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傷仲永》説課稿範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2.04W

《傷仲永》是北宋文學家王安石創作的一篇散文,文章借仲永為例,告誡人們決不可單純依靠天資而不去學習新知識,必須注重後天的教育和學習,強調了後天教育和學習對成才的重要性。為了幫助同學們更好地學習這篇課文 ,小編特意整理了《傷仲永》説課稿內容,歡迎前來學習。

《傷仲永》説課稿範文

大家好!今天我們要跟大家説課的內容是《傷仲永》,今天我的説課主要分説教材、説教法、説學法、説教學流程、説板書設計五部分,我想要上好一節課首先對教材要有所瞭解,

(一)説教材

(單元)《傷仲永》語文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第五篇課文,是這一冊的第一篇文言文,是學生在初中階段接觸的第四篇文言文。這個單元是以“成長”為主題,通過了解課文中人物的成長曆程,讓學生能夠正確對待成長中的苦與樂,得與失,成與敗。從學習技能上,本單元要求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結合自身經歷體味文中的情感,學習文章的表達技巧。

《傷仲永》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寫的一篇議論文,它的特點是借事説理,作者講述了方仲永由一個“神童”變成一個普通人的經歷,並由此引發議論,“一個人能否成才,與天資有關,更與後天所受的教育及自身的學習有關”這一道理。使學生認識到勤奮學習的重要性,同時也表達了對這位“神童”最終變成普通人的惋惜之情。

(二)説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初中語文中的古詩文教學,強調誦讀,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與運用中提高學生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並結合單元目標,因而確定這節課的主要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朗讀文言文的能力,積累一些文言詞彙。

2.體會課文借事説理和先揚後抑的寫作技巧,體會語言的簡潔、精煉。

3.通過學習方仲永的故事,使學生認識到後天學習的重要性,從而使學生更加勤奮刻苦,熱愛學習。

對於初步接觸議論文的學生來講,本節課毫無疑問的將重難點定為體會並學習課文借事説理和先揚後抑的寫作方法,充分認識到後天教育對成才的重要性。

(三)説教法學法

教學是一個雙向的活動,教法的確定也要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七年級學生們雖然有了一個學期的學習文言文的經驗,但對文言文自主學習的能力還不夠,再加上普遍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並不是很感興趣。

考慮到這一學情,並依據新課標對文言文教學的要求,借鑑了“271”高效課堂理論及先進經驗,本節課教師的教法重點定位為引導學生探究文本、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我採用了問題激趣法、分組討論法、競賽機制法。

提出疑惑,設置懸念,好比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的思維被激活,勢必造成思辯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探究文本的慾望;通過小組交流學習的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讓他們有充分的時間思考、分析、討論,主動的獲取知識,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意識;競賽機制法為了避免學生小組討論流於形式,討論浮淺,缺少熱情這些現象,採用小組比賽加分制獲得激勵卡適當免去抄寫作業的形式,激活學生的熱情。為了使教學手段更直觀、更形象,我製作了簡單的課件和flash動畫,增強課堂的表達效果。

為踐行“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這一高效課堂基本理念,在本課的學習中我指導學生採用了分類式筆記法,學案助學法,合作探究法。

(四)説教學流程

1.經典回顧,導入新課2.反覆讀文,讀通讀懂3.悟讀課文,讀出感悟4.揣摩語言,探究美點5.古今鏈接,能力提升6.感悟隨筆,課堂小結

一、經典回顧,導入新課出示學生在上學期熟悉的冰心的《繁星》《春水》中的.這節小詩,學生齊讀後,順勢讓學生回顧你所知道的關於機智兒童的故事。正在學生交流慾望初被點燃之時,老師拋出問題,設置這樣的懸念“如果一個人即使在小時候就表現出過人的天賦,如果他此後就不再學習,那會怎麼樣?”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王安石的《傷仲永》來探個究竟。

(這樣的導入既兼顧的前後知識的鏈接,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同時設置懸念,激發了學生探究文本的慾望)

引導學生理解題目。

導入新課之後,學生齊讀題目,師生一起交流題目的內涵。學生自然就會生成疑問“王安石為什麼為方仲永而哀傷、歎惜呢?”

(學生的疑問更加的明晰化,探究的慾望更加強烈。這就為接下來的交流作者等各環節起到有力的推動作用。)

二、反覆讀文,讀通讀懂

(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讀是文言文學習的切入點。)

1.聽讀課文

在“反覆讀文,讀通讀懂”這一環節是“聽讀”,先讓學生在組內交流朗讀的關注點,找一組作一下歸納:朗讀注意:讀準字音找準停頓拿準語調

讀出語氣,這樣學生在接下來聽讀課文環節有了抓手。

為了充分發揮合學的時效性,學生聽完課文朗讀後,在組內交流自己聽到的一些在讀音節奏方面的關注點,然後師出示重點,採用小組競賽法檢查大家的自主合作學習的效果。

(這種競賽法既對學生的合學起到了督促激勵的作用,也讓老師及時的瞭解學生的學情,更使學生體驗到了學習的成就感。可謂一箭三雕。)

(這一環節是引導學生讀通本文,下一環節學生結合圖片就對課文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同時為譯讀課文環節做了鋪墊)

2指一學生讀文(顯示圖片及課文內容)

3.譯讀課文。

譯讀課文環節,學生課前導學案助學,課上組內交流,解決不了的,向全班學生求助。然後採用闖關的形式攻破本文的各種文言現象和重點語句的理解。

(這一環節,引導學生正確運用工具書,並且充分發揮同學之間的聰明才智,培養學生自主、合作、競爭的學習意識。)

悟讀課文,讀出感悟

1.欣賞動畫,凝練語言,歎其原因.

學生闖關結束後後,為了獎勵同學的精彩表現,欣賞一個動畫.提醒學生帶着前面的疑問“王安石為什麼為方仲永而哀傷、歎惜呢?”來欣賞。同學們以複述或概括課文的形式説出.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也使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起到深化的作用。

2.結合語句,探究變化()

師順勢引出:課文寫了方仲永的才能變化經歷有哪幾個階段?是誰造成的這場悲劇呢?那王安石是怎麼看待這一現象的呢?小組內交流,齊讀全文,讀出感情。

(《語文課程標準》在第四學段“閲讀要求”中有這樣的闡述: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繫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為此讓學生圍繞“變”一詞深入理解課文內容,並談談自己的見解。此環節是學生探究文本的突破性環節,讓學生在自己的分析感悟朗讀中體會仲永的人生悲劇,問題的設置有梯度,學生的認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認識,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同時也培養學生的分析感悟能力。)

四、揣摩語言,探究美點

(《語文課程標準》的課程目標中對“閲讀”的闡述是:欣賞文學作品——品味文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和獨特的寫法。為此提出這樣的問題:)

全文圍繞“傷”展開敍述的,表達的是對方仲永才能衰退的哀傷之情,得到的是深刻的啟示。但縱觀全文,沒有一句是抒發情感的,那令人哀傷,引入深思的緣由何在呢?來源於本文極富表現力的語言和獨特的寫法,試從一個角度加以分析。

學生在獨立思考、組內交流、組內小展示、全班大展示環節中領悟文章中簡潔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和獨特的寫法。

五、古今鏈接,能力提升

(《語文課程標準》第四階段的階段目標中有這樣的闡述: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對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能説出自己的體驗。為此安排了這個環節)

同學們以“從方仲永的悲劇所想到的”為題,在課堂上即席發言,談談自己的感受。時間在1分鐘左右。(可用自己的話,也可引用名言)

六、感悟隨筆,課堂小結

(由於時間關係,學生交流只是從點上闡明自己的觀點,當學生互相啟發點撥產生靈感後,為使這一環節開展的更加深入,並遵循着語文教學“讀説寫”訓練為一體的教學主線,我讓學生在交流的基礎上進行課堂隨筆練習,並將其作為本課的課下作業。)

(五)説板書設計

附板書:

傷仲永

詳略得當

變先揚後抑

對比襯托

不使學借事説理

其受於人者不至

本次説課的最後一個環節就是説板書設計。這就是我在這節課的板書:

左邊是主板書,體現了全文的內容主線和中心,“傷”用藍色筆醒目的突出全文的情感基調,右邊是副板書,重點顯示本文的寫作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