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字數作文 > 1000字作文

走進創客體驗創新徵文範文

欄目: 1000字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81W

關於創客關於創新,我們有太多能説的了,一起學習下面的文章,讓我們對“走進創客體驗創新”有更多理解。

【走進創客體驗創新·正文】

安德森的外公豪瑟是最早的創客,是一個把創造性的設計付諸實踐的人。他設計了自己的花園噴灌系統,並將它變為專利,實現了產業化。今天,正有成千上萬的企業家從“創客運動”中湧現,將DIY(DoItYour-self的縮寫,意思是“自己動手做”)精神產業化。

DIY開啟了自主勞動的先聲。人類第一次擺脱了對生產資料系統(重資產)的依賴,僅僅憑着自己的頭腦這個輕資產,就可以把創意高效能地變為現實。

這是人性上的一個突破,它重新定義了“自由”這個詞的含義。在工業時代,自由要靠兩樣個人無法具備的重資產:一是“自由依賴於税”,這是霍爾姆斯的觀點;二是“自由依賴於資本”,這是弗裏德曼的觀點。

而豪瑟既沒靠税,也沒靠資本,他單槍匹馬地開創了自己的世界。有了互聯網,人人都可以成為豪瑟,只不過單槍匹馬演變成“孤獨的狂歡”--既千軍萬馬地互聯着又單槍匹馬地節點着。

像安德森所説,全球“單打獨鬥”的創客因為這樣的方式而聯結在一起,“製造”本身也就形成了一種運動。成百上千萬熱愛DIY的人因此突然由各自為政變成了攜手向前。

歷史上每次重大變革發生後,人們最後都會問:新人將是什麼樣的?

例如文藝復興發生後,拉伯雷在《巨人傳》中描述變革後形成的新新人類;工業化時期,歌德寫出《浮士德》,揭示資產階級新人的心路歷程;俄羅斯走進新的歷史時期,會有“新人”主題在思想界產生。互聯網的變革現在終於引來了安德森同樣的歷史性思考:人將發生什麼變化?

這就是安德森的新作《創客》的主題。

本書是互聯網變革深化的標誌。歷史上,變革剛開始的時候,人們的注意力都在外邊的熱鬧上,比如蒸汽機帶來的船堅炮利、互聯網帶來的發財機會。變革深入後,人們才從向外看熱鬧轉為向內看門道,反思:世界變了,我將怎麼變?

與 20世紀唐軐泰普斯特提出的“網絡時代”概念相比,創客更抓住新人的本質。網絡時代還只是説網絡原住民的技術特徵,而創客説的是網絡原住民的人本特徵。

創客的實質改變在哪裏呢?

我們先要找出創客的相反面是什麼,那就是流水線上的工人,也可稱為勞動力,他的具體形象就是卓別林在《摩登時代》裏扮演的那個擰螺絲釘的工人查理。查理就等於豪瑟前面加上負號。

查理是泰羅制的科學管理塑造出的與創客180度相反的人:沒有任何創造性,沒有任何自主性。查理之所以成為“-創客”,原因很簡單,因為生產工具不受查理控制,相反,生產工具控制着查理。

而有了互聯網,查理可以變為豪瑟,道理也很簡單。一方面,正如作者所説,“我們都是創客,生來如此(看看孩子對於繪畫、積木、樂高玩具或是做手工的熱情),而且很多人將這樣的熱愛融入了愛好與情感之中”。互聯網移去了對創造性的壓制,使人的創造本能得以釋放。另一方面,生產工具可以零成本複製,將極大降低個體從事創造活動的固定成本。如果在一個時代裏,所有生產工具都可以像孫悟空吹汗毛一樣,一吹變出一大堆,那麼對人性最大的改變就是使原來看上去沒有創造力的人瞬間變成創客--自主創造者。

現實正在朝這個方向演變:實體物品已經成為屏幕上的種種設計,而這些設計可以用文件形式在線共享。最大的製造生產線也採用了MakerBot的語言(G編碼),現實與虛擬之間可以隨意轉換。只要可以在電腦上完成,就意味着人人可以完成,這是製造業正在經歷的改變。

安德森寫道:如果馬克思今天仍健在,一定會大為驚歎。關於“控制生產工具”的談話就會變成這樣:你(就是你!)可以輕擊鼠標,然後就建立起工廠。

DIY製造業的興起意味着什麼?現在有個流行的概念--再工業化。再工業化很容易引起歧義。作為對全球金融危機的反省,再工業化表層的意思是,歐美金融業比重過大,應把轉移出去的製造業再招回來。但如果把它理解為歷史太進步了,因此要倒退回工業時代,卻是錯誤的。在本書中,作為DIY製造業興起的背景,作者已經指明瞭方向,不是重回傳統制造業,而是發展人人可以參與的`虛擬化的製造業。因此,未來不是虛擬經濟的大退潮,反而是虛擬經濟的新高漲。

由於在互聯網上,製造業所需的重資產,如“所需的專業知識、設備以及大規模生產的成本消耗”,可以低成本複製分享,因此未來製造業可以採用同自動化相反的解決之道,即實現生產工具這種重資產與創造性勞動(創客)這種輕資產的分離,以 APPStore的模式進行互補--把Store這種生產工具複製分享給創客,由 APP開發者(也就是創客)通過創造性勞動提供回報(雙方在市場博弈中目前已形成三七分成的利益分配關係)。

具體來説,安德森指出了“創客運動”具有三個變革性的共同點。

第一,人們使用數字桌面工具設計新產品並製作出模型樣品(“數字DIY”)。

第二,在開源社區中分享設計成果、進行合作已經成為一種文化規範。

第三,如果願意,任何人都可以通過通用設計文件標準將設計傳給商業製造服務商,以任何數量規模製造所設計的產品,也可以使用桌面工具自行製造。

這不是回到工業化,而是完全進展到更高層次的新商業文明狀態。在歷史向前看、向前走中,解決向後看、向後退解決不了的矛盾。安德森説,新一波“創客運動”中的重大機遇就在於保持小型化與全球化並存的能力,既有手工匠人的原始又具創新性,實現低成本的高技術。小處開始,大處成長。最重要的是創造出世界需要但尚未了解的產品,雖然這樣的產品與舊模式的大眾經濟學可以説是格格不入。

一般勞動密集型產業都是低附加值、低創新性的,但創客形成的是高附加值、高創新性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這才是所謂再工業化的正確方向。這條路是否可行呢?蘋果的成功説明創客模式具有現實合理性。蘋果不分享生產工具、依靠自動化時,不僅創造的就業少,自己也差點兒破產;分享了Store及其開發工具這些最重要的生產工具後,不僅創造了70萬創客就業,自己賺的錢也超過了美國政府現金總和,相當於幾十個國家的國民生產總值之和。如果採用安德森提出的方法,至少政府因財政負債而破產這種急迫之事可以輕鬆化解。

最後談談怎樣理解《創客》一書中重點談論的創客製造。

不懂互聯網或粗通互聯網的人看到這本書,也許會覺得,搞互聯網的人怎麼不談互聯網,談起製造業來了。中國有句老話,叫大音希聲。意思是音樂到了最高境界,就跟聲音無關了。軍事家到了最高境界,可能根本不會打槍。談互聯網到最高境界,也可以根本不談互聯網。

安德森為什麼要談製造業呢?不知大家有沒有注意他説的一句話:“雖然軟件和信息行業備受矚目,但畢竟只能僱用少量人員。”他談創客的出發點是對所有人,而不僅是與互聯網技術行業有關的人。在這個境界中,各行各業都是互聯網行業,不存在跟互聯網無關的行業。因此互聯網也就自動“消失”了。相當於“大音”自動“希聲”了。

打個比方,什麼叫貨幣經濟?在工業資本主義早期,貨幣經濟是指銀行這個專門從事貨幣工作的地方創造的產值。銀行規模多大,貨幣經濟就多大。但到了深化階段,國民經濟所有部門、每筆交易都要通過市場交易,用貨幣結算,原來規模很大的物物交換所佔比重越來越小,直至全部國內生產總值都用貨幣結算時,貨幣經濟就覆蓋了整個國民經濟,就不再只是銀行創造的那點兒產值和就業了。

同樣,互聯網只有像貨幣覆蓋經濟的各個部門一樣,滲透進互聯網技術產業以外的各行各業,特別是製造業時,互聯網經濟才真正得以實現。本書的大部分篇幅都是在講設計如何滲透製造,這令人聯想到當年貨幣是如何滲透自然經濟的過程。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安德森説:“數字革命已經進入了真實世界的核心部分,而且可能已經產生了最深遠的影響。”談實體世界不是倒退回工業化,而是更大的進步。因為虛擬經濟不僅把虛擬產業覆蓋了,而且把實體產業也滲透了。

曾幾何時,通過想法改變世界異常艱難。未來的十年,當人們通過互聯網把數據生產力用於創意時,信息將不僅用於認識世界,人們將用它改造現實世界。

就我個人的看法,在上述過程中真正改變人類的是意義。創意是對意義的表現,設計也是對意義的實現,創客本質上是進行意義創造的人。因此當創造意義的活動從實體經濟中獨立出來,又轉回頭賦予實體經濟價值時,人類的社會基因就變了,變成新人。這是互聯網帶來的最偉大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