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作文素材 > 文學常識

中國文學常識合集

欄目: 文學常識 / 發佈於: / 人氣:1.04W

 導語:這些基本的文學常識,不僅僅是學文學的小夥伴要清楚,小編覺得這是每個學生都應該有所瞭解的,感興趣的還可以收藏起來慢慢看哦。

1. 中國十部著名歌劇:《白毛女》《王貴和李香香》《小二黑結婚》《劉胡蘭》《洪湖赤衞隊》《草原之歌》《紅霞》《劉三姐》《紅珊瑚》《江姐》

2. 四言詩是:我國漢代以前最通行的詩歌形式,通章或通篇每句四字。

3. 四體不勤中的四體指:人的四肢

4. 四大皆空是指:(佛語)地水火風組成的宇宙四種元素

5. 管仲把禮義廉恥四道德看作治國的四個綱。

6. 四六文指;駢文的一種,全篇多以四字或六字相間為句,盛行於南朝。

7. 春秋五霸指:齊桓公晉文公楚莊公秦穆公宋襄公

8. 五等爵位指:公爵候爵伯爵子爵男爵

9. 五經:詩書禮易春秋

10. 五行:金木水火土//仁義禮智信

11. 五常(五倫):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

12. 五教: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13. 五音:宮商角徵羽

14. 五刑:(隋前)墨劓刖宮大辟(隋後)笞杖徒流死

15. 死的`五稱:天子-崩諸候-薨大夫-卒士-不祿平民-死

16. 唐代五大書法家:柳公權顏真卿歐陽洵褚遂良張旭

17. 五大奇書:《三國演義》《水滸傳》《本遊記》《紅樓夢》《金瓶梅》

18. 五穀:稻麥黍菽麻

19. 五彩:青黃紅白黑

20. 唐代以後的五代指: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

21. 五帝: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

22. 五毒:蠍蛇蜈蚣壁虎蟾蜍

23. 五更與時鐘的對應是:一更(19-21)二更(21-23)三更(23-1)四更(1-3)五更(3-5)

24. 五官:耳目口鼻身

25. 新中國五位語言大師: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趙樹理

26. 五葷:(佛語)大蒜韭菜薤葱興渠

27. 五嶺: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大庾嶺

28. 五味:甜酸苦辣鹹

29. 五香:花椒八角桂皮丁香花蕾茴香子

30. 五臟:心肝脾肺腎

31. 五陵:高祖長陵惠祖安陵景帝陽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

32. 五湖:洞庭湖鄱陽湖太湖巢湖洪澤湖

33.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34. 六藝經傳指:詩書禮易樂春秋

35. 通五經貫六藝中的六藝指:禮樂書數射御

36. 造字六書:象形指示會意形聲轉註假借

37. 詩經六義措:風雅頌賦比興

38. 六部;户部吏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

39. 六親;父母兄弟妻子

40. 古代婚嫁六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徵清期親迎

41. 六朝;吳東晉宋齊樑陳都建都建康,史稱六朝。

42. 六畜:馬牛羊狗豬雞

43. 蘇門六君子: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張來陳師道李麃

44. 六甲:六十甲子//甲子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戌//婦女懷孕

45. 六塵佛教名詞)聲色香味觸法六種境界

46. 六合:天地(上下)東西南北

47. 佛教六根佛教名詞)眼耳鼻舌身意

48. 科舉考試中的五魁:各級考試的第一名

49. 我國第一部長篇諷刺小説:儒林外史

50. 我國第一部介紹進化論的譯作:嚴復譯的赫胥黎的《天演論》,他是一個由不懂外,卻成了翻譯家的人。

51. 我國第一部個人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説集:聊齋志異

52. 我國新文學史上第一篇短篇小説是:狂人日記

53. 第一位開拓“童話園地”的作家是:葉聖陶

54. 我國第一部浪漫主義神話小説:西遊記

55. 第一篇報告文學作品是:(夏衍)包身工

56. 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老舍.其作品是;龍鬚溝

57. 先秦時期的兩大顯學是:儒墨

58. 儒家兩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別被尊至聖和亞聖。

59. 唐代開元,天寶年間,有兩大詞派,:以高適,岑參為代表的邊塞詩以王維,孟在為代表的其風格,前者雄渾豪,後者恬淡疏樸

60. 常把宋詞分為豪放,婉約兩派。前者以蘇軾,辛棄疾為代表,後者以柳永,周邦彥,李清照為代表。

61. “五四”新文化運動高舉的兩面大旗:反對舊禮教,提倡新道德,反對舊文學,提倡新文學

62. 兩篇《狂人日記>>的作者分別是:俄羅斯的果戈裏我國的魯迅

63. 世界文學中有兩大史詩:伊利亞特奧德賽

64. 佛教三寶是:佛(大知大覺的)法(佛所説的教義)僧(繼承或宣揚教義的人)

65. 三從四德中三從: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

66. 初伏,中伏,末伏統稱三伏。夏至節的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的第一天,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的第一天,立秋節後的第一個庚日是末伏的第一天。初伏,末伏後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

67. 三綱五常:三綱:父為子綱,羣為臣綱,夫為妻綱

68. 三姑六婆:三姑:尼姑,道姑,卦姑

69. 三皇五帝:三皇:伏羲,燧人,神農

70. 三教九流:三教:儒道釋

71. 三山五嶽:東海里的三座仙山:瀛洲、蓬萊、方丈;

72. 三性:祭祀用的牛羊豬(太牢),(無牛為少牢)

73. 三一律:歐洲古典廣義戲劇理論家所制定的戲劇創作原則,就是地點一致,時間一致,情節一致。

74. 佛教三昧:止息雜慮,心專注於一境。(修行方法之一)

75. 佛教三藏:總説根本教義為經,述説戒律為律,闡發教義為論(通曉三藏的叫三藏法師)

76. 三省六部:三省:中書省(決策),門下省,(審議),尚書省(執行)

77. 三蘇:蘇洵蘇軾蘇轍三軍:上中下/左中右/海陸空

78. 三吳:吳郡,吳興,會稽(丹陽),三國:魏蜀吳

79. 三秦:雍王(西),塞王(東),瞿王(陝西北)

80. 三楚:港陵-南楚,吳-東楚,彭城-西楚

81. 三原色:紅,綠,藍

82. 三墳五典:三墳:伏羲,神農,黃帝

83. 三體石經:尚書,春秋,左傳/古文,小篆,漢隸三種字體書寫

Tags:常識 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