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字數作文 > 800字作文

關於清明節的作文800字(精選12篇)

欄目: 800字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71W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清明節的作文800字(精選12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清明節的作文800字(精選12篇)

清明節的作文800字1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節,這天好像是所有的人都忙碌了起來,我也情不自禁想起了離我們遠去的外婆,想着他以前疼愛我的種種回憶,不得不承認的就是,我非常想念他了。

我無法忘記,那一年回到故鄉,看到躺在牀上的外婆,有多瘦骨嶙峋。她痛苦地蜷曲着,乾枯的手掌,指節發白。我和媽媽無法相信,外婆已是骨癌晚期。更讓人無法相信的是,一年多前,舅舅帶外婆去醫院檢查時,已發現她得了骨癌。然而拿到化驗單的那一刻,外婆卻告訴舅舅不要讓其他的人知道,也不去治療,只是靜靜地回到家,正常地每天上學教書。

原來,這一年多,每天在講台上給學生上課,把一疊疊試卷帶回家批改的外婆,竟忍受着病情不斷惡化的折磨。在她手拿粉筆在黑板上書寫漢字之時,她的手會傳來陣陣劇痛。獨自一個人居住在老家,兒女們搬到大城市之時,她時常在深夜因為疼痛無法入睡,輾轉反側到天明。這一切,這一切的痛苦,她只是獨自承受,不告訴兒女,不讓兒女為她擔心。她擔憂兒女為她支付鉅額的醫藥費而經濟窘迫,還儘可能地延續自己幾十年的教學生涯,儘可能地教書育人。

這時一切已無法挽回,媽媽、舅舅他們已經阻止不了外婆病情的惡化,唯一能做的,只是減輕她的痛苦。可是,外婆艱難吐出的幾個字卻就是:別,別再為我花錢。她心甘情願獨自挺過這些折磨,不讓子女為了她陷入經濟上的困境。甚至於,在兒女們輪班守夜,陪着她之時,她選擇了偷偷服食,早點結束這一切,不拖累兒女。當我們及時發現,外婆終於醒來的一剎那,我們懸着的心放下,卻又被外婆自責、內疚、顫抖的目光所刺痛。媽媽摟着我哭了,她説:“該自責的就是我們呀!你的外婆,我們太對不起她!”

在那天的晚上,媽媽陪着外婆,下半夜,外婆突然像是恢復些精神,完整地説出了幾句話,她滿是不捨地説:看到你們過得好,城城也考上了大學,這就夠了。後來她安詳地睡去,我們以為將就是一個美好的明天,然而,這就是永別。

這些年老家的人們不時會提起外婆,説她就是一個教了一輩子書的好老師,愛教書,愛孩子,就跟有時電視上放的“感動××”的人一樣,感動着村裏的人。我想,外婆也許沒有那麼偉大,但她對兒女、子孫的愛,深沉得讓當年僅八歲的我感到生命的悲涼與母愛的偉大。她讓我永遠銘記,在處於多麼痛苦的憂患中,她的生命書寫了多麼深刻的愛。

想到這些,我也暗暗對自己下了決心,以後不管再遠,在忙,每年清明節都要回來看望一下外婆,以表示我對外婆的思念。

清明節的作文800字2

每一年的清明,都是那麼愁苦;每一年的清明,總是下着毛毛細雨,打落在人們的心頭。在這個祭掃的日子,總有那麼多人為之感慨和傷懷。

自古以來,有多少文人墨客揮筆灑下有關清明的詩篇,被人們傳送千年。有元末明初高啟寫的“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表達了清明時節死者墳前無後人祭拜的哀傷;也有韓翃的“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描繪了清明時節整個長安城充滿了春意,熱鬧繁華。詩雖多,但是最著名以及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唐朝杜牧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通過描寫清明時節的陰雨天氣,襯托出路上行人吊念逝去親人的悲思愁緒。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和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第108天,是中國傳統的節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清明最早只是一種節氣的名稱,乃是中國古代的24節氣之一。其後來變成紀念祖先的節日與寒食節有關。

在清明節的前幾天,我與同學們一起參加了學校組織的祭掃陸龍飛烈士陵墓的掃墓活動。首先,我們從學校徒步來到了楓涇公墓,然後站在陸龍飛烈士墓前聽主持人對本次活動的介紹。聽了人民英雄陸龍飛的生平簡介,以及陸龍飛一生與敵人英勇鬥爭的故事,那寧死不屈的精神深深地打動着我們。最後,我們跟着主持人一起宣誓,立志做一名能為祖國奉獻的人。學校組織這次活動主要為了讓我們時刻銘記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是經過無數英雄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我們一定要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同時也要記住清明這個祭掃先祖的節日,絕不能忘記中國的傳統節日。

清明節我除了跟同學一起祭掃了陸龍飛烈士陵墓。在家裏,我還和家人們一起做了青團。一開始我對於做青團一無所知,不知從何下手,但是在媽媽和奶奶的幫助與指導下,我好不容易做出了一個有瑕疵的青團。後來經過不斷地摸索與改進,做了幾個之後,終於做出了一個外形完美無缺的青團,簡直可以與媽媽和奶奶做的青團相互媲美了,我看到自己做的青團如此完整,心裏有着一種説不出的激動和強烈的成就感。

這次清明節,我的大腦又補充了不少新的知識,不僅瞭解了清明節的習俗及傳統活動,通過親手做青團鍛鍊了自己的動手能力,也讓我在學校組織的祭掃烈士活動中認識到我們應該時常懷着感恩的心。

清明節的作文800字3

清明又返,我熱情地迎接了我人生中的第XX個清明節。

“清明”在我們這兒會讓大家感覺到“迷信”,原本簡單的“掃塵”演變成分“墓餅”、吃“排場”……老人一旦發現墓的方位或周遭有不好的遮擋物就能讓大夥兒忙上個半天。

今年清明,爺爺從外地回來了。一大早,爺爺就要我們徒步去老家——藻溪下山虎村。他説,不讓我們坐車那是因為這樣沒誠意。一路上,爺爺板着臉,一直到第一個墓時,他才舒展開了笑臉,招呼我們“行動”起來——拔雜草、分“墓餅”等。因為墓前有叢竹子擋住了陽光,在陰涼下,我們做起事來能不事半功倍嗎?可令人驚奇的是爺爺卻放下手中活,操起一把柴刀就往那叢竹子砍去。媽媽和姑姑忙問為什麼。爺爺卻説出了一句令人捧腹大笑的話:“這叢竹子不祥,擋住了陽光。難怪陳氏的人才屈指可數,原來是這叢竹子影響了陳氏光宗耀祖啊!”大家一致反對讓爺爺這麼大年紀去伐竹,可爺爺偏不順從“民意”。我想,爺爺平時十分疼我,我也該幫幫他。憑着這個信念,我倒戈相向,幫爺爺破竹子了,可爺爺只發配我搬細竹子的任務。我一直聽見,爺爺一邊砍竹子,一邊念道:“皇天在天上,祖先在下,爸,願您保佑我們陳家能出大人物……求求你了,每次清明我都會給您帶好吃的……” 我當時就覺得我們這兒特迷信也很好玩,可我不知好玩背後是辛勞,來來回回運竹子,蹲着又半跪劈竹子讓我的腰都快直不起來了,哈哈,不過汗水浸濕衣背的感覺真不錯。

過了半個鐘頭,爸爸騎着摩托車來了。他是來給爺爺換班的,爺爺不肯,爸爸只好幫我搬那些我搬不動的大傢伙。就這樣,我們祖孫三人伐竹、搬竹直至爺爺滿意了為止。離開太太的墓後我們又去祭掃另外一個姥爺的墓。

在車上搖晃了半個鐘頭後我們相繼下車了。爸爸從車後座拿出一捆金銀紙也跟隨爺爺上了山。幹完拔雜草等事後,爺爺先讓我向姥爺祈求平安,然後燒了摺好的紙錢,一邊燒紙錢一邊又在虔誠祈禱着。

在回來的車上,我一直想着:“以前聽過鬼會害人,沒想到鬼還會保佑人哪!”其實,這不也看出了老一輩人用自己獨有的方式祭拜着先人、緬懷着先人嗎?爺爺啊,雖然您的這些舉動有些“迷信”,但我還是以您為傲,是您教會了我們做人不能忘本,得有人情味!

清明節的作文800字4

每年清明假期皆為三日,三日時間加上一些未完成的工作,我自然沒有空閒去遊山玩水。唯一抽了半天的空,動身掃墓。站在墓前,身後的杜鵑花開得正豔,紅花映着碑上的黑白照片,照片上的人也還算意氣風發,只是永遠定格在那裏,不會變了。

清明的風格外大。悲嘯着,吹哭了多少思念故人的男男女女。每個人的頭顱都是低着的,紅着眼眶的。最皮的孩子也服服帖帖地站在一側,難安的搓着手,一切令人沮喪的事,憋在心中的委屈,一肚子的苦水好像一不小心就會全部在故人前傾倒乾淨。

清明的空氣格外安靜。近幾日伴着升温到來的蟬鳴好像也放了三天假期,突然就消逝了。想起一句“天早灰藍偏未晚”,應景生動,太陽是不是與月亮結伴去探望被后羿射死的另外九個太陽去了。怪不得這天明不明暗不暗,原來日月都出門了。風動草波曳,世間都瀰漫着悽清的氣氛,風吹動紙花的沙沙響,又為清明添上幾分寂靜。這樣繁忙的社會,難得一日靜,只不過今日之靜,更悲涼些罷了。

清明的雨格外涼。雨滴落在身上讓人發顫,被一道冰刃劃傷似的。從今懷古,清明那日晉文公重耳放火燒山,火滅後上山看見介子推與他母親環抱着柳樹的屍體,又從柳樹洞中掏出:“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時重耳流的眼淚,是不是比今日之雨還要涼呢?

身邊親近的人還在時,大家從未像張愛玲所説那樣——“遇見你我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裏去,但我的'心是換洗的,並且在那裏開出一朵花來”,而是總覺得這樣的關係,可以持續很久。假若是對你很好的親人,也總是會想着,有朝一日,總有機會報答的。而當他們走之後,心中的難過與孤寂則混雜着委屈,摁下去又鼓起來,反反覆覆。對“不幸者的愧怍”,對於有才能者的發現與重用,很多時候都是在當他們變成過往,變成一捧黃土時才想起,才開始懺悔,才開始珍惜。這種作為,是令人捶胸頓足,令人後悔至極的。我想,晉文公定下清明節並不是只為了我們子孫後代祭拜先祖。更是為了避免像介子推這樣的悲劇發生,避免楊絳所説的“這是一個幸運者對不幸者的愧怍”也有讓我們“三省吾身”之義。

那麼從這一“懺悔日”開始吧,背上要肩負着善良,做一個更新,更好的人。

清明節的作文800字5

今天是清明節,為了拜祭祖先,我跟爸爸媽媽回到老家,一路上陽光燦爛,春風暖暖,可是爸爸似乎不怎麼開心,我也就不敢太那麼樂呵。小心翼翼地跟着爸媽後面走,突然爸爸問我:“聰聰,知道清明節的由來嗎?”我搖搖頭,爸爸給我講開了:

古代的時候,人們就認為,清明節即起始於節氣。漢代劉安所着《淮南子》稱:“春分後加十五日指乙則清明風至。”這清明風至之時正值陽春三月,故有“三月節”之稱。後來,《歲時百問》一書曾做解釋:“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顯而易見,清明節是因它所處的時令,光照、氣温、降雨等各方面俱佳而得名。後來,皇帝為了紀念忠臣介子,把這天叫做寒食節(也就是今天的清明節)。久而久之,清明節就成為了拜祭祖先的日子,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説話間,不知不覺就到了爺爺奶奶的墓地前,墓地坐落一片開滿油菜花的田地裏。背面是高高的土坡,土坡旁邊有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河,河岸上一排垂楊柳隨着春風輕舞,偶爾有幾隻小鳥忽的一下飛走又忽的一下飛來,給寂靜的墓地帶來一絲活力……

來到墓旁,只見整個墓地雜草叢生,一塊石頭碑上刻着爺爺奶奶的名字、出生及其逝世的時間,我算了一下,爺爺和奶奶年紀輕輕地就去世了,聽爸爸講爺爺奶奶都是十分勤勞善良的農民,捨不得吃,捨不得穿,節約來的錢都供給爸爸唸書,自己有病了也捨不得看,當爸爸剛剛參加工作,日子剛剛好起來,本該享福了,卻不幸得了重病去世了……看到眼前的景象,我的心情也變得沉悶起來,難怪杜牧詩中説“路上行人慾斷魂”,爸爸跟媽媽不聲不響地拔着墓上的野草,我也默默地拔着……雖然我沒有見過爺爺奶奶,但是兩行思念傷心的淚水還是不爭氣的流了下來……

雜草清理乾淨了,爸爸點上了紙錢,紅紅的火焰映紅了爸爸的臉,爸爸凝視着一張張寄託哀思的紙錢火中發黃,捲起,變灰……臉頰上流下了不知是淚水還是汗珠。我默默地跪地上恭恭敬敬地給爺爺奶奶磕了三個頭,心裏暗暗發誓:一定要給爺爺奶奶爭氣,不讓他們的辛勞白費……

今年清明時節雖然沒有雨紛紛,但是路上行人一樣欲斷魂。

清明節的作文800字6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又是一年清明節來了,我跟着爸爸去鄉下拜祭已經死去三年的爺爺。

我們到達鄉下時,是清明節的前兩天。正好碰上趕集時間,我隨爸爸到水果攤前買了水果去奶奶住的地方,奶奶見我們到來,非常高興,給我們做了一桌鄉村小菜。

在靜謐又下着雨的夜晚,我回想着和爺爺的過去一起生活的情景。

我記得我那時剛進入五年級的第一天,爺爺為了鼓勵我在五年級能夠取得好成績,給我做了一頓非常使我難忘的飯菜。他告訴我這道菜的由來,説是以前本村的一個青年,去京考試的時候,因家裏非常的貧窮,母親只好給他做了一道她最拿手的菜,後來這位青年憑藉着自己的才華考上了狀元,並且後來在朝廷上做了大官。後來為了紀念他就流傳下來這道菜,取名為“狀元紅”。爺爺又説希望我能夠向這位狀元學習,考到一個好大學,走好自己的人生。

五年級暑假我跟隨爺爺去漆樹林取漆樹上的漆油,我跟隨爺爺後面,給他提採漆的工具,回來時我不知怎麼了,得了一種病,臉上生滿了許多紅腫,感覺很癢,看了醫生還是沒好,後來一個老人家説:“這是你感染了漆樹上的一種病菌,要用一種樹根燒水洗澡才能好。”爺爺二話不説,馬上拿着砍柴用的刀去山上砍取這種樹的樹根,後來真的好了。我回想着與爺爺一起生活過的時光,我心中祝願爺爺能夠在天堂快樂。

不知是清明時節的天氣經常都是這樣的。下着小雨的鄉間小路更是不好走了,並且不能阻擋我們的行路。來到爺爺的墳前。我的心終於不能受我自己控制了,臉上流出了淚水,立馬跪在爺爺的墳前,嘴上説着:“爺爺,我來看您了,您還過得好嗎?孫子已經幾年沒回來了,你怪罪我這個不孝孫子嗎?”父親見我如此激動,把我從這個地方扯上來對我説:“爺爺不會怪你的,爺爺還是要你不要哭,説他在另一個地方關注你,希望你人生前程似錦。”拜祭完之後由於時間關係我和父親坐上了去岳陽的火車,我在心中暗暗地説:“爺爺,您放心,下一個清明節我還回來看您的。”

又是一年清明時,照樣是下着小雨的天氣,下一個清明又有地下的人在等待親人去看望呢?

清明節的作文800字7

清明時節,有很多的活動如:盪鞦韆、踢蹴鞠、踏青、植樹、掃墓,但最有趣的是放風箏。據説清明時節放風箏,還可以給自己帶來好運呢!今天是清明節,風和日麗,最適合放風箏了。

吃過午飯,我和媽媽帶着長尾戰鬥機風箏,去田間準備試放。長尾戰鬥機風箏的尾巴太長了,有二米多長,差點把我給纏起來,媽媽看到後費心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幫我解開。我就怪尾巴太長,一生氣就剪掉一節尾巴,然後開始試飛。

我左手拿着線軸,右手拿着風箏,一點一點地放線,可是風箏就像一片死氣沉沉的大樹葉在地上“走”。我和媽媽換了一種方法,媽媽拿着風箏快速奔跑,我放線,果然這種方法立竿見影,風箏慢慢飛起來了,而且越飛越高。我的“長尾”在天上隨風起伏,上下舞動。我緊握着線拐,努力地鬆線、收線、放線,動作有些生疏,突然一陣逆風吹來,把風箏擊落了,看着搖搖欲墜的風箏,我有些難過。

我要放棄了,不想再放了。媽媽就走來對我説:“奕航,不要放棄。不是人一生下來就會放風箏的,而是在不斷的練習中學會的。你要堅強,要勇敢,不管事情有多麼困難,我們都要去面對。將來還有許多的困難要去面對,我們不能遇到一點挫折就放棄,應該頑強的去面對。不應該就這樣倒下,在哪裏摔倒就要在哪裏站起來。奕航,媽媽相信你一定可以把風箏放好的。”

我聽了媽媽的話,心裏想,媽媽説的對,我不應該放棄,應該把自己的夢想實現,不能半途而廢,要勇往直前。

我撿起掉落的風箏,看了又看,瞅了又瞅,再三思考是風箏沒安裝好?還是我的技術不好?突然發現有個骨架脱離位置,我重新裝好,又把線整理好。經過不斷的試飛,終於看到我的長尾戰鬥機又翱翔在藍天上。那是因為我腦海裏時時刻刻都想着媽媽的那句話:任何人不是生下來就會做很多事的,而是不斷的學習中鍛煉出來的。

今天感受到了“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的快樂,也讓我懂得了“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玩強而又執着的品質。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清明節的作文800字8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不知不覺,清明節又到了。今年的清明節很特別,陽光明媚,空氣格外清鮮。

大清早的,媽媽把我從睡夢中叫醒,説:“起來了,你記不記得,今天要去掃墓。”説着,把我拉了起來。起牀後,吃完早餐,我們便去奶奶家集合了。

來到了奶奶家,一進門,我們便看見爺爺、奶奶忙碌的身影。爺爺正在燒柴,奶奶正在準備燒鵝、燒豬等祭品。不久,伯伯一家來了,祭品準備好了。爺爺拿着一個棍子,挑着兩袋祭品,我們小孩拿着一袋袋大包小包的東西,我們一家便去掃墓了。

穿過小巷;經過一條馬路,走上村後的小山上,我們就到達了目的地。墓地附近人山人海。有的人正在燒祭品;有的人正在分祭品;還有的人正在交談。村後的墓山,原來是一片荔枝林,現然還零零散散保留着荔枝樹。荔枝花,爭先恐後地開着。微風吹過,看!它們正在對着我們搖頭呢!太陽當空照,雖然有樹為我們遮陰,但火在旁邊燃燒着,人們早已經汗流浹背了。

事不宜遲,我們也開始了掃墓。媽媽和伯母點香、燒蠟燭。我們幾個孩子,正在為先人分祭品,祭品各式各樣,有錢、車、手機等生活物品。我不禁問爸爸:“爸爸,祭品為什麼還得分,直接倒下去就可以了唄?”爸爸微笑地回答:“祭品有男的,有女的,不分怎麼行呢?”我點了點頭。除了生活物品,我們還有食品。把食品擺在石台上,倒米酒,爺爺説:“今年讓先人喝個夠,用個夠。”於是爺爺用火,把祭品燒給了在另一個世界的先人們。燒完後,我們又點燃了鞭炮。“噼裏啪啦……”把我嚇的躲地遠遠的。鞭炮燒完了,我們去拜先人,我心裏默默地念道:“先人們,請保佑我,今年考試能拿到好成績。”

掃墓結束後,回家的路上,我左思右想:“每年的清明節,為什麼清明節要去掃墓呢?”爸爸看出了我的心思,講了一個關於清明節的故事給我聽,並對我説:“孩子清明節掃墓,就是為了懷念先人,感恩先人。”我聽了,點了點頭。

今年的清明,我明白了掃墓就是去祭拜祖先,感恩祖先。感謝祖先,讓我們有那麼好的生活。

清明節的作文800字9

回老家上祖墳,一進村門,就看見爺爺在拐彎處迎着。

座落在那小山下的一個小房子,我爸爸就出生在這裏。背後的小山叫羞山,他小時侯一放學就上山找筍子和各種果子,要麼吃,要麼賣,賣來的錢就買書。走在山上崎嶇的紅土小路上,一陣陣清新的風拂面而來。

爸爸成年後遠離本土,到大城市奔跑,現在,對他曾經有養育之恩的父母,怎能不懷有一種感激之情?

可是——我生在異地,自然對這陌生的故鄉沒有太多情感,雖在電話中知道他們很愛我,但説實在的,我對他們的情感畢竟不怎麼濃。

爸爸媽媽與爺爺在客廳談話,我便去廚房看奶奶。那裏的灶台十分奇怪,上面是一口大鍋,下面有一個大洞,似一個房子。洞裏的火正旺,只見奶奶用鏟子在鍋中炒。我走近一看,鍋中的肉絲炒出油,“噼裏吧啦”“噼裏吧啦”地響。奶奶將切成丁的竹筍從熱水中撈出,一同放進鍋中。她一邊用手熟練地將白白的麪條放進煮沸的泉水中,等熟又用筷子撈起,就着些許麪湯一同放入盤中,用炒好的肉絲、筍丁連滷做澆頭,上面再撒些青葱,原本淡色無味的面,一下子被富有生機。

奶奶笑着,眼角皺紋如刀痕一般明顯。她端來剛剛煮好的麪條,還有熱氣。

我問爸爸:“這面叫什麼?”他邊吃邊説:“這就是傳説中的羞山面!”我連忙品嚐,麪條十分順滑,口味與陽春麪差不多,樣子也差不多,可以説是沒有什麼過人之處。我又對爸爸説“這裏面沒有什麼讓人拍案叫絕之處啊!”爸爸看着我説:“外面的面鮮是因為放很多味精,這可是一點味精都沒放!”這樣細相,還真是味道不錯,於是我一口氣吃完連湯都沒剩下,盤子像被我洗過似的。

這碗麪很真實,就像爺爺奶奶對我的愛一般。想到這兒,又牽起我對正踩着的這塊地的情感。一個人無論如何,都不能忘本啊!這片土地,湖南,頓時變得那麼熟悉。

林清玄一口飲習西江水,我現在一碗食透思鄉愁啊!後來,媽媽也學會做羞山面,味道也差不多。朋友王博申吃完後,稱讚不絕於口,可我不知怎的,就覺得奶奶的那一碗令人回味無窮。

又到一個清明,我想起《詩經唐風》中的《蟋蟀》所云“今我不樂,日月其除”。是的,“今我不回,日月其除”。

好想再喝一口奶奶的羞山麪湯,聞一下也行。

清明節的作文800字10

天空陰沉地下着小雨,似蒼天哭泣的淚水,肆無忌憚地散落在幽深的田地裏,淚光閃閃的樹葉在陰冷的微風中顫抖着;墳前,那一堆堆青草,一叢叢野花淚眼婆娑。有人會説人死後會上天堂或下地獄,我寧願相信只有天堂,而地獄一説純屬嚇唬人的吧。

忙活了一上午,吃完中飯,一家人向太爺太婆和爺爺的莊園走去,在路上,鄉里人都急急忙忙地奔向墓地,生怕老人等得太久,忙碌的人們或許只有今天才會想起自己的祖先,亦或者只有今天才會去墓地打打雜草,清理垃圾吧,而我卻是屬於後者,想想都有點心寒。從車上下來,看到莊園早已陳舊,雜草繁蕪,而太爺太婆還有爺爺不知不覺地又居住了一年,儘管知道你們不會怪罪於我們這些不孝的子孫,但不免心中還是會有點自責。二爺爺,姑爺爺,爸爸,哥哥,當然還有我,幾個大老爺們開始除草清理垃圾,終於在十幾分鍾後使莊園乾乾淨淨。然後就是擺好貢品和祭奠物,鞭炮響,父親用火機將紙錢點燃,嘴裏虔誠地念叨:“嗲嗲娭毑牙佬子,今天是20xx年4月4號清明節,我們全家來看你們了,你們又有錢用了,在底下不要捨不得發錢,沒錢了就拖個夢給我……。”後面又説了些望老人能夠保佑我們這些年輕人之類的話。太爺和爺爺都喜歡抽煙,我從袋裏拿出了一盒煙,每個墓前三根,自己也點上了一根(今天老爸是允許我抽那麼一根煙的,呵呵),算是陪陪他們吧,坐在墓前,望着遠方的河流,想起了原來的點滴。

太爺坐在我家門前抽煙談笑,中午的時候總是會買點肉叫我跟哥哥倆去他家吃飯,吃飯間總是會説他的十八兄弟;太婆則是整理家務的能手,井井有條,每次去都會找東西給我吃;爺爺吃齋唸佛,每次晚上到樓上,都是爺爺關燈開窗,一幕幕都呈現在眼前,是那麼熟悉又是那麼陌生。

煙盡人去心還在,火滅淚乾痕永留。每年祭祖之後我總是會獨自一人登高,迴歸於自然,享受那鳥語花香,盡情釋放生活中帶來的壓力,藉着汗水甩開心裏的壓抑,思緒瀟瀟灑灑的狂奔着,完全投入到我的個人世界,唯我在獨舞!很願意獨自一個人如此的肆無忌憚,脱下所有的偽裝,所有的不安,沒有了任何的牽掛,為自己感到欣慰!

清明節即對老人的回顧,也是對自己心靈的洗禮。

清明節的作文800字11

清明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106天。中國傳統的清明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曆書》:“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氣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之説。

清明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直到今天,清明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依然盛行。

清明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放風箏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我家鄉的清明主要以掃墓為主。今年的三月四日,我們一家四口人像往常一樣,一大早就坐車回老家——長樂祭祖掃墓。這一天,天氣陰沉沉的,偶爾還伴着細細的小雨。我們有的扛着鋤頭,有的提着祭品,有的拿着鐮刀,一路走上山來。山上的空氣尤其的新鮮,放眼望去滿目蒼翠,真個心曠神怡啊!我們順着彎又陡的山路,連走帶爬地來到山頂,終於來到了爺爺的墳前,我們要給敬愛的爺爺掃墓了。

奶奶和媽媽忙着給爺爺上香,擺祭品,我和爸爸負責清除墳上的雜草。“正正,你割得真認真呀!”媽媽誇讚我道。可我一根草也沒割斷過,真是不好意思。

一眨眼的功夫,山上便多了許多上墳的人們。時近中午,我們上好了墳,收拾好東西就高高興興地下山了。這時又下起了牛毛般的春雨,媽媽便教我念起了唐代詩人杜牧寫的《清明》一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清明節的作文800字12

窗透初曉,日照西橋,雲自搖,又是清明,雨來到。

伴隨着涼風習習,窗外的樹流下了自己今年第一滴淚,清明的到來,道出了多少人心中不捨的思念。

從小,我對清明的概念就不是很清楚,總是會高興於能帶來三天假期和一天踏青的美好時光中,卻不知,那是幾代人的思念。

一天一天在成長着,又一個清明,伴隨着春雨悄然來臨了,歲月的波瀾又泛起一層層漣漪,包裹了我的心,那一天,我感覺,自己,成長了。

那是去年的清明節,我和媽媽坐在車裏,聽着車上的廣播有關清明節懷念親人的文章。伴隨着主持人的逐句朗讀,我為他們那種對親人真實厚重的思念打動了,沉默中,我看見,媽媽的眼睛濕潤了,她説,這是太多對姥姥的思念。

姥姥在媽媽小的時候就去世了,年幼的媽媽對姥姥沒有什麼深刻的印象,只記得姥姥的面容是那樣的美麗。於是,跟隨媽媽長大的我對姥姥知道的更是少之又少了,對姥姥的懷念也不是很深。

曾記得小時候和小夥伴們玩耍聊天時,聽他們在互相炫耀自己姥姥的身體硬朗時,我這能傻傻的停留在對姥姥一片空白的腦海中。回家後吵鬧着和媽媽要見姥姥,媽媽只騙我姥姥去了遠方,一時回不來。我總是會抬起小臉,心中湧起一股自豪感,卻不知媽媽悄然離開時那一滴淚,滴在我心上……

成長的腳印逐漸遠離,直至今日,和媽媽坐在車中,聽着這樣的廣播,心中倏然湧起一種悲涼與內疚,我何時曾像電台裏那樣,對自己已逝去的親人有片刻的懷念?何時對自己未曾見過一面的姥姥有過最深的憑弔?何曾在每個清明,向蒼天訴説過心中的悲涼?我傷心不已。

下車了,一滴雨,打濕了我的眼眶,我還會像小時那樣年年期盼着姥姥的歸來嗎?不覺中,臉上的淚水,流進了嘴中,這味道,不知是苦,還是鹹。那一刻,我覺得自己,長大了。

又一個清明瞭,又一場無聲的春雨,我漫步在叢草中,盡享雨點傾落在身上,任憑斜風吹在身上,傾聽着遠處琴聲悠揚,聲聲催着天雨。我抬頭望望天,那是最美的一道風景線。

一滴雨,落在了我的眼睛裏,流進了嘴裏,是甜的,是思念……

Tags:精選 清明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