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成長作文 > 反思作文

小學反思作文1400字3篇

欄目: 反思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6W

小學反思作文1400字 篇1

小學三年級是作文教學的起步階段,這個階段的學生寫作時總是困難重重,無話可説,無事可寫,成為普遍現象。久而久之形成的寫作恐懼心理更是教學中的障礙。為了學生作文起步順利,我注重了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和願望,我從以下方面入手:

小學反思作文1400字3篇

一、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觀察是人們認識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學生對身邊的事物缺乏直觀感性的認識,就讓他們去描寫,去評論,無疑是很難的。對小學三年級的學生來説,認識世界的主要途徑是觀察,只有親身去接觸事物,仔細的觀察事物,才能獲得真實、深刻、細緻的第一手資料,寫作時才有話可寫,寫出的文章也比較真實生動。因此,作文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例如學習描寫一種水果,在學習《我愛家鄉的紅橘》這篇課文時,我讓學生觀看關於紅橘的資料圖片,還讓學生訪問種植紅橘的農民伯伯,使學生對紅橘生長過程和紅橘樹的外觀有一個直觀的瞭解,對紅橘的色彩、形狀等有一個感性的認識,並把紅橘果實拿到課堂上讓學生觀察、品嚐,加深對紅橘的印象。這樣不僅有利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也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初步掌握描寫一種水果的方法。到了正式寫作時,再請學生拿出自己喜愛的水果,讓他們説説應從哪些方面觀察,就比較容易了。這時,老師趁熱打鐵,引導學生有順序的觀察和了解水果的外形、色澤、味道、吃法等等。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並使他們懂得觀察的重要性,逐步養成細緻觀察的好習慣。學生通過觀察,積累了大量的素材,寫起作文就不會覺得困難了。

二、“不積跬步,無以到千里”。量的積累才有可能導致質的提升。沒有大量的語言積累,學生是無法寫好作文的。而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大多缺乏自覺性,只有不斷的鼓勵和督促,才能幫助他們積累語言,提高語言的儲備量。本期我佈置學生每週摘抄好詞好句,定期檢查。課外向學生介紹一些名言、古詩詞、兒童詩歌,要求他們熟讀成誦,並學習運用。在班隊課,文體活動課,開展讀書交流會,朗誦比賽,文學知識競賽,成語接龍等有趣有益的活動,提高學生自覺積累的興趣和積極性,加深他們對語言本身及其應用的印象。除了讓學生多進行課外閲讀之外,還讓學生每週寫兩個日記,督促他們養成良好的自覺學習的習慣,從生活中去領悟,去積累,引導他們掌握更多的學習方法。比如從互聯網上查閲資料,做實驗、做手工,諮詢別人,在旅遊或外出時留心觀察並做記錄等等,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見聞,又幫助他們獲取了真實生動、記憶深刻的素材。

三年級的小學生剛接觸作文,幫助他們樹立寫作信心很重要,所以作文的命題範圍應比較寬泛,要留給學生最大限度的自由發揮空間

如果條條框框限制太多,學生的畏懼心理就會更加嚴重,寫出的文章也會內容空洞,缺乏活力。老師要根據本班實際,選擇合適的題目,開發學生的寫作潛力,要使學生覺得有話想寫,有話可寫。老師可以根據兒童的特點,帶學生參加一些有益的課外活動。如:“老鷹抓小雞”,“丟沙包”,“桌子上拔河”等遊戲。學生親身感受,有更多的素材可選,他們覺得寫作文並不太難,逐步樹立寫作文的信心。此外,在初學作文時,學生的水平並不高,老師在批改作文時,要善於發現文中的閃光點,多鼓勵,多表揚,以增強學生的寫作信心和興趣。

另外,作文的修改也很重要。

以前我忽略了這一環節,學生每次習作時,我只是要求學生修改,但未引導他們如何修改。每次作文效果不是很理想,有些學生寫掉字、寫錯字,還有些句子不通順等錯誤。由此看來,成功的作文必須要經過反覆的打磨。老師就應該引導學生養成先寫好草稿,然後再修改良好習慣,並根據每次作文情況講解一些修改要點,修改方法等,逐步引領學生學會修改自己的作文,提高文采。

寫作文是語言素養的一部分

作文教學應從提高學生語言素養的角度出發,貼近學生實際,尋找適合學生的作文途徑,讓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樂於在作文中盡情表達自己內心世界的獨特感受,寫出一篇篇文筆優美、生動真切的好文章。這是一項重要而有挑戰性的教學任務,需要老師不斷探索、實踐、創新。

小學反思作文1400字 篇2

這學期,我擔任了初三語文教學工作。該班為普通班,大部分學生的基礎都比較差,除了極少數對語文學習有濃厚興趣的學生之外,我發現,我無論做多少作文訓練,給了學生多少作文的指導,對學生的作文做多精細的批改,學生的審題技巧、構思以及文筆還是沒有多大的起色。直到現在,有些學生還是持“作文作文,就是‘作’出來的文章”這樣一種觀念去寫作,有時候,他們甚至捧一兩部中學生優秀作文選,到上面去抄一篇上交完事。很明顯,我們一直以來的作文教學思路根本沒有切實提高學生作文水平。有的學生甚至根本抄都懶得去抄,讓他交作文他就不交。

所以,我對我們初三普通班的整個作文教學思路進行了一點兒反思:

首先,必須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寫作文的重要性。

對於語文,作文分數比例是讓人不敢忽視的,在150分的總分中作文就佔了1/3甚至更多,這是一個很大的比重,由此可見,寫作教學真可謂是語文學科教學的“半壁江山”。尤其對於普通班的學生,就算他們的基礎和閲讀比較差,但是卻不會影響他們在作文方面拿多一些分數。因此,在語文教學中,不光我們語文教師要重視作文教學,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從根本上認識到作文的重要性。要讓學生知道你基礎再差都要去寫作文,特別是在考試中,千萬不要以為自己的作文寫得差就胡亂完成甚至不寫。

其次,培養學生觀察生活、體驗生活的能力。

寫作文,最重要的就是要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真情實感從哪裏來呢?那就是現在生活,我們只有在仔細觀察現實生活,從生活實際出發,對現實生活進行思考,才能做到表達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我們一定要讓學生充分認識現實生活,讓他們體驗生活,從中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和領悟能力,讓他們從中學會獨立表達,寫出發自內心的話語。

寫作是“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的,生活是寫作的源泉。許多學生寫作文,往往缺乏真情表現,語言乾巴巴的,情思不見影。其原因就是學生手頭缺少素材,沒有“真事”,缺乏“發現”。素材在哪裏?其實,素材就在我們身邊,在我們豐富多彩的生活裏。只要留心生活,就會發現生活中有許多值得寫得素材。生活中的題材來源有:一是當天的所見所聞所感,可以真實地記錄下來,為以後寫作積累素材;二是關注事實新聞,國家大事等。如,5月12日汶川大地震,通過看新聞或者報紙,及時瞭解災區動向,學生可以寫日記、寫感想,給災區兒童寫信等;5月30日奧運火炬傳遞到達宜昌,學生可以寫觀後感;20xx年奧運會在北京召開,可以給喜歡的奧運健兒寫信;三是自己做的事和學校組織的活動,及時記下來,如為汶川班級組織的捐款活動、學校組織的義賣活動、“迎奧運,講禮儀”活動、緊急疏散演習等,這些都是學生親身經歷的事,只要留心,寫作素材無處不在。

可見,引導學生留心生活,觀察生活,從生活中積累素材是寫好作文的重要途徑。讓學生充分認識現實生活,讓他們體驗生活,不但能有效地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而且能讓學生把自己的真情實感通過自己的筆墨描繪下來。因此,我們平時應該多引導學生去參與社會活動,仔細觀察,認真尋找其中的素材,那麼他們的習作一定會絢爛多彩。

第三,避免面面俱到。

在以前的作文訓練中,我們教師往往會要求學生在文體、立意、謀篇到譴詞造句做到面面俱到,且字數一般不得少於600字。但是,這樣的要求卻並不一定能收到良好的訓練效果,因為大多數學生完成這樣的一篇作文需要花費不少的時間。而且,由於一次作文花費的時間多,而語文又不能僅上寫作課,寫作的次數很有限,每學期僅六至八次作文,訓練重點又不突出,學生的寫作能力自然難以提高。並且,每次作文要求面面俱到,學生很難取得成功,受到老師的表揚。長此以往,在多次失敗的打擊下,學生就會對作文產生厭倦、害怕甚至對抗的心理。在這種消極情緒的支配下,又怎能寫出好作文呢?因此,在作文訓練中我們最好進行某一方面的訓練,而不應面面俱到,希望學生能一次性地就寫出一篇上好的作文來,對普通班的學生更是如此。

總之,寫好作文的方法技巧還有很多,在這裏我只是簡單地談談我的一些想法。我想,即便是普通班,只要我和全玫同學共同努力,在作文課堂上互相的進步,那麼學生必然會喜歡寫作的,老師也必然會喜歡教這門課程的,我們的作文課就會上得有聲有色。進而提高全班學生的寫作能力,為不久以後的.中考打下良好的基礎。

小學反思作文1400字 篇3

習作《我敬佩的一個人》是第七單元的習作訓練,這是一篇寫人的習作,初看題目感覺並不是很難寫,因為對同學們來説,寫人的作文,他們並不陌生,基本上都能抓住寫人的要點,如:外貌、動作、心理、神態、性格、品質等。但要寫出好文章來,那還是要多動腦筋。

在教學中我首先採用了對比法,課件出示兩個題目——《我的爸爸》、《我最敬佩的一個人――爸爸》,請同學們找出這兩個題目的共同點和不同點。經過討論後,同學們紛紛舉手發言,指出了這兩篇文章的共同點是都是寫人,要寫出人物的外貌、性格。不同點在於它們寫作的着重點不一樣:《我的爸爸》要求寫出爸爸的性格特點,而這個特點不一定就是爸爸好的方面的品質,比如愛釣魚、看足球等方面的愛好,甚至可以寫爸爸身上存在的缺點。而《我最敬佩的一個人――-爸爸》就必須寫爸爸身上優秀的品質,如樂於助人、勇敢頑強,捨己為人等值得人佩服的精神。這就是這兩篇文章的區別之處。學生弄懂了題目的包含範圍,在選材上就不會出錯了,而且也抓住了此次習作的重難點。

第二,在人物的選擇上可以分為兩部分,一是寫身邊的人,二是寫社會上的名人。不管是誰,在寫作前都應該收集有關資料,因為事不離人,人不離事。只有通過舉例才能體現人物的品質。因此,我先引導學生複習本單元中的四篇課文:

讓學生生説説每篇課文分別寫了誰的什麼事?找到四篇課文中主人公的共同點(堅持不懈、執着追求)。

這樣複習舊知,讓學生明白寫什麼,為什麼寫?在解決了“寫什麼”、“為什麼寫”這兩點後,讓學生給作文編寫提綱,並請兩位同學到黑板上寫。如:一位學生寫的是《我敬佩的人是爸爸》

第一段:我的爸爸是一位工人,會修理電器。他經常幫別人修電器。

第二段:爸爸幫鄰居修電視機

第三段:大家都誇爸爸是助人為樂的熱心人。

接下來,讓學生討論黑板上的提綱,發表自己的看法。有個同學説:“第二段要詳寫,必須分層,寫出層意來。可以分三層,第一層寫爸爸在家,鄰居來請爸爸;第二層寫爸爸到鄰居家修電視機的過程;第三層寫鄰居給爸爸錢,爸爸謝絕了。”我及時肯定了這個意見,在黑板上加層意,並讓其他同學對照黑板上的提綱,修改、補充自己的提綱。通過示範、討論,修改,其他學生明白了“怎麼寫”的問題。於是紛紛完善自己的提綱,老師也省下了很多話,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

寫完提綱後,讓學生快速當堂完成。然後選好、中、差作文各一篇,念給大家聽。並讓大家初步評議:哪篇寫得好?好在哪裏?有什麼不足的地方?哪篇寫得差?差在哪裏?然後,着重圍繞“內容是否具體,語句是否通順”討論文章的優劣。讓學生找出寫得不具體的地方,通過多問“為什麼”、“怎麼樣”引導學生具體;找出典型的不夠通順的句子,讓學生試着改通順。[小

在評議作文後,學生了解到一篇好作文的基本要求,並知道了自己作文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外。再引導學生吸取別人之長,補自己習作文之短,從而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我還告訴同學們:在寫作中還可以讓學生仿照所學的課文,注重對所寫人物進行動作、神態方面的細節描寫,使人物形象更加豐富、生動。

這次習作教學完成後,評改完之後,我覺得還要從這幾個方面努力:

1、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找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的事件展開教學,從而表達出真情實感。《我敬佩的一個人》範疇很廣,本單元圍繞執著追求這個品質,寫出了自己的敬佩之情。我在習作指導中也讓學生抓這個品質寫,但因學生平時缺少細心觀察,發現不了表現同學這種品質的典型事例,整堂課下來,總感覺是老師牽着學生在走。

2、要上好一堂作文課,不僅要關注本單元的訓練重點,還要吃透小學語文整個系列的作文要求。寫自己敬佩的人,要有側重點。

3、 新課程標準提倡學生在習作中自由表達,讓學生“我手寫我口,我口述我心”。但要真正打開學生的思路,讓他們想説、樂説實在太難。每一次的試教,總是這麼幾個學生在唱主角,更多的學生則是低頭不語,生怕老師叫道他。另外,我們的學生寫的能力比説的能力要強,也導致了作文課的沉默。以後,如何將作文的寫法指導與學生的自由表達統一起來,是我在習作指導中需深入研究的問題。

4、作文教學中,教師的鼓勵性、引導性評價語非常重要,我還要在這個方面多做一些思考。

Tags:反思 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