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知識文庫 > 實用文檔

《項羽之死》

欄目: 實用文檔 / 發佈於: / 人氣:1.66W

《項羽之死》1

“烏江依舊,物似人非.”

小時候,跟媽媽坐在電視機前看《西楚霸王》.每當看到項羽時,我就特別興奮.看到他殺死無數的秦兵,救百姓於水深火熱之中,頓生敬佩之情,相反,我卻很痛恨劉邦,雖然最後是他獲得了勝利.他沒項羽的勇猛也同有項羽的智謀,可他卻當上了皇帝.

長大後,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做皇帝靠的不是勇猛而是仁心.懂得善待他人.項羽縱有萬夫莫擋之勇,可他不是一介武夫.怎可為國家帶來興盛,怎可讓百姓得到安寧,相反,這一切劉邦都能做到.

項羽曾在污水大破秦軍,並招降章邯,他因怕秦降卒不服,便將降卒20萬全部坑殺.如此兇殘成性的人,怎會憐惜生命,怎會愛民如子,“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項羽大失民心.這也註定他淥上皇帝.

項羽性格急燥,心胸狹諡,不懂得知人善用.劉邦對項羽的評價,“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沒錯,如果項羽聽了范增的話,或許就不會要在烏江自刎了.

當日,項羽受漢軍追殺,直到烏江.烏江河岸的百姓希望項羽為王,帶領他們打天下.但是,項羽拒絕了,他一心認為是天亡他,而不是他自己的過失.直到死項羽都還沒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所以他放棄了一個讓他東山再起的機會.

其實,當時的項羽失去了心愛的女人和打拼多的兄弟,他等於一無所有了.奮鬥了大半生的心血就這樣付諸東流,悲傷與絕望交加,一代英雄就此折腰.

“生活作人傑,死亦為鬼雄.”這是對項羽一生的評價,他最終還是一個威猛的勇士.只因創匯具備帝王的氣度.他的失敗的註定的,並不在於他是否過沒過江東,就算他過了江東,他不改他的性格,想要成功那也徒然.

沉且,劉邦有愛民之心,他當皇帝順應民心,項羽不應為了一己私慾而讓百姓陷入戰亂之中,那樣他就是千古罪人了.或許自刎是他唯一的出路.

唐王李世民當皇帝的時候,也是殺死了自己的兩個兄弟.當一個新王進開始的時候,一定會有人要犧牲.但是,後來的唐朝在李世怕統治之下,越來越繁榮昌盛.他的功績足以蓋過他的過失.同樣,項羽自刎奠定了漢朝的統治基礎,所以他的死是必然的,也是值得的.

悲劇的力量在於,它能讓人看破一切.“決定一個人的一生,以及整個命運的,只是一瞬之間.”項羽是中國歷史以來的悲劇英雄,他的事蹟將給後人還來深刻的影響.

項羽自刎雖是一瞬之間,但決定他一生的命運的卻不是這個.他在戰爭是一個強者,但在政治,為人處事上卻是一個弱者.這才是他失敗的真正原因.

或許有人不認同,但是你是否想過.項羽不肯過江東,真正原因.憑他的能力殺死劉邦坐上皇帝.並不會太難.但是那時的百姓卻不會達高興.

人人皆有惻隱之心.項羽也不例處,當他親眼目睹百姓受佔亂的困苦的時候,他動搖了.他明白他做皇帝並不會人百姓帶來幸福,反而會給百姓帶來災難.更何沉,當時大局己定,他也沒有合理的理由起義.他承受到的只是百姓的唾罵,並不是百姓的擁戴.這與他的初衷正好相反.

過不過烏江都非項羽本意.自刎也許就是最好的結局.喬治蕭伯納的名言曰:人生有兩出悲劇,一是萬念俱灰,另一是躊躇滿志.我以為,二者項羽都俱備了.

《項羽之死》2

各位評委:

下午好!

我説課的題目是《項羽之死》。(板書)

一、教材簡析:

1、《項羽之死》選自人教版選修教材《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第四單元“散文之部”自主賞析的內容。單元的主題是“創造形象,詩文有別”。

劉熙載《藝概》雲:“太史公文,精神氣血,無所不具。”《項羽之死》這篇文章就刻畫出了項羽的“精神氣血”。整篇文章記敍的了項羽這位悲劇英雄最完美的落幕,表現他失敗時的英雄氣概。既有霸王別姬的鐵骨柔情,又有東城快戰的驍勇善戰,又有烏江自刎的知恥重義。

整篇文字讀來蕩氣迴腸,令人不免對這段傳奇歷史感慨萬千,對項羽這個悲劇英雄悲之歎之,愛之憐之。

2、作為自主賞析的《項羽之死》,本文的語言、文字難度不大,故事性強,因此在學生自主掌握字詞、疏通語句的基礎上,引導他們深入理解和把握文章所他們的藝術形象,獲得審美感受。

二、教學目標:

基於以上認識,我確定的教學目標是:

1、知識目標:分析人物形象,培養閲讀鑑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2、能力目標:通過對人物語言、動作分析,感知人物性格特點,概括人物形象。

3、情感目標:感知項羽的悲劇英雄形象,用歷史的眼光評價項羽的性格與命運。

三、説教法與學法

劉大櫆曾説:“天下可告人者,唯法也。”在“誦讀”感性認識,“討論”策略把握——“探究”能力訓練的方法指導下,我採用的教法有:誦讀法、討論法、問題探究法和小組合作法。以學生為主的自主合作為主,在老師的引導下,開展理性的、智慧的、策略的討論,讓學生通過一堂課的學習,提高對歷史人物的品讀能力。

四、課時安排: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1、導入

項羽是司馬遷筆下最成功的悲劇英雄,他猶如一條巨龍,翻江倒海、叱吒風雲;鉅鹿之戰,27歲的項羽破釜沉舟,勇冠三軍,成為天下矚目的英雄;鴻門宴上,項羽剛愎自用,坐失良機埋下了悲劇的種子;四面楚歌聲中,31歲的西楚霸王,又將怎樣演繹自己的人生呢?我們來學習項羽之死。板書課題。

2、整體感知:

在本文中司馬遷選擇了哪些重大歷史場景描寫項羽?

明確:垓下之圍,東城快戰,烏江自刎

3、文本賞讀。

場景一:垓下之圍

問題提示:

“霸王別姬”是《史記》中最悲慟感人,最壯懷激烈的一幕。項羽兵敗垓下,於四面楚歌之中慷慨悲歌。司馬遷是怎樣描寫當時場面的?

明確:司馬遷一連用了驚——起——飲——歌——泣五個動詞來傳達項羽的反應。這些動詞中最能擊中你的心扉?

先説歌:

柔腸百轉的垓下歌,該如何讀?

對於“歌”這一部分的教學,重在指導誦讀,讀,不是簡單的傳聲筒,而是生色俱動的情感投入。針對學生朗讀中出現的問題,教師可以通過示範誦讀加強對學生的指導,並採取男女生比賽朗讀的方法,讓學生充分體味這一段中的情感。

通過反覆誦讀,學生可以感受到霸王別姬時的無奈與眷戀,感受到七尺男兒項羽的鐵骨柔情。

再説泣:

“泣數行下”,這是多麼讓人心痛的一幕呀!試想,曾經破釜沉舟,威振天下的霸王,此時卻淚如雨落,誰能讀懂項羽此時的心境呢?此時學生七嘴八舌,可能會產生不同答案,甚至產生相互對立的觀點,而這正是我設計此環節的激活學生的真正用意。

“泣數行下”,這是司馬遷筆下項羽唯一一次落淚,也是最後一次落淚,渲染出英雄末路的悲涼。隨從將士的“泣”,更是把這種悲涼推到了極致。

無情未必真豪傑,流淚如何不丈夫。一“歌”一“泣”,把項羽的兒女情長、鐵骨柔情,描寫得淋漓盡致。這裏重在表現人物性格特徵上的一個――“情”(板書)。

所以清代評論家黎庶昌説:敍事文字最貴有一種嗚咽之音,流動簡外。嗚咽則悲壯宕蕩,使人繾綣不盡。此境惟史公獨擅其長。

場景二:東城快戰。

窮途末路之時,我們的主人公就此退縮了嗎?沒有,他要為諸君快戰一場。

1、何謂“快戰”?這裏“快”字從“心”,本義是痛快、暢快。“快戰”即痛快淋漓地戰鬥一場。

那麼這裏的“快戰”可以改為“決戰”嗎?

快戰無關勝利,不為結果!快戰是為了展示自己的驍勇善戰,是英雄落幕前最後的演出。一個“快”字盡顯英雄項羽的快意與自負。

2、“快戰”的結果如何?

(1)這裏重點賞析兩處,一是“遂斬漢一將”中的“遂”字。

一個字“遂”表明項羽“斬漢一將”輕而易舉,如探囊取物。

二是“項羽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數裏”一句。

“瞋目”一詞在學生學過的課文中出現過兩次:

噲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視項王,頭髮上指,目眥盡裂。《項羽本紀》

士皆瞋目,發盡上指冠。”《荊軻刺秦王》。

這三處描寫中《項羽之死》的描寫最為精彩?

因為它充分運用了側面烘托的寫作手法。此時的項羽已經不需再戰,只需瞪大眼睛大喝一聲,對方便人仰馬翻。盡顯其勇冠三軍,力挫羣雄的神勇。

如果説在垓下之圍中我們看到了一個鐵骨柔腸的項羽,那裏在這裏我們則看到了一個驍勇善戰的項羽。

(板書)“勇”。

設計這一環節的用意就在通過比較,讓學生領會側面描寫的精妙,並指導他們在平時的作文中學習運用這種側面烘托的手法。

(2)我們探討了何謂快戰,快戰如何,那麼項羽為何要進行這場快戰?

只為證明一句話:――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

他認為一切是天命的安排,而非自己指揮作戰的過錯,所以認輸而不服氣。從中可見項羽的性格悲劇。

所以司馬遷説:太史公曰:……霸王之業,欲以力征經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悟而不自責,過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豈不謬哉!

這正是我們説《史記》是一部信史,司馬遷是一位偉大的史學家的原因所在。即使是他所激賞的人物,也並不迴避其缺點。所以班固在《司馬遷傳》中説:“其文直,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故謂之實錄。”

我設置這一環節意在引導學生正確全面的評價歷史人物。

場景三:烏江自刎

1、東城突圍之後的項羽為何又在有船可渡的時候拒絕渡江呢?

項王笑日:“……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

最初追隨項羽起義的八千熱血男兒全都戰死疆場,無一生還。如此,何以見江東父老。於是項羽在生與死、苟活與尊嚴之間,從容選擇了後者。

項羽,為了無愧江東父老,無愧七尺男兒,知恥重義,以死相報。板書――義

2、剖析項羽,不能不提到劉邦,我們設想一下,如果是劉邦面臨這樣的機會,他如何選擇?

我們來看兩段文字:

漢王道逢得孝惠、魯元,乃載行。楚騎追漢王,漢王急,推墜孝惠、魯元車下;滕公常下,收載之。如是者三。曰:“雖急,不可以驅,奈何棄之!”……

(項王)告漢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漢王曰:“吾與項羽俱北面受命懷王,曰:‘約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杯羹。”――《史記項羽本紀》

同樣是面臨絕境,劉邦置父親與兒女不顧,而項羽卻為了江東子弟舉劍自刎。

學生在理解課文時,往往缺少抓手,這時教師要善於設置情境,教給學生以方法。這裏我通過設計項羽與劉邦的對比,使學生輕而易舉的理解了項羽拒渡烏江這一情節。

收束全文。

鐵骨柔腸的項羽死了,驍勇善戰的項羽死了,義薄雲天的項羽死了,他死得壯烈,死得英雄,死得氣勢磅礴。烏江為之嗚咽,蒼穹為之黯然。它的死是高貴的,他的死,具有無與倫比的人格魅力與審美價值。這是英雄最完美的落幕。

六、課堂延伸:

這就是項羽的一生:

鉅鹿之戰:破釜沉舟,勇冠三軍,成為天下英雄

鴻門宴: 剛愎自用,坐失良機,埋下悲劇種子

垓下之圍:慷慨悲歌,烏江自刎,英雄末路的悲愴

作者司馬遷中選取了善於選擇、安排人物一生中最重要的、最有代表性的歷史大事,來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徵。在《項羽本紀》中司馬遷主要選取了鉅鹿之戰、鴻門之宴、垓下之圍三個歷史事件塑造項羽的人物形象。

在我們學過的《廉頗藺相如列傳》中同樣主要選取了完璧歸趙、澠池會、將相和三個歷史事件來塑造藺相如的形象。

這種通過重大歷史事件來塑造人物形象的塑造的方法恰恰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學生平時寫作時,往往鬍子眉毛一把抓,區分不出主次關係。這一環節恰恰是針對學生的這一現象設置的。

七、作業。

(作業是文本解讀的延伸,怎樣設計,將決定課堂走向的深度,為此我設計了這樣題目。)

我們這篇課文選自――《史記項羽本紀》,本紀是用來記述歷代帝王的歷史。司馬遷把項羽放在本紀中,由此可見他對項羽的激賞,而班固在《漢書》中卻把項羽放在列傳中,你認為項羽是帝王嗎?他項羽應該放在本紀還是列傳中?請課下寫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闡明你的觀點。

我的説課至此結束,謝謝評委老師。

《項羽之死》3

項羽是一個當仁不讓的硬漢,但他最後有沒有奪得天下呢?沒有。在古代,“打天下”當然需要高強的武藝,但也需要謀略,也需要民心。縱使你軍隊再強大,軍隊的來源還不是老百姓嗎?如果你不能老百姓擁護支持你的話,縱使你像秦國那樣取得了天下,過不了幾十年或十幾年也會丟掉天下的。

項羽,字羽,名籍,生於現在的宿遷,生來力大無比,神勇無敵,在秦末因秦朝的暴政揭竿而起,火燒秦朝皇宮,大破秦軍,後自封西楚霸王,與劉邦進行楚漢之爭,最後在烏江自刎。引用司馬遷的原話“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意思是説只注重武力,運用自己的智慧而否認羣體的智慧,不懂得學習古人。這句評價是中肯的,項羽的一生,明明大多數時候軍事實力比劉邦強,但他卻沒有奪得天下,反而是讓“陰險狡詐”的劉邦奪得了天下,難道與他的性格無關嗎?答案肯定不是的。他就算到了自刎的地步也不願意承認自己的錯誤“令諸君知天亡我,非戰之罪也”,他在許多事情上獨斷專行,注重人們所説的氣節,但他忘了一件事,那就是歷史是有勝利者書寫的,你若沒有勝利,哪怕你們的結局都是一抔黃土,但別人最少也輝煌過。

但我們翻開歷史的時候,我們會“驚奇”的發現,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大多數王朝的創始人都是經過了社會的磨練,把他們打造的無堅不摧的時候他們的霸業也就水到渠成了,沒有哪一個王朝的創始人不是真正的政治家。但項羽顯然不是一個成熟的政治家,他的一些舉動更像是一個帥氣的英雄,他有英雄的一切品質,但就像王立羣老師的評價一樣“他是一個可用之人,卻坐在了用人之人的位置上”。當將領不一定要會衝鋒,但一定要會決策,但項羽恰恰相反,歷史給了他舞台,可他卻沒能堅持下來。

講到這裏,我們能夠得到一個啟示,“上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被歷史所認同,當歷史的“接班人”

《項羽之死》4

讀完《項羽之死》,我感到對手對於一個人非常重要。項羽一生最強大的對手並不是別人,而是他自己,可他卻沒有意識到,認為他的敗是:"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對於激勵我們成長,無論在什麼時候,都要留一個對手給自己。一個有對手的人應該是幸福的,因為你的對手,會伴隨你一路成長下去,直到你登上最高的山峯。

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英雄往往是成雙成對出現。雖然他們看起來是對手,但是他們卻都成就了對方,同時也成就了自己。

始皇一掃天下,我相信他們所得到的不是唯我獨尊的喜悦,而是無人能敵,無戰可戰的寂寞與蒼涼,他失去了奮鬥的目標,同時與迷失了自己,最終秦朝二世而亡。劉邦雖然喜錢財,好美姬,但是項羽的存在,卻使他由一個街頭混混,成長為一代帝王。我相信劉邦將死之年,最懷念的不會是別人,而必定是他一生的對手——項羽。

幸福使人麻木,而痛苦卻讓人成長。往往帶給你幸福的人,你記得不是甚清晰,但是給予你巨大的傷痛的人,你卻刻骨銘心。沒有對手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在《康熙王朝》上看康熙在千叟宴上敬酒,都讓人熱淚盈眶。康熙敬了三碗酒,第一碗是敬孝莊皇太后,第二碗敬各位臣工,而第三碗酒,他説:"這第三碗酒,朕要敬給朕的死敵們。鰲拜、吳三桂、鄭經、葛爾丹,還有那個朱三太子,他們造就了朕,他們逼着朕立下了這豐功偉績。朕恨他們,也敬他們。哎,可惜呀,他們都死了,朕寂寞呀!朕不祝他們死得安寧,祝他們來世再與朕為敵吧!"

這是何等地豪邁,何等地不屈啊!

請留給自己一個對手吧!留給自己一個奮鬥目標,讓自己永遠充滿活力。

讓祝福自己的對手吧!正是因為他們,你才能夠獲得今日的輝煌。

請珍惜自己的對手吧!因為總有一天你會發現,他們在你心中有無可替代的地位。

我們不做獨孤求敗,我們都是有血有肉的漢子,我們會敬重我們的對手們,讓我們共同進步,共同成長。

請留給自己一個對手,祝福那些使你成長的人們。

《項羽之死》5

老師導入:前兩節課我們疏通了文意,解決了重難點字詞。這節課我們着重對項羽這一人物的分析和評價。

上一節課我們也分小組安排了展示任務,大家做好準備。(同學們開始準備,或沉思,或討論,或往黑板上書寫展示內容。)

五分鐘過後

師:大家準備好了麼?

生:好了。(學生聲音洪亮,自信而有氣勢)

師:第一題,課文描寫了那些場面?各表現了項羽怎樣的性格?我們請第一組同學給大家展示。

第一組代表曹青青:第一段能看出項羽的柔情。當被漢軍重重包圍後,項羽知道很難戰勝。

於是跟虞姬訣別:“虞兮虞兮奈若何!”其次,項羽作為一位大英雄,但面臨強敵時,還

“泣數行下”。

師:有沒有柔情的一面?

生:有

師:四面楚歌之時,力能扛鼎,氣壓萬夫的西楚霸王,窮途末路之際跟美人把酒告別,淚灑疆場,更顯英雄氣短兒女情長,從中反映出項羽多愁善感、鐵骨柔情的性格。繼續!

第二組代表呂俊芳:項羽在陰陵迷失了道路,問一田父,田父説左,他就往左走,表現了他

十分魯莽。還有,項羽重複兩次“天亡我,非戰之罪也”,表現了他自負卻不自省。

項羽在東城三次大戰,第一次項王一呼,漢軍皆披靡;第二次,項王一叱。結果赤泉侯人馬俱驚;第三次項王斬漢都尉,殺數十百人,結果只亡其兩騎。從中表現了他英勇善戰。

王瑞森(質疑):項羽迷失道路並不能表現他魯莽,當時是形勢所迫,身後有漢軍追他。而且,我認為東城快戰,項羽注重的並不是結果,而是重在享受那個過程。(學生鼓掌)

師:咱們同學説的有沒有道理?(有,學生回答)那陰陵失道能反映出項羽什麼性格特點?

生:不夠小心,不夠謹慎(學生爭先恐後地回答)

師:對,做事比較粗疏,而這跟他直爽粗獷的性格有關,他不相信別人會騙他。下一組

第三組代表王文敬:我們組講的是最後一段表現了項羽什麼形象,在上一節課我們知道這一段寫了三個場面:烏江拒渡,贈馬亭長,賜頭馬童。我們組認為烏江拒渡體現了項羽有羞恥之心,能伸不能屈的性格;贈馬亭長體現了項羽知恩圖報的思想,賜頭馬童體現了項羽大度的性格特點。

師:有問題麼?

生:“大度”這個詞不合適吧?

師:毫不吝惜自己的頭顱,把自己的頭拱手與人,説明什麼?用哪個詞合適?

生:視死如歸

師:贈馬亭長這一場面中,大家想,為什麼項羽要把跟自己槍林彈雨五載的戰馬送給烏江亭

長。

生:説明他重義,烏江亭長開始要幫他。

師:對啦。我們進行下一道題,人物評價。首先是杜牧對項羽的評價

第四組代表李曉:杜牧的《題烏江亭》講的主要是:勝敗是兵家的常事並不能預料,只有能忍辱負重的才是真正的男兒。江東的人大多都是青年才俊,捲土重來也不一定會失敗。從包羞忍恥是男兒可以看出這首詩主要是對項羽諷刺,諷刺他不能忍辱負重。

師:有補充麼?

生:還有惋惜吧!

師:對,除了批評項羽不能夠包羞忍恥,還表達了對項羽不能過江東的惋惜之情。下一組王安石對項羽的評價

第五組代表段永亮:《烏江亭》這首詩講的是:常年征戰的疲勞讓壯士們都不禁哀歎,中原的敗績已難以挽回。江東弟子們如今及時還在的話,難道還願與君王捲土重來麼?通過大意我們可以知道,王安石對項羽持批判態度,即即使江東子弟還在也不會與項羽捲土重來,説明他民心已失,戰敗時大勢所趨。

師:暗含批評項羽勞師哀兵,不得民心之意。下一組,李清照對項羽的評價

第六組代表謝亞迪:在這,李清照對項羽是一種讚美與欽佩之情,對項羽作了肯定的評價。李清照不以成敗論英雄,不像王安石、杜牧對項羽持否定的看法。

師:那麼你認為李清照欽佩他什麼?

生:人格,情操,氣節,品格……

師:什麼氣節?

生:不肯過江東

師:對,推崇項羽不肯過江東、知恥重義的男兒氣節。

第七組代表樑燕:從“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這一句能看出毛主席對項羽持批評態度,告誡後人不可效仿。(分析略)

謝亞迪(質疑):三十六計中,有一計是窮寇莫追,為什麼在這還主張宜將剩勇追窮寇?

(該生受到其他同學的圍攻,對該問題也不了了之)

第八組代表喬惠勇:這一段話中,作為項羽對手的劉邦從一個非常客觀的角度評價了項羽,指出了他們兩個人之間最大的不同,也就是項羽的致命的缺點:不會用人。劉邦有三傑:出謀劃策有張良,鎮國安民有蕭何,衝鋒陷陣有韓信,劉邦重用這三人讓他們幫助自己取得了天下。而項羽有一大謀臣范增卻不用,使范增憤怒的説:“豎子不足與謀”。最終葬送了本屬於自己的天下,也葬送了自己。

(學生鼓掌)

師:劉邦能唯才是舉並能得而用之,慧眼識英雄。而項羽卻不能。看來識人、用人,能用人、會用人也是一門最重要的學問。

下一題:創作,你是如何看待項羽的,發揮才情寫一篇小短文。

其他組展示自己的小創作:(下面是展示時最精彩的一篇)

張冉:你孤傲,卻掩不住內心的深情與重義;你英勇,卻藏不住四面楚歌傳來時的驚恐;你蔑視死亡,毅然選擇自刎烏江。揮刀天下,用血鑄成了你西楚霸王的名號。縱然天下無敵,縱有吞天下之志,又怎抵得住人心盡失。你更適合做一個戰者,而不是王者。烏江並不是結束,只是下一程的開始,脱胎換骨,再世為人,仍舊是驍勇如你的自我。他年你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悲劇式的結尾,留給世人的是無限的嚮往與憧憬。你的血染紅了烏江,更染紅了後世千萬人的心。千年之後,你仍舊是你,我頂禮膜拜的西楚霸王——項羽。(掌聲雷動)

(下課鈴響)

《項羽之死》6

【教材分析】

1、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2、年級:高中二年級

3、所屬模塊:選修

【學情分析】

本文選自司馬遷《史記》,語言淺顯,文意理解難度不大。因此,本課以學生自學為主,重點放在從散文創造的藝術形象入手,欣賞散文。

單元教學目標:從散文創造的藝術形象入手,欣賞散文。

本課時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欣賞與評價人物形象,把握散文與詩歌塑造人物形象的區別。

過程與方法:通過誦讀分析人物語言、動作描寫,感知人物性格特點,概括人物形象。掌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把握散文與詩歌塑造人物形象的區別。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知項羽的悲情英雄形象,評價其性格與命運。

教學重點:人物形象分析鑑賞。

教學難點:評價人物,得出啟示。

教學安排:一課時

【教學方法】教法:講授法、導學法; 學法:自主學習法和分組合作討論法。

【課前預習】1、掌握生字詞;2、劃分段落層次,理清行文思路;3、品味語言,歸納司馬遷對項羽的態度:是褒是貶?

教學步驟

一、導入

蒲松齡曾作過這樣一副對聯: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這副對聯講了兩個人,項羽和勾踐。

(項羽)鉅鹿之戰:驍勇善戰,勇冠三軍,成為天下英雄

鴻門宴:剛愎自用,坐失良機,埋下悲劇種子

二、整體感知

速讀全文,用四字短語概括文中的三個主要場景。

垓下之圍,東城快戰, 烏江自刎

三、文本研讀

(方法點撥)

1.欣賞垓下之圍(突出“泣”字——多情善感)

齊讀第一段,A.欣賞細節描寫展現的“驚—起—飲—歌—泣”這一系列的動作和過程,重點引導學生品讀項羽之“泣”的複雜心境;B.欣賞從“聲”的角度--四面楚歌的背景音樂對人物心理的巨大沖擊、“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反覆歎唱折射的無限蒼涼、悲哀和疼惜,感受項羽之死這最後一幕的序曲的悲愴氛圍及音樂的無形感發作用;(播放音頻)

C.欣賞“左右皆泣,莫能仰視”的側面烘托效果, (學生範讀)漢兵已略地, 四方楚歌聲; 大王意氣盡, 賤妾何聊生。

2.欣賞東城快戰(突出“叱”字——勇猛自負)

全體男生齊讀第二、三段。A.欣賞通過語言刻畫形象。引導解讀戰前這段話的三個層次三種心緒—回顧戰鬥歷程且説是“天之亡我”時的極度自負;明知無法脱身時還説“願為諸君快戰”的大勇;“復聚其騎”時一問“何如”的豪邁。B.欣賞項羽“大呼、馳下、瞋目、叱之”動作神態的細節和敵方“人馬俱驚,辟易數裏”的再次烘托,感受項羽蓋世的勇武神威。

3.欣賞烏江自刎(突出“笑”字——知恥重義)

學生分角色朗讀A.從江邊的慷慨陳詞,語言的角度賞析。B.從“項王笑曰”的“笑”,神態的角度解讀“笑”的豐富內心。

總結歸納:項羽是一個多情善感、極度自負、知恥重義、心地仁善、勇武豪氣之人。塑造人物的方法也就是我們鑑賞人物形象的角度,要想準確把握人物性格和形象,就一定要梳理情節、品味細節、認真揣摩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心理。

四、詩文有別

烏江

胡曾

爭帝圖王勢已傾,八千兵散楚歌聲。

烏江不是無船渡,恥向東吳再起兵。

同樣是項羽這一歷史人物形象,但詩歌與散文創造形象的.手段卻大不相同。清代學者吳喬曾以做飯和釀酒分別比喻作文和寫詩,説:“意喻之米,文喻之炊而為飯,詩喻之釀而為酒”。

詩文區別:一、散文刻畫手法具體,詩歌則是跳躍、省略,留給讀者自己品嚐的空間。二、散文更注重具體化,形象化,真實化,而詩歌較偏向意象化,讀者去想像,思考。

五、拓展延伸

欣賞、學習部分描寫形象的語段,學以致用。

六、作業

寫一段文字,通過運用語言、動作、神態、心理等手法刻畫人物。

《項羽之死》7

項羽的軍隊在垓下安營紮寨

士兵:“報告大王,我們的糧食已經所剩無幾了。”

項羽低頭:“還能堅持多久?”

士兵:“恐怕熬不過明晚了。”

項羽緩緩抬起頭,這時候窗外傳來楚地的歌謠(今兮何夕兮),項羽眼神深邃地望着遠方

“內侍監。”項羽道

“在。”

“擬旨。今夜子時,寡人將於次大宴羣臣。不來者,斬!”

子時

帳內歌舞昇平

項王一杯接一杯地喝酒

曲罷,四下一片寂靜

項羽起身,鼓掌

羣臣一併鼓掌

又是一片寂靜

虞姬穿着紅色輕紗,走上舞台:“請許臣妾為大王舞劍,聊以助興。”

項羽抬了一下手,表示允許

虞姬輕盈的身姿在羅帳內飛舞,一招一式,哀婉而決絕

帳內的火燭無力地甩動着它的焰光,搖搖欲墜

舞至動情處,項羽也不自禁地輕吟了起來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四座皆泣不成聲,誰也不能抬頭看項羽了

虞姬起身,舉起配劍,刺入了自己的胸腔

音樂止

項羽瘋一般地衝入帳內,抱起虞姬。低泣,回頭,大聲喝道:“太醫在哪裏?太醫在哪裏!”

“不用了。”虞姬無力地説道

項羽拼命地搖着頭

“還記得我們第一次相見的時候嗎?當時你駕着五彩祥雲,深情地望着我……”

“XIAOGA!HAODUEXIONGA!XINGOKUYIWA”

“ALIQIGO?”

“JIAOQIQIGO!GOJIJIDI?”

“SAISE!”

“YOXI!GABINIA!”

“時間會淡忘一切,但我不會,愛情不會。”

“不要,不要。”項羽痛苦地説

“相信我,過了今天就沒事了。其實我也不想的,這一切都是導演的安排……”虞姬緩緩閉上眼

“虞姬,你知道嗎?朕喜歡這個節目……”項羽淚流滿面

燭滅

“駕!”項王上馬,疾馳而去

旁白:“大家好,我就是可愛的旁白。當然你也可以叫我小白白~(背景音樂《藍精靈》)好了,廢話不多説,切如正題。我們知道,項羽有一匹名叫騅的寶馬,秒行千里。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説過‘當一個物體的速度達到光速的時候,時間將會定格。當一個物體的速度超過光速的時候,時間將會倒流’看,時間開始倒流了……”

(片子倒放,10X速度)

“虞姬!”項羽衝入帳內

“這一切都是導演的安排……”虞姬緩緩閉上眼

項王又一次跨上馬

“虞姬!”項羽衝入帳內

虞姬起身,舉起配劍,刺入了自己的胸腔

“Oh!NO!”

…………

項王第N次跨上馬

“虞姬!”項羽衝入帳內

“在。”內侍監應到

“啊……”項羽口吐鮮血,仰面倒下

項王疲憊地走入帳內

虞姬起身,舉起配劍

項王一個箭步

(鏡頭定格)

(項羽回憶:當時這把劍離她的心臟只有0.01 公分。我知道,在7又1/3微秒之後,我將會為我的遲到付出一生的代價)

(虞姬回憶:當時我的劍離我的心臟只有0.01公分。死亡從來沒有如此真實的存在過。但我不怕,因為我相信,項王他一定會回來救我的)

(內侍監回憶:當時我也沒顧上看這把劍離王后的心臟有多少公分。只知道大王突然抓狂一樣地衝了上去,衝動是魔鬼啊!)

項羽打掉虞姬手中的劍

項羽抱起虞姬(背景音樂《紅塵滾滾》)

“你終於回來了。”虞姬道

“快走,沒時間了。”項羽拉起虞姬往外走

“給我一個理由。”虞姬停下腳步

“那好,你聽着。”(背景音樂《ONLY YOU》)

“你貴為王后,母儀天攏睡覺還蹬被子,你讓我怎麼放心得下。?

虞姬撲倒在項羽懷裏

項羽帶上虞姬,跨上戰馬,部下壯士八百多人騎馬跟隨

“什麼?項羽逃跑了?”漢將一臉驚訝,“騎將灌嬰!”

“臣在。”

“率五千騎兵追擊項羽,活要見人,死要見屍!”

“是!”

項羽渡過淮河,能跟上項羽的騎兵只有一百多人了。項羽走到陰陵時,迷路了

遠方有一個農夫

項羽上前:“老人家,去烏江的路怎麼走?”項羽拉着韁繩

農夫指了指西邊

“駕!”項羽及軍隊揚馬而去

灌嬰帶兵趕來

“人都引去了麼?”灌嬰問老農

老農微笑

“那好,你的任務完成了。”

劍的特寫,鮮血四濺

灌嬰從馬背上倒下

老農背對鏡頭,緩步離開

“這條路是你選的。其實,我只想做個好人。”

項羽和他的軍隊陷入了沼澤,所以又被漢軍追上了。項羽又率並向東走,到了東城的時候,只剩下二十八個騎兵了,而追擊的漢軍騎兵有幾千人。項羽自己估計這回不能逃脱了,仰天大笑

“我昔日稱霸天下,今天終於被困在這裏,是天要亡我啊!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錯誤!弟兄們,為了維護宇宙的和平,為了防止世界被破壞。我們,可愛又迷人的反派角色,項羽,虞姬。我們是跨越烏江的楚國軍。白洞,白色的明天等着我們!”

旁白:“就是這樣!”

説着,項羽就舉起一把彎刀,本來他想鼓舞士氣。哪知虞姬不小心碰了他一下,項王一不小心,刀就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飛了出去。刀越飛越高,它先向左拐了一個彎,又向右拐了一個彎,竟飛向對方兵營去了。此時,漢朝的軍隊正在做廣播操,並沒有發現天上有一個亮晶晶的東西在飛。一個個頭就這樣飛起來了。這個人殺得真是匪夷所思啊!

旁白:“是的,當時就是這樣子。”

項王問他的隨騎道:“怎麼樣?”

騎兵們都佩服地説:“大王真是厲害!”

“9494”虞姬和道

烏江

亭長撐船靠岸

項羽帶着虞姬,騎馬來到岸邊

亭長大聲對項羽喊:“大王,速速過江,江東雖小,也還有方圓千里的土地,幾十萬的民眾,也足夠稱王的了。”

“上天要亡我,我還渡江干什麼?況且我項羽當初帶領江東的子弟八千人渡過烏江向西挺進,現在無一人生還。即使江東的父老兄弟憐愛我而擁我為王,我又有什麼臉見他們呢?或者即使他們不説,我項羽難道不感到內心有愧嗎?”

亭長走到項羽身邊,認真地説:“請不要衝動,請聽完我的話之後再作定奪。子曾經曰過‘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裏有一個老和尚和一個小和尚。有一天,老和尚對小和尚説‘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裏有一個老和尚和一個小和尚。有一天,老和尚對小和尚説‘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裏有一個老和尚和一個小和尚。有一天,老和尚對小和尚説……’所以,我還是希望你能夠跟我回去的。”

“我看你現在就很衝動!你的好意我心領了。可出來混的,遲早是要還的。我知道您是忠厚的長者,我騎這匹馬五年了,所向無敵,常常秒行千里,我不忍殺掉它,就把它賞給你吧!”

漢軍的騎兵逼近了

“氣勢如虹”項羽感慨

項羽命令騎馬的都下馬步行,手拿短小輕便的刀劍交戰。僅項羽一人就殺死漢軍幾百人。項羽自己也負傷十多處。

項羽回頭,忽然看見漢軍騎兵司馬呂馬童,冷笑道:“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嗎?”

“我不是。我乃泱泱大國,以誠信為本,説不是我就不是我。”

“我説是你就是你。”

“不是我。”

“就是你。”

“不是我。”

“就是你。”

“不是,不是,不是我!”

“是你,是你,就是你!”

“不不不不,不是,不是,不是我!”

“是是是是,是你,是你,就是你!”

“KA!大膽刁民,竟敢在片場唱起RAP,還有沒有紀律了!這條重來!”導演破口大罵

“童哥!”虞姬跑向司馬呂馬童,挽住他的胳膊

項羽一臉驚異

“對不起,我是卧底。”虞姬道,“其實人家早就和童哥訂婚了,和你只是逢場作戲罷了。”

(閃回:“你終於回來了。”虞姬道)

世界人民震驚了!

項羽哈哈大笑

“我聽説漢王懸賞千兩黃金要買我的腦袋,並封為萬户侯,我就送你這點好處吧。”項羽冷冷道

項羽舉劍

漢軍後退

項羽哈哈大笑:“過了今天就沒事啦!哈哈哈!”

利劍劃過項羽的咽喉,項羽緩緩倒下(背景音樂《再見 警察》)

突然鴉雀無聲

旁白:“死啦!死啦!死啦!絕對的自殺,項羽他自殺啦!偉大的楚國!偉大的楚國的江邊洋子,他繼承了世上所有已經自殺、正在自殺、將要自殺的人的優良傳統和光輝歷史。屈原、呂不韋、王國維、海明威在這一時刻靈魂附體。在這一時刻,項羽他不是一個人在自殺,他不是一個人!”

“倒下啦,倒下啦,項羽倒下啦!他沒有再次站在敵人的面前,不要給劉邦的士兵任何殺他的機會,他就是要自殺的嘛!偉大的楚國的江邊洋子!姚君喜今天生日快樂!!!”

又一把利劍刺入,司馬呂馬童後退了幾步,捂着胸前的傷,不解地看着虞姬

司馬呂馬童倒在了血泊之中

虞姬飛似地衝到項羽身邊,雙膝跪地,深情地望着項羽:“項王,夫君,夫君!”

突然,她緊緊地報住了項羽的頭

百萬漢軍恍然大悟,目光都盯着項羽的頭

黑色的漢軍把虞姬吞噬……

《項羽之死》8

項羽,楚國下相人,軍事家,中國軍事思想“兵形勢”的代表人物,也是以個人武力出眾而聞名的武將。他一生好戰,“身七十餘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天下”。鉅鹿之戰中以少勝多打敗秦軍,但是在公元202年,項羽兵敗垓下,突圍至烏江邊自刎而死。

項羽破釜沉舟,盡滅秦軍精鋭,用兵如神,是一個武力超羣的壯士,一呼百應的將領。他膽氣過人,勇武過人。他烏江邊自刎,講究名譽與氣節,寧死不屈。他重情重義,非常愛自己親人和戰馬。但是他非常自負自滿,他從不聽取別人意見。他也十分暴烈,有人觸怒他,他遍殺死別人。

對於項王之死,許多人有不同的看法。杜牧在題烏江亭中,一句“包羞忍恥是男兒”,認為,男兒應該,能屈能伸,包羞忍辱,而項羽卻無法做到。而李清照在《詠項羽》中,認為做人必須有尊嚴,節氣,生做人傑,死為鬼雄。而他是非常欣賞項羽的。

我認為,項羽自刎,是值得的。保住了自己的名氣,名節。並被後人讚揚他的勇氣,膽量。而假如他渡江走了,沒死,就算他東山再去,也沒有了以前的威嚴。也許還會苟且偷生的活着,與其這樣,還不如壯烈的死去。

但是,項羽,不會做個好皇帝,他只能做英雄。他拒絕逃命的快船。拒絕同情與寬容,拒絕擁有忍辱負重,卧薪嚐膽等世俗中的權謀與機變,在死神面,他不屑劉邦的違背信義,面對昔日部下和驚恐的追殺者,他從容淡定。而他不聽取別人的意見,導致他不能做好的君王。

項羽,有優點也有缺點,既讚揚他的勇氣,又批判他的自負。他是歷史中的英雄,當年的敗者贏得了人們心中的敬畏,而當年的贏家卻隨風湮沒在時間的流逝中!

《項羽之死》9

【教學目標】

1、體會《項羽之死》課文中多角度描寫人物性格的方法。

2、學會從辯證地角度客觀公正地評價歷史人物。

【教學過程】

一 導語

古人讀書很講究,曾有這樣的説法:“花前賞《紅樓》,月下品《聊齋》,風中誦楚辭,雨中吟唐詩;《漢書》伴茶,《史記》下酒。”可見,《史記》是必須就酒來讀的。

鄭板橋曾言:“《史記》百三十篇中,以《項羽本紀》為最,而《項羽本紀》中,又以鉅鹿之戰、鴻門宴、垓下之圍為最,反覆誦觀,可欣可泣。”

項羽未曾稱帝,卻位歸本紀,用他短暫的生命照耀了亂世的星空,垓下之圍記述了西楚霸王人生最後的歷程,今天,就讓我們一同在司馬遷的文字中走近項羽的悲情結局。(板書課題)

二 品讀課文,把握形象

(一)檢查預習,概括文章的主要情節

垓下之圍 東城快戰 烏江自刎

(二)研讀探討人物形象

垓下之圍(把握人物的悲情形象)

1分角色朗讀

2從朗讀效果導入人物分析

(項羽人生的最後一幕,是從垓下拉開的,在這裏有我們熟知的四面楚歌,更有動人情腸的霸王別姬。剛才朗讀的同學讀的如何,為什麼?)

①四面楚歌之時,項羽驚而起,起而飲,飲而歌,歌而泣。寫出了項羽被圍垓下,兵困糧絕。楚歌四起,英雄末路失意、傷感“地厚天高,託身無所”。連續用了五個動詞,文氣連貫,一氣呵成。尤其“泣”字,值得深味。

②這一“泣”字,怎麼理解?(最憐兒女最英雄)

項羽征戰多年,用他自己的話“身經七十餘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他從來沒有流過淚,符合他硬漢的性格,但離別虞姬時,真動了情, “項王泣數行”,感染周圍的人也都哭了,“左右皆泣,莫能仰視”尊敬憐憫)。

(對比鉅鹿之戰後諸侯“莫敢仰視”的畏懼,讓人感慨萬千)

教師總結:霸王別姬中司馬遷為我們塑造了情者項羽,這裏西楚霸王項羽和虞姬為我們上演了人世間最令人悲痛的一幕,那就是生離死別,悲歌唱和之中演繹着英雄與美人的最後一次道別,最後一次歌舞,那酒中分明有霸王的眼淚,那戰火中紛飛中有烏騅馬的悲鳴!

東城快戰(揣摩人物語言動作)

1快速瀏覽,討論

2、東城快戰中的項羽:

勇武

①文中的軍事力量對比,開始“麾下壯士騎從者八百餘人,直夜潰圍南出”, “灌嬰以五千騎追之”。“項王渡淮,騎能屬者百餘人耳”,“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漢騎追者數千人。”

(對比描寫,以數字説話,兵力反差極大,這裏以反差對比,透視深陷絕境的項羽,落差越大,瀑布越壯觀,反差越大,故事越動人。)

②何為快戰 如何快戰 快戰如何

(快戰中的三次行動,項羽許諾要突圍、斬將、刈旗,這三者在古時交戰中都是難以做到的事情。從中你讀到了什麼?司馬遷從不同的角度正面表現了項羽如猛虎一般的氣勢和戰鬥力,英武形象栩栩如生。但在此處,司馬遷在寫的時候還是有所保留,有一個細節——刈旗,項羽做到了麼?文中並沒有交代,難道是司馬遷漏掉了麼?旗是什麼的象徵?一個軍隊靈魂的象徵,旗在,軍隊氣勢在,旗倒,軍隊氣勢衰。當時何等形勢?項羽再勇武,又怎麼能輕易做到?

(這一細節中要看出司馬遷要為我呈現的一個神勇而真實的項羽。)

自負

在第二段中項羽對其二十八騎的對話獨白佔據段落一半,誰能為我們讀出來,這其中暗含輝煌的過去,失敗的今天。

(反覆強調:“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從中可見項羽的性格:自負。暗示項羽不醒悟,沒有真正認識到自己失敗的原因。從中也看出司馬遷態度全面,中肯並帶批評之意。)

失民心

田父,“迷失道,問一田父,田父紿曰“左”。左,乃陷大澤中。” (説明項羽單純自負,失民心。坑殺秦兵20萬,火燒阿房宮,所過無不殘滅)

教師解讀:

《史記》創作於漢王朝鼎盛時期,但司馬遷並不受封建統治者“成王敗寇”觀點所侷限,來大寫項羽。垓下之圍剩下二十八騎,漢騎追者數千人,“自度不得脱”的項羽,表現的極為靜定,“願為諸君快戰”,要做三件事“潰圍、斬將、刈旗”。潰圍,就是衝出重圍,可以逃命,倒是可以理解,而斬將、刈旗中,一個人可以把殺出重圍看做不重要,但要把斬掉對方將領,拔了對方的旗子看作很重要,這是一種英雄的功勛,我們能看出項羽要的不是自己的逃命,而是精神上摧垮敵人,這實際上是一種英雄式的抉擇,彰顯的是一種英雄的勇武精神,這正是司馬遷以快戰正面描寫英雄,賦予項羽靜定、勇武的內涵。

烏江自刎(分析人物心理變化)

1師生共讀

2渡還是不渡?(應該渡 不能渡 愛渡不渡)

(1)杜牧 《題烏江亭》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2)李清照 《夏日絕句·詠項羽》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3)王安石 《烏江亭》

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

江東子弟今雖在,肯為君王捲土來?

3項羽的選擇

① 能不能渡烏江?

“烏江亭長艤船待”“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

② 想不想渡烏江?

於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 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

(這裏能看出亭長的話使項羽心中產生深深的“無顏見江東父兄”的羞愧之意,當然更是項羽絕不在人格上屈辱自己,所以又決定不渡烏江。從中可見項羽的性格:知恥近乎勇。“天下匈匈數歲者,徒以吾兩人耳,願與漢王挑戰決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為也”)

在本段對話中,像這樣以關鍵字透視項羽內心的地方還有,你找到了麼?引出“笑”字。人們常説“好漢不哭,英雄難笑”,而司馬遷卻在“一泣一笑”中寫英雄項羽,那麼作為一個力拔山、氣蓋世、“近古以來未嘗有”的英雄項羽,又為何在此一笑?

(在《項羽本紀》中項羽大多時候是大怒,很少笑。這人生最後一笑,活現出項羽當時的神態,高傲、自負。為了尊嚴, 我不回去。下定決心拒渡烏江,堅守自己的尊嚴、人格、血性。當然,也有無可奈何,天要亡我之意;也是歉意的笑。)

重義

謂亭長曰:“吾知公長者。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嘗一日行千里,不忍殺之,以賜公。”

(贈馬這一細節,烏騅是項羽勇武的符號,精神的象徵,對烏騅英雄式的讚美,情感上的保護,更見項羽之性格,更顯其悲壯。)

視死如歸 以德報怨

顧見漢騎司馬呂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馬童面之(細節處見精彩,再現人物的心理,場景真實人物鮮活),指王翳曰:“此項王也。”項王乃曰:“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户,吾為若德。”乃自刎而死。

(從一開始,太史公都是從悲劇角度寫項羽,整個《項羽本紀》無時無刻不籠罩着濃郁的悲劇氛圍。英雄不可一世,英雄頂天立地,英雄叱吒風雲,英雄又瞬間走向死亡。)

隨着烏江渡口的那一道長劍血光,項羽的悲劇命運劃上了一個令人遺撼的句號。

三 如何評價項羽?

(一) 贏家之言

夫運籌帷帳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張良)。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劉邦論項羽

“項王見人恭敬慈愛,言語嘔嘔(xū),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飲,至使人有功當封爵者,印刓(wán)敝,忍不能予,此所謂婦人之仁也。”然而“所過無不殘滅者,天下多怨,百姓不親附,特劫於威強耳。名雖為霸,實失天下心。”

——韓信論項羽

(二)史家之言:

在《項羽本紀》中,對項羽這個人物,司馬遷又是怎樣評價的呢?

〔投影〕《史記》中項羽本紀的最後一段文字(找同學讀)

太史公曰:吾聞之周生曰:“舜目蓋重瞳子”,又聞項羽亦重瞳子。羽豈其苗裔邪?何興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陳涉首難,豪傑蜂起,相與並爭,不可勝數。然羽非有尺寸,乘執起隴畝之中,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號為“霸王”,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及羽背關懷楚,放逐義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難矣。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征經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寤而不自責,過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豈不謬哉!

閲讀這段文字,引導學生歸納出司馬遷的觀點。

(司馬遷認為項羽是個悲劇英雄。一方面,“政由羽出,號為霸王”,“近古以來,未嘗有也”,另一方面,又由於“自矜攻伐”,不覺悟,不自責,而導致烏江自刎的悲劇。既有對項羽生平業績的概括,又有對其失敗的評價;既有讚歎,又有惋惜、批評。)

(三)大家之言

一個非常可用之人,卻錯據用人之人的位置上。

——王立羣

(四)一家之言

教師解讀:

有一種英雄,就是挫折、苦難乃至於死亡都不能剝奪他的驕傲和從容。項羽在能夠用他的武功、戰績,證明他的生命一定可以逃脱的時候,這個時候他很瀟灑的處理自己的生命,這是人格的不屈與悲壯,一個人的生命是不可以被別人取走,但可以自己處置,這就是項羽,這就是司馬遷筆下的悲劇英雄。(“硬漢性格”的海明威:“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儘可以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

當年,巴頓將軍率領第三軍團所向披靡,可戰爭結束後,他卻只能和兩條愛犬打發時間。有人説巴頓生來就是為了打仗的,沒有戰爭,他的生命也就失去了意義,上帝就立刻召回他的戰神。巴頓死於1945年12月。巴頓遺言死後依然要站立在自己的士兵之前,現在他依然檢閲着自己的部隊和輝煌。巴頓是英雄——成功了,卻失去了意義;成功了,卻黯黯拉下了帷幕——即便活着。看來,項羽真的是幸運的。項羽這一刎,是他人生的精華,人性的精華,是絕世壯烈的英雄主義的精華。項羽用自己的死讓自己波瀾壯闊的一生在高潮中謝幕,完美的謝幕。

(五)那麼你心中的項羽又是什麼樣的?

教師結語:有着對項羽而言,沒有失敗,只有戰死。”從這意義上説,項羽不死,項羽魅力永遠!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鮮活項羽。希望大家課下拿起手中的筆,寫出一個你心中的項羽。

板書設計

垓下之圍 泣 兒女情長 悲愴

東城快戰 叱 勇猛自負 豪邁

烏江自刎 笑 知恥重義 壯烈

成功的英雄 失敗的領袖

《項羽之死》10

有的人認為項羽剛愎自用,優柔寡斷;而有的人認為項羽是一個重情重義的英雄人物。

毛澤東評價項羽: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意思是要乘勝追擊,“宜將勝勇追窮寇”,不能像項羽一樣,貽誤戰機。

宋代李清照曾寫過一首詩:“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他活着是人中的豪傑,死了也是鬼中的英雄。在李清照之前,晚唐詩人杜牧曾寫過一首《題烏江亭》:“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弟子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從這裏我們就可以知道,大家對項羽的評價都是褒貶不一的。

其實在我心裏項羽是一位重情重義的英雄豪傑。在《項王之死》中,項王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可見項王即使自身都難保的情況下,可項王依然有情有義不忘曾陪伴他的寶馬和女人。即使自己生命不保,也希望能將他人安頓妥當。

在課文的第三段寫項羽的東城潰圍之戰。共寫了項羽的三次行動:第一次通過“項王大呼,馳下,皆披靡”來表現出項羽那勢不可擋的氣勢。第二次行動項羽並沒有動手,僅僅用眼神和聲音就嚇退了敵兵,“?_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數裏。項羽那攝人魂魄的虎虎生威躍然紙上。第三次行動,項羽斬一都尉,殺數十百人,而“亡其兩騎耳”。這三次的行動都寫出了項王的神勇,和他那一股子不服輸的氣。

在課文的最後幾段,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這番話發自肺腑,可見項羽是多麼的知恥重義。在生與義之間,苟活倖存與維護尊嚴之間,從容地做出選擇。項羽就是那種寧願站着去死,也不願跪着苟活的人。而在這時那位曾經“泣數行下”的血性男兒,這時反而笑了。“項王笑曰”的笑,不是悽然苦笑,而是壯士蔑視死亡,鎮定安詳的笑。他的那份在面對危機時刻的從容淡定深深吸引着我,感染着我。我想,我沒有理由不喜歡他把。

在課文結尾更是寫項羽慷慨賜頭,“吾為若德”;在烏江自刎而死。更是可以看出項羽的高貴感和英雄氣質,表現了項羽視死如歸的豪俠性格。

項王豪爽直氣,有情有義。在我心裏,項羽就是一位英雄豪傑,一個值得我欣賞尊敬的英雄人物。

Tags:項羽 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