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作文素材 > 成語故事

江郎才盡成語故事

欄目: 成語故事 / 發佈於: / 人氣:2.24W

江郎才盡成語故事1

源於《南史·江淹傳》。江淹是南北朝時期的才子,幼年家境清貧,讀起書來非常用功,詩文都做得非常好。由於他早期生活在社會的下層,能夠接觸到社會的真實生活,所以寫出來的文章能夠深刻地抒發憂讒畏譏和鬱鬱不樂的情懷,同時也反映了當時許多貧困知識分子共同的動盪不安的生活,道出了許多知識分子鬱郁不得志的思想感情,所以他的作品能引起許多失意者的共鳴,從而成為當時負有盛名的作家,人們稱之為“江郎”。

江郎才盡成語故事

後來,他的文才大不如前。他之所以才盡,是因為附南齊高帝蕭道成等人,做了大官,成為南齊的“幫閒文人”,從此過着富貴榮華的生活。由於他的地位和思想感情發生了變化,所以文思漸衰,寫出的詩文當然平淡無味。後來,人們用“江郎才盡”來比喻才思減退。

江郎才盡成語故事2

【成語故事】:

南北朝時,有一位名叫江淹的人,他是當時有名的文學家。江淹年輕的時候很有才氣,會寫文章也能作畫。可是當他年老的時候,總是拿着筆,思考了半天,也寫不出任何東西。因此,當時人們謠傳説:有一天,江淹在涼亭裏睡覺,做了一個夢。夢中有一個叫郭璞的人對他説:我有一支筆放在你那裏已經很多年了,現在應該是還給我的時候了。江淹摸了摸懷裏,果然掏出一支五色筆來,於是他就把筆還給郭璞。從此以後,江淹就再也寫不出美妙的文章了。因此,人們都説江郎的才華已經用盡了。

【成語解釋】:

四字成語:江郎才盡

出自:《南史·江淹傳》嘗宿守冶亭,夢一丈夫,自稱郭璞謂淹曰:“吾有筆在卿處多年。 可以見還。”淹乃探懷中,得玉色彩筆以授之;爾後為詩,絕無美句, 時人謂之才盡。

解釋:“江郎”,指南朝文學家江淹,年輕時很有才氣,到晚年文思 漸漸衰退。“盡”,完,沒了。江郎的文才沒了。比喻才思減退。

造句:

(1) “這這這……”他突然江郎才盡,心慌意亂,舌根子發短了。

(2) 他已經江郎才盡,已經放棄了希望和改變,還指望以"不作為"來贏得20xx年的選舉。

(3) 本來是一個有才華的青年,就這樣被捧得暈頭轉向,最後弄得江郎才盡。

(4) 當時有些批評家説他江郎才盡了,我們從沒有這種感覺.

(5) 這位作家年輕時十分出色,得獎後不再努力,現在看來已經江郎才盡,寫不出什麼好東西了。

(6) 老王近年眼力不行,作品極少,而他卻説自己是江郎才盡了。

(7) 這作家似乎已經江郎才盡,再也寫不出東西來了.

(8) 從今往後,我明白了,只有低能者才會江郎才盡,我並非低能者.

(9) 一副好的繪畫藝術創作,大多都是在不可預知的情況下完成的,創作過程中常常會讓你覺得"江郎才盡",又常常會讓你感遇"柳暗花明"。

(10) 她為了作文作業苦思冥想,已到了江郎才盡的地步。

江郎才盡成語故事3

江郎才盡的主人公是誰?

江郎才盡的主人公是:江淹

【江郎才盡的出處】

鍾嶸《詩品》:初,淹罷宣城郡,遂宿冶亭。夢一美丈夫,自稱郭璞。謂淹曰:‘我有筆在卿處多年矣,可以見還。’淹探懷中,得五色筆授之。而後為詩,不復成語,故世傳江淹才盡。

《南史·江淹傳》:“淹乃探懷中得五色筆一以授之。爾後為詩絕無美句,時人謂之才盡。”

老舍《四世同堂》五五:“不,他不能和菊子散夥。散了夥,他必感到空虛,寂寞,無聊,或者還落個~,連詩也寫不出了。”

【江郎才盡的典故】

《南史》中除了記載以上故事外,還記載了一個類似的“索錦”的故事,發生在張協與江淹之間。

南朝的江淹,字文通,宋州濟陽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程莊鎮)人,他年輕的時候,就成為一個鼎鼎有名的文學家,他的詩和文章在當時獲得極高的評價。 可是,當他年紀漸漸大了以後,他的文章不但沒有以前寫得好了,而且退步不少。他的詩寫出來平淡無奇,而且提筆吟握好久,依舊寫不出一個字來; 偶爾靈感來了,詩寫出來了,但文句枯澀,內容平淡得一無可取。於是就有人傳説,有一次江淹乘船停在禪靈寺的河邊,夢見一 個自稱叫張景陽的人,向他討還一匹綢緞,他就從懷中掏出幾尺綢緞還他。因此,他的文章以後便不精彩了。又有人傳説,有一次江淹在冶亭中睡午覺,夢見一個自稱郭璞的人,走到他的身邊,向他索筆,對他説:“文通兄,我有一支筆在你那兒已經很久了,應該可以還給我了吧!” 江淹聽了,就順手從懷裏取出一支五色筆來還他。據説從此以後,江淹就文思枯竭,再也寫不出什麼好的文章了。

江淹曾不無得意地對弟子説:吾本素官,不求富貴,今之忝竊遂至於此,平生言止足之事,亦以備矣。在這種養尊處優的環境下,江淹再也沒有寫出好的文章。江淹的文思枯竭,江郎才盡。[1-2]

其實並不是江淹的才華已經用完了,而是他當官以後,一方面由於政務繁忙,另一方面也由於仕途得意,無需自己動筆,勞心費力,就不再動筆了。久而久之,文章自然會逐漸遜色,缺乏才氣。(節選自《應用寫作》1995年第8期《但願“江郎”才不盡》)

江郎才盡成語故事4

【出處】

《南史》。

江淹是南北朝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曾連續在宋、齊、樑三代做過官,擔任過好多官職。

江淹年輕時,家中非常貧困。由於父親早世,所以他很小的時候,就上山砍柴,靠賣柴和母親來維持生活。儘管條件艱苦,江淹仍然發奮讀書。由於他刻苦自學,寫出好多非常精彩的文章和詩篇,世人讀了,個個稱讚,他的名氣很快傳揚開了,最終受到朝廷的器重。

可是到了晚年,江淹的才思大大減退,寫出的文章平平淡淡,沒有文采,詩篇也再沒有佳句出現。人們都搖着頭説:“江郎才盡了。”

如果探究原因,大概是江淹後來做了大官,公務繁忙,沒空去寫詩著文吧。而且在他享有盛名以後,地位變了,生活富裕了,也就不再刻苦學習了,自然就大大退步了。

當時有關江淹的神話傳説,道出了一個離奇的答案。有一天,江淹寄宿在禪靈寺。夜晚他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見有一個人走來對他説:“從前,我把一匹錦緞寄存在你懷裏,如今已有很長時間了,請你還給我吧!”江淹摸摸懷裏,果然有一匹光彩絢麗的錦緞,他不由自主地拿出來。還給了那個人。醒來後,江淹感到腹中空空,拿起筆來,總也寫不好文章。

還有人説,江淹晚上在冶亭住宿,夜晚走來一位俊秀的男人,笑着對他説:“我是晉朝的文學家郭璞,當初我把一支筆留給了你,今天我是來要筆的,請還給我吧。”江淹向懷中一摸,果然有支筆,取出來一看,竟然是支五彩筆。江淹就把筆交還給了那個人。從此,江淹寫作便每況愈下了。

釋義

原指江郎年輕時有文名,晚年詩文無佳句。後常比喻才思減退。

江郎才盡成語故事5

成語釋義:

江郎的.文才沒了。比喻才思減退。

來源追溯:

《南史·江淹傳》:嘗宿於冶亭,夢一丈夫,自稱郭璞,謂淹曰:“吾有筆在卿處多年,可以見還。”淹乃探懷中,得五色彩筆以授之,爾後為詩,絕無美句,時人謂之才盡。

故事鏈接:

江淹是我國南北朝時期的著名文學家,年輕時就已經聲名鵲起,他的詩和文章在當時獲得極高的評價。

但是,安富尊榮的生活漸漸磨光了他的才情。當他年紀漸漸大了以後,他的文章不但沒有進步,反而遜色不少。他寫詩往往提筆吟哦好久,也寫不出一個字來,即使寫出來了,也是文句枯澀,內容平淡。

於是就有人傳説,有一次江淹乘船回家,停船禪靈寺,夢見一個自稱叫張景陽的人向他討還一匹綢緞,他就從懷中掏出幾尺綢緞還給他。從此,他的文章便不再精彩了。

也有人傳説,有一次江淹在冶亭中睡午覺,夢見一個自稱郭璞的人,走到他身邊説:“我的筆在你那裏多年,現在可以還給我吧?”江淹聽了,就順手從懷裏取出一枝五色筆來還他。據説從此以後,江淹就文思枯竭,再也寫不出什麼好文章了。

學以致用:

劉老師年輕的時候才思敏捷,發表了許多精彩的作品,但隨着年齡的增長,他彷彿江郎才盡,漸漸地沒有新作了。

江郎才盡成語故事6

出處:《南史·江淹傳》。

意思:形容本來很有文才,後來卻寫不出什麼好作品了。或作“才盡江郎”。

江淹是南北朝時著名的文學家。他曾連續在南朝的宋、齊、樑三代做過官。在樑,曾任“金紫光祿大夫”,並被封為“醴陵侯”,因此,他的詩文集稱《醴陵侯集》。據《南史》載,他年輕時候,家裏很窮,由於刻苦自學,寫出了很精采的詩和文章,並且以此出名。

可是,到了晚年,他的才思卻大大減退,文章平淡,詩也沒有什麼佳句。當時人們都説“江郎才盡”了。“江郎”為什麼“才盡”呢?原因多半是因為做了大官和享有盛名以後,生活優遊,自滿自足,不再刻苦努力,所以就退步了。

不過,當時還有一個神話似的傳説,説:江淹有一天晚上,夢見一個人,自稱是郭璞(晉代一位著名的文學家),他對江淹説道:“我有一枝筆,留在你處已經多年,請歸還給我吧!”江淹向懷中一摸,果然有一枝五色彩筆,就還給了那人。從此,江淹就寫不出精彩的文句了。

江郎才盡成語故事7

嘗宿守冶亭,夢一丈夫,自稱郭璞謂淹曰:“吾有筆在卿處多年。可以見還。”淹乃探懷中,得玉色彩筆以授之;爾後為詩,絕無美句,時人謂之才盡。

釋義“江郎”,指南朝文學家江淹,年輕時很有才氣,到晚年文思漸漸衰退。“盡”,完,沒了。江郎的文才沒了。比喻才思減退。

故事江淹,字文通,他年輕的時候,就成為一個鼎鼎有名的文學家,他的詩和文章在當時獲得極高的評價。可是,當他年紀漸漸大了以後,他的文章不但沒有以前寫得好了,而且退步不少。他的詩寫出來平淡無奇;而且提筆吟哦好久,依舊寫不出一個字來,偶爾靈感來了;詩寫出來了,但文句枯澀,內容平淡得一無可取。於是就有人傳説,有一次江淹乘船停在禪靈寺的河邊,夢見一個自稱叫張景陽的人;向他討還一匹綢緞,他就從懷中拘出幾尺綢緞還他。因此,他的文章以後便不精采了。又有人傳説;有一次江淹在冶亭中睡午覺;夢見一個自稱郭璞的人,走到他的身邊,向他索筆,對他説:“文通兄,我有一支筆在你那兒已經很久了,現在應該可以還給我了吧!”江淹聽了,就順手從懷裏取出一支五色筆來還他。據説從此以後,江淹就文思枯竭,再也寫不出什麼好的文章了。

江郎才盡成語故事8

江郎才盡的主人公是誰?

江郎才盡的主人公是江淹

江郎才盡:比喻才情減退。

江淹的簡介:

江淹(444年—505年),字文通,中國南朝文學家。祖籍濟陽考城(今河南蘭考縣東)。江淹出生於南朝宋,年少時即因文章而聲名顯著,一生為官曆南朝宋、齊、樑三朝。晚年他仍擔任齊、樑朝的高官,但是作品質量卻大不如以前,被認為是才思衰退所致,因此世人説他“江郎才盡”,至今傳為文壇掌故。

江郎才盡的故事:

南朝的江淹,字文通,他年輕的時候,就成為一個鼎鼎有名的文學家,他的詩和文章在當時獲得極高的評價。

可是,當他年紀漸漸大了以後,他的文章不但沒有以前寫得好了,而且退步不少。他的詩寫出來平淡無奇,而且提筆吟握好久,依舊寫不出一個字來; 偶爾靈感來了,詩寫出來了,但文句枯澀,內容平淡得一無可取。

於是就有人傳説,有一次江淹乘船停在禪靈寺的河邊,夢見一 個自稱叫張景陽的人,向他討還一匹綢緞,他就從懷中掏出幾尺綢緞還他。因此,他的文章以後便不精彩了。又有人傳説,有一次江淹在冶亭中睡午覺,夢見一個自稱郭璞的人,走到他的身邊,向他索筆,對他説:“文通兄,我有一支筆在你那兒已經很久了,現在應該可以還給我了吧!” 江淹聽了,就順手從懷裏取出一支五色筆來還他。

據説從此以後,江淹就文思枯竭,再也寫不出什麼好的文章了。

江郎才盡的啟示:

滿足於功成名就的現狀和在文學上不思進取,這才是江郎才盡的主要原因。這告誡我們要不滿足現有的成就,只有努力上進,積極進取才會有更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