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知識文庫 > 實用文檔

統計數學課教學片斷及反思

欄目: 實用文檔 / 發佈於: / 人氣:8.24K

統計數學課教學片斷及反思

統計數學課教學片斷及反思

蘇教版國標教材三年級下冊“統計”一課,學生通過例題的學習,學會了用“移多補少”和“先求和再平均分”的方法求一組數的平均數。教材中的第一道練習題是這樣的:圖示三個筆筒,裏面分別放着6枝、7枝、5枝鉛筆,要求學生移動筆筒裏的鉛筆,看看平均每個筆筒裏有多少枝。

教材的設計意圖是讓學生通過操作和交流,加深對移多補少的思想和平均數意義的理解。

一位教師在教學時對這道題進行了有效的拓展,將學生的數學思雛引向了深刻……

[課堂回放]

教師出示三個筆筒,裏面分別有6枝、7枝、5枝鉛筆。

師:平均每個筆筒裏有多少枝鉛筆?不用舉手,知道了就立刻站起來搶答。

(教師的話音剛落,就有十幾名同學一起站起來搶答道:6枝。)

師(故作驚訝):這麼快呀,你是怎麼算的?

生:我根本沒有算,只要從第二個筆筒裏移一枝筆到第三個筆筒裏,每個筆筒裏就都是6枝了。

接着,教師將筆筒裏的鉛筆的枝數改變了一下,分別放了l枝、2枝、15枝。

師:你能知道平均每個筆筒裏有多少枝鉛筆嗎?

學生計算後彙報。

師:你是怎麼知道的?

生:我用的是計算的方法,先求出總數是18枝,再平均分給三個筆筒,每個筆筒裏有6枝。

師:有沒有用移多補少的方法的?為什麼不用?

生:這題用移多補少的方法太不方便,因為數字相差太大了。

師:説得真棒!我們要根據一組數的特點,靈活地選用方法。

師:如果我把三個筆筒裏的枝數再移動一下,分別為6枝、2枝、10枝,你能迅速求出平均每個筆筒有多少枝嗎?

生1:用6+2+10=18(枝),再用18÷3=6(枝),平均每個筆筒裏是6枝。

生2:我覺得根本不用再算了,因為總枝數沒有變化,還是18枝,筆筒也沒變,還是3個筆筒,所以不論怎麼移動,只要總枝數和筒數不變,平均每個筆筒還是6枝。

……

 [反思)

1.“根本就沒算”——搶答中體會移多補少的價值

第一次求平均數時,筆筒裏分別有6枝、7枝、5枝鉛筆,由於數據非常接近,學生用移多補少法求平均數就比較簡單,很真實地體會了移多補少這一方法的價值,加深了對平均數的理解。

2.“用計算的方法”——計算中體會求和平均分的普遍價值

第二次求平均枝數時,教師故意出示1枝、2枝,15枝鉛筆,使三筒鉛筆的枝數相差較大,從而使學生產生認知衝突:“我還用移多補少的方法嗎?怎麼移?好像比較難。”學生打破上題的思維定勢後,很自然地就想到了用求和平均分的方法,教師無痕的操作,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體會到了當數據“相差較大”時,用求和平均分的方法更合理優化了求平均數的算法,理解了求和平均分的普遍價值。教師小小的改動,顯然不滿足幹建立起兩種求平均數方法的聯繫,而是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體會根據數據的特徵,靈活選擇算法的意義,培養了學生靈活解題的意識。

3.“根本不用算”——對比中深化對平均數意義的理解

教師再次移動筆筒裏的鉛筆,讓學生求平均每個筆筒裏有多少枝鉛筆。這條看似“重複勞動”、“沒有什麼價值”的改動,卻大大提高了本題的思維含量,引發了學生的數學思考。一位學生用計算的方法,另一位學生很快發現了規律:總數不變,平均分的份數不變,平均數當然不變,學生對平均數的意義理解得更加深刻。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數學教學的核心價值是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水平。一道簡單的題目,這位教師能“借題發揮”,巧妙改編,適度引申,開啟了學生的思考之門,將他們的思維一步步地引向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