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作文素材 > 名人故事

天文學家張衡的名人故事

欄目: 名人故事 / 發佈於: / 人氣:6.94K

東漢時期的張衡不僅是古代為數不多的數學家,還是一位偉大的天文學家。

張衡出生在位於中國中原地區的河南省南陽縣. 他年少時好學,善於寫作在十七歲的時候,他離開家鄉,來到長安,也就是後來成為中國歷史上許多朝代首都的西安. 張衡在這裏考察歷史古蹟,調查民情風俗和社會經濟情況. 後來年輕有為的張衡被當時的朝廷選中,幾次請他做官,張衡在當時的首都洛陽,擔任太史令,後又做過侍中、河間相等官。

張衡年輕的時候就對自然科學,尤其是天文學感興趣. 他淡薄名利,曾經兩次辭去官職,用三年的時間研究哲學、數學、天文,積累了大量的知識,並開始著書立説。

在距今兩千多年的漢代,中國關於宇宙結構的理論就非常豐富,當時主要有三個學派,即蓋天説,渾天論和宣夜説,張衡就是渾天説的代表人物. 他認為天就象一個雞蛋,地好比雞蛋黃,天大地小,天地各乘氣而立,載水而浮. 這個理論在當時是很進步的. 另外,張衡關於天、地起源和演化的回答也是具有辯證思想的,他認為,天地沒有分開之前,混混沌沌,分開以後,輕者上升為天,重者凝結為地. 天為陽氣,地為陰氣,二氣互相作用,創造萬物. 張衡還用距離的變化來解釋行星運行的快慢. 近代科學證明,行星運動的快慢是和它同太陽距離的近遠相關的. 可見張衡的解釋有合理的因素.。

張衡不但注重理論研究,而且注重實踐,他曾親自設計了漏水轉渾天儀、候風地動儀. 候風地動儀是世界上第一架測驗地震的儀器,公元138 年,張衡用它成功地記錄了在陝西發生的一次地震. 渾天儀相當於現在的地球儀,它原是另外的一位科學家發明的,張衡作了一些改進,他用齒輪系統把渾象----類似現在天球儀和計時漏壺聯繫起來,漏壺滴水推動渾象均勻地旋轉,一天剛轉好一週,這樣,人在屋子裏看渾象,就可以知道什麼時間哪顆星在什麼位置上。

張衡還對許多具體的天象做了觀察和分析. 他統計出中國中原地區能看到的'星數大約有2,500 顆,他基本上掌握了月食的原理. 張衡測出太陽和月亮的角直徑也是相當準確的. 張衡認為,早晚和中午的太陽,其大小是一樣的,看起來早晚大,中午小,只是一種光學作用. 早晚觀測者所處的環境比較暗,從暗處看明處就顯得大,中午時天地同明,看天上的太陽就顯得小. 好比一團火,夜裏看就大,白天看就小. 張衡的這種解釋,儘管不很全面,但是有一定的道理。

張衡不僅是天文學家,他還是東漢時期有名的文學家,他的繪畫也相當出色,被列為當時的六大名畫家之一. 據中國的史書記載,張衡一生共留下科學、哲學、文學方面的著作三十二篇,其中表明瞭張衡的為人和治學態度,而則是人類到星際旅行的暢想曲,是中國早期的科學幻想文章. 另外,、被稱為張衡的代表作,一直流傳至今. 在這兩篇作品中,張衡細緻地描寫了東京、西京的景緻( 東京,指現在陝西省的西安; 西京指現在河南省的洛陽),娓娓地敍述了這裏的風俗民情,手法浪漫誇張,其中敍述各種民間技藝的表演,是極其珍貴的中國古代雜技藝術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