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看雲識天氣》説課稿範文(通用5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2.8W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寫説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看雲識天氣》説課稿範文(通用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看雲識天氣》説課稿範文(通用5篇)

《看雲識天氣》説課稿1

一、説教材

《看雲識天氣》是人教社中語室組織編寫的三年制初一語文上學期第四單元第二篇課文,本文是一篇生動的科普文章。主要是介紹雲和天氣的關係以及看雲識天氣的基本經驗。文章緊密聯繫生活,語言生動形象,表述層次明白清晰,很適於作為典範文章進行閲讀教學。學生不僅能從中學到相關科學知識,還能培養獨立閲讀能力,並且更能養成在學習中細緻觀察生活、樂於思考問題的良好習慣。

《學習的革命》一書中指出:“在教育領域,一個主要原則是:人們對喜歡的東西會學得最好,用所有的感官學會學得更快。”這篇課文我從激發學生的興趣入手,從學生的生活本身和經驗出發,讓學生帶着社會生活的體驗走進課堂,經過小組學習和師生互動,在成就自我當中讓學生帶着在語文課堂上的收穫走向生活實踐。

二、説學情:

《看雲識天氣》一文,選取的對象是學生們熟知的一種自然現象——雲,對於這一熟悉的自然現象所包含的科學知識,初一年級的學生們關心的甚少,瞭解得甚少;再者這篇文章也是他們初次接觸説明文,對學習説明文沒有經驗上的儲備。但他們有一個突出的優勢就是活潑好動、爭強好勝,並且願意合作,善於合作,樂於探究,因此本篇文章學習起來,沒有什麼太大的阻礙。

三、定目標:

根據新課程的要求、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學生本身已經具有的生活經驗及本單元的特色,努力促使學生達到這樣的三維目標:

1、知識和能力:

本文的知識性強,但並不深奧,所以在本文的學習中要注重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科技信息的能力,歸納和概括知識要點的能力。本文的語言也很生動,因而在學習中要教給學生善用修辭、善用描寫、善用諺語等寫作手法。本文的結構層次條理清楚,學生中要教給學生環環相扣、有條不紊的構思方法。

2、過程及方法:

教師在教此文時,要改變過去那種拿起書就説這是一篇説明文的這種傳統的舊的教學方式,因為新課標、新教材明確要求要淡化文體,學習中應練習快速閲讀,準確概括各段要點的能力;練習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練習學生拓展思維,積累的能力。在學習中,要讓學生當主人,讓學生充分動起來。

3、情感態度價值觀:

學習本文要善於引導學生能細心觀察自然界中萬事萬物,從而激發學生去了解自然,研究自然,探索自然的興趣,調動學生對大自然無比熱愛的感情,為學生今後從事科學研究奠定堅實的感情基礎。

四、析教法:

這是一篇科普文章,它有其自身特點,集知識性、趣味性於一體。因此在教學本文時,教師要儘可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從讀中獲取信息,從讀中探究科學知識的神奇與奧祕,從讀中體會生動活潑的語言的妙處,從讀中開啟學生的思維,由此及彼展開豐富的聯想。這裏所説的讀是要真正地讀進去,讀法多樣,快速默讀與大聲朗讀、齊讀與個別朗讀等。快速默讀主要是讓學生能夠準確歸納概括知識要點,大聲朗讀主要是讓學生體會本文語言的生動性,齊讀是為了體現語言的節奏美,個別朗讀主要是為了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當然,除了讀這種方式以外,説也是一種很重要的方式。從説中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從説中鍛鍊學生的膽量,從説中獲取教材上所沒有的課外知識。總之,在説中培養學生自主、大膽探究的能力,從而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本篇課文的教學用三個步驟來完成。

(一)激發學習興趣,揭示學習內容:

激趣是一個教學中不可小覷的環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對學習的內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再大的困難他也願意去克服,學起來自然主動積極,而且學習效果也好。激趣的方式靈活多樣,講故事、猜謎語、聽歌曲、看掛圖等不一而足。在教學本文時,可啟發學生猜以下有關自然現象的謎語:“大哥最愛跑,二哥最愛哭,三哥最愛叫,四哥把燈照,五哥摸不清,模樣最花哨。”並由此謎語順暢引出新課學習《看雲識天氣》。

(二)師範讀課文,學生儲存重要信息:

科普文章的學習,主要是讓學生獲得知識,而知識的獲得直接讓學生在書上找,培養不了學生的能力,老師讀,學生聽,這樣可以培養訓練學生聽的能力,也能讓學生注意力集中,培養迅速提煉主要信息的能力。

可這樣設計此環節:教師範讀課文,學生不看書,專注的聽老師讀的內容,並隨時記下聽到的內容要點,然後全班交流聽記情況,交流時,教師適時地有針對性地進行強調或補充。

(三)快速瀏覽,鞏固獲得的信息,準確概括內容要點:

以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在初步瞭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認真閲讀,加深對課文內容的認識理解,並列出內容提要。此環節在於引導學生深入閲讀文本,並準確感知課文主要內容,為後面的能力訓練打下基礎。

具體操作方法是:讓學生快速默讀課文,對已經提煉的主要內容做更深入的瞭解,並作一些旁批,列出本文的內容提要。然後以小組為單位,交流各自整理的內容提要,相互學習補充。最後,每組推薦一名代表在班上發言,全班交流。

《看雲識天氣》説課稿2

一、説教材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教材是按內容來編排的。《看雲識天氣》屬於科普説明文,具體編排在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二課,它和該單元其他四篇介紹科學知識的文章一樣,反映了語文和科學的關係,體現了新教材培養學生科學精神的編輯理念。

(二)三維目標

根據以上分析,結合新課標教學目的和要求,再聯繫學生實際,我確立了三維目標(屏幕顯示)。

(三)重點難點

考慮到《看雲識天氣》是七年級學生第一次接觸到的説明文,閲讀此類文章,學生會無從下手。於是,我決定從文章結構入手,將重點確定為概括內容要點、理清寫作思路,把説明文和記敍文緊緊銜接起來。十一二歲的孩子,對種類繁多的雲可能會眼花繚亂,因此,本課的教學難點就在於學會怎樣看雲識天氣。

二、説教法

新課標在《教學中應重視的問題》中指出,教學過程應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掌握科學的訓練技能,全面提高語文素養。為此,我準備用自主合作為主要教學法,遵循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現代教學理念,營造和平、民主的教學氛圍。

三、説學法

當然,學生才是閲讀的真正主人,教學是為促進學生的發展服務的。所以,我打算讓他們用圈點勾畫的方法來篩選信息,概括內容要點。教學中,我還會引導他們領悟和掌握閲讀和寫作的方法,為他們今後的語文學習打下基礎。

四、説過程

基於以上考慮,我準備用以下七個步驟(屏幕顯示)來完成這節課的教學。這七步是環環相扣,循序漸進的,既有閲讀上的要求,又有方法上的提示指導。

(一)導入

上課開始,用同學們耳熟能詳的《草船借箭》的故事導入,神機妙算的軍師諸葛亮看雲識天氣,料定三日後必有大霧。我再不失時機地插入導語,幾句簡短的話,吊足學生的胃口,讓他們躍躍欲試,順利地過渡到下一環節:默讀。

(二)默讀

這一環節,引導學生運用整體認知的辦法,在快速默讀的過程中勾畫句子,訓練捕捉關鍵信息的能力。抓住“最基本的經驗”來概括內容要點,理清寫作思路,突出教學重點。這些句子提綱挈領,在文中既是中心句,又是總起句。於是,水到渠成地總結出閲讀與寫作的一般規律。

(三)精讀

瞭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我決定有重點地精讀。大聲朗讀第三自然段,圈點勾畫,進一步瞭解各種雲的名稱、形態及其與天氣的關係。魯迅説讀書要“自己思索,自己做主”。郭沫若也説,“用自己的頭腦來想,用自己的眼睛來看,用自己的手來做”。這些讀書箴言,都強調了自主閲讀最可寶貴的品格。於是,我決定採取一個大膽的方法,讓學生自主閲讀第四五六自然段,梳理清雲或光彩及其與天氣的關係,給學生一個自主學習的空間,又為突破難點做好鋪墊。為了幫助學生實現自身價值,將自己的研究成果與大家共享,我設計了成果展示,讓學生相互啟發補充,感受合作學習的快樂,為他們進一步的探究開闢了道路。

(四)品讀

葉聖陶先生指出,“凡學習語言文字,如不着眼於形式方面,只在內容上去尋求,結果是勞力多而收穫少”,光走“從內容上尋求”這一步,不是完整的語文課。因此,在引導學生熟悉文本之後,又安排了品味語言這一環節。“教材無非是一個例子”(葉聖陶語),語文最基本的特徵是以語言為核心,通過對語言的品味,達到感知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發展語言的目的。所以,我又安排了仿寫。同時,我還準備有的放矢,讓學生了解一些令文章語言生動起來的方法,為今後的寫作服務。

(五)演讀

在熟悉了各種各樣的雲彩之後,我準備採用更個性的辦法,讓學生學以致用,親自預報天氣,真正突破“怎樣看雲識天氣”這個難點,並且帶給他們心理上的肯定,活動空間上的拓展和思想上的放飛!21世紀的課堂,應該是學生成為真正主體的課堂,而“説”恰恰是他們充分發揮個性,表達思想的方式之一。他的課堂他作主!“民主、科學、個性”的理念,應當成為閲讀教學的靈魂。為了激活學生的思維,我打算給學生展示一段可視材料,看一看預報員是怎樣從人文角度進行天氣預報的。之後分小組合作探究,學生之間的多向交流不僅提高了學習效率,而且給了他們思維馳騁的空間。

(六)總結

最後,讓學生漫談收穫體會,對教學內容進行梳理、歸納、總結,鞏固加深所學知識並使之系統化。

(七)作業

課的結束並不意味着學習的結束,我還要告訴學生,學習不能滿足於課本,生活中處處可以學習語文。由課內學習向課外學習延伸,調動自己的日常生活積累,説説自己熟悉的諺語。真正達到“課內長骨,課外長肉”的美好境界,讓課堂架起通向生活的橋樑。

五、説板書

課堂是一個信息不斷傳遞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板書作為一種無聲的語言,是對教材內容進行高度濃縮後提出的精華。這則板書(屏幕顯示),選擇了文中的關鍵詞語組合而成,文字簡潔,學生通過它能聯想到整篇課文內容,便於抓住要領,形成整體認識。

六、説反思

新教材不強調文體的學習,而強調學生閲讀概括和篩選信息的能力。所以,我有意淡化説明文這一體裁,讓學生用記敍文的思維模式去閲讀説明文。為了增強直觀性,我特意選擇了各種各樣的雲圖片,營造一種與文章內容相一致的背景。當然,隨着科學的不斷髮展,説明文應該具有時代的氣息。可設計加工文章結尾的訓練(“看雲識天氣”的侷限性)。這樣,可以提高學生探索的興趣。從以往的教學中,我看到了不足,但值得慶幸的是,我找到了補救的措施。讓我以此自勉吧!

《看雲識天氣》説課稿3

一、説教材

教材內容

本文是一篇介紹雲和天氣關係的科普文,文章成功運用了分類説明、打比方説明等方法,使得內容準確生動、層次明晰。

知識目標:

1、理解、積累“峯巒、預兆、輕盈、均勻、崩塌、瀰漫、徵兆、一霎間、千姿萬態、變化無常”等詞語。

2、反覆朗讀課文,識記一些關於天氣方面的諺語,增加生活常識。

能力目標:

1、複習鞏固比喻的修辭手法,積累文中比喻,體味語言準確生動的特點。

2、學習常用的説明方法,特別是打比方和分類別。

3、練習快速閲讀,概括課文內容要點。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和留心自然現象的習慣。

3、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快速閲讀,概括課文內容要點。分析本文寫作層次清晰的特點。

教學難點:

分析、把握課文主體部分怎樣看雲識天氣的內容和結構層次。

二、説教法

1、結構、層次:

從學生活動角度主要設計為三個環節:快速閲讀整體感知——選點品讀——遷移擴讀。

2、 具體方法:

(1)朗讀法。本文雖是介紹科學知識的説明文,但語言生動、描摹細緻、用語準確,反覆誦讀中體會生動説明的好處。

(2)觀察與聯想。本文語言生動,表述形式多種多樣,作者大量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通過細緻的描繪勾畫出了千姿百態的雲。教學中引導學生從實踐中觀察和總結,激發豐富的聯想,鼓勵説出更有創意的理解。

(3)圖表概括法。課文主體部分重點介紹怎樣看雲識天氣,這部分涉及的雲層、光彩種類繁多,變化複雜,可引導學生通過列圖表,使之結構層次清楚,內容明確。

3、手段及依據:

教學手段方面,設想運用簡單課件輔助教學,做到實用、有效,不搞花樣。提供文字材料以提示重點作資料參考,圖片畫面的運用也僅為激發聯想想像而設,堅定語文課堂“文本學習為主,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教學立場。

三、説學法

學生在充分預習、熟悉課文的基礎上,必須掌握以下學法:

自主學習法要求學生必須學會使用工具書,養成看課文註解,自學課文的好習慣,自主參與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去,如課前預習、課上積極思考踴躍發言、課後及時複習鞏固等。經過自學,應基本讀準字音、理解課文內容。我國的當代教育家魏書生、錢夢龍、黎世法等人的教學論都特別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法。

誦讀品味法要求學生在自主學習,掃清文字障礙,初通文意後,能通過反覆涵詠朗讀品味,讀出文中的韻味,還課堂以朗朗書聲。通過讀可以對學生進行美的薰陶,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優秀文化的精神。

創造性學習法要求學生有豐富的想象力,大膽創新的精神,學會聯想、想象、體味、感悟、遷移、轉換,才能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新的東西來,嚐到學習與創造的成功的喜悦。我國著名教育家王森然的王氏教學理論以及徐錦熙的三段教程論都特別重視學生的.發展性創造實踐,日本東京文理大學的垣內鬆三教授的教育理論也極力推崇讓學生進行創造性學習,足見,創造性學習法是有其較強科學性的。

四、説教學過程

教學板塊之一:快速閲讀活動。

活動目的——整體感知。

1、學生快速閲讀全文並思考

(1)本文是一篇科普文,主要介紹雲和天氣的關係。切合文題揭示雲和天氣關係的語詞是什麼?它運用了什麼説明方法?

(2)有關雲和天氣的關係,文章是從哪兩個方面説明的,找出標出説明角度變化的語雨、句。

(3)全文是按什麼説明順序來寫的?

提示:你從哪些語句中可以發現文章的層次結構,並由此概括出主要內容?

【方法積累】:在閲讀中抓住關鍵語句(過渡句、總領句、段中心句、總結句),有助於發現文章層次結構,熟悉課文內容。

(4)課文主體部分對雲和天氣關係的具體細緻的介紹,第1段的概述在語言運用上的顯著特點是形象生動的比喻的運用,試具體分析其作用。體會生動説明的妙處,掌握打比方的説明方法。

教學板塊之二:選點品讀活動。

活動目的——列表歸納雲與天氣變化關係,掌握常用的説明方法,體會本文寫作層次清晰的特點

列表分析雲與天氣關係——輔以圖片,讓學生閲讀後直觀感知各種雲彩變化和天氣變化的對應關係。

(1)語段中清晰的思路是通過分類別的方法表現出來的,請以簡表的形式列出晴天雲的形態變化、特徵以及預示的天氣變化等情形對比。教師指導學生完成。

(2)第4、5、6段的寫作思路與第3段相同,請學生仿照對第3段的分析以圖表的形式標示這三段的內容要點。

學生合作完成,教師適當引導。

教學板塊之三:課堂練習及延伸閲讀。

活動目的——體會語言的生動性,掌握本課的説明方法,識記一些關於天氣方面的諺語,增加生活常識。培養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和留心自然現象的習慣。

1、本文的語言生動形象,又十分準確。在括號內選擇恰當的詞語填空。體會其表達效果。

2、下面一段話的句序被打亂了,將理順後的句序寫在後面的方格內。

3、指出下列各句使用的説明方法或修辭手法。

4、如果將下面一段描寫天氣的語言改成天氣預報的語言形式,請用恰當的語言表述。

5、蒐集更多的看雲識天氣的諺語。

五、板書

一(1) 關係密切 總層次清晰

二(2—6)雲 識 天氣 分思路明確

三(7) 意義、侷限 總一目瞭然

説明方法:分類別 舉例子打比方

説明順序:邏輯順序

説明方式:生動説明平實説明

我的説課內容結束。

《看雲識天氣》説課稿4

一、教材分析

1、單元教學目標:

(1)單元內容:

第四單元是反映自然世界的單元。共安排了五篇課文,其體裁、題材等豐富多樣,主題集中,《化石吟》是一首科學抒情詩;《看雲識天氣》是科普説明文;《綠色蟈蟈》是觀察隨筆;《月亮上的足跡》是記敍文;《山市》是一篇文言文,總體上是繼第三單元之後,以對自然界進行科學探索為內容組成。

(2)單元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目標: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知識和能力目標:豐富學生的科學知識,提高學生閲讀現代科技文的能力和蒐集篩選信息的能力;

過程和方法目標:練習用較快速度默讀課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內容大意;在探究活動過程中獲得一些蒐集資料和研究問題的方法。

(3)教學時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對於本單元教材的處理方面,教參提出了以下幾點意見:

①注意兼顧三個維度,注意滲透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

②淡化文體,強調綜合,以培養閲讀能力和研究能力為主;

③不要把閲讀課上成地理課、生物課或其他科學課;

④多以討論課或探究課的方式來進行教學,目的是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⑤加強課外語文實踐(包括閲讀),開展科學活動;

⑥加強語言積累,讓學生每人備一本“摘抄本”,摘抄優美的詞、句、段。

2、《看雲識天氣》教材分析

(1)內容分析:

《看雲識天氣》是一篇舊課文,作者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從兩個方面介紹了雲和天氣的關係:不同形態的雲和天氣的關係;不同光彩的雲和天氣的關係。從寫作上看:。層次清楚,有綱有目;。能抓住雲的特點來進行説明;。語言準確,運用比喻、擬人和排比等修辭手法,把雲寫得生動形象;運用了下定義、列數字、打比方、分類別等説明方法。

(2)教材的處理:

這篇課文特點鮮明,做為教學內容來看,切入點很多,過去通常把它當作説明文來處理,學習説明文的寫作方法和説明方法,但從新教材看,第一二冊並不強調文體的學習,強調的是練習學生的閲讀概括和蒐集篩選信息的能力,甚至提出,教學時不必指出它是什麼文體,顯然課文作為教材的功能發生了變化,因此,在教材處理內容取捨方面,我兼顧了兩個方面:一是重點練習學生快速閲讀,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內容大意,提高學生蒐集篩選信息的能力;二是適當複習介紹説明文的文體知識。

二、教學目標

1、練習快速閲讀,概括課文內容要點,理清文章思路。

2、豐富科學知識,提高蒐集篩選資料的能力。

3、積累課文中的比喻句,並領會運用這種修辭方法的好處。

4、培養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和留心自然現象的習慣。

三、課時劃分

第一課時教學目標:

1、練習快速閲讀,概括課文內容要點,理清文章思路。

2、豐富科學知識,提高蒐集篩選資料的能力。

3、培養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和留心自然現象的習慣。

第二課時教學目標:

1、積累課文中的比喻句,並領會運用這種修辭方法的好處。

2、學習課文語言準確的特點,複習説明方法,瞭解本文寫作特點。

教學重點:

1、練習快速閲讀,概括課文內容要點,理清文章思路。

2、豐富科學知識,提高蒐集篩選資料的能力。

教學難點:

概括課文內容要點,理清文章思路。

四、學情分析:

朗讀能力方面方言較重,對語文學習來説是一大障礙,對課文的整體把握能力比較欠缺,缺乏比較系統的學習方法,因此我在問題的設置和學法指導方面儘量做到具體,注意梯度,易於操作。

五、教學方法

教法:導讀法——創設情景,指導、點撥。

學法:小組學習和自學相結合,指導學生在小組學習中掌握方法,在自學中實踐提高。

六、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三部分

(視頻:創設情景,激發興趣;圖片:增加感性認識;圖表:提高效率。)

教學環節設計

(一)激發興趣,揭示課題,明確目標

1、播放錄像片段《天氣預報》。

2、談談天氣。(收聽或收看)

3、出示《蘇軾避雨》,引出課題。

4、明確學習目標。

(1)整體感知,概括內容要點。

(2)快速閲讀,理清文章思路。

(3)豐富科學知識,提高蒐集篩選信息的能力。

(設計意圖:由《天氣預報》和《辛棄疾避雨》視頻和動畫片段,創設情景,揭示課題,激發興趣,發佈“張掖天氣預報”這一設計讓學生身臨其境,進入情境獲得切實的感受。通過此環節,引起學生與課文對話的慾望。同時也使學生明白,獲取天氣預報這一信息的渠道是廣泛的,包括電視、電話、手機短信、經驗判斷等方面,要注意從多方面蒐集信息,最後明確本課學習任務是學習《看雲識天氣》,明確學習目標。)

(二)檢查預習,感知課文

1、注音:峯巒 一霎間 預兆 徵兆 瀰漫 輕盈 月暈

2、抽查朗讀:(2)(5)(7)。

3、範讀,練習朗讀:指名1人朗讀。

(設計意圖:旨在掃清閲讀障礙,通過抽查片段朗讀和練習片段朗讀,把學生迅速帶入課文閲讀當中,為進入下一個環節作準備。)

(三)快速默讀課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1、出示問題:快速默讀課文思考

(1)文中哪句話點明瞭“看雲可以識天氣”?

(2)看雲識天氣的基本經驗是什麼?

(3)哪些雲是天氣晴朗的象徵?哪些雲是陰風雨雪的預兆?

(4)我們還可以根據雲上的什麼現象推測天氣的情況?

(5)給課文分段並歸納段意。

2、全班交流。

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雲和天氣的密切關係,説明看可以看雲識天氣。

第二部分(第2-6段):具體介紹雲的形態變化,雲上的光彩現象同天氣的關係,從而説明怎樣看雲識天氣。

第三部分(第7段):説明看雲識天氣的意義、方法和侷限性。

(設計意圖:限識5分鐘快速閲讀課文,根據思考題概括課文內容要點,通過分段訓練,理清課文思路,從整體上把握課文。這一環節實際也是訓練學生獲取關鍵信息的能力以及篩選、歸納概括信息的能力的一個過程。)

(四)探究質疑,學習看雲識天氣,瞭解雲和天氣的關係

過渡:經驗告訴我們,什麼雲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徵?什麼雲常常是陰風雨雪的預兆?

1、出示圖表,小組合作學習,完成晴天雲簡表。

2、自主學習,完成雨雪冰雹雲層變化簡表。

3、討論:課文是按照什麼順序介紹這8種雲的?

(從高層雲依次説到低層雲,從象徵晴朗天氣的雲,依次説到陰雨冰雹的雲。)小結:這部分作者把雲分為八類,來説明雲和天氣的關係,這樣根據事物的特點,把事物分成若干類,逐類説明的方法叫分類説明。這樣使讀者更具體、更詳盡、更全面地瞭解事物的特徵。

4、機動部分:自學完成光彩和天氣情況簡表。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通過完成圖表的過程,瞭解各種雲的特徵,重點訓練學生抓住內容要點,篩選信息的能力。分為三大板塊:“晴天雲”部分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交流後明確,,抓住內容要點,篩選信息,瞭解雲的特徵可以從三方面入手:一是摘錄關鍵詞語,二是根據具體描述進行概括,三是聯繫上下文進行歸納;在掌握了這一閲讀方法的基礎上,學生自學完成“雨天雲”部分,進一步訓練這種閲讀能力。這兩部分教學在學法指導方面體現了教 扶、放的一個過程。通過對8種雲介紹順序的討論,學習分類説明這一顯著的寫作特點。“雲的光彩”部分作為機動內容處理。)

(五)課堂練習:選詞填空。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體會課文用詞準確,説明事物生動形象的特點,指導學生課後摘錄,積累課文中的比喻句,為下節課領會比喻修辭手法的好處做好準備。)

(六)作業:

1、摘錄課文中用詞準確和生動形象的句子。

2、練習看雲識天氣,輪流發佈天氣預報。

3、以小組為單位,用分類説明的方法,積累有關天氣的諺語。

(整體思路:從課前預習,到課堂學習及課後作業,緊緊圍繞“重點練習學生快速閲讀,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內容要點,提高學生蒐集篩選信息的能力”這一主線展開。)

説教學啟示

得:創設了學習情境,在指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方面較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過程較為紮實。

失:理清課文思路這一環節,用時較多(一班7分鐘,二班12分鐘),學生閲讀勾畫的學習過程也有些慢,後面“雨天雲”部分學習沒有全部完成,課堂練習部分有些匆忙,由於時間關係沒有佈置作業。

分析原因有兩個方面:

一是對學生學習能力估計有些高,學情分析做的不夠深入;

二是説明學生在把握文章整體的能力方面有較大的欠缺,學習能力有較大的差別。

這也啟示我在今後的教學中要進一步加強學法指導和學習能力的培養,要全面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

《看雲識天氣》説課稿5

説教材分析:

本課特點:這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動形象的語言介紹了雲和天氣的關係:雲就像是天氣的招牌,天上掛什麼雲就會出現什麼天氣;重點介紹了怎樣看雲識天氣,從兩個方面來看:看雲;看雲上的光彩。最後説了看雲識天氣的意義和侷限性。本文介紹了不同的雲預示着不同的天氣,雲的名字較多且容易混淆,學習時,蒐集信息是重要步驟;本文結構清楚嚴密,語言生動形象,因此,學習寫作方法也是一個重點。

本課的地位和作用:本課是第四單元第二課,本單元的內容以科學探索自然為主題,閲讀這些文章可以豐富學生的科學知識,培養科學精神與興趣。這一課時本書的第一篇説明文,要引導學生快速閲讀,掌握一定的説明文閲讀方法。

説學生分析:

説明文在生活中非常普遍,可以舉一些實例,讓學生注意身邊的説明文,理解説明文的特點。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好奇心都很強,對什麼都充滿興趣,在學了本文後,可以引導他們每天注意觀察天上的雲。對課文,蒐集信息不難,但是要概括大意並有條理地歸類,對學生來説有些難。語言賞析環節,學生對比喻、擬人等手法已經很熟悉,但是要引導學生注意這些修辭在説明文中的名稱和作用。

説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識記“峯巒、預兆、輕盈、勻稱、崩塌、瀰漫、姿態萬千、變化無常”等詞語;

2、快速默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

3、蒐集、篩選信息,瞭解如何“看雲識天氣”;

4、認識説明文,掌握簡單的説明方法;

5、品味文章生動優美的語言。

過程與方法:

1、結合語境,理解、識記詞語;

2、抓住關鍵語句,梳理結構;

3、列表格,歸納整理雲與天氣的關係;

4、從詞語、修辭等方面賞析語句。

情感、態度、價值觀:關注大自然,關注民間,關心生活。

説教學重點:

1、積累詞語;

2、快速默讀,梳理結構;

3、蒐集、篩選信息,列表格。

4、掌握簡單説明方法。

5、品味語言。

説教學難點:

1、速讀課文,抓住關鍵語句,梳理結構;

2、鑑賞語句,學習寫法。

説教學方法:

1、速讀法:快速閲讀,用筆勾畫關鍵語句,如雲的名字及其預示的天氣,光彩的名稱等;

2、列表格:蒐集、篩選信息,最終完成表格,掌握文章內容;

3、講授展示:説明文的定義、特點等展示,舉例講述;

4、分享交流:展示一些圖片、諺語,幫學生理解;

6、嘗試寫作:仿照第一段,用比喻、排比寫一段話。

説課時安排:

2課時。

第1課時:記詞語,理思路,列表格,認識雲和天氣。

第2課時:瞭解説明文,掌握簡單的説明方法,品味語言。

説教學用具:

多媒體。

説教學過程:

【對照課件進行講解】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上節課,我們認識了化石,化石是會説話的石頭,化石告訴了我們什麼呢?對,化石告訴了我們那些遠古的語句逝去的生命的信息。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有它獨特的語言,天上的雲會告訴我們什麼呢?【看屏幕上雲的圖片】【板書:看雲識天氣】

二、看題目:

“看雲識天氣”,大家想知道什麼呢?這篇課文,作者會寫到什麼呢?

三、展示目標:

提醒學生記住關鍵詞,如識記、篩選、概括等。

四、預習檢測:

在文中劃出下列詞語,朗讀、解釋並造句。

峯巒 一霎間 預兆 輕盈 勻稱 崩塌

瀰漫 姿態萬千 變化無常

五、速讀課文,整體感知:

1、分組朗讀,用筆勾畫每段的關鍵語句:如雲的名字,總結性概括性的語句等。

2、劃分層次,概括大意。

【兩分鐘時間,小組討論,全班交流。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修正,最終確定】

3、強調結構:總——分——總

六、細讀課文,整理歸納:怎樣看雲識天氣?

1、最基本的經驗是:_______【從文中找】

2、具體的方法,請同學們設計一張表格。【投影展示表格,小組討論、交流,完成表格】

3、形象的展示:看雲層圖,填上雲的名稱。

七、合上課本,檢驗本領:

【展示圖片,學生看雲識天氣,要説明理由】

八、走向課外,感受民間:

【展示關於看雲識天氣的諺語、解釋】

九、小結:

看雲識天氣是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勞動中積累的寶貴經驗。我們是看着文字來看雲、看天氣的,以後,我們要把這種智慧用到生活中,做一個有心人。關於作者是如何讓為我們説明的,下節課來看。

七、作業:

A:

1、積累詞語;

2、完成《全效學習》

B:收集有關天氣的諺語並解釋。

第二課時

一、温故知新:回顧結構圖

【課件展示,叫學生來填】

由結構圖導入説明順序:邏輯順序。

二、文體知識補充:

1、説明文定義:介紹事物或事理,以説明為主要表達方式。

2、説明文特點:知識性。

3、説明文分類:

4、説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重點講述】

5、説明方法:舉例子、打比方、作比較、下定義、分類別、列數字、畫圖表、作詮釋、引用(詩文)【舉例介紹】

三、在文中找一找鎖用到的説明方法:

分類別、作比較、列數字、引用、打比方

四、品味賞析:

品味文中寫的最生動的片段或語句,説説自己喜歡的理由【體會修辭手法的作用】

本文是一篇介紹科學知識的説明文,但語言生動,對雲的描摹也細緻形象。作者主要採用了哪些修辭手法和説明方法?

【區別修辭手法和説明方法】

示例:捲雲絲絲縷縷的漂浮着,有時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時像一塊潔白的綾紗。

修辭手法:比喻——作用:生動形象。

説明方法:打比方——作用:清楚的説明捲雲的形狀,潔白和輕盈。

五、小試牛刀:

1、選舉賞析【學生自由選句、賞析】

2、仿寫第一段:夜暮四合,周圍的羣山。

【示例】夜暮四合,周圍的羣山,形態各異,寧靜無比。它們有的像瘦弱的駱駝,被背上的重物壓得挪不開步;有的像卧佛,神態安詳的打着盹;有的像巨莽,在流雲的映襯下慢慢潛行;還有的像一堵閘門,像天上倒掛的垂幔,像高高的谷堆?

六、作業:

仿寫第一段。

熱門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