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作文素材 > 歷史典故

潑水節屬於哪個民族的節日

欄目: 歷史典故 / 發佈於: / 人氣:2.1W

潑水節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也是雲南少數民族中影響面最大,參加人數最多的節日。潑水節是傣族的新年,相當於公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續3至7天。第一天傣語叫“麥日”,與農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語叫“惱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網瑪”,意為歲首,人們把這一天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潑水節屬於哪個民族的節日

潑水節,是使用傣歷的傣族、布朗族、德昂族、阿昌族等民族的年節。傣族的潑水節最熱鬧,影響最大。潑水節是傣歷的新年,是傣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每年的公曆4月11號左右,為期三至四天,頭兩天為送舊,後兩天為迎新。

一般認為,潑水節源於印度,是婆羅門教的一種古老宗教儀式。後被佛教所吸收,距今大約七百年,經緬甸,隨南傳上座部佛教傳入雲南傣族地區。

傣歷新年,稱為“宛麥”、“宛惱”和“麥帕雅晚瑪”。“宛麥”是辭舊歲之日。潑水是傣歷新年最古老、最富有情趣、最主要的有項活動,在“宛惱”這一天舉行。人們先到佛寺浴佛後,才能相互潑水。開始潑水時,彬彬有禮,姑娘們提着一小桶摻有香水的涼水,用樹枝蘸水向長者、來賓脖後輕輕潑灑,以表示祝福,這是禮節性的潑水。潑水進入高潮時,男女青年互相追逐潑水,滿瓢、滿盆的水,在追逐中潑向對方。“水花放,傣家狂”,潑水節成了狂歡的節日,平時彬彬有禮的傣家少女,頓時活躍起來,不甘示弱的與小夥子展開對潑。水花在空中飛舞,傳遞着吉祥與祝福。

趕擺與丟包是潑水節的重要活動之一,在新年的第一天舉行。趕擺也是野外聯歡活動。丟包是傣族未婚青年在節日期間最為浪漫而含蓄的活動。姑娘手中的花包,是她們精心製作的,花包內裝有棉籽或綿紙,四角和中心綴着五條花穗,這是姑娘傳情的信物,所以稱為丟包傳情。丟包開始時男女青年分為兩個陣營,相距三四十步。起初,姑娘們似乎無目的把花包丟向對方,要是小夥子接不住姑娘丟來的花包,就把事先準備好的鮮花插在姑娘的孔雀髻上,姑娘接不住小夥子丟來的包,又把鮮花插在小夥子的胸前。漸漸的,姑娘與小夥子有了默契,相互選中了,姑娘手中的花包會準卻的丟向目標,小夥子也會穩穩的把花包接在手裏。飛舞的花包,含蓄的傳遞着傣家青年男女純潔的情感,浪漫的表達着傣家青年追求戀人的方式。

賽龍舟,是潑水節的一項重要活動。一般在新年的第二天舉行。西雙版納瀾滄江的賽龍舟最熱鬧、最精彩。賽龍舟是傣歷新年節日活動中場面最壯觀、最激動人心的一項活動,它把潑水節推向高潮。

潑水節,是傣族風情的集中展示的節日,是一個狂歡的節日,是參與性很強的節日。如果你想充分了解傣族的民俗風情,不妨親自感受一下這狂歡的潑水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