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知識文庫 > 實用文檔

《聽潮》教案

欄目: 實用文檔 / 發佈於: / 人氣:9.03K

《聽潮》教案

《聽潮》教案

《聽潮》教案

馬新平 教學要點:1.學習本文抓住景物特徵、從不同方面、用不同方法描寫景物的寫法。2.體會本文融情入景、借景抒情的寫作特點。3.理解作者歌頌大海的思想感情。4.以作者對“海潮音”的審美情趣感染學生。5.領會運用排比、擬人等修辭手法描寫海潮的藝術效果。6.進行朗讀指導,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

教學設想1.這是一篇借景抒情散文。作者對潮聲的描繪特別突出,作者的心潮也隨着海潮起伏,教學時就要抓住描寫潮聲的不同和海面的變化領會作者的審美情趣。 2.本文是進行朗讀訓練的好教材。朗讀訓練與教材分析結合進行。朗讀訓練分四步:(1)參看旁批默讀;(2)在初步瞭解的基礎上朗讀;(3)分析內容後再在理解基礎上朗讀;(4)表情朗讀全文,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課時安排:3課時教學步驟:第一課時教學要點: 1.瞭解寫作背景。2.初讀課文, 掃除文字障礙。3.朗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古往今來有不少歌頌大海的文章,有的讚頌它浩瀚無垠,包容萬千;有的讚頌它巨浪滔天,無堅不摧;有的讚頌它深透奧祕,令人`遐思神往。今天我們學習一篇也是謳歌大海的文章《聽潮》(板書)。潮,即海潮,是海水受到日月的引力定時漲落的現象。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作者給我們描繪了潮漲潮落的海,讓人感受到大海的偉大力量和它的雄壯美。 二.默讀課文。 要求: (1)先看“閲讀提示”; (2)劃出生字難詞,依據工具書,做正音解詞筆記; (3)給本文劃分結構層次。

三.學習生字:líng nián àn tīng chún huǎng hū yōng jiǎn hān gǔ櫺 黏 黯 汀 醇 恍 惚 慵 瞼 酣 汩náo bó lì sù háo páo xiào xià xì bō là cì nì鐃 鈸 慄(粟) 嗥 咆 哮 罅 隙 撥剌(刺) 溺四.解釋詞義:深黯 雲汀 瓊台 芳醇 慵懶 汩汩 戰慄 罅隙 欣幸(歡喜而慶幸)

五.朗讀課文:

六.分析結構:第一部分(1——4):寫聽潮的時間、地點、環境及潮來時的狀況。第二部分(5——21):具體描述觀賞海潮的過程。(按潮前、潮時、潮後分為三個層次,描述海景和人物感受。)第一層(5——12):重在描寫大海的“靜態美”,抒發作者對大海的“平靜”美的感受。第二層(13——19):重在描寫大海的動態壯觀,慕海潮,頌海魂,抒情懷。第三層(20——21):寫退潮,表達了作者的“一來一去”“一樣的美”的獨到見解,發人深省。第三部分(22):抒發作者喜歡大海、溺愛海潮的思想感情。(直抒胸臆,深化中心)

七.佈置作業:1.生字 2.朗讀課文第二課時教學目的及重點:1.分析第一部分,明確聽潮的環境及來潮概況。2.分析海睡、海醒、海怒三副圖景。 3.學習作者對大海及潮聲的描寫,感受大海潮起潮落剛柔相濟的美景。教學過程:一.複習:1.生字2.解詞二.朗讀課文:

三.分析第一部分(l-4段) 1.默讀1—4自然段,在初步瞭解內容的基礎上再低聲朗讀一遍。2.這一部分主要寫的是什麼?明確:點出聽潮的時間、地點和潮來時的概況。3.為什麼説“這裏是佛國”?明確:因為“除了七八家店鋪以外,全是寺院”。這個“佛國”暗示普陀山島。 4.第4自然段總寫海潮來時的景觀。請扣住詞語,看作者從哪些感官寫潮,又寫了潮的哪些方面? 明確: 感官 潮 “聽見……音響”——聽覺 聲音“看見……飛沫”——視覺 形態(似細雨、朝霧、暮煙)“黏在身上”——觸覺 動作(衝、黏、潤濕) 5.用敍述語調朗讀第一部分,教師視情況指導。 四.分析第二部分(5-21自然段)(這是課文的主體部分) 1.學生默讀,搞清這部分的結構層次。 明確: 一層(5—12自然段)寫落潮 二層(13-19自然段)寫潮漲 三層(20-21自然段)寫作者和妻子對漲潮的不同感受。 2.分析第一層(5——12)(1)朗讀(教師作具體指導)(2)思考:潮落的大海有什麼特點?作者是通過哪些方面的描寫來表現這個特點的?(可在書上勾畫) (3)討論,明確 特點:靜寂(或平靜、幽靜等) 主要描寫潮聲的輕柔及海面的寧靜。 (4)上面的描寫主要用了什麼修辭法?——比喻、擬人、襯托。(由學生—一舉例) (5)此時作者對大海的感受是什麼?——“是幽靜的愉悦的神祕。” (6)為什麼要寫“大小的島”“星星”和“我倆”?——是烘托氣氛,突出大海的靜謐及我倆浸沉在賞鑑大海的感情。 3.分析第二層(13——19):(1)朗讀(教師作具體指導)(2)學生思考:漲潮的大海有什麼特點?與落潮時相比較,聽到的潮聲和看到的海面有什麼變化(可在書上勾畫) (3)討論,明確: 特點:兇猛 變化如下:由落潮而漲潮,由漲潮而高潮,作者一直把它當個巨人去寫。説海睡了,海醒了,海怒了,賦予大海以人的靈性、姿態和動作,把它雄渾的氣勢,剛烈的性格揭示得淋漓盡致。(4)這是什麼手法?——擬人。4.分析海睡、海醒、海怒片段:要求:分別找出大海的動作、月光、聲音和作者的感受(分組討論)明確:(板書) 海 睡 圖 海 醒 圖 海 怒 圖

動態 吻 喘、打、伸 衝擊、撲 推、踢、咬 潑濺

海面 魚鱗般 銀龍樣 消失了月光

聲音 沉吟……一般 汩汩 響雷般 温柔“彷彿……” “像……奏鳴” 戰鼓聲…… 芳醇“像……” 千軍萬馬混戰 一樣美感受 平靜 兇猛、雄偉 讚美 (偉大樂章)

5.分析第三層(20——21):(1)這一層寫了什麼內容?——這一層寫“我”與妻對漲潮的感受。(2)作者認為兇猛的潮是“偉大的樂章,海的美就在這裏”,這種感受反映了作者怎樣的思想境界?——渴望戰鬥的火熱的生活。所以朗讀來潮時,速度應漸快,情緒由歡快而熾熱。

五.佈置作業: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獨立完成“預習與思考”/一3.“研討與練習”/四、五

第三課時教學目的及重點:1.分析第三部分。2.學習寫作特點。3.分析練習。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一.複習海睡海醒海怒圖:

二.分析第三部分(22):1.朗讀2.分析:(1)本段為什麼應獨立成為一個部分呢? ——因為“我喜歡海……”這句話,不僅是寫退潮時的感受,而且是寫漲潮與退潮兩方面內容的總體感受,因而是全文的總結段。 (2)開始住下來時説“儘夠欣幸了”,全文又以這句話收尾,兩處表達的意思一樣嗎?——不一樣。前面因住房位置好,朝晚可以領略海景,所以“儘夠欣幸了”。結尾表達聽了“偉大樂章”後的滿足心情。(3)這一段有何作用?應如何朗讀?——作者直抒胸臆,抒發溺愛大海的感情。首尾照應,以房中聽潮開始,以房中聽潮結尾。(朗讀要舒緩而滿懷深情)。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總結全文本文描述了作者與妻子在海邊“佛國”聽潮的一段經歷。通過描寫大海的變化,海潮漲落的情景,謳歌了大海的雄壯美和它的偉大力量。文章借景抒情,作者通過表達潮漲潮落“一樣的美”的見解,表明了對大海富於變化的理解,抒發了對大自然的熱愛;通過“怕什麼,這是偉大的樂章”,“我喜歡海,溺愛着海,尤其是潮來的時候”的言表,鮮明的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偉大力量的歌頌。這就表明了作者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啟發人們要熱愛生活,要勇於在生活的海洋中迎潮,弄潮。

五.分析練習 “研討與練習”/一、二、三

六.在理解全文的基礎上聽錄音朗讀。

七.佈置作業 1.表情朗讀全文。 2.朗讀《致大海》。3.背誦13——17段

歌 聲吳伯簫教學要點:1.學習本文以“歌聲”為線索組織材料,有層次地敍事、抒情的寫法。2.體會作者運用樸實、真切的語言,抒發樸素、真摯的革命豪情。3.啟發學生認識併發揚延安的革命精神。

教學過程:一.導入:由《記一輛紡車》導入。

二.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1.作者吳伯簫: 現代著名散文家。他創作了許多散文,散文集有《煙塵集》、《出發集》《北極星》。

2.寫作背景:(1)抗戰時期的陝北生活A.陝北根據地的生活B.有關蔣介石對延安進行軍事進攻和經濟封鎖的情況C.1942年延安大生產運動的情況(王震的359旅)D.介紹有關毛主席的題詞:“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本文第3段末句作了總結性的説明。)(2)本文寫作背景本文寫於1961年2月,當時國家處於暫時困難時期,應該如何對待面臨的困難,這是一個重要問題。作者以高度的革命責任感,向人們介紹延安的革命傳統,宣傳延安的革命精神,旨在激勵人們革命的鬥志,激勵人們以飽滿的精神去戰勝困難、奪取勝利此時作者寫了《記一輛紡車》(穿)等一組散文,其中還有《菜園小記》(吃)《窯洞風景》(住)《歌聲》(精神生活)。

三.初讀課文,掃除文字障礙:

四.學習生字: xiǎn bào hān jiá mǎo tuó lǚ jǔ jué shāng niǎo冼 鮑 酣 戛 峁 馱 縷 咀 嚼 湯 裊 lào shè jù pì huì kàng烙 攝 聚 闢 誨 亢

五.本文以歌聲為題的含義:1.體現寫作動機。2.體現組材手段。(以“歌聲”為主線,生髮聯想,敍事抒情)3.體現寫作主旨。(“歌聲”的主旋律是革命——延安的歌聲,是革命的歌聲,戰鬥的歌聲,勞動的歌聲,極為廣泛的歌聲。)

六.朗讀課文

七.討論練習

八.朗讀 《幾一輛紡車》《菜園小記》

《聽潮》教案教學設計7

8.聽潮

學習目標

1.瞭解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運用文字塑造聲音,抒發情感的寫作手法。

2.賞析和學習作者運用多種修辭手法,多層次、多角度地描寫事物的方法。

3.品讀文章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知識點精講

作者簡介

魯彥(1902~1944),原名王衡,生於浙江鎮海。1920年,參加由李大釗、蔡元培等創辦的工讀互助團,自上海到北京大學旁聽。1923年夏,先後到湖南長沙平民大學、周南婦女學和第一師範任教。同年,在11月的《東方雜誌》發表處婦女作《秋夜》。此後陸續發表許多小説,早期代表作《柚子》。1926年出版第一部小説《柚子》。1927年任湖北武漢《民國日報》副刊編輯。1928年春至南京國民政府國際宣傳部任世界語翻譯。1930年,至福建夏門任《民鍾日報》副刊編輯。此後輾轉在福建、上海、陝西等地的中學任教。他逐漸成為鄉土寫實派的一位重要作家。1927年在7月號《小説月報》發表他的小説《黃金》。抗戰前夕出版重要作品長篇小説《野火》。抗戰期間,創作了《炮火下的孩子》、《傷兵醫院》等短篇小説結集出版,並在《廣西日報》副刊上連載長篇小説《春草》。1941年參加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的組織工作。這一時期主編大型文學刊物《文藝雜誌》。1944年在桂林逝世。

題解

作者通過對潮聲的一往情深的繪聲繪色的描寫,抒發了熱愛大海、熱愛生活的激情,表達了對生活對未來熱烈追求的人生態度。正如作者所説:“我喜歡大海,人生就像大海。”

字詞

字的讀音

多音多義字

形近字

1.汨:mì汨羅

汩:gǔ 汩汩

2.慄:lì 戰慄

票:piào 票房

3.瞼:jiǎn 眼瞼

臉:liǎn 臉面

詞語積累

欣幸:欣喜慶幸。

深黯:熟悉。

沉吟:低聲吟詠(文章或詩句)。

恍惚:精神不集中,神志不清。

詞語辨析

領略 領會

兩個詞都是動詞,都有“瞭解事物的情況”進而認識它,但“領會”強調領略事物後而有所體會,“領悟”則沒有這一層意思。

賞鑑 賞析

“賞鑑”與“賞析”都有“欣賞”之意,但前者重在鑑別藝術品的高低好壞,後者重在分析(詩文)。

課文結構

本文是傳統名篇,寫於作者瀏覽普陀山景區之時。作者用細膩、生動、傳神的筆觸描寫了大海的變化,寫出了海潮漲落的壯觀與神奇。在傾注深情的描繪中,我們讀到了作者表達了對海的喜愛、對光明的追求和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這篇文章大致可以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1~4段)聽潮的時間、地點、環境。

第二部分(5~21段)作者觀賞海潮看到的景物和感受。

中間部分完整地描繪了大海落潮時、漲潮時、高潮時的不同景象。“聽潮”如同在欣賞一曲“偉大的交響曲”,而落潮、漲潮、高潮則是這部樂曲的三大樂章。三大樂章分別為“海睡圖”、“海醒圖”、“海怒圖”。三幅圖的標誌非常明確:“海睡熟了”、“海自己醒了”、“海終於憤怒了”。

第三部分(最後1段)作者表達喜歡海潮的感情。

領略海潮的美,必須細細品讀第二部分。“海睡圖”中,作者營造的是一個寧靜的世界。海浪輕輕搖動,月光温柔撒向海面,雲朵飄遊在空中……有着悠靜而神祕的美。作者用了一串神奇的比喻,調動着人的各種感官,描繪了一個平靜的世界,萬物在享受上天賜予的安寧。“海醒圖”中,海在慢慢醒來。作者仍然從腳下的巖石和海浪之間的活動寫起,與上文比就有很明顯的變化。作者用了各種音響來描摹此時海的聲音。緊接着用擬人手法寫了海的變化,一系列動詞“喘、轉側、打、伸、抹,踢、推、咬”準確地傳達出海在漲潮時帶給人們的種種感受。“海怒圖”則是海漲潮達到高潮時的情境。作者仍然從海水與礁石的搏鬥寫起。這裏着重描繪了音響的巨大、海浪的氣勢。文章進行到此處,才真正流露出了作者的情感傾向:“這樣偉大的樂章!海的美就在這裏。”在作者的眼裏,來時的兇猛和去時的平靜是一樣的美。其實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作者熱愛大海,不僅僅是因為大海本身所具有的魅力,更主要的原因是大海對於歷經坎坷的魯彥來説,就像神奇莫測的人生,領略大海就是領略人生,熱愛大海就是熱愛人生。於是,耳為心感,心為所動,海潮與心潮並起,便寫下了這部動人心魄的大海樂章《聽潮》。因此,與其説作者是在寫大海,不如説他是在借大海抒發自己的情懷,發表自己的人生見解。

寫作特色

1.抓住景物特徵,從各個角度進行描寫。

①動靜結合描寫海潮。

作者為了將景色寫得生動細緻、層次豐富,對大海在靜態和動態時的景象進行細緻深入的觀察,用了多種描寫手法,全方位地展現了大海的魅力。比如課文的第6、8、9段,對海的靜態進行了描寫。13~17段,對海的動態(海潮漲落)進行了描寫。在行文節奏上,時而舒緩平靜,充滿柔情,表現了大海優美的境界和詩情畫意的風光;時而雄壯、激越,激情奔流,表現了大海磅礴的氣勢和壯觀的場景。這樣,大海的“優美”和“壯美”同時得以展現,動靜結合使大海更具魅力。

②調動感覺體會海潮。

作者抓住大海上的特有的景物從聽覺、視覺、嗅覺、味覺、觸覺等角度,多方位描繪了海潮的聲音。比如:“在海睡圖”中,作者用了四個比喻,從不同方面調動人的不同感官,來表現這種聲音的美。“温柔”有情,“芳醇”有味,“低低”“輕輕”有聲,“微風拂過琴絃”有形有聲,“落花飄在水上”有聲有形還有色,作者把無形的抽象的聲音用文字塑造成看得見的具體可感的視覺形象。它宛如一支甜美的小夜曲,更像一支温馨的搖籃曲,大海的靜謐被作者寫神了。如描寫海潮達到高峯時,作者運用“憤怒”、“咆哮”、“吞沒”等詞擬人化地寫出海水的洶湧澎湃,“……戰鼓聲、金鑼聲、吶喊聲、叫號聲、啼哭聲、馬蹄聲、車輪聲、機翼聲,……像千軍萬馬混戰了起來”。讀者可以從聽覺角度,想象漲潮時的聲音、情態。

2.運用修辭,馳騁想象。

修辭手法的貼切運用,使文章的描寫生動傳神,使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文中像這樣的例子俯拾皆是。例如,在“海醒圖”中,文章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法,選用了形象生動的動詞,表現了大海夢醒後的興奮:“激”“掀”寫出了剛從夢中醒過來的大海躁動不安的情態。“喘、轉側、打、伸、抹、踢、推、咬”則將一個因驚醒而惱怒的巨人形象活靈活現地刻畫出來,展現在我們眼前。如果前面表現的是海的陰柔美,那麼這一節所表現的則是海的陽剛之美。

難點精講

作者筆下的海,具有怎樣的魅力?作者為什麼這樣熱情地讚美大海?

“海睡圖”中,作者營造的是一個寧靜的世界。海浪輕輕搖動,月光温柔地撒向海面,雲朵遊在空中……有着悠靜而神祕的美。“海醒圖”中,海在慢慢醒來。作者用了各種音響來描摹此時海的聲音。一系列動詞“喘、轉側、打、伸、抹、踢、推、咬”準確地傳達出海在漲潮時帶給人們的種種感受。“海怒圖“則是海漲潮達到高潮時的情境。作者極力描寫了海水與礁石的搏鬥,着重描繪了音響的巨大、海浪的氣勢。文章寫到此處,作者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他的情感傾向:”這樣偉大的樂章!海的美就在這裏。“在作者的眼裏,海潮來時的兇猛和去時的平靜是一樣的美。其實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作者熱愛大海,不僅僅是因為大海本身所具有的魅力,更主要的原因是大海對於歷經坎坷的魯彥來説,就像神奇莫測的人生,領略大海就是領略人生,熱愛大海就是熱愛人生。於是,耳為心感,心為所動,海潮與心潮並起,便寫下了這部動人心魄的大海樂章《聽潮》。因此,與其説作者是在寫大海,不如説他是在借大海抒發自己的情懷,發表自己的人生見解。

習題詳解

第一題 作者筆下的大海既具有陰柔美又具有陽剛之美。

第二題 1.這段文字運用一連串的比喻,從不同方面調動人的不同感官,形象地表現出大海落潮時的聲音美,將無形的抽象的聲音寫得有聲有形有色,突出了“靜”與“美”的特點。

2.這段文字運用擬人和排比的手法將大海夢醒後躁動不安的情狀表現得活靈活現,尤其是準確地選用了一系列的動詞突出大海巨人的形旬,將大海的陽剛之美表現得淋漓盡致。

第三題 略。

《聽潮》教學反思

《聽潮》教學反思

“驚醒了海的酣夢”一句中“酣”字用得好。文中,在作者眼中,海不再物,是有血有肉的“人”,被驚醒了“酣夢”的人,是生氣的,惱怒的,正如文中所描寫的“大海”一樣。所以,一個“酣”字為下文描寫海怒作了巧妙的鋪墊。如果沒有這個“酣”字,下文所寫的“海終於憤怒了”也就沒有了情感基礎,一如空中樓閣一般。

這一點是教參中沒有點到了。作為教師,應該有這樣的發現與歸納能力。

《聽潮》教案及練習[北京版七年級下]

聽潮

主幹知識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窗櫺( ) 賞鑑( ) 雲汀( )慵懶( )汩汩( )

撥剌( ) 吞沒( ) 摻雜( )

2.根據拼音漢字。

深àn___ huǎng___惚 xià___隙 nì___愛 戰___lì háo___叫 hān___夢琴___xián

3.解釋句中加點的詞語。

⑴這是一間靠海灣的樓房,位置已經相當的好。

相當:

⑵月光闢開了一款狹長的月亮的雲汀。

一款:

雲汀:

⑶朝晚可以領略海景,儘夠欣幸了。

欣幸:

4.文學常識填空。

《聽潮》節選自____,作者魯彥,即____,現代作家

5.簡答:

文章寫了海潮的哪幾個階段?

點擊思維

1.注意“鑑”不要讀成“qiān”,“剌”不要讀成“cì”。

2.注意“戰慄”不要誤寫為“戰粟”,“酣夢”不要寫成了“憨夢”。

3.要結合詞語所在文中的具體語境推測揣摩,不能只看字面意思,如“雲汀” 這裏指雲白色的海面。

4.魯彥(1901─1944),現代小説家。原名王衡,又名王返我,字忘我,浙江鎮海人。著有短篇小説集《柚子》、《黃金》、《童年的悲哀》,長篇小説《野火》後改名《憤怒的鄉村》等。

5.學習本文,應該在朗讀中感知內容,從整體上把握文章所表現的主要內容。

名師導學

1.理清結構:

海睡圖 海醒圖 海怒圖 動態:吻喘、打、伸衝擊、撲 推、踢、咬潑濺 月光:魚鱗般 銀龍樣 消失了

聲音:沉吟 汩汩 響雷般 温柔 “像……奏鳴”戰鼓聲

感受:平靜、兇猛,一樣美,偉大的樂章。

2.語言特色:

《聽潮》運用了擬人、排比、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描繪景物,是本文的語言特色。所有這些都使得本文的語言繪聲繪色,十分生動。用語言塑造聲音的形象是本文的突出特點。聲音是訴諸聽覺的,要用語言文字表達出來就不那麼容易了。作者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潮音比喻為人們熟悉的視覺聽覺形象。這樣就溝通了人們聯想和想象的渠道,把沒聽過的海潮音響變得可以感受到了。

3.把握重點:

本文描述了作者與妻子在海邊“佛國”聽潮的一段經歷。通過描寫大海的變化,海潮漲落的情景,謳歌了大海的雄壯美和它的偉大力量。文章借景抒情,作者通過表達潮漲潮落“一樣的美”的見解,表明了對大海富於變化的理解,抒發了對大自然的熱愛;通過“怕什麼,這是偉大的樂章”,“我喜歡海,溺愛着海,尤其是潮來的時候”的言表,鮮明的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偉大力量的歌頌。這就表明了作者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啟發人們要熱愛生活,要勇於在生活的海洋中迎潮,弄潮。

4.攻克難點:

理解把握本文的寫作特點是學習的難點。

⑴動靜結合,以靜襯動。作者在寫看潮之感時,不是直接寫海潮上漲,海浪洶湧的壯觀,而是由近及遠,描繪寧靜的夜海景色,渲染出“靜的和平的愉悦的神祕”氣氛,以靜襯動,使海漲潮的動景更為壯觀。

⑵抓住特徵,描繪海潮。作者抓住海潮洶湧澎湃的特徵,先寫潮漲的聲音、情態和性格;然後從聲、光、色、形等方面來描繪渲染;最後重筆描繪漲潮達到高潮時的雄偉氣勢和驚心動魄的奇觀。開始寫海在沉吟,像是情人的蜜語,微風拂過琴絃。繼而鐘聲驚醒了海的酣夢,“我們腳下的巖石就像鈴子、鐃鈸、鐘鼓在奏鳴着,而且聲音愈響越大起來。”“海自己醒了”“巖石也彷彿漸漸戰慄,發出抵抗的嗥叫,擊碎了海的鱗早,片片飛散。”接着“海終於憤怒了”它咆哮,聲音也就越大了。“戰鼓聲、金鑼聲、吶喊聲、叫號聲、啼哭聲、馬蹄聲、車輪聲、機翼聲摻雜在一起,像千軍萬馬混戰了起來。”作者就這樣,抓住海潮的特徵,以各種聲音來寫海潮漲落的各種情況。由小到大,由舒緩到劇烈,層次井然,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⑶多種修辭方法的綜合運用。本文用擬人、比喻、排比等多種修辭方法來描寫海潮的聲音、情態與性格。

①擬人:作者在寫潮漲潮落時,用了擬人的手法,如“海睡熟了”“驚醒了海的酣夢”“海終於憤怒了”,把海的不同情態寫得非常鮮明、生動,同時增加了文章的感情色彩。又如描寫海潮的聲音,“海在我們腳下沉吟着,詩人一般”,“吶喊聲”、“叫號聲”、“啼哭聲”等等。

②比喻:首先用多種比喻來描摹同一事物。如:“看見空際細雨似的,朝霧似的,暮煙似的飛沫升落。” 其次,用多種比喻描摹一件事物的幾種狀態。如:“那聲音彷彿是朦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霧那樣温柔”,又像是情人蜜語那樣芳醇;甜美低低地,輕輕地,像微風拂過琴絃;像落花飄零在水上(比喻海浪聲音漸漸不聞,直至杳然無跡。)

③排比:在描繪波峯迭起,濁浪排空,震耳欲聾的濤聲時,作者運用了比喻和排比,如“聲響就越大了,戰鼓聲、金鑼聲、吶喊聲、叫號聲、啼哭聲、馬蹄聲、車輪聲、機翼聲摻雜在一起,像千軍萬馬混戰了起來。”這種交響的聲音,增強了語勢,使讀者彷彿置身於千軍萬馬的疆場。

5.質詢疑點:

作者為什麼把大海比喻成“偉大的樂章”?

1928年,魯彥到南京國民政府宣傳從事世界語翻譯工作,對於蔣介石的種種倒行逆施,十分不滿,他將“蔡公時慘案”一事如實地向世界作了報道,被撤了職。1929年夏來到上海,這年,他和夫人到浙江普陀山度暑假。魯彥正是帶着由於時勢變化而產生的不同尋常的心情來到這裏的,面對着澎湃的海潮,耳為所感,心為所動,海潮與心潮並起發出了震撼心靈的最強音:“這樣偉大的樂章,海的美就在這裏!”反映了作者渴望戰鬥以及對幸福生活、對美好未來的追求。

主幹知識

jìan ting yōng gǔ la mò chān

2.黯 恍 罅 溺 慄 嗥 酣 弦

3.⑴相當:副詞,表示程度高。⑵一款:一道。

雲汀:這裏指雲白色的海面。汀,水邊平地。⑶欣幸:歡喜而慶幸。

4.《驢子和騾子》 王魯彥

5.睡熟的海,醒來的海、憤怒的海三個階段。

《聽潮》教案6(鄂教版八年級上)

教學目標:一、掌握課文生字詞。二、通過閲讀,使學生從大海雄壯美和無堅不摧的偉大力量中汲取不怕困難、積極進取的精神力量。三、根據旁批要求表情朗讀課文,並背誦中心段,體會以最抒情的散文的藝術力量。教學重點:在理解的基礎上朗讀,在閲讀中體會文章抓住海潮的特點,從海潮的形、聲兩個方面運用擬人、排比等多種修辭方法,繪聲繪色地把海潮的聲音、情態、性格表現得生動而深刻的寫法。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樂章意境。教學時數:二節。教學內容和步驟一、導入新課,簡介作者與作品。引導學生讀“閲讀提示”第一節。這篇課文是一篇優秀的以景抒情的散文,寫的是作者和妻子月夜聽潮的事情。二、指導自讀(一)、範讀。(二)、指名朗讀。(三)、給劃橫線的字注音:窗櫺()吼叫()深__()瓊台()芳醇()汨()嗥叫()鑲()罅隙()(四)、指導朗讀:1.提示朗讀要求:1—4段,用敍述的語調讀;5—21段,用抒情的語調讀;最後一節,朗讀的語調要舒緩而滿懷深情;最後一句,要讀出餘音裊裊的感受。2.放錄音,學生跟讀體味。3.分別指名朗讀。(五)、在朗讀的基礎上研討課文有關內容:1.説説文章哪些地方交代了聽潮的時間、地點和環境?(見文)2.文章是怎樣描寫潮來時的情景的?指名讀課文第4段,要求朗讀的語言能把聽眾徐徐帶到這幽靜的處所來,同作者一同領略海潮的壯闊美。3.教師小結:文章第一部分(1—4)分別交代了聽潮的時間,地點和環境,用十分簡煉的語言,從聽、視、嗅、觸等感覺總寫潮來時的景色。這樣寫海潮來時的情景顯得栩栩如生,更可説明“儘夠欣幸”的原因。4.集體朗讀1—4段。三、佈置作業:朗讀課文第二、三部分,從課文中選取若干描摹大海聲響的詞句,按合理的順序排列,表示大海潮落——潮起——高峯的變化過程。第二節教學目的:目的三。教學重點:同上節。教學難點:同上節。教學關鍵:同上節。教學方法:同上節。教學內容和步驟:一、自讀指導:(一)朗讀要求:6—12慢,情緒輕鬆平和,13—17快,18—21慢;13—15情緒歡快,16—17熾熱,18—21平緩。(二)、在朗讀基礎上研討問題,體會作者愛海之情。1.作者抓住潮落時什麼特點,從哪些角度描寫大海的温柔的?——抓住潮落時平靜的特點,連用“靜寂”、“平靜”、“幽靜”、“平靜”、“靜靜”等詞語,從聽覺、幻覺、視覺等角度來描寫大海温柔的。2.本文的主要特點是用文字來塑造聲音的形象,試説説課文是如何描繪大海的聲音和情態的?——聲音:①潮落時:“波浪輕輕吻着巖石”,“那聲音彷彿是朦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霧那樣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語那樣芳醇”,“像微風拂過琴絃,像落花飄零在水上”。——用抒情的語調讀,慢速。②潮漲時:語調激昂,快速。3.從課文中找出運用擬人手法描寫大海的温柔美的句子。——“波浪輕輕吻着巖石,像朦朧欲睡似的,”“海在我們腳下沉吟着,詩人一般”。“大小的島擁抱着、偎依着,也靜靜地恍惚入了夢鄉。”……——要讀得親切些。4.文章在描寫大海温柔美時用了兩個形象逼真、有聲有色、讀起來有一種音樂美的比喻句,把它找出來加以體會。——“像微風拂過琴絃,像落花飄零在水上。”5.文中用了多種聲響來描寫大海,表現了大海什麼特點?——雄壯、激烈。6.讀到潮漲高峯時這一部分,你依佛置身於怎樣的情境?——戰場的廂殺聲中。7.課文結尾一節中的“欣幸”和開頭的“欣幸”有什麼關係?——前後照應的感情變化。(四)集體試讀課文。(五)指名三位同學用不同的語調分別朗讀潮來時,潮落時,潮漲時三個部分。二、佈置作業:1.有表情朗讀課文,體會作品的藝術美。2.欣賞補充讀物《致大海》。

《聽潮》教學設計2

《聽潮》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聽潮》這篇抒情散文,以“我”和“妻子”觀賞大海的落潮→漲潮→高潮為線索(詳細描繪了這三種狀態的大海),以欣喜之情為基調,以“聽”字統領全文,貫穿始終。落潮寫靜,漲潮寫動;靜時柔情脈脈,動時雄健奔放,剛柔相濟,相得益彰。 作者對大海的深情,融注在各種景物中,以物我交融來抒發讚賞之情。本文為我們描述了三幅大海圖,即海睡圖、海醒圖、海怒圖,不管是輕描素抹,還是濃墨重彩,字字含情;不管是激昂高亢,還是輕緩舒徐,句句有意。情與景融為一體。如月下大海,波光閃閃,浩渺無垠,那麼恬靜,那麼柔美,那麼聖潔,似乎遠離了塵世的紛擾。他們雖然“一句話也沒有説”,但那喜悦之情,真可説是達到了忘我的境界。這種寧靜、安祥、温柔、親暱,是一種靜謐之美。當大海掀起洪波巨浪,“響雷般地怒吼着”的時候,妻驚叫了,“戰慄了”。真是物我交融,情與景糅合在一起了。“這是偉大的樂章”“來的時候兇猛,去的時候又多麼平靜呵!一樣的美!”在寫海潮的整個過程中,既寫景物,也寫感受,使情景含一。心隨潮動,情隨潮遷,海潮起伏,也如作者心潮起伏,內情與外境達到完美的結合。寫作特點:1、動靜結合,以靜襯動。作者在寫看潮之感時,不是直接寫海潮上漲,海浪洶湧的壯觀,而是由近及遠,描繪寧靜的夜海景色,渲染出“靜的和平的愉悦的神祕”氣氛,以靜襯動,使海漲潮的動景更為壯觀。2、抓住特徵,描繪海潮。作者抓住海潮洶湧澎湃的特徵,先寫潮漲的聲音、情態和性格;然後從聲、光、色、形等方面來描繪渲染;最後重筆描繪漲潮達到高潮時的雄偉氣勢和驚心動魄的奇觀。開始寫海在沉吟,像是情人的蜜語,微風拂過琴絃。繼而鐘聲驚醒了海的酣夢,“我們腳下的巖石就像鈴子、鐃鈸、鐘鼓在奏鳴着,而且聲音愈響越大起來。”“海自己醒了”“巖石也彷彿漸漸戰慄,發出抵抗的嗥叫,擊碎了海的鱗早,片片飛散。”接着“海終於憤怒了”它咆哮,聲音也就越大了。“戰鼓聲、金鑼聲、吶喊聲、叫號聲、啼哭聲、馬蹄聲、車輪聲、機翼聲摻雜在一起,像千軍萬馬混戰了起來。”作者就這樣,抓住海潮的特徵,以各種聲音來寫海潮漲落的各種情況。由小到大,由舒緩到劇烈,層次井然,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3、多種修辭方法的綜合運用本文用擬人、比喻、排比等多種修辭方法來描寫海潮的聲音、情態與性格。①擬人:作者在寫潮漲潮落時,用了擬人的手法,如“海睡熟了”“驚醒了海的酣夢”“海終於憤怒了”,把海的不同情態寫得非常鮮明、生動,同時增加了文章的感情色彩。又如描寫海潮的聲音,“海在我們腳下沉吟着,詩人一般”,“吶喊聲”、“叫號聲”、“啼哭聲”等等。②比喻:首先用多種比喻來描摹同一事物。如:“看見空際細雨似的,朝霧似的,暮煙似的飛沫升落。”其次,用多種比喻描摹一件事物的幾種狀態。如:“那聲音彷彿是朦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霧那樣温柔”,又像是情人蜜語那樣芳醇;甜美低低地,輕輕地,像微風拂過琴絃;像落花飄零在水上(比喻海浪聲音漸漸不聞,直至杳然無跡。)③排比:在描繪波峯迭起,濁浪排空,震耳欲聾的濤聲時,作者運用了比喻和排比,如“聲響就越大了,戰鼓聲、金鑼聲、吶喊聲、叫號聲、啼哭聲、馬蹄聲、車輪聲、機翼聲摻雜在一起,像千軍萬馬混戰了起來。”這種交響的聲音,增強了語勢,使讀者彷彿置身於千軍萬馬的疆場。二、教學目標1、學習抓住景物特徵寫景抒情的寫法。2、學習藉助修辭手法寫景抒情的寫法。3、體會作者熱愛大海,嚮往戰鬥生活的思想感情。三、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重點、難點是作者怎樣抓住景物,運用修辭抒情的。四、教學思路設計1、大屏幕打出大海畫面,將學生帶入大海,直觀形象地引入此課。2、配樂朗讀,大屏幕打出思考題:①勾畫出作者聽到的聲音;②討論,海潮聲響的變化有什麼特點,大海的變化有什麼特點。聲樂結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進入情境,初步瞭解課文內容。3、學習作者是怎樣抓住景物特點寫大海動、靜之美。三幅圖(課件)明確:主要通過學生的讀,再借助課件,使學生理解這部分課文的內容和寫作特點,以突出本課重點、突破難點。第一幅圖:海睡圖明確:這部分作者抓住了大海落潮時的特點,突出了“靜寂的、和平的、愉悦的神祕。”圍繞着“靜”,文章是從兩方面形象描寫的:①抓住海面上的景物,先從靜態描寫(電腦顯示,海睡圖:波浪、月光、燈塔上的紅光,以顏色為主。)②其次,動態描寫:抓住海的聲音,調動了人的視覺、味覺、聽覺等各種感官,運用擬人、比喻,側面突出大海“靜”的程度。③以大海周圍的景物為襯托,寫了大小的島、星星,運用擬人的修辭,再次把大海熟睡的“恬靜美”推進一步,讓讀者身臨其境地感受到了這是一幅清麗、温柔、恬靜的“海睡圖”。第二幅圖:海醒圖(電腦顯示)聲音:汩汩、誰在吐着氣、鈴子、鐃鈸、鐘鼓、奏鳴情態:醒了、喘着氣、轉側着、打着呵欠、伸着懶腰、抹着眼睛(修辭擬人)第三幅圖:海怒圖明確:這部分藉助課件“海怒”和朗讀,瞭解作者主要刻畫了海浪和巖石兩種景物,完全通過聯想對所聽到的潮音,運用了擬人、比喻、排比等修辭進行了淋漓盡致的描繪,從而突出大海“憤怒”時的特點。問:這三部分你最喜歡哪一部分,隨着老師的啟發引導,估計有一部分學生喜歡“高潮”這部分,這段哪個詞用得好?同學之間展開討論,探討理由,教師做適當肯定。明確:“千軍萬馬”用得好,突出陣容宏大,氣勢磅礴。“混戰”用得好,尤其是“混”用得更好,突出了戰鬥的激烈程度,我們似乎看見在旌旗飄飄,戰鼓陣陣的戰場上,英姿颯爽的勇士揮舞着鋒利的武器同敵人進行生死博鬥,從中使每個同學感受到戰鬥的氣氛,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4、三幅圖連接起來,整體感知,大海由靜到動再到怒的特徵。並聆聽一下它的聲音,由小到大,由微微的水流聲到震耳欲聾的怒吼。5、總結擴展明確:這節課,我們運用朗讀法,藉助電腦課件,深入理解了文章的思想內容,也學會了描寫景物抓特徵,用修辭的方法,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在以後的學習中要學會運用。6、練習(修辭的運用)

聽潮【教學構想】魯彥的《聽潮》是一篇借景抒情的優美散文,它着重從聽覺的角度,用文字來塑造聲音的形象,表現了大海落潮時靜態的“柔美”和漲潮時動態的“壯美”,謳歌了大海的偉大力量。表達了熱愛大海、熱愛生活的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作者抓住景物的特徵,對海潮進行了多層次、多角度的描寫。本文無論是其結構設計,還是語言表達,無論是其題材的選取,還是其主題的開掘,都可謂是匠心獨具。對於八年級的學生而言,本文的語言極具吸引力。用評點批註法教學本課是比較合適的。針對以上的分析,教學中擬採用以下方法:首先,課前佈置預習任務:1.學生自主疏通、積累生字詞。2.把文中你認為精妙的佳詞美句用筆圈、點、勾、畫出來。3.發下關於《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甲戌校本》第79――83頁的複印材料,並佈置幾個小問題:①小説中的“眉批”、“夾批”、“旁批”的説法究竟有哪些?你能全找出來嗎?②這些文字是幹什麼用的?其次,在誦讀課文的基礎上,形成對文章佳詞美句的評點。主要是從修辭手法、表達效果並結合對文章結構設計、文章主題深化等角度來展開。再次,鼓勵學生質疑,師生共同整合出有價值的問題,然後一起解決問題。最後,加強朗讀背誦,豐富積累,習得語感。【教學設計】[教學目的]一、知識與能力1.學習作者運用多種修辭手法,多層次、多角度地描摹事物的方法。2.學習本文運用文字描寫聲音的方法。3.學會用“評點批註法”。二、過程與方法I.要求學生預習課文,疏通重點的詞句。2.反覆朗讀課文,在理解內容、品味語言的基礎上進行評點批註。3.學習有表情地朗讀,注意重音、速度、節奏和語調。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領會作者通過描寫大海的雄壯美,來表達熱愛大海、熱愛生活的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2.薰染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和不怕挫折、不斷進取的精神。【教學重難點】重點:引導學生體會文中所藴含的思想感情。難點:品味文章的語言美、結構美和感情美。【教學安排】兩課時1.反覆朗讀課文。2.要求學生把自己喜歡的字、詞、句圈點勾畫出來,進行點評。3.運用“問題法”,來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的主旨。[教學步驟]一、導人新課同學們,你們讀過《紅樓夢》嗎?(大部分人表示看過電視劇,少數人坦言讀過原著)你們可能或多或少了解一些吧!今天,讓我們來關注一下古人是怎樣解讀和評論《紅樓夢》的,好嗎?投影呈現:《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甲戌校本》第79――83頁內容。請同學們歸納出“批本”中“批”的方式。前後四人小組可以合作交流,討論概括。明確:有圈點、眉批、旁批、夾批。再引導學生了解“尾批”,並簡介評點手段的特點和具體功用。同學們,今天讓我們來為《昕潮》大批點吧。首先,請大家自由讀課文,自主、合作解決生字、生詞。二、初讀課文(自主、合作,積累字詞)1.掌握“櫺、黯、瞼、汩、罅”等字的音形義。窗櫺líng雲汀tīng眼瞼jiǎn芳醇chún汩汩gǔ罅隙xiá嗥叫háo深諳ān2.弄懂“觀光、領略、欣幸、芳醇、溺愛”等詞的語義。三、再讀課文——眉批1.請班上一名朗讀水平較高的同學伴着輕音樂朗讀全文。2.教師亮出幻燈片。思考題:請以眉批的方式在課文的題目旁邊、正文以上的空間可寫出文章給你的整體感覺。提示:從文章語言、結構、形象等任_方面來寫。可以先打草稿,用鉛筆寫在書上。寫完後,前後四人小組互相交流一下。明確:眉批題目:為什麼要以“聽潮”為題,而不以“看潮”為題?文章以房中聽潮開始,以房中聽潮結尾,時間是在晚上。通篇大部分筆墨用文字塑造聲音的形象,故而日:“聽潮。”語言上:運用了比喻、擬人、排比等多種修辭手法,使文章形象生動,有美感。②有很多動詞、形容詞用得恰到好處,使文章表達效果極佳,給人印象極深。結構上:①簡潔、清晰。第一部分(1--4自然段),點出聽潮的時間、地點和潮來時的概況。第二部分(5__2l自然段),描寫落潮、漲潮初起、漲潮達到高峯時的情景,對大海盡情讚美謳歌。第三部分(最後一自然段),直抒胸臆,表達作者溺愛大海尤其是溺愛海潮的感情。②文章以房中聽潮開始,以房中聽潮結尾。體現了文章巧妙的首尾呼應。四、研讀課文——旁批、夾批請同學們默讀課文,運用夾批、旁批的方法在文中圈點、批註出你認為好的地方。每人至少批點兩處。個人批點完後,前後四人小組討論交流,然後舉薦組內代表發言。明確:第一部分:1.畫“—這是一間靠海灣的樓房,位置已經相當的好,還有一個露台突出在海上,朝晚可以領略海景,儘夠欣幸了”。夾批:“靠海灣”,因而有突出在海上的露台,可見“位置已經相當的好”。“朝晚可以領略海景”,並不是人人都能遇到這樣的好環境,故而聽潮人既感到高興,又感到幸運。2.點、畫“每天潮來的時候,聽見海浪衝擊巖石的音響,看見空際細雨似的,朝霧似的,暮煙似的飛沫升落;有時它帶着腥氣,帶着鹹味,一直衝進我們的窗櫺,粘在我們的身上,潤濕着房中的一切”。旁批:作者從聽覺、視覺、嗅覺、味覺、觸覺五個方面寫潮來時的聲音、形態、氣息、動作。句中用“細雨似的,朝霧似的,暮煙似的”對海浪衝擊巖石而濺起的飛沫作連比,寫出了海潮夢幻般的神奇,輕紗般的柔美。用“衝”、“粘”、“潤濕”三個動詞形象地寫出潮來時的動作,準確得體。第二部分:1.海睡圖。①畫“在我們的腳下,波浪輕輕吻着巖石,像蒙隴欲睡似的”。夾批:一個“吻”字,寫出了海浪親暱温柔的情態。②畫“我們的腳下彷彿輕鬆起來,平靜地,寬廓地,帶着欣幸與希望,走上了那銀光的路,朝向紅玉的瓊台走去”。旁批:這是將視覺轉化為幻覺,透露了作者愉悦、欣幸的心情。③點、畫“那聲音彷彿是朦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霧那樣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語那樣芳醇;低低地,輕輕地,像微風拂過琴絃;像落花飄在水上”。夾批、旁批:這組比喻將聽覺轉化為視覺、觸覺和味覺,寫出了落潮時大海的靜柔、清麗。如:把海睡時聲音的低、輕,用“朦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霧”那種温柔來作比,把海的沉吟與情人芳香純正的蜜語來作比,既有觸感,也有味覺,具體形象,真實可感。“像微風拂過琴絃;像落花飄在水上”。兩個比喻極言海的沉吟低、輕、柔的特點,有一種如夢似幻的美感。這些句子,以形繪色,以形繪聲,細膩傳神,充滿柔情,讀來令人陶醉。④畫“大小的島擁抱着,偎依着,山靜靜地恍惚入了夢鄉。星星在頭上眨着慵懶的眼瞼,也像要睡了”。旁批:用島、山、星星的入睡來襯托大海進入了夢鄉。2.海醒圖。①圈“遠寺的鐘聲突然驚醒了海的酣夢”。夾批:這是過渡句,也是聯繫大海由睡到醒,潮水由落到漲的紐帶。②畫“海自己醒了,喘着氣,轉側着,打着呵欠,伸着懶腰,抹着眼睛”。夾批: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寫出了大海剛剛醒時的情態。“喘、轉側、打呵欠、伸、抹”這一系列的動詞很形象地描繪出了海的動感。③圈“狠狠的”、“用腳踢着”、“用手推着”和“用牙咬着”。夾批:為了衝破島嶼的障礙,它“狠狠的用腳踢着,用手推着,用牙咬着”,把大海驚醒後向四周施展力量的神態寫得惟妙惟肖,展示出了大海粗獷、豪放的性格。3.海怒圖。①畫“音響就越大了。戰鼓聲,金鑼聲,吶喊聲,叫號聲,啼哭聲,馬蹄聲,車輪聲,機翼聲,摻雜在一起,像千軍萬馬混戰了起來”。旁批:作者的想象馳騁千里,各種音響,各種動態,像千軍萬馬的疆場,像你死我活的搏鬥,血雨腥風,怒吼廝殺。②圈“瘋狂”、“洶湧”、“吞沒”、“潑濺”、“響雷般的怒吼”等。夾批:海浪的“瘋狂”、“洶湧”、“吞沒”了遠近大小島嶼,接着寫海浪“響雷般的怒吼”,將血腥的浪花“潑濺”到人們身上。這些充滿力度的詞語,描繪出了大海勇猛無畏的性格。海潮激起心潮,作者由此發出“這樣偉大的樂章!海的美就在這裏”的由衷讚歎。至此,全文主題得以昇華。五、課堂小結在用評點批註的方法學習魯彥先生的名篇《聽潮》的過程中,大家表現很積極,發言很踴躍,而且説得也不錯。希望大家再接再厲。六、佈置作業1.請同學們在課後依照這節課所學的方法,繼續評點和批註課文的剩餘部分。2.背誦精彩段落:6—17自然段。(由於課堂時間有限,在第一課時結束之前,可以佈置學生自練的作業。不過,需要特別強調的是,第二課時要對這一作業給予適當的檢查。一來看看學生做的情況,二來使學生課上課下都在想着、説着且用着評點批註教學法,這樣可以使這_方法的效果更加顯著。在夾批和旁批時,以夾批細品,以旁批小結,使之既不至於過於分散,又不至於過於籠統。)第二課時一、齊讀課文檢查作業情況。二、交流作業三、再讀課文——尾批請同學們繼續評點和批註課文。明確:第三部分:1.畫“我喜歡海,溺愛着海,尤其是潮來的時候”;“……聽着外面隱約的海潮音,也覺得滿意,算是儘夠欣幸了”。尾批:直抒胸臆,表達了作者溺愛大海尤其是溺愛海潮的思想感情。2.文末:尾批:總結作者描寫聲音的方法。一是從感覺的角度,重在寫視覺和聽覺;二是比喻、擬人和排比等修辭方法的巧妙運用;三是妙用“掀”、“衝”、“吞沒”等動詞。(朗讀有利於評點批註,評點批註又反過來促進朗讀。學生在朗讀與評點批註中,對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反覆咀嚼、思考,能夠有所發現、有所質疑和有所創造。)四、回讀課文師生質疑、探究,然後共同整合出有價值的問題。問題呈現:1.作者為什麼把大海比喻成“偉大的樂章”?提示:1928年,魯彥到南京國民政府宣傳從事世界語翻譯工作,對於蔣介石的種種倒行逆施,十分不滿,他將“蔡公時慘案”一事如實地向世界作了報道,被撤了職。1929年夏來到上海,這年,他和夫人到浙江普陀山度暑假。魯彥正是帶着由於時勢變化而產生的不同尋常的心情來到這裏的,面對着澎湃的海潮,耳為所感,心為所動,海潮與心潮並起發出了震撼心靈的最強音:“這樣偉大的樂章,海的美就在這裏!”反映了作者渴望戰鬥以及對幸福生活、對美好未來的追求。2.一切景語皆情語。在魯彥的筆下,無論是海睡還是海醒、海怒,都充滿了美的色彩,這字裏行間裏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提示:作者認為海潮無論是兇猛的來時,還是平靜的去時,都是“一樣的美”。這反映了他對大自然的熱愛,對人生的熱愛與追求,對戰鬥的渴望的思想感情,是作者追求進步思想境界的具體體現。(以上兩個問題與文章主旨聯繫得很緊。可見,在充分品味語言的基礎上,學生們能夠直奔主題而設疑。“疑”是開啟思維大門的鑰匙。設疑貴在巧,巧在以疑誘發、點撥和引爆眾人的思維。教師可藉此疑來培養學生思維的連貫性、發散性、創新性和凝聚性;疑亦貴精,精在突出課文的重點、難點和特點,在這三點上教師可引導學生疑深、疑透、疑廣。精巧設疑,是為了引思、引議、提出思考題後組織學生展開自由討論。學生在探討時,既有冷靜思考,又有熱烈爭論,使課堂呈現出既輕鬆活潑又鎮定有序的良好狀態。學生們互相啟發、互相補充、互相修正,活躍了課堂,也激活了思維。)五、總結課文我們運用“評點批註法”,對文章的佳詞妙語進行了精彩的評點,相信大家都有很大的收穫。今天,我們透過優美的語言,讀懂了魯彥先生的情懷:熱愛大海,不僅僅是因為大海本身所具有的魅力,更主要的原因是大海對於歷經坎坷的他來説,就像神奇莫測的人生,領略大海就是領略人生,熱愛大海就是熱愛人生。六、佈置課外作業請寫一篇200字左右的學習小結(或心得)。

《聽潮》教學設計

河北省玉田縣教育局教研室 劉俊英

一、教材分析

《聽潮》這篇抒情散文,以“我”和“妻子”觀賞大海的落潮→漲潮→高潮為線索(詳細描繪了這三種狀態的大海),以欣喜之情為基調,以“聽”字統領全文,貫穿始終。落潮寫靜,漲潮寫動;靜時柔情脈脈,動時雄健奔放,剛柔相濟,相得益彰。

作者對大海的深情,融注在各種景物中,以物我交融來抒發讚賞之情。本文為我們描述了三幅大海圖,即海睡圖、海醒圖、海怒圖,不管是輕描素抹,還是濃墨重彩,字字含情;不管是激昂高亢,還是輕緩舒徐,句句有意。情與景融為一體。如月下大海,波光閃閃,浩渺無垠,那麼恬靜,那麼柔美,那麼聖潔,似乎遠離了塵世的紛擾。他們雖然“一句話也沒有説”,但那喜悦之情,真可説是達到了忘我的境界。這種寧靜、安祥、温柔、親暱,是一種靜謐之美。當大海掀起洪波巨浪,“響雷般地怒吼着”的時候,妻驚叫了,“戰慄了”。真是物我交融,情與景糅合在一起了。“這是偉大的樂章”“來的時候兇猛,去的時候又多麼平靜呵!一樣的美!”在寫海潮的整個過程中,既寫景物,也寫感受,使情景含一。心隨潮動,情隨潮遷,海潮起伏,也如作者心潮起伏,內情與外境達到完美的結合。

寫作特點:

1、動靜結合,以靜襯動。

作者在寫看潮之感時,不是直接寫海潮上漲,海浪洶湧的壯觀,而是由近及遠,描繪寧靜的夜海景色,渲染出“靜的和平的愉悦的神祕”氣氛,以靜襯動,使海漲潮的動景更為壯觀。

2、抓住特徵,描繪海潮。

作者抓住海潮洶湧澎湃的特徵,先寫潮漲的聲音、情態和性格;然後從聲、光、色、形等方面來描繪渲染;最後重筆描繪漲潮達到高潮時的雄偉氣勢和驚心動魄的奇觀。開始寫海在沉吟,像是情人的蜜語,微風拂過琴絃。繼而鐘聲驚醒了海的酣夢,“我們腳下的巖石就像鈴子、鐃鈸、鐘鼓在奏鳴着,而且聲音愈響越大起來。”“海自己醒了”“巖石也彷彿漸漸戰慄,發出抵抗的嗥叫,擊碎了海的鱗早,片片飛散。”接着“海終於憤怒了”它咆哮,聲音也就越大了。“戰鼓聲、金鑼聲、吶喊聲、叫號聲、啼哭聲、馬蹄聲、車輪聲、機翼聲摻雜在一起,像千軍萬馬混戰了起來。”作者就這樣,抓住海潮的特徵,以各種聲音來寫海潮漲落的各種情況。由小到大,由舒緩到劇烈,層次井然,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3、多種修辭方法的綜合運用

本文用擬人、比喻、排比等多種修辭方法來描寫海潮的聲音、情態與性格。

①擬人:作者在寫潮漲潮落時,用了擬人的手法,如“海睡熟了”“驚醒了海的酣夢”“海終於憤怒了”,把海的不同情態寫得非常鮮明、生動,同時增加了文章的感情色彩。又如描寫海潮的聲音,“海在我們腳下沉吟着,詩人一般”,“吶喊聲”、“叫號聲”、“啼哭聲”等等。

②比喻:

首先用多種比喻來描摹同一事物。如:“看見空際細雨似的,朝霧似的,暮煙似的飛沫升落。”

其次,用多種比喻描摹一件事物的幾種狀態。如:“那聲音彷彿是朦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霧那樣温柔”,又像是情人蜜語那樣芳醇;甜美低低地,輕輕地,像微風拂過琴絃;像落花飄零在水上(比喻海浪聲音漸漸不聞,直至杳然無跡。)

③排比:在描繪波峯迭起,濁浪排空,震耳欲聾的濤聲時,作者運用了比喻和排比,如“聲響就越大了,戰鼓聲、金鑼聲、吶喊聲、叫號聲、啼哭聲、馬蹄聲、車輪聲、機翼聲摻雜在一起,像千軍萬馬混戰了起來。”這種交響的聲音,增強了語勢,使讀者彷彿置身於千軍萬馬的疆場。

二、教學目標

1、學習抓住景物特徵寫景抒情的寫法。

2、學習藉助修辭手法寫景抒情的寫法。

3、體會作者熱愛大海,嚮往戰鬥生活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難點是作者怎樣抓住景物,運用修辭抒情的。

四、教學思路設計

1、大屏幕打出大海畫面,將學生帶入大海,直觀形象地引入此課。

2、配樂朗讀,大屏幕打出思考題:

①勾畫出作者聽到的聲音;

②討論,海潮聲響的變化有什麼特點,大海的變化有什麼特點。

聲樂結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進入情境,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3、學習作者是怎樣抓住景物特點寫大海動、靜之美。

三幅圖(課件)

明確:主要通過學生的讀,再借助課件,使學生理解這部分課文的內容和寫作特點,以突出本課重點、突破難點。

第一幅圖:海睡圖

明確:這部分作者抓住了大海落潮時的特點,突出了“靜寂的、和平的、愉悦的神祕。”圍繞着“靜”,文章是從兩方面形象描寫的:

①抓住海面上的景物,先從靜態描寫(電腦顯示,海睡圖:波浪、月光、燈塔上的紅光,以顏色為主。)

②其次,動態描寫:抓住海的聲音,調動了人的視覺、味覺、聽覺等各種感官,運用擬人、比喻,側面突出大海“靜”的程度。

③以大海周圍的景物為襯托,寫了大小的島、星星,運用擬人的修辭,再次把大海熟睡的“恬靜美”推進一步,讓讀者身臨其境地感受到了這是一幅清麗、温柔、恬靜的“海睡圖”。

第二幅圖:海醒圖(電腦顯示)

聲音:汩汩、誰在吐着氣、鈴子、鐃鈸、鐘鼓、奏鳴

情態:醒了、喘着氣、轉側着、打着呵欠、伸着懶腰、抹着眼睛(修辭擬人)

第三幅圖:海怒圖

明確:這部分藉助課件“海怒”和朗讀,瞭解作者主要刻畫了海浪和巖石兩種景物,完全通過聯想對所聽到的潮音,運用了擬人、比喻、排比等修辭進行了淋漓盡致的描繪,從而突出大海“憤怒”時的特點。

問:這三部分你最喜歡哪一部分,隨着老師的啟發引導,估計有一部分學生喜歡“高潮”這部分,這段哪個詞用得好?同學之間展開討論,探討理由,教師做適當肯定。

明確:“千軍萬馬”用得好,突出陣容宏大,氣勢磅礴。

“混戰”用得好,尤其是“混”用得更好,突出了戰鬥的激烈程度,我們似乎看見在旌旗飄飄,戰鼓陣陣的戰場上,英姿颯爽的勇士揮舞着鋒利的武器同敵人進行生死博鬥,從中使每個同學感受到戰鬥的氣氛,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4、三幅圖連接起來,整體感知,大海由靜到動再到怒的特徵。並聆聽一下它的聲音,由小到大,由微微的水流聲到震耳欲聾的怒吼。

5、總結擴展

明確:這節課,我們運用朗讀法,藉助電腦課件,深入理解了文章的思想內容,也學會了描寫景物抓特徵,用修辭的方法,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在以後的學習中要學會運用。

6、練習(修辭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