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氧化還原反應》優秀説課稿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7.44K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説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氧化還原反應》優秀説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氧化還原反應》優秀説課稿

《氧化還原反應》説課稿1

各位老師,大家好,我是今天的××號考生,我説課的題目是《氧化還原反應》第1課時的內容。接下來,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始我的説課。

(過渡:首先,先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

一、説教材

該部分內容屬於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1第二章第三節的內容,在中學化學學習中,貫穿始終,是中學化學教學的重難點之一。本節課內容承接初中所學的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同時為之後學習金屬的冶煉和防護、化學電源、元素以及化合物知識奠定了基礎,因此本節課內容在課程上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由於氧化和還原是一對典型矛盾,雖是相反的,但又是相依存的,是培養學生辯證思維的好題材。

(過渡:教師不僅要對教材進行分析,還要對學生的情況有清晰明瞭的掌握,這樣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接下來我將對學情進行分析。)

二、説學情

學生在初中時就已經學過了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但是隻是侷限在得氧、失氧的角度來認識,因此在這節課中應該組織引導學生從化合價的角度來重新認識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逐漸形成正確、恰當地看待概念形成和發展的科學態度。

(過渡:根據新課程標準,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確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三、説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夠從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角度認識氧化還原反應;

2、理解氧化還原的本質是電子的轉移(得失或偏移);

3、會用雙線橋法分析氧化還原反應的電子轉移情況。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徵和本質的分析,學習由表及裏以及由特殊到一般的邏輯推理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氧化”和“還原”這一對典型矛盾的深入研究,深刻體會自然現象中的對立與統一關係,樹立辯證思想。

(過渡:根據新課標要求與教學目標,我確定瞭如下的重難點:)

四、説教學重難點

【重點】

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徵

【難點】

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

(過渡:為了解決重點,突破重點,我確定瞭如下的教學方法。)

五、説教學方法

講授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過渡:好的教學方法應該在好的教學設計中應用,接下來我將重點説明我的教學過程。)

六、説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包括了四個環節:導入新課、新課講授、鞏固提升、小結作業。我將會這樣展開我的教學:

環節一:導入新課

由於學生在初中的時候就已經知道了什麼是氧化反應,什麼是還原反應,但是僅僅能從得失氧的角度來進行區分,因此我採用了温故知新的方式導入本節新課:

首先提問學生什麼是氧化反應,什麼是還原反應,並請學生舉出幾個具體的實例。通過學生舉出的實例,我會請學生觀察碳還原氧化銅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學生會從得失氧的角度得出碳發生了氧化反應,氧化銅發生了還原反應。由此我會提出,氧化反應與還原反應是同時發生的,我們就把這樣的反應稱為氧化還原反應。進入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徵和本質的學習。

環節二:新課講授

1、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徵

當學生知道了什麼是氧化還原反應之後,我會請學生舉出幾個其他的氧化還原反應,但是學生目前對於氧化還原反應僅僅是停留在得失氧的層次上,那麼我會請學生從化合價的角度思考什麼是氧化還原反應。

學生就會發現發生氧化反應的元素化合價升高;發生還原反應的元素化合價降低。接着我會提出鐵與硫酸銅的反應是否屬於氧化還原反應,是否只有得失氧的化學反應才是氧化還原反應。目的是引導學生認識到有元素化合價變化的反應就是氧化還原反應,並不是只有得失氧的反應才是氧化還原反應。這就是有關氧化還原反應特徵的講解。

2、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

我會承接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徵來提問:為什麼在氧化還原反應中會出現化合價的升降變化,元素化合價的升降與什麼有關,引導學生從原子結構的角度分析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

先請學生從原子結構的角度分析NaCl的形成過程,並且滲透雙線橋法的應用,學生會發現在這一反應中發生了電子的得失:鈉元素失電子,化合價升高,發生了氧化反應,氯元素得電子,化合價降低,發生了還原反應。

接着請學生從原子結構的角度分析HCl的形成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氯化氫分子裏會形成一對共用電子對,並且共用電子對偏向氯原子而偏離於氫原子。因此,氫元素被氧化,化合價從0價升高到+1價;氯元素被還原,化合價從0價降低到—1價。發生了共用電子對的偏移,也是發生了氧化還原反應。

分析完了NaCl、HCl的形成過程,我會請學生從電子轉移的角度重新認識氧化還原反應,也就認識了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電子得失或電子對偏移(電子偏移)。

在這一過程中通過對NaCl、HCl形成過程的分析引導學生歸納總結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深入理解“電子轉移”的意義,並向學生滲透從結構入手探究化學反應這一化學學習的重要思想。

之後會讓學生利用雙線橋法從電子轉移的角度來分析鐵與硫酸銅的反應,這是通過練習來鞏固所學內容。

環節三:鞏固提升

在這一環節我會請學生思考教材“學與問”的問題,將氧化還原反應和四種基本反應類型這兩種不同化學反應的分類方法有機地聯繫在一起,起到了鞏固、昇華的作用。

環節四:小結作業

化學學習不僅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還要關心學生學習的過程。課程最後,我會請學生回答本堂課的收穫有哪些,可以回答學到了哪些知識,也可以回答學習的感受。

最後佈置作業:用雙線橋法來分析實驗室製取氧氣的三種方法,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七、説板書設計

最後説一下我的板書,我的板書具體呈現了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徵和本質,還通過圖示的方式呈現了雙線橋法,直觀展現了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並且我將其提綱挈領地反映在板書裏,便於學生抓住要領。

謝謝各位老師,我的説課到此結束!

《氧化還原反應》説課稿2

一、教材分析

1、1教材地位和作用

教材把《氧化還原反應》安排在高中化學必修1教材第一冊第二章《化學物質及其變化》中的第三節,有其重要的意義。因為在中學階段的基本概念、基礎理論知識中,《氧化還原反應》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貫穿於中學化學教材的始終,是中學化學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之一。在中學化學中要學習許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識,凡涉及元素價態變化的反應都是氧還原反應。只有讓學生掌握氧化還原反應的基本概念,才能使他們理解這些反應的實質。學生對本節教材掌握的好壞直接影響着其以後對化學的學習。

本節教材安排在這裏是承前啟後、合乎情理(符合學生學習情況、符合由表及裏的學習規律)。它既複習了初中的基本反應類型及氧化反應、還原反應的重要知識並以此為鋪墊展開對氧化還原反應的較深層次的學習,又還將是今後聯繫元素化合物知識的重要紐帶。所以這樣的編排充分體現了教學大綱“螺旋式上升”的基本思想。

氧化還原反應像原子結構、元素週期律等內容一樣,歷來是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的好教材。氧化和還原是一對典型的矛盾,它們既對立,又統一,既是相反的,又是相互依存的,有氧化反應發生必然有還原反應發生,它們絕對不可能孤立存在,而是統一在氧化還原反應中。化學中的對立統一現象到處可見,通過認真引導,就可以使學生逐步理解對立統一規律在自然現象裏的體現。反過來,這又會幫助學生用正確的觀點和方法學習化學知識,對學生形成科學的世界觀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和意義。

1、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使學生了解化學反應有多種不同的分類方法,各分類方法由於劃分的依據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範圍。

2、使學生學會用化合價升降的觀點及電子轉移的觀點來理解氧化還原反應。

3、使學生了解氧化劑、還原劑,氧化產物與還原產物,理清5對概念的關係(氧化劑和和還原劑、氧化產物和還原產物、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被氧化和被還原、氧化性和還原性)及它們與化合價、電子得失的'對應關係。

能力目標:

1、思維能力的培養:由表及裏培養思維的深刻性;由此及彼培養思維的邏輯性。

2、表達能力的培養:通過小組討論、代表彙報的形式鍛鍊學生的表達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氧化還原反應概念的演變,培養學生用發展的眼光、科學的態度、勇於探索的品質學習化學;通過創設問題情景,營造寬鬆和諧的學習氣氛,誘導學生積極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

德育目標:進行“透過現象看本質”和“對立統一”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教育。

1、3重點、難點

重點:用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觀點理解氧化還原反應;

難點:用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觀點分析氧化還原反應。學生掌握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及其中的對立統一的關係。

2、説教法:

古希臘生物家普羅塔弋説過這樣一句話:“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點燃的火把。”我覺得,我們在教學時必須特別注意這一點,即不能將學生當作容器來對待,在確定教學方法時,必須遵守葉聖陶先生“教是為了不教”的訓令,結合教材及學生的實際準備採取以下教學方法:

1、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為主線,通過提問,討論等形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以知識有層次結構為基礎,通過分析,講解,讓教師的認識轉化為學生的認識。

3、以思維訓練為核心,通過提問,討論達到使學生多種感官同時合作,多項信息綜合反饋的作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作用。

4、多層次,具有代表性的習題,進行鞏固提高,為此按照上面思路要突破難點,掌握重點,完成教學目的,並適時指導學生有關的學習方法,和將採用講述,講義等具有啟發性的綜合教學方法,把教師的認識結構轉化為學生認識體系,培養訓練學生的思維。

3、説學法

3、1學情分析

初三化學教材對氧化還原反應的知識介紹較簡單,即“物質跟氧發生的反應屬於氧化反應,生成物是氧化劑。氧氣是一種常見的氧化劑。”和“含氧化合物裏的氧被奪去的發應叫做還原反應。”因此,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可以通過從得氧、失氧的角度去分析氧化還原反應,然後從化合價的角度去分析氧化還原反應,最後從本質上理解氧化還原反應。

3、2學法指導

通過學情分析我採用的主要是探索引申、分析討論的教法,不斷給學生提出問題,創設情境,誘導思維,激發興趣,層層推進,所以學生就沿着由簡到繁、由低到高、由表及裏的認識規律來思考、推理、判斷和概括總結的程序進行學習,這有利於學生對氧化還原反應概念、特徵及其本質的理解與掌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首先發現一個問題,就是在H2還原CuO的這個典型的氧化還原反應中,氫、銅元素的化合價均發生了變化。針對此問題,緊接着提出Na在Cl2中燃燒是不是氧化還原反應的問題,順勢引導學生用化合價升降的觀點來分析,得出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徵是反應前後元素的化合價發生變化。

然後提出元素化合價有升降變化的根本原因是什麼的問題。通過分析講座的學習方法,學生不難得出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是電子發生轉移,而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深刻理解,氧化與還原這兩個相反的過程總是同時存在於一個氧化還原反應中的原因是,一種物質失去電子,必定同時在另一種物質得到電子,它們是相反的,又是互相依存的。這樣一來,學生靠發揮主觀能動性去積極思考分析,突破了重點,提示了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與物徵。另外通過練習掌握了表示電子轉移情況的方法後,其內心自然會產生一種成功的喜悦,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有利於增強記憶力,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有利於學生形成科學的世界觀、科學的學習方法。

4、説教學程序

4、1教材處理

(1)分散重點、難點:課時安排為2課時。第一課時導出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及其與初中四種基本反應類型的關係。第二課時突出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和氧化劑、還原劑等十個、五組概念。

(2)以氧化還原反應這一系統概念的建立為主線,從得氧失氧的原始特徵到化合價升降的表面現象再到電子轉移的本質原因層層推進,逐步深入;並以基本類型反應與氧化還原反應的關係、氧化劑與還原劑、氧化產物與還原產物等為輔線來充實基本概念;同時加以一定量的應用、練習來鞏固、深化和發展概念。通過氧化還原反應概念的演變,培養學生用發展的眼光、科學的態度、勇於探索的品質學習化學。

(3)用電子轉移觀點來分析氧化—還原反應,由於知識本身較為抽象複雜,且高一學生缺乏對物質結構的認識,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都較弱,所以學習此內容時會感到困難,而且氧化劑、還原劑等十個、五組概念易混淆,為了方便記憶,由簡入深的方法進行記憶。比如説:通過簡單的反應(Zn+2HCl==ZnCl2+H2↑)來記憶各個概念。這樣就可以進行“透過現象看本質”和“對立統一”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教育。

4、2教學環節的解決辦法

(1)重、難點的解決方法

複習化合價概念,抓住化合價的變化跟電子得失的關係,通過分析氫氣跟氧化銅的反應,鈉在氯氣中燃燒等例子,從得氧失氧、化合價的升降、電子轉移一環扣一環地由表及裏地揭示反應的實質,從而形成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

正確理解概念間的相互關係,例如講氧化劑和還原劑時,應着重説明在氧化還原反應中,氧化劑奪得電子而發生還原反應,還原後的生成物叫做還原產物;還原劑失去電子而發生氧化反應,氧化後的生成物叫氧化產物。讓學生認識到氧化劑和還原劑既相互對立,又相互依存,二者缺一不可。

課堂上要有計劃地留出充分的時間給學生進行練習鞏固,並在此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運用概念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疑點的解決辦法

氧化還原反應與化學反應基本類型的關係:置換反應都是氧化還原反應;複分解反應都是非氧化還原反應;對於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看具體的而定。

氧化性、還原性強弱只取決於得失電子的難易,而不取決於得失電子的多少。得失電子的難易往往可以通過反應的條件和反應的程度加以判斷,一般説來,反應條件越容易,反應的程度越劇烈,則得失電子越容易。例如:Na和鹽酸反應比Al和鹽酸反應劇烈。

元素價態與氧化性、還原性的關係:一般常見的處於最低價態的元素具有還原性;處於最高價的元素具有氧化性;而處於中間價態的元素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但通常以一種性質為主。如S、Cl2以氧化性為主。

説明:以上所述解決辦法將在教學中靈活運用,故下面教學程序將不再重述。

4、3教學程序

依照教材的安排和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在教學中應以讓學生掌握有關氧化還原反應的基本概念和常見反應為主,不宜把問題向縱深引申。我對本節課的安排如下:

第一課時

[引課](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為主線,通過提問,討論等形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實驗)鎂條在空氣中燃燒,請學生寫出反應方程式2Mg+O2=2MgO

(提問)此反應屬於什麼反應類型?(學生隨意發揮:化合反應、氧化反應)

Mg得到氧發生氧化反應。

H2+CuO=Cu+H2O此反應屬於什麼反應類型?(置換反應、還原反應)

CuO失去氧發生還原反應。

科學家早以從得氧失氧的角度認識了氧化、還原反應,這是最原始最基礎的氧化、還原反應概念。問中只屬於還原反應嗎?否。還屬於氧化反應即為氧化—還原反應。由此可知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同時存在,同時發生,它們是對立統一,不能分開的。知識是有階段性的,許多概念是在不斷完善和發展的。(進行“對立統一”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教育。)

(提問)2Na+Cl2=2NaCl是否為氧化—還原反應?(學生:不是)

事實是氧化—還原反應。(學生愕然。)

(激發學生思維中的矛盾點,引出氧化還原反應進一步的認識)

(討論)三個反應的新的共同點,可提示從化合價角度分析。

學生討論、分析、尋找規律,得出結論:元素化合價有升降。

[新課]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凡是有化合價升降的反應就是氧化還原反應。

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徵:元素化合價有升降。

(探究)各寫出一個符合下列條件的有關化學方程式,並判斷是否氧化還原反應:

兩種單質化合;兩種化合物化合;單質與化合物化合。

一種物質分解成兩種物質;一種物質分解成三種物質。

非金屬單質置換非金屬單質;金屬單質置換金屬單質。

複分解反應:氧化物與酸、氧化物與鹼、酸與鹼、酸與鹽、鹽與鹽。

(聯繫舊知、鞏固新知展開思考、打下伏筆)

(討論)氧化還原反應與四種基本反應類型的關係。

(營造寬鬆和諧的學習氣氛,誘導學生積極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

使學生了解化學反應有多種不同的分類方法,各分類方法由於劃分的依據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範圍;

(複習)反應H2+CuO=Cu+H2O中H2因得氧發生氧化反應,最終H的化合價從0價升高到+1價;CuO因失氧發生還原反應,最終Cu的化合價從+2價降低到0價。得出氧化還原反應與化合價升降的關係。

第二課時

(設問)為什麼氧化還原反應前後元素化合價會發生變化?其本質原因是什麼?(培養學生由表及裏的邏輯性思維)以NaCl、HCl的形成加以分析。

(結論)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有電子轉移(得失電子或共用電子對偏移)。

(小結)氧化還原反應中電子得失與化合價升降的關係。

為了方便記憶,給出口訣:高失氧,低得還,中間看情況。

(講述)氧化劑、還原劑概念

要求:理清五對概念:氧化劑、還原劑;氧化性、還原性;被氧化、被還原;

氧化反應、還原反應;氧化產物、還原產物。

為了方便記憶,結合簡單的方程式(Zn+2HCl==ZnCl2+H2↑)

和口訣:氧化劑(具有氧化性),被還原,發生還原反應,得到還原產物,還原劑(具有還原性),被氧化,發生氧化反應,得到氧化產物

(充實概念)常見的氧化劑、還原劑;比較氧化性、還原性強弱的一般方法

(聯繫實際)氧化還原反應對生產、生活的意義。

(總結)氧化還原反應概念間的相互關係(由學生提出觀點,相互補充後整理得出)略。

(目的是構建知識網絡,培養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

5、板書設計

第一章 化學反應及其能量變化

第一節 氧化還原反應

一、氧化還原反應

1.概念:從得失氧分析

2.特徵:從化合價的變化分析

3.本質:從電子轉移分析

C+CuO====Cu+CO↑

得氧:C氧化反應 化合價升高 失電子

失氧:CuO還原反應 化合價降低 得電子

Tags:説課稿 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