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作文素材 > 時事論據

樂於助人的議論文素材

欄目: 時事論據 / 發佈於: / 人氣:1.52W

導語:讓我們做一個樂於助人的人,讓這個社會充滿愛,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素材,歡迎閲讀與借鑑,謝謝!

適用話題:温暖、愛心、樂於助人、幸福、和諧

事例1:嚴植之救人急難

南朝梁天監年間,有位五經博士叫嚴植之,學識淵博,品格高尚。有一天,他在江邊偶然看見一個人躺在地上,衣服破爛,面目浮腫,詢問之後得知此人姓黃,是荊州人,因家貧外出幫工。近來身患重病,被急於趕路的船主拋在岸上。嚴植之於是將此人接回家中,為他治病。一年之後,姓黃的病人康復了,為了感謝嚴植之,他雙膝跪地,懇切地表示,願留在嚴植之府中終身充當奴僕,以報答救命大恩。嚴植之謝絕了,並取出錢和乾糧,讓他回自我的家鄉。

事例2:王羲之助人賣扇

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書法天下聞名,但是他輕易不肯給人寫字。有一天,王羲之在路上遇見了一位貧苦的老婆婆,提着一籃竹扇在集市旁叫賣,卻沒有什麼人去買。他看到後心裏很感同情,於是就幫老婆婆在每把扇子上都題上字。人們知道後紛紛圍攏來搶着購買,一籃子竹扇很快被搶購一空。等着買米下鍋的老婆婆十分高興,十分感謝樂於助人的大書法家。

事例3:辛公義改變陋習

隋朝人辛公義曾任岷州(今甘肅岷縣)刺史。當地的老百姓有一種陋習,凡是家裏有人生了病,大家都害怕染上,誰都不肯照料病人往往得不到照顧和治療而病情加重,很快死去。辛公義到任後瞭解到這相狀況,就下令將病人抬到衙門裏來,自我和數百位病人住在一齊,親自安排給他們看病服藥的事情。經過細心照料,這些病人都恢復了健康。辛公義的行為不僅僅得到了人們的讚頌,也徹底改變了當地的陋習。

事例4:李士謙樂善好施

北朝魏齊時,有位叫李士謙的人,家庭十分富有,但人崇尚節儉,為人慷慨,常賙濟老百姓。有一年春荒,許多人家都斷了糧,李士謙就拿出一萬石糧食給鄉里的缺糧户。到了秋天又遇年成不好,莊稼欠收。借了糧的人都要求延期償還。李士謙説:"我借糧給你們是為了幫大家度荒,不是為求利。既然年成不好,借的糧就不用還了。"於是他請來一些欠糧的人吃飯,在吃飯時當着大家的面燒燬了全部借據。第二年糧食豐收了,許多人挑糧來還,李士謙堅決不收,還糧的人只好又挑了回去。李士謙樂善好施30年,在隋文帝開皇八年去世。他所在的趙州一帶有1萬多人為他送葬,哭聲動地。

事例5:一個做好事不留名的人

一個週日的中午,我上完應用數學班和母親一齊乘出租車回家。當我正在講述一道搞笑的數學題時,突然車子猛的一加速,緊之後一個急剎車,最後只聽"鐺"的一聲巨響,車子重重地撞在了一輛拋錨的汽車上。我還來不及反應,頭已經重重地碰在前方的防護網上了,我只覺得頭像馬蜂窩一樣"嗡嗡"做響。母親趕緊把我拉出車外,我覺得臉上有水在往下流,用手一摸,滿手都是血。我的鼻子在流血,眉毛上火辣辣的痛,母親已經嚇呆了。這時一輛出租車停在咱們身邊,司機從窗內探出頭來急切地説:"快!快上車,我送你們上醫院。"説着下車打開車門,母親捂住我的頭上了車。叔叔把門關好,提醒咱們坐穩,車飛也似的開跑了。不一會兒就到了北京市第六醫院,叔叔趕緊向掛號處跑去。我和母親緊跟在他的後面,當聽説沒有眼科大夫值班時,司機叔叔狠狠地跺了一下腳説:"可惡!"回頭對母親説:"咱們還是去協和醫院吧,那裏有眼科。"在咱們去協和醫院的路上,遇到了塞車,叔叔不停的回頭看我,我的頭還在流血,急得他滿頭大汗,把汽車喇叭按得山響。來到協和醫院,母親三步並做兩步跑去掛號,叔叔帶我來到眼科,一邊走一邊還安慰我。經過大約十五分鐘的止血和麻醉工作,縫合工作開始了。儘管我的頭昏昏的,還是聽到叔叔和

母親的談話聲,"這孩子真堅強,流了這麼多血也沒哭一聲,縫針必須很疼,不知道孩子受得了嗎?"聽到叔叔的話我心裏熱乎乎的,心想這個叔叔真好,就像我的親人一樣。當我從手術室走出來的時候,叔叔迎面走了過來,用他那隻大手摸摸我的頭,親切的説:"孩子疼不疼啊?你是這個!"説着豎起大拇指。這時我仔細地端詳着叔叔,叔叔長着一雙大眼睛,眼睛上方有一雙很濃的眉毛,一頭鬆鬆的頭髮下有三道淺淺的皺紋,臉被太陽曬得發黑,一雙粗壯的大手,一看就知道他的工作很辛苦。他對我笑的樣貌十分和藹。我坐在手術室門口的椅子上,聽到母親對叔叔説:"您辛苦了,真不知怎樣感謝您。您給我留下您的電話號碼好嗎?還有這是給您的車錢。""別了!這點小事兒算不了什麼,這些錢您還是給孩子買點東西吧!孩子沒事兒就好。"説完,叔叔衝我笑了笑,轉身向醫院大門走去。母親追了上去,可叔叔加快腳步離去了。望着他離去的背影,母親深切地説:"他真是一個做好事不留名的人!"

事例6:助人為樂的事蹟

在小時候,我就深受一則公益AD的啟發:有一個人艱難地騎着一輛裝滿物品的三輪車上坡,正當那個人蹬不動時,有一雙手上前去幫忙,而在推上坡後,騎車人向後去找這個好心人時,那人卻消失在人海當中......而在那時,我對"助人為樂"的明白就是幫忙別人是一件好事;在上小學時,學校總是教育助人為樂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咱們要向有困難的人伸出幫忙之手......而在那時,我對"助人為樂"的明白就是幫忙別人是愉悦的;上了中學,我成為了團員,更參加了眾多教育活動,比如"領悟雷鋒活動"、"假期實踐活動"等等。在這些羣眾活動中,很多都是以助人為樂為主題的......而在此刻,我對"助人為樂"的明白是互助不僅僅是一種愉悦,還是一個職責、一番成長、一股力量。

在學校中,我擔任了班長的職務,處處要起好帶頭作用,團結羣眾,幫忙同學。在班裏,有一位男生家庭經濟困難,領悟基礎較差,因此有很多同學都看不起他,甚至不願和他站在一齊。於是,我主動在班裏組織的"一幫一"活動的組員搭配中選取了他。我期望能幫他把基礎知識學紮實,也期望他能夠對自我自信一些。在每一天早自習,我都會提醒他需要熟背和注意的知識點。在課下,我會把詳細的筆記借給他抄錄。漸漸地,他也會向我主動問筆記和作業,在領悟方面有一些改善。有時,他有困難也會找我幫忙,比如借碳素筆和練習本、問不懂的題等等。我也在這期間經常鼓勵他,告訴他不比別人差,別人也不比他強,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每一個人都有優缺點。就這樣,過了一段時刻,他的性格開朗了許多,和同學們的關聯越來越好。這樣的進步和改變使我很高興,心裏也有一種成就感。同時我也要感謝這位同學,正是正因為他講題,才使我對知識點記得更加牢固,鍛鍊了講題潛質;正是正因他的用心配合,才使我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認可和信任。透過這件事,我更加肯定了"幫忙別人就是幫忙自我"的想法。

在社會生活中,我也會盡全力去幫忙別人,服務大家。村中的健身園是我兒時最鍾愛去的地方。如今,體育器材換了一批又一批,但是人們鍛鍊身體的想法卻從未改變。那天,我發現健身園中的體育器材髒了,而且在磚縫中長了許多雜草。於是,我組織了村中的同學,把打掃健身園當作社會實踐的一個任務。經過了一個上午,咱們把園中的雜物和雜草打掃乾淨,把體育器材擦拭了一遍,使健身園的環境好了許多。健身園周圍的居民看見後,給咱們送去了讚賞的'目光,她們還説咱們為村裏的清潔工作人員減少了很大的負擔,十分感謝咱們。我用自我的勞動不僅僅幫忙了別人,不僅僅得到了誇獎。但是我認為,咱們作為中學生已經有義務、有職責地去為村裏和社會做一些事情了。而且,咱們還在幫忙別人、服務大家的過程中,體會到了大人們工作的艱難和辛苦,更使咱們覺得自我被家長呵護的生活十分愉悦。我想,這就是助人為樂的另一種體會,也是另一番成長。

放眼而看,如果咱們每一個人都學習並領悟助人為樂,都願意助人為樂,那麼咱們的社會和生活便會充滿了愛。我堅信,這種愛能夠抵擋一切的困難和挫折。因此,我更覺得助人為樂是一股無限大的力量......(太宰治)

我就是這樣一個助人為樂的孩子。我鍾愛幫忙別人,當我看到在自我的幫忙下,別人很順利地度過他們的困難的時候,我就會從心裏湧出一股難以言説的自豪感和愉悦感,正因我感到了自我對他人的價值。而且幫忙別人,讓咱們自我也得到了鍛鍊,也讓社會充滿了愛。助人為樂真好!我願意繼續去幫忙那些需要幫忙的人,讓咱們的生活充滿七彩的陽光。

事例7:雷鋒助人為樂的故事

雷鋒經常利用節假日到火車站去扶老攜幼,幫忙車站的工作人員打掃衞生,或利用休息時刻替老鄉撿糞、種地。人們誇獎他説:"雷鋒鍾愛助人為樂,是共產黨、毛主席教育出來的好兵。"

一天,雷鋒因共登上了從撫順到瀋陽的列車。你看他,以上車就忙個不停。他主動幫列車員掃地、擦玻璃、收拾桌子,給旅客倒開水,幫忙婦女抱孩子,給老人找座位。一會兒,就忙得滿頭大汗。別人叫他休息,他總説不累。

到瀋陽站換車的時候,雷鋒在車站內發現一位揹着孩子的中年婦女因丟了車票而焦急萬分。他急忙上前問明瞭狀況,原來這位婦女是從山東來的,要去吉林探望孩子他爹。雷鋒就安慰她不好着急,並領着她到售票處用自我的津貼費買了一張去吉林的車票。大嫂接過車票,熱淚奪眶而出。

又一次,雷鋒到丹東作報告回來,早晨5點鐘到瀋陽換車回部隊,過地下道時,他看見一位老大娘,拄着棍、揹着大包袱,很吃力地走着。雷鋒迎上去一問,知道大娘從關內來,是到撫順去看兒子的。雷鋒立即把包袱接了過來,一手扶着老人説:"大娘,我送你到撫順去。"

老人高興得不知説什麼好。上車後,雷鋒給老人找了座位,自我就站在老人身邊。他問老人的兒子是幹什麼的,叫什麼名字,住在哪裏。老人説兒子是煤礦工人,出來好幾年了,老人沒有來過撫順,還不知道兒子住在哪裏。説着從懷裏掏出一封信,遞給了雷鋒。他看了信封上的地址,寫的是"撫順市XX信箱",他也不知道但他知道老人找兒子的迫切情緒,就説:"大娘,您放心,我必須幫您找到兒子。"

"那敢情好!"老人高興得眉開眼笑。

火車進站後,找了兩個多小時,最後幫忙老人找到了兒子。母子見面,老人的第一句話是:"兒呀,若不是這孩子一路送我,娘怕還找不到你呢。"

老人的兒子拉着雷鋒的手,一再表示感謝。

1961年5月的一天清晨,雷鋒冒着大雨去瀋陽辦事。去車站的路上,他見到一位婦女揹着一個孩子,手裏還牽着一個小女孩,在大雨中深一腳、淺一腳地往車站走着。雷鋒見到這種情形,急忙跑上前去,脱下自我的雨衣披在那婦女身上,有背起地上走的小女孩,陪同她們母女一同到了車站。上車後,雷鋒見那女孩冷得直打顫,於是又把自我身上穿着的絨衣脱下來,穿在小女孩的身上,還把帶的饅頭給兩個孩子吃。火車到了瀋陽,天還在下雨,雷鋒又一向把她們送到家裏。那婦女十分感動,眼裏閃着淚花,緊緊握住雷鋒的手説:"同志,我可怎樣感謝你呀!"

雷鋒就是這樣永不停息地助人為樂,全心全意為人民做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