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五年級上冊《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説課稿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3.39W

各位老師:

五年級上冊《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説課稿

大家好!

我今天説課的課題是《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

首先,我對本節課的教材進行一些簡要的分析:

本課內容是蘇教版國標本小學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這部分內容以長方形面積公式為基礎,引導學生探索和應用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而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又是進一步探索並掌握三角形、梯形面積計算的基礎。在此之前,學生已經認識了平行四邊形的特徵,掌握了面積的意義和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學好這部分內容,有助於學習之後的三角形、梯形的面積公式。

教材安排了3道例題。例1引導學生把稍複雜的圖形轉化成相對簡單的、熟悉的圖形,例2引導學生通過平移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例3先讓學生分組操作,探索平行四邊形與轉化成的長方形之間的聯繫,再通過討論、思考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試一試”“練一練”和練習二的習題主要讓學生應用公式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根據上述教材結構與內容分析,考慮到五年級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以及生活經驗,結合數學學科的特點及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觀察、操作、分析、討論、歸納等數學活動過程,探索並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能正確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並應用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讓學生體會轉化方法的價值,進一步體會“等積變形”的思想方法,培養學生應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讓學生在動手操作、探索思考的過程中,提高對“空間與圖形”內容的學習興趣,逐步形成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

根據數學課程標準與教材,結合學生的基礎,我確立瞭如下的教學重點、難點。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難點是理解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最後我來説一説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本節課大致分為以下幾個環節:

一、激發興趣,初步體會轉化思想

課開始,呈現例1中的第一組圖形,圖中第一個是不規則圖形,第二個是正方形。首先讓學生仔細觀察這兩個圖形的面積是否相等。然後組織學生開展小組討論,接着在進行全班交流的過程中,使學生清楚知道:它們的面積相等,有兩種比較方法,一是數方格,二是通過割補、平移後轉化成規則圖形。再呈現例1中的第二組圖形,讓學生用第二種方法來比較這組圖形的面積的大小,學生分組活動後指名回答。在此基礎上通過談話揭示課題並板書: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

要培養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應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為依託,根據數學學科特點注重滲透數學思想和方法,因此,在教學例1時引導學生把稍複雜的圖形轉化成簡單的、熟悉的圖形,讓學生初步感受轉化方法在圖形面積計算中的作用,激活了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順應和促進了學生的思維,為進一步的探索新知提供基本思路。

二、自主探究,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

這個環節主要分為兩個層次:

第一層次:教學例2

首先呈現畫在方格紙上的平行四邊形,讓學生分組討論把圖中的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的方法。然後讓學生各自拿出準備好的平行四邊形和剪刀來剪一剪、拼一拼,並在操作完後請同桌互相檢查是不是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了長方形。再讓學生展示自己的剪拼方法,並説説是怎樣思考的。接着引導學生髮現“它們都是沿着什麼剪的?”,思考“為什麼要沿着高剪開?”,啟發學生在討論中理解:沿着高剪開,能使拼成的圖形出現直角,從而符合長方形的特徵。讓學生猜想“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後,圖形的什麼變了?什麼沒變?”,討論“是不是任意一個平行四邊形都可以轉化成長方形?”是學生清楚的知道:沿着平行四邊形的任意一條高剪開,再通過平移,都可以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一個長方形。

第二層次:教學例3

首先讓學生觀察教科書第127頁的三個平行四邊形,分別説出它們的底和高各是多少釐米,並填寫在書本的表格中。然後讓學生把平行四邊形剪下來後轉化成長方形,再把轉化成的長方形的長和寬填寫在表格裏,並計算出長方形的面積。完成之後組織學生小組討論書本上的三個問題:

(1)轉化成的長方形與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等嗎?

(2)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有什麼關係?

(3)根據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怎樣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在全班交流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逐步抽象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並板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最後讓學生思考:“如果用S表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用a和h分別表示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那麼怎樣用字母來表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結合學生的回答,板書:S=ah。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這個環節充分為學生提供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的機會,讓學生經歷充滿着觀察、猜想、操作、實驗、推理、歸納等探索性與挑戰性的活動,既使學生理解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感受轉化的數學思想,又有利於激發學生參與探索活動並發現規律的興趣。

三、應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試一試”是一道簡單的實際問題,首先讓學生獨立解答,再指名板演,集體訂正時使學生清楚知道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要有兩個條件,即底和高。之後的“練一練”有3個標明瞭底和高各是多少的平行四邊形,先讓學生獨立計算,再讓學生説説每個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分別是多少,計算時應用了什麼公式。同時也讓學生指一指每個圖形的另一組底和高分別在什麼位置,讓學生清楚知道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時,要用底和相應的高相乘。另外,要讓學生注意到,如果圖形的基本單位不同,那麼計算得到的結果的單位也不一樣。

通過“試一試”、“練一練”中基本題的練習,分別讓學生直接應用公式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鞏固對公式的理解。

四、鞏固深化,加深對公式的理解

“練習二”的第1題是讓學生在方格紙上畫出與圖中長方形面積相等的兩個形狀不同的平行四邊形,首先讓學生思考“要使畫出的平行四邊形面積與長方形面積相等,它的底和高分別是多少?”然後再讓學生各自在書上作圖,同桌互相檢查。第2題先讓學生指出每個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再讓學生各自測量,最後根據公式計算面積。第3題是一道簡單的實際問題,告訴學生用圖中標出的數據計算出來的面積是近似值,這種近似的測量和計算在實際生活中經常用到。第4題先讓學生獨立解答,再説説解決問題的思路。第5題則先指名讀題,説出題目要求後獨立算出長方形的周長和麪積並共同訂正。然後拿出課前準備好的長方形木框,演示拉成平行四邊形,讓學生思考“把這個長方形框拉成平行四邊形,周長變化了沒有?面積呢?為什麼?”繼續拉動長方形,讓學生看一看、想一想面積的變化有什麼規則。通過觀察、比較後使學生明確長方形拉成平行四邊形後周長沒變,面積變了;拉成的平行四邊形越是顯得扁平,它的高就越短,面積也就越小。

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活動,既鞏固了本節課學習的知識,又進行了新舊知識的聯繫與溝通。練習的最後一題,通過實際操作,讓學生進一步感受長方形與平行四邊形的周長與面積的聯繫。

五、課堂總結,全面昇華

在課結束前,讓學生説説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有哪些收穫。

通過總結,既可以讓學生回顧本節課所學的內容,進一步加深印象,又可以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熱門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