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精品】説課稿模板合集5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8.72K

作為一名教職工,時常要開展説課稿準備工作,通過説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麼什麼樣的説課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説課稿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品】説課稿模板合集5篇

説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滑輪是初中三大機械(斜面、滑輪、槓桿)之一,是機械功落實的載體。學生知道滑輪但是並不熟悉這種簡單機械,可是滑輪又在實際生產和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 通過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特點及應用的學習,有利於學生將科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同時也為後面滑輪組認識與應用打下基礎。本節課儘管知識容量比較小,但在 實際生產生活中應用比較廣泛。因此,針對本節課的重、難點,在教法和學法上擬用實驗探究法,以便更好地達到教和學的目的。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小學時已經學過滑輪相應的知識,對滑輪的學習已經有一定的理論知識基礎,同時初三學生已具備了初步的思維能力和探索、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只要加以引導,恰當設置認知衝突,就能讓學生興趣盎然地通過實驗、討論,探究出結論,順利完成本課學習。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初步認識定滑輪和動滑輪,能識別生活和生產中常見的滑輪,瞭解這兩種滑輪特點以及各自在生活和實際中的應用。

技能目標:通過學生動手實驗培養學生的實驗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使學生會運用實驗探究科學問題的方法。通過對實驗的觀察,培養學生分析歸納和想象力。通過對實驗的分析,培養學生髮散性思維和邏輯推理能力。通過對實驗數據的收集 , 培養嚴肅認真的操作態度及科學分析實驗數據的能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 ,培養學生探究科學的興趣和科學精神,培養學生研究性學習的能力。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探究中讓學生認識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特點,培養學生動手實驗、觀察描述分析等能力。

難點: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特點。

五、教法和學法

為 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讓學生能達到本課所設定的教學目標,下面我談談我採用的教法和學法。首先,結合本節課的特點,在教法上,我以主體性和啟發性的原則為 指導,主要採用觀察法和實驗法相結合的手段為學生提供直接的感性的材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教學是雙向的活動,因此學生的學法在教學過程中也特別的重要。這節課我主要讓學生自己進行設計實驗,動手操作,比較歸納,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合作交流法的應用,培養學生團隊精神,養成樂於與他人合作的科學態度。

六、教學材料:

小組實驗:鐵架台,滑輪,細線,彈簧秤, 鈎碼,刻度尺,實驗報告單,多媒體

七、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 投影:小明家裝修房子提出問題:如何把水泥與磚石運到樓上?2.投影用滑輪或簡易吊車吊起水泥和磚石。教師:想不想了解滑輪?引入新課滑輪

以生活實際情況提出問題並引入新課,調動了學生情緒,激發學生學習這節課的興趣。

二)、教學過程

1. 引申指導

在學生初步認識了滑輪的結構的基礎上,展示在各種場合下,滑輪都是被怎樣應用的。由學生依據觀察,利用給定的器材,小組合作設計並組裝滑輪,而且能夠提升重物。

此時教師應參與到學生中間,觀察學生的活動,並適時給予指導,在學生能夠正確組裝的情況下,教師通過點評加強學生的印象。

2. 活動探究

(1)定滑輪

提出猜想:①定滑輪有什麼作用?這有什麼好處? ②使用定滑輪提起其他重物省不省力呢?

設計實驗:學生分組討論,師生共同研究,提出實驗要求:探究拉力與物體重力的關係,探究拉力自由端移動距離與物體上升高度的關係。並設計記錄表格。

動手探究:學生採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開始探究實驗此時教師也應參與到學生中間,觀察學生的活動,並適時給予指導。對於由於實驗誤差導致的數據偏離,教師要及時糾正,以免導致錯誤實驗結論的得出。

分析歸納:根據學生的實驗數據,進行分組討論、分析並歸納,總結出定滑輪的使用特點:使用定滑輪不省力,但可以改變力的方向;自由端移動距離等於物體上升的高度;使用定滑輪不省功。

合作交流:讓學生自主提問,談談實驗設計和操作的體會等,最後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進一步揭示定滑輪的本質:定滑輪可以看作一個等臂槓桿。

(2) 動滑輪

在定滑輪的探究結果之上,引導學生探究動滑輪的使用特點。

提出猜想:①動滑輪的作用與定滑輪的作用是否相同?如果不同,會有什麼不同?②只用一個動滑輪提起重物的時候,要使重物往上升,人必須往哪個方向拉繩子?這説明動滑輪能不能改變用力方向? ③動滑輪省不省力呢?為什麼會這樣?

其他過程與實驗一相同,學生探究實驗,測的實驗數據,分析討論總結規律。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進一步揭示動滑輪的本質。

(3)滑輪組

通過以上的探究,學生對定滑輪、動滑輪已有初步的認識,滑輪組的出現已是呼之欲出,為使學生能夠對使用滑輪組的好處和特點有更深的印象。採用電腦動畫的形式,展示單獨使用定滑輪、動滑輪的種種不便之處。

提出猜想:如何克服困難。

探究設計:依據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特點,由學生設計裝置。教師進行點評。

合作交流:學生與教師集體討論分析滑輪組的特點:①使用滑輪組時,既可以改變用力方向,又可以省力。②使用滑輪組時,物體由幾股繩承擔重力,拉力就是重力的幾分之一,自由端移動距離等於物體上升高度的幾倍。(不考慮滑輪的重力及摩擦力)

三)、總結鞏固

通過大家動手實驗獲得了不少有關滑輪的知識,請大家思考我們在什麼情況下使用定滑輪,在什麼情況下使用動滑輪?

教師小結滑輪特點,以及特點與生活生產中的應用實踐性作業通過問題將知識最後整理小結,形成整節課的知識網絡

通過問題將知識最後整理小結,形成整節課的知識網絡。同時體驗通過自己動手操作,思考獲得新的科學知識的喜悦之情同時體驗通過自己動手操作,思考獲得新的科學知識的喜悦之情

四)、作業與深層研究

1. 已經學習滑輪各自的特點,請同學課外提出滑輪相關的問題(特別是有沒有既可省力又可以改變力的方向的機械)

2. 為什麼定滑輪既不省力,又不費力,動滑輪省力一半?請同學們課外去思考

3. 完成作業本部分作業

八、教學評價

1. 實 驗以學生探究為主。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點的要求,為了讓學生更確切的理解定滑輪、動滑輪的'作用,安排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有目的的親自動手操作,通過 讀取數據、分析修正,讓學生自己得出滑輪特點,在探究中拓展了學生團隊合作和交流能力,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和勇於探索精神。

2. 對 比演示,讓學生一目瞭然。在分析和區分動滑輪和定滑輪時,我先引導學生組裝出兩種滑輪使用方式,並進行對比演示過程,提出明確的觀察目標,在學生認真分析 觀察的基礎上給這兩種滑輪命名。輕鬆地區分出定、動滑輪,並使學生體會到叫定滑輪或動滑輪並非是滑輪結構的區別,而是使用方式的不同,培養了學生觀察能力 和概括能力,暗示學生認識事物要抓本質,既要研究共性,又要又要重視差異性。

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此活動選材於生活,報紙是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東西,幼兒比較熟悉和喜歡,他們用舊報紙做手工,做紙球鍛鍊身體,還可以撕成碎片做紙漿等。在成人眼中不起眼的廢舊報紙卻成了孩子的寶貝。因此,我開始有目的地觀察孩子的反應,發現孩子們對於報紙非常感興趣。新《綱要》指出:幼兒是教育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而非被動接受者,活動內容必須與幼兒興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我想,作為教師,應根據幼兒的興趣、需要和原有經驗,引導幼兒走向最近發展區。而近階段我們在學習5的組成和分類的知識對邏輯思維能力的要求比較高,如何讓幼兒在寬鬆的氛圍中,在玩的過程中獲得發展,由此產生了大班計算活動——《看報學數》。

二、説目標

教育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教育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我根據班級幼兒的實際情況制定了以下活動目標:

1、通過看報紙,玩報紙,讓孩子們在玩中學數數、學分類及組成。

2、初步學習統計,能正確地記錄。

以上制定的活動目標貫徹了新綱要的精神:為幼兒的發展打好基礎,倡導自主的學習,注重能力的培養,促進幼兒生動活潑,主動全面的發展。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重點定位於統計報紙上文章數、廣告數、圖片數,並學習正確記錄。通過孩子自己的嘗試、操作和集體評價,使

幼兒的分類經驗,統計經驗得到整理。

三、説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因此,本次活動教師除了利用報紙這樣輔助材料,更採用了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

1、操作法。它是幼兒建構活動的基本方法。所謂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本次活動安排了兩次操作活動。第一次是引起興趣後第一次統計、分類並記錄,主要是看看幼兒在原有基礎上的知識。第二次是讓幼兒互相檢查,集體評價,讓幼兒的統計,分類經驗得到提高。

2、遊戲法。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它具有教育性、娛樂性、創造性。本次活動的第二個大環節中,我就讓幼兒拿報紙搭小橋,蹦蹦跳跳過小橋。孩子在遊戲的過程中不僅進一步理解了5的組成,而且培養了合作精神。

此外,我還適時採用了交流討論法、賞識激勵法等對活動加以整合,使幼兒對數數,分類,表格記錄的理解和體驗,達到了科學性,健康性,愉悦性的和諧統一。

四、説活動過程

1、通過交流已有的經驗,初步區分文章、圖片和廣告。活動一開始

教師就出示一張報紙,讓幼兒説説報紙上有什麼?引起幼兒的觀察興趣。接下來,再説説什麼是文章、圖片、廣告,找找有幾篇文章,幾幅圖,幾個廣告,並做分類記錄。

2、互相檢查,集體評價。在第二個環節中我安排孩子互相檢查,發現問題後大家討論解決。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是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將孩子獲得的零碎的經驗進行加工整理,通過集體講評的方式對幼兒獲得的經驗作一概括。

3、修改記錄。幼兒的分類往往根據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因此在幼兒嘗試過後要求幼兒説一説。同時幼兒還不具備多維度思考問題的能力,故要求不是十分嚴格標準,允許他們產生錯誤和爭論,引導幼兒在反覆嘗試中積極思考,自己修正,學習到科學的態度和精神。

4、遊戲體驗。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經過分類記錄後,在遊戲的過程中,按照報紙的橫豎排列方式列出分合式,複習5的組成。讓幼兒有更深的印象,在輕鬆的遊戲中體驗學習的快樂。

説課稿 篇3

【教材分析】

《春雨的色彩》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第二篇課文,這個單元是圍繞“多彩的春天”這一主題編

寫的。俗話説,春天是一幅七彩的畫,春天是一首無言的詩,春天是一曲悠揚的歌,春天是一個講不完的故事。《春雨的色彩》寫的是春雨

的童話故事。故事中,小燕子説春雨是綠色的,麻雀説春雨是紅色的,小黃鶯説春雨是黃色的。春雨到底是什麼顏色的呢?這個問題的答案

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讓學生帶着這個問題在讀書中感受到春雨給大地帶來的變化,感受到課文中藴含着的道理和情感,憑藉課文展開想

象,並發表自己的獨立見解,激發學生探究大自然的奧祕。

在完成了第一課時“認識生字,初讀課文,分清自然段”的基礎上,進行第二課時的教學,下面説説我對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

【教學重、難點】

1、本文共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第1自然段,寫春雨的形象。

第二部分是第2~5自然段,寫三隻小鳥討論的內容。

第三部分是第6自然段,也是寫春雨的形象。

2、本文重點是對春雨進行感悟:

⑴ 春雨本身的感悟。

⑵ 瞭解春雨給大地帶來的變化。利用多媒體課件給學生展示春雨後的花、草、樹木,就可以形象、直觀地讓學生了解到春雨給我們

帶來了五彩繽紛的世界。

3、難點是體會課文中藴含的情趣,並感受大自然的美麗、神奇。

【教學目標】

通過以上分析,我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感受春雨給大地帶來的變化。

2、有主動積累詞語的意識,激發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這課時要學的是1~6自然段,為此我制定了2個子目標:

⑴ 會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我制定此目標是因為,《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教學應“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閲讀和創造性閲讀的能力”。所謂探究性閲讀,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研究探索的方式自主地閲讀獲取和運用的一種學習方式。學生只有通過自己的讀才能去體驗、感悟春雨的形象。

⑵ 瞭解春雨給大地帶來的變化,欣賞春雨的課件,及一些有關春雨後的圖片,並能自己説出春雨的樣子:

春雨對學生來説並不陌生,但是,春雨給大地帶來的變化學生並不一定留心,通過欣賞課件中的春雨及春雨過後的美麗圖片,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能培養他們留心觀察身邊事物的良好習慣。

【教學準備】

歌曲《小雨沙沙》、春雨後大地變化的圖片、課文的範讀、小燕子、麻雀、小黃鶯的頭飾

【教學方法】

在閲讀課堂教學設計中,方法的設計是十分重要的。教育是人類社會的特有現象,是“偉大的事業,人的命運決定於教育。”無疑具有

高度科學性和藝術性,自然也就更應該講究方法。根據新課程推出基本理念,對小學低段閲讀教學的要求“喜歡閲讀,感受閲讀樂趣”,針

對自己對教材的理解,我選擇了一些個人認為比較合理的教學方法,以下作簡略介紹:

1、以題統文法設計:

講讀不僅從課題入手,而且始終抓住課題,統攝全文,使講讀精要,條理清楚,環節緊湊,學生理會深切。學生在激趣導入後,抓住課題進行探究。

2、誦讀法設計:

“讀書百遍,其義自現”,運用多種形式的讀來達到理解課文,提高閲讀能力,進行語言訓練的目的。

3、直觀法設計:

根據課文內容,藉助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春雨的色彩”、春雨後的圖片,春雨的聲音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開展豐富的形象思維活動,加強對課文的理解,激發學習興趣。

4、表演法設計:

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通過學生分角色表演,充分從情感上薰陶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有效地進行語言訓練,培養表演能力,提高學習興趣。

5、文本擴展法設計:

課文無非是個例子。我們的教學活動就是借課文中的“例子”,提高學生興趣,培養學生愛好,從而學生的思維。這篇課文顯而易見,是讓學生了解春雨給大自然帶來的變化。因此,我在課後設計了讓學生到外面看一看,並把看的結果畫出來,跟大家交流。這樣做是對新課程標準提出的合作學習方式具體地運用。

【教學總體設計思路】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根據這一理念,我設計瞭如下的環節:

1、教師活動特徵:

導入激趣→導讀提示→導引點撥→導情設境→導標反饋→導練拓展

2、學生參與特徵:

喚起參與→自讀質疑→精讀評議→入情表演→放飛想象→昇華情感

3、認知動態過程:

認知準備→整體感知→深入理解→情感內化→理性加工→鞏固運用

【教學基本流程】

一、討論揭題,引入新課

每一次學習新的課文,課題其實早已被學生熟知,但是為了讓學生對課題產生更多的質疑,我先讓學生欣賞歌曲《小雨沙沙》,然後談談自己想到了什麼?再進行板書:春雨。告訴學生今天要學習的課文,這時,細心的學生會給老師糾錯,應該是:春雨的色彩。老師提出疑問:春雨也有色彩?看圖。通過唱歌《小雨沙沙》,讀課題後給老師糾錯及老師的疑問,再加上對春雨課件的觀看,激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遐想,產生強烈的讀書慾望。

1、出示課文第一自然段,應用自由讀、同桌互讀、“我會讀”,讓學生拼讀討論春雨的樣子,春雨的聲音。並指導朗讀“沙沙沙,沙沙沙”。

2、出示課文最後一段,進行多種形式朗讀,邊讀邊思考:讀了這個句子,你有什麼疑問嗎?鼓勵學生大膽地提問,比如:“大家”指的是誰?大家爭論的是什麼問題呢?等等。在這裏,我沒有讓學生按課文的順序學習,而是讓學生讀最後一自然段後質疑,這樣就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3、範讀,出示課文第2~5自然段,弄清以上的問題,並在句子中識字。

二、情景感悟,對話朗讀

1、看圖,説説圖中畫了哪些鳥。(拿出三種鳥的頭飾)

2、分角色朗讀,討論:

⑴ 三種鳥分別認為春雨是什麼顏色的?他們的根據是什麼呢?(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這三種鳥對春雨顏色的認識)

⑵ 春雨從天上落到不同的植物上,課文用了不同的表示動作的詞,能找出來嗎?

⑶ 識生字“淋、灑、滴、油”。

⑷ 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小鳥們在爭論?該怎樣讀出爭論的詞語。

為了增強訓練過程的趣味性,我運用了多種朗讀方式:

自由朗讀。分角色戴上頭飾表演讀。

⑸ 創設情景演一演:

在多次的讀以後,我問:“春雨到底是什麼顏色的?”學生就會把自己讀書所體會到的東西一一作出陳述。(春雨是無色的,但它卻給我們帶來五彩繽紛的世界。)在這裏,我又讓學生欣賞了春雨後的圖片,培養他們的美感,感受到春雨給大地帶來的變化,並領略到大自然的神奇、美麗。欣賞了圖片之後,我設計了兩個問題:春天裏還有哪些小動物,他們眼中的春雨是什麼顏色的?小朋友,你眼中的春雨是什麼顏色的?為什麼?

我認為春雨不能只是無色的這一種答案,只要學生能發揮自己的想象,馳騁在想象世界裏,春雨的色彩是五彩斑斕的。好的語文教學,應該是引發學生的閲讀興趣,擴大閲讀面,增加閲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圖片展示的目的在於拋磚引玉,使學生引起對春雨的色彩的興趣,激發查找資料的願望。所以佈置作業時,我設計了一個關於看春雨給大地帶來的變化的作業。這個作業我分成了幾種形式:

1、畫一副關於春雨的畫;

2、講一個關於春雨的故事;

3、唱一首關於春雨的歌;

4、寫幾句關於春雨的話。

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做作業,可多選。

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五筆字型輸入的編碼規則》是《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重要內容之一,是五筆字型輸入法學習的重點。

《五筆字型輸入的編碼規則》這堂課學習五筆字型輸入法的一項重要的教學內容,本節課的內容是學習五筆字型漢字單字錄入、簡碼錄入和詞組錄入的基礎。

2) 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思想教育三者統一的要求,結合五筆字型輸入操性強的教學特點, 對學生的瞭解,從教材的特點和素質教育的要求出發,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熟悉五筆字型的拆分原則,掌鍵內和鍵外漢字的拆分方法,掌握成字字根和四碼及四碼以上漢字的編碼規則。

(2)能力目標: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形象思維能力。

(3)德育目標: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精神。

3)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a) 五筆字型四項拆分原則

b) 成字字根和四碼及四碼以上漢字的編碼規則。

教學難點:五筆字型的拆分原則,成字字根的編碼規則,末筆字型識別碼的使用。

 二、説教法:

學生的特點:學生是一年級學生,對計算機有強烈的興趣,好奇心強,但是由於大部分學生接觸計算機不久,同時對五筆字型輸入法中規則的理解和記憶缺乏耐心,容易產生排斥心理,因此需要教師積極引導。

教材的特點:《五筆字型輸入的編碼規則》這一課從理論上來講並不深奧,但是如何將各種規則在實踐當中靈活運用,則顯的比較難。這要求學生必須在掌握了本課基本理論之後,多練習,在實踐中積累更多經驗。

根據學生的特點和本節教材的特點,並從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出發,我採用了:講授法、練習法、提問法等教學方法突出教學的重點,分散了教學的難點;充分使用課件演示,一方面使教學內容生動形象,另一方面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生興趣,同時講練結合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接受教師傳授的理論知識以後能夠馬上通過自己的練習獲得實踐的鍛鍊,同時體驗到成功的喜悦,為下一步的學習培養興趣,講練結合使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達到和諧的統一。

三、説學法

由於《計算機基礎》這門課程屬於操作為主的課程,同時《五筆字型輸入的編碼規則》這節課學習是為後續五筆字型輸入奠定理論基礎,因此要求學生從一開始就要形成手腦並用的良好習慣,使用已知的規則,摸索出實踐的經驗,並通過規則和經驗的合理運用,達到輸入速度的提高。

 四、説教學程序

本節課教學過程設計如下,

1) 導入

首先讓學生思考以下三個問題:

a) 漢字有哪5種基本筆劃?

b) 漢字的字型有哪3種?

c) 如何將漢字通過五筆字型輸入到計算機中呢?

既讓學生複習了上節課的兩個重要問題,同時又能承上啟下,提出新問題,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和課堂內容,達到了激發學生對新知識求知慾,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目的。

2) 新課

由於本節課內容相對較多,知識點容易混淆,因此我將本課內容分為“鍵面字”和“合體字”兩大部分來講解,同時又把這倆個部分再分成幾個知識點來講解,做到條理清楚,層次分明,既分解了知識點,又降低了學生學習的難度。由於在機房上課,有電子多媒體教室軟件和投影儀,我採用講解加課件演示的方法,系統、生動形象地逐一講授五筆字型輸入的編碼規則,並通過舉例説明規則的使用方法。使講授法和演示法有效結合,提高教學質量。

同時,為了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教學效果,我在講解法中穿插進練習法,在講解一個編碼規則並演示完後,讓學生自己動手練習並回答問題,以檢驗學生的掌握程度,及時發現和糾正學生的錯誤。併為下一步的教學提供參考。讓學生在練習中獲得新知和經驗,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實現師生之間的交流,起到課堂交互的作用。

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熟悉五筆字型的拆分原則基礎上,瞭解鍵面字的拆分方法,初步掌握四碼及四碼以上漢字的編碼規則。為後面簡碼和詞組編碼的學習以及上機練習打好基礎。

3) 小結

回顧本節課所上的內容,強調這是我們以後學習簡碼輸入和詞組輸入的必備知識,所以必須在理解的基礎上牢牢掌握。同時要説明進行漢字的熟練拆分,需要我們首先熟記字根總表,其次靈活運用五筆字型編碼規則的前途下,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切不可生搬硬套規則。

4) 作業:

a) 複習本節課的內容

b) 熟記字根總表

c) 上機練習

説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本課題是選用高等教育出版社《鉗工工藝與技能訓練》課本模塊二,項目7的內容。本教材是以學生就業為導向,以企業用工標準為依據,進行編寫的,更加貼近學生的職業技能培養。

本知識點是在學習了 劃線、銼削、鋸削之後編排的。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既可以對前面所學的知識進一步鞏固和深化,又可以為後面學習基本形體的典型銼配打下基礎,所以銼削長方體是本模塊的重要內容。此外,《 銼削長方體 》的知識與我們日常生活、生產、科學研究有着密切的聯繫,因此學習這部分有着廣泛的現實意義。

銼削是鉗工的一項基本的操作技能。本課題是在實習學生掌握銼削基本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鞏固和提高學生的銼削姿勢和銼削的熟練程度,並掌握有關量具的使用和測量的技能,掌握長方體的加工方法。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認知能力,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掌握量具的使用測量方法。

2、長方體的加工方法。

能力目標;

1、鞏固銼削姿勢,提高銼削熟練程度;

2、掌握長方體加工方法及加工精度。

三、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

1、教學重點

機械零件加工精度要求是非常高的,精度的把握取決於量具的選擇和使用。因此我把相關量具的測量方法及技能定為教學重點。

2、教學難點

長方體的精加工方法及測量尺寸的準確性。

四、教法與學法

1、教法:

教有常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還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為了達到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教學中我採取如下教學方法:

(1)任務驅動法:

採用任務驅動法,精講多練,充分將課堂交給學生,以完成一個個具體的任務為線索,把教學內容有機貫穿在任務之中,讓學生在任務的引領下,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教師起引導的作用。

(2)示範講解法:

教師一邊示範操作,一邊講解操作要領,實現做中教。

(3)理實一體化

理論與實踐並進,改變了學生厭學的情緒,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學法:

學情分析:

(1)學生是中職一年級數控專業的新生,學習基礎參差不齊,文化理論基礎不佳,理解和接受新知識能力反應較慢。

(2)沒有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的習慣和學習方法。

(3)有部分同學學習興趣 濃厚,喜歡動手和動腦思考。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如下的學習方法,

(1)自學法

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有針對的進行自學,符合學生認知規律,提現學為主體,教為主導。

(2)討論法

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對某個問題進行討論,辨明真偽以獲得知識,更好地發揮學生的積極性,獨立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3) 實踐法

學生利用所學知識進行實踐驗證,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增加自身知識和技能,實現做中學。

五、教學過程

Ⅰ、課前準備:

教學掛圖、成品樣件一件、實習卡片、10寸、8寸平銼若把,高度遊標卡尺、遊標卡尺、角尺、刀口尺、厚薄規格各10把。

Ⅱ、組織教學:5分鐘

清點人數,檢查學生兩穿一戴,檢查出勤情況、宣佈上課。

Ⅲ、入門指導:

(1)介紹相關工藝知識:

①遊標卡尺的讀法;

②遊標卡尺測量尺寸的方法;

③細板銼的握法,清除銼齒內的銼屑方法。

(2)簡明工藝分析:

①加工線的劃法及注意事項;

②加工順序:粗銼→半精銼→精銼;

③如何達到尺寸、平面度、平行度、垂直度要求;

(3)操作要領講解:

① 加工垂直面,必須在平面、平行面加工好以後進行;

②如何用細銼精加工達到 Ra3.2粗糙度;

③操作姿勢正確,兩手用力方向、大小變化正確熟練。

(4)操作難點演示:

①細銼精加工方法;

② 工件中凸產生的原因:銼削力不平平衡;

③測量工件尺寸的準確性及注意事項。

(5)長方體加工步驟:

①檢查工件是否有加工餘量,確認基準面和加工面。

②劃線:分別以A、B、C面為基準,劃出28mm、68 mm、88 mm的尺寸平行線,四周都應劃出,打上樣衝眼。

③加工順序:先粗精銼A的平行面:面1;再粗精銼B的平行面:面2;最後粗精銼C的平行面:面3

粗銼加工:使用10寸銼刀進行銼削。它分兩個階段,單純銼削階段,銼削與測量結合運用階段。

粗加工時:使用8寸的細齒銼刀進行,精銼時,不斷地檢查尺寸,形位公差,並注意表面粗糙度情況,使各項精度均符合圖紙要求,即可完成。

④面2和麪3的粗精加工與面1相同。

⑤全面精度複檢:

檢查尺寸,形位公差及表面粗糙度。

(6)有關工藝知識及注意事項:

①細銼精修法(重點演示)

銼刀的握法;

清除銼齒內的銼屑方法;

銼法,結合演示左右手握法講解;

銼刀放置要輕,感覺貼平壓力要小,速度稍慢,平行平回兩次一看,不斷測量,胸中有數。

②用細銼如何達到Ra3.2的粗糙度?

塗粉筆灰(演示)

清除銼刀齒內的鐵屑(演示)

③ 銼削中產生平面中凸,怎樣消除?

產生原因,銼削力不平衡。

消除方法:找出並使用銼刀的凸面段;

在工件表面塗示劑;

銼削時壓力小,行程短。(演示)

④測量時注意的幾個問題:

a、檢驗遊標卡尺;

b、卡尺的測量爪及工件被測表面擦試乾淨;

c、測量垂直度時鋭邊要倒稜,角尺、刀口尺測量時不要拖動;

d、墊好鉗口襯鐵,以免工件表面損傷,出現凸凹不平現象。

⑤安全文明要求:

a、工具擺放整齊,量具要輕拿輕放;

b、勿揮舞銼刀,防止脱柄傷人;

c、銼屑應用毛刷清除,勿用嘴吹;

d、工件夾牢防掉下傷人;

⑥本題的實習要求:

a、工時:6小時;

b、只使用10寸粗齒和8寸細齒平銼;

c、粗銼時可採用交叉銼,精加工時採用順向銼。

⑦本課題講授完畢,抽查學生聽課情況,抽查題目:

a、加工工件分為幾個加工步驟?

b、測量工件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c、怎樣消除中凸現象。

Ⅳ、巡迴指導:5小時

(1)全面檢查學生的工序操作情況;

(2)檢查指導操作姿勢(不正確的及時糾正)。

(3)根據情況,全面集中指導,部分集中指導和個別指導。

Ⅴ、結束部分:20分鐘

1、驗收工件;

根據評分考核標準對學生作品進行打分,並分析存在的不足。

2、總結一天的實習情況。

六、課後作業

事先準好一張圖紙,在本節實訓的基礎上對這一圖紙的加工工藝進行分析,寫明加工工藝,所需要量具和加工工具, 七、説教學反思,講完這節課後總結自己在教學過程當中的一些不足,並作出整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