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知識文庫 > 實用文檔

鄭振鐸《貓》

欄目: 實用文檔 / 發佈於: / 人氣:2.26W

鄭振鐸《貓》1

一、結構解析

鄭振鐸的《家庭的故事》(共 16篇)是一部寫實短篇小説集。他的寫實小説歷來被文學評論家所忽略,大概是人們覺得“他寫那平平淡淡的家庭瑣事與脈脈温情中輕籠的哀愁,更有悖於‘血和淚的文學’的主張”(《略論鄭振鐸對中國文學現代化的貢獻》遊友基,福建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貓》是《家庭的故事》中的第一篇。當我們讀過《貓》後,在潛意識裏會把它當作記敍文或者散文。的確如此,因為在《貓》中講述的家庭生活,敍述時間與故事發展的時間同步(並沒有把故事時間採用插敍或倒敍等手法扭曲着來表現);文本反映的生活也不復雜,只是記寫了家養“三隻貓”的生活片段,似乎更像“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然而這正是鄭振鐸小説的特別之處,也是現代文學史上小説創作的一種嘗試。許多作家都有這樣的探索,如巴金的長篇小説《家》、林海音的《城南舊事》等都取材於作家熟悉的家庭生活;還有魯迅,如果説他的《傷逝》作為家庭小説的痕跡還不明顯的話,那麼《故鄉》中的一聲“迅哥兒”則是這類小説最鮮明的烙印,因為有作家濃重的生活影子在裏面。

初看《貓》,語言具有較大的隨意性,但是稍微分析一下作品的行文脈落就能發現其實作家很講究寫作技法,主題與寄託的情感在故事情節的發展過程中得到了渲染。

比如“三隻貓”,其中“黃色小貓”和“花白貓”都很活潑、很可愛,但詳略安排不完全相同;而且根據“這隻貓較第一隻更有趣,更活潑”一句話來看,第二隻貓帶給“我和家人”的“生命的新鮮與快樂”來得更加強烈與鮮明。然而“結局總是失蹤或死亡”,恰好對應了一句話:“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強烈”。“我”在養貓的經歷中感受到了悲劇意味。第三隻貓無論從“出身”(來歷)還是醜陋和肥壯的外表以及時時表現得非常“憂鬱性”和“懶惰”,都表明它在“我家”得到的寵愛都不如前兩隻貓。如此看來,第三隻貓大概不會再落得一個“自然死亡”或“被外人掠奪走”的悲劇命運吧?但結果它出人意料地被“我”“冤苦”而死,被“我”害死。至此,“貓”這種動物的悲劇命運產生的悲劇色彩在構成對比的情節演繹中給讀者留下更加強烈的震撼和衝擊。

再如第一隻貓的病死,第二隻貓被外人掠奪,第三隻貓被人冤屈而死,這是小説敍事的表層結構(故事直接展示給讀者的情節發展流程),似乎波瀾不驚,而作品的深層結構(小説的隱性含義或線索)藉助“自此,我家好久不養貓”以及“自此,我家永不養貓”這兩句話的對比得以體現。前者是因為曾經擁有的“新鮮與快樂”無端地失落而下定決心不想再讓自己品嚐失去美好事物的痛楚;而後者是因為全家人誤解、冤苦、害死了“一隻不能説話辯訴的動物”在心中留下了負罪感,覺得永遠愧對這種生靈。如果説“好久”表達了“我”因為守護不住生命內心十分痛心與惋惜,那麼後者的“永不”則抒發了絕然毅然的情緒,內心的痛悔之意完全被遞進,被深化了。

生活在農村,大約都會有家養貓狗的習慣;當然,居住在城市中,人們也可以養寵物。如果從生活角度來觀照鄭振鐸的小説作品《貓》,會覺得文章幾乎完全是寫實,因此就會忽視文本的寫作思路和結構,讀者的眼光或許就很容易被描寫小貓可愛、活潑的形象語言所迷惑而侷限其中,進而把一篇完整的作品讀得支離破碎。

二、主題探究

小説的主題是多元的。更何況《貓》是一篇特意迴避傳統的小説創作套路而只敍述人和貓的故事,對它的主題出現多樣化理解,是非常自然的。《貓》創作於1925年11月7日,在這前後的時期鄭振鐸主要的社會經歷有如下一些:

1919年參加“五四”運動,積極參加反帝反封建鬥爭。

1920年11月,鄭振鐸與茅盾、葉聖陶等人發起成立“文學研究會”。

1925年“五卅”慘案發生後,鄭振鐸與葉聖陶、胡愈之等創辦《公理日報》,揭露和抨擊帝國主義暴行。同年,他參加發起“中國濟難會”,並與郭沫若、茅盾、胡愈之等人簽名發表《人權保障宣言》。

1927年2月,鄭振鐸與葉聖陶、胡愈之等人發起成立“上海著作人公會”,公會積極參加了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前後的革命活動。

1934年回到上海,和周揚、茅盾、葉聖陶等發起成立“中國文藝界協會”。

1937年參加文化界救亡協會,與胡愈之等人組織復社,出版《魯迅全集》,主編《民主週刊》。

由上述可以看到,鄭振鐸也深受五四時期從西方傳入的科學、民主、博愛等思想的影響,然而在上個世紀20年代中期,跟魯迅在1924年至1925年思想上非常“彷徨”一樣,鄭振鐸也無法看清水深火熱之中的國家出路在何方。那麼,與其説是作家主動選擇家庭生活作為創作的題材,還不如説是當時反動軍閥段祺瑞執政時期黑暗的政治恐怖籠罩了整個社會(魯迅《紀念劉和珍君》1926年3月18日)的結果。這是因為對於作家而言,他們的生活中有兩個世界:一個是外在的社會生活,另一個是自己的內心世界。比如同時代的作家張愛玲,當她很年青的時候,其實在她擁有戀愛經歷之前,就已經把“兩人世界”描摹得入木三分了,這是內心想象的功夫和對人世洞若觀火的結果。而創作於1925年至1927年間的《家庭的故事》,秉承着“為人生”的現實主義創作精神,視角被嚴酷的社會現實所扼殺,由觀照社會轉向了“內視”,開始審視、挖掘和揭示人性的多面性。

短篇小説《貓》讀起來平淡樸實,其實正是作家刻意“淡化了傳統小説中的二元對立模式”(人和命運的二元對立),《貓》中出現的則是人和貓的命運之間的關係,只是將敍事內容採用散文化的寫法創作而已。“貓”是動物,“我”是“人”。可以這麼説,當人和動物對立的時候永遠都要比人與人對立起來更能看到真實的“人性”,而且看得更真切。

比如第一隻貓“很活潑”, “我”看着三妹逗貓玩的融融泄泄的生活情景“感着生命的新鮮與快樂”,當貓無故病死後“可憐這兩月來相伴的小侶”併為之“酸辛”;當第二隻“更有趣,更活潑”的貓在周圍鄰居冷漠的觀望中被那些“過路人”捉走後就“悵然”、“憤恨”、“詛罵”,在這段生活經歷中展示的“我的人性”充滿愛心,表現得十分寬容、温馨、善良和光明。然而在“芙蓉鳥事件”發生後的“我”,不僅只憑主觀猜測“妄下斷語”,面對貓這個弱小、可憐的動物“怒氣沖天”、“拿木棒追打”、“心裏還憤的,以為懲戒的還沒有快意”,人在動物面前恃強凌弱,則充分暴露了人性中兇惡、冷酷、殘暴和陰暗的一面。不過,當“我”明白這隻醜貓並非是罪魁禍首後,良心受到了譴責,就開始對“無人性”(人性的陰暗面)的言行表現加以痛心疾首地批判,作為自己“心靈救贖”的“急救包”,則象徵着人性中“公正”和 “正義”的覺醒。正如孟子在《魚我所欲也》裏説的:“(本心:天性)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這又是光明的人性的迴歸,唱響了一曲人性的牧歌。

鄭振鐸《貓》2

《貓》是鄭振鐸寫作的一篇散文,主要講述了我(作者)家三次的養貓經歷,表達了我和家人對貓的喜愛之情。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鄭振鐸《貓》説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教材分析

《貓》這篇課文是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文章,本單元的五篇課文都是寫動物的佳作,閲讀這些文章,不但可以激發關愛動物、善待生命的情感,還可以引發對人與動物關係的深入思考。在《貓》這篇課文中,作者鄭振鐸先生通過記敍自己家的三次養貓經歷,表現了不盡相同的感受和一種細緻地人生思考。特別是由於我的武斷和粗暴造成第三隻貓的冤死,使我深深的自責。另外,通過學習本文,學生們在感悟作者的仁者情懷的同時,可以獲得許多為人處世方面的啟示。

二、學情分析

作為農村孩子, 對於貓這種動物他們並不陌生。所以他們對《貓》這類記敍小動物的文章應該比較容易接受。另外,經過幾年的語文積累,對這類記敍類散文,七年級下學期的學生們已經有了一定的閲讀素養和欣賞能力,學習起來也不很困難。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積累字詞,瞭解三隻貓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重點) 能力與目標:

2. 品味精彩語言,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藴含的哲理。(難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3. 學會關愛動物善待生命

四、教學設計

一、導入

欣賞小貓圖片,導入新課。通過欣賞小貓可愛滑稽的圖片,激起學生對課文的閲讀興趣。(1—2分鐘)

二,出示學習目標(1分鐘)

讓學生齊讀學習目標,明白本課的學習要求。

三、走進作者。 (請同學起來讀)

通過了解作者,學生能夠更好的理解文本,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預習檢測。(出示多媒體教學課件,檢查預習情況)

本環節通過字音、字詞理解的檢測,幫助學生讀準字音,理解字詞。有利於文本的理解。

五、整體感知

請同學們帶着這些問題速讀課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1、作者一共養了幾隻貓?

2、這幾隻貓的外形、性情各有什麼特徵?“我”和家人對這幾隻貓的態度怎樣?

3、這幾隻貓的結局怎樣?對它們不同的結局,“我”的心情有些什麼變化

文章重點寫了第三隻貓,在養第三隻貓時發生了一個事件,我們就把它叫作“芙蓉鳥被害案”,針對這個事件,我讓學生來做法官,來判定這個案件的性質。出示課件展示一系列辦案程序。

芙蓉鳥被害案

案發現場情況:

犯罪嫌疑人:

嫌疑人作案的可能性:

1、案發前的表現:

2、案發前的表現:

懲罰方式:

案件定性:

案件反思:

1、在知道真鄉後,作者的心情是怎樣的?

2、在這個冤案中,作者錯在哪裏?從這件事中你得到什麼啟示?

讓學生到文中去尋找相關的證據,我想這種方式更能激起學生到文中去篩選信息的興趣

教師小結:凡事不能單憑印象,主觀臆斷,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實;對人對事不存偏見私心,要寬容、要仁愛,要同情弱小者。

六、拓展延伸

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經錯怪過別人或被人誤解呢?把事情的經過説給其他同學聽聽,並和同學們討論一下,怎樣才能減少彼此之間的誤解。設置此環節的目的是將所學聯繫生活實際,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七、作業:

假如養第二隻貓時也養了鳥,鳥也被咬死,“我”將怎樣想,怎麼做?請寫成100字左右的小作文。這個作業設計目的是想讓學生在思考寫作的過程中深刻體會不能以個人的喜好去看待事情,否則貽害無窮。

以上就是我的説課內容,感謝各位的聆聽,期待大家的批評指正。

鄭振鐸《貓》3

精彩開篇詞

動物是人類的生存夥伴,它們的生命也是一條河流,任何一朵浪花都不容忽視。作為人類的一員,我們是不是也該學着思考人與動物的關係,重新思考人類與那些用血肉之軀供我們吃穿、賞玩、奴役的生靈們的相處方式呢?

學習目標

1.瞭解三隻貓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藴涵的人生哲理。

3.揣摩生動的細節描寫。

4.通過品讀探究,懂得寬容仁愛、關愛弱小的道理並努力實踐。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新課導入

貓,是一種温順、活潑乖巧,而被許多人所喜愛的動物。可是,著名作家、學者鄭振鐸卻見不得貓,再也養不得貓。這是為什麼?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近鄭振鐸,一起解讀《貓》,去探個究竟。

二、自學指導(一)——預習與交流

1.朗讀課文,給下面加點的生字詞注音。

相稱(chèn)鬱悶(yù)一縷(lǚ)

污澀(sè)慫恿(sǒngyǒng)婢女(bì)

蜷伏(quán)懲戒(chéng)悵然(chàng)

2.解釋文中重點詞語的意思。

污澀:骯髒且不光滑。

慫恿:鼓動別人去做某事。

蜷伏:彎曲着身體卧着。

悲楚:悲哀痛苦。

懲戒:懲罰以示警戒。

妄下斷語:亂説斷定的話。

逞能:爭強好勝不量力而行。

恍惚:不清楚、不分明,多形容記憶、聽覺、視覺。

一塵不染:形容東西的潔淨和行為的清白。

眼花繚亂:看着複雜紛繁的東西而感到迷亂。

秩序井然:指有條不紊,做事有序,不雜亂。井然,有條理的樣子。

3.作者鏈接

鄭振鐸(1898-1958),福建長樂縣人。現代作家、文學史家、翻譯家,我國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之一。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國歷史參考圖譜》《中國俗文學史》《歐行日記》《海燕》《山中雜記》等。

三、自學指導(二)——合作與探究

(一)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思考:

1.請用一句話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交流點撥】寫“我”家三次養貓的經歷。

2.朗讀課文,完成下表。

【交流點撥】

第一隻貓第二隻貓第三隻貓

來歷隔壁要來的舅舅家抱來的張媽撿來的

外形

花白的毛,如帶着泥土的白雪球

渾身黃色毛色花白,並不好看,又很瘦;毛被燒脱了幾塊,更覺難看;後來吃胖了

性情

活潑較第一隻更活潑,更有趣,會捉鼠天生憂鬱,不活潑,懶惰

地位寵物寵物若有若無,不大喜歡

結局死亡丟失死亡

3.作者重點寫了第幾只貓?為什麼?

【交流點撥】第三隻貓。這隻貓最終被冤死在鄰家的屋脊上。它讓“我”明白自己冤屈了一隻不能説話辯訴的小動物,它的亡失讓“我”刻骨銘心。

(二)深層探究

1.第三隻貓難看也罷、憂鬱也罷,但這都不妨礙它成長。然而,這種平靜的生活很快消失,不幸隨之而來,貓的遭遇是什麼?

【交流點撥】被主人誤認為偷吃了芙蓉鳥。

2.“我”根據什麼判定芙蓉鳥是這隻貓咬死的?

【交流點撥】“那隻花白貓對於這一對黃鳥,似乎也特別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對鳥籠凝望着。”

3.貓究竟為什麼要“凝望”鳥籠呢?

【交流點撥】那隻貓當初被人拋棄,無家可歸,在冬天的早晨,幾乎為冬寒與飢餓所殺。它常常對鳥籠凝望着,也許是在羨慕鳥兒的美麗,也許是悲歎自己的悲慘經歷和孤苦伶仃的生活……

4.“我”的判斷是否正確?是誰咬死了芙蓉鳥?根據是什麼?

【交流點撥】不正確;是隻兇惡的黑貓把鳥咬死的。根據是:“一隻黑貓飛快地逃過露台,嘴裏銜着一隻黃鳥”。

5.為什麼“我”對第三隻貓的死亡比前兩隻貓的亡失“更難過得多”?

【交流點撥】因為第三隻貓的死責任在“我”。“我”的主觀臆斷,認定鳥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無處辯訴,最後死在鄰家屋脊上。“我”認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這個過失是無法補救的。

6.作者通過回憶三次養貓的經歷,告訴我們一個怎樣的人生道理?

【交流點撥】這篇課文通過回憶三次養貓的經歷,告訴我們要平等地對待生命。其實在我們的生活當中,也會有與其他的小生命共同相處的時候,我們只有平等地對待它們,尊重它們,才能感受到生命之美,才能避免看到生命之悲。

7.閲讀這篇文章,你讀到一個怎樣的鄭振鐸呢?

【交流點撥】他是一個善良、正直、熱忱的人;是一個嚴於律己、勇於承擔責任、勇於改正錯誤的人,有着像魯迅一樣的自我剖析的精神,勇於把自己的瘡疤揭開給人看的人;他是一個熱愛生活、珍愛生命、敬畏生命的人。

(三)課堂小結

兩個月後,第三隻貓悲苦地死去。這真是一隻“可憐貓”,它來得可憐(在冬天的早晨它被人遺棄,無家可歸,幾乎為冬寒與飢餓所殺),活得可憐(不好看,大家都不大喜歡它,它不活潑,不像別的小貓那樣喜歡玩遊,對它不加註意;仍不活潑,仍不改它的憂鬱性,不去捉鼠),去得更可憐(受了冤苦,遭“我”毒打而屈死)。讓我們用一顆寬容的心,一起關愛生活中的“可憐貓”!

四、板書設計

第一隻——喜歡——難過辛酸應該善待生命,關愛弱小

第二隻——更喜歡——憤恨詛罵

第三隻——不喜歡——懊悔自責不要主觀臆斷,妄下斷語

五、拓展延伸

討論、交流,按句式説話:“對於,我想説:。”

【交流】對於作品中的“我”,對於“我”妄下斷語打死可憐貓的事件,我想説:凡事不能單憑印象,主觀臆斷,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實;對人對事不存偏見私心,要寬容、要仁愛,要同情弱小者,要關愛生活中的“可憐貓”!

對於作品中的貓,我想説:在不合理的社會中,弱小者總是飽嘗着生活的不幸,不受歡迎的人往往會成為冤案的犧牲品;人的個性需要自我完善,才能避免不幸。

第二課時

一、新課導入

作者的家裏曾經養過三次貓,三次養貓的經歷給他帶來了不盡相同的感受,有快樂,有辛酸,有憤恨,甚至還有無盡的懊悔。作者是如何來表達自己的這種人生感悟的呢?這節課我們重點賞析文章的語言和寫作技巧。

二、自學指導——合作與探究

(一)繼續研討

1.第二隻貓丟失後,作者寫到:“自此,我家好久不養貓。”第三隻貓死後,作者又寫到:“自此,我家永不養貓。”體會這兩句話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麼不同。

【交流點撥】第二隻貓丟失後,失落感久久縈繞於心。養貓固然快樂,可是亡失的痛苦更叫人難受,於是才有不想馬上養貓的想法。第三隻貓的死,責任在“我”。“我”沒有判斷明白,便妄下斷語,而且在暴怒之下打它致死,這個過失是無法補救的。由於負罪感永遠不能消除,見了貓反而觸發自己靈魂的傷痛,永遠愧對這類生命,於是才有永不養貓的想法。

2.找出文中表現“我”對第三隻貓的感情態度的句子,並説説這些句子飽含了作者什麼樣的感情。

【交流點撥】“我心裏十分難過,真的,我的良心受傷了,我沒有判斷明白,便妄下斷語,冤枉了一隻不能説話辯訴的動物”,表現了作者對亡失了第三隻小貓的愧疚、難過之情;“我永無改正我的過失的機會了”“自此,我家永不養貓”表現了作者強烈的痛苦、深深的自責和遺憾之情。

(二)語言品析

請同學們瀏覽課文,畫出你最欣賞的描寫貓的語句,並説説哪些詞語用得好,用得妙,最有表現力。

【交流點撥】(1)花白的毛,很活潑,常如帶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

(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形象地描寫出了小貓外貌的可愛。)

(2)在廊前太陽光裏滾來滾去。

(“滾來滾去”這一動詞很有表現力,形象地寫出了小貓的活潑可愛。)

(3)撲過來搶,又撲過去搶。

(作者運用動作描寫來突出小貓的活潑可愛。)

(4)它似乎太活潑了,一點兒也不怕生人,有時由樹上躍到牆上,又跑到街上,在那裏曬太陽。

(動詞傳神,形象地寫出了小貓的輕捷、活潑。)

(三)寫法探究

跳讀課文,想一想,本文寫作技巧方面有哪些特點?

1.情節曲折,結構嚴謹。

【交流點撥】文章圍繞中心敍寫了三個養貓故事,每個故事都以貓的亡失為結局,都具有相對的完整性。三個故事又是按照時間順序排列組成一串,構成一段家庭養貓的悲劇史:得貓——養貓——亡失——再得貓——再養貓——再亡失——復得貓——復養貓——復亡失,永不養貓。情節三起三落,層層推進。

2.首尾呼應和伏筆的設置。

【交流點撥】首尾呼應表現為:開頭交代幾次養貓的結局,拋出線索,總領全文,末尾以“我家永不養貓”收尾,開拓深意,呼應開頭。

伏筆的設置表現為:寫第一隻貓忽然消瘦預示其病死;寫第二隻貓在街上亂跑,預示其被人捉走;寫第三隻貓凝望鳥籠,預示其被冤打致死。所以這些都起到了穿針引線、連珠綴玉的作用,把各個故事之間的情節綴連成有機的整體,渾然天成。

3.鮮明的對比。

【交流點撥】前面寫第一、二隻貓,這樣寫使第三隻貓與前兩隻貓形成鮮明的對比,由於有前兩隻貓作對比,後者的命運被襯托得更加悲慘,這就必然會引起人們更加深切的同情,就更加突出了“我”的過失之大,悔恨之深,因而更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4.第一人稱的敍述方式。

【交流點撥】作品中虛構的“我”,是三隻貓的主人,他喜歡前兩隻貓,厭惡第三隻貓;他是前兩隻貓的悲劇的目擊者,也是第三隻貓的悲劇的製造者。這樣,作者可以極自然地利用“我”在文章的地位,借“我”之口,抒發作者的真情實感,揭示作品的主題思想,引起讀者共鳴,收到強烈的藝術效果。

三、板書設計

貓:生命之美命運之悲

情:養貓之樂失貓之悲

悟:貓之命運人之得失

情節曲折

文:語言之妙結構之巧首尾照應

鮮明對比

第一人稱

四、拓展延伸

1.假如你是第三隻貓,當時你會怎樣為自己辯護呢?(請用第一人稱寫一段話,語言要符合其身份和地位。)

【交流】示例:主人,您沒有判斷明白,便妄下斷語。我真的沒有偷吃鳥,我久久凝望着它們,只是出於好奇心,沒有一點不軌的圖謀。您不分青紅皂白打了我一通,深深地傷了我的自尊。我真的是被冤枉的,請您相信我,好嗎?

2.請你根據文章內容填寫芙蓉鳥被害案的有關材料。

案發現場情況:

犯罪嫌疑人:

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可能性:

(1)案發前的表現:

(2)案發後的表現:

對犯罪嫌疑人的懲罰方式:

【交流】鳥死了一隻,一條腿被咬去了,籠板上都是血第三隻貓那隻花白貓對於這一對黃鳥,似乎也特別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對鳥籠凝望着它躺在露台板上曬太陽,態度很安詳,嘴裏好像還在吃着什麼用木棒打

鄭振鐸《貓》4

鄭振鐸先生的《貓》,又收入人民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七年級下冊了,調換了馮驥才的《珍珠鳥》(據説現在的小學語文課本中收了它去)。這篇文章在上個世紀後二三十年,一直選在初中語文教材中。對這篇文章,我想説下面一番話。

《貓》寫於1925年,作者時在上海。作者是著名的翻譯家,也是研究中國俗文學史的專家。古文功底深厚,又受到西方文學薰陶,是一個著名的學者。《貓》是一篇散文,表現現代進步思想,通過講述一件發生在自己身上冤枉了一隻貓的小故事,表達了作者強烈的自責心情。

文章寫在1925年,當時的現代文學家們的現代漢語的使用還是不很規範的,包括魯迅的作品在內,都有一些從古代漢語、從西方翻譯語言上來看,講得通,但不符合後來出現的規範的現代漢語要求的地方。這篇文章也是如此。現在把它們列舉如下:

禮拜天,母親回來了,卻帶了一隻渾身黃色的小貓同來。(這裏的“卻”,不表轉折,而是表示並列,西方語言中的這個詞,包含的關係很多,作者在這裏使用這個連詞時,錯用了古代漢語的“卻”。應該使用“還”。)

它在園中亂跑,又會爬樹,有時蝴蝶安詳地飛過時,它也會撲過去捉。(“飛過時”中的“時”,多餘。在西方語言中,這種重複是正常的。但在漢語中,前面有了“有時”,就已經表示是處在“有時”後面的動作發生的時候,就不再用“時”了。改為“有時蝴蝶安詳地飛過,它也會撲過去捉。”)

一天都要“小貓呢?小貓呢?”查問個好幾次。(“查問好幾次”,加了“個”,強調的是這個“查問”的動作。這是受古代白話文的影響,現在的口語中也在使用。作為後來規範了的現代漢語,就只説“查問好幾次”。)

每次總要尋找好一會兒,方才尋到。(“方才”,剛才。這裏要表達的意思是“才”而不是“剛才”。作者將古代漢語的“每次總要尋找好一會兒,方尋到”“每次總要尋找好一會兒,才尋到”都能講得通的“方”“才”二字連用,想用“方才”表示“才”。跟後來規範的現代漢語比起來,顯得有些生硬。)

飯後的娛樂,是看它在爬樹。(“在”字在古代漢語中,表示某種現象的“存在”,表示某種現象“正存在着”。這裏“它在爬樹”表示的正是某種現象正存在着。但作為句子的賓語,作為主語“我”謂語“看”的賓語,只需要寫出貓爬樹就行。改為“是看它爬樹”。)

毛色是花白,但並不好看,又很瘦。(“是”字多餘;或者在“花白”後面加“的”,表示強調。不加“的”,只説“毛色是花白”,也表強調,但不符合後來規範的現代漢語的用法。)

我們如不取來留養,至少也要為冬寒與飢餓所殺。(“至少”説得絕對,後來的現代漢語説“可能”、説“恐怕”(表揣測)並去掉“也”。)

好像是具着天生的憂鬱性似的,連三妹那樣愛貓的,對於它也不加註意。(“具着”,即“具有”。)

如此的,過了幾個月。(像這樣的過了幾個月,如果保留古代漢語“如此”,就不必加“的”,為“如此過了幾個月”。)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隻鳥是死了,羽毛鬆散着,好像它曾與它的敵人掙扎了許久。(“果然一隻鳥是死了”,“是”字多餘,如果表示確實存在,改為“果然有一隻鳥死了”。“掙扎”一詞,在古代漢語中出現較晚,但都表示雙方活動中的某一方的動作,而不表示“他與他”共同都在“掙扎”。現代漢語中繼續使用古代漢語的意思。)

於是立刻便去找它。(“立刻”表時間,“便”也表時間上的“立刻,就”,改為“於是立刻去找它”或“於是便去找它”。)

張嬸默默無言,不能有什麼話來辯護。(“不能有”即“沒有”。)

我很想補救我的過失,但它是不能説話的,我將怎樣地對它表白我的誤解呢?(這也是西方語言的習慣造成的。前兩個分句“我很想補救我的過失,但它是不能説話的”構不成轉折關係,“它不能説話”與“我很想補救我的過失”一點也不矛盾。作者使用西方語言的二、三分句構成一個小層次,再來與第一個分句形成關係,即“我想對它表達我的誤解,但它是不能説話的,我該怎樣補救我的過失呢”這樣的關係。)

中國古代治學有個規矩,後來的人對前人的著作,不能直接修改,必須保持原樣,對有疑惑的地方,只能加註。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做學問的習慣。但那是做學問,如果選入教材,就應該適當作一些“改動”,因為這是在教育下一代,教他們學習規範的現代漢語。鄭振鐸先生的文章,如果沒有達到魯迅文章那樣的“經典”程度(對魯迅的“經典”文章,作者用錯了的字和標點都不能改動,只能加註,在教材中也是這樣),不妨將這些地方改一改。

我讀《貓》,總覺得不大舒服。鄭振鐸先生對那隻被冤屈了的貓表示了極度的愧疚與自責,可是對同樣因“貓事件”受到責備的張嬸,卻沒有一點歉意。這是怎樣的社會呀?我知道,在20世紀前半葉,西方進步思想進入中國後,作家們嚴格解剖自己,寫自己身邊的小事,表達進步的理念,對一隻受到人類不公正對待的“貓”,都能表達自己的愧疚。但為什麼會忽略了張嬸這個“人”呢?文章是散文,不是小説,文章中出現了作者、母親、妻子、二妹、三妹、張嬸、李嫂等人物,這些人物都是寫實,沒有小説需要的文學刻畫。張嬸在鄭家的地位非常低下,就像第三隻貓一樣不受喜歡。張嬸對第二隻貓“向來不大喜歡”,我猜測是這樣的:張嬸覺得鄭家一家人這樣對待一隻貓,比對人還好,要不得,所以張嬸“不大喜歡”。但張嬸對大家都不大喜歡的“並不好看,又很瘦”的第三隻貓,卻表現了深厚的同情——把它拾了進來,每天給它飯吃。我猜測:這是張嬸在這第三隻貓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也是一個不受鄭家喜歡的人(貓)。當發生“死鳥事件”後,鄭振鐸先生的妻子道:“不是這貓咬死的還有誰?它常常對鳥籠望着,我早就叫張嬸要小心了。張嬸!你為什麼不小心?”張嬸默默無言,不能有什麼話來辯護。鄭振鐸先生為了給妻子消氣,便立刻去找那隻貓。當找到那第三隻貓的時候,鄭先生怒氣沖天,拿起樓門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過去打了一下。貓悲楚地叫了一聲逃到屋頂上去了。鄭振鐸先生心裏卻還很憤憤,以為懲戒得還不夠。這一切,張嬸也都看在眼裏了,張嬸也都——不能有什麼話説!後來,事情有了真相。第三隻貓被冤枉了,先生後悔了,鬱鬱不樂的,後來,鄭家就再也沒有養過貓了。而張嬸,依舊是張嬸,依舊是鄭家地位低下的下人,依舊時時或事事受着先生太太的責備……

這樣的文章,在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可以理解,因為富人家裏的寵物和富人家裏的下人不是同一個檔次上的東西。貓是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有靈性。下人是出錢僱來幹活的勞動工具,評判的標準只有一個,那就是看他的勞動價值。不能與這樣的勞動工具有感情上的溝通和價值觀上的對等。

但時代已經發展到了21世紀。全世界的道德觀念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教育出版社為什麼還要把這樣的文章放進初中語文教材,這跟今天的世界相吻合麼,跟今天的中國倡導的和諧社會的政治理想相吻合麼?

想到這些,於是,我説了上面這番話。

鄭振鐸《貓》5

《貓》鄭振鐸“我”情感的變化

1.憤怒 悔恨 悲痛

2.根據,它常常對鳥籠望着。原因,①“我”的主觀臆斷。②貓自身存在的弱點、缺陷。

3.①憑表明現象判斷是非,不可取。②懲戒邪惡,表明其正義感。③發現冤屈無辜後悔自責,表明其內心善良、嚴於自省。

作者簡介

鄭振鐸,1898年12月19日生於浙江温州,原籍福建長樂。我國現代傑出的愛國主義者和社會活動家、作家、詩人、學者、文學評論家、文學史家、翻譯家、藝術史家,也是國內外聞名的收藏家,訓詁家。

鄭振鐸對中國的文化學術事業作出了多方面的傑出貢獻。在文學理論方面,他是文學革命初期"為人生"的文學的重要倡導者之一。1921年6月,他進一步提出需要“血和淚的文學”的口號(《血和淚的文學》),要求進步作家創作出“帶着血淚的紅色的作品”(《我們的雜記》)。從那時起,他一生堅持革命的現實主義文學理論,強調文學在社會改革中的功能,提倡文學為人民服務。在文學研究方面,20年代初即提倡和從事中外古今文學綜合的比較研究,較早提出和着手用新的觀點、方法整理和研究中國文學史,特別是一貫重視民間文學和小説、戲曲的資料收集和研究,作了很多屬於開拓性的工作。

文章鑑賞

作者運用質樸的文字寫出了第一隻貓的可愛有趣,讓人“感着生命的新鮮與快樂。”同時,也表達了對第—只貓亡失的酸辛的感情。

“周家的丫頭”代表着事不關己、漠不關心的一類人,“不知名的奪去小貓的人”代表着不顧別人,自私自利的—類人。作者借第二隻貓的失蹤事件,表達了對那種不顧別人利益而自私自利行為的譴責與鞭撻。

作品中虛構的“我”,是三隻貓的主人,他喜歡前兩隻貓,厭惡第三隻貓;他就是前兩隻貓的悲劇的目擊者,又是第三隻貓的悲劇製造者。

課後練習

1.三隻貓的區別

(1)來歷:第一隻貓是從隔壁要來的,第二隻貓是從舅舅家要來的,第三隻貓本是被人遺棄的,是“我家”出於憐憫拾來的。

(2)外形:第一隻貓則白雪球似的可愛,第二隻貓渾身黃色,也很可愛,第三隻貓毛色花白,並不好看,又很瘦,燒脱了好幾塊毛之後,樣子更難看了。

(3)性情:第一隻貓很活潑,第二隻貓更有趣,更加活潑,會爬樹、捉蝴蝶和老鼠,第三隻貓不活潑,憂鬱,懶惰。

(4)地位:稱第一隻貓是“相伴的小侶”;稱第二隻貓是“親愛的同伴”;第三隻貓對家人來説是“可有可無”。

2.作者對哪一隻貓的死更難過?為什麼作者“永不養貓”?

對第三隻貓的死更難過,是因為它的死,責任在“我”。我因為不喜歡它,而主觀臆斷,斷定鳥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用木棒打它,它是被“我”打傷而死的,而且這個過失是無法補救的。又因為這種負罪感不能消失,見了貓就會觸發靈魂的傷痛,所以“永不養貓”。

3.“自此,我家好久不養貓。”“自此,我家永不養貓。”試體會這兩句話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麼不同。

本題讓學生體會關鍵語句含蓄的意味,引導學生運用想像去填補。“自此,我家好久不養貓”,這一句包含的思想感情是:那一種失落感久久縈繞於心,缺德的人太氣人了,叫人恨很難消,養貓固然快樂,可是亡失的痛苦更叫人難受,乾脆不養了。“自此,我家永不養貓”,這一句包含的思想感情是:一種負罪感永遠不能消除,見了貓就會觸發靈魂的傷痛,永遠愧對這類生命。

4.為什麼“我”對於第三隻貓的死比以前的兩隻貓的亡失更難過的多?作者想借此告訴我們什麼樣的人生哲理?

因為“我”的歧視、誤解、冤枉、追打、漠視,造成貓的死亡,貓的死亡責任在“我”。作者想借此告訴我們要平等地對待生命,對人對事不能存有偏見,不能主觀臆斷。

鄭振鐸《貓》6

今天看了鄭振鐸的《貓》我感觸非常深,文中的第三隻貓是多麼的可憐,我想去在小學三年級時我養貓的場景。

記得那是一個風和日麗的上午,住在隔壁的老奶奶來説:“貓你們要不要,”我非常喜歡小動物當場就説要,媽媽也同意了。這時兩隻同樣花紋的貓,它們長得很可愛,毛是黑白相見的,這兩隻貓長得很像,像雙胞胎。媽媽把這兩隻貓抓出來,這兩隻貓好活潑,四處亂竄,但不讓人靠近它,總喜歡躲起來,媽媽便拿來兩條繩子在它們的脖子處用繩子寬鬆的捆了一圈放在陽台上。

三四天過去了,貓有點和我們熟了,但貓還是很怕生。當我們要摸它時會發出一種叫聲。今天是週末,表妹來到我家中看小貓,我們決定明天要給小貓洗澡,因為媽媽説:“這兩隻貓很髒,養起來太麻煩了要把它們丟掉,”我因不捨才要給貓洗澡讓它乾淨點。

我拿了不要用的盆子裝滿温水,拿來兩條布和肥皂。我和表妹把貓放進水中,那貓拼命的掙扎着,瞬間伸出爪子把我的手背抓了三條紅紅的印。媽媽看見了很生氣地過來“叫你不要養貓還要養,等下扔掉,”媽媽找來一條袋子把小貓放進放進去,叫我提到樓下去扔垃圾桶邊。當時我也很生氣便提着來到樓下,把小貓放在垃圾桶旁,我站在旁邊兩隻小貓從袋子中爬出來,天空中下着小雨兩隻貓一直“喵喵”的叫着,好可憐啊!我想重新再帶回去,媽媽下來把我拉上去,我看看手中的傷痕“切,這兩隻貓這麼兇不要也罷下次養一隻漂亮點的”我這樣安慰自己,站在陽台向下望着兩隻貓,小貓在雨中一直叫着,雨完全弄濕了它們的身體。我看不下去便走了。

下午雨停了我下去看,兩隻小貓凍死了,我永遠無法原諒自己。

自此,我家再也沒有養過貓了。

紅巖讀後感

鄭振鐸《貓》7

教材特點:

這是一篇講讀課文。運用對比的方法寫貓的古怪性格。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洋溢在字裏行間。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生動具體地敍述了小貓的淘氣可愛和大貓的古怪性格,激發學生仔細觀察事物的興趣。

2.能用課文中的一句話來概括段意,並用串連各段段意的方法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

3.朗讀課文,背誦第二段。

教學重點:

瞭解課文生動具體地敍述了小貓的淘氣和大貓的古怪性格,激發學生仔細觀察事物的興趣。

教學難點:

能用課文中的一句話來概括段意,並用串連各段段意的方法歸納課文中的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一、分段,讀課文,瞭解內容,串連各段段意,歸納課文主要內容,背誦第二段。

讀課文分段

第一段(1----3):介紹了貓的古怪性格。

第二段(4):寫滿月的小貓可愛。

請你用串連各段段意方法歸納主要內容:(貓的古怪性格和剛滿月的小貓更可愛。)

二、學習第一段

讀課文第一段,回憶課文內容。(要求邊讀邊思考)

#1貓的古怪性格表現在哪裏?

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古怪”是形容貓的性格特別,很難捉摸。課文從三方面描寫的性格有些古怪:

[1]貓既老實又貪玩;既貪玩又盡職;

[2]貓高興時温柔可親,不高興時不理不睬,一聲不坑;

[3]貓即膽小,又勇猛。

表達了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

#2 結合生活實際談談貓的叫聲是否總是那麼動聽,為什麼在作者的耳中會是“豐富多腔”的?(展開討論,再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學習第二段:思考完成。

[1]用()畫出描寫“滿月的小貓”淘氣可愛的句子。

[2]抓詞語説理解,談體會。方法:讀句子,話詞語。

(滿月的小貓淘氣又可愛,它腿腳還不穩就淘氣。在它的眼裏什麼都是它的玩具,而且玩就沒個完。摔跟頭它不怕,摔疼了也不哭,而且肆無忌憚在花盆摔交,抱着畫枝打鞦韆,致使枝折花落,儘管滿月的小貓到處闖禍,毀壞東西,但作者卻更加喜愛這生機勃勃,天真可愛的小貓。

[3]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抒發了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

[4]再讀課文,用串連各段段意義的方法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主要內容:

(介紹了貓的性格古怪和滿月的小貓淘氣可愛。)

鄭振鐸《貓》8

今天我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了鄭振鐸的《貓》,教完之後,感覺師生配合默契,學習效果不錯,現將本節課的教學反思如下:

一、課前精心備課

在上課之前,我認真地讀了課文至少三遍,包括課前的閲讀提示和課後的思考練習題,又多次翻閲教

學用書和教材詳解,透徹的瞭解、理解教材,把握文章主旨和重難點。為了激發學生興趣,我又上網查閲了若干幻燈片,結合我自己的備課和學生情況重新制作,精心備課做到有備無患。

二、合理安排課堂時間,以學生為主,引領學生學習課文,藉助文本提高學生的閲讀理解能力。我是這樣 來安排本節課的各個環節:

1 、用圖片導入。

將若干個動態的小貓組合在一張圖片上,省去一張張圖片的時間。這一張圖片上形態各異的小貓馬上

攫住了學生的眼睛,學生不由自主地發出了驚歎驚喜聲:“哇,好可愛”。我順勢引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與這些活潑可愛的小貓有關的文章,出示幻燈片二,鄭振鐸的《貓》。師板書,生齊讀課題。

2 、出示教學目標(幻燈片三),學生自由看,明確目標,明確本節課的學習方向。

3 、檢查預習:本環節包括三個部分:①檢查學生對作者的瞭解情況,先讓學生自由談,互相補充,老師及時激勵加☆,出示幻燈片四,作者簡介,學生齊讀。②檢查字詞讀音,出示幻燈片五,學生排火車讀,教師及時糾正不準確的讀音,其中懲為二聲而不是三聲,然後出示正確讀音,學生齊讀加以鞏固。③本文講了什麼故事?瞭解學生對文本的整體把握。

4 、學習新課:本環節我設置了以下幾個問題:第一環節讓學生從來歷、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結局、作者的感情等幾個方面來填三隻貓的表格,先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然後小組內交流討論,完成表格,在班上展示,老師相機指導。出示幻燈片六,然後引入第二環節,這三隻貓,作者最不喜歡第三隻,但卻是第三隻給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終生難忘,為什麼呢?出示幻燈片七八,因為芙蓉鳥事件,這第二環節,我讓學生採用搶答的形式來完成,人人爭當小法官,案發現場?犯罪嫌疑人?犯罪證據?案發前嫌疑表現?案發後嫌疑表現?懲戒方式?案件定性?(冤案)知道真相後作者的心情?這一系列問題不是很難,採用搶答的形式,既節約了課堂時間,又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堂氣氛很是活躍,我將最後一個問題:你從中得到什麼啟示?做了強調——得到啟示?不要主觀臆斷,不要靠自己的好惡來判斷問題,同時在該環節我對學生進行了發散思維的訓練,如果這隻芙蓉鳥死於家中養第二隻貓的時候,作者還將如此判斷嗎?還會如此懲戒嗎?學生的回答都是否定的。 由此對學生進行情感薰陶,深化主題,寓思想教育與教學之中。在我們生活中,要學會客觀地理性去分析,不要憑個人喜好,更不要持有偏見去看待事物,看待別人。

第三環節,品讀,30 —34 自然段,出示幻燈片九。即作者懲戒第三隻貓後的所思、所感、所悟(後悔、難過、愧疚)。為了體會作者的這種感情,我指導學生感情朗讀,首先是設身處地,假設你是作者,怎樣讀?體會?學生第一次讀不好,我進行了範讀,指導語氣強調,學生自由練讀,再次讀時好多了,這就是知識生成的過程,又不會到會,這才算學有所獲。

第四環節,情感體驗:即課後第二題“第二隻貓丟失後,自此,我家好久不養貓”第三隻貓死後,“自此,我家永不養貓”。體會這兩句話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麼不同?出示幻燈片十,學生思考回答,師生交流。

第五環節,明確課文主旨。出示幻燈片11 ,學習本文,你讀懂了什麼?通過以上環節的學習,學生暢所欲言,説的很到位,能夠理解明確本文主旨。

5、拓展延伸:即課後第三題。(出示幻燈片十二)在生活中錯怪別人或被別人誤解的事?大膽説出

來,老師激勵考察你的口頭表達能力的時刻到了。每人加5 ☆。 李帥、王繼文、李楊、李政等同學説的都很好。這算學以致用,將文中學到的道理運用到生活中,這算是學習的最高境界吧。

6、考考你(出示幻燈片13 ),圖上你看懂了嗎?你想説什麼?

7、共勉下課,出示幻燈片14 、15 。

師生齊讀:生命是一條河流,任何一朵浪花都不容忽視,讓我們關愛弱小,寬容仁愛!

以上是我這節課的教學環節,總結本節課,我覺得亮點之處在於:①關注學生,儘量使每個學生在課堂上都能有不同層次的收穫,我盡力做好自己引導者的角色。②注重朗讀,朗讀是情感的再現,語文課堂就是學生聽説讀寫能力的訓練,書讀好了,讀透了,教學的目的也就達到了。③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侃侃而談。④寓情感教育於課堂教學之中,永遠銘記教會學生做人比教會學生學習更重要。⑤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事半功倍。⑥適時激勵,包括語言激勵和加☆激勵,讓學生時刻保持主動性和積極性。

當然,學無止境,教學亦是。今後,我亦要用心去對待每一節課,與學生真正做到情感交融,如此我心快樂,學生亦是,相信這樣的課堂才是和諧的課堂!與學 生共進步,齊分享是我不懈的追求和努力!

鄭振鐸《貓》9

【閲讀理解】

冬天的早晨,門口蜷伏着一隻很可憐的小貓。毛色是花白,但並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們如不取來留養,至少也要為冬寒與飢餓所殺。張嬸把它拾了進來,每天給它飯吃。但大家都不大喜歡它,它不活潑,也不像別的小貓之喜歡頑遊,好像是具着天生的憂鬱性似的,連三妹那樣愛貓的,對於它也不加註意。如此的,過了幾個月,它在我家仍是一隻若有若無的動物。它漸漸地肥胖了,但仍不活潑。大家在廊前曬太陽閒談時,它也常來蜷伏在母親或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時也逗着它玩,但沒有對於前幾隻小貓那樣感興趣。有一天,它因夜裏冷,鑽到火爐底下去,毛被燒脱好幾塊,更覺得難看了。

春天來了,它成了一隻壯貓了,卻仍不改它的憂鬱性,也不去捉鼠,終日懶惰地伏着,吃得胖胖的。

這時,妻買了一對黃色的芙蓉鳥來,掛在廊前,叫得很好聽。妻常常叮囑着張嬸換水,加鳥糧,洗刷籠子。那隻花白貓對於這一對黃烏,似乎也特別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對鳥籠凝望着鄭振鐸《貓》閲讀答案鄭振鐸《貓》閲讀答案。

妻道:“張嬸,留心貓,它會吃鳥呢。”

張嬸便跑來把貓提了去。隔一會兒,它又跳上桌子對鳥籠凝望着了。

一天,我下樓時,聽見張嬸在叫道:“鳥死了一隻,一條腿被咬去了,籠板上都是血。是什麼東西把它咬死的?”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隻鳥是死了,羽毛鬆散着,好像它曾與它的敵人掙扎了許久。

我很憤怒,叫道:“一定是貓,一定是貓!”於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聽見了,也匆匆地跑下來,看了死鳥,很難過,便道:“不是這貓咬死的還有誰?它常常對鳥籠望着,我早就叫張嬸要小心了。張嬸!你為什麼不小心?”

張嬸默默無言,不能有什麼話來辯護。

於是貓的罪狀證實了。大家都去找這可厭的貓,想給它以一頓懲戒。找了半天,卻沒找到。我以為它真是“畏罪潛逃”了。

三妹在樓上叫道:“貓在這裏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曬太陽,態度很安詳,嘴裏好象還在吃着什麼。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這可憐的鳥的腿了,一時怒氣沖天:拿起樓門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過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聲“咪嗚!”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裏還憤憤地,以為懲戒得還不夠快意。

隔了幾天,李嫂在樓下叫道:“貓、貓!又來吃鳥了。”同時我看見一隻黑貓飛快地逃過露台,嘴裏銜着一隻黃鳥。我開始覺得我是錯了!

我心裏十分難過,真的,我的良心受傷了,我沒有判斷明白,便妄下斷語,冤苦了一隻不能説話辯訴的動物。想到它的無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針,刺我的良心的針!

我很想補救我的過失,但它是不能説話的,我將怎樣地對它表白我的誤解呢?

兩個月後,我們的貓忽然死在鄰家的屋脊上。我對於它的亡失,比以前的兩隻貓的亡失,更難過得多。我永無改正我的過失的機會了!

自此,我家永不養貓。

【閲讀練習】

1.加點句子中“我”為什麼認為咬死芙蓉鳥的“一定是貓”?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①貓“畏罪潛逃”了②“我”不喜歡這隻貓③貓常對着鳥籠凝望④“我”看見了貓嘴裏好像在吃着鳥腿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2.為什麼“自此,我家永不養貓”?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

A.對貓的負罪感永遠不能消除鄭振鐸《貓》閲讀答案閲讀答案。 B.確保以後不再出現這種過失。

C.永遠愧對這類弱小的生命

D.見了貓就會觸發靈魂的傷痛。

3.對選文表達的主題思想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

A.表現了“我”莽撞急躁的性格特徵。

B.表現了弱者悲慘的生活和對自己命運的抗爭。

C.表達了希望社會都能保護、關愛小動物的美好願望。

D.表達了知識分子的自省意識和悲天憫人的寬厚情懷。

4.對畫線句子運用的描寫方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A.心理描寫 肖像描寫 B.心理描寫 動作描寫

C.動作描寫 語言描寫 D.語言描寫 肖像描寫

【參考答案】

1、C

2、B

3、D

4、B

鄭振鐸《貓》10

今天語文課上學了鄭振擇的《貓》,心有感觸。

文章講了三隻貓的命運,前兩隻貓性情活潑,深受大家喜歡,但最後不是死去就是被人捉去。第三隻貓卻性格憂鬱,懶惰,後來被認為是吃了芙蓉鳥最後死在了鄰家屋脊上。

為什麼大家都認為是第三隻貓,原因很簡單,他性情憂鬱,懶惰,還常常望着鳥籠,所以大家即使沒有親眼所見,也會妄下斷語,認為是第三隻貓吃了。後來第四隻黑貓的出現,讓大家親眼所見黑貓吃掉了第二隻芙蓉鳥,於是,大家又妄下斷語是黑貓吃了兩隻鳥。

其實,第三隻貓吃鳥沒有一個準確答案,誰也不能説第三隻鳥沒吃,因為第三隻貓身上有着太多嫌疑,更何況它還常常望向鳥籠。

課堂上,謝老師還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就是在她的一屆學生中,有一位學哥從會計那裏拿了100,後來被老師發現。在第二次收錢時,發現少了一百,於是許多人認為還是那位同學偷的,老師也妄下斷語,最後,才知道,原來收錢的同學把一張100元加入了書中,並不是別人所拿。

上面的兩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什麼?不做“第三隻貓”,在平時的做人處事上嚴謹規範一些,才不會被人冤枉,才是最好的選擇。

Tags:鄭振鐸
熱門搜索
一件快樂的事500字作文 歡樂水世界 24節氣立冬簡短句子 初中學生九年級英語的作文 爸爸關心我小學作文800字 我愛戴的老師的王老師作文600字 黑犀 感受快樂為題目的550字作文 乒乓球社團總結 大學和高中區別在哪 寶寶發燒的誤區有哪些 教師學期末教學工作總結 温暖我的你作文 誠信是福詩歌 正向激勵措施實施方案 《奇異的植物世界》教學設計 人生處處有風景初二作文 生活教會了我堅強作文「優秀篇」 我在友誼中得到快樂七年級作文 大謝體 美麗的柳樹作文350字 我的親身經歷小學作文 新教師見習期個人工作總結 合作是通向成功的橋樑作文650字 快樂的五一作文400字 愛之深愛情詩歌 語言文學自薦書 《家鄉的風味小吃》的教案設計 我的動物朋友作文750字 競聘小學的教導主任五分鐘演講稿 家長和孩子談話的心得體會 社長的工作總結 寫老師謝謝你 勞動合同簡易版 我的學習心得作文500字 夜空裏的詩歌 隋書裴矩傳閲讀理解答案與翻譯 我的同桌猴子優秀作文 中秋節相關的詩詞 長輩六十歲生日賀詞 網上看日全食高中作文 國旗下升旗儀式學生代表的演講稿 中秋吃月餅優秀作文 初中健康教育課教學計劃 小學生寫給中學老師的一封信 少不得 江蘇高考滿分作文:書中自有顏如玉800字 江南文化對徐志摩詩歌創作的影響 元宵節快樂的微信祝福語35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