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知識文庫 > 實用文檔

新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第四單元(年月日)

欄目: 實用文檔 / 發佈於: / 人氣:3.4W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第四單元(年月日)

新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第四單元(年月日)

一、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瞭解他們之間的關係;知道平年、閏年等方面的知識;記住每個月以及平年、閏年各有多少天。

2.使學生知道24時計時法,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初步理解時間和時刻的意義,學會計算簡單的經過時間。

二、教學內容

1.學生已經在三年級上學期學習了時、分、秒,並在實際生活中積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經驗,有關年、月、日方面的知識,也越來越多的出現在他們的生活和學習內容中,有了形成較長時間觀念的基礎。本單元正是在此基礎上向學生介紹有關年、月、日等時間單位和24時計時法等方面的知識,以及一些簡單的時間計算方法。

本單元結構如下:

2.義務教材這一部分內容安排在六年制第六冊的第三單元。本單元在結構上與義務教材大體相同。

三、編排特點

注意選取和學生生活密切聯繫的有意義的素材。

第46頁,主題圖,提供了幾幅有意義的日子的圖片,從學生熟悉的一些有意義的日子引入,讓學生初步認識年、月、日,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和保護環境的意識。

第52頁,呈現了學生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場景:媽媽帶着女兒去百貨商場,看到商場門口的牌子上的“營業時間:9:00~21:00”,引出了對24時計時法的探討。

第53頁,通過解決坐火車從北京到石家莊要多長時間的情景,引出知道開車時刻和到達時刻來求經過時間的問題。

四、具體編排

1.年、月、日的認識。

⑴主題圖。

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北京申奧成功、植樹節、兒童節等有意義的日子,讓學生初步認識年、月、日並感受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繫,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和保護環境的意識。

⑵例1。

①呈現了比較直觀的年曆,讓學生有目的地觀察年曆,並回答問題。

②為了幫助學生記憶每個月有多少天,教材介紹了拳頭點數法和記大月的歌訣。生動活潑,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③同時,讓學生藉助於平時對時間的直接經驗和想像力,把抽象的時間和具體的事件聯繫在一起。48頁上面的“做一做”,讓學生從年曆上找出自己的生日是幾月幾日,父母的生日是幾月幾日,用彩筆在年曆裏圈出來,下面的“做一做”,讓學生觀察今年的年曆回答問題。讓學生通過對事件與時間關係的體驗,逐步建立較長的時間觀念。

⑶例2。

①分別給出了2004年和2005年的二月月曆,讓學生通過觀察,發現二月的天數並不都是一樣的,然後説明:二月有28天的那一年叫平年;有29天的那一年叫閏年,然後讓學生探討閏年全年有多少天。

②“做一做”給出了1993~2004年各年的二月月曆,讓學生通過觀察發現其中的規律,讓學生了解平年和閏年的判定方法。

③教材還在51頁的“你知道嗎”中介紹了為什麼有平年、閏年。由於學生年齡較小,知識有限,這些知識只宜作為常識給學生介紹。

⑷關於練習十二中一些習題的説明和教學建議。

第7題,是一個猜生日的遊戲,可以安排小組活動,一個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日提出一個問題,比如:“我的生日比國慶節晚一天。”“我和黨的生日是同一天。”等等,其他的學生來推算他的生日。通過這個遊戲,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可以讓學生了解一些必要的社會知識和重大節假日的日期。

2.24時計時法。

⑴主題圖。(過觀察鐘面上時針的轉動,使學生認識到1日=24時,會用24時計時法來表示某一時刻。)

①教材呈現了學生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場景:媽媽帶着女兒去百貨商場,當看到商場門口的牌子上的“營業時間:9:00~21:00”時,小女孩禁不住想:“21:00是幾時?”這是日常生活中經常碰到的問題,從而就引出了對24時計時法的探討。

②通過鐘面上時針的轉動介紹了在l日的時間裏,時針正好走兩圈,説明1日有24小時,因此我們經常採用24時計時法。

③通過小精靈的提問,讓學生去觀察鐘面上外圈的數代表的含義以及鐘面外圈和內圈的數的關係。讓學生通過探討發現如何用24時計時法來表示某一時刻。

⑵例3。(學會計算簡單的經過時間,進一步熟悉24時計時法,認識時間和時刻的區別。)

①教材密切聯繫生活實際,通過解決坐火車從北京到石家莊要多長時間的情景,引出知道開車時刻和到達時刻來求經過時間的問題。由於這兩個時刻不是統一的計時法,這裏首先出示了這兩個時刻對應的鐘面圖。

②學生可以通過觀察鐘面數出經過時間,還可以用鐘面下的線段圖來表示。

③在這裏着重讓學生觀察鐘面和線段圖,把兩個時刻化為24時計時法的時刻,初步理解時間和時刻的意義,口算出經過的時間。由於這裏出現的時刻都不是整時,都含有複名數,列式計算比較困難,所以不要求列式,只要學生能直接從線段圖中口算出經過的時間就行了。

五、教學建議

1. 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景中感受時間。

由於年、月、日都是較大的時間單位,讓學生理解一年或者一個月的時間有多長需要藉助一定的想像力。為了幫助學生建立較長的時間觀念,教材選用了許多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素材,如一些有意義的日子: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北京申奧成功等日子,生活中處處可見的年曆、月曆。練習十二中讓學生製作月曆,小組猜生日活動等等。教學時,教師就要充分運用這些素材,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對事件與時間關係的體驗,逐步建立較長的時間觀念。

2. 為學生創設自主建構知識的活動和思考空間,放手讓學生探究。

年、月、日和24時計時法是在時、分、秒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但是年、月、日之間的關係更加複雜,學生雖然在實際生活中有了一些感性的認識和經驗,但是缺乏清晰的認識和數學思考的過程。因此,為了使學生更好的瞭解年、月、日之間的關係,教材內容的設計注意為學生搭建自主學習、主動建構知識的平台,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創設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和探索性的學習活動,如觀察年曆時,讓學生思考“一年有幾個月”等問題,通過觀察鐘面探索外圈和內圈的關係等等。引導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小組合作等方式來了解年、月、日之間的關係和24時計時法。

3. 重視直觀教學,充分發揮鐘錶模型等教具、學具的作用。

由於學生平時很少使用24時計時法,因此在用24時計時法表示下午幾時或晚上幾時時,學生往往感到不太習慣。教學時,應加強對鐘面的觀察,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一日時針正好走兩圈,體會鐘面外圈與內圈的數的關係,讓學生積累豐富的表象,學習24時計時法。在教學計算簡單的經過時間時,讓學生通過觀察鐘面和直觀演示,從出發時刻開始,轉動分針到到達時刻,把直觀觀察和線路圖對應起來,並口算得出經過的時間。

實踐活動:製作年曆

一、教學內容

教材在學生學習完“年、月、日”這一單元之後,安排了製作年曆的活動,一方面能使學生鞏固對年月日的認識,另一方面,可以加強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繫,體驗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1.調查。

由於現實生活中的年曆多種多樣,為了能讓學生充分認識它們,安排學生在製作年曆以前交流年曆的式樣是必要的。教材展示了具有代表性的四種不同種類的年曆,實際教學時,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加以補充和展示。

2.討論與製作。

教材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年曆的製作活動。教材中以單張年曆為例,展示了一種製作方法。教材中提供的年曆製作方法僅是一個範例,實際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探索與創新,製作出多種樣式的年曆。

3.展示與交流。

在製作完成之後,教材安排了小組間的年曆展示和交流。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根據本班的製作情況進行引導,使學生髮現不同小組製作的年曆的優點,同時通過小組間的交流和借鑑,使學生獲得成就感,培養學生向他人學習、與人溝通和交流的習慣。

4.應用。

最後教材提出了一個問題“製作的年曆還能做什麼”。這個問題的提出,可以使學生更深一步地思考和體驗年曆(以及年月日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

在上述製作活動的四個部分中,製作方法是活動的重點部分。在製作過程中,從年具體到月再具體到日,體現了年月日之間的內在關係,不僅有利於鞏固學生所學的“年月日”的有關知識,而且使學生初步學會用這些知識解決相關的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感受到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二、教學建議

在實踐活動中除了讓學生學習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學會合作,學會交流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小組製作年曆的活動中,教師要注意對各個小組進行指導,引導他們根據自己的特長進行分工合作,如教材上展示的“誰設計花邊”“誰寫每一月份的日期”“誰標重要節日”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