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作文素材 > 歷史典故

經典歷史典故大全

欄目: 歷史典故 / 發佈於: / 人氣:2.45W

歷史上有哪些有名的典故你知道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經典歷史典故大全,歡迎參考閲讀!

趨炎附勢

【出處】《宋史·李垂傳》。

【釋義】趨:奔走,巴結;炎:熱,顯赫,指權勢;附:依附,依靠。奉承和依附有權有勢的人。用於指斥那些巴結、投靠有權有勢者的行為。

【歷史典故】

李垂,字舜工,山東聊城人,北宋官員。鹹平年間考中進士,先後擔任著作郎、館閣校理等職。他曾編寫了三卷《導河形勝書》,對治理舊河道提出了許多有益的建議。他博學多才,為人正直,對當時官場中奉承拍馬的庸俗風氣非常反感,因不肯同流合污而得罪了許多權貴,一直得不到重用。

當時的宰相丁謂就是一個善於阿諛奉承之人,他用卑劣的手法獲取了宋真宗的歡心,從而掌握有大權,加上他玩弄權術,排擠異己,最後獨攬朝政。許多想要升官發財的人見他炙手可熱,便都爭相吹捧他、奉承他,希望可以獲得他的賞識,平步青雲。

有人見李垂從來不去刻意地討好丁謂,十分不解,便問他為何從未去拜謁過當朝的宰相。李垂説:“丁謂身為宰相,不但不以身作則,公正地處理政事,反而仗勢欺人,實在有負於朝廷對他的重託和百姓對他的期望。這樣的人我為什麼要去拜謁?”這話很快就傳到了丁謂的耳朵裏,丁謂對此非常惱火,便藉故把李垂貶到外地去了。

宋仁宗即位後,丁謂倒台,而李垂則被召回京都。一些關心他的朋友對他説:“朝廷裏有些大臣知道你才學過人,都想推舉你做知制詔。不過,當今的宰相還不認識你,你是不是應該去拜訪他呢?讓他認識認識你,一定會有好處的。”李垂淡淡地回答説:“如果我三十年前就去拜謁當時的宰相丁謂,可能早就當上翰林學士了,但是我並沒有這樣做。我仍然堅持自己的原則,見到有的大臣辦事不公,就當面指責他,以我現在的年紀,又怎麼能趨炎附勢,看別人的眼色行事,藉以來換取他們的提攜呢?”他的這番話又傳到了新任宰相的耳朵裏。結果,他再次被排擠出了京都。

【成長心語】

在生活中,美醜、賢愚、善惡、強弱、貧富、成敗、得失等等,都會轉化為人與人之間的“高度”之差。那些處於優勢地位的人,難免居高臨下盛氣凌人;那些處於弱勢地位的人,則難免自慚形穢妄自菲薄。這種“高度”的比較,往往影響着人們的心態,控制着人們的心理平衡。看透“高度”的比較特性,有助於人們清醒地認識自己,身在高處的時候,既能看到低處的踏實又能看到低處的苦痛,不得意忘形,不忘乎所以;身在低處的時候,能看到高處的榮耀又能看到高處的風險,不自輕自賤,不自暴自棄。這是因為,要尊重別人,先決條件就是要尊重自己。

奴顏婢膝

【出處】(唐代)陸龜蒙《江湖散人歌》。

【釋義】奴:奴才;顏:面孔;婢:女僕;膝:膝蓋,借指下跪。像奴才一樣的諂媚臉孔,像女僕般討好地下跪的膝蓋。形容奴才相十足,無恥地諂媚、奉承他人的樣子。

【歷史典故】

宋欽宗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兵南下,如入無人之境,迅速攻破了汴梁(今河南開封),並俘虜了徽宗和欽宗二帝,史稱“靖康之恥”。事變後,欽宗趙桓的弟弟趙構,在大臣們的幫助下,在應天府(今河南商丘)當起了皇帝,建立了南宋王朝。此後,又遷都臨安(今浙江杭州),苟延殘喘,對金人提出的無理要求全部答應。到了宋理宗時,任用奸臣賈似道為相,而使得朝政更加混亂。

賈似道,字師憲,因其姐姐被選入宮中做了貴妃,依靠裙帶關係才得以入朝為官。賈似道此人極善奉迎之事,很快就做了地方大官,之後,升任參知政事、知樞密院事,逐漸掌握了朝中大權。理宗開慶元年(公元1259年),鄂州被蒙古人圍困。賈似道領兵增援,還沒開戰,他就私下向蒙古人稱臣納貢。得到了實惠的蒙古人,很快就退了兵。賈似道卻謊報此戰“大捷”,理宗不明究竟,還升他做了右丞相。之後,他用計除掉異己勢力,獨攬了整個朝政大權。

理宗死後,度宗即位,賈似道被加封為太師,朝中一切政事都在他的私宅中商議。襄陽被圍四年,他只是一味地向蒙古乞憐。朝中的大臣們大多都是他的心腹,只有一個叫陳仲微的人敢站出來揭露他的罪行。陳仲微,字致廣,曾因得罪賈似道而被罷官。他復官後,依然上書指責時政,説:“君道相業,兩有所虧!”批評國君和宰相的昏庸,還説宋徽宗和宋高宗的時候,也是如此,君是昏君,相是奸相,那些佞臣們起初竭力奉承皇帝,享受榮華,到頭來卻又投降敵人,向敵人稱臣。陳仲微要求宋度宗和賈似道等人以徽宗、高宗時的舊事為鑑,切勿把國家大事繼續耽誤下去。陳仲微在其向度宗的諫書中,用“俯首吐心,奴顏婢膝”來形容那些奸佞的權臣。

【成長心語】

俗話説:“男兒膝下有黃金。”從這一句千百年來流傳的話語中,我們便可窺得歷代人們心中的一種觀念——骨氣是一個人的“脊樑”。越是面對沉重的.苦難,越是要挺起我們的脊樑。心手相連、團結互助、永不言棄、眾志成城,這就是中華民族的骨氣。我們之所以崇拜那些流傳千古的英雄,是因為他們都有不屈的“脊樑”。但在這個世上,總是會有那麼一些人,他們像軟骨動物一樣,隨意地改變自己,他們沒有可以挺立的“脊樑”,沒有值得稱道的骨氣,所以,他們的人生是可悲的。

安步當車

【出處】(西漢)劉向《戰國策·齊策四》。

【釋義】安:安詳,不慌忙;安步:緩緩步行。以從容的步行代替乘車。形容人能安於淡泊的生活而不追名逐利。

【歷史典故】

戰國時齊國有位賢者,名叫顏蜀。齊宣王十分仰慕他,便把他召進宮來。顏蜀走進宮內,來到殿前,就停住了腳步,不再前進。齊宣王叫他上前,顏蜀不僅一步不動,還叫齊宣王下來迎接他,説:“如果是我走到大王面前,説明我羨慕大王的權勢;如果是大王走過來,説明大王禮賢下士。與其讓我羨慕大王的權勢,還不如讓大王禮賢下士的好。”齊宣王生氣地説:“到底是君王尊貴,還是士人尊貴?”顏蜀不假思索地説:“當然是士人尊貴!從前秦國進攻齊國的時候,秦王曾經下過一道命令,有誰敢在高士柳下季墳墓五十步以內的地方砍柴的,格殺勿論!他還下了一道命令,有誰能砍下齊王腦袋的,就封為萬户侯,賞金千鎰。由此看來,一個活着的君主的腦袋還不如一個死了的士人的墳墓呢!大禹的時候,諸侯有萬國之多,是因為他尊重士人;到了商湯時代,諸侯有三千之多;如今,稱孤道寡的才二十四個。由此看來,重視士人與否是得失的關鍵。從古到今,沒有不務實事而成名於天下的,所以君王要以不經常向人請教為羞恥,以不向地位低的人學習而慚愧。”

齊宣王聽到這裏,才覺得自己理虧,於是對顏蜀説:“聽了您的一番高論,茅塞頓開,希望您接受我拜您為師,今後您就住在這裏,飲食有肉吃,出門有車乘,您的家人個個衣着華麗。”顏蜀拒絕道:“玉,產于山中,一經匠人加工,就會破壞;雖仍寶貴,但失去了本來的面貌。士人生在窮鄉僻壤,如果選拔上來,享有利祿,他外來的風貌和內心世界就會遭到破壞。所以我希望大王讓我回去,每天到點吃飯,像吃肉那樣香,安穩而慢慢地走路,足以當做乘車。平安度日,並不比權貴差。清淨無為,純正自守,樂在其中。”顏蜀説罷,向齊宣王拜了兩拜便離開了。

【成長心語】

在大富大貴面前,顏蜀能夠安於淡泊的生活而不追名逐利。做人需要幾分淡泊,只有如此才能豁達地面對人生的得失。淡泊,是一種境界,是一種從容不迫的生活態度。有時候追求的目標因能力所限無法達到,並不能代表沒有獲得或距離成功很遠,只要思想達到了,結果必然是一樣的。坦然地面對生命中的榮辱、得失、進退,其實是人生命中最為可貴的品格。我們所看到的世界,被我們漸染了內心的色彩,如果我們先把內心描繪得五彩繽紛、色彩斑斕,世界就是光明和美好的。

后羿射箭

【出處】(前秦)苻朗《苻子》。

【釋義】后羿:史上留名的,共有兩位后羿。一位生於堯帝時代,一位生於夏朝時代,本文中指後者。

【歷史典故】

神射手后羿練就了一身百步穿楊的好本領,箭箭都射中靶心,從來沒有失手過。人們爭相傳頌他高超的射技,對他非常敬佩。

夏王也從旁人那裏聽説了這位神射手的本領,也目睹過後羿的表演,十分欣賞他的功夫。有一天,夏王想把后羿召入宮中來,單獨給他一個人演習一番,好盡情領略后羿爐火純青的射技。

於是,夏王命人把后羿找來,帶他到御花園裏找了個開闊地帶,叫人拿來了一塊一尺見方、靶心直徑大約一寸的獸皮箭靶,用手指着説:“今天請先生來,是想請你展示一下精湛的本領,這個箭靶就是你的目標。為了使這次表演不至於因為沒有競爭而沉悶乏味,我來給你定個賞罰規則:如果射中了的話,我就賞賜給你黃金萬兩;如果射不中,那就要削減你一千户的封地。現在請先生開始吧。”

后羿聽了夏王的話,一言不發,面色變得凝重起來。他慢慢走到離箭靶一百步的地方,腳步顯得相當沉重。然後,后羿取出一支箭搭上弓弦,擺好姿勢拉開弓開始瞄準。

想到自己這一箭射出去可能發生的結果,一向鎮定的后羿呼吸變得急促起來,拉弓的手也微微發抖,瞄了幾次都沒有把箭射出去。后羿終於下定決心鬆開了弦,箭應聲而出,“啪”地一下釘在離靶心足有幾寸遠的地方。后羿臉色一下子白了,他再次彎弓搭箭,精神卻更加不集中了,射出的箭也偏得更加離譜。

后羿收拾弓箭,勉強賠笑向夏王告辭,悻悻地離開了王宮。

【成長心語】

后羿平日射箭,不過是一般練習,在一顆平常心之下,水平自然可以正常發揮。可是當射箭的成績直接關係到切身利益時,他就無法靜下心來充分施展技術。患得患失、過分計較自己的利益是我們獲得成功的大礙。我們應當從后羿身上吸取教訓,面臨任何情況時都應儘量保持平常心。在學習中,我們也會遇到很多這樣的情況,一個人在平時學習時的成績很好,但到考試時卻發揮不出應有的水平,其實是因為過於注重考試的結果而無法集中精力於眼前的考試而導致的。所以,在面臨重大的事件時,擁有平和的心態對於一個人來講尤為重要。

子產放生

【出處】《孟子·萬章上》。

【釋義】子產:春秋時,鄭國人,姓公孫,名僑,字子產,又字子美。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形容人心地善良。

【歷史典故】

春秋時期鄭國有一個賢大夫公孫僑,字子產,心地仁厚。他常濟貧並救人於危難,喜歡行善,特別是從不殺生。

一天,一個朋友送給子產幾條活魚。這些魚很肥,做成菜肯定是一道美味。子產非常感激朋友的好意,高高興興地收下了禮物,然後吩咐僕人:“把這些魚放到院子裏的魚池裏。”他的僕人説:“老爺,這種魚是鮮有的美味,如果將它們放到魚池中,池裏的水又不像山間小溪那樣清澈,魚肉就會變得鬆軟,味道也就不會那麼好了。您應該馬上吃掉它們。”子產笑了:“這裏我説了算,照我説的做。我怎麼會因為貪圖美味就殺掉這些可憐無辜的魚呢?我是不忍心那樣做的。”僕人只得遵照命令。當僕人把魚倒回池中時,眼見魚兒悠遊水中,浮沉其間,子產不禁感歎説:“你們真幸運啊!如果你們被送給別人,那麼你們現在已經在鍋中受煎熬了!”

【成長心語】

孔子稱讚子產:“有仁愛之德古遺風,敬事長上,體恤百姓。”子產因其聰明和善良,而被人們傳誦至今。“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不要因為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善事就不去做,也不要因為是一件很小的壞事就去做。因為生活其實就是由這些小事堆積形成的。更重要的是,這些小善和小惡會成為日後那些大善和大惡的基礎。人人都應該存有善念,心中有善就會覺得生活很充實。人的行為都要符合道德的準則,要對的起自己的良知,這是實現自己的生命價值的前提條件,這也是一種人生的哲理

賣狗嫁女

【出處】《晉書原傳》。

【釋義】用賣狗的錢嫁女兒,形容人非常節儉。

【歷史典故】

東晉有個大官叫吳隱之,他幼年喪父,跟母親艱難度日,由於家境貧困,養成了勤儉樸素的習慣。等到他做官以後,本來可以享受生活,他依然厭惡奢華,不肯搬進朝廷給他準備的官府,全家只住在幾間茅草房裏。

不久,吳隱之的女兒出嫁,人們猜想他這回一定能好好操辦一下。誰知結婚當日,吳家仍然冷冷清清。大將軍謝石的管家前來賀喜,看到一個僕人牽着一條狗走出來。管家問道:“你家小姐今天出嫁,怎麼一點籌辦的樣子都沒有?”僕人皺着眉説:“你可別提了,我家主人太節儉了,小姐今天出嫁,主人昨天晚上才吩咐準備。我還以為這回主人該破費一下了,誰知主人竟叫我今天早晨到集市上去把這條狗賣掉,用賣狗的錢再去置辦東西。你説,一條狗能賣多少錢,我看平民百姓嫁女兒也比我家主人氣派啊!”

謝石的管家感歎道:“人人都説吳大人是少有的清官,以節儉出了名,看來真是名不虛傳。”

【成長心語】

《左傳·莊公二十四年》曰:“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意思就是:節儉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惡中的大惡。勤儉是一種美德,還可以讓人避免因為貪心而招來禍患。任何事物都是來之不易的,如果輕易浪費,則是在糟蹋他人的勞動成果,是一種對他人不尊重的行為;勤儉節約,則會讓他人對你生出崇敬之情。

Tags: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