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作文素材 > 高考素材

高考議論文經典作文素材大全

欄目: 高考素材 / 發佈於: / 人氣:1.31W

一、醫者仁心,慈悲典範

高考議論文經典作文素材大全

素材快線

中央電視台在新聞節目中,報道了雲南省福貢縣拉馬底村鄉村醫生鄧前堆,28年溜索橫跨怒江為兩岸村民解除病痛的感人事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做出重要指示,要求中宣部、交通部和雲南省把宣傳先進典型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儘快幫助鄧前堆實現“希望村子裏修一條能通車的橋”的樸實心願。

記者瞭解到,目前,交通部和雲南省已決定共同出資,建設拉馬底村農用車吊橋。雲南省將在“十二五”期間把全省的索道改變為能夠通行機動車的橋樑。交通部表示,要加快改善西部貧困山區、邊疆地區農村交通條件。

(最近在網絡裏出現了不和諧的一幕,一位汕頭女醫生,竟然發微博希望病人在其下班後再死。

“事實證明,我的RP(人品)實在是太好了呀~昨晚家屬無數次要求拔掉輸液管讓病人安心而去,我一再拒絕,硬是把她的生命延續到了今天,在我下班的時候她開始吐血,估計也就是這幾個小時的事了,反正不關我事了,我下班了,噢耶耶耶。”

“測試人品的時刻到了,有個病人的血氧在往下跌,半夜極有可能要起牀收屍……這大冷天的,我暖個被窩也不容易,您就等我下班再死,好不?”

多向運用

在這則新聞裏,有鄉村醫生鄧前堆、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交通部和雲南省政府幾個新聞主體,另外媒體的報道和社會的關注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一、從鄧前堆的角度,適用論題:①醫者仁心,慈悲典範;②信念的力量;③好人好事好結果;④默默奉獻的人是我們民族的脊樑;⑤用真誠喚起真誠。

二、從領導和政府關注的角度,適用論題:①小事情見真性情;②百姓憂樂,常在心頭;③關注民生憂樂,這是共產黨人的初衷;④中央領導與人民羣眾心連心;⑤何不讓制度的保障代替領導的批示?

三、從媒體和社會的角度,適用論題:①平衡發展是我們共同的責任;②新聞媒體是和諧發展的助推器;③為什麼事情非要等到領導批了才能解決?④亡羊補牢,猶未為晚。

論證示例

例1、醫者仁心,慈悲典範

醫者,懷仁心,行仁術之人,是充滿理想與獻身精神的。在醫生面前,不僅僅是人們的尊敬,更多的是病人的傷痛。而鄉村的醫生則更兼有環境的艱苦,生活的艱難。在艱難的現實面前,在這個浮躁而物慾橫流的世界,多少人或逃避,或退縮,或妥協,或失重,或心理枯竭,最初的理想早已拋棄,醫者的仁心讓位於利益的追求。而鄧前堆,一位雲南山區的鄉村醫生,28年守着一根繩索,不分晝夜滑過兇險的怒江為兩岸村民解除病痛。這不僅僅讓人感受到醫者仁心的人性光芒,讓人感受到一種獻身精神,更讓人感受到他莫大的慈悲情懷,堪稱慈悲典範。當然,在醫患的關係中,也有不和諧的音符,如利益的糾葛,醫生對病人不尊重與冷漠等。比如最近汕頭一位女醫生就讓人失望與寒心,她竟然發微博讓病人下班再死:“有個病人的血氧在往下跌,半夜極有可能要起牀收屍……這大冷天的,我暖個被窩也不容易,您就等我下班再死,好不?”一個醫者對生命冷落到如此程度,難怪引起全社會的聲討。我們希望多些鄧前堆,少些冷漠者,發揚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

例2、平衡發展是我們共同的責任

兩千多年前的孔子有云:不患貧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時代發展到今天,當我們瞭解到雲南省福貢縣拉馬底村鄉村醫生鄧前堆為怒江兩岸村民解除病痛,28年以溜索為交通工具往返渡江的感人事蹟後,我們作為同為中華民族同享改革成果者的一員,心裏是否為之震撼?當我們挈婦將雛徜徉在綠蔭道上,當我們駕乘小車奔馳在高速公路,對每日僅憑一根鐵索漂浮往返在懸崖天塹的鄧前堆是否心存愧疚與不安?

祖國的西部地區,偏遠山區因受自然條件的限制,經濟發展受到嚴重製約,那裏的兄弟姐妹在惡劣的自然條件下艱苦奮鬥,自強不息,其精神感人至深。支持他們發展,讓他們享受到祖國發展的成果,是建設和諧社會的需要。我們共有一片藍天,我們同享一個太陽,我們同為黃河之子,讓生活在偏遠地區的同胞同享祖國改革開放的成果,是我們共同的責任,更是我們“一部分先富起來”的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二、金庸耄耋之年獲劍橋博士學位

素材快線

金庸是一名成功的報人、社會評論家和著名的武俠小説作家,香港最高榮銜“大紫荊勛章”獲得者,華人作家首富。2010年7月,已86歲的他又獲英國劍橋大學頒授的哲學博士學位。

因不坐享劍橋大學“榮譽博士”學位的虛名,81歲的金庸決定讓自己的身份從老師倒退到學生,並請辭浙江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毅然決定到劍橋大學攻讀貨真價實的博士學位。校方有好心者勸告他不用再讀了,因為在劍橋“榮譽博士”享有比校長更高的地位。不過金庸顯然並不甘心,他曾説自己追求的是學問而非學位。在他的《唐代盛世時期東宮太子繼承皇位制度》這一博士論文中,因正史沒提及安史之亂中的榮王之死的死因一事而質疑正史造假。他指出,榮王是被他做太子的哥哥給殺掉的,因為太子想掌握軍隊控制權,從而解決了一樁關於榮王暴亡的千年懸案。

“他本身的學識,比任何一個博士畢業生都高,他根本不需要用個學位來證明自己,難得他仍不斷追求學問”,他的這種孜孜不倦的求學精神確實值得每個人學習。

多向運用

這則素材反映的是金庸耄耋之年獲劍橋博士學位的事件,讚揚的是“終生學習”的精神,可從以下四個角度解讀:

一、從終身學習的角度,適用論題:①活到老學到老;②求學需要孜孜不倦;③學無止境;④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⑤終身學習是生存發展的一種需要(最佳角度)。

二、從學會忘記、鋭意進取的角度,適用論題:①學會忘記是一種人生睿智;②成功和失敗只代表過去,忘記過去,才可能走進新的天地;③忘記過去,才能更好地進取;⑤我們應該選擇性記憶,只有這樣才能擁有一段輝煌的人生;⑥要學會忘記,需要自身的勇氣,也需要自身的胸懷。

三、從淡泊名利的角度,適用論題:①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②淡泊名利,是人生的一種境界和追求;③淡泊名利是一種高尚的人生態度,也是一種寬廣的人生氣度;④要保持一顆平常心;⑤要想幸福,就要學會淡泊人生、淡泊名利、淡漠榮辱、淡忘年齡。

四、從敢於質疑的角度,適用論題:①學貴質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②多疑、善疑、質疑、探疑是獲取新知識的途徑;③質疑是求索的前提;④學源於思,思源於疑;⑤質疑是邁向哲理的第一步。

論證示例

例1、終身學習是人生的一種需要

21世紀是“知識爆炸”的時代,知識老化加速,知識危機出現,社會變化急劇,任何人都不可能一勞永逸地擁有足夠的知識,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需要我們終身學習。終身學習是一種需要,是自身發展和適應職業的必由之路。古代雅典著名政治家梭倫早年就贏得“雅典第一詩人”的桂冠,但他經常吟詠“活到老學到老”以自勉。金庸繼承了梭倫的這種精神,他認為不能坐享“榮譽博士”的虛名,86歲的他終獲哲學博士學位。他還説自己追求的是學問而非學位。“他本身的學識,根本不需要用個學位來證明自己,難得他仍不斷追求學問”,他的孜孜不倦的求學精神確實值得每個人學習。

例2、淡泊名利才能鋭意進取

金庸是一名成功的報人、社會評論家和著名的武俠小説作家,香港最高榮銜“大紫荊勛章”獲得者,華人作家首富,劍橋大學“榮譽博士”。但是,他並沒有沉浸在這些榮譽之中,沒有眷戀已有的光環,而是忘記了過去的榮耀,鋭意進取,永不停止。可見,淡泊名利,淡漠虛榮,是人生最清醒的選擇,是一種人生睿智。所謂“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人的精力能力是有限的,從來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全能者”,只有忘卻、淡泊、平靜,才能卸下人生的種種包袱,輕裝上陣,才能集中精力與能力於選項上力求突破,最大限度地獲得比較優勢,安心做事,盡心做事,做成事,成大事。

例3、疑是智慧之花

明朝學者陳獻章説:“學貴質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也。”學貴質疑,多疑、善疑、質疑、探疑,是獲得新知識的途徑。的確如此,如果達爾文沒有對“特創論”的懷疑,就不會有“自然選擇學説”的確立;如果哥白尼沒有對“地心説”的懷疑,也不會有“日心説”的創立;如果金庸沒有在他的博士論文中質疑正史安史之亂中的榮王之死,可能歷史就多一份錯案、假案、懸案。所以説,只有“疑”才能使得我們的智慧之樹開出豔麗的花,結出豐碩的果。

巴爾扎克曾説過:打開一切科學大門的鑰匙毫無疑問的是問號。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於逢事都問個為什麼,所以我們要提倡“疑”,提倡“問”,通過“疑問”探索未知世界。

三、“求知長跑”27載,古稀之年終圓夢

素材快線

家住愚園路的離休老幹部王高林沒有想到,自己的一次選擇、27年的堅持,讓他成為復旦大學百年以來領取本科畢業證書年紀最大的人。

不久前,王高林從復旦繼續教育學院拿到了行政管理專業的自考本科畢業證書,此時,他已經77歲高齡。捧着本科證書,老人有些激動:“我今天特別高興,完成了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件大事,終於成了一名大學畢業生。”王高林1933年出生于山東壽光,8歲時就當過兒童團分隊長,14歲參加解放軍,從此開始戎馬生涯。1983年10月,王高林從一零九醫院政委的職位上離休,正好50歲,聽説國家剛剛開設了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報考不限年齡、教育程度,讓他燃起了希望。他立即報名參加大專自考。可是,高校自考,只有苦戰才可過關,沒有捷徑。於是,他就像在戰爭年代攻下一個個堅固的堡壘一樣,把一門門課程“啃”下來。從1983年到2010年,王高林的自考之路長達27年,終於圓滿完成了“求知長跑”。

多向運用

懷着對求知的渴望和永不放棄的追求,王高林一路走來,矢志不渝,執著拼搏,付出了艱辛卻終有收穫。

一、從王高林對知識渴求的角度,適用論題:①不斷學習,不斷充實自己,是人生價值的體現(最佳角度);②知識就是力量;③堅持就是勝利;④天道酬勤;⑤刻苦求學的拼搏精神。

二、從王高林的經歷的角度,適用論題:①恆心和毅力,一種自強不息的拼搏精神(最佳角度);②人的一生應該有點追求;③生命不息,戰鬥不止;④不能用過去的老眼光來看待今天的新事物;⑤把惰性轉化為一種積極追求的動力;⑥我的命運我做主;⑦心態永遠年輕。

三、從社會的角度,適用論題:①精神追求比物質追求更富有意義;②自強不息、敢於挑戰自我;③活到老,學到老,改造到老;④民族的興旺,祖國的強盛,都離不開中國人的素質,而素質的提高,就在於學習。

【失誤論題】①文憑是重要的;②追求要切合實際。(解説:這則材料是對王高林求學品質的讚美,如果避重就輕,從文憑、年齡實際的角度上來尋求立意,就偏了)

論證示例

例1、不斷學習,不斷充實自己,是人生價值的體現

荀子曰: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人如果不斷地學習,能提高自己,充實自己,體現人生的價值。學無止境,我們不在乎人生的目標是否遠大,而在於追求人生的過程是否精彩。因為,年齡對我們來説只是生命的刻度,縱然美人遲暮,紅顏已逝,只要自己不斷學習,不斷充實,生命的價值就有意義。縱使過了“知天命”,也不失錢鍾書那種“平生淡泊,獨鍾情於書”的痴迷,博覽羣書,嗜書如命,讓自己的心靈充實,生活充滿快樂;過了“知天命”,要像王高林那樣與知識為伴,苦戰27年,古稀之年圓美夢,讓自己的生活豐富精彩,讓自己的人生價值更有意義!年華如水,過去的已經過去,成敗得失沒有必要追悔;未來的何去何從沒有必要杞憂,只有好好把握現在,積極進取,活到老學到老,才能時刻保持幸福快樂的感覺,才會使自己更加珍惜生命,更加熱愛生活。不要把皺紋看做歲月的傷痕,它是人生的資歷;不要歎息生活的平淡,它是人生的試金石,在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充實和完善自己的過程中,充滿激情地生活,每一天的辛勤耕作,會犁出自己生活的軌跡,每一天的努力播種,會孕育生活之花的芬芳,人生的廣闊天地會是一片希望的田野。

例2、不能用過去的老眼光來看待今天的新事物

現代社會已經進入了一個知識爆炸、信息更新的年代,唯有不停地學習,吸收新知識,接受新事物,才能跟上時代的節拍,否則,將會被時代淘汰。知識是生產力,它能推動社會的發展;知識是力量,它是人類走向文明的階梯。作為社會中的人,如果只用過去的老眼光來看待今天的新事物,是要吃虧的。像王高林辛苦大半輩子,離休不在家裏享清福,卻在大學自考之路上奔跑27年,歷盡艱辛,終獲復旦文憑,圓了大學夢。有人會覺得他傻,折騰自己為的是什麼?我想,王高林之所以這樣做,為的是與時俱進,跟上時代的節拍,為的是挑戰自我,讓自己的人生美麗轉身。當前,隨着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國已進入一個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以知識充實自己,加強學習,頑強拼搏,創新生活,是中華民族傳承下來的一種自強不息的精神。像王高林老人在自己的有生之年,還有着一顆對知識渴望的雄心,一種對學習永不放棄的精神,確實值得年輕人學習,這種“苦戰必能勝,愛拼才會贏”的精神正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體現,中國的發展需要這種精神!

例2、精神追求比物質追求更富有意義

人的生命是短暫的,我們無法延長它的長度,但是我們可以拓展它的寬度。追求美好,奉獻自己,在有限的生命中,為自己的人生增添一些色彩,讓生命變得更有意義,這是一種精神境界。巴金先生説得好:“人不只是單靠吃米活着。”失去了對理想的追求,就會對生活失去熱情和使命感。我們可以平凡,但不可以平庸,追求一點精神的自由和富有,有時候比物質的享受和豐富顯得更加珍貴。就像王高林雖然已到“知天命”之年,但一聽説國家剛剛開設了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報考不限年齡、教育程度,就義無反顧地報了名,並像戰爭年代攻下一個個堅固的堡壘一樣,把一門門課程“啃”下來,堅持27年,終於成為復旦大學百年以來領取本科畢業證書年紀最大的學生。王高林為精神生活的美好孜孜以求,執著拼搏於大學自考之路的壯舉,不正體現我們生命的意義與使命感嗎?他追求的是人生的目的,而不是生活的工具,是自我價值實現的過程,而不是物質生活的享受,它比物質追求更富有意義,更具有價值,更能體現我們中華民族崇高的精神境界。人文藝術家美的歷程,科學家哲學家理性的探索,宗教道德家人格的實踐,都是自我實現人生意義的過程,都是精神富有的象徵。

四、尹明善:從擔貨郎到百億富豪

素材快線

他是典型的草根創業者,既沒有顯赫的家世,也沒有傲人的學歷,更沒有雄厚財團作為經濟支撐。他的成功,完全靠自己辛苦打拼,從一個普通書商,再到摩托車生產商,再到汽車製造商,一切靠努力與機遇;他是熱愛生活的學習者,他為人謙虛,平易近人,酷愛學習,愛好廣泛。他不僅懂英語,還會作曲,並能在鋼琴上彈奏出一曲曲美妙的旋律;他是勤儉克己的慈善家,他不近煙酒,生活簡樸。即使身價達百億後,仍然保持勤儉作風,方便麪和盒飯幾乎是他每天的主食。別的富豪大都購豪車、講排場,但他現在的“坐騎”,還是兒子淘汰下來的一輛奧迪A8。但是,他懂得“飲水思源”,多年來,他熱心慈善事業。已捐建百所希望小學;投資上億元,助推中國的足球事業。他就是從擔貨郎起家的力帆董事長百億富豪尹明善。

多向運用

從貧賤中奮起,在學習中提高,從困境中突圍,在生活中節儉,在公益中昇華,尹明善是一個經歷豐富的終身奮鬥者。

一、從創業經歷的角度,適用論題:①英雄不問出身,奮鬥改變命運(最佳角度);②要有草根絕處逢生的開創精神;③飽經生活的歷練成就偉大;④要絕處逢生,就要懂得華麗轉身;⑤因為經歷,所以懂得(經歷是一筆最好的財富)。

二、從學習、生活的角度,適用論題:①學習改變命運,人要終身學習;②要有節儉樸素的精神;③樸素平淡是絢爛的極致;④要有綜合素質;⑤人的高貴不是因為財富,而是因為人格的崇高。

三、從社會的角度,適用論題:①企業家要有慈善情懷;②社會要和諧,就要給草根搭建更多成功的平台;③飲水思源,回報社會;④企業家身上應流着道德的血液。

論證示例

例1、沒什麼可拼,還可以“拼”命

在拼爹拼學歷的時代,對家境貧寒、求告無門的人來説無疑都面臨着一道人為的屏障。然而同是面對生活的屏障,有人怨天尤人、抑鬱而終,有人奮而突起、絕處逢生。因為他們敢於正視慘淡的人生,敢於直面殘酷的磨難。苦難讓王勃享譽滕王閣的盛宴,歌出生命的強音;苦難讓仕途受挫的李白釋放浪漫情懷、登至詩歌的巔峯!苦難讓來自草根的挑貨郎尹明善成為百億富翁,彰顯底層奮鬥者的光輝。蒼鷹之所以有一對強有力的翅膀,是因為經歷了被母鷹無數次推下山崖磨鍊出來的;珍珠璀璨無比令人驚歎,是因為經歷了蚌無數次擠壓形成的。貝多芬能在琴絃上展現了火一樣的靈魂,是因為他的琴絃中包含着多少苦難、痛苦和受到殘害的心靈!當沒有什麼可以拼時,我們還可以“拼”命,從草根到億萬富翁的尹明善的成功,或許就是為了告訴我們這一點。

例2、因為經歷,所以懂得

出生平凡,才更懂得保持人生的.淡定和從容;經歷苦難,才更有面對苦難的韌勁和大氣;出身於草根的創業者,才更具有關注弱勢的慈善情懷。從挑貨郎到身家百億的總裁尹明善,改變的是財富,不變的是本真。多年來,他熱心慈善事業,已捐建百所希望小學,投資上億元助推中國的足球事業。因為他懂得,改變國民素質才能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出身苦難的陳光標,因為經歷過許多悲喜苦樂,知道了底層的生活艱難,因此懂得分擔別人貧窮的痛苦,當他有足夠的資金可以回饋社會的時候,將一筆筆善款捐給地震中受災同胞,將一筆筆錢捐給西部貧窮的同胞,將一捆捆人民幣捐給了台灣新竹的貧困同胞。經歷越多,磨難越多,學習的就越多,成長得就越快,為社會所作的奉獻就越大。

例3、為富更要“守仁”

在今天物慾橫流的社會裏,有多少人為了私慾而迷失自我踏上不歸路,有多少人為了金錢而喪盡人格顏面,尹明善的義舉讓我看到更多的是希望,讓更多的人明白金錢的真正價值。因為他擁有飲水思源的良心,有着“為富更要仁”的操守,有着“杯水己喝、桶水分喝、河水共享”的樸素信條。他明白,做企業的最高境界,是從無到有,再從有到無。企業家要有社會責任,絕不能做守財奴,一個人在鉅富中死去是一種恥辱。富與窮,是物質的區別,仁與不仁,卻是精神的差異。具有良好教養的富人,他們知道他們要做什麼,知道哪些是他們不應該做的。相反,沒有教養的富人總以為金錢是他們為所欲為的資本,一切都可以用金錢去擺平,殊不知這個世界上還存在着一種道德約束和一種規律制約,缺乏教養的為所欲為,只會讓一些富人玩物喪志,斷送財路。

五、用生命之燭點燃“法援”之炬

素材快線

一個身患癌症的人,在生命的旅程進入倒計時之後,要用人生蠟燭的最後火光,點燃一項新興的事業——用法律援助的熊熊火炬,温暖每一個貧弱者。他,就是湖北省法援中心主任、三級律師王林。

1999年初,身患精原性細胞癌的王林,在兩年的時間內,經過兩次手術並接受放、化療治療後出院,醫生説,治療效果還算樂觀,活三年的可能性有70%。聽到醫生這樣的宣判,他落淚了,但很快又擦乾眼淚,他要尋求一項適合自己的事業,在自己最需要別人幫助的時候,他想到的是如何去幫助別人。“即使要死,也要死得輝煌一些,我的生命雖然不長了,但也要在短暫的人生中,釋放出自己全部的光和熱,讓生命的價值在奉獻中昇華。”他這樣想道。他的法律援助事業創造了生命的奇蹟,演繹着春風化雨的力量,三年過去了,幾個三年也過去了,他依然奔走在這條為之不懈奮鬥的路上。

多向運用

懷着對法援事業滿腔的熱情,王林一路走來,辛勞而又充實,磨難但卻幸福着。對於這則素材,我們可以進行多角度解讀。

一、從王林與病魔抗爭的角度,適用論題:①錚錚鐵骨男,有淚不輕彈(最佳角度);②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對待厄運;③堅持的力量;④奇蹟並非偶然;⑤在磨練中學會堅強。

二、從王林的法律援助的角度,適用論題:①心懷大愛,上善若水(最佳角度);②把平凡的事情做到極致,那就是不平凡;③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④人生的價值;⑤人生在於奉獻;⑥我的生命我做主;⑦無怨無悔的使命。

三、從社會的角度,適用論題:①法律援助的力量;②扶弱濟貧需要發揚光大;③人人都獻出一點,世界將變得無限光彩。④給奉獻者良好的人文環境;⑤給助人者以幫助。

【失誤論題】①法律,是人民羣眾享有的基本權益;②上天是有情感的。(解説:這則材料是對王林品質的讚美,如果避重就輕,從上天、人民的角度上來尋求立意,就偏了)

論證示例

例1、錚錚鐵骨男,有淚不輕彈

何為硬漢?誰為鐵骨男兒?錚錚的鐵骨男兒,是岳飛在小人秦檜的陷害之下依然精忠報國的偉岸身軀;錚錚的鐵骨男兒,是李白麪對權貴“我輩豈是蓬蒿人”的不屈吶喊;錚錚的鐵骨男兒,是譚嗣同臨死時“我自橫刀向天笑”的悲壯豪邁;錚錚的鐵骨男兒,是律師王林與病魔抗爭時“擦乾淚,往前走”的無畏。面對磨難,他們頑強不屈,一遍一遍地告誡自己:流淚是懦弱的表現,只有挺起腰桿,一切的坎坷才有可能被踩在腳下。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只要能夠“咬定青山”,絕不放棄,所有的風吹雨打,都將會成為過眼雲煙。你看,王林不是以超人的意志堅定地活下來,並且不斷地奉獻自己嗎?

例2、心懷大愛,上善若水

如果世界是一間小屋,那麼關愛就是小屋中的一扇窗;如果世界是一艘船,那麼關愛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盞明燈。被人關愛是一種美好的享受,關愛他人更是一種高尚美好的品德。湖北法援中心主任王林,把這份“關愛”做到了極致,他在一次次向素昧平生的人伸出援手的同時,也將仁愛的心和博大的胸懷裸露無遺。他要用法律援助的這把熊熊火炬,去温暖每一個貧弱者。

達能兼濟天下固然寶貴,而窮亦不失愛心更見境界。將每一個人的不幸當成自己的不幸,把關愛睏弱、傳遞真情、奉獻他人看做做人的本分、國民的義務、樸實的尋求和人生的價值所在,這就是王林的本質和品德,這就是王林的胸懷和境界。

有愛,有人生;有真情,有人生。在逆境中因愛而崛起,無論何時何地,都要胸懷大愛、上善若水,讓我們的生命更綻放異彩。

例3、扶弱濟貧需要發揚光大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種渴望,一種呼喚,企求擁有那一縷陽光般的、熾熱的心,擁有那如一絲清風般能拂去心中陰影的一聲安慰與鼓勵,特別是那些弱者,更需要這樣的關愛。正是基於這一點,湖北律師王林,拖着病弱之軀,孜孜不倦地奔走在“法律援助”這條道路上。但僅僅一個王林,他所能掬出的心力是渺小而綿薄的,若能有千千萬萬個“王林”站出來,獻身於法律援助事業,那麼,在這份大愛的召喚之下,它所融匯並迸發出的力量便是宏大的,堅不可摧的。它如“息壤”生髮不止,它如“核子”聚變不滅,它如“多米諾骨牌”連綿不絕,它如春雨潤物無聲滋濡心坎,它如陽光驅走冷淡温暖人間,它如大潮淘盡黃沙洗滌靈魂,它更如浩浩蕩蕩的春風,讓我們的社會駛向更加文明與和諧的港灣。

理論論據積累:

心的邊疆,可以造的很大很大,像延展性最好的金箔,鋪設整個宇宙,把日月包涵,沒有一片烏雲,可以覆蓋心靈遼闊的疆域;沒有哪次地震火山,可以徹底覆蓋心靈的宏偉建築;沒有任何風暴,可以凍結心靈深處噴湧温泉;沒有某種天災人禍,可以在秋天,讓心的田野顆粒無收。

心的規模,也可以縮的很小很小。只能容納一個家,一個人,一粒芝麻,一滴病毒。一絲雨,就把他淹沒了;一縷風,就把它粉碎了;一句流言,就讓它痛不欲生;一個陰謀,就置它萬劫不復。

優等的心,不必華麗,但必須堅固。因為人生有太多的壓榨和當頭一擊,會與獨行的心靈,在暗時狹路相逢。如果沒有精心的特別設計,簡陋的心,很容易橫遭傷害,一蹶不振,也許從此破罐破摔再無生機。沒有自我康復的本領,是不設防的大門。一汪小傷,便漏盡全身膏血,一星火藥,燒燬延綿的城堡。 ——畢淑敏《造心》

強者未必是勝利者,而勝利遲早都屬於有信心的人。換句話説,你若僅僅接受最好的,你最後得到的常常也就是最好的,只要你有自信。一個人勝任一件事,85%取決於態度,15%取決於智力,所以一個人的成敗取決於他是否自信,假如這個人是自卑的,那自卑就會扼殺他的聰明才智,消磨他的意志! ——【杜根定律】

改變,永遠不嫌晚。無論你是幾歲,也無論你目前所處的境況有多糟,只要立定目標、一步一步往前走,人生隨時都有翻盤的可能性。

——《在最深的絕望裏,遇見最美的意外》

上帝關上了一道門,從未同時為你開啟一扇窗,上帝做的,只是告訴你有窗,其他的已經不是上帝的事情。這就是這句話的謎底。其實,但凡知道這個謎底的人,都不會祈禱上帝的恩賜,他會自己努力去“開窗”。無論是誰,上帝都不會給予多一點的恩賜,只會給身處逆境的人以成功的希望。不同的是,堅強者在希望中奮鬥,而懦弱者則在希望中等待。 ——《上帝的那扇窗不會自己開啟》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管命運坎坷不平,我們都應該坦然面對,人生不可能永遠幸福,也不可能長久地陷於不幸。 ————————叔本華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道德經》

譯文:最高的善行像水那樣。水善於幫助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它停留在眾人所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接近於道。向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樣安於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樣深沉廣博,交友要像水那樣宅心仁厚,説話要像水那樣誠信,為政要像水那樣有條有理,辦事要像水那樣儘自己所能,行為要像水那樣適時適度。正因為像水那樣與萬物無爭,所以才沒有煩惱。

六、凡人典範感動中國

素材快線

女大學生趙小亭,利用暑期遠赴貴州貴定縣義務支教。2010年7月21日,在穿越一段崎嶇山路時,被突然滾落的山石擊中頭部,不幸當場遇難。

趙小亭的離去,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新華社、《人民日報》等數十家主流媒體在第一時間聚焦趙小亭,對她獻身志願者事業的事蹟進行了大量報道;互聯網上有上百萬人通過留言、博客對她進行追思和哀悼;趙小亭的家鄉江蘇如皋用最高禮儀迎接好女兒魂歸故里;團中央和教育部分別追授她“全國無私奉獻優秀大學生”、“中國傑出青年志願者”光榮稱號……趙小亭為什麼能夠感動中國,在社會上引起那麼多人關注?趙小亭現象的背後藴藏着什麼更深的意義?

多向運用

趙小亭生前既沒有捨己救人的壯舉,也沒有驚天動地的業績,但平凡孕育偉大,淡然彰顯崇高,她是“凡人的典範”,感動了中國。

一、從趙小亭的具體事例的角度,適用論題:①平凡寫就偉大;②生命如花,亭亭玉立;③星星之火,可以燎原;④像向日葵一樣傳遞陽光;⑤讓生命開滿鮮花;⑥當代大學生的楷模。

二、從趙小亭的精神意義的角度,適用論題:①關愛他人,樂於奉獻;②生命的價值;③上善若水,小亭之美;④小個人,大社會;⑤折翼天使;⑥永遠播撒愛的陽光。

三、從社會的角度,適用論題:①“90後”大學生羣體的精神;②人以德而立;③向陽之花,開遍天下;④給力“90後”;⑤人生·愛·非凡。

【失誤論題】①談“責任”二字;②趙小亭網絡現象;③張揚個性,實現自我價值;④貴在堅持;⑤學校要培養什麼樣的人?(解説:材料的核心是有關趙小亭的事積極意義的思考,論證相關的報道來源和學校的教育,就偏離了材料主旨)

論證示例

例1、趙小亭的時代標本意義

趙小亭不是見義勇為、捨己救人的英雄,她的離去只是一個意外。趙小亭身上體現了最純粹的“志願者精神”,她懷着“我要去幫幫他們”的純真願望,兩度利用暑假赴山區支教;她積極向上、腳踏實地、個性善良、樂於奉獻,這種光芒微弱但是温暖,凸現了當代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精神風貌,也滿足了人們崇德向善的心理訴求和構建和諧的共同期盼。作為在校大學生中的普通一員,趙小亭的事蹟向我們展現了“80後”“90後”大學生羣體的精神風貌和人生選擇。她的標本意義並不僅僅在於是“這一個”,還代表了“這一羣”甚至“這一代”的成長軌跡。對於“80後”“90後”大學生,社會上常常質疑他們是不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一代,社會責任感缺失的一代,甚至“垮掉的一代”。但以趙小亭為代表的大學生們用實際行動告訴整個社會:雖然不同時代造就了不同個性的青年羣體,但道德觀、價值觀和社會責任感一脈相承,他們同樣是有信仰、有擔當的一代,他們崇德向善是社會和諧發展的精神動力。

例2、志願者精神是一股道德清流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很多人或許比較注重競爭的叢林法則,為了追名逐利,不擇手段,蠅營狗苟,人人為我,我不為人,人與人之間除了赤裸裸的金錢關係,沒有絲毫温情脈脈的東西。如添加蘇丹紅的食品、三聚腈胺奶粉、地溝油,如老人跌倒無人扶、智障者包身工、富二代撞人又殺人……我們看到的只是商家的利潤、人們的冷漠以及對社會的失望。而以“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為基本特徵的志願者精神,彷彿一股道德清流,淨化着我們的靈魂,洗滌着人性,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和諧社會所需要的因子。汶川廢墟上抗震救災的志願者,玉樹地震中以黃福榮為代表的志願救援隊,2008年北京奧運會志願者“祥雲”的熱情,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小白菜現象”,廣州亞運“綠羊羊”的微笑,以大學生趙小亭為代表的千千萬萬支教志願者……目前全世界志願者數量已經達到3至5億人,工作時間每年累計超過150億小時。車爾尼雪夫斯基説過:“要是一個人的全部人格、全部生活都奉獻給一種道德追求,要是他擁有這樣的力量,一切其他的人在這方面和這個人相比起來都顯得渺小的時候,那我們從這個人身上就看到崇高的善。”志願者多了,助人的人多了,奉獻的人多了,具有“崇高的善”的人多了,整個社會道德水平就高了。

例3、“90後”是勇於擔當的一代

社會轉型期的道德失範會對青少年產生較大影響。“90後”大學生既是改革開放的受益者,也是市場行為失範的受害者,特別是在其人生觀、價值觀還沒有建立之時,更容易迷失和墮落。不少人認為,他們追求個性化、去中心、去權威,追求自我價值的表達,個性張揚而脆弱,自私而缺乏社會責任感。國外甚至有人認為他們是“叛逆的一代”、“政治冷漠的一代”。國內也有人擔心,他們將來能不能很好地接班?但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災,受災地區的孩子們表現出來的頑強、互助的精神,讓我們感動不已;北京2008奧運會上,“90後”小子龍清泉以292公斤的總成績奪得冠軍,讓我們興奮不已;少女作家蔣方舟,讓我們看到了新時代的文學驕子;一羣結梯救人、英勇獻身的“90後”大學生,讓我們看到了對社會的責任的傳承……不同的時代造就了不同的羣體,但他們和以往幾代人一樣沒有忘記承擔起社會責任、貢獻自己的力量。趙小亭的事蹟又一次有力地證明了他們的愛心、勇氣、責任和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