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圓柱與圓錐》説課稿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3.26W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説課稿,認真擬定説課稿,説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圓柱與圓錐》説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圓柱與圓錐》説課稿

《圓柱與圓錐》説課稿1

一、説教材。

《圓柱和圓錐》是北師大版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也是小學階段幾何知識的最後一部分新課內容,內容包括:面的旋轉、圓柱的表面積、圓柱的體積及圓錐的體積四小節,本節複習課旨在通過回顧梳理,交流互補,使學生將零散的知識在頭腦中串成線,聯成片,形成完整的知識網絡,加深各個圖形之間的內在聯繫,綜合運用有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課程標準》中對本學段的教學要求是:認識並掌握圓柱體、圓錐體的特徵,明白表面積和體積的意義,通過操作、實驗、轉化、類比、推理等邏輯方法得到表面積和體積的計算方法,掌握常用的體積(容積)單位,會計算一些形體的表面積和體積(容器的容積),並能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二、根據此要求以及學生的特點,我確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1、通過複習、交流,我會説出圓柱和圓錐的特徵和相關的計算公式。

2、通過練習、展示,我會運用公式正確解決有關圓柱的表面積和體積及圓錐體積的實際問題。

三、教學重點: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四、教學難點: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五、説教法學法。

本節課我採取“練習法”,讓學生在回顧整理、交流互補、鞏固練習、展示自我等一系列活動中掌握知識、發展智力、鍛鍊能力。

六、説教學過程

“複習課”作為數學課的一種基本類型,它不同於新授課的探索發現,也有別於練習課的鞏固應用,它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引導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整理,把分散的知識綜合成一個整體,使之形成一個較為完整的知識體系,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水平。承載着“回顧與整理,溝通與生成”的獨特功能。本節課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第一環節:談話導入,明確目標。本學期,我們結識了小學階段幾何形體中的最後兩位朋友,他們是——(圓柱和圓錐)。我們通過努力,知道了它們的來歷,摸清了它們的特徵,學會了計算圓柱的表面積、側面積、體積以及圓錐的體積,體會到了它在我們生活中的作用。今天,讓我們來盤點一下自己的收穫,重温一下它們相關的知識吧!今天我們就來複習,圓柱和圓錐。談話中,我把圓柱和圓錐比作朋友,拉近了學生和知識的距離,“知道了它們的來歷,摸清了它們的特徵,學會了計算圓柱的表面積、側面積、體積以及圓錐的體積,體會到了它在我們生活中的作用”這幾句話既簡要概括了本單元所學的主要內容,又給學生的複習活動提供了線索。

第二環節:回顧梳理、形成網絡。課前交流,(先獨立寫出圓柱和圓錐的特徵及圓柱的側面積、體積與圓錐的體積公式及其變形公式,再在小組內交流你的成果。)。這個環節當中,我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把《圓柱和圓錐》的相關知識進行分類整理,然後進行全班彙報。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相互啟發,相互補充,使知識的結構不斷完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整理與複習的能力。

第三環節:運用知識、解決問題。自主學習,本環節習題的選擇,我經過了精心考慮,題目具有一定的基礎性、啟發性;交流展示,本環節習題具有綜合性、代表性與典型性,有能“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題目,幫助學生從中找出解題規律與方法,也有一題多變的題目開闊學生思路,使學生通過複習有新的收穫、新的體會。

第四環節:達標檢測,檢驗學生的複習情況。

第五環節:課堂小結,通過複習,你對哪些知識掌握更牢固了,還有沒有疑點沒有解決,説一説吧!

七、説教學板書

《圓柱和圓錐》整理與複習

特徵:圓柱、圓錐

圓柱表面積、側面積

體積:圓柱、圓錐

《圓柱與圓錐》説課稿2

一、説教材

“複習課”作為數學課的一種基本類型,它不同於新授課的探索發現,也有別於練習課的鞏固應用。《圓柱與圓錐》複習課是小學階段幾何知識的最後一部分內容,它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圓柱和圓錐的有關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意在通過回顧梳理,使學生將零散的知識在頭腦中串成線,聯成片,形成完整的知識網絡,加深各個圖形之間的內在聯繫,為綜合運用有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打下基礎。

根據《課程標準》中對本學段的教學要求以及學生的特點,我確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1、通過整理和複習,使學生對圓柱、圓錐的有關知識掌握得更加系統、牢固,能熟練應用公式計算圓柱的體積和表面積以及圓錐的體積,並能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

2、通過自主梳理、合作交流等活動,初步培養整理、探究、概括的能力。

3、在複習活動中,感悟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繫,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為:知識的梳理和應用

教學難點為:認識圖形之間的內在聯繫及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二、説教法學法

本節課我採取的教學方法概括為以下三句話:回顧整理,以學生為主。鞏固知識,以練習為主。拓展提高,以思維為主。

三、説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回顧梳理、形成網絡。這個環節當中,我主要設計了兩部分內容,第一部分是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把《圓柱和圓錐》的相關知識進行分類整理,然後進行全班彙報。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相互啟發,相互補充,使知識的結構不斷完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整理與複習的能力。第二部分主要是讓學生觀看動畫演示,來回顧學過的知識,這裏的動畫內容主要包括了學生學習《圓柱和圓錐》的過程和知識點,採用這樣的教學手段,可以使原本枯燥無味的複習課課堂趣味化,可以使靜止的數學問題動態化,同時也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第三環節: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我本着“重基礎、驗能力、拓思維”的原則,設計如下4組練習題

(1)基本應用

(2)靈活運用

(3)熟能生巧

(4)強化訓練

學知識是為了用知識,只有將所學知識靈活運用於生活實際,才能使知識得到更深的理解和內化。

這節課的最後,我選取了一些世博會上的精彩圖片供給學生們欣賞,一方面是作用是讓學生經歷一次短暫的愛國主義教育,另一方面是讓學生真正體驗到學習的價值,體會數學來源於生活也服務於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