,何以知沒溺之患;不觀於海上,何以知風波之患”。孔子的話形象生動地闡明瞭知識與生活實踐之間的關係。由此可見,知識從生命開始,與生活同行。生活是作文創作的源頭活水。作文與生活是血肉相連的。我們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利用課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廣泛地應用,在用中學,在學中用,以此提高學生習作的興趣,提高作文教學的效率,提高學生的作文素養。

有關小學反思作文1400字3篇

一、作文教學要體現生活

“體現生活”是新課程的一大特點。貼近生活,讓語文教學生活化,是重塑語文教學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徑。作文教學是語文課程中最具生命個性的教學層面,是具有個性的學習主體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學生放飛情感,表明態度,實踐人生價值的體現。新課標要求寫作教學“要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基於這一理念,我認為,作文教學要培養學生熱愛生活、敢於表達的能力,要解除羈絆於學生作文情感的條條框框,為學生提供體驗生活的機會。學生讓學生在開放中放膽作文,弘揚人性,放飛情感,寫真實的生活,述生動的情感。

二、讓生活成為習作的來源

生活,永遠是作文創作的源頭活水。在日常生活中聽、説、讀的活動總陪伴我們左右。我認為引導學生“多讀、多聽、多想、多説、多記”是提高作文能力的重要途徑。作文教學生活化,就是強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關注生活,擴大信息接受量,讓源頭活水滋潤學生的心田。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情不自禁地學習作文、應用作文。“生活處處皆作文”,報刊雜誌要看,廣播電視要聽,中外名著要讀,名勝古蹟要賞,山川河流要遊。從打電話到接待客人,從寫留言條到寫申請書,從看電視廣告到看電器説明書,無一不是聽説讀寫能力的運用。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多讀、多聽、多説、勤寫生活隨筆”,努力把習作自然而然地由課堂擴展到生活天地。生活有多廣闊,習作就有多廣闊。

家庭生活是日常生活重要的部分,家庭是小社會,在這其中學生品嚐了成長過程中的苦樂酸甜,也體味到了親情的可貴。然而,許多學生認為每天都和父母接觸,實在沒有什麼讓人激動的事情。在這時,教師要採取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去細心觀察、用心感受家庭中讓學生動情的東西。如讓學生回家參加家務勞動,學習勞動技能,和父母一起體會勞動的甘苦;父母節日或生日的時候,給父母送上自己親自做的禮物等等。體驗親情,積累寫作素材。還可以讓學生和父母每週談一次心,把成長的困惑告訴家長,把成長的成果和家長一起分享。學生在與父母的交流中,享受到了親情,也為學生的學習奠定了情感的基礎,同時也積累豐富的習作材料。有了豐富的習作材料,學生將必克服作文無話可説,無事可寫的難題。

三、讓語文教學生活化

作文是語文知識的實際應用,語文是否學的好、學的紮實,是作文成敗的前

提。“語文教學生活化”就是把語文教學植根於生活的土壤中,在生活中學習語文、應用語文,學好語文。四五年級的學生,課外閲讀能力提高了,並學會了做讀書筆記。在每節課的組織教學時間裏,我指名一、二位學生將課外書中抄錄的好段落、好句子念或背給大家聽。。一方面,更多的學生主動去閲讀課外書,另一方面,寫作水平有了較大提高。目的在於拓寬學生的視野,做生活的有心人,併為寫作提供素材。漸漸的,學生在生活中養成了會聽、會想、會説的習慣。充分利用班級舉行的各種活動學習語文。如班委選舉,上台作競選演説;運動賽場,小記者在行動;新年到了,讓學生寫《新年的快樂》??班級的這些活動“語文化”,真可謂一舉多得:學生既是在實踐語文,又是在搞班級建設;教師既是在進行語文用法訓練,又是在進行班級教育。每月學生獨自出一份手抄報。由於學生平時能留心班級生活中的閃光點,一篇篇感情真摯,內容鮮活的文章,由此誕生了。對學生而言,這些手抄報是他們小學時代的成長紀念冊;對老師來説,則是班級生活與語文素養和諧統一的結晶。生活處處皆語文,語文無處不生活。讓生活成為語文學習的動力和參照吧,同時讓學生通過對語文的學習去關注生活,獲得各色人生經驗,品味各色別樣人生,書寫心中的篇章。

小學反思作文1400字 篇2

這學期,我擔任了初三語文教學工作。該班為普通班,大部分學生的基礎都比較差,除了極少數對語文學習有濃厚興趣的學生之外,我發現,我無論做多少作文訓練,給了學生多少作文的指導,對學生的作文做多精細的批改,學生的審題技巧、構思以及文筆還是沒有多大的起色。直到現在,有些學生還是持“作文作文,就是‘作’出來的文章”這樣一種觀念去寫作,有時候,他們甚至捧一兩部中學生優秀作文選,到上面去抄一篇上交完事。很明顯,我們一直以來的作文教學思路根本沒有切實提高學生作文水平。有的學生甚至根本抄都懶得去抄,讓他交作文他就不交。

所以,我對我們初三普通班的整個作文教學思路進行了一點兒反思:

首先,必須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寫作文的重要性。

對於語文,作文分數比例是讓人不敢忽視的,在150分的總分中作文就佔了1/3甚至更多,這是一個很大的比重,由此可見,寫作教學真可謂是語文學科教學的“半壁江山”。尤其對於普通班的學生,就算他們的基礎和閲讀比較差,但是卻不會影響他們在作文方面拿多一些分數。因此,在語文教學中,不光我們語文教師要重視作文教學,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從根本上認識到作文的重要性。要讓學生知道你基礎再差都要去寫作文,特別是在考試中,千萬不要以為自己的作文寫得差就胡亂完成甚至不寫。

其次,培養學生觀察生活、體驗生活的能力。

寫作文,最重要的就是要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真情實感從哪裏來呢?那就是現在生活,我們只有在仔細觀察現實生活,從生活實際出發,對現實生活進行思考,才能做到表達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我們一定要讓學生充分認識現實生活,讓他們體驗生活,從中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和領悟能力,讓他們從中學會獨立表達,寫出發自內心的話語。

寫作是“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的,生活是寫作的源泉。許多學生寫作文,往往缺乏真情表現,語言乾巴巴的,情思不見影。其原因就是學生手頭缺少素材,沒有“真事”,缺乏“發現”。素材在哪裏?其實,素材就在我們身邊,在我們豐富多彩的生活裏。只要留心生活,就會發現生活中有許多值得寫得素材。生活中的題材來源有:一是當天的所見所聞所感,可以真實地記錄下來,為以後寫作積累素材;二是關注事實新聞,國家大事等。如,5月12日汶川大地震,通過看新聞或者報紙,及時瞭解災區動向,學生可以寫日記、寫感想,給災區兒童寫信等;5月30日奧運火炬傳遞到達宜昌,學生可以寫觀後感;20xx年奧運會在北京召開,可以給喜歡的奧運健兒寫信;三是自己做的事和學校組織的活動,及時記下來,如為汶川班級組織的捐款活動、學校組織的義賣活動、“迎奧運,講禮儀”活動、緊急疏散演習等,這些都是學生親身經歷的事,只要留心,寫作素材無處不在。

可見,引導學生留心生活,觀察生活,從生活中積累素材是寫好作文的重要途徑。讓學生充分認識現實生活,讓他們體驗生活,不但能有效地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而且能讓學生把自己的真情實感通過自己的筆墨描繪下來。因此,我們平時應該多引導學生去參與社會活動,仔細觀察,認真尋找其中的素材,那麼他們的習作一定會絢爛多彩。

第三,避免面面俱到。

在以前的作文訓練中,我們教師往往會要求學生在文體、立意、謀篇到譴詞造句做到面面俱到,且字數一般不得少於600字。但是,這樣的要求卻並不一定能收到良好的訓練效果,因為大多數學生完成這樣的一篇作文需要花費不少的時間。而且,由於一次作文花費的時間多,而語文又不能僅上寫作課,寫作的次數很有限,每學期僅六至八次作文,訓練重點又不突出,學生的寫作能力自然難以提高。並且,每次作文要求面面俱到,學生很難取得成功,受到老師的表揚。長此以往,在多次失敗的打擊下,學生就會對作文產生厭倦、害怕甚至對抗的心理。在這種消極情緒的支配下,又怎能寫出好作文呢?因此,在作文訓練中我們最好進行某一方面的訓練,而不應面面俱到,希望學生能一次性地就寫出一篇上好的作文來,對普通班的學生更是如此。

總之,寫好作文的方法技巧還有很多,在這裏我只是簡單地談談我的一些想法。我想,即便是普通班,只要我和全玫同學共同努力,在作文課堂上互相的進步,那麼學生必然會喜歡寫作的.,老師也必然會喜歡教這門課程的,我們的作文課就會上得有聲有色。進而提高全班學生的寫作能力,為不久以後的中考打下良好的基礎。

小學反思作文1400字 篇3

小學三年級是作文教學的起步階段,這個階段的學生寫作時總是困難重重,無話可説,無事可寫,成為普遍現象。久而久之形成的寫作恐懼心理更是教學中的障礙。為了學生作文起步順利,我注重了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和願望,我從以下方面入手:

一、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觀察是人們認識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學生對身邊的事物缺乏直觀感性的認識,就讓他們去描寫,去評論,無疑是很難的。對小學三年級的學生來説,認識世界的主要途徑是觀察,只有親身去接觸事物,仔細的觀察事物,才能獲得真實、深刻、細緻的第一手資料,寫作時才有話可寫,寫出的文章也比較真實生動。因此,作文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例如學習描寫一種水果,在學習《我愛家鄉的紅橘》這篇課文時,我讓學生觀看關於紅橘的資料圖片,還讓學生訪問種植紅橘的農民伯伯,使學生對紅橘生長過程和紅橘樹的外觀有一個直觀的瞭解,對紅橘的色彩、形狀等有一個感性的認識,並把紅橘果實拿到課堂上讓學生觀察、品嚐,加深對紅橘的印象。這樣不僅有利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也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初步掌握描寫一種水果的方法。到了正式寫作時,再請學生拿出自己喜愛的水果,讓他們説説應從哪些方面觀察,就比較容易了。這時,老師趁熱打鐵,引導學生有順序的觀察和了解水果的外形、色澤、味道、吃法等等。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並使他們懂得觀察的重要性,逐步養成細緻觀察的好習慣。學生通過觀察,積累了大量的素材,寫起作文就不會覺得困難了。

二、“不積跬步,無以到千里”。量的積累才有可能導致質的提升。沒有大量的語言積累,學生是無法寫好作文的。而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大多缺乏自覺性,只有不斷的鼓勵和督促,才能幫助他們積累語言,提高語言的儲備量。本期我佈置學生每週摘抄好詞好句,定期檢查。課外向學生介紹一些名言、古詩詞、兒童詩歌,要求他們熟讀成誦,並學習運用。在班隊課,文體活動課,開展讀書交流會,朗誦比賽,文學知識競賽,成語接龍等有趣有益的活動,提高學生自覺積累的興趣和積極性,加深他們對語言本身及其應用的印象。除了讓學生多進行課外閲讀之外,還讓學生每週寫兩個日記,督促他們養成良好的自覺學習的習慣,從生活中去領悟,去積累,引導他們掌握更多的學習方法。比如從互聯網上查閲資料,做實驗、做手工,諮詢別人,在旅遊或外出時留心觀察並做記錄等等,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見聞,又幫助他們獲取了真實生動、記憶深刻的素材。

三年級的小學生剛接觸作文,幫助他們樹立寫作信心很重要,所以作文的命題範圍應比較寬泛,要留給學生最大限度的自由發揮空間

如果條條框框限制太多,學生的畏懼心理就會更加嚴重,寫出的文章也會內容空洞,缺乏活力。老師要根據本班實際,選擇合適的題目,開發學生的寫作潛力,要使學生覺得有話想寫,有話可寫。老師可以根據兒童的特點,帶學生參加一些有益的課外活動。如:“老鷹抓小雞”,“丟沙包”,“桌子上拔河”等遊戲。學生親身感受,有更多的素材可選,他們覺得寫作文並不太難,逐步樹立寫作文的信心。此外,在初學作文時,學生的水平並不高,老師在批改作文時,要善於發現文中的閃光點,多鼓勵,多表揚,以增強學生的寫作信心和興趣。

另外,作文的修改也很重要。

以前我忽略了這一環節,學生每次習作時,我只是要求學生修改,但未引導他們如何修改。每次作文效果不是很理想,有些學生寫掉字、寫錯字,還有些句子不通順等錯誤。由此看來,成功的作文必須要經過反覆的打磨。老師就應該引導學生養成先寫好草稿,然後再修改良好習慣,並根據每次作文情況講解一些修改要點,修改方法等,逐步引領學生學會修改自己的作文,提高文采。

寫作文是語言素養的一部分

作文教學應從提高學生語言素養的角度出發,貼近學生實際,尋找適合學生的作文途徑,讓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樂於在作文中盡情表達自己內心世界的獨特感受,寫出一篇篇文筆優美、生動真切的好文章。這是一項重要而有挑戰性的教學任務,需要老師不斷探索、實踐、創新。

Tags:小學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