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大班藝術説課稿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1.16W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説課稿,是説課取得成功的前提。那麼説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班藝術説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大班藝術説課稿

大班藝術説課稿1

一、説設計意圖

為了使幼兒獲得快樂的源泉,掌握表達感情的工具,使幼兒能在快樂的唱歌活動中得到身心全面健康的發展。我們大班教研組經過研討圍繞我園目前上音樂活動中能讓小朋友熟記歌詞,並有感情的演唱,設計了這節課。

二、説活動目標

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我確定目標為:

1.通過演唱歌曲,能夠感受歌曲給孩子帶來的快樂。

2.理解歌詞內容,熟記歌詞,並能有感情的演唱。

3.用樂器來感知音樂中的節奏。

三、説重點難點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重點定位於:理解歌詞內容,熟記歌詞,並能有感情的演唱。活動難點:用樂器來感知音樂中的節奏。

四、説活動準備

圖片、歌曲磁帶、打擊樂樂器。

五、説教法

《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玩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因此本節活動教師除了以親切、飽滿的情緒影響孩子外,還採用了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在當中使用的教學方法有:導入法情境、演示法、交流討論法、啟發聯想法、情緒體驗法。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做到寓教於樂。

六、説學法

我創設了一個學習的氛圍,引導幼兒自主地參與到音樂活動中,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引導幼兒去感受、體驗樂曲,並根據樂曲作出他相應的反應,在“玩中學,學中玩”,儘量營造寬鬆的環境,讓幼兒樂學。

七、説教學程序

根據欣賞的一個過程以及每節活動的一個循序漸進的原則,我設計了以下的幾個環節:

1、以故事導入,目的想吸引幼兒的興趣。

2、欣賞樂曲

在此環節中,我沒讓盲目的去聽歌詞,而是我讓孩子帶着問題去欣賞。

3、在情境中記憶歌詞。把歌詞變成一幅圖畫,讓孩子更好地去理解和記憶歌詞。

4、聽音樂試着打節奏為用樂器做準備。

5、最後進行樂器表演,從中感知節奏並體驗快樂。

八、説反思

大班藝術説課稿2

我今天説課的內容是大班藝術《春天的色彩》。

我的課程設計意圖是春天到了,孩子們開始了豐富好玩的户外踏青活動,在與幼兒交談過程中,發現孩子們眼中的春天很是美麗,有五顏六色的花,小草發芽了,燕子飛回來了,春天可以放風箏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提到藝術是人類感受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重要形式,5-6歲幼兒能向他人介紹所發現的美的事物,能用多種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現手法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象,結合我班幼兒在繪畫方面的興趣和能力,特安排了本次教學活動。

本次教學活動共有三位教學目標:

一、情感目標:感受春天的美,體驗繪畫的樂趣;

二、能力目標:能大膽進行線條組合並大膽運用色彩;

三、認知目標:幼兒大膽繪畫,用各種線條繪畫春天。

該活動的重點是幼兒能熟練繪畫各種線條,難點在於幼兒如何將線條進行組合,如何運用色彩。

我的活動準備包括:

一、教具:音樂《春天在哪裏》,U盤,音響;春天景象圖片;

二、學具:排筆、顏料、圖畫本、圍裙各若干。

本次活動教學過程,我將分四個環節開展:

第一個環節是音樂導入,激發幼兒興趣。在本次環節中,我將播放音樂《春天在哪裏》,激發幼兒對春天的回憶,發展了幼兒的記憶力;

第二個環節是圖片展示,分組自由討論。在這個環節裏,我將分兩步:第一步我將組織幼兒談話討論,通過提問春天你看到了什麼,它們是什麼顏色,什麼形狀等話題,讓幼兒説出春天的景象,在此過程中發展了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第二步出示圖片,組織幼兒集體觀看春天景象,進一步加深對春天的認識,在此環節中發展了幼兒的觀察能力。

第三個環節是幼兒創作,教師巡迴指導。組織幼兒分組進行繪畫,我將適當進行指導,對能力強的幼兒予以肯定,對能力弱的幼兒予以引導,通過此環節幼兒能大膽繪畫發展了幼兒的繪畫能力。

第四個環節是作品交流與分享。我將對部分作品進行點評,肯定幼兒的優點與進步;請最富有創作力的幼兒上台分享自己的創作想法。

教學結束後,我會和幼兒進行活動延伸,將所有的作品一起粘貼在作品欄中,並要求幼兒收集有關春天的實物,投放至區角中。

我的説課完畢,謝謝!

大班藝術説課稿3

一、説目標

《幼兒園工作規程》幼兒園保育教育目標中明確指出美育的目標是“萌發幼兒初步感受美和表現美的情感”。依據《規程》中指出的美育目標,結合大班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確立了本次藝術活動的目標為:

目標一是情感目標,引導幼兒欣賞插花藝術,感受插花藝術的色彩美、造型美,體驗成功的快樂。

目標二是能力目標,讓幼兒嘗試插花,掌握插花的基本方法,能初步表現出插花藝術的美。

二、説選材

插花藝術在我國有着悠久的歷史,隨着人民羣眾物質文化水平的提高,插花藝術已經成為人們的一種精神文明的需求。而幼兒也非常愛花、愛草、愛葉,經常畫它、唱它、撫摸它,擺弄它,這是幼兒“愛美”情感的自然流露。我受花店裏藝術插花的啟發,何不把這些美麗的插花“搬”到我們的教育中來,從而美化我們的環境,陶冶幼兒的性情,使幼兒感受生活中的美,萌發審美、表現美的情趣。因此,我就選擇了插花藝術活動。

大班幼兒的動手能力已有一定的基礎,讓幼兒嘗試插花,能使幼兒的動手能力進一步得到發展,滿足幼兒嘗試的.慾望。

三、説教學方法

在活動設計中我主要運用了邱學華先生提出的根據濃度教學法“先練後講”的嘗試原則組織教學。先練——是讓幼通過看看,試一試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學習知識技能。後講——是教師給予幼兒操作者的正確指導、啟發、評價與鼓勵。

第一.激發幼兒主動嘗試的願望

運用創設嘗試環境的方法,讓幼兒觀察各種插花,激發幼兒願意嘗試的積極情感。

第二.給幼兒各種嘗試材料

豐富的嘗試材料是幼兒進行嘗試的物質基礎,我讓幼兒根據觀。

察後的感受嘗試插花,鼓勵幼兒想一想,試一試,讓幼兒自己選擇、操作。幼兒嘗試後,讓幼兒自己比較、討論、講述。

第三.教師講解

幫助幼兒解決難點,幫助幼兒歸納整理,也就是嘗試教學理論中的“先練後講”,經過我的講解示範,總結出正確的插花方法,幼兒在正確方法指導下再進行嘗試。

四、説教學過程

首先設置豐富的插花藝術環境,讓幼兒觀察插花的造型、顏色。

等感受其藝術美,懂得怎樣插花才好看,從中體味大自然可以創造美,人們通過勞動也能創造美。其次在幼兒觀察認識的基礎上,我提供插花的材料與工具,介紹其功用。讓幼兒嘗試插花,從中瞭解幼兒感受和理解插花的程度,在操作中,我提醒幼兒有秩序,互相謙讓,按需要選取材料。幼兒操作完畢,我從幼兒的作品中挑出幾盆,對照範樣討論,怎樣才更好看?幼兒通過觀察對比,尋找答案。然後教師示範,知道花朵顏色有深和淺,大花插在下,小花要偏上,選三個主枝為宜,三主枝插法不一,或直或斜,或高或低,並選擇合適草,葉類搭配襯托。

在老師示範後,幼兒再次嘗試,放上輕柔悦耳的音樂,讓幼兒置身於優美的聽覺藝術中,對個別忽略插花規律的幼兒及時予以幫助,讓他停下來,與範樣做比較,找出自己作品的不足之處,及時修改,使每個幼兒的作品比前一次都有所提高。最後,展示幼兒插花作品進行欣賞,自由討論,然後再請三、四名幼兒在集體前講講自己認為最好的一盆作品的優點和理由。通過欣賞與講評,進一步提高幼兒對美的欣賞與創造能力,體驗成功的喜悦。同時我啟發幼兒把自己創作的插花布置在幼兒園的各個地方,讓大家欣賞通過自己勞動創造的美。

整個教學活動讓幼兒自己去觀察、欣賞、嘗試、比較、討論、講述,通過幼兒的自身的活動掌握了插花的要點,使幼兒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