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白楊》説課稿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3.36W

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白楊》説課稿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怎樣寫説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 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白楊》説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白楊》説課稿

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白楊》説課稿1

一、説教材

《白楊》是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標實驗教材第十冊第一單元“走進西部”這一主題中的一篇精讀課文。文章由樹及人,從孩子關於白楊的爭論開始,引出了爸爸對白楊特點的介紹,託物言志,借物喻人;然後寫爸爸借白楊表明了自己紮根邊疆的志向,以及希望孩子也能夠成為邊疆建設者的心願。第一單元的訓練重點是: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能聯繫上下文體會優美的語言和含義深刻的句子,並能説説這樣寫的好處。

結合單元訓練重點、教材特點以及五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學會6個生字,正確讀寫“戈壁、清晰”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爸爸介紹白楊樹的那段話。

3、抓住重點語句,聯繫上下文,體會白楊的特點和爸爸的心願。

4、體會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體會白楊的特點及爸爸的心願。

難點:體會借物喻人的寫法。

二、説教學方法:

(1)運用情境教學法,創設情境,幫助學生領會白楊的品格。

(2)運用朗讀法。採用多種形式的讀,如範讀,引讀,品讀,分角色讀,齊讀,指名讀,自由讀等,以讀代講,以讀悟情,以讀達情。

(3)運用討論法,引導學生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

三、説學法:

以學生自學為主,指導學生運用勾畫圈點法,抓住關鍵詞句來理解課文的主旨;運用朗讀法、討論法,體會文中所藴含的思想感情。

四、説教學程序:

本課我安排兩課時完成教學任務。

第一課時主要學習生字新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學習文章第一部分,瞭解大戈壁惡劣的自然環境。

第二課時重點研讀課文,瞭解白楊的特點以及爸爸的心願,激發學生對西部工作者無私奉獻精神的崇敬之情。

現在我重點講第二課時的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景,誘發學生的閲讀興趣。

一上課,首先播放閻維文演唱的歌曲《小白楊》,學生會唱的跟着一起唱。教師激情導入:“同學們,你覺得歌曲中的小白楊怎麼樣?今天我們就伴隨着這動聽的歌聲,和文中的父子三人一起踏上開往新疆的專列,認識一下戈壁灘上的白楊樹,欣賞歌曲,不僅使學生身心愉悦,而且為接下來的學習打下了情感的基礎。

(二)品詞析句,理解白楊的品質特點。

1、我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自由朗讀課文,思考:白楊樹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從哪些語句可以看出來?用自己喜歡的符號圈劃出來,用心品讀。在這裏要給足學生自學的時間。

2、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全班交流。

第2——11自然段這一部分,學生交流時我打算這樣來處理:要求學生必須通過朗讀來展現自己的感悟,指導學生抓住“多高”“大傘”“多直”“這麼直”“這麼大”等詞語體會白楊樹的高大挺秀,然後讓學生分角色朗讀兄妹倆的話語。

第12自然段爸爸介紹白楊的那段話,我這樣來組織教學:

(1)課件出示爸爸的話語,學生自讀自悟。

(2)要求學生把自己的感悟通過朗讀傳達出來。

(3)説説從爸爸的話語中,你聽明白了什麼?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歸納白楊樹的特點,板書:服從需要、紮根邊疆、堅強不屈。

(4)讓學生説一説祖國建設還有哪裏需要白楊,然後教師激情引讀:

堤岸需要它護堤時,它就在那兒——

荒山需要它綠化時,它就在那兒——

戈壁需要它擋沙時,它就在那兒——

城市需要它美化時,它就在那兒——

通過反覆吟誦,學生完全浸潤在了課文的語言之中,虛心涵詠,以讀見悟,熟讀成誦,白楊樹的品格深深地印在了學生的心靈深處。

(5)在讀悟的基礎上,我讓學生與文本對話,對白楊樹説幾句話,因為有了前面的鋪墊,學生此時定能有感而發,真誠地讚美白楊。

(三)激發想象,領會建設者的崇高精神。

爸爸只是在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爸爸的心願是什麼呢?我讓學生輕聲朗讀課文的第14——16自然段,分小組討論,然後彙報交流。

在交流14自然段時,我引導學生聯繫課文想想孩子們只知道什麼,不知道什麼。通過猜測、師生對讀了解爸爸的心願,那就是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無私地將自己的青春與熱血奉獻給邊疆。(板書:無私奉獻。)這一環節,我引導學生由“知道”推及到“不知道”,由表層體會到深層,加之師生對讀激起的情感共鳴,使學生逐步領悟了文章的深刻內含,使文、道得以統一。

文章的最後一段,我讓學生鑽研文本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學生提出的問題可能會有:

1、爸爸為什麼又陷入了沉思?

2、為什麼他又露出了微笑?

3、那棵大白楊象徵的是誰?小白楊又是誰?

學生在討論釋疑的過程中再次體會了爸爸的內心,同時明白了文章借物喻人、託物言志的寫法,從而突破了教學的難點。

我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最後一段,然後説:“同學們,新疆有許多像爸爸一樣的‘白楊樹’,祖國各地也有許多像爸爸一樣的‘白楊樹’,他們在各自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地工作着,無私地奉獻着,你知道他們都是誰嗎?”學生交流後,出示詩歌《帳篷》,讓學生讀一讀,説説讀懂了什麼,發現了什麼。然後寫幾句話誇誇像課文中爸爸那樣的祖國建設者或保衞者,可以用上“哪兒……哪兒……”、“不管……不管……總是……”等詞語。

在整個這一環節中,我讓學生由讀到悟到寫,為他們搭建了一個歷練語言、宣泄情感的平台。

(四)拓展延伸,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同學們,新疆現在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課件出示今日的新疆面貌。告訴學生如今仍有一批批祖國的好兒女,源源不斷地奔赴新建,相信東西部的差距也一定會越來越小,祖國的明天會更加美好!問學生:讀了《白楊》一課,目睹了西部建設的輝煌成就,你想對自己説點什麼?安排這一環節,是想在學生心裏種下服從需要、紮根邊疆、堅強不屈、無私奉獻的種苗,使工具性和人文性得以統一。

(五)佈置作業。

學生可以針對個人情況任意選擇

1、讀完課文,你肯定有很多感受,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寫下來。

2、續寫兄妹二人在新疆的生活和為新疆做出的貢獻。

3、閲讀矛盾的《白楊禮讚》,楊朔的《荔枝蜜》,陶鑄的《松樹的風格》等文章。

五、説板書:

這樣的板書突顯了白楊和邊疆建設者共有的崇高品格,讓學生自然而然地領悟到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既突出了教學的重點,又突破了教學的難點。

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白楊》説課稿2

一、説教材

《白楊》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十冊第二組課文中的一篇講讀課。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寫了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親回內地接將要上小學的兩個孩子,在返疆的火車上,向孩子們介紹戈壁灘上的白楊,以樹喻人,歌頌了紮根西部的建設者博大的胸懷和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

本篇課文,一、是激發學生對獻身於西部的建設者的崇敬之情,學習他們的無私奉獻精神。二、是培養學生認真閲讀、思考課文內容,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形成自己見解的能力,並能把自己的見解説出來。因此,我擬定了以下幾個教學要求:

1、學習本課4個生字,正確讀寫“戈壁、清晰、高大挺秀、介紹、新疆”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從“爸爸的微笑消失了”到課文結束。

3、初步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及獻身祖國建設的崇高理想。

4、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能在理解的基礎上説出自己的見解。

課文重點、難點,是要了解白楊有哪些特點,體會爸爸借白楊表白了自己什麼樣的心,領悟作者借物喻人的表達方法。

二、説教法

本文采用了借物喻人的寫法,表達含蓄,意義深刻。在課文裏作者抓住了人物的神態變化描寫和人物對話描寫,突出了人物的不同個性特點。在教學中主要通過朗讀幫助理解,並適當地結合課文內容設計幻燈投影、放錄像等方法幫助學生從視覺上感知理解。

在指導朗讀時,可分角色朗讀,讀書時要把人物的心理活動揭示出來,如爸爸的神態變化;兩個孩子的對話要讀出天真和稚氣來,要注意哥哥和妹妹的不同個性特點;爸爸説的.那段話,因為是對孩子説的,嚴肅中又不失親切和循循善誘。本文的教學以讀為主,通過朗讀一理解一朗讀,並結合多媒體等方法教學本課。而為了培養學生的獨立自主學習能力,課堂上我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我做適當的提示或點評,讓學生當學習的主體,老師則起主導作用。

三、説學法

因為教是為學服務的,教的目的是為了不教,為了讓學生學會自己學習。為了讓學生能自己從閲讀中提出問題和見解,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表達自己見解的慾望,我着重引導學生運用朗讀、直觀、自己提問題,大家共同研究等方法來讀懂課文,體會西部建設者的博大胸襟。

四、説教學程序

我認為鑽研教材,研究教法與學法是搞好教學的前提和基礎,而合理的安排教學程序卻是教學成功的關鍵一環。根據課文內容可以把課文分成四部分,第一部分從開頭到第三自然段,主要講列車在茫茫的戈壁上行駛,車窗外不時閃過白楊的身影。第二部分從第四自然段到第十四自然段,主要講爸爸介紹白楊樹的特點。第三部分從第十五自然段到第十七自然段,講爸爸借白楊表白自己的心。第四部分最後一個自然段,講爸爸希望孩子們像小白楊一樣在邊疆茁壯成長,成為祖國有用之材。課文重點是二、三、四段,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課文內容,體會中心思想,培養自我學習能力,我計劃兩課時授完本課。第一課時主要讓學生初步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內容,並學習第一部分內容,瞭解大戈壁惡劣的自然環境。第二課時重點精讀課文,讓學生在朗讀中,在不停的設疑、釋疑中,瞭解白楊的特點以及爸爸表白了什麼樣的心,從而激發學生對西部工作者無私奉獻精神的崇敬之情,培養學生從小要樹立個人要服從祖國需要的人生觀、價值觀。現在我單講第二課時的教學程序。

(一)複習新詞:導入新課,直奔重點。

一上課我將投影出以下詞語:“戈壁、界限、介紹、新疆、渾黃一體、高大挺秀”,然後提問哪個詞最能概括大戈壁的景象?(渾黃一體)此時在屏幕上展示茫茫的大戈壁景象,車窗外閃過一棵棵高大挺秀的白楊樹,並配上兄妹倆的爭論錄音。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疑。

學要有疑,疑是思之始,學之端。我先讓學生自由朗讀二至四部分的內容,琢磨出該用怎樣的語氣讀,接着分角色朗讀。讀完後,讓學生談談他們從朗讀中知道些什麼,不理解的是什麼?我再把他們有價值的問題歸納出來,估計有:①白楊有什麼特點?②爸爸和白楊有什麼相似之處,爸爸借白楊表白什麼樣的心?③孩子們知道些什麼,不知道些什麼?④爸爸沉思些什麼,為什麼最後嘴角會露出微笑?

(三)討論、釋疑。

釋疑的過程是學生深入學習的過程。通過反覆朗讀,學生大至可以明白每部分內容大概講的是什麼,接着我重點組織引導他們逐步釋疑,深入地學習課文,體會西部工作者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

(1)我重點讓學生朗讀爸爸向孩子介紹白楊的話,提示:讀時要體現爸爸嚴肅中不失親切和語重心長的語氣。然後請他們討論爸爸的三句話説出了白楊的。什麼特點,根據他們的回答,板書:高大直立、生命力強、堅強不屈。接着屏幕展示出白楊與風沙、雨雪搏鬥的情景,觸景生情,老師引導全班齊讀這些話,讀出對白楊的讚美之情。

(2)學生了解了白楊的特點,由樹及人,逐步加深,讓他們自學第15至17小節,比較一下白楊和爸爸有什麼共同之處。

完成練習:

①白楊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②大戈壁需要白楊樹,白楊樹就在這裏紮根。邊疆需要,就在這裏紮根。

完成練習後,我再讓學生回顧課文,思考:孩子們知道些什麼,不知道些什麼,爸爸想讓他們知道什麼?根據學生回答,老師相機板書:紮根邊疆、建設邊疆,並點評:爸爸讚美白楊樹,實際也是在讚美千千萬萬像白楊一樣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工作者。

(3)學生領悟到作者借人物喻人的寫法,就不難明白最後一小節中,大白楊是指爸爸,小白楊是指孩子們。然後重點討論,課文中爸爸兩次沉思,思些什麼,最後為什麼會露出微笑?

學生明白了爸爸是因為相信孩子們在父輩的影響教育下,也能像小白楊一樣在邊疆茁壯成長,成為祖國有用之材而感到欣慰,發出心底的微笑。這時我深情地轉述在邊疆建設者中流傳的一句話:“獻了青春獻終生,獻了終生獻兒孫”提問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精神?板書(無私奉獻)。

(四)總結課文,激發情感,教育學生。

同學們,在茫茫的大戈壁到處留下白楊高大挺秀,堅強不屈的身影,使人為之憾動,而在這惡劣的環境中那千千萬萬的邊疆建設者,為了改變邊疆的落後面貌,他們紮根邊疆,建設邊疆,奉獻自己的光和熱,更使人敬佩。在那裏的兩棵“小白楊”在父輩的言傳身教下,一定會茁壯成長。老師也相信,這兒的幾十棵“小白楊”也會茁壯成長,成為有用之材,到祖國需要他的地方去,建設祖國。

在《小白楊》的歌聲中,結束本課教學。

五、説板書

板書是體現文章脈落的載體,通過板書人們可以一目瞭然地弄清文章的內容,領會文章的中心。板書設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