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作文素材 > 哲理故事

哲理短故事(通用36篇)

欄目: 哲理故事 / 發佈於: / 人氣:1.31W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故事吧,故事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的出現。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哲理短故事,歡迎大家分享。

哲理短故事(通用36篇)

哲理短故事 篇1

在公交車上,一名男子隨手將煙頭扔出了窗外,半個月後,他失業了。原來,他所在的工廠破產了,因為煙頭掉進出租車司機的衣領裏導致車禍,而車裏正坐着負責工廠消防設施的工程師。

哲理啟示:在不經意中做錯的某些小事,往往會造成巨大的損失。

哲理短故事 篇2

有一天,一個漁夫和兒子一起去捕魚。沒想到魚鈎鈎住沒在水中的樹樁了。於是他吩咐兒子,讓妻子和鄰居吵架,這樣大家就無暇來這裏跟他爭魚,但孩子走後,他還是拉不動魚鈎,於是他便跳進水裏去摸魚,結果他撞在樹樁上,把眼睛撞瞎了。

哲理啟示:人心不足蛇吞象,貪慾如果沒有止境,最終將自取滅亡。

哲理短故事 篇3

有個人很吝嗇,有一天,他撿到了十枚銅板,沒想到晚上回家時掉了一枚。於是他便花掉手中另外的九枚銅板去買蠟燭,點着蠟燭在回家的路上反覆地尋找,但還是沒有找到那枚銅板,蠟燭也燃盡了。

哲理啟示:做事要學會隨機應變,適當的時候要懂得放棄。

哲理短故事 篇4

秦惠王想討伐蜀國,但是通往蜀國的山路十分險峻。於是秦軍便雕鑿石牛,把許多貴重的物品放在石牛身後送給蜀國。貪婪的蜀國國君便劈開山路填平谷地來迎接石牛。就這樣,蜀國亡國了。

哲理啟示:人的慾望總是無止境的,不要只謀求眼前而不顧長遠的利益。

哲理短故事 篇5

有個人把糧食存放在甕中,一頭駱駝偷吃了甕中的糧食,結果頭被卡住了。有人建議,將駱駝的頭斬斷就可以拿出糧食來,這個人便用刀把駱駝頭斬斷了,但他仍需要將甕打破才能取出糧食。

哲理啟示:凡是要認真思考,仔細研究,不能盲目聽從他人。

哲理短故事 篇6

有位國王讓鐵匠給自己的戰馬打馬掌,當鐵匠釘到第四個馬掌時,差了一個釘子,他便偷偷地敷衍了事。後來,國王率軍和對方開始交戰了,大戰中,忽然一隻馬掌掉了,國王瞬間被掀翻在地,王國也隨之易主。

哲理啟示:在很多時候,事情的成本就取決於不為人知的細節。

哲理短故事 篇7

蝙蝠很不小心地闖進了黃鼠狼的家,黃鼠狼以為是一隻老鼠,就立即想把它吃掉。

蝙蝠辯解道:“我不是老鼠,您見過有翅膀的老鼠嗎?我和它們一點關係都沒有,上帝給了一對奇妙的翅膀,使我能在空中飛翔。況且我們家還有好幾個孩子需要我的撫養,你是不應該吃掉我的!”

蝙蝠説得聲淚俱下,黃鼠狼感動了就放了它。

倒黴的蝙蝠在兩天後又是一不小心,它闖進了另一隻黃鼠狼的家裏。

這一次這隻黃鼠狼以為它是隻鳥,也恨不得馬上吃掉它。蝙蝠又遭遇了生死的考驗,它不得不再次為自己的生命辯解:“親愛的夫人,你是不能夠吃掉我的,首先我不是一隻鳥,您見過有哪隻鳥沒有羽毛嗎?我只是一隻可憐的小老鼠,你應該放掉我!”

蝙蝠就這樣兩次保全了自己的生命。

哲理短故事 篇8

唐朝時有一位崇信法師,他的師父是道悟禪師。

他在禪師身邊待了很長時間,天天侍候師父。

他覺得日子一天天過去了,師父並沒有給他指示禪機心要。

有一天,崇信忍不住向師父説道:“我來到這裏之後,你還沒有指示我禪修心要。”

師父卻説:“從你來了,我無時無刻不在指示你心要啊。”

崇信問:“你是怎麼指示的?”

師父説:“你端茶來,我就喝;你端飯來,我就吃;你向我磕頭,我就低頭領受。哪一樣不是指示你心要啊?”

崇信聽了師父的開導,低下頭,很長時間都不説話。

師父説:“見則直下便見,擬思即差。(你如果當下悟到了就悟了,如果思量就會有偏差)”

崇信在一瞬間,不再思量揣度,一下子悟道了。

接着,他又進一步請教師父:“如何保持悟性呢?”

師父説:“任性逍遙,隨緣放曠,但盡凡心,無別勝解。(逍遙自在地過日子,隨緣隨分,就用普普通通的凡心,並沒有其他的高妙之處)”

哲理短故事 篇9

愛迪生是美國的大發明家,他的一切發明都是和他的思維活躍分不開的。一天,愛迪生在實驗室裏工作,急需知道一個燈泡容量的數據,因為手頭忙不開,他就遞給助手一個沒有上燈口的玻璃燈泡,吩咐助手把燈泡的容量數據量出來。過了大半天,愛迪生手頭的活早已幹完,那助手還不把數據送過來,愛迪生只好上門找助手。

他看見助手還在忙於計算,桌上演算紙已經堆了一大沓,愛迫生問助手:“還需要多長時間?”

助手回答説:“一半還沒完呢。”

原來,助手剛才一直忙於用軟尺測量燈泡的周長和斜度,用複雜的公式計算呢!

這時,愛迪生往燈泡裏面注滿了水,交給助手説:“把這裏面的水倒在量杯裏,馬上告訴我它的容量。”

助手一聽,立馬羞得面紅耳赤。

愚者拘泥於形,易被外在束縛;巧者注重本質,因而心明眼亮。愛迪生思維的獨到之處,就在於其靈動自如、直奔目標,而不為人間萬象所困惑、干擾。

哲理短故事 篇10

《鮮花與果實》

有一位青年人,看到老年人時總是一副厭惡的表情,哲理勵志故事。他討厭老年人的蒼老、遲鈍和醜陋。

一天,青年人抱着一盆鮮豔的菊花走進家門,放在陽台上。然後對正在看書的父親説:“爸爸,我們青年人就像這怒放的鮮花一樣,洋溢着生命的活力。而你們老年人就如同秋天的樹葉,漸漸枯萎,隨風凋落。”

父親拿起茶几上的一枚核桃託在掌心,對兒子説道:“你説的不錯。但我認為老年人更像我手中幹皺的果實,如果年輕人像鮮花的話。鮮花把生命綻放在美麗的花瓣上,而果實,卻把生命凝聚在盔甲之內,勵志《哲理勵志故事》。”

兒子仍不服氣:“如果沒有鮮花,哪裏來的果實?”

“是啊!所有的果實都曾經是鮮花,然而,並不是所有的鮮花都能夠成為果實!”

大道理:生老病死是每一個人都無法逃避的自然過程。

生命從始到終到是精彩的,老人就好比西天的落日映染出絢美的彩霞。沒有落日,何來朝陽。

哲理短故事 篇11

一個射箭高手,百步穿楊,百發百中,從來沒有失過手,在當地名聲顯赫,人們都朝他豎起大拇指,誇他本事大。

一天,當他射完一箭、正中靶心時,旁邊的人齊聲喝彩,只有一人沒有吱聲,而是輕輕地笑了一聲。

射箭人回頭一看,是個外鄉人,歲數不小了,於是,謙虛地問了一聲:“老先生也懂射箭嗎?”

老者答:“我是個走街串户賣油的,沒有學過箭術,但我的技術一點也不比你差。”説完,老者從油甕裏目起一瓢油,又掏出一隻銅錢放在油甕上,把瓢裏的油傾成一根細線從那錢眼裏往下注,居然沒有一滴濺在錢上。射箭人見狀,臉上一紅,心服口服地走了。

這個故事揭開了才藝的神祕面紗: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僅僅是熟練而已,同時也告訴我們一個真理;多練即熟,熟能生巧;書讀百遍,其意自現。所以,我們大可不必去仰慕他人的才華,只要自己苦練基本功,行行都能出狀元。

哲理短故事 篇12

非洲草原的動物中,體重之最首屬8噸左右的大象,次之是5噸以上的'白犀牛。

非洲象生有2米多長的兩根尖牙,白犀牛的獨角也長近2米。它們發起怒來可戳穿1釐米厚的鐵板,鋭利的矛和角讓最兇猛的獵豹、獅子都懼怕三分。

在廣袤的草原上.大象和白犀牛各自擁有領地,極少發生衝突。近年,由於環境變化,草原面積鋭減,大象和白犀牛的領地之爭在所難免。

動物學家們擔心:有尖牙利角的兩種龐然大物爭鬥起來勢必流血殞命,最終可能導致種羣滅絕。

但事實卻讓學者們知道了擔心是多餘的,原來大象和白犀牛無論誰闖入對方領地,它們爭鬥起來總是用身體互相撞擊,縱然撞得“象仰牛翻”,誰也不會動用一擊足可致命的牙和角。

人類羣體、個體間常會發生爭執和衝突,解決問題的辦法常是拼命搏鬥、你死我活,結果常是兩敗俱傷。

人雖不能和動物類比,但在矛盾面前想想大象和白犀牛的爭鬥方法,或許會得到有益啟示。

哲理短故事 篇13

一位老師做了個試驗:他把一隻青蛙扔進沸騰的油鍋裏,青蛙受到刺激,非常敏捷地跳了出來,成功地逃離“險境”,隨後,這位老師又把青蛙放進一口裝滿温水的大鍋裏,下面點着文火。這隻青蛙感覺暖洋洋的,很舒服,便在水裏劃來劃去。慢慢地,水温在一點點升高,它毫無知覺,繼簿怡然自樂。,不知不覺中,水的温度i達到了較高的熱度,青蛙才開始感到發燙,它試着再次跳出來,但已經渾身無力,任憑怎麼掙扎,還是跳不出這“死海”,最後,它慢慢被熱水燙死了。

常言道: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青蛙的悲劇就説明了這樣的道理。人在安樂窩裏生活,沉浸在舒適、安逸、快樂和無憂的享受裏,慢慢滋生惰性,樂不思蜀,喪失了奮鬥的意志和拼搏的精神,淪為一個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平庸之徒,一旦遭遇挫折,自然手無縛雞之力,坐以待斃;相反,一個人具有憂患意識,居安思危,時刻警鐘長鳴,敏勵自己做好準備,應付各種危機,一旦遇到挑戰,使可以成功化解。

哲理短故事 篇14

一羣老鼠在富翁家裏過着無憂無慮的生活,不愁吃喝,安樂自在。然而,它們的天敵來了——主人帶回來了一隻貓。更糟糕的是,這隻貓是捉老鼠的神手,老鼠的數目眼看着一天天減少。

老鼠們為此召開了一次全體會議。一隻德高望重的老鼠站了起來,希望大家商討一下解決的方案。在智能測試中獲得第一名的老鼠站了起來,清了清嗓子説:“我現在想出了一個好辦法,我們可以把一個鈴鐺掛到貓的脖子上,一旦貓向我們靠近,就會發出聲音。我們聽到鈴聲馬上躲進洞裏,不就行了嗎?”

聰明絕頂的老鼠説完,會場裏響起熱烈的掌聲:“對呀,真是個好主意啊!”

“誰去給貓脖子上掛鈴鐺呢?”這時,一隻小老鼠弱弱地問道。

瞬間,會場變得寂靜無聲。這個主意的確非常妙,也十分穩妥,但是派誰去實現呢?

人生哲理:再好的想法,如果沒有切實可行的步驟,並真正付諸行動,也不會實現。

哲理短故事 篇15

淨空法師講過一個有關自己的故事:某日,我在香港講經,一位同修發善心,要送我一隻歐米茄的手錶。他帶我到銀行,打開他的保險箱,黃金、珠寶,很多很多,給我看看摸摸,欣賞欣賞。

我看了之後,告訴他:“你很可憐,只有這麼一點點!”

他問我:“你有嗎?”

我説:“我有太多太多了,香港所有的珠寶店都是我的!這些你不敢帶回家,也不敢戴,怕被偷掉,只好一個星期來看一下。在珠寶店裏,我拿出來看看摸摸,不和你一樣嗎?我還不用操心!”

當不為人知的名利給自己帶來快樂的同時,不安、苦惱,甚至是折磨也會如影隨形而至。遺憾的是,快樂不過是曇花一現,折磨卻是永遠揮之不去的。

人心有多小?渺若針鼻。

人心有多大?海闊天空。

當把一箱珠寶變成渺若針鼻時,多少珠寶才能變得海闊天空呢?而人生中的得與失僅僅是一點點看得見的財富嗎?

什麼都沒有,整個世界屬於你;得到一點點,其他的都丟掉了。

哲理短故事 篇16

從前,有個乞丐在京城東門口乞討。

有一天,皇帝決定出巡,接濟他所看到的所有窮人。

當皇帝的車隊來到東門口,看見乞丐後,皇帝竟然下了車,親自走向乞丐處。

這乞丐原本心想:“這下發達了,皇帝的賞賜肯定價值不斐。”

沒想到,皇帝竟然開口問他:“你有什麼可以給我的?”

這乞丐嚇傻了,心想:“這個皇帝是怎麼回事。他不是自己公告説要幫助所有看得到的窮人嗎?怎麼還跟我這個乞丐要東西?”

但礙於皇命,乞丐只好免為起難的,從他剛乞討來的那碗飯裏,拿出兩顆米粒,交給了皇上。皇帝收了米粒後,啟程繼續走了。

三天後,皇宮派出侍衞,來到東城門口,交給了這個乞丐兩粒和他給皇帝大小規格一模一樣的純金,然後便呼嘯奔馳而去。

乞丐盯着碗裏的那兩粒金子,哭了起來。心想若是當初我把整碗飯都給了皇上,今天我就不用坐在這裏乞討了。但想歸想,卻是來不及了。

信心有多大,收穫就有多大。

哲理短故事 篇17

有位客人到某人家裏做客,看見主人家的灶上煙囱是直的,旁邊又有很多木材。客人告訴主人説,煙囱要改曲,木材須移去,否則將來可能會有火災,主人聽了沒有作任何表示。

不久主人家裏果然失火,四周的鄰居趕緊跑來救火,最後火被撲滅了,於是主人烹羊宰牛,宴請四鄰,以酬謝他們救火的功勞,但並沒有請當初建議他將木材移走,煙囱改曲的人。

有人對主人説:“假如當初聽了那位先生的話,今日也不用準備筵席,而且沒有火災的損失,現在論功行賞,原先給你建議的人沒有被感恩,而救火的人卻是座上客,真是很奇怪的事呢!主人頓時省悟,趕緊去邀請當初給予建議的那個客人來吃酒。

【哲理故事及感悟】:預防重於治療,能防患於未然之前,更勝於治亂於已成之後。

哲理短故事 篇18

亞歷山大大帝給希臘世界和東方、遠東的世界帶來了文化的融合,開闢了一向影響到此刻的絲綢之路的豐饒世界。據説他為此投入了全部熱情與活力,出發遠征波斯之際,曾將他所有的財產分給了大臣。

為了登上征伐波斯的漫長征途,他務必買進種種軍需品和糧食等,為此他需要鉅額的資金。但他卻把全部財產都給臣下分配光了。心痛的句子

羣臣之一的庇爾狄迦斯深以為怪,便問亞歷山大大帝:“陛下帶什麼啟程呢?”

對此,亞歷山大回答説:“我只有一件財寶,那就是‘期望’。”

據説,庇爾狄迦斯聽了這個回答以後説:“那麼請允許咱們也來分享它吧。”

於是他謝絕了分配給他的財產,而且大臣中的許多人也仿效了他的做法。

【哲理】所有的人都生活在期望之中,期望是用心心態的催生劑,有了期望,又有一顆用心的心,沒有辦不成的事情。

哲理短故事 篇19

一個人去買鸚鵡,看到一隻鸚鵡前標:此鸚鵡會兩門語言,售價二百元。

另一隻鸚鵡前則標道:此鸚鵡會四門語言,售價四百元。

該買哪隻呢?兩隻都毛色光鮮,十分靈活可愛。這人轉啊轉,拿不定主意。

結果突然發現一隻老掉了牙的鸚鵡,毛色暗淡散亂,標價八百元。

這人趕緊將老闆叫來:這隻鸚鵡是不是會説八門語言?

店主説:不。

這人個性了:那為什麼又老又醜,又沒有潛質,會值這個數呢?

店主回答:正因另外兩隻鸚鵡叫這隻鸚鵡老闆。

【哲理】這故事告訴咱們,真正的領導人,不必須自我潛質有多強,只要懂信任,懂放權,懂珍惜,就能團結比自我更強的力量,從而提升自我的身價。相反許多潛質十分強的人卻正因過於完美主義,事必躬親,什麼人都不如自我,最後只能做最好的攻關人員,銷售代表,成不了優秀的領導人。

哲理短故事 篇20

古羅馬時代,一位預言家在一座城市內設下了一個奇特難解的結,並且預言,將來解開這個結的人必定是亞細亞的統治者。長久以來,雖然許多人勇敢嘗試,但是依然無人能解開這個結。

當時身為馬其頓將軍的亞歷山大,也聽説了關於這個結的預言,於是趁着駐兵這個城市之時,試着去打開這個結。

亞歷山大連續嘗試了好幾個月,用盡了各種方法都無法打開這個結,真是又急又氣。

有一天,他試着解開這個結又失敗後,恨恨地説:“我再也不好看到這個結了。”

當他強迫自我轉移注意力,不再去想這個結時,忽然腦筋一轉,他抽出了身上的佩劍,一劍將結砍成了兩半兒–結打開了。

【哲理】勇敢地跳出思想的繩索,打開心結。過後會發現,事情實際上沒有看到的和想象中的那麼困難。用心一點,什麼都會給你讓路。

哲理短故事 篇21

有一個富人看到另一個富人家的房屋有三層樓,軒敞壯麗,心中非常羨慕。他也想要一個屬於自己的三層樓,於是馬上叫來泥水匠,造一所同樣的三層樓房。

泥水匠開始打地基,疊磚頭,建造樓房的最下一層。

富人瞧了,心裏有些疑惑,就跑來問泥水匠道:“你這是造什麼房子呀?”

泥水匠答道:“還不是照你的吩咐建造三層樓房嗎?”

富人説:“我僱你來給我蓋房子,你就得聽我的,你只問我‘要什麼樣的房子?蓋成幾層?你怎麼不問問我先蓋哪一層?”

泥水匠被富人的一席話説得一頭霧水。弄不清楚到底是怎麼回事。原來富人羨慕的,只是樓房的最上一層,他要造的也只是這一層。

他連忙止住泥水匠道:“你給我造房子,就得依我的計劃,我是不需要什麼第一、第二層樓的,只要第三層就夠了,還是給我把它先造起來吧!”

泥水匠一聽,扭身走了。

物有本未,事有先後,事物都有它一定的規律。如果違背現實規律,捨本逐末的話必然是要失敗的。

哲理短故事 篇22

途中珍重

靈訓禪師在廬山歸宗寺參學時,有一天,突然動了念頭,想下山,因此向歸宗禪師辭行。歸宗禪師問道:“你要到哪裏去?”

靈訓禪師回答:“回嶺中去。”

歸宗禪師關懷地説:”你在此參學13年,今天要走,我應該為你説些佛法心要。等你整理好行李,再來找我吧。”

稍後,靈訓禪師又將整理好的行李放在門外,然後去見歸宗禪師。歸宗禪師招呼道:“到我前面來。”靈訓禪師依言前行,準備聆聽教誨。

歸宗撣師輕輕説道:“天氣嚴寒,途中多多珍重!”

靈訓禪師頓有所悟。

“天氣嚴寒,途中珍重”,如看成是征程中的艱辛、挫折、坎坷,那麼“途中珍重”則是以平常心對待一切的告誡。禪是如此平常,如此簡易,一句叮嚀即可露出禪意。

哲理短故事 篇23

本分事

石榴禪師有一次看到侍者拿着缽盂往齋堂方向走,就把他叫住問道:“你到什麼地方去呀?”

侍者回答道:“到齋堂去。”

石榴禪師不以為然地斥責道:“看你手拿缽盂,我怎麼會不知道你要到齋堂去!”

侍者反問道:“禪師既然知道,那又為什麼明知故問呢?”

石榴禪師認真地辯解説:“我是問你的本分事。”

侍者神色莊嚴地回答道:“禪師若問我的本分事,那麼我實在是要到齋堂去。”

聽到侍者如此問答,石榴禪師拍掌讚道:“你實在不愧為我的侍者。”

誠然,每個人都應改做好自己的本分事。很多人不能夠做好自己的本分事,因放棄和氣餒、懦弱帶來的苦惱隨之而來。如果能一如既往地堅持自己的本分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則能在那本分事上幹出一番成績。

哲理短故事 篇24

有個科學家經過八十八次實驗,終於發明了一種神奇的藥物。這種藥物的發明,使他獲得了諾貝爾獎的殊榮。

記者問他:“在八十八次實驗中,哪一次實驗使你最感到痛苦

“當然是八十七次失敗的那回!”科學家回答。

“那麼,哪一次實驗又使你最感到歡樂呢”記者又問。

“當然是第八十八次成功的那一回呀!”科學家笑着回答。

“請你再談談,在這項發明創造中,你體會最深的又是什麼”記者再次追問。

“事實證明,”科學家無限深情地回顧,“在科學實驗中,當我最痛苦的時候,也就臨近了最歡樂的時候。這,就是我最深刻的體會!”

科學家的話,在人羣中久久迴盪,激起了經久而熱烈的掌聲。

感悟:最困難的時候,就是我們離成功不遠了,因為成功往往是最後一分鐘來訪的客人。

哲理短故事 篇25

三、三個小男孩的故事

有一位老人,退休後在學校附近的一間房子里居住。一天,走來三個男孩子,把一隻破垃圾桶踢來踢去。老人受不了這種噪音的折磨,與這些小學生談判。他説:“看到你們踢桶玩,我很高興。假如你們每天來踢,我給你們每人每天一元錢。”。三個男孩子很高興,接受了老人的要求,更加起勁。過了三天,老人憂愁地對他們説:“物價上漲,我的收入減了一半,所以明天起,我只能給你們五角錢”。孩子們很不開心,但放學後,仍堅持來表演。一個星期後,老人又愁眉苦臉地説:“最近我沒有收到養老金匯款,從明天起,我每天只能給你們兩角錢了。”三個小男孩立刻臉色鐵青,連連説:“不幹了!不幹了!誰會為了區區兩角錢,在這兒浪費寶貴的時間?”。從此老人的房前又恢復了以往的寧靜。

哲理:人生是短暫的,青春是美好的,要好好珍惜。

哲理短故事 篇26

五、馬戲團的故事

一座城市來了一個馬戲團。六個小男孩穿戴得乾乾淨淨,手牽手排隊在父母身後,等候買票。他們興高采烈地談論着即將上演的節目,好象是自己就要騎着大象在舞台上表演似的。終於,輪到他們了,售票員問要多少張票,父親低聲道:“請給我六個小孩和兩個大人的票”。母親心顫了一下,她扭過頭把臉垂得很低。售

票員重複了一遍價格。父親的眼裏透着痛楚,他實在不忍心告訴他身旁的興致勃勃的孩子們,我們的錢不夠。

一位排隊買票的男子目睹了這一切,他悄悄地把手伸進自己的口袋,將一張50圓的鈔票拉出來讓它掉在地上。然後拍拍那個父親的肩膀,指着地上説:“先生,你掉錢了。”父親回過頭,明白了原委,眼眶一熱,彎下腰撿起地上的鈔票。然後,緊緊地握住男士的手。

哲理:有時候,一個發自內心的小小的善行,也會鑄就大愛的人生舞台。記住他人對自己的恩惠,洗去自己對他人的怨恨,在人生的旅途中才能晴空萬里。

哲理短故事 篇27

單車在奔馳着,前車輪瞥了後車輪一眼,得意地笑出聲來:“哈哈,我們同樣都是車輪,可我總走在你的前面,你總跟在我的後面。你不感到屈辱嗎?”

後車輪也不爭辯,默默地繼續行它的路。不久,這輛單車拆散修理了。在修好整裝的時候,主人把車輪換了一下位置。

單車又開始奔馳了,過去的後輪瞥了一眼如今的後車輪説道:“老兄,你這回可明白了吧,過去並不是你能幹、先進一些,而是我們所處的位置不同而已!”

現在輪到後車輪默默無語了。

故事的寓意:

《菜根譚》有句雲:“我貴而人奉之,奉此峨冠大帶也;我賤而人侮之,侮此布衣草履也。然則原非奉我,我胡為喜;原非侮我,我胡為怒?”所以人對於自身應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在職場上,無論從事什麼工作,只有崗位的不同,而無優劣之分;得志不必喜,失志不必憂。

哲理短故事 篇28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有個漁夫從海里撈到一顆大珍珠,愛不釋手。然而,珍珠上面有一個小黑點。

漁夫想,如能將小黑點去掉,珍珠將變成無價之寶。於是,它就用刀子把黑點刮掉。可是,刮掉一層,黑點仍在,再刮一層,黑點還在,刮到最後,黑點沒了,完整的珍珠也不復存在。

【哲理】人們往往堅持完美而扔掉了一些他們原本可以有的東西,但他們是不可能擁有完美的,雖然他們還在永遠找不到完美的地方到處搜尋。

想追求完美無缺的事物,本是無可厚非的,然而,這種願望落空也是經常發生的。

優點與缺點,長處與短處,相比較而存在,即便是最好的,也不等於是最完美的。

高標準自然是美好的願望,但是樓外有樓,天外有天,凡事宜從實際出發。

哲理短故事 篇29

在清代乾隆年間,有兩個書法家。一個極認真地模仿古人,講究每一畫都要酷似某某,如某一橫要像蘇東坡的,某一捺要像米芾的。自然,一旦練到了這一步,他便頗為得意。另一個則正好相反,不僅苦苦地練,還要求每一筆每一畫都不同於古人,講究自然,直到練到了這一步,才覺得心裏踏實。

有一天,第一個書法家嘲諷第二個書法家,説:"請問仁兄,您的字哪一筆是古人的呢?"

後一個並不生氣,而是笑眯眯地反問了一句:"也請問仁兄,您的字究竟哪一筆是您自己的呢?"

第一個聽了,頓時張口結舌。

大道理:人要從沒路的地方走出一條路來,不要泯滅了自己的個性,一味地模仿別人,那樣只會迷失自我,連自己的命運都把握不了了。

哲理短故事 篇30

有一個池塘以魚多聞名,每天都有很多人來垂釣。有一天,一個年輕人也加入到垂釣者的行列。他觀察了一下,發現一位老人釣到的魚最多,於是緊挨老人坐下,竊喜自己選了個好位置。可是好一陣,沒有一條魚上鈎,年輕人便開始認為這個地方根本沒魚,責怪自己選錯了地方。正想離開時,老人一揮臂,又一條魚被釣了上來。

看到有魚,年輕人壓住性子,繼續垂釣……

過了半天,年輕人仍然一無所獲,而老人卻釣到三條大魚。年輕人有開始懷疑老人用的魚餌比自己的好。他偷偷地觀察了一下,發現老人用的魚餌和自己用的一模一樣。

年輕人幾次想討教,可老人的專注讓他欲言又止。眼看天黑了,他終於按捺不住,問老人:“咱們魚餌相同,地方一樣,為什麼我卻一條魚都釣不着呢?”

老人微笑地答道:“釣魚沒什麼祕訣,只要專心地坐在這兒,一動不動。而你太急躁,一會兒看看竿,一會兒看看餌,魚早都讓你嚇跑了,怎麼會釣到魚呢?”

哲理短故事 篇31

某人在屋檐下躲雨,看見觀音在撐傘走過。這人説:“觀音菩薩,普度一下眾生吧,帶我一段如何?"觀音説:“我在雨裏,你在屋檐下,而屋檐下無雨,你不需要我度。"這人立刻跳出屋檐,站在雨中:“現在我也在雨中了,該度我了吧?"

觀音説:“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為有傘;你被雨淋,因為你無傘。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且傘度我。你要想度,不必找我,請自己找傘去!"説完便走了。

第二天,這人遇到了難事,便去寺廟裏求觀音。走進廟裏,才發現觀音的像前也有一個人在拜,那個人長得和觀音一模一樣,絲毫不差。這人問:“你是觀音嗎?"那人回答:“我正是觀音。"

這人又問:“那你為何還拜自己?"觀音笑道:我也遇到了難事,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已。"

哲理短故事 篇32

獵狗跟隨主人到林間狩獵,發現一隻正在吃草的兔子。獵狗悄悄靠近兔子,然後猛地撲過去,一口咬住了兔子的後腿。兔子大驚,拼命從獵狗的口中掙脱出來,然後沒命地向樹林深處跑去。

為了不落到獵狗的嘴裏,兔子一路狂奔;為了逃命,它拼盡了全力。雖然一條腿已經受傷,還有樹林中的枯枝敗葉阻礙着它,但它卻跑出了前所未有的速度。

獵狗努力追趕着,它要抓住兔子,向主人證明自己的優秀。只是它在追趕過程中經常要避開一些障礙,有時是樹樁,有時是斜伸出來的荊棘,有時是馬蜂窩……

兔子為了求生全力以赴,獵狗則為了捕獵盡力而為。最後兔子一頭扎進洞的時候,連在遠處觀望的獵人都不敢相信野兔竟然逃脱了,但是野兔的的確確贏了獵狗,而獵狗在洞外轉了兩圈,只得悻悻離去。

哲理短故事 篇33

祕魯的國家森林公園裏有一隻美洲虎。為了保護這種瀕臨滅絕的動物,公園的工作人員專門開闢了一塊近二十平方公里的林地作為虎園。不僅如此,他們還在虎園裏為這隻美洲虎修建了豪華的虎房,並且在園中投放了大量的牛羊供它捕食。

可是,美洲虎似乎並不領情,它整天躺在裝有空調的虎房裏打盹,對滿園的牛羊無動於衷。為了喚起這隻美洲虎的野性,工作人員想出了各種辦法,甚至還從哥倫比亞租來一隻母虎來陪伴它,但都無濟於事。

一次,一個動物行為學家來參觀,在仔細觀察了這隻美洲虎的萎靡狀態之後,向園方建議,應該在虎園中放養幾隻美洲豹。這一做法果然奏效,自從美洲豹入住虎園以後,美洲虎就再也躺不住了。它每天不是警覺地在叢林邊緣巡視自己的領地,就是忙着和那幾只美洲豹爭搶園中的牛羊。就這樣,美洲虎萎靡的樣子一掃而光,叢林之王的野性終於被喚醒了。

哲理短故事 篇34

曾國藩擅長通過人的身體語言來判斷的對方的品質、性格、情緒、經歷,並對其前途做出準確的預言。

一天,三位幕僚來拜見曾國藩,初次見面寒暄後,退出大帳。有人問曾國藩對此三人的看法。

曾國藩説:“第一人,態度温順,目光低垂,拘謹有餘,小心翼翼,乃一小心謹慎之人,是適於做文書工作的;第二人,能言善辯,目光靈動,但説話時左顧右盼,神色不端,乃屬機巧狡詐之輩,不可重用;惟有這第三人,氣宇軒昂,聲若洪鐘,目光凜然,有不可侵犯之氣,乃一忠直勇毅的君子,有大將的風度,其將來的成就不可限量,只是性格過於剛直,有偏激暴躁的傾向,如不注意,可能會在戰場上遭到不測的命運。

這第三者便是日後立下赫赫戰功的大將羅澤南,後來他果然在一次戰爭中中彈而亡。

故事的哲理

識人術的神奇,在於透過現象看本質。本質就是內在的規律,有什麼樣的內心,就會有什麼樣的舉止表現,由此判斷,那有不準之理。

哲理短故事 篇35

寺廟裏新來了一個小沙彌。那天,師父派小沙彌去菜地種菜。山上的土壤貧瘠,這一小塊菜地,是師父領着眾僧經過好幾年才開墾出來的。可是,小沙彌準備播種的時候,發現菜地與鹽鹼地之間有一尺多寬的空地,看得出來,這空地土壤肥沃,這麼空着太浪費了,於是小沙彌自作主張,在這一尺多寬的空地上也種上了青菜。

半個月後,小沙彌發現四周的青菜葉子開始發黃,甚至整棵都蔫了。他慌了神,忙找來了師父,師父説:“把菜地四周邊上的青菜拔掉,重新留出一尺的空地。”小沙彌照着做了,經過一段時間,菜地裏的青菜重新恢復了生機。

對此,小沙彌疑惑不解,師父意味深長地説:“不被壞事物侵染的最好辦法就是劃清界限,不管對人,還是對事,都應以一尺為戒。”

聽完師父的話,小沙彌頓時如醍醐灌頂……

哲理短故事 篇36

一隻鷹蛋從鷹巢裏滾落了出來,掉在草堆裏。有個人發現了他,以為是一隻雞蛋,把他拿回家去,放在雞窩裏。

雞窩裏有一隻母雞正在孵蛋,他和其他的雞蛋一樣,被孵化了出來。

於是,他從小就被當做一隻小雞,過着雞一樣的生活。

由於長相古怪,許多的夥伴都欺負他。他感到孤獨和痛苦。

有一天,他跟着雞羣在稻場上啄穀子。忽然,山那邊一道黑影飛掠了過來,雞們驚慌失措,到處躲藏。

等到危機過去,大夥兒才鬆了一口氣。

“剛才那是一隻什麼鳥啊?”他問。

他的夥伴告訴他:“那是一隻鷹,至高無上的鷹。”

“喔,那隻鷹真是了不起,飛得那樣瀟灑!”他發出內心的羨慕,“如果有一天,我也能像鷹一樣飛起來,那該多好!”“簡直是痴心妄想!”

他的夥伴毫不留情地訓斥他説:“你生來就是一隻雞,甚至連雞們都為你的醜陋感到丟臉,你怎麼可能像鷹一樣飛呢?”

所謂命運,就是一隻淪落在雞窩裏的鷹。

Tags:哲理 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