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知識文庫 > 專業資料

初二下冊生物教學計劃範文(精選10篇)

欄目: 專業資料 / 發佈於: / 人氣:1.34W

初二下冊生物教學計劃範文

初二下冊生物教學計劃範文(精選10篇)

初二下冊生物教學計劃範文(精選10篇)

光陰如水,我們又將奔赴下一階段的教學,是時候寫一份詳細的教學計劃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初二下冊生物教學計劃範文(精選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初二下冊生物教學計劃1

一、學情分析

在生物學習過程中,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強調學生的主動學習,增加實踐環節。使每一個學生通過學習生物,能夠對生物學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夠在探究能力、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等方面有更多的發展;能夠在責任感、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等方面得到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學內容主要介紹生物的生殖和發育、生物的遺傳和變異及生物的進化、傳染病和免疫,用藥和急救,瞭解自己、增進健康。共6章。內容上增加了學生的閲讀量,擴大了知識面。

三、教學目標

1、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注意科學研究方法的培養,注意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2、通過學習使學生更清楚地知道生物的生殖和發育,使學生更有意識地保護生物,促進社會發展。

3、通過學習使學生知道如何健康地生活。

4、對學生進行唯物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

5、通過複習,爭取做到讓每個學生都能順利通過會考,讓更多的的學生能在會考中達到A標準或取得滿分。

四、教學措施

1、熟透教材,精心備課,按照洋思教學模式精心組織課堂教學。

2、根據各章節教學進度適時安排練習或單元測驗,並認真批改,着重解決普遍性問題。

3、儘量多安排一些課外實踐活動,既提高學生的興趣,又能貫徹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綜合素質。

4、儘量多的關注學困生的問題。

五、進度安排

(略)

初二下冊生物教學計劃2

一、形勢分析:

(一)學生情況分析

今年的學生對學習生物很感興趣,上學期生物平均分比較理想,因為熱愛學習的學生比較多,所以成績比較理想。這個學期,我們應該努力提高學生的成績。我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以提高學生的心理,一直把生物作為副科,不努力學習,不認真對待,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專注於學習生物課。

(二)教材分析

這學期的教學內容介紹生物的繁殖與發育,生物的遺傳與變異,生物的進化,傳染病與免疫,藥物治療與急救,認識自我,增進健康。共6章,內容少於上學期,減少了探究實驗,增加了觀察與思考、科學、社會、技術等欄目。它增加了學生的閲讀量,拓寬了他們的知識面。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理解無性繁殖的概念。

2.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過程。

3.講述花的結構和果實發育的過程。

4.舉例説明昆蟲、兩棲動物和鳥類的繁殖和發育過程

5.説明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6.比如生物的性狀是由基因控制的。

7.描述人類的性染色體和常染色體。

8.舉例説明常見遺傳病的危害。

9.舉例説明發酵技術在生活中的應用。

(二)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觀察和收集信息的能力。

2.培養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從實踐中獲取數據。

3.通過小組探究、數據收集、探究結果報告等活動,提高學生探究學習、合作交流、數據收集整理、口頭表達能力。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以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為目的,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通過學習,學生可以更清楚地瞭解生物的繁殖和發展,從而更自覺地保護生物,促進社會發展。

3.通過學習讓學生知道如何健康地生活。

4.對學生進行唯物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

三、具體措施:

1.精心採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培訓新教材。

2.認真組織和規劃課堂教學計劃。

3.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質量。

4.進行課外輔導和寫小論文及做小製作,提高學生的興趣。

5.認真批改作業,從中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

6.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教育關鍵就是培養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助於學生穩步提高學習成績,發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彌補智力上的不足。

7.開展課外興趣小組。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做課外調查,培養興趣。

初二下冊生物教學計劃3

新學期已經開始了,為了更好地適應新學期的教學工作,結合自己的實際和學科的現實條件以及學生的情況,對本學期的教學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認真學習和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以《全日制義務教育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稿)為依據,在繼承“課改”經驗的基礎上,更加積極、主動地探索和研究,進一步地推進生物課程改革的進程,繼續堅持生物課程改革的基本原則:以科研帶教研。

二、教學任務

本學期講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人教版)——《生物學》(八年級上)。

三、教學要求

  1、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繼續落實《生物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理念,面向全體學生,實現因材施教,促進每個學生的充分發展;努力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教學目標、內容和評價都應有利於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2、教學中要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有所發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和體驗各種科學探究活動。

3、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特別注意科學研究方法的培養,注意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條件力爭開全教材中提出的調查、技能訓練、練習、探究和資料分析等活動。

4、教學中注意合理選擇和運用各種輔助教學手段。

5、積極組織好生物課外小組活動,對有特殊興趣的學生進行個別指導。

四、課時

本學期總課時為34課時,每週2課時。

五、教學內容及參考課時

第五單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一章 各種環境中的動物 (共6課時)

第一節 水中生活的動物 2課時

第二節 陸地生活的動物 3課時

第三節 空中飛行的動物 2課時

第二章 動物的運動和行為 (共5課時)

第一節 動物的運動 1課時

第二節 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2課時

第三節 社會行為 2課時

第三章 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共2課時)

第一節 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課時

第二節 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係 1課時

第四章 分佈廣泛的細菌和真菌 (共4課時)

第一節 細菌和真菌的分佈 2課時

第二節 細菌 1課時

第三節 真菌 1課時

第五章 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共2課時)

第一節 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課時

第二節 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 1課時

第六單元 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護

第一章 根據生物的特徵進行分類 (共4課時)

第一節 嘗試對生物進行分類 2課時

第二節 從種到界 2課時

第二章 認識生物的多樣性 (共2課時)

第三章 保護生物的多樣性 (共2課時

初二下冊生物教學計劃4

一、指導思想

以全日制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為依據,面向全體學生,着眼於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需要。關注每一位學生,培養學生的個性和特長。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積極倡導探究性學習。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逐漸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和表達能力。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真正體驗學習的樂趣,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逐步養成學生熱愛自然、關注生命、關注社會發展的責任感。

三、教學目標

1、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通過學習使學生更清楚地知道生物的生殖和發育,從而更有意識地保護生物,促進社會發展。

3、通過學習使學生知道如何健康地生活。

四、學生情況分析

八年級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還不很高,上學年生物的平均成績較低,雖然高分還可以,但由於不愛學習的學生較多,因此班平均被拉下來了。這個學期要想辦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爭取成績有較大的提高。

五、教學任務

1、本學期講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生物學》

2、在繼續抓好“課改”實驗的過程中,努力學習有關教育理論,不斷提高對“課改”的認識,力爭在原有的基礎上,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有所創新、有所突破。

3、繼續探究試教過程中新的教學模式,積極吸取上一年的“課改”經驗,繼續收集和整理相關的資料,固化“課改”新成果,並完成好相關的課題。

4、繼續研究和推廣校本教研的內涵和經驗,充分調動教師們的積極性,發輝學校教研組羣體優勢,繼續嘗試開展學校開放日活動。

5、繼續探究新課程的評價體系,特別是建立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標準,並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基礎上,總結經驗和體會,初步歸納整理出適合我區區情的評價體系。

六、教學要求

1、教師在教學中要繼續認真落實《課程》提出的課程理念:面向全體學生,實現因材施教,促進每個學生的充分發展;努力提高學生們的生物科學素養,教學目標、內容和評價都應有利於提高每個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2、大力倡導“問題即課題,教學即研究,成果即成長”的教育科研觀。教中要有科研意識,要邊實驗、

邊研究,力爭做一名科研型的教育工作者。

3、在教學中,要努力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有所發展,必須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和體驗各種科學探究活動。

4、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特別注意科學研究方法的培養。要注意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教師要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力爭創造條件開全教材中提出的調查、技能訓練、練習、探究和資料分析活動。

5、教學中要注意合理選擇和組合好直觀教具與現代教學手段的整合。

6、有條件的學校要積極組織好生物小組活動,能夠對生物學有特殊興趣的學生進行個別指導。

七、具體措施

1、精心採取先進的教學方法,對新教材進行培訓。

2、精心組織和策劃好課堂教案。

3、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做到課堂質量高效率。

4、進行課外輔導和寫小論文及做小製作,提高學生的興趣。

5、認真批改作業,從中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

6、培養優生,轉化後進生。

初二下冊生物教學計劃5

一、學生現狀分析:

生物內容比較龐雜,知識點比較多,學生記起來困難較大,作為教師應喚起學生的熱忱,讓學生對知識產生興趣,產生學習動力,以達到提高學生成績的目的。

二、課程理念:

我們要建立起“適合學生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的理念,學生有收穫的.課才是好課!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倡導探究性學習,在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的基礎上,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教育規律,重視對學生進行全面的科學素養教育,體現國家對學生在生物科學知識和技能、能力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着眼於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體現義務教育階段生物課程的普及性、基礎性和發展性。

三、教學任務

本學期學習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生物學》(八年級上冊)。

四、具體措施:

1、備課標、備教材

認真鑽研新課標和教材,明確教學要求,把握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明確本單元本節課在整冊教材中的地位,弄清知識的內在聯繫和規律,全面深入理解和掌握教材內確定“三基內容”同時挖掘教材固有的思想教育因素,寓思想教育於教學過程之中。 2、備學生

(1)深入瞭解學生思想實際和知識、能力水平,充分估計學生接受新知識可能遇到的問題。

(2)根據學生的認識規律和心理特點,精心設計教學程序和教學方法。

(3)教師能在每一堂課上找到與學生能產生共鳴。

3、備教法、備學法

根據新課標,教材內容、學生實際、突出設計重點、突破難點,解決關鍵的最優教學方法和學生學習的方法。

4、備作業

要精選習題,以消化、鞏固當堂所學知識為基礎,培養學生能力、開發學生智力。

5、 在教學過程中需要為探究性學習創設情景;鼓勵學生自己觀察、思考、提問;注意課內外活動相結合,加強對學生基本實驗技能的培養。

五、教學要求

1、在教學中要注意繼續落實《生物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理念:面向全體學生,實現因材施教,促進每個學生的充分發展;努力提高學生們的生物科學素養,教學目標、內容和評價都應有利於提高每個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2、教學中要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有所發展,必須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和體驗各種科學探究活動。

3、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特別注意科學方法的培養,要注意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4、教學中要注意合理選擇和組合好直觀教具與現代教學手段的應用。

初二下冊生物教學計劃6

在新世紀的曙光裏,我們迎來了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新教材的指導思想是: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以促進學生轉變學習方式變被動接受式學習為主動探究式學習。

一、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活動的安排

倡導探究性學習是生物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之一。教材中共有探究活動11個;有關探究活動的欄目包括“觀察與思考”、“實驗”、“調查”、“探究”、“模擬探究”、“資料分析”、“擬定計劃”、“進一步探究”、“演示實驗”、“設計”、“技能訓練”、“課外實踐”等。

二、教學設想和教學方法

新的課程標準,新的教材,需要以新的教學理念、教學原則、教學策略和方法去支撐。

1.加深對課程理念的理解:

面向全體初中學生,提高生物科學素養,倡導探究性學習,三者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不可分割,不可偏廢。它既是課程和教材改革的理念,也是指導教學實施的基本理念。

2.提高貫徹課程目標的自覺性:

在制定每節課(或活動)的教學目標時,要特別注意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要求。

3.組織好探究性學習並提高其質量:

本冊的探究活動在上冊引導學生認識和體現科學探究活動一般過程的基礎上,側重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和作出假設;在動手能力和實驗設計能力上要求相對較低,探究需要的時間較短;科學探究技能上,除了訓練學生提出問題、作出假設等一般過程技能外,還尤為側重通過測量獲取數據、設計表格、記錄和整理數據的技能。

組織好探究活動,要特別重視探究的過程,而不是結論。教學中要花大力氣組織好探究活動的教學過程,即讓每一位學生有明確的探究目標、科學的活動程序,每一步驟都有到位,在教師指導下做好分工合作,觀察、記錄、檢測、描述都有實事求是,討論時要尊重其他同學的不同意見,鼓勵學生的新發現、新見解或提出新一輪的探究問題。

4.加強和改進生物實驗教學

實驗教學是生物學教學的基本形式之一,許多探究活動也是通過實驗來進行的。課程標準和教材中都安排了相當數量的實驗。對於實驗的教學,提倡實驗的低成本和簡單性。本教材的實驗,除了顯微鏡外,材料用具都是低廉的,可以用多種代用品。實驗的設計應該多樣化。使用的生物材料,應儘量就地取材。在不用生物材料的情況下,也可以設計模擬實驗,血液模擬的方法也是科學實驗中常用的方法。

5.開創科學、技術和社會教育的新局面

新的課程標準在教學目標和內容標準中都突出了科學、技術和社會的相互關係。教材中藴含有大量的有關內容和學生的學習活動,一定要重視,不要當作可有可無的附帶的事,甚至覺得作為知識的價值不大。它本來的目的就不是單純是講科學、技術與社會關係的知識,而主要是感情、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同時包含着多種能力的培養。科學、技術和社會問題進入教學,常要採取調查蒐集、討論等方法,還包括上網查詢,個別專訪等許多活動,會佔用許多的課外時間。因此,有些活動不一定所以學生都參加,部分有興趣、有精力的學生參加,用其他形式(如報告會,展覽等)和別的同學交流,成果共享。

總之,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條件完成教學工作,為教育事業作出應有的貢獻。

初二下冊生物教學計劃7

一、教材分析

1、指導思想:

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以促進學生轉變學習方式 —— 變被動接受式學習為主動探究式學習為主要突破口,使生物教學更符合學生髮展的需要和社會需求,反映生物科學的新進展及其在社會中的廣泛應用。

2、教學內容的設置:

全期教材共分6個章節,即生物的生殖和發育、生物的遺傳和變異及生物的進化、傳染病和免疫,用藥和急救、瞭解自己、增進健康。與上一個學期相比,增加了觀察與思考,科學、社會、技術欄目,增加了學生的閲讀量,擴大了知識面。

3、科學探究活動的安排:

倡導探究性學習是生物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之一。設計並安排好科學探究活動,是教材貫徹落實這一課程理念的關鍵之所在。在總結前三冊經驗的基礎上,本冊教材繼續加大科學探究的力度。

從數量和類型上看,八年級下冊共有探究活動28 個,有關探究活動的欄目類型包括:觀察與思考、資料分析、探究、模擬探究、調查、設計、技能訓練、課外實踐等。

本冊書共有“探究”(包括模擬探究)4個。與前三冊相比,這些探究活動的設計給予學生更大的自主性,對學生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的要求也較高。例如,關於扦插材料的選擇和處理,探究的問題由學生提出;用什麼植物進行扦插也由學生自己決定;制訂探究計劃時需要查閲相關的資料,瞭解扦插的植物成活所需要的水分、土壤、温度等條件,還需要設計對照或對比實驗,設置重複組等;實施探究計劃過程中還需要綜合運用七年級所學知識,對扦插技條進行適當的照料,並堅持認真觀察;對觀察到的現象需要自己設計表格進行記錄,並得出合理的結論。考慮到學生在自主提出問題、作出假設等方面已經得到訓練,教材在討論探究思路這一環節不再像八年級上冊那樣提供模擬討論的情景。

在科學探究技能的訓練方面,除了訓練學生提出問題、作出假設、觀察、實驗、收集和分析資料等一般過程技能外,尤為側重訓練應用和評價的技能,包括證據和邏輯的運用、對所提出的問題進行評價、對證據和假説進行評價、運用所學知識進行設計和預測等。

二、教學目標

1、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通過學習使學生更清楚地知道生物的生殖和發育,從而更有意識地保護生物,促進社會發展。

初二下冊生物教學計劃8

一、 指導思想

在認真學習和深入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的基礎上,以《全日制義務教育中生物課程標準》為依據,在繼承我國現行生物教學優勢的基礎上,力求更加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更加強調學生的主動學習,增加實踐環節,使每一個學生通過學習生物,能夠對生物學知識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夠對今後的學習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夠在探究能力、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方面有更多的發展;能夠在責任感、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等方面得到提高。為學生們參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適應社會和繼續學習,打下必要的基礎。

二、 教學任務

1.本學期講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濟南版)——《生物學》(八年級下冊)、濰坊生物(本土教材)

2.在繼續抓好“課改”實驗的過程中,努力學習有關教育理論,不斷提高對“課改”的認識,力爭在原有的基礎上,使自己的高效快樂課堂教學有所創新、有所突破。

3.繼續探究試教過程中新的教學模式,積極吸取上一年的“課改”經驗,繼續收集和整理相關的資料,固化“課改”新成果,並完成好相關的課題。

4.繼續研究和推廣校本教研的內涵和經驗,充分調動教師們的積極性,發輝學校教研組羣體優勢,繼續嘗試開展學校開放日活動。

5.繼續探究新課程的評價體系,特別是建立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標準,並在初二完成教學任務的基礎上,總結試教二年的經驗和體會,初步歸納整理出適合我校校情的評價體系。

三、教學要求

1. 教師在教學中要繼續認真落實《課程》提出的課程理念:面向全體學生,實現因材施教,促進每個學生的充分發展;努力提高學生們的生物科學素養,教學目標、內容和評價都應有利於提高每個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2.大力倡導“問題即課題,教學即研究,成果即成長”的教育科研觀。教學中要有科研意識,要邊實驗、邊研究,力爭做一名科研型快樂的教育工作者。

3.在教學中,要努力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有所發展,必須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和體驗各種科學探究活動。

4.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特別注意科學研究方法的培養。要注意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教師要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力爭創造條件開全教材中提出的調查、技能訓練、練習、探究和資料分析活動。

5.教學中要注意合理選擇和組合好直觀教具與現代教學手段的整合。

6.積極組織好生物小組活動,能夠對生物學有特殊興趣的學生進行個別指導。

四、教學進度

本學期總課時為30課時,其中授課20課時,機動10課時,每週2課時。

教學進度(23課時):

授課時間授 課 內 容節 數複習

第一週生命的起源1

生物進化的證據11

2生物進化的歷程1

生物進化的原因1

人類的起源11

人類的進化1

3生態系統的組成1

食物鏈和食物網1

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1

4生態系統的類型11

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1

生物的多樣性1

5生物多樣性的保護1

發酵技術2

食品儲存11

基因技術1

克隆技術1

五、本學期教研活動安排

1.傳授學校教學計劃

2.本學期第五單元至少安排1節研究課,第六單元至少安排1節研究課。

3.搞好“快樂高效課堂”建設,探索“以樂促學”的快樂高效課堂模式,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

4.期中或期末安排一次知識部分的統一練習。

5.期末繼續收集優秀教學案例和論文,在全市進行交流和評選優秀教案活動。

6、組織好生物競賽以及生物WAT考試。

初二下冊生物教學計劃9

公文 生物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形成生物概念,理解和鞏固生物知識,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生物實驗中學生的觀察能力是指學生通過觀察實驗過程及現象,獲得生動的感性知識,然後進行積極思維,把觀察到的感性材料進行分析、綜合、概括、歸納,上升為理性認識,形成正確概念。可見,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是培養實驗能力的前提,也是發展智力的基礎我們認為在生物實驗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要做到如下幾點:

1.激發興趣。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説:“最好的學習動因是學員對所學材料有內在興趣。”啟發學生積極思維,進行積極自覺的觀察,才能使他們獲取正確的信息,發展思維,獲得知識,掌握技能,進而認識生物的自然變化規律。

2.操作正確規範,指導學生觀察。在演示實驗中,教師應向學生介紹儀器的使用規則、操作方法,提出注意事項,最重要的是要指導學生仔細觀察實驗的每個細節以至全過程,並恰當地解釋實驗現象。

3.明確目標,系統觀察。在生物實驗中必須使學生明確所要觀察的內容和觀察的範圍,明確通過觀察要獲得哪些資料,解決哪些問題;擬定好觀察計劃,制定觀察程序,引導學生進行系統的層次清晰的觀察,防止主次不分、顧此失彼。

4.開闢第二課堂,擴大學生的觀察範圍。如在初中一年級上學期開設植物課時,組織學生到城郊的野地和農田中觀賞植物的生活環境和生存狀態,採集植物標本,同時也可到城內的植物園中去觀賞各類植物花卉,理解和認識雙子葉植物綱和單子葉植物綱的主要區別。教學實踐證明,組織和指導學生開展生物課外活動,開闢第二課堂,這對於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擴大觀察範圍,培養和發展能力,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都是非常有益的。

幾年來,由於我們在生物教學過程中注重了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促進了學生的想象力、判斷力及思維能力的發展。

因為對實驗的觀察越細緻、越準確,學生的認識就越豐富、越深刻,思維也就愈加活躍、廣闊,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就越強。

初二下冊生物教學計劃10

在新的學期裏本人將繼續擔任初二四個班生物教學工作,為了出色的完成本學期的工作,特將本學期的教學工作計劃

一、教學總體要求

繼續認真學習《生物課程標準》,該標準是義務教育階段生物教學的基本依據,教師應該在認真學習和領悟的基礎上,結合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創造性的進行教學。生物課程的根本任務是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特別是一個公民終身發展所需要的生物科學素養,同時在思想方面教育學生,使學生全面發展。

課程理念: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倡導探究性學習,在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的基礎上,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教育規律,重視對學生進行全面的科學素養教育,體現國家對學生在生物科學知識和技能、能力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着眼於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體現義務教育階段生物課程的普及性、基礎性和發展性。

二、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生物教學,學生將在以下幾個方面得到發展:獲得生物學基本事實、概念、原理和規律等方面的基礎知識,瞭解這些知識並關注這些知識在生產、生活和社會發展中的應用;初步具有生物實驗的操作能力,一定的科學探究能力和實踐能力,養成科學思維的習慣;理解人類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提高環保意識。具體目標:知識方面獲得有關人體結構、功能以及衞生保健的知識,促進生理和心理的健康發展。能力方面初步學會生物探究的一般方法,發展合作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瞭解我國的生物資源狀況和生物科學技術發展狀況,培養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熱愛大自然、珍愛生命,逐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衞生習慣,確立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

1.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繼續落實《生物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理念,面向全體學生,實現因材施教,促進每個學生的充分發展;努力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教學目標、內容和評價都應有利於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2.教學中要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有所發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和體驗各種科學探究活動。

3.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特別注意科學研究方法的培養,注意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條件力爭開全教材中提出的調查、技能訓練、練習、探究和資料分析等活動。

4.教學中要注意合理選擇和運用各種輔助教學手段。

5.利用現有條件積極組織好生物課外小組活動,對有特殊興趣的學生進行個別指導。

三、學生分析

學生情況分析從上學期的學習來看,班級大部分學生平時能夠完成作業,但缺乏主動性,有幾位學生在老師的督促之下尚能完成學習任務,也有部分學生由於基礎較差,不能獨立完成作業,需在同學或老師的幫助下才能完成作業。

初二年級的學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課堂應增加趣味性。學生比較喜歡動手在教學中應增加學生實踐內容。讓學生初步具有良好的生物學習思維。

新的學期給我們的教學工作帶來了的希望,在開始將工作一步一步努力做好,用飽滿的精神狀態為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四、教材分析

教材的編寫注重從生活實踐出發,避免了從理論到理論;注重創設問題情景,引導學生探究;給學生的自主學習空間,學生生活情景圖片化;進一步加強了可讀性。

1、完全面向全體學生教科書改變了注重過去教科書聯繫實際不夠、城市化傾向嚴重、面向尖子學生等問題。

2、全面提高學生科學素養針對過去教科書過多注重科學知識教育的弊病,教科書十分重視全面提高學生科學素質

3、倡導探究性學習4、滲透“科學、技術與社會”的教育

5、貼近學生生活實際,適當降低教學難度

6、語言精煉,圖文並茂

五、內容及進度安排

初二生物下學期教學的內容主要是以“生物的延續和發展”“健康的生活”為中心展開的有關生物的生殖和發育、生物的遺傳和變異、生物的進化以及健康的生活。進度詳見教學進度表。

周次教學內容課時備註1第七單元生物技術第一章生活中的生物技術32第二章現代生物技術33複習八下第五單元生命的演化34複習八下第六單元生物與環境35複習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認識生物36複習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豐富多彩的生物世界37七年級上冊綜合演練38複習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生物圈中的人39複習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生物圈中的人310七年級下冊綜合演練311其中複習測試312—15初中學業水平考試複習指導1216自由複習3

六、教學措施

教師通過上一學期的教學工作已對學生的學習特點有了一定的認識。在教學過程中需要為探究性學習創設情景;鼓勵學生自己觀察、思考、提問;注意課內外活動相結合,加強對學生基本實驗技能的培養。在對學生的評價方面主要包括:對學生的探究能力的評價、對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發展狀況的評價。

1、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學習目的教育、重在培養他們的學習的良好習慣。讓學生了解生物的發展史,認識生物在生產生活中的作用。真正使他們感受到學習生物學的必要性。

2、激發他們學習生物的興趣,變要學生學為學生要自己學。

3、面向全體學生,不歧視後進生,關心理解這些學生,總的一句話“對所有同學都一視同仁,做到因材施教”。

4、認真做好備、教、改工作。注重對他們進行學習指導。

5、發揮小助手的作用,一方面以此來調動小助手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來帶動全班學生一起學習。

6、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7、積極參於集體備課,以集體備課指導平時的教學工作,同時抓好“備、教、改”工作,從嚴要求。

8、加強自身的師德修養,培養學生嚴謹治學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