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知識文庫 > 實用文檔

《小溪巴赫》教案設計

欄目: 實用文檔 / 發佈於: / 人氣:2.23W

《小溪巴赫》教案設計

《小溪巴赫》教案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瞭解借“小溪”意象來寫巴赫,以實寫虛的手法。

2、探索巴赫的獨特精神世界。

二、教學重點:瞭解借“小溪”意象寫巴赫的價值和品格。

三、教學難點:通過補充材料進一步探索巴赫的精神。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肖復興,68年到北大荒插隊,82年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現任《人民文學》副主編,是一位“多產”的作家。《文匯報》中他是位“時尚”的評論員,《易中天現象是不是學者的僭越 》(2006年6月);《舞林大會啟示錄》(2007-01-08);《“故宮裏的星巴克”之爭揭示了什麼》(2007年01月23日);《把握住年的儀式感》(07年2月);《花兒開在糞土之上》(07年3月)……

因為要上此堂課,才開始關注《音樂筆記》,這是肖復興的十幾年積澱下來的音樂心得。肖復興《在時間中流淌的音樂》中説:我覺得談音樂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所以我覺得我們還是有資格來談一談音樂的。

面對其他古典音樂家他娓娓道來。而唯獨面對巴赫時,他拘謹得象一個小孩子。讓我們走進肖復興的《小溪巴赫》讀文章1——3段, 請大家看看面對巴赫,肖復興的情感波瀾:一直想寫,許多次拿起筆,又放下;我確實不知該怎麼來寫;但我實在想寫;試試能不能走進他。

看註解一“巴赫”。名人對巴赫的評價。

(二)、文本解讀:

1、提問:促使肖復興寫巴赫的導火線是什麼?

明確:巴赫意思是指小小溪水(讀句子

2、題目為小溪巴赫,小溪和巴赫豈止是名字相連,在很多方面都有相似處,請同學默讀全文,然後找出來。

解讀文本時,我們要學會抓住概括性句子,如“這就是小溪的意義吧?”類似的還有哪些呢?

明確:“這才是小溪的性格和品格。這才是巴赫的性格和品格”;“ 這就夠了,這就是小溪的偉大之處。”

3、分析“這就是小溪的意義吧?”,這指的是什麼?(讀5、6段)

明確:埋沒不了,常青常綠;價值與時間成正比。

補充材料:巴赫生前一貧如洗,身後功成名就。這正應證了一句俗語“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4、分析“這才是小溪的性格和品格”?(讀8、9、10)

明確:生命力旺盛;不在意外界是否關注;擁有穩定、勻稱、安詳、恬靜和曠日持久的美。

這也是巴赫的性格和品格。提問:你們對巴赫有感性瞭解嗎?肖復興曾説:不管我們學文學也好,聽音樂也好,把它放到一個歷史大背景中,才能更加深刻的瞭解它,認識它。

補充材料——巴赫的艱辛生活:貧困與死亡一生相隨,眼睜睜地將自已的第一任妻子及11個孩子送進墳墓,而他創作了千餘部作品。

5、大家能不能從提供的材料,看出些巴赫的品格。

明確:生命力強、不畏艱難、堅韌。(對比幻燈片小溪性格)

這是常人難以接受的磨難,而巴赫依然虔心於音樂創作,生命力的確旺盛,因他有信仰:一是熱愛音樂,一是虔誠的基督徒(從材料中知)。這信仰紮根於他幼小的心靈。很喜歡肖復興《那一晚忽然洞開的窗子》:

童年的巴赫,家境貧寒,但酷愛音樂。只要漢堡有音樂會,他必要參加,雖身無分文,步行也要去。他的家距離漢堡 有30公里,往返60公里,對於一個孩子來説,實在是夠累了。一次,在漢堡聽完音樂會,他還想繼續聽明天下一場的音樂會,可是他沒有一文錢,只好無奈地踏上歸途。走到半路,天就黑了下來。他又沒錢住店,連餓帶困,只好小貓一樣蜷縮在一家旅店屋檐下的草地上。沉睡到夜半時分。沉睡到夜半時分,一股撲鼻的香味縈繞在身旁,竟撩撥得他突然醒來。就在他剛剛醒來的一剎那,頭頂上的窗子“砰”的一身忽然打開,緊接着從窗口落下一包東西,正落在他的身旁。他打開包一看,是一個噴香的鯡魚頭,魚頭裏還藏着錢!是誰賜予了他今晚的晚餐?又是誰給予了他能夠返回漢堡聽音樂會的費用?……

……他一刻也沒有放棄過用音樂把上帝的聲音一筆一畫地雕刻在時光裏。

上帝給了他精神慰藉。“所有音樂的'目的及其始終不變的動機,除了讚頌上帝,純潔的靈魂以外沒有別的”(巴赫)。巴赫參透了《聖經》,體會十字架上耶穌的死,是為克服死的恐懼,迎向永恆復活救贖的喜悦,儘管生活艱澀他依然平和。這種至深的虔誠將會導致上帝的恩賜——“賜彼永生”。(板書) 巴赫的一生是平靜的,沒有顯赫的地位,過着貧窮而落魄的生活。也許正是因為來自生活和靈魂的平靜才使得巴赫的音樂在平靜和謙和中藴涵了驚人的力量。(讀10)

“巴洛克”本義是指形狀不規則的珍珠,巴洛克時期通常認為從1600年至1750年。繪畫、建築、音樂華麗之風格。巴赫能夠在音樂嚴格的曲式結構中變幻出生動、優美、質樸的旋律。同時又遵循理性、平衡、中庸的原則。巴赫的音樂洋溢着濃烈的宗教情感。聽巴赫的音樂,實際是從巴赫那裏聽到了宗教帶來的喜悦和滿足。“在巴赫的音樂裏,我聽得見上帝的存在”卡薩爾斯(世界著名大提琴家)。

這才是巴赫的性格和品格。——藉助意象“小溪”寫巴赫,以實寫虛。

6、分析“ 這就夠了,這就是小溪的偉大之處。”巴赫偉大在哪裏?(讀13、14)

明確:(我們可以看出“偉大”與外在無關,而與“精神品格”有關)滋養後人;因信念而一如既往。

這就是小溪的偉大之處;這就是巴赫的偉大之處。

7、跟隨肖復興聽巴赫。

把聽覺轉換成視覺(通感),更感性地理解巴赫音樂帶來的感悟。(朗讀)————以實寫虛。

(三)思考題:肖復興説,巴赫是小溪。貝多芬説,巴赫不是小溪,是大海。這兩種理解矛盾嗎?你更傾向哪種説法。

前者從文學角度,談巴赫、巴赫音樂的價值和品格。

後者從音樂角度,談巴赫音樂博大、精深。

不管是大海還是小溪。巴赫的精神正應驗了2500年前古哲人、道家創始人老子哲學:上善若水。(滋養外物、曲折前行、謙卑平和)。更容易理解標題“小溪巴赫”。

(四)推薦《音樂筆記》:《永遠的海菲茲(美)》、《光是從那裏來的》(德.亨德爾、海頓)《勃拉姆斯(德)筆記》。感受藝術家的高尚而高貴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