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早發白帝城》説課稿範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2.76W

一、依據課標説教材

《早發白帝城》説課稿範文

唐詩《早發白帝城》是(北師大版)二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北師大教材的編排特點為單元主題式,本詩是單元主題為“遠行”的一篇主體課文。全詩運用誇張手法,以輕快的筆調抓住極具特色的迴盪在耳畔的猿聲和早已越過萬重高山的輕舟,竭力描述了長江水流之急,輕舟之快,景色之奇,充分表達了詩人無比喜悦的心情。該詩氣勢豪放,畫面明麗,情感歡悦,意韻暢達,是膾炙人口的名篇。

《語文課程標準》在“階段目標”中指出:要引導兒童誦讀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及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早發白帝城》這篇課文,圖文並茂,是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文化、培養審美情趣的極好教材。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依據課標理念,充分發揮文本的資源優勢,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形成良好的語感。

評:站在“課標”高度分析教材,言簡意賅,表現出教者居高臨下,把握教材的能力。

二、以學定教説目標

二年級兒童在學前班就已接觸古詩和兒歌,加上前幾個學期的學習,對古詩有了初步的認識,也表現出極大的學習興趣。

基於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學情,我預設本課的教學目標為:在知識與技能方面,學會7個生字,滲透性識字9個,辨認多音字“朝、重、還”,有感情地背誦全詩;在過程與方法上,利用工具書理解重點詞義,教給學生邊讀邊想的學習方法,培養想象能力和語感;在情感價值觀上,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熱情,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為更好的達成教學目標,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為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文,根據兒童認知水平來理解詩意;難點是通過詩文的學習,體會作者喜悦歡快的心情。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將採用以下教學策略。

評:着眼於人的發展,目標定位正確,重難點揭示清楚,且行文上下過渡自然。

三、整合資源説策略

一是情境再現策略。主要通過CAI課件,圖文對照,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引領學生進入詩的意境。

二是以讀促悟策略。在教學中,實行多向互動,通過多種形式導讀,使學生讀中感悟,把文本中“輕舟疾飛”的意境內化為學生腦中的圖視,從而體會作者歡快愉悦的情感。

三是拓展延伸策略。鼓勵學生自主探究,用自己的經驗自學相關古詩,把教與學,學與行緊密聯繫,讓學生享受成功的快樂。

本課的教學將用一課時完成(不含課外延伸)。

評:教法、學法、課程資源融為一體,把新課程理念內化為教學策略。

四、多向互動説過程

依據課堂教學靈性化,情感化的理念,本課的教學流程大致為四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解詩題知詩人

課始,談話激趣:同學們,你們喜歡唐詩嗎?你們都讀過哪些唐詩?這些詩你們是從哪兒學的呢[讓學生背背説説,意在瞭解學生課內外古詩學習情況]?今天老師將和你們一起學習大詩人李白寫的《早發白帝城》,大家願意嗎?隨着學生的回答,老師相機板書課題--早發白帝城,並讓學生看老師在田字格中寫“帝”字。齊讀課題後提出問題:小朋友,你們知道白帝城在哪兒嗎?李白為什麼要到白帝城呢?當學生急於想知道問題答案時,教師順勢介紹白帝城的傳説及地理位置,並講講李白獲罪遇赦的故事。這樣,以講故事的形式相機交代背景,引導學生解詩題、知詩人,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全詩作了鋪墊。

(二)、自主合作讀詩句明詩意

當學生對詩題,詩人有了初步瞭解之後,教師組織學生自主讀詩,合作學習。在學習中發現問題,在交流中解決問題。

第一步出示目標,讓學生自學。

第二步檢查識字情況。通過摘星星、開火車等活動檢查識字,並讓學生説一説是怎樣記住這些生字的`。重點指導“還、朝、重”這幾個多音字的讀法,並讓學生記住“啼、猿、辭”的結構。

第三步檢查讀詩情況。看是否讀通、讀順、讀準。

第四步,交流評價。對不理解的詞語,鼓勵學生互動學習,自行解決。重點理解:“辭、還、啼不住”等詞語。在理解重點詞的基礎上,讓學生互相説説這首詩的大意,教師相機點撥。

(三)、品讀揣摩入詩境、悟詩情

這一環節,我力求通過“三讀”,把文本中“輕舟疾飛”的意境內化為學生腦中的圖視,達到學生個性化體驗,使之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

1、圖文對照導讀

首先,出示[CAI課件1] 彩雲繚繞的白帝城圖(從白城巍峨、朝霞燦爛中體會景美人歡;導讀第1句)。

接着,出示[CAI課件2] 白帝城到江陵的線路圖(從“千里”與“一日”的鮮明對比中體會行船之疾、詩人的心情之歡,體驗讀第2句。)

再出示[CAI課件3] 三峽壯麗的風光圖(青山峭拔、輕舟漂飛,體會詩人逍遙自在、快樂如風之情。美讀第3、4句)

最後出示[CAI課件4] 飛舟放歌圖(根據動態的畫面有創意地齊讀全詩,體會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意境)。

2、個性體驗品讀

在導讀的基礎上,學生閉上眼,邊品讀邊馳騁想象。老師相機誘導:你在詩中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學生喜歡哪一句,就讓他讀哪一句,教師通過激勵評價,鼓勵學生讀出自己的感悟,讀出自己的體驗,努力走進詩人無比歡悦的情感天地。

3、整體感悟賽讀

當學生張揚自己的個性,讀出對詩的理解後,老師也參與進去,開展“小李白”賽詩活動,把全詩連起來讀:“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讀出詩的整體美,意境美。在整體感悟的基礎上,讓學生用小李白的口吻把自己此時的感受用一兩句話説出來。

(四)、實踐拓展求內化促遷移。

一節好課的結束應該是學生課外知識積累的開始。這一環節,我分二步走。第一步,指導寫字,並讓學生説一説“猿”和“啼”的字意關係;第二步,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去自學其它詩文,促使能力遷移。

本課的板書設計由青山、江水、輕舟等背景和整首詩構成,通過CAI課件將圖文並茂的畫面展現在學生面前,以突出教學的重點。

評:以上環節,把讀與悟、想與説、課內與課外融為一體,通過想象美讀、比較品讀、個體賽讀、集體賞讀,使學生獲得基本的情感體驗,並感受語言的優美。CAI課件的相機出示,使教學難點的突破水到渠成;另外,通過語文實踐活動,促成學生知識能力的遷移,培養了探究精神。

總評:本設計體現了下列特色:一是以讀為主、培養語感的本體特色,二是尊重差異、自主探究的創新特色。過去教古詩,都是逐詞逐句分析講解,教師包辦代替多,學生讀悟少、體驗少。本課的教學設計根據二年級兒童的認知特點和個性差異,通過多種形式導讀,以讀促悟,批文入情,促使學生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達到明意、入境的境界。在學習中,兒童對詩的理解可能是朦朧的,淺層的,但在學習中擴大了識字量,培養了想象能力和語感,感受到了景色的美,體驗到了作者的情,這都是了不起的收穫。另外,鼓勵兒童運用自己的學習經驗去自學其它詩文,去自主探究,久而久之,就能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