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知識文庫 > 專業資料

2021《感動中國》心得體會(精選20篇)

欄目: 專業資料 / 發佈於: / 人氣:1.12W

2021《感動中國》心得體會

我們有一些啟發後,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裏,讓自己銘記於心,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那麼要如何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2021《感動中國》心得體會(精選2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2021《感動中國》心得體會1

當《感動中國》這個震驚人心靈的節目播放時,不知是帶給我心靈的洗禮,還只是那單純的《感動中國》。

它是老師推薦給我們看的,講述了那一年裏令人為之感動的人和事。就在我們默默觀看的時候,我聽到了老師輕輕的抽泣聲。我不知道是否令人感動,只是覺得它所講述人物的偉大。那些感動之人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感動,更是他們用汗水、青春、乃至生命,不斷堅持所創造的偉大壯舉。我感謝這個節目!因為它沒有讓那些英雄人物和事蹟因時間的流逝一去不復返,而是讓他們走上自己的舞台,亮出自己的壯舉,它讓他們成為當之無愧的感動中國人。

感動是什麼?我並不太明確。可我知道對那個所謂的感動中國而言,包含的是那些人讓我們這些人為之流淚的一切。他們的偉大,是因為他們為了自己的信念付出了一切。上個世紀,為了製造核潛艇,黃旭華爺爺付出了他的青春和家庭。令人震驚的是,當他的父親離他而去的時候,還不知道自己的兒子是幹什麼的。但這一切,換來的卻是新中國科技向前進的一大步。難道這不值得我們去思考,去反思嗎?一個名叫劉盛蘭的老人,用自己一生的力量去幫助那些上不了學的窮孩子。儘管自己無兒無女,連用的,吃的都是隨便撿來的。但他要是沒錢寄給孩子們了,就從自己的嘴巴里摳出來。令人沒想到的是,他本該自己的所用所花大部分都用在了資助上,甚至連自己幫助過的學生都不知道他是誰,他是否榮華富貴,還是家境貧寒。而當那些被幫助的孩子知道老人的一切後,他們無法想象他是如何堅強地度過這漫長的幾十年的。一個為修路而犧牲的戰友守墓的老軍人,一對為培育優良油菜的父子,一個處處為村民着想的疾病村支書……無數個英雄人物所打造的一切,成為人們美談的感動中國人。

2021《感動中國》心得體會2

今天,我們在學校觀看了《感動中國》。裏面一共介紹了10個人物,每個人的故事都很感動我,有一生奉獻給核事業,工作到生命最後一刻的科學家林俊德;有堅持五年揹着生病母親上下班,為年輕人作出榜樣的孝子陳斌強,但讓我記憶最為深刻的是為救出學生失去雙腿,被網民贊為最美的女教師——張麗莉。

張麗莉是一名優秀的老師,她很愛自己的學生,每個同學也都很敬慕她,親切地叫她麗莉老師。在同學眼中看來,麗莉老師就像媽媽一樣無微不至地照顧着他們,但是,不幸降臨在這位和藹可親的老師身上:一天放學時,老師和幾個同學在過馬路的時候,一輛大客車迎面而來,麗莉老師奮不顧身地把其它學生推開,同學們安然無恙,可是麗莉老師卻終身失去了自己的雙腿。至今,張麗莉老師身體還在恢復中……

張麗莉雖然是一名普通教師,但她為了別人不惜犧牲自己,有着常人不具備的勇氣,在平凡的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事蹟。她不僅感動了你,感動了我,感動了他,還感動了全中國,我們應該向張麗莉老師致敬,並以她為榜樣,向她學習。

2021《感動中國》心得體會3

時年25歲的郎平橫掃各大賽事,職業生涯正盛,本該蓄力再創巔峯。然而長期的高強度訓練,讓她在收穫成功的同時也被傷病折磨。郎平是一個非常清楚自己想要什麼的人。1985年,考量過自己的身體狀況後,郎平毅然選擇退役,進入北京師範大學攻讀英語專業。後與丈夫白帆共同赴美留學。

出國前,郎平是排球賽場的王者,但是,經歷了一無所有的生活後,她要歷練成為生活的王者。郎平在自傳裏這樣寫道:“因為我拿的是公派自費的簽證,所以不能工作,沒有經濟來源。以前都是高高在上的,現在,一下子落到最底層,還得靠人家借我汽車,給我買衣服,我所有的優勢一時都沒有了,心裏很難平衡。……後來,我慢慢地想通了,我來美國學習,就是要掌握自己過去沒有的東西,開始新的奮鬥。這段8年的海外生活經歷,歷練了我的心智,我已經把自己這個‘世界冠軍’一腳一腳地踩到地上了,踩得很踏實。如果我沒有經歷過出國後‘一文不名、一無所有’的生活,沒有這些起起落落、沉沉浮浮的經歷,我的人生不會有第二次起航。”

1995年,中國女排陷入低谷,在退役十年之後,郎平回國擔任女排主教練,她拋家別女一個人回到北京。僅僅一年,她就率領中國女排走出低谷,獲得亞特蘭大奧運會銀牌和第十三屆世錦賽亞軍。成績背後是常人難以想象的付出。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半決賽前,郎平曾因過度疲勞、血液含氧量過低,跟隊員説話時突然暈倒,她卻憑藉驚人的毅力堅持上場,穩定軍心。

在郎平帶隊的1995—1998年這個時期,中國女排兩次大賽都闖入決賽,不過最終惜敗正處於白金一代時期的古巴隊,屈居第二。後來郎平辭職了。

2021《感動中國》心得體會4

今天下午,上萬第一節課後,我們學校組織了觀看感動中國的節目,再感動中國裏有許許多多人,做出了非常大的感人的故事,有為了幫助別人顯出生命的,有為了祖國獻出貢獻的……

在這個節目中最讓我感動的是王鋒,王峯為了鄰居獻出了自己的生命,有一天,深夜,大家不知道危險正在面臨着他們,他們租着一個房子,在一樓,就在這天晚上,放在中廳裏的電動車正在充電,可是電動和短路了,引起了一場非常的的火災,住在一樓的王鋒最先知道,他抱着自己的兒子和女兒,衝出火海後,急忙跑進去救出了自己的妻子,就在這時她想到了二樓的鄰居,他急忙再一次的衝進火海里,當二樓的鄰居被救時,他衝進去,把房東,和剩下的20户鄰居就出火海後,鄰居們都平安無事,而他,身上的百分之九十八都別燒傷了,後來他被送到醫院,經過4次大手術後依然沒能給治好,但有許許多多的人都來捐款,後來送到首都北京治療,在病牀上他揮了揮手,第二天,病情加重,最後100多天的治療無效,最後王鋒死了。

這個事情讓我非常的感動,因為王鋒,明明可以衝出火海後逃走,和妻子去過平平安安的生活,可他選擇了幫助別人,讓別人的救,就這樣他幫助了別人,可沒想到的是他自己卻被火燒的不成樣子。

以前我是一個自私自利的人,遇到是不幫助別人,只要自己好就行了,我看了這回的感動中國,我知道了做人不能太自私自利,要多為別人着想,我要向王鋒學習。

這回的感動中國,真實太感人了。

2021《感動中國》心得體會5

扁擔窄窄,挑起山鄉的未來。板凳寬寬,托起孩子們的夢想。前一秒劈柴生火,下一秒執鞭上課,艱難斑駁了歲月,風霜刻深了皺紋。有人看到你的滄桑,更多人看到的是你年輕的心。

這是感動中國組委會給予你的頒獎詞,是對你十八年來辛勤付出的高度評價。我無法清楚地訴説我此時此刻的心情,感動、慶幸,同時又有些不解。我感動,感動你用一根窄窄的扁擔,18年風裏來雨裏去,挑起了一片晴空;我慶幸,慶幸我現在坐在温暖的教室裏,接受良好的教育;我不解,不解你為何有如此大的決心留在那個窮困的小山村,甚至在你失去了才九個月大的女兒時。這個窮困的小山村,埋葬了你的青春,折斷了你的翅膀,奪去了你小女兒的寶貴生命。

為何?為何?為何你不選擇離開?

直到我看到你坐在那個破舊的教室裏,望着孩子們吃着你為他們準備的午飯時那明媚的笑顏,我才深切明白,有種東西,叫做堅守。

堅守,堅守那一根帶來知識的扁擔;堅守那一方坑坑窪窪的講台;堅守那一塊殘破不堪的黑板;堅守那一雙雙求知的清澈的眸子;堅守你為孩子們死撐的那片叫做希望的藍天。

《感動中國》的主持人敬老師説:不是傑出者才做夢,只是善夢者才傑出。

而你,張玉滾,你是一個傑出的織夢者,你用無私與關愛為孩子們織就了一個個五彩斑斕的夢,同時,也造就了自己,一個傑出的自己!

陽春三月,春意盎然,此刻,你是否手中握着那根窄窄的扁擔,你是否顛簸在那條泥濘的小路上,你是否仍舊擔着沉甸甸的課本孩子們的夢想和希望,額頭上卻早已細汗濛濛?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面對孩子們的深切感激,你淺笑安然。你想的是,堅守初心,方得始終,不求感動中國,只求無愧於心!

感謝你,令我這顆焦灼而無處安放的心沉靜下來,我將揮開眼前的陰霾,乘風破浪,堅守一片冰心

2021《感動中國》心得體會6

“感動中國”的力量是風的力量,輕輕盪滌着人的心靈,温暖而雋永。儘管獲選的十大感動人物和羣體有着不同的社會和職業背景,也在用不同的方式感動着別人,但在他們身上,我們能夠看到一個共同的特質——震撼人心的真、善、美。正是這種令人震撼的力量向我們展示了人性的善良和社會的美好,讓我們更加深刻地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給我們的社會注入了清新正能量。

他,日夜潛心於科學研究,廢寢忘食;他,帶領自己的科研團隊,書寫量子通信的科學新篇章;他,悉心於自己的學生後輩,培養可造之才;他,為國鍛造通信領域的超級科技。他就是東陽人——潘建偉。潘建偉,46歲,物理學家,中科院院士。由我國科學家自主研製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衞星“墨子號”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它將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衞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這將是跨度最大、史上最安全的通信網絡。這個項目的首席科學家正是潘建偉。潘建偉長期從事量子光學、量子信息和量子力學基礎問題檢驗等方面的研究,對量子通信等研究有創新性貢獻,是該領域的.國際著名學者,潘建偉有關實現量子隱形傳態的研究成果入選美國《科學》雜誌“年度十大科技進展”,並同倫琴發現X射線、愛因斯坦建立相對論等影響世界的重大研究成果一起被《自然》雜誌選為“百年物理學21篇經典論文”。其研究成果曾6次入選兩院院士評選的“中國年度十大科技進展新聞”、5次入選歐洲物理學會評選的“年度物理學重大進展”、4次入選美國物理學會評選的“年度物理學重大事件”。

還有奮不顧身,衝入火海的王峯,扎身山區的教師支月英等等,讓我深受感動。

作為一名一線教師,我們要向這些模範學習,努力做好本職工作,深入紮實開展課改,努力探討三代導學案的使用方法,做一名合格的人們教師。

2021《感動中國》心得體會7

昨天我們看了《感動中國》。

我覺得我最應該感動的是吳錦泉老爺爺,他已經87歲了。他不但是我心中崇拜的人,還是我心中大英雄。他索然很窮,但是他還為別人着想,他是以磨刀維持自己的生活,他一天最多掙10元錢。吳錦泉老爺爺很節約,吃的.菜是自己種的。他的老伴很早就去世了。吳錦泉老爺爺聽説雲南地震了,吳錦泉老爺爺就伸手捐了1000元。對已有些大人來説1000元不算什麼,可是對這位磨刀老人來説1000元,可不是一個小數。吳錦泉老爺爺又向孤兒院捐出了1850元,有些人聽説了吳錦泉老爺爺向災區1000元、又向孤兒院捐了1850元,有些人看不起他,以為他是一個多大的任務呢!那些看不起他的人,就為他是幹什麼的,一聽,是一位磨刀老人,他們都驚訝了,有些人不關自己家的刀鋒不鋒利,都讓吳錦泉老爺爺磨一磨,有一些人磨刀的時候就多給吳錦泉老爺爺,自從吳錦泉老爺爺的光榮世紀傳了出去,吳錦泉老爺爺一天就不僅僅掙10元了。

我有的時候也會捐一些錢,但我捐的很少很少,但我的媽媽捐的比較多,我們經常去五一公園玩,那裏有很多窮人,媽媽看到一個就給一個,我就問媽媽:“為什麼給他們錢?問什麼不讓我花?”媽媽説:“這些窮人沒有了家,我們家又不是沒有錢,不就是給他們一兩塊。為什麼不讓你買吃的,因為都是垃圾食品,還不如讓給那些窮人。”從那以後,我看到了他們我就給他們。

我以後要向吳錦泉老爺爺一樣,不管自己以有沒有錢,只要自己有了錢,自己會捐出自己的錢,我很佩服吳錦泉老爺爺,向孤兒院或災區捐錢。

2021《感動中國》心得體會8

今天,下午我們觀看了感動中國。

我們都知道人造衞星,但是你們知道是誰設計的嗎?是孫家棟,你們知道他是幹什麼的嗎?孫家棟他是就是第一顆人造衞星的設計者,後來成為了總設計師。當嫦娥九號發射成功時,大家都互相握手擁抱時,孫家棟就卻在一個角落裏偷偷抹眼淚。

王峯,凌晨一點鐘,一樓客廳着火了。他可以最先逃生,打他卻沒有。他把自己的家人救出,還把鄰居救出,樓上的人也救了出來,鄰居都得救了,而他卻被燒成了黑人。所有人都知道了,把這個故事打在報紙上。在100多天中治療,有人捐款,有人捐自己的皮膚。結果,在100多天的治療中,去世了。

支月英,她是山內的一名小學的教師。她的女兒對她説:“你是給好老師,但你不是好媽媽。”她還要做一名山內的教師,一直幹到自己幹不到為止。

秦玥飛,他是大學生村官。他來得村裏,開始建設,建設許多村民用的,吃的東西。我感覺他很了不起。

我感到這些人都很了不起,我要向這些人學習。我們祖國能有這要的人,我很欣慰。總有一雙眼在注視着他們。

感動中國,就到這裏就結束了。

2021《感動中國》心得體會9

在來鳳縣,一個破舊的樓房裏,住着一位95歲高齡的老人,這就是張富清老人。如果他不説沒有人知道他為祖國做了多大的貢獻,如果他不説他只能把自己的功績帶入黃土。張富清在解放戰爭期間榮利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多次充當突擊隊員在戰鬥中衝鋒陷陣。這位為祖國做出突出貢獻的戰鬥英雄,甚至一直沒有向親人誇耀。他的兒子只是知道他的父親是戰鬥英雄,直到去年來鳳縣進行退役軍人信息採集工作,才發現這位戰鬥英雄。

我們不能忘記,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這些戰士冒着生命危險,付出血的代價換來的。可是多少退役軍人他們一直過着簡樸的生活。張富清老人對記者説,自己多少的戰友已經犧牲了,可是自己還活着,就應該知足。他不願榮華富貴,只求無愧於心。他思念當時戰友的同時也在感恩,感恩現在生活的幸福,感恩自己簡單卻幸福的活着。當問他戰鬥中的經歷時,他説一次戰鬥中感覺自己的腦袋被人重重的踩了一下,當緩過神來時繼續戰鬥,可是發現自己的腦袋出了很多血,腦袋一塊皮被截掉,原來是一顆子彈擦着頭皮經過。張富清無數次與死神擦肩而過,但是他沒有畏懼,他説在戰鬥中只是想着怎麼消滅敵人,決定勝敗的是信念和意志。

就是因為他的信念和意志,就是因為對戰友的深情,張富清一生堅強,仁愛,豁達,清廉。當老人88歲高齡時,因為疾病,整個左腿被截肢,本想可能老人以後就要在輪椅中度過,可是他卻憑藉老戰士的精神,自己用一隻腿學會了走路。試想已經88歲高齡,可是沒有放棄自己,他一次次跌到,也磕過,他磕破的血把自己家的牆都染上鮮紅的血跡,即使那樣他還是努力學會了走路。一步步,這為老人沒有抱怨,沒有灰心,也沒有淚水。這就是戰爭年代的勇士給我們留下的榜樣。張富清老人對記者講述這些事蹟時,他都是笑呵呵的説,看到他笑的只剩下一顆牙露在外面,他的牙要沒了,他的皺紋也深了,可是他還是微笑的面對生活,微笑的看待過去的那些崢嶸歲月。

戰爭的那些歲月離我們很遙遠,可是多少人在戰鬥中犧牲,活下來的是有着堅毅毅力和英勇無畏的人。我們無法回報那些已經犧牲的戰士,那些無名的英雄。可是更應該敬重像張富清這樣為祖國作出貢獻的人。人的精神能夠決定自己的一生,生活的成敗也需要我們用積極的精神去對待。這位95歲高齡的老人就是用這樣剛毅的精神,使自己的人生活的堅韌。所以我們應該學習他們,在今天這樣幸福時代中感謝他們。

2021《感動中國》心得體會10

在我們身邊有這樣的一羣人,他們並不富裕,但他們的精神是任何人都不可替代和衡量的。

醫者他技不在高,而在德;術不在巧,而在仁。醫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開的是藥,給的是情。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只有一位醫者做到了,那就是胡佩蘭老奶奶,她是一位婦科醫生,雖然已經退休了,但她仍然去醫治那些婦女,卻不在意自己也是腰間盤突出的病人。曾經有多少嬰兒在她的手上出生。她是醫生中一塊不倒的銘碑,給所有人都豎起了榜樣。

有這樣的一位老爺爺,他已經快90歲了,他的每次匯款雖然都是用幾十來計數的,但這些錢是他從自己的生活中,飯菜中節省下來的。他的一日三餐只是靠自己在垃圾桶裏撿來一些別人不要的菜葉為持生活,他的錢來之不易,是自己撿來的一個又一個的塑料瓶,去賣掉後換取來的辛苦錢,他自己不用這些錢,卻用這些錢去匯款給那些撿來報紙中那些有困難的學生。政府給他的補貼費也存着不用,等到足夠了,再去匯款。他殘年風燭,發出微弱的光,蒼老的手,在人間寫下大愛。病弱的身軀,高貴的心靈,他在九旬的高齡俯視生命。他就是飽經風霜的劉盛蘭老爺爺。他的匯款是給所有中國人的問卷,所有人都應該思考答案。

他們雖然只是儘自己的一份責任,但他們的貢獻是誰都可以替代的,他們永遠是中國人的驕傲。

2021《感動中國》心得體會11

第一顆人造衞星設計者——孫家棟,在當時,科技比較不發達,什麼儀器都沒有,也沒有多少錢,但是還是製造出來了。隨後,孫家棟又擔任了許多人造衞星,孫家棟中國航天達到五十八年。

王峯火海救人的故事讓我非常震驚。王峯用自己的命換取了四十多位鄰居的命,自己卻被燒黑了,樓道里都是他的血跡腳印。經過一百多天的搶救之後,病情惡化,因肺栓塞去世。

支月英是小學教師,別人都認為支月英是傻子,但是支月英説:“是,我是傻子,大山裏需要我這樣的傻子。”學校裏的孩子沒有學習用品的時候,支月英走二十多裏地去買學習用品,她退休的時候還要去教學,她説:“我感到幹不動時候為止。

秦月飛是大學生村官,他一開始來到村莊不習慣,所以他改掉了那些習慣。並從一個月一千多塊的工資裏擠出來錢修建水渠,修建路燈。並去發展當地的特產。

張超是飛行員它是最優秀的。但是,因為一次事故去世了,因為它離地面只有十幾米,所以降落傘沒有撐開,整個人重重的摔在地上,在他臨去世的時候説的最後一句話是:“團長,我還能不能上飛機。”我欽佩他的精神。

李萬君是大國工匠,他説:“我手裏拿着焊槍,就想上戰場一樣,拿着槍殺敵。”他還説:“這是門藝術,就像練功夫一樣。”

郭小平是校長,它是一家醫院的院長,他專治艾滋病,後來,郭小平發現,所有學校都不收留患有艾滋病的孩子,所以,郭小平創辦了紅絲帶學校,後來,郭小平把三家醫院的主任職位辭掉了,郭小平希望儘量讓那個學校消失。

我看了感動中國以後非常感動,感動他們無私奉獻,感動他們樂於助人,感動他們勇敢!感動他們這種不怕死的精神,感動他們堅強不屈!我要學習他們這種精神。

2021《感動中國》心得體會12

他是一介工匠,他是大國工匠。——題記

他出生的家庭並不富裕,但他的身上和他的家庭都散發着天空的味道。他們全家都是光榮的,都是在為祖國貢獻自己的青春!他的爸爸媽媽都是在航空集團工作,可以説他也不例外,他在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工作。説實話,他的工作我連知道都不知道竟還會有那麼危險的工作————在導彈筒裏雕刻火藥。只要自己不小心觸碰到火藥,就會引發爆炸。他的雕刻可以精確到0.02毫米,那麼那麼的小,但是功勞卻是無限大的。如果,要是發生了火災,想要跑都跑不及。他有一個同事,是因為雕刻時沒注意,不小心觸碰到了其他的火藥,引發了爆炸,把自己的青春喪失在這車間裏。可能是因為這個原因,跟他一起在這裏工作的同事都調到別的崗位了,只有他堅持在自己的崗位上。有人問他,這麼久為什麼不調到別的崗位,他只是簡簡單單的一句“危險的崗位總得有人去幹啊”。他們把生命交給這整形刀,可這整形刀卻不盡人意。28年的鍛造,是它的青春在這車間裏度過,一直趴在那陪伴他很久的長長的導彈筒裏,以及火藥中毒後遺症,徐立平的身體變得向一邊傾斜,頭髮也掉了大半。如果,我們現在坐在這麼舒服的教室裏,直起身板都感到累的話,那他們呢,他們不就更累了嗎?他們能堅持在自己的崗位上那麼多年,為祖國奉獻自己的青春,那我們不就更應該好好學習,為祖國的未來貢獻自己的力量嗎!?他們的堅持告訴我們,我們要堅守自己的崗位。因為我們還是學生,所以我們就應該把學習學好,為祖國的未來盡一份力,為祖國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長大後,我們要像他那樣,無論在祖國的哪個角落,我們都要堅持站在自己的崗位上!大國多良材!

2021《感動中國》心得體會13

一年一度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晚會落下了帷幕。認真的觀看了頒獎典禮全部過程,幾度眼眶濕潤。這十位平凡之人的不平凡之事,讓我們感動,令我們震撼,一個個感人的事蹟敲擊着我們心靈最深和最柔軟處,發出動人的感動之聲。

獲得殊榮的,大多數都是普通人,沒有人是為了今天的獎台而選擇自己獨特的生活。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做出了不平凡的舉動,只是因為忠於自己的內心,緣於愛。這種愛在他們的堅守中不是一年,不是一時一事,而是幾十年如一日,是全部的心血,全部的愛。愛需要傳承。感動不只是一場晚會的激情,一次剎那間心靈的温暖,它需要落實到具體行動。詩人曾經説過:看一眼鳥兒的飛翔,就可以減輕心靈的重壓,能激活潛藏在內心的某種渴望。感動,是我們內心被打開時的那一道優美的弧線。

看到那些人面對信仰和追求的義無反顧和淳樸,或許對今天習慣於功利也擅長於鑽營的我們大多數來説,他們很傻。的確,他們傻的讓我們為他們價值觀的單一感到不可思議(尤其文化多元的當下),因為在追逐個人名利與權勢時,他們卻在為改善這個世界而努力,不單為了自己,為霞尚滿天。是啊,他們寧願為了鄉村裏的小孩子能學習,放棄了安逸的生活;他們寧願住在醜陋的房屋,也不願住豪華的房子……他們是為了什麼?他們是為了讓涓涓見滄海。

我看完後,心裏有説不出的感動,以及對這些偉大人物的敬佩。如果沒有這些默默為社會奉獻的人,如果沒有這些捨己為人的人,如果沒有這些不求自身幸福,只求他人幸福的人,我們的社會將沒有了生機,沒有了希望。這些偉大的人,我敬佩你們!

2021《感動中國》心得體會14

今天下午的第二三節課我們觀看了感動中國。

中國第一個人造衞星是孫家棟設計的。

有一次,某棟樓着火了,王鋒他為了救四十多位人的生命,自己衝進火海中救了四十多人,本來自己能活下來,卻因為自己衝進去救人自己去世了。

下一個是支月英,她是一個小學教師,她愛她的學生勝過她的女兒,甚至她的女兒説過她的媽媽是一個好老師,但不是一個好媽媽。她村裏邊的人都説她是一個傻子,她説:“我是一個傻子,山裏頭需要我這個傻子”。

支月英完了就是秦玥飛,他一到村裏不熟悉村裏的生活,村民們一開始都嫌他用水用的多,到了後面,他為了修一條水渠從他的工資裏一點一點的攢了下來,最後他把這條水渠修好了,

然後就是張超。他是一名飛行員,在他第一次上艦的時候出了一次意外去世了,在他摔到地下之後問團長:“團長我還能不能上艦。”我佩服他的精神。

我從他們身上感到了很大的精神,有樂於助人的精神,還有無私奉獻的精神。

我也要幫助別人,長大後像他們一樣學習他們的精神,做一個勇敢、做一個無私奉獻的人。

2021《感動中國》心得體會15

若不是《感動中國》節目,我還未曾認識你,認識了你便讓我懂得,危急時刻挺身而出的凡人,就是英雄。你就是我心中的英雄——陳陸。

“我會守護好廬江”,這是你對父親最後的承諾,亦是對國與民最堅定的保證。洪水猛獸沒有將你擊退,唯有拼命呼救的聲音時時緊扣你的心絃。面對濁浪滾滾的洪水,是進是退;面對疲倦不堪的身軀,是戰是休;面對羣眾殷切期盼的眼神,是留是走……你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前者。一趟趟,一次次,哪怕已經高強度工作96小時,哪怕被洪水浸泡的全身浮腫,你依然不顧疲勞,衝鋒在前,只為儘自己最大的努力挽救更多的生命。

堅守是風骨,堅守是責任,堅守使你成為家庭中的缺席者,堅守,卻使你成為了抗洪中的英雄。

我要感謝你,是你讓我明白什麼是責任,穿上軍裝是你從小的夢想,抗洪救災是你的職責,你在一線擔負起了保家衞國的責任,而我,考上大學建設家鄉是我的夢想,努力學習是我的職責,我定會在題海中擔起學生的責任。我要感謝你,是你讓我明白什麼是英雄,你並不是電視劇中的傳奇偶像,而是我們身邊一個有血有肉的平凡人。你是一位普通的消防員,一位普通的丈夫,一位普通的丈夫。和我們一樣,對生活有種種小期待期待:期待過年與家人的團聚,送兒子一件消防車玩具,和家人去一趟海洋館……但危難時刻,方顯男兒本色。英雄,就是危難時刻挺身而出的平凡人。

大千世界,總有人會給世界帶來長歎,帶來憤慨,也總會有人讓世界温暖着,美好着。感動的力量,讓我們面對茫茫人海,仍然相信,仍然熱愛,對自己,對生活,對未來。而我們將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在每一個不被辜負的日子裏起舞。

洪水洶湧,你是浪尖上的逆行者,大雨過後,你是天空燦爛的霞。

陳陸,一位在災難中始終衝鋒在前的勇士,是人民永遠也不會忘記的榜樣!我們對你還來不及説一聲再見,你的名字已經讓世人知曉。我們總是無奈用這樣悲壯的方式認識英雄,但不要悲傷,英雄的精神在我們這一代傳遞,我們會為了夢想拼搏,我們會繼續沿着你的路勇往直前,請你放心,山河定無恙,人間皆安樂。

2021《感動中國》心得體會16

上世紀80年代,中國物質匱乏,女排五連冠,激發了我們身處艱難卻不甘落後的勇氣和信心。

即將上映的影片《我和我的祖國》,生動展現了這個橋段。歷經90年代成績下滑,再到“兩起兩落”重奪奧運冠軍,中國女排用頑強的意志證明了什麼叫永不言棄,什麼叫團結一心。“女排精神”逐步成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激勵着一代代人為國家爭光、為人民建功。今天,中國實現了從落後時代到趕上時代、引領時代的轉變,步入了更為自信從容的發展階段。“女排精神”依然在國人心中激盪,它是國家直面挑戰、贏得更大勝利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女排姑娘們在賽場上團結拼搏、永不放棄的優異表現,既是民族自信的一部分,又為這種自信不斷輸入新動能,讓更多人看到“中國人行!完全有能力達到甚至超過世界一流水平!”對於擁有14億多人口的中國來説,發展之路註定不會輕輕鬆鬆。繼續發揚包括“女排精神”在內的民族精神,堅定自信、敢於勝利,頑強拼搏、永不言敗,不懼任何風險挑戰,戰勝一切困難,才能以大國心態更加從容走向未來。讓五星紅旗高高飄揚,不僅是中國女排姑娘們的目標,更是每一箇中國人為之奮鬥的目標。在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之際,這樣的精神激盪,讓我們不能不熱淚盈眶。

2021《感動中國》心得體會17

“木拉提”這是新疆語,也是一位守衞邊疆的戰士的名字。木拉提的漢文意思是夢想,而這位戰士的夢想就是做一名警察。

她從小懷揣着這個警察夢,他從小就成績優異,如願讀了警察大學,他畢業時,他並沒有選擇在大城市去當警察,我、而是回到了自己的家鄉——和田。轉眼,他已經在和田做了十四年的警察。他幾乎每天都會從便裝出現在社會壞人的常出現的地方,他每天到一個地方,他每天到一個地方,都是在與死神擦肩而過。而每種任務,他也只能欺騙家人。

晶瑩的淚光在我眼眶裏閃爍,讓我不禁想起一羣追夢的少年,他們是現在的知名組合——TFBOYS,他們由三個少年組成,他們的平均年齡僅14歲,卻已捕獲了千萬的粉絲,這是因為他們對音樂夢想的堅持不懈,他們曾經遭受到無數人的質疑,但他們堅持下來了!並且用自己的歌聲堵住了那些質疑他們的人。

現在回過頭來看看我,其實我小小的心裏藴藏着一個大大的夢想,小説作家。我一直在用厚的本子寫一些小説,但有時候寫了一點,我就不寫了,與他們相比,我真是羞愧極了,但我以後一定會堅持下來,不在夢想起航的路上半途而廢!我這年齡的少年,都懷揣着一個夢想,對待夢想,我們應該堅持不懈!這樣,才能完成我們的夢想。

我們現在,正在夢想起航的路上大放異彩。

2021《感動中國》心得體會18

今天,我們看了《感動中國》,它使許多人熱淚盈眶,我覺得它是淨化心靈的儀器,它譜寫了真、善、美的樂章。我相信,只要看了《感動中國》,每個人都會有所感悟。

《感動中國》有幾十位讓人們感動到流淚的人,可以説最耀眼的不是明星,而是這幾十人純潔、善良的心。

這幾十人中我每個都覺得讓人感動,劉盛蘭每天省吃儉用,捐錢給孩子們。他那時月薪才300元,可他卻一下子捐了50元,他那時已經73歲了,後來又一場大火燒了他的房子,回到農村生活更辛苦。可他仍在捐錢,10元、20元、30元、40元這位老人吃東西都是吃垃圾裏拾來的,還會拿人家扔掉不要的菜葉,而且17年沒有買過一件新衣服。真善心!從他身上,我看到了中華民族正直、善良、樂於助人、樂於奉獻的優秀品質。

還有一個叫段愛平的。她只是一個小小的村長,可她為村裏的犧牲非常大。我們應該想成為百萬富翁吧。這個段愛平就是個百萬富翁,可是她卻把自己的錢全都捐了出去,而且她有食道癌,最後窮得都沒錢看病,而且她還會下雨天幫村民一起修房屋漏洞。我們要學習她生命不息、奮鬥不止、幹事創業、奮發有為的崇高精神;學習她真心實意地幫民致富、解民困難、化民恩怨、心繫百姓、執政為民的公僕情懷;學習她不管身處何時何地,心中時刻牢記自己的職責與使命,在榮譽面前不忘本的淳樸本色。

看完《感動中國》之後,我勵志一定要在有生之年向《感動中國》裏面的人物學習,幫助、救助需要幫助的人。

2021《感動中國》心得體會19

滿含熱淚看完了《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蹟》,那一個個使人熱淚盈眶的畫面,讓我掩面深思,他們那種愛心、責任心和奉獻精神深深打動着我。在這個簡單的卻又內涵豐富的舞台上,閃閃發光的是一羣生活中的普通人。在2014年的感動中國節目中,有隱姓埋名30年的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有為報答戰友深情,幾十年守護天山築路士兵墓園的老兵陳俊貴;有努力改變鄉村面貌的基層好乾部山西村官段愛平。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年屆90仍然堅持拾荒助學的山東老人劉盛蘭。

劉盛蘭是位普通村民,年輕時在外打工,後來在一家企業作保管員。73歲的時候,他開始了助學之路。17年幾乎未嘗肉味,沒添過一件新衣,“吝嗇”的連一個饅頭都捨不得買,可捐資助學總計7萬多元,資助了100多個學生。劉盛蘭唯一珍藏的是一個深藍色布袋,裏面裝滿了匯款單和回信。這麼多年過去了,老人也不記得匯出去多少錢、收了多少封信。

還記得那撼動心靈的頒獎詞:殘年風燭,發出微弱的光,蒼老的手,在人間寫下大愛。病弱的身軀,高貴的心靈,他在九旬的高齡俯視生命。一疊疊匯款,是寄給我們的問卷,所有人都應該思考答案。是他讓我感受到了崇仁厚德!

看過《感動中國》之後,我的內心彷彿受到了神聖的洗禮,在感動與眼淚背後,我收穫了很多,我們也不能只沉浸在感動的時光裏,我們應該讓自己平淡無奇的生活多一抹亮麗的色彩。尊老愛幼、孝順父母、幫助弱者、專心工作等都是我們應該做的,雖然是一些微薄的行為,但是隻要每個人都獻出一點愛,還是可以感動世界的。

能感動他人的人,是高尚的;懂得感動的人,是幸福的。學習他人的無私,傳遞愛的宣言,踐行愛的承諾,奉獻自己的力量,讓愛充滿人間,讓感動長存人間!

2021《感動中國》心得體會20

在望謨縣的這三年,劉秀祥經常去各個村裏開會、家訪,一遍又一遍地給家長和孩子們做思想工作,鼓勵他們讓孩子學習。

三年,劉秀祥跑遍了每一個村子,跑壞了幾輛摩托車,在這樣的努力下,當地的風氣逐漸被改變,家長們非常贊成讓孩子努力學習,而孩子們的成績也一步步高昇,望謨縣的幹部説:“劉秀祥把自己的.故事傳遞給人們,讓無數人感到勵志,因為這是活生生存在的例子,不是虛假的。”

三年的時間一下子就到了,可是劉秀祥知道自己走不了,望謨縣還需要他,學生們還需要他,深思之後,劉秀祥沒有離開,而是留了下來。

漸漸的,劉秀祥的名聲傳了出來,很多人都找他去做演講,對於這樣的要求,劉秀祥從不拒絕,但也不要錢,他説要自己去演講可以,必須資助我們這邊的兩個孩子上學。

8年過去了,劉秀祥幫助的學生達到了1900人,這些孩子都一一上了大學,走出貧困山區。2018年,劉秀祥被調任為望謨縣實驗高中副校長,他開始幫助更多的學生。

劉秀祥就像蒲公英的種子,灑在望謨縣的大地上,給這片土地帶來無盡的生機。

2021《感動中國》心得體會21

我們永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究竟那個先到來,生活總是會給人出各種各樣的難題,有這樣一個農村家庭,本來幸福的日子被意外所打破了,因為父親的突然離世,家裏變得更加困難,母親也因此瘋了,外出打工的哥哥姐姐也再也沒有回來,最小的兒子一人承擔起了這個家庭的責任,到哪裏上學就把自己的母親背到哪裏,不過令人欣慰的是這位孝子最終如願的考上了大學。

這位千里背娘去上學的孝子叫劉秀祥,出生在一個貧苦家庭,一家五口人的日子過的緊巴巴的,但是即使這樣一家人在一起也是其樂融融的,然而現實卻無情的將這些打破了,劉秀祥的父親突然離世了,家庭的勞動力喪失了,劉秀祥的母親不得不外出打工,但是超負荷的工作很快就打垮了她,因為工作的壓力和心情鬱結,劉秀祥的母親“瘋了”,換而言之就是換了精神病。

父親的離世再加上母親患病無疑是給這個家庭雪上加霜,之後劉秀祥的哥哥姐姐也出去尋找工作,但是不知道什麼原因竟再也沒有回過家,年紀最小的劉秀祥不得不一邊上學一邊照顧患病的母親,日子過的非常艱辛,但劉秀祥一直沒有放棄學習機會,依舊認真刻苦的學習,在學習之外,劉秀祥還要去地裏挖菜以貼補家用。

後來劉秀祥考上了縣城裏的一所重點高中,但是他卻放棄了,因為自己沒有足夠的金錢去支撐自己去上重點高中,最後選擇了一所普通高中,到縣城上學之後,劉秀祥也把母親接了過去,因為家裏已經沒有人可以照顧母親了,上了高中之後,劉秀祥經常去兼職賺錢,經常是學校和工作的地方兩頭跑,時間一久,劉秀祥終於病倒了,因為生病也影響了高考的發揮,因此失去了上大學的機會。

病好之後的劉秀祥決定不向命運屈服,他決定重新學習去考取大學,經過一年的刻苦學習,劉秀祥終於在高考中取得了好成績,如願的考上了山東一所大學,於是劉秀祥就帶着母親一起去了山東,之後學校瞭解到了劉秀祥的困難,學校就為劉秀祥和他的母親安排了住的地方,而面對學校捐款劉秀祥拒絕了。

在拒絕了學校的捐款之後,劉秀祥就找到了一份兼職工作,在後來的採訪中他表示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情絕不會去向他人伸手拿,這樣的堅強讓我們不得不佩服,大學畢業之後劉秀祥並沒有留在大城市而是選擇帶着母親回到家鄉去當了一名人民教師,他説希望可以通過自己去教育更多的人,希望那些和他一樣的人接受更好的教育。

2021《感動中國》心得體會22

感覺今年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並沒有以往那樣的讓人感動,但是仍有很多讓我印象很深刻。

其中義薄雲天的一位軍人劉俊貴,只因風雪之夜的一次生死相托,他為班長在天山守墓不知道多少個三年。還有格桑花開的最美鄉村教師,一名西瑪拉雅山下的園丁。她在一米多寬的山路並且泥濘不堪,下面就是懸崖的情況下,每天護送孩子回家,堅守在雪山和河流之間,與危險相伴。姚厚芝,一位慈祥母親,在自己患有癌症的情況下,她想的不是自己而是她的孩子,想到他們將來的生活,將來的學費。病壓垮了她的身體卻沒有摧毀她的母愛,她用她僅存的生命日夜的去完成清明上和圖刺繡,為的只是自己死後,孩子以後困難了可以買些錢得以生活,如果是我以後會有她這般堅持與付出嘛。

還有一位龔全珍老人,當時我很疑惑,心想她到底有什麼來頭。現在知道了,原來是一名將軍夫人,放棄高官厚祿跟着將軍當農民,讓我看到了愛情的堅貞,將軍離世了卻留下修好的水渠,大橋,良田。老阿姨繼夫繼續把温情留給鄉村百姓。她説,日子雖清苦但是心裏快樂,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你真心誠意對大家付出,大家都會看在眼裏記在心裏。我也會牢牢的記住這些話。

今天的整個評選讓我懂得無論做什麼事只有付出才能有回報,學會堅持,學會愛人,懂得感恩,做一個有責任心,有上進心的人。

2021《感動中國》心得體會23

今日晚上,我們一家人看了《感動中國》。看完後,我對獲獎者的事蹟十分感動。

在今年的感動中國人物中,讓我記憶最深刻的是殘疾人劉偉。他雖然小時候失去了雙臂,但他依然頑強地與命運作鬥爭。他開始努力學習游泳。

在經歷了許多常人無法想象的困難後,他最終學會了游泳,還不斷刻苦訓練提高技術,最終成為全國殘疾人游泳錦標賽的冠軍,還開始了備戰殘奧會。對我們而言,奧運會只是一個遙遠的夢想,他卻在我們認為遙不可及的比賽中似乎已勝券在握了。不幸的是,他因為訓練過度而得了病,所以不能再游泳,但他依然沒有向命運屈服。

他又轉學鋼琴,並在一年的時間內到達了七級的水平。他每一天彈七個小時,練完後腳都磨出了泡,但他依然堅持着。我學了兩年鋼琴,卻只考過六級,還就此放棄了。而劉偉失去了雙臂,卻以驚人的毅力以比我快整整一倍的速度擁有了七級的水平。這也激勵我必須要繼續學琴,不能輸給條件比我差的殘疾人。

其他人物的事蹟也同樣感人。平凡女孩孟佩傑八歲時就一個人承擔起了家庭的重擔,還照顧着她癱瘓的養母;最美媽媽吳菊萍冒着骨折的危險接住了從樓上掉下的幼兒,即使事實上她真的左臂骨折他也不覺得後悔;黨的幹部楊善洲植樹造林七萬畝,使寸草不生的`荒山變成了綠樹成蔭的山林,最終卻把價值三億元的山林無償交給了國家;忠厚的胡忠一家拋棄了富裕的城市生活,去邊遠的西藏支教……

我們雖然不能像他們一樣感動中國,但能夠從身邊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感動身邊人。

2021《感動中國》心得體會24

張桂梅同志參加工作以來,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深深紮根於邊疆民族貧困地區,全身心地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崇高事業中。她身患多種疾病,卻常常超負荷地工作,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守在三尺講台上。憑着對教育事業的熱愛,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精心研究,積極探索教育規律和民族教育發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進行素質教育,總結出一套適合民族貧困地區教育特點的方法。她沒有子女,生活節儉,把自己的工資拿出絕大部分來接濟困難學生,給沒有學費的學生墊交學費,帶患病的學生去看病嗎,天冷了給他們添置衣被,把母親般的慈愛全部獻給了學生和孤兒。她不僅生活上關心學生,而且積極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健康的業餘愛好,從各個方面無微不至地關愛她們。

在觀看張桂梅同志事蹟的視頻時,我的眼眶就一直是濕潤的:當她寒暑假天天走了那麼遠山路只為了去了解學生家庭情況,告知家長孩子成績很好,只要考上了華坪女子高級中學的高中,就能免學費就讀時;當她夜晚在手腳關節處塗完治療風濕的藥酒,躺在辦公室冰冷、堅硬的條椅上時;當她面對鏡頭,説出的願望“我想要再多活兩年,把這些孩子送入大學”時,我的內心受到了極大的震撼。同為教師,自問難以到達張桂梅同志這樣的大愛無私的品德和高尚奉獻精神境界。

我們應該學習張桂梅同志“扶弱濟困、大愛無疆”的精神。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自己和身邊有許許多多的人,都投入了這場脱貧攻堅之役。早在我在大學時代,我也有幸參加過一次為貧困山村的貧困羣眾獻愛心的公益活動,對貧困有了初步的直觀感受,心中萌發出了自己該為此做點什麼的真情實感;而在我畢業之後,來到了農村教書,一晃眼,十五年過去了。身體力行的投入到了脱貧攻堅的工作中,將“所想”變為了“所做”,不僅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還讓更多人認識和了解到了扶貧工作。但我所做的一切,和張桂梅同志比起來,卻顯得相形見絀了。所以,我們都應以張桂梅同志“扶弱濟困、大愛無疆”的精神為指引,再接再厲,努力奮進,讓更多的困難羣眾過上好日子,因為我們都知道,消除貧困,需要有你有我也有他。

2021《感動中國》心得體會25

葉嘉瑩先生提出的這一概念,出自對詞這一文體美學特性和內在意藴的研究,最早見於其《從豔詞發展之歷史看朱彝尊愛情詞之美學特質》一文。基於過往對詞體的研究“神韻説”“境界説”等不能秉承主旨,葉嘉瑩先生從張惠言“賢人君子幽約怨悱不能自言之情”、王國維“天以百兇成就一詞人”等論點出發,探尋詞作者因內心的“難言之處”於無意之中結合進入了詞的創作,敏感地把握住詞體以深微幽暗、富於言外之意藴者為美的美學品質。葉嘉瑩先生創造性地提出了“弱德之美”的概念,來歸納詞體的這種美感:“這種美感具含的乃是在強大之外勢壓力下,所表現的不得不採取約束和收斂的、屬於隱曲之姿態的一種美。”

葉嘉瑩先生髮現,在清朝詞人朱彝尊《靜志居琴趣》《江湖載酒集》等作品中,隱含了一段與其妻妹的不倫戀情。因為這段不為社會所容的愛情,朱彝尊將內心中纏綿鬱結的“難言之處”,化生成詞作中隱曲的“弱德之美”。在葉嘉瑩先生看來,不但“低徊要眇”“沉鬱頓挫”“幽約怨悱”的佳詞、《花間集》中男性作者託名女性敍寫所表現的“雙性心態”,甚至蘇東坡、辛稼軒等豪放詞人藴含“幽咽怨斷之音”和“沉鬱悲涼之慨”的作品,都具有“弱德之美”——究其本質,這些都是在外在環境的強壓之下,不得不將“難言之處”以曲筆道出。

也正因此,葉嘉瑩先生認為詞體的“弱德之美”具有雙重意藴和雙重心態。東坡詞意藴的深曲,因其儒家用世之心受挫後遁而為道家之超曠的一種雙重的修養;稼軒詞意藴的深曲,因其英雄之志受到外界壓抑所形成的一種雙重的激盪;朱竹垞詞作意藴的深曲,只是由於愛情的追求在禮教的約束之下所形成的一種既想要衝決網羅卻又不得不馴服於禮教的掙扎與矛盾。

朱彝尊收入《江湖載酒集》的一首小詞《桂殿秋》,言盡朱詞“弱德之美”:“思往事,渡江干,青蛾低映越山看。共眠一舸聽秋雨,小簟輕衾各自寒。”竹垞《桂殿秋》一詞深受後世詞評家激賞,甚至被況周頤評為清詞壓卷之作。江弱水《十三行小字中央:朱彝尊的風懷詩案》一文對朱彝尊與其妻妹纏綿悱惻的愛情作了福爾摩斯探案般的考據。同為具有“弱德之美”的作品,但在葉嘉瑩先生眼中,風骨高下立判:東坡詞可以稱為“弱德之美”中的達士,稼軒詞可以稱為“弱德之美”中的豪傑,竹垞詞才真可稱為“弱德之美”中一個真正的弱者。

葉嘉瑩先生甚至認為,在古典詩歌行列中,陶淵明和李商隱也含有“難言之處”和“弱德之美”。陶淵明“不以五斗米折腰”,退隱歸園田居。李商隱身陷晚唐牛李黨爭,以隱忍態度承受痛苦。陶淵明、李商隱的詩歌各有其“難言之處”,以曲筆委婉道出,同屬“弱德之美”。

2021《感動中國》心得體會26

《掬水月在手》是葉嘉瑩先生唯一授權的一部傳記電影,導演陳傳興此前曾策劃拍攝了在兩岸頗具影響力的文學紀錄片——《他們在島嶼寫作》記錄台灣最重要的文學家、作家的一生,隨着《掬水月在手——葉嘉瑩傳》的成功上映,標誌着陳傳興“詩歌三部曲”創作終章。導演陳傳興介紹,為拍攝全景式反映葉嘉瑩先生“歷經磨難又活得光亮的一生”,電影拍攝團隊用時3年,分別在兩岸、香港地區以及美國、加拿大等葉嘉瑩先生出生、學習、工作、生活的地方取景,採訪了葉嘉瑩先生的親友、學生40餘位,力圖還原葉嘉瑩先生以弘揚中華詩詞為己任,歷經烽火硝煙、家道變遷,活出如詩一般鏗鏘人生的精神世界。

“她內心中因為有古典詩詞作為支撐,所以歷經磨難依然能夠活得足夠光亮,到了晚年,她還能夠想到用曾經支撐自己走過苦難的古典詩詞反哺我們的民族和文化,成為整個華人世界的一道光彩。”陳傳興説,這是葉嘉瑩先生最讓他感動的人生力量和去拍攝這部傳記電影的驅動力。他希望透過《掬水月在手——葉嘉瑩傳》傳遞一個核心的觀念:中國需要有詩。在任何時代,不管是和平、戰爭、苦難的時代,詩人的存在為什麼都是不可或缺?

“葉老師一直在我的拍攝名單裏”2009年,陳傳興成立行人文化實驗室,策劃一部在兩岸、香港地區頗具影響力的文學主題系列紀錄片——《他們在島嶼寫作》,記錄在台灣、香港生活的最重要的幾位文學家、作家的一生,他本人還參與了詩人鄭愁予和周夢蝶兩集的拍攝。

“葉老師作為‘詩詞的女兒’,她的生命光輝和精神世界一直感召和引領我。”雖然不是學中國古典文學專業出身,但是陳傳興對中國古典詩詞有一種天然的心靈親近。上世紀80年代初,陳傳興在台灣一家書店偶然看到葉嘉瑩先生早期詩詞研究的一部代表作——《迦陵談詞》,從此就書不離身,愛不釋手。“到法國留學時,我把這本書帶在身邊,這次為《掬水月在手》的電影宣發來到大陸,14天隔離期中,我還不時翻看這本書。我覺得每每翻看中國古典詩詞,都會帶給我一種美感,給予我滋養。”儘管此前為拍片,陳傳興多次往來大陸,但此次大陸之行,讓他對大陸、對古都北京收穫別樣的感受。

“我原來不知道北京的鐘樓和鼓樓離得這麼近,這次和朋友一起坐在什剎海一個茶館的露天平台上,秋色濃郁的蘆葦在眼前飄蕩開,好似時光穿梭,我跟着當年的葉先生,穿過什剎海的衚衕,到她的老師顧隨先生家裏吃飯。冥冥中好似天公的安排,讓我跨越兩岸的時光機,來講述兩岸的一段過往,葉老師就是聯結兩岸的一座橋。”

2021《感動中國》心得體會27

昨日,2018“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頒獎典禮在央視播出。程開甲、鍾揚、王繼才王仕花夫婦、馬旭、杜富國、呂保民、劉傳鍵、其美多吉、張渠偉、張玉滾紛紛當選,他們的事蹟,感動了無數人。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2018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中,其中有6組人物都跟軍人有關,他們有的是現役軍人,有的是退伍軍人,有的是民兵;有中國科學院院士程開甲,有排雷英雄杜富國,有中國首位空降女兵馬旭,有退伍軍人呂保民,有民兵夫婦王繼才王仕花,有英雄機長劉傳鍵。

在他們身上,我們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一股豪邁的軍人氣概,這與年齡無關,與性別無關,與現役非現役無關,只關乎那顆熾熱的兵心。細心的朋友會發現,在頒獎典禮上,有兩位獲獎軍人已經去世了,分別是程開甲和王繼才。遺憾的是,他們都於2018年去世。

王繼才,一名再普通不過的民兵,但他也是“最美民兵”,他與妻子王仕花將32年的歲月都獻給了開山島哨所,一生清貧度日,在環境艱苦的孤島日復一日地堅守,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民兵之歌。2018年7月27日,王繼才在巡邏時突發疾病,經搶救無效去世,年僅58歲。

程開甲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兩彈一星"功勛獎獲得者,被授予“八一勛章”,並獲得“世界因你而美麗”—2017至2018影響世界華人盛典終身成就獎,是我國核武器事業的開拓者之一。程老一生淡泊名利,隱姓埋名40年,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科研事業。2018年11月17日,程老在北京病逝,享年101歲。

雖然程老和王繼才都已經遠去,但他們的精神將永遠普照中華,激勵一代代人在建設強大的中華民族的道路上不畏艱辛,奮勇向前。

2021《感動中國》心得體會28

95歲的老黨員張富清是原西北野戰軍359旅718團2營6連的一名戰士,解放戰爭時期先後榮立軍一等功一次,師一等功、二等功各一次,團一等功一次,兩次獲“戰鬥英雄”稱號。1955年,張富清退役轉業到湖北省最偏遠的來鳳縣工作,為貧困山區奉獻一生。老英雄張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輩子堅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蹟感人。在部隊,他保家衞國;到地方,他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樸實純粹、淡泊名利書寫了精彩人生,是我們所有黨員幹部學習的榜樣。

學習張富清事蹟,應當不忘“忠於黨、忠於人民”精神。天安門前,94歲老兵李安甫對我們的黨、我們的祖國、我們的母親無聲告白。在中國共產黨98歲華誕前夕,94歲高齡的李安甫走進天安門,用手摸一摸城牆,看一看樓裏風景,講一講那一代的革命故事。我想,當他走進天安門的那一刻,他的心裏該有多麼辛酸,又有多麼欣慰。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中,他不斷地看着他的戰友為新中國成立而犧牲,那時他心裏的苦楚,應該無人體會。可是,他又親眼見證了中國共產黨這幾十年的改變,見證了中國如今的輝煌,他又是多麼的欣慰。“忠誠的高尚和可敬,無與倫比”,作為新時代黨員幹部,我們要記住老兵李安甫對黨絕對忠誠的這種精神。我們應當像向日葵一樣一直以“太陽”為中心,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對黨做到絕對的忠誠。

學習張富清事蹟,應當不忘“樸實純粹、淡迫名利”精神。“戰鬥英雄”張富清,他隱藏功名60多年,他經歷過殘酷的解放戰爭,在那種槍林彈雨的日子裏獲得過多次獎勵。他退役轉業到湖北省最偏遠的來鳳縣工作,毅然不忘黨的初心,在貧困山區奉獻他的一生。對於張富清同志來説,他是一名退役軍人,是為新中國成立做過貢獻的人,他退役後有許多選擇,可是他卻毅然決然地選擇待在貧困地區,把老百姓的疾苦放在首位,將質樸節儉、知足常樂作為他堅守的人生信條。張富清將一生都奉獻給黨、國家及人民,他獲得中宣部授予他的“時代楷模”稱號,還獲得習近平總書記對他先進事蹟作出的重要強調,呼籲廣大黨員幹部要向張富清同志學習。作為新時代黨員幹部,我們應當不忘“樸實純粹、淡迫名利”精神,我們應當向“戰鬥英雄”張富清學習。在日常工作中,我們要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尚品質,“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黨員幹部只有專心致志地工作,心態平和地享受生活,不為蠅頭小利而蠅營狗苟,才能在工作中取得好的結果,才能更好地為黨和國家及人民作出貢獻。

學習張富清事蹟,應當不忘“勇於擔當、甘於奉獻”精神。北師大碩士畢業的研究生黃文秀,她畢業之後放棄在大城市工作的機會,毅然選擇到貧困村居擔任第一書記,把雙腳扎進泥土,為羣眾脱貧勞心勞累,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貢獻。6月16日晚,在這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她忍痛告別她病重的父親,深夜冒雨奔向受災羣眾,面對危險,她毅然前進,在她返回鄉村的途中,不幸遇到突發山洪,30歲的青春年華就此消逝。在危險來臨之際,她首先想到的是村裏的羣眾,不聽同事們的勸阻,拒絕病重父親的挽留,前往受災現場,不幸遇難。作為新時代黨員幹部,我們應當不忘“勇於擔當、甘於奉獻”精神,不忘黃文秀同志為羣眾事業犧牲,向她學習。在平常的工作中,我們要勇於站在革命前線,遇到困難,不要退縮,敢於面對。面對困難問題,要及時改革創新,鋭意進取,敢於擔當,樂於奉獻。“梅花香自苦寒來”,我們要做中國共產黨裏的一朵梅花,要像梅花一樣,在寒冷的冬天,獨自盛開,我們黨員幹部要敢於説出他人不敢説的話,敢於嘗試他人不願做的事,為中國共產黨的事業,不斷創新,不斷注入新鮮血液。

  2021《感動中國》心得體會29

每年的春節過後,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典禮都會牽繞着我,牽動着無數人的心,讓我感動好久,情不自禁地淚流滿面。那思緒牽繞着我又回到了今年的頒獎台上……

我靜靜地坐在電視機前,手拿着筆認真記下他們的名字,有牽動國人心的排雷戰士杜富國,勇鬥歹徒的退伍軍人呂保民,勤儉節約、分毫積攢,千萬捐贈家鄉的八旬老人馬旭……。其中最令我感動的是我們河南人——擔起鄉村未來的八零後教師張玉滾。張玉滾師範畢業後,放棄在城市工作的機會,回到家鄉,從一名每月拿三十元錢的民辦教師幹起,一干就是十七年。學校地處偏僻,路全是山路,山路曲曲折折,處處佈滿泥濘荊棘,他靠一根扁擔把學生的課本,文具挑進了大山,挑進了學校。看着電視上張玉滾挑着重重的課本,在山路上艱難地行走,我的眼睛濕潤了,他挑的不僅僅是課本,是大山裏孩子們的希望啊!由於常年操勞,八零後的他臉上佈滿皺紋,比同齡人老了好幾歲。最後聽着白巖鬆為他念頒獎詞,它是這樣寫的:扁擔窄窄,挑起山鄉的未來;板凳寬寬,穩住孩子們的心。

是啊,多好的頒獎詞,張玉滾,我永遠記住這個名字,你是我們河南人的驕傲,你雖普通但最偉大,你展現人性最高尚的精神境界,你的精神會一直鼓舞着我們每一個國人,激勵着我,努力,追夢!

  2021《感動中國》心得體會30

普天之下,有這樣一羣人,平凡的外表下是一顆灼熱的心,三尺的肩上扛着一片天,他們堅守初心,為大家舍小家。他們,在平凡之中透着偉大,偉大之中飽含真情,真情之中心浩然!

國家,國家,是國也是家,我們住在小家身在“大家”。家國情懷就是一種舍小家而為大家的`精神,是一種積極向上的價值觀。而價值觀的樹立決定了你的是非觀。正確的三觀是人生漫途的指向標!復旦大學的鐘揚教授就是這樣一位身懷使命感,有着積極向上的價值觀的植物學家。

2001年,鍾揚教授毅然決定前往青藏高原盤點植物基因。由於青藏高原海拔高,氣壓低,很少有學者深入,而他不顧自身安危常年身處西藏。也正是他的不懈努力才採樣6000多個高等植物基因,其中1000多個只有青藏高原才有,着實為種子庫在青藏高原上的空缺落下一筆重墨。他常期的超負荷工作把他的身體壓垮了,但他卻不聽醫生、家人的勸阻,又隻身返回自己的“革命’’之中,他在透支着生命,但他卻常説:“我有一種緊迫感,希望上天再給我10年時間。”在2017年,53歲的他出車禍逝世了。

儘管鍾揚教授倒下了,但他雙肩包裏藏着的初心,像他採樣的種子一樣,傳播,收藏在了民間。鍾揚教授是平凡的,更是偉大的。他把重任往肩上挑,他用生命踐行理想,他説:“不是傑出者才做夢,而是善者才做夢。”

偉大,不是因為你做的事有多麼地轟轟烈烈,而是因為你做的事正在造福大家。其美多吉,一個身在藏區的郵車司機。他是平凡的,更是偉大的。

藏區的險峻是眾所周知的,崎嶇的國道上冰雪覆蓋,羣山之間靜靜攀附,海拔高,氣壓低……而就是在這樣的地方,其美多吉29年如一日地駛在這條“黑色公路”上,維繫着大山與外界的聯繫。飢寒交加是常態,為了確保郵車的安全,他還常常被困在路上,寸步難行,他説:“這沒什麼,習慣了!只是經常會掉眼淚,這是司機的通病,不能閉眼,一閉上可能就睜不開了。”儘管遭遇雪崩搶劫,身中數刀,他依舊心繫郵車不肯退下,而自他身中數刀後,他的手就再也不能開車了,但他卻放不下,放不下心中一片聖潔,放不下那一郵車的物件遙寄着多少人的期盼。

他本可以就此退居,陪伴在家人身邊,過上安逸的生活,可他卻選擇接受特殊治療把已經癒合的肌肉再次拉開,讓它重新癒合。就在這殘酷的治療下,他終於如願以償回到車隊,幹着那令他自豪、滿足的工作。三十忠誠風與雪,萬里郵車雲與月,這6000多次的往返,是多少家庭收到遠方親人信訊時展露的笑顏啊!,其美多吉開的不是一輛普通的郵車,而是滿載着藏區人民的希望和幸福的愛之郵車!

不管是復旦大學教授鍾揚,還是藏區郵差其美多吉,他們都是為大家而舍小家,他們為的是民,為的是國,為的是心中一片聖潔,一份執着!致敬那些為大家而舍小家的英雄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