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知識文庫 > 專業資料

昇華和凝華的教學反思(精選5篇)

欄目: 專業資料 / 發佈於: / 人氣:1.73W

昇華和凝華的教學反思

昇華和凝華的概況

1、昇華:物質從固態直接轉換為氣態,這種現象叫做昇華。

成因:在物理學中,昇華指物質由於温差太大,從固態不經過液態直接變成氣態的相變過程。

昇華的實際現象舉例:碘變成碘蒸氣,冰變成水蒸氣,樟腦丸不見了。

2、凝華:物質跳過液態直接從氣態變為固態的現象。

是物質在温度和氣壓低於三相點的時候發生的一種物態變化。凝華過程物質要放熱。

成因:形成凝華的條件比較特殊,一般是要求氣體的濃度要到達一定的要求,温度要低於凝點的温度,比如低於0攝氏度的時候的水蒸氣等,形成原因一般是急劇降温或者由於昇華現象造成。

凝華的實際現象舉例:用久的電燈泡會從透明變成黑色,是在電燈泡工作時發熱,而鎢絲受熱昇華形成的鎢蒸氣又在燈光泡壁上遇冷凝華成極薄的一層固態鎢。

昇華和凝華的教學反思(精選5篇) 

隨着社會不斷地進步,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反思過去,是為了以後。那麼你有了解過反思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昇華和凝華的教學反思(精選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昇華和凝華的優秀教學反思1

一、教學設計反思

昇華和凝華是八年級第四章物態變化第四節的內容,本節課是前面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的延續,由此讓學生完整的知道物質形態的六種變化。儘管昇華和凝華並不少見,但卻不易被學生注意,且氣體不易看見,而難於直接觀察到。因此設計碘的昇華和凝華實驗讓學生探究,讓學生從實驗中理解昇華和凝華的概念,得出昇華吸熱、凝華放熱的結論。培養他們的科學探究能力的同時也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然後再列舉生活中常見的昇華和凝華現象讓學生自己根據圖片説出各是什麼現象,不但培養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也引起了學生對物理的興趣,趁學生思維活躍的時候介紹乾冰的作用,引發學生探究舞台上的煙霧之謎,利用探究的結論引導學生列舉出昇華吸熱在生活中的更多應用,對自然界中一些現象做出科學的有力的解釋,讓學生從感性上知道物理知識是有用的,體會到物理知識的價值,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

教學設計的各個環節安排的比較適當,知識連接的較為妥當,學生比較容易地得出了結論,對現象也能利用本節的知識作出合理的解釋,但設計時如果能以四個同學為一組,再加上一些其它實驗及一些有趣的活動,比如可以讓學生提前作好準備,找一些發黑的燈泡或用過的衞生球等等,這樣可通過實物深加對昇華和凝華的理解,明確昇華是由固態直接變成氣態,並沒有經過液態。

二、教學過程反思

從課堂引入到進行新課教學到整節課結束整個環節的過渡還是很順暢。但在探究實驗環節跟設計比較作了改變,因為實驗室的原因,將原定的分組實驗改為了以一大組的實驗,但指導學生觀察做很好,學生雖然沒有每一個動手做實驗,但我感到效果也不會差。在學習有關應用時,學生都很踴躍,討論舞台煙霧之謎時積極開動腦筋努力回答問題,充分介紹學習人工降雨,使學生對物理知識在生產實際中應用認識得到強化。的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自己還是説得較多,今後應將問題多留給學生,讓學生多説,真正成為學生的課堂。

三、教學得失

昇華和凝華兩個內容知識量不多,教學大綱沒有做過高的要求,應該也是從觀察實驗入手,結合學生生活經驗和自然現象,豐富學生的知識,認識物態變化的特點。本節課中通過觀察碘的昇華和凝華實驗讓學生理解昇華和凝華的概念是成功的,昇華和凝華在日常生活中的現象,雖然常見但學生並不太熟悉,多舉生活中的例子,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也取得很好的效果。習題的安排使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進一步鞏固,同時檢測了學生的學習效果。新的課程標準要求教學應從學生實際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實驗、思考、探索、交流,獲得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學會學習,促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着重強調教學要以學生為本,要培養學生學會學習的能力。而本節課的設計正是從這點出發,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與自學能力,因此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掌握的較好。

昇華和凝華的優秀教學反思2

這一節課我的教學目標得到了比較好的落實,和以往相比我比較重視了過程方法這個方面。對於知識的呈現沒有一味的拋知識點,而是通過實驗,觀察,分析逐步呈現,讓同學們自己形成認知。這是我覺得自己有進步的地方。今後應該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有意識對這一方面進行強化。

當然,還是有很多毛病,比如,有的時候提出問題了,給了學生思考的空間了,但是在對問題進行回答的時候,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發揮餘地,或者一旦學生回答的不夠完整準確時,老師就接着説下去了,這樣容易扼殺學生的思維能力,對此,我覺得在平時的教學中還有多注意。另外,當舉例子的時候,不能説要在一節課上把所有的例子都試圖弄出來,最主要的,還是要讓學生學會觀察生活,學會分析生活中的現象,由此展開,可以説,在一堂課上,不要試圖講所有的知識點,知識面,只要教會他們解決問題認識問題的能力就好了。

對於這堂課的整體結構上,我感覺後半段處理得不好,時間上沒有控制好。導致課後的思考“用冰箱製造霧、霜、露”沒有時間進行細緻的分析和討論,尤其是沒有留給學生很多時間來思考生活中的昇華和凝華現象;另外,語言和課堂的設置還要力求簡練,知識點要力求突出;這節課的優點在以後的教學中要發揚,同時不足的地方會逐步改正。

昇華和凝華的優秀教學反思3

在設計這節課時,我還是遵循學生探究為主的原則,用具體的例子引導學生分析、討論,並安排了碘的昇華、凝華實驗讓學生親身體驗,讓學生自己完成對知識的建構。上完這節課,感覺不是很滿意,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分析了一下,本節課仍存在的不足之處有:

1、高估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對於生活中的昇華、凝華現象學生可能平時不怎麼注意。而且都是農村的孩子,學生知識面窄了些,除了對霜有印象之外,對於其它的一些實例都不是很瞭解。當問道“你知道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質會由固態直接變成氣態,哪些物質可由氣態直接變成固態?”學生想了好久,答不上來。有些學生甚至連樟腦丸都感覺陌生。雖然拿了些樟腦丸給他們觀察,但沒用過的同學對於它的昇華還是難理解。下次應該拿用過的和沒用過的樟腦丸給他們對比,可能效果好些。在講鎢絲的昇華和凝華時,只以室內的舊燈管做例子,學生有些茫然,應該找些發黑的燈泡或廢棄的燈管的燈絲觀察的實物。

2、這節課的很多例子離學生太遠,如結冰的衣物也會變幹、北方在冬天出現的窗花、霧凇、以及乾冰等知識,由於沒有此類的生活經驗,學生對這些內容的接受感覺是被動的。從學生的課堂表現上看,有很多東西是難理解的,有的學生還以為霜是露水變來的。以後在課件上多找些具體且形象的圖片、資料,讓學生更形象地瞭解相關內容。

3、課堂上,我解釋得多了點,因為見到學生對很多的實例不瞭解,只能由我講述、引導。

4、學生的分組實驗中,在試管中放少量碘,塞緊,用酒精燈加熱,觀察碘的昇華,之後再觀察凝華。實驗中出現了一些小問題,碘多了一些,試管又小,感覺實驗效果不太好。有個別組在加熱時,碘顆粒好像還熔了,沒有達到實驗效果。

查了一下相關資料,原來碘的昇華實驗不宜用火焰直接對盛碘的試管或瓶加熱。因為這樣做,有時會導致碘的熔解,而使學生誤解為是先熔解後蒸發的現象。應該把試管換做燒瓶,碘再少一點,讓酒精燈對石棉網加熱,但石棉網離開燒瓶一段距離。使石棉網上方的.熱空氣上升來對燒瓶內的碘加熱,從而避免碘的熔解。如果能讓碘完全變成氣體,那是最好的。雖然以前在實驗中很少遇到這樣的情況,但既然出現了,以後還是要多加註意。

昇華和凝華的優秀教學反思4

昇華和凝華是初中學生最難理解的一對物態變化,原因是昇華和凝華的發生過程在課堂比較難觀察。對這種轉變的過程和轉變過程中的吸放熱情況不理解,對自然界中常見的昇華和凝華自然現象就更模糊。針對這種情況,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從感性認識入手,從日常生活中大量的昇華和凝華的事例出發,利用小組觀察碘的昇華和凝華實驗,把學生對課本知識的掌握過程變成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活動的過程。通過判作業發現比教師做演示實驗效果要好。

本節課成功的地方:

(1)設置了一個小遊戲:“聞氣味,找東西”,通過這個遊戲,在激趣的同時讓學生對昇華有一個感官。

(2)將演示實驗設置成分組實驗,能讓每個學生都能從實驗中親身體驗昇華和凝華。

需要改進的地方:

(1)給碘錘加熱時,應微微加熱,否則將會有液體的碘出現。

(2)應提前設置導學稿,讓學生自己自主的完成本節課。

昇華和凝華的優秀教學反思5

通過講《昇華和凝華》一課,收穫頗多,最大的感觸是集體力量的強大:宿勝龍主備了這節課,從課文內容到課後習題再到科學世界,內容豐富、三維目標全面、製作精美,實用性強。面對這些內容我感覺自己要在一節課的時間全部完成,怕是給學生的時間很少或者根本完不成。全組成員積極參與集體備課,提出精簡哪些內容;王友平主任耐心指導;實驗器材的準備、聽課教案的分發等等,都不用我操心,還得到任課班級班主任的大力支持,讓我解除一切後顧之憂,感受到集體的温暖帶來的幸福。

準備過程中我又學會了簡單的利用暴風影音截取視頻,突破了我信息技術方面一直以來沒有嘗試的難點技術、還學會了使用觸發器,雖然那張幻燈片最後刪掉沒用上,但掌握了技術後將來教學過程中肯定能用得上。

最大的收穫是備課過程中教學設計內容的大膽取捨,回想每次賽課,大都經歷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的過程,科學設計適當取捨是關鍵,根據課堂內容、學習目標、學生學情合理設計。如定義性的內容,可直接講解或簡單的通過學生看書直接得來,而不是作秀似的探究;注重交給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或技巧,如辨別是昇華還是凝華現象,關鍵看之前是什麼狀態、現在是什麼狀態,根據定義就辨別出來了;學生舉例引導他們聯繫生活中的現象,還可以進行對比,如冬天,冰凍的衣服變幹屬於昇華現象,夏天濕衣服晾乾屬於哪種物態變化?冬天雪人變小和春天雪人變小物態變化情況一樣嗎?辨別易混點,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難點問題可以讓學生討論,比老師直接講效果要好;實驗的設計是本課的不足之一,如果設計實驗報告或上打出實驗器材,實驗步驟,學生就會更清晰,明確要做什麼,更節省時間。小結處由於沒設計好,準備不足順序弄反了,這也引起自己的重視,不能放過任何一個細節。

要上好一堂課,就要精心備好每一個細節,備好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