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字數作文 > 900字作文

【熱門】端午節的作文900字五篇

欄目: 900字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29W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端午節的作文900字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熱門】端午節的作文900字五篇

端午節的作文900字 篇1

家鄉的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們漢族的傳統節日。在戰國時期,我國愛國詩人屈原聽説秦軍攻破楚國國都的消息後,悲憤交加,依然寫下絕筆作《懷沙》後,抱石投入淚羅江,以身殉國,百姓們紛紛親去打撈,沿水招魂,在沒有結果時,人們只有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蝦魚蠶食屈原屍首的方法表達對他的想念,此日正是農曆五月初五,以後每年人們在這一天都要到江面去頭粽子表達緬懷之情,隨着時間的演變,人們將這一天俗稱為“端午節”,過節的形式也多養起來,如插楊柳、賽龍舟、吃粽子、燒高山等等。

我也特別喜歡家鄉的端午節,雖然沒有電視裏看到的盛大賽龍舟、燒高山等習俗,但是我獨愛綁花繩、戴荷包、插楊柳、包粽子、串親戚等風俗喜慶方式。

五月初四這天,我就嚷着母親帶我去趕集,大人們忙着購買肉呀、菜呀、蛋之類的,我們孩子的焦點在於買花線、買畫布,挑三揀四,串了西家串東家,幾個商店、攤位轉下來,手裏捧着一大把花線、畫布。可高興了,在回家的路上就迫不及待的搓起花繩來。回到家裏,和鄰里幾個小朋友圍着外婆開始編花繩、縫荷包。捻線搓繩、選布剪樣,穿針引線,直到開燈時分,每個小朋友都有了滿意的收穫,可把外婆累壞了,我們便搶着用小拳頭敲打外婆伸不直的腰背,外婆臉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興奮的我就是睡不着,偷偷起來把花繩和荷包比劃了好幾次,由於外婆説了:“今天戴了就不靈了,只有在端午節這天戴上才會保佑我們一年平安。”真是一個難眠之夜呀!隱隱約約聽見父親插楊柳的聲音,我一骨碌翻起身來,大聲喊着戴荷包囉……以最快、最簡單的方式洗刷完畢,在母親的幫助下認真的綁上了花繩、戴上了荷包,看着手腕、腳腕花花綠綠的花繩,是弄着胸前各式各樣的荷包,我自豪極了,猶如成了最美的小公主。帶着無比幸福的心情,開始幫母親炒雞蛋、包粽子。

説起包粽子,可是我拿手好戲,早在六歲那年,大媽就教會了我包粽子。我便一個指揮官的架勢喊來父親,指揮着他和母親抱起粽子來:首先按比例把昨天購買來的糯米、大棗、葡萄乾、枸杞放入盆中掏乾淨,然後再加進去一定量的白糖、蜂蜜和均勻,接着拿來竹葉捲成一個漏斗形,要注意,不能把葉子卷完,還要留一些等放進做好的餡子後封起來,父親一直做得很好,就是最後的封包動作出了錯,被我狠狠批評了幾句:“老爸,你也不動腦想想,包紮的繩子要打成活結,不然證書後你連葉子一塊兒吃嗎……”在我成功的指揮下,你一個、他一個、我一個,不一會兒包了一大堆,最後就是開灶蒸煮了,這期間,我有顯擺着自己的花繩和荷包指揮父親矯正了父親楊柳插得不好看之處。

開始過節享受了,一家人圍着豐盛的節日餐,你爭我搶、談天説地、笑語盈盈,真是其樂融融。時逢中午,我們一家又拎着自己親手做好的禮物去大伯家串門子,一路上陽光和煦、鳥語花香,喜笑顏開,我真的被這欣欣向榮的日子陶醉了……

端午節的作文900字 篇2

端午節,大家一定都開開心心地坐在餐桌前,美滋滋地吃着香甜可口的粽子。但是我在這個端午節,不僅吃了粽子,還體驗到了自己包粽子的樂趣。

昨天,我乘公交車來到外婆家,準備向外婆“討教”怎麼包粽子。一跨進家門,就看見外婆站在桌子前,兩隻手不停地上下翻動,不到兩分鐘,一個胖乎乎的粽子就在外婆手裏誕生了。見此情景,我不禁兩眼放光,恨不得馬上包出個更“胖”的粽子來。

於是,我急忙對外婆説:“外婆外婆,快點教我包粽子嘛!”

外婆露出了慈祥的笑容,説:“好好好,等外婆把這個粽子包好就教你噢!”

“嗯。”我興奮地點了點頭。

“好了好了,我來教你了!你想包白米棕還是肉粽呀?”外婆笑眯眯地問我。

“嗯……白米棕?肉粽?”我搓着手砸吧着嘴,暗暗地盤算着,“還是白米棕吧!”

“好。”外婆指指一鍋雪白的糯米對我説,“白米棕要用這種糯米,你先看我怎麼包的,然後你再包噢!”只見外婆先拿起一張粽葉,輕輕一卷,使粽葉變成了一個拖着兩條“尾巴”的錐形,再往這個缺了底面的錐形裏放進糯米和一顆紅棗,然後用那兩條“尾巴”蓋住錐形的缺口,最後,外婆拿出一根繩子把已經成型的粽子“五花大綁”,並打了一個漂亮蝴蝶結。

“哦!原來那麼簡單的!下面看本天才的吧!”看了包粽子的整個過程,我不禁信心大增。可是,這世上有些事情,還真是説説容易做做難!我信心滿滿地上了陣,拿起一張粽葉,猛地一捲,隨着“嘎嘣”一聲脆響,新鮮的粽葉斷成了兩截。“失誤失誤,一次小小的失誤而已嘛!”看到這個不應該發生的錯誤,我一邊用冰冷的手捂住臉頰,試圖讓自己臉上的紅暈退去一些,一邊自己安慰着自己。

説罷,我又拿起了一張粽葉,吸取了上次的教訓,輕輕地一捲,一個完美的錐形在我手中誕生了!“耶!我真是個舉世無雙的天才!”我得意洋洋地歡呼起來。接着,我學着外婆的樣子,用右手拿了一點糯米,放進錐形裏,又拿起一顆紅棗使勁地塞進糯米里,誰知我塞得太用力,再加上原本就捏得不太緊,這個可憐的半成品粽子在我手中不幸“光榮犧牲”了。“Ohno!怎麼可以這樣?”我看着粘了滿手的糯米,鬱悶地抱怨着。

“哼,這點微不足道的挫折,怎麼打得敗本天才?只要堅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在一番自言自語後,我第三次拿起了粽葉,小心翼翼地把粽葉捲成錐形後,先往裏面放了一半糯米,放進紅彤彤的紅棗後,再拿起另一半糯米蓋上。“嗯嗯嗯,很不錯很不錯!還有最後一……兩步就完成了!”最關鍵的一步到了!我左手緊緊地捏住尚未完工的粽子,生怕一不小心再掉了,右手拿着“尾巴”把錐形包裹起來,我伸出第三隻手……咦不對,已經沒手了!“外婆,幫我拿條繩子過來!”我轉頭向正在忙碌的外婆提出要求。從外婆手裏拿過繩子,用彆扭而笨拙的手法勉強把粽子“綁”了起來。

把粽子捧在手裏細細端詳,只見此粽身軀歪歪斜斜,瘦不禁風,讓人心生憐憫之情也。不過雖然醜了點,但畢竟還是我包的第一個粽子,可謂是嘔心瀝血之作!迫不及待地放到鍋子裏煮了起來。十五分鐘後。啊嗚……砸吧砸吧……嗯嗯嗯……雖説外觀不怎麼樣,但是味道還是很好!

在此,我鄭重推薦同學們:自己去包一下粽子吧,重要的不是結果,而是過程!

端午節的作文900字 篇3

早晨,我一起牀就聞到一股清香,於是連忙跑到廚房,一看原來是媽媽在包粽子。我很想體會體會這種氣氛,便向媽媽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粽子。媽媽告訴我包粽子,首先要把棕葉洗乾淨,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棗子、雞蛋、肉等做陷,將自己喜歡的陷煮得香噴噴的,就可以開工了。

先把長長的棕葉摺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稜角。然後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後把棕葉包着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狀。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後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之後把包好的粽子放進鍋裏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後,改文火煮30分鐘就可以。在煮粽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為從鍋裏飄出那粽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粽子煮熟了,我吃着粽子便問;媽媽,粽子是怎麼來的?媽媽説:説來話長,屈原是我國一位著名的詩人和偉大的政治家。屈原早年受楚懷王信任,在他的努力下,楚國國力有所增強。但由於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讒言與排擠,屈原逐漸被楚懷王疏遠。流放期間,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秦軍攻破,心如刀割,便抱石投江身死。因此,人們為了紀念屈原怕他的真身被魚龍蝦蟹吃掉,做了粽子投入江中。聽了媽媽的述説,我不禁敬佩起屈原來了。端午節_包粽子作文500字今天是星期六,我和往常一樣,早早地起來去上奧數課。走過菜場時,我發現那裏特別熱鬧。賣粽子的地方,有四五個人在那裏包粽子;買鴨子的地方也排起了長隊。我心裏納悶,今天到底是什麼節日呀!媽媽告訴我,今天是端午節,下午要到婆婆家去。我高興極了。

下午,媽媽帶我到了婆婆家。還沒進門,我就看見婆婆家門前插着艾草。艾草又長又綠,還能驅蚊去毒,對人可有幫助啦!媽媽説端午節一般人家都會插這個,驅蚊避邪。我一進婆婆家,婆婆就拿來一個鴨蛋,而且還用紅、黃、綠、粉四種顏色的絲線包着。婆婆把它掛在我的脖子上,説:這是送給你的小禮物。

我拿着鴨蛋,忽然想起語文書中有端午節的作文,但上面説的不是這四種顏色的絲線,而是紅、黃、藍、黑、白五種顏色的絲線。於是,我把它告訴了婆婆,婆婆説:你懂得真多,婆婆一定改正。吃晚飯了,今天的晚飯特別豐富,有五黃,它們是黃魚、黃瓜、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鹹黃鴨蛋五種帶有黃字的食品。還有五紅,紅蝦、紅莧菜、紅豆粽子、考鴨、紅心鴨蛋,婆婆説這是現代的端午流行的。我這才恍然大悟,難怪買鴨子要排隊。晚飯我吃了很多,五黃、五紅嚐了個遍。過節真好,既有禮物,又有好吃的,還能學到知識。

端午節的作文900字 篇4

端午節包粽子的來歷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人們都有包粽子往江裏扔的習俗,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哈哈!在這兒由我來告訴你吧!那就得從屈原説起了,屈原是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人,他是國王的一名大夫。屈原雖然忠實楚懷王,但卻受其他人的排擠。楚懷王逝世後又因傾囊王聽信讒言而將屈原流放到汨羅江邊。屈原苦苦想到,我反正也不能為國家和百姓造福,那我活着還有什麼用呢?於是便投江自盡了,那天正是我國的農曆五月初五。百姓們聽説屈原跳江的消息後,十分痛苦。他們發動了很多人坐在船上在江邊打撈屈原,一連打撈了很多天,最終還是沒有打撈到屈原。所以百姓們為了紀念對屈原的思念之情,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那天,就要包粽子,將包好的粽子少吃一點,大部分都要扔到江裏去,讓江裏的魚蝦吃粽子,不要吃屈原的身體。從此以後每年的五月初五包粽子,就成了一種傳統。

端午節吃粽子的來歷 為什麼吃粽子,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民間有吃粽子的習慣,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都是為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幾千年前,屈原投入汨羅江自殺,為了不讓江中的魚吃屈原的屍體,人們包了很多粽子投入江中,所以幾千年來就有了吃粽子這個習俗。

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呢?而且粽子其實就是糯米為主的食物,糯米的吃法很多的,為什麼要用葉子包起來呢?關於端午節為什麼吃粽子有很多種傳説,下面小編帶您看一下端午節為什麼吃粽子。

端午節為什麼吃粽子呢?民間傳説,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馬上划船撈救,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裏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

另一種關於端午節為什麼吃粽子的説法是,公元前340年,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後,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來。 就是説我們現在吃的葉子包的粽子,其實在以前是竹筒裝起來的。

為什麼後來又用艾葉或葦葉、荷葉包粽子呢?有記載説:“你們祭祀的東西,都被江中的蛟龍偷去了,以後可用艾葉包住,將五色絲線捆好,蛟龍最怕這兩樣東西。”於是,人們便以“菰葉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傳,並逐漸發展成為我國的端午節食品。

但是關於端午節為什麼吃粽子的由來,專家考證,粽子只不過是民間普通食品,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説端午食粽是祭屈原,是後人附會而形成的,僅反映民眾的心願而已。實際上,為了紀念春秋時晉國的介子推而形成民間節俗的"寒食節"(清明前一天)吃粽子,起源要比端午食粽早。至今,許多地方仍通行清明前一天與清明食粽的民間風俗。

端午節的作文900字 篇5

十餘年前的五月,姥姥忙完生命裏最後一個端午,便匆匆離去。

以前每自清明前夜始,臨近粽香五月,便有姥姥的絮語叮嚀,她總是踱着疲憊的小腳,輕輕推門,輕輕走近,拾起牀邊垂落的被角,為我一掩再掩。

物質極度貧瘠的歲月,端午,在童年的期盼下,總是姍姍來遲。等待中長大的日子,不知何時,青葦已隔夜盈尺。端午,似一株凌虛而至的瓦楞草,無聲無息落在老家的瓦房上,就在某個清晨,姥姥推醒了還在熟睡中的我們,笑眯眯的説,粽子熟了。燒了一夜的灶火已漸燃漸熄,大鍋裏還咕嘟咕嘟冒着些微的水泡,粽香漫過那口大鍋的四周,瀰漫在農家小院的上空,縈繞在孩子渴望的小嘴邊,飄蕩在歡快的童歌裏。

端午粽香,縈繞歲歲年年的童謠,我們在姥姥精心準備的一個又一個端午之後長高。姥姥一雙操勞的枯手,漸漸託不住昔日蹣跚的娃兒們,當小弟也站在她身後,聲漸雄渾之時,姥姥轉身回望,卻已一笑白頭。

姥姥的端午,從老家搬到城裏,仍舊初始味道。而安逸清閒的市民生活,狹窄的蝸居,使姥姥更多的呆坐在門前,想念鄉間,想念寬敞的農家小院,雞鳴犬吠,想念清晨趟着兩腿露珠,一雙巧手侍弄過的黃瓜架、葡萄秧,想念老槐樹樹蔭下,幾位老鄰敍敍陳年舊話,農諺桑麻。姥姥似乎在那一年忽然蒼老。

最後的端午,姥姥依舊忙碌,她似乎始終是這個節日大會的主持人,任何人都可以忽略和忘記這個日子,唯獨她不會。我們從各自的家裏奔來吃粽子的時候,還絲毫沒有感覺到姥姥的端午,將在這裏停留。只記得姥姥嘮叨了許多,關於誰該談朋友了,誰該快點結婚了,別讓姥姥這麼等着。大家聽着,都沒有在意。

端午後幾日,姥姥在一個深夜忽然丟下大堆未了的心事,匆匆撒手而去,我守在她牀邊僅僅一步之遙,卻空着手沒留下老人家隻言片語。

次年端午,凝重在無限哀思裏,大家小心翼翼躲閃着,似乎稍不留意會不慎碰落太多的哀傷。談話間,説到童年,那葦塘、蛙鳴、老家的土炕、鄰家小孩憨態可掬的貓頭小布鞋。。。。。。小弟忽然説了一句“一到端午,就想起姥姥來。”大家頓住了,都不説話,大弟站在陽台,低頭點起一支煙,媽媽肩頭抽動,不知誰的眼淚叮咚掉在米盆裏,落在一隻只秀氣的青粽上。。。。。。

端午,翠綠與寂靜,蒹霞蒼蒼的古韻,帶着一春濡濕的水汽,簡淡,玄遠。蘆叢搖曳、薄霧輕裳,青衣姍姍,不禁想起眉清目秀,淡粧行走在阡陌上的秀麗村姑,初見有股矜持的冷,一身素衣,隔岸淺笑低吟,甜而不膩,那種感覺在長久的凝睇裏掩埋,永遠都蟄伏在心靈深處不會消失。

嫻靜的汨羅江,從遠古走來,走過幾千年光陰。姥姥的端午永遠是其中一尺鮮潔的水,滌盪着我生命中的五月,走過多少年,芬芳多少年。

Tags:端午節 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