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字數作文 > 1200字作文

【精華】端午節的作文1200字合集五篇

欄目: 1200字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8.95K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端午節的作文1200字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端午節的作文1200字合集五篇

端午節的作文1200字 篇1

在家鄉的端午節中,有很多習俗,在離開家鄉的這些年裏,不經意的深深回憶起來,總覺得有種塵封的感覺!掐指一算,有近10年沒有過個正宗的家鄉的端午節了!

在家鄉,端午節的前個晚上,各家都要備一盆水,水裏面泡上艾葉,然後放在外面,在端午節的早上,全家洗臉的水,都要從這一盆水裏面取,人多的家庭可要節省着用了,免得有人沒的水洗臉。有小孩子的人家,一大早要早早把小孩子叫起來,到外面的池塘,河裏,或者湖邊去洗澡,據説這樣可以洗去一年的晦氣,而且還有避邪的作用,為什麼各家要用這樣的水洗臉?小孩子要到外面去洗澡呢?據説,在端午節的前晚,月宮裏的嫦娥,會讓搗了一年藥的玉兔,把藥撒向人間,讓人們洗去疾病和苦難,而且還有避邪的作用!這裏面還要插上一個小插曲就是,在月宮上面,我們總是可以看到有一棵桂花樹,樹下有個貌似人形的玉兔總是跪着作搗藥的動作,所以在小時候,晚上鬧人了,老人們總會哄小孩子説,走走走,到外面看玉兔搗藥去,小孩子們總是記得,月宮裏的玉兔搗了一年的藥,終於在5、4日的晚上悄悄的撒向了人間,所以,小孩子們在5、5的早上,總是爭着去外面洗澡,覺得用玉兔撒了藥的水來洗澡是件神聖的事情,而沒有去外面洗澡的,只有用放在屋外面的水來洗一下臉了!當然,去外面洗澡的孩子,要身體好才行,以免感冒,因為在記憶裏,5、5那天的早上,還是很冷的,也聽在外面洗了澡的哥哥回來説,洗完,好冷。所以,我和弟弟只有在家用艾葉泡過的水洗臉,那樣的水,泡了一夜艾葉後,顏色會變的綠綠的,還伴着一股艾葉特有的香味!用這樣的水洗完了臉,心裏總是有種安全感,在想:在這一年裏,我又是健康的了!

其次,在5、5日的早上,各家要吃煮雞蛋和剛刨下來的新鮮的蒜!雞蛋和蒜在鍋裏煮時,水裏面也要放上艾葉!經過放了艾葉的水一煮,雞蛋和蒜都會變成另外一種顏色,煞是好看!更是有一股艾葉特有的味道!艾葉同時也是一味中藥,具體治什麼病,偶就不知道了!在吃早飯時,這些雞蛋、蒜和粽子,都要擺上飯桌了,同時在飯桌上,還要擺一樣,那就是酒壺,而酒壺裏面的酒,和以往喝的酒要有一點不同了。有什麼不同呢?那就是在酒裏面,加了一味雄黃!酒也被泡成了雄黃的顏色,喝了這樣的雄黃酒,也是為了避邪!有小孩子的人家,還要把喝盛的雄黃酒,擦在小孩子的耳朵上面,所以,吃過飯出去玩耍時,可以看到到處都是耳朵被抹了雄黃的小孩子,這不能不説也是一種特色吧!如果細看的話,還會發現這些小孩子的身上,都會戴了一個香囊,手、腳、脖子、手指頭都會纏了五色線的,這樣的香囊裏面裝的香料同樣也是艾葉。五色線,顧名思義,就是用五種顏色的繡花線拈成的,這樣的説法是為了避免蛇蟲來咬,因為蛇的顏色就象五色線。戴幾天後,把它取下來扔掉,就會變成了蛇,如果戴了幾天還不扔掉,會變成了蛇來咬人的!

在端午節這天早上,各家還要把艾葉插在門的兩天,有點象清明節時插柳枝一樣,這樣的説法也是為了驅病避邪。走在村子裏,裊繞的炊煙中,伴着縷縷的艾葉的清香,和着露珠的清新氣息,給這樣一個早晨增添了濃濃的特有的節日氣氛。

許多年過去了,每當這天,總是能隔着時空聞到記憶裏遠遠的家鄉,在這天早晨漂來的濃濃的艾香!也總是在這天的早上,想起那盆綠綠的艾葉水小心翼翼的神聖的輕拂在臉上的絲絲涼意,也總是在這天早上,想起那胸前佩戴着的秀美的各種各樣的香囊!也總是在這天早上,想起耳朵上引以驕傲的紅紅的雄黃酒香,也總是在這天早上,想起吃着飄有艾香的雞蛋直到把肚皮撐的鼓鼓的還要在兜裏揣一個去上學!也總是在這一天,想起媽媽編的美麗的五色線與小朋友們比誰的漂亮時彼此羨慕的眼光!也總是在這一天,深深的,想起我的家門,想起我的父母!想起在家的幸福時光!

端午節的作文1200字 篇2

幼年時,我曾和媽媽、大嬢、妹妹在重慶老家龍水鎮生活過幾年。記憶中,那裏有一條寬闊的大河,河裏有漁船和渡船。聽媽媽説,龍水鎮盛產小五金製品,水陸交通十分便利,實際上比縣城還熱鬧呢。

然而,給我留下深深的記憶的,還是龍水鎮過節時那濃濃的民風民俗:端午節包粽子,劃龍船;中秋節打餈粑,放焰火;春節推湯圓,舞龍燈……其中,最熱鬧的當數端午節。

記得離端午節還早,大嬢就帶着我和妹妹去鎮外的鴨棚子,買上幾十個鴨蛋回家泡鹽蛋,説是端午節吃。

端午節前的另一件重要事情是做香包。大嬢帶着我和妹妹扯回一種叫香附子的野草,把草根洗淨、曬乾、磨成粉用來裝香包。媽媽和大嬢都是做針線的巧手,會用鮮豔的花布角做各種香包:一種是桃子形的,內裝香料;一種是猴子抱金瓜,內填棉花;一種是筍殼做的空心粽子,外面用彩色絲線纏出圖案花。每一種都吊着一個用彩色絲線做的穗子。我學着做了一個小猴子,媽媽和大嬢都誇我做得好。

端午節前兩天,大嬢就泡糯米,買粽葉(買來泡在水裏)。

端午節前一天,媽媽就和大嬢一起包粽子:用青悠悠的竹葉包小粽子,用黃色帶麻點的斑竹殼包大粽子。大嬢會包各種形狀的粽子,但我最喜歡媽媽包的尖角粽:三個小角整齊地排成三角形,延伸出一隻細長的尖角,整個粽子顯得十分精緻、纖巧。鮎粽子最費時間,煮一下午後再利用灶中的炭?“憨”(燜)一晚上,就又茸又香了。人口多的人家粽子包得也多,用草木灰水煮粽子就茸得快。我吃過“灰水粽”,有一股鹼香味兒。

端午節那天早上起來,前一晚煮的粽子還是熱的。從鍋裏撈幾個粽子剝了,蘸着“漏水糖”(紅糖水)吃。甜膩了,就切煮熟的鹽蛋。那鹽蛋真好吃,蛋黃又紅又沙,直流油。

吃完早飯,全家收拾打扮。我和妹妹穿上爸爸從成都寄來的連衣裙,梳了雙髮髻,紮上蝴蝶結,脖子上掛了香包。媽媽穿上爸爸寄來的花襯衣,長辮梢上也紮了蝴蝶結。媽媽那一米六八的高挑身材,長及膝彎的一對大辮子,走在哪裏都會引人注目。大嬢穿上了平時捨不得穿的藍色綢衫,紐襻上掛了鮮豔的香包。收拾歸一,就去看“龍舟會”。

到了河邊,只見大河兩岸已擠滿了人,十里八鄉的人都來了,聽説還有從外縣趕來的。在岸邊,我們找到了媽媽的小學包租的綵船,船上扎滿綢花,彩旗迎風飄揚,好漂亮!登上彩船,上面有遮陽的頂棚,船上有整齊的座位,還有保温桶,還有連環畫,真是太舒服了(幾年後,當我帶着妹妹在成都錦江邊擁擠的人羣中,頭頂烈日看劃龍船時,不覺深深地懷念這一刻)!

“龍舟會”開始了,先是“綵船巡遊”。第一艘大船上站着一位高大的古裝男子,他長着鬍鬚,穿着大袍子,戴着高帽子。媽媽説他裝扮的是古代的愛國詩人屈原,端午節就是為了紀念屈原。後面那艘船的故事我知道,是《白蛇傳》。我看過川劇:白娘子端午節時飲雄黃酒現了原形,嚇死了許仙,被法海和尚捉拿,於是水漫金山寺。後面那些綵船的故事我就記不得了,反正都是與端午節有關的神話故事和傳説。巡遊完畢,“龍舟賽”開始了。一時,河中龍舟競發,你追我趕;岸上吶喊助威,歡聲雷動。我們跟着喊“加油”,嗓子都喊啞了。最後是“搶鴨子比賽”。從船上把鴨子拋入水中,誰搶到鴨子就歸誰。看着那些游泳高手在水裏圍追堵截,十分有趣。“搶鴨子”結束後,各單位觀光的綵船就可以劃到河中心去“巡遊”了。我們乘着綵船航行在河中,河風吹拂,十分愜意。

回家後已是半下午,趕緊準備節日午餐。飯桌上,紅燒黃鱔是少不了的,雄黃酒也是必喝的。當然我家例外,因沒人喝酒。

晚上,媽媽和大嬢照例熬了陳艾、菖蒲水讓我們沐浴。至此,端午節就算過完了。

端午節的作文1200字 篇3

在家鄉的端午節中,有很多風俗,在離開家鄉的這些年裏,不經意的深深回憶起來,總覺得有種塵封的感覺!掐指一算,有近10年沒有過個正宗的家鄉的端午節了!

在家鄉,端午節的前個晚上,各家都要備一盆水,水裏面泡上艾葉,然後放在外面,在端午節的早上,全家洗臉的水,都要從這一盆水裏面取,人多的家庭可要節省着用了,免得有人沒的水洗臉。有小孩子的人家,一大早要早早將小孩子叫起來,到外面的池塘,河裏,或者湖邊去洗澡,據説這樣可以洗去一年的晦氣,而且還有避邪的作用,為什麼各家要用這樣的水洗臉?小孩子要到外面去洗澡呢?據説,在端午節的前晚,月宮裏的嫦娥,會讓搗了一年藥的玉兔,將藥撒向人間,讓人們洗去疾病和苦難,而且還有避邪的作用!這裏面還要插上一個小插曲就是,在月宮上面,我們總是可以看到有一棵桂花樹,樹下有個貌似人形的玉兔總是跪着作搗藥的動作,所以在小時候,晚上鬧人了,老人們總會哄小孩子説,走走走,到外面看玉兔搗藥去,小孩子們總是記得,月宮裏的玉兔搗了一年的藥,終於在5、4日的晚上悄悄的撒向了人間,所以,小孩子們在5、5的早上,總是爭着去外面洗澡,覺得用玉兔撒了藥的水來洗澡是件神聖的事情,而沒有去外面洗澡的,只有用放在屋外面的水來洗一下臉了!當然,去外面洗澡的孩子,要身體好才行,以免感冒,因為在記憶裏,5、5那天的早上,還是很冷的,也聽在外面洗了澡的哥哥回來説,洗完,好冷。所以,我和弟弟只有在家用艾葉泡過的水洗臉,那樣的水,泡了一夜艾葉後,顏色會變的綠綠的,還伴着一股艾葉特有的香味!用這樣的水洗完了臉,心裏總是有種安全感,在想:在這一年裏,我又是健康的了!

其次,在5、5日的早上,各家要吃煮雞蛋和剛刨下來的新鮮的蒜!雞蛋和蒜在鍋裏煮時,水裏面也要放上艾葉!經過放了艾葉的水一煮,雞蛋和蒜都會變成另外一種顏色,煞是好看!更是有一股艾葉特有的味道!艾葉同時也是一味中藥,具體治什麼病,偶就不知道了!在吃早飯時,這些雞蛋、蒜和粽子,都要擺上飯桌了,同時在飯桌上,還要擺一樣,那就是酒壺,而酒壺裏面的酒,和以往喝的酒要有一點不同了。有什麼不同呢?那就是在酒裏面,加了一味雄黃!酒也被泡成了雄黃的顏色,喝了這樣的雄黃酒,也是為了避邪!有小孩子的人家,還要將喝盛的雄黃酒,擦在小孩子的耳朵上面,所以,吃過飯出去玩耍時,可以看到到處都是耳朵被抹了雄黃的小孩子,這不能不説也是一種特色吧!如果細看的話,還會發現這些小孩子的身上,都會戴了一個香囊,手、腳、脖子、手指頭都會纏了五色線的,這樣的香囊裏面裝的香料同樣也是艾葉。五色線,顧名思義,就是用五種顏色的`繡花線拈成的,這樣的説法是為了避免蛇蟲來咬,因為蛇的顏色就象五色線。戴幾天後,將它取下來扔掉,就會變成了蛇,如果戴了幾天還不扔掉,會變成了蛇來咬人的!

在端午節這天早上,各家還要將艾葉插在門的兩天,有點象清明節時插柳枝一樣,這樣的説法也是為了驅病避邪。走在村子裏,裊繞的炊煙中,伴着縷縷的艾葉的清香,和着露珠的清新氣息,給這樣一個早晨增添了濃濃的特有的節日氣氛。

許多年過去了,每當這天,總是能隔着時空聞到記憶裏遠遠的家鄉,在這天早晨漂來的濃濃的艾香!也總是在這天的早上,想起那盆綠綠的艾葉水小心翼翼的神聖的輕拂在臉上的絲絲涼意,也總是在這天早上,想起那胸前佩戴着的秀美的各種各樣的香囊!也總是在這天早上,想起耳朵上引以驕傲的紅紅的雄黃酒香,也總是在這天早上,想起吃着飄有艾香的雞蛋直到將肚皮撐的鼓鼓的還要在兜裏揣一個去上學!也總是在這一天,想起媽媽編的美麗的五色線與小朋友們比誰的漂亮時彼此羨慕的眼光!也總是在這一天,深深的,想起我的家門,想起我的父母!想起在家的幸福時光!

端午節的作文1200字 篇4

薺是甜的,荼是苦的,薺和荼不可能生長在一起。蘭花要保有自己的幽香,它只能生長在幽深的山谷中。一個人想要保持自己高貴的人格,他這一輩子,註定要走上一條不歸路。

我敬佩屈原,因為他是一個偉大的精靈,身上綴着鮮花、披掛香草,寬大的衣袂,在風中獵獵作響,而那頎長的身軀,卻紋絲不動,他渾身散發着蘭花的芬香,即使是在兩千兩百八十年後的今天,仍然散發着千古的清香。屈原被評為世界四大文化偉人之一,但我懷疑他是否願意和但丁、莎士比亞、歌德同坐在一個國際殿堂裏受大家的崇拜。許多人一説到屈原就會想到他的《離騷》、他的《九章》、他的《天問》,然後才會感歎他是個愛國而又不得志的詩人。其實屈原不是詩人,他是一個政治家,一個力圖使國家政治修明,繁榮強盛,人們過着“大同”生活的愛國政治家。他的一生是在追求國家強盛的道路上輾轉奔波,但他遭受更多的是猜疑,妒忌、排擠,最後得到的確實流放在外的結局。我想那是在絕望的情況下,他才拿起沉重的筆,寫下自己那無聲的哭訴,一個愛國的政治家,卻不能在為官上有所作為,而在文字尋找寄託,而現在的我們只記住了他的文筆,卻忽略了他的愛國情操,對他而言,那該是怎樣的一種悲哀?

“高山流水,知音何在?絃聲已絕,如何獨生?”這是俞伯牙的絕唱,失去鍾子期這個知音,他選擇了絕弦。屈原在從政路上,始終一個人蹣跚獨行,沒有朋友,沒有知音,只有敵人,但他從沒有選擇絕弦。我曾無數次的想象,如果有佛家所説的“輪迴”,我多麼想我曾生長在那個時代,我一定會跟隨着大夫的腳步,在背後默默支持他,成為這個偉大孤獨者的摯友,讓他知道,他不是孤單的,他的高潔明志是有人懂得的。在眾人皆醉,而“我”獨醒的時代,他為什麼要那麼執着呢?“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他沒有必要抱着懷王這個剛愎自用的“空木頭”,他大可選擇到他國尋找其他聖明的國君,但他沒有,“歷九州而相其君兮,何必懷此都也”,“夫聖人者,不凝滯於物方能與世推移”這是賈誼與司馬遷對他的勸説,但他仍固執地選擇了留下來。我想那是他對楚國最真摯的愛,他義無反顧的精神讓他最終走上了一條不歸路,但他從來沒有後悔,在投入汨羅江的那一刻,我想他應該是笑着的,因為即使是死,他也要選擇在自己的國度裏。

在我心目中,屈原是孤獨的。為了心目中那個美好的楚國,為了自己的不悔追求,他寧可選擇結束自己的一生,也不離開楚國,去苟且偷生,因為他對這個國家愛得熱切,愛得深沉。相比他的敢愛敢做,我覺得自己卻是一個可悲的人。我既追求獨立不羈,卻又跳不出現實當中的框框條條,我患得患失,自因為可以做到很多事情都以冷眼相看,卻發現自己早已“當局者迷”。我常常對自己產生懷疑:是否我想得太多了?是否現實就是現實,容不下我太多幼稚無知的想法?面對現實,我無從適從,只能隨波逐流,人云亦云。而屈原,他是一個明智的勇敢者。他以他的獨具匠心經營着自己的精神世界,儘管別人不理解,但他始終堅持着,他漠視孤獨,漠視自己,或許他曾揚天大笑:別人笑我太痴狂,我看別人看不穿。

我常常會想起屈原的《悲回風》,在夜深人靜的晚上,靜靜地撫摩着那古老的文字,心裏不禁湧起一陣莫名的感動。或許它不是屈原最好的作品,但卻是他最悲傷的作品。那是屈原在心裏最灰暗的時候寫的,每一句都是心裏血淚的哭訴,純然是一絲悲哀,一片絕望。“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路已走到盡頭,他選擇了在同樣的五月五,跟隨伍子胥的腳步,縱身跳進滾滾汨羅江。那濺起的雪白而有冰冷的水花,濺滿了楚國大地,也濺滿了兩千多年的華夏文明史,也一直濺滿到我的心裏。

在我心目中,屈原是山,他有着山的堅定與傲然;在我心目中,屈原是海,他有着海的胸懷和坦然,我想只要我們這個民族存在,屈原的思想和精神就會綿亙不絕地傳下去。因為這樣一個愛國之人,我們不敢忘,我們也不能忘。

端午節的作文1200字 篇5

姥姥的粽香——端午節了!又想起姥姥包的粽子

端午節了!又想起姥姥包的粽子。姥姥包粽子認真細心。包好的粽子,養眼養胃又養心。

往年,端午節前幾天,姥姥就張羅買葦葉、糯米。葦葉買回,要“打”葦葉,所謂“打”就是把葦葉一片片碼齊,浸在水裏泡一天使葦葉更平整而有韌性。米得稍泡會兒,邊淘邊泡。等葦葉泡得了,米也淘好泡好了,才能開始包。包粽子也很有講究,姥姥包的粽子四個角六個面很標緻特立體。葦葉包成,麻繩捆綁,結結實實美觀大方。

粽子包好同雞蛋一起上鍋煮,通常煮兩三個小時,悶一宿。吃姥姥包的粽子得有耐心,忍得住饞,頭天煮的粽子,第二天早晨才能吃。可一旦開鍋就是色香味俱佳!

開鍋,清香四溢,綠色蒸騰。那種綠不像翠那麼耀眼,它平實柔和。粽身的深色麻繩是暗綠,蘆葦葉是深綠,雞蛋被葦葉的青綠塗染深褐色略有斑駁的綠。綠,水墨畫般渲染,瞬時使你的眸子清靈如水。葦葉的清香,濃郁的甜絲絲的米香、淡淡的蛋香撲鼻而來。忍得住,你就等到把粽子剝開放碗裏,撒上紅糖,用筷子夾開一小塊,仔細品嚐。饞得受不了,就用葦葉當碗,剝出一角咬一口,一口一口,葦葉全剝開了,粽子也吃完了,吃得嘴粘手粘。

粽子很大,吃完一個即飽。可那濃香讓人肚飽眼不飽,眼飽心不飽。此時,姥姥就把剩下的粽子分分,一些讓我們拿回家慢慢吃,另一些分給周圍鄰居們嚐嚐。

媽最愛吃粽子,姥姥每次分給我們家最多。她還特意給媽買了個大竹籃,年年包了粽子,都讓媽拿着籃子回家盛。我們給籃子取了名,叫“粽子籃”,而我們家的“竹籃粽”也出了名。媽常常遵着姥姥的叮囑,把粽子分分,讓身邊的人都嚐嚐。端午節時,我家的鄰居小孩看見我們的“粽子籃”,都感到無比興奮。

每年端午節,姥姥的鄰居、朋友們,她的兒女們,她兒女的鄰居、朋友們都多多少少能吃到她包的粽子。多少年,我們周圍的親友都脣齒留香。

姥姥的粽子香香糯糯“走四方”,姥姥的粽香散佈最廣最遠最深,在我們的記憶中常留不忘!

有一天當我們踏過那條熟悉的小路,發現曾經的拐角已是岔路

成羣走在街上的人,哪個不是深懷着自己的一份孤獨,或許一個人並不孤單,一個沒有回憶的人才是真正的孤單。

有時候我不是不想張口,我怕一張口,那些深隱的念便碎成了淚,那些令人心酸的感覺又浮上了心頭。

多年後的一天,刻骨的東西忽然變得模糊不清,你記不起曾經與某個人在一起的細節,只是感覺一切恍然如夢。

愛有時候只是某個階段,我們卻將其假想成了一生,我們的心啊,為何如此的彷徨,原來我們一直都在離別中。

我們可以做到對一個人放棄,卻做不到對一個人忘記,有一天當我們踏過那條熟悉的小路,發現曾經的拐角已是岔路。

時光的角落裏,零落了幾多無力詮釋的清愁,卻不能夠再與一個人重新認識,重新開始一次。

人生是一場永不落幕的演出,今天的親近或許就是明天的遙遠,如夢如幻的往事,只在心間留下一抹惆悵的真。

生命的故事裏曾經走失了誰,人生的河流裏淹沒了多少勇敢的執念,愛總在最深時落下交織的帷幕,我們已不敢向那個故事裏的人索要太多。

或許冷漠與薄涼,才是分開的兩個人最適應,最恰好的温度,我們已經無法再醖釀出那些突然的温暖,我們的心已經無力再承受那樣猛烈的撞擊。

錯過,卻不再期待新的遇見,多年後依舊在反覆問詢自己的心,我究竟愛過的是那段時光,還是那段時光裏用心陪我走過的人。

錯過的人,即使還在心底千百次的憶起,卻只能説與文字裏的天涯海角聽了,我已經不敢在一個人的心裏,拾取一份仿若當年的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