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玩出了名堂》説課稿(通用3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2.37W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説課稿來輔助教學,説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那麼應當如何寫説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玩出了名堂》説課稿(通用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玩出了名堂》説課稿(通用3篇)

《玩出了名堂》説課稿1

一、説教材

1、教材簡析《玩出了名堂》是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的第15課。這篇課文講了一個有趣的故事,説的是列文虎克玩鏡片,做成放大鏡,接着,做出顯微鏡,最終發現了微生物世界,玩出了大名堂。課文語言表達準確而又生動活潑。全文貫穿一個“玩”字,字裏行間滲透着創新思維的要素,即:興趣、耐心、觀察、思考。這篇課文緊扣觀察的專題,目的是啟發學生在平時的玩耍、遊戲中,如能細心觀察,養成留心觀察的習慣,可能會有所發現,從而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培養觀察事物的習慣。

2、根據課文的特點我預設了如下學習目標:

(1)認識“閲、固、調”等6個生字,會寫“堂、鏡、閒”等字。能正確讀出“名堂、浪費、鏡片”等詞語,區分“看”“磨”等多音字。

(2)讀通課文,瞭解列文虎克在玩鏡片的過程中是怎樣玩出大名堂的。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培養創新意識。

(3)有感情地朗讀描寫列文虎克怎麼玩以及玩中發現的句子、段落,感悟作者語言表達的妙處。

教學重點:認識生字,新詞,體會描寫列文虎克玩的句子。 教學難點:體會到列文虎克能玩出大名堂的原因。

二、説教法和學法

新課標要求,語文課程一定要使學生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教學本課時,我主要採用以下幾種學法:

1、抓重點詞句品讀。文中描寫列文虎克是怎麼玩的,玩出了哪些名堂的句子很值得學生品析感悟。

2、朗讀感悟。通過創設多種形式的讀,培養學生的朗讀語感,也將學生內化的情感表達出來。在教法上,我遵循以學定教的原則。如在上課之初,以“玩”切入,讓學生説説自已平時怎麼玩,讓孩子自然而然、滿心歡喜地進入課文。

三、説教學過程根據預定的目標我設計了以下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

1、國慶節大家都幹了些什麼?引出“玩”,之後再以家長對孩子玩的態度引出課文“玩耍常常被認為是浪費時間的行為”,玩耍是不是真的就一無是處,毫無意義?今天我們就就來學習一則小故事,看看玩到底有沒有意義?——引出課題《玩出了名堂》,從與學生密切聯繫的生活實際中導入,這種導入方法自然生動,學生易於接受,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檢驗上節課的學習成果,複習生字詞。

(二)初讀感知

1、學生明確自讀要求,自主讀書。

2、檢驗讀書效果,請同學們帶着問題讀書,找出“誰玩?玩什麼?玩出了什麼名堂?”

(三)品讀課文

1、接上一環節學生答案,引導學生學習第五自然段。學生自讀,齊讀。品味句子:連英國女王和俄國沙皇也去拜訪他看他的玩具。兩個國家的領導人去拜訪一個看門人,他到底做了什麼?我們一起來學習

第三、四自然段。

2、學生自讀課文,畫出表示列文虎克玩的句子。品讀第三自然段,在磨玻璃那句話中,我引導學生從中品味:厚、薄。這一厚一薄,看似簡單,實際上暗含着他多少心血呀。通過對詞語的品味,對相關內容的想象,學生會想象到製作情景,會認識到玩中要耐心,有持久性,才會成功。引出玩出名堂的一個條件:堅持不懈

3、列文虎克能堅持的原因:喜歡。結束第二段

4、玩出放大鏡後,列文虎克並沒有停止玩,他又有了新的玩法,指導學習第四段。玩放大鏡這句話中我抓住“蚊子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讓他們多讀,鍛鍊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讓學生體會要會思考,才有新玩法,才會有新發現,再以練習“我突然想到?會怎麼樣呢,我一試,啊,不得了??”讓學生説自己在玩中的收穫。 這個環節,既增強了學生的讀書興趣,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訓練了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幫助學生體會到了作者表達的妙處,一舉多得。後面寫他的發現的句子表達深入淺出,十分生動活潑。通過看一段視頻,理解 “小人國”裏的“居民”是什麼?

四、總結,交流感想

1、再次理清本課的故事脈絡,並適時講清發明、發現兩詞,讓學生理解名堂在課文中的意思是“發明、發現”。

2、再回到課文第一段,引導學生説出第一段統領全文的作用。

3、談感悟,在本課最後,我設計讓學生談自己的感悟。最後老師歸攏、提升,有時玩耍也並不是都是浪費時間的,有的偉大的發現都是

在玩耍中產生的,當然這玩耍需要耐心、細緻的觀察、用心的思考才有可能有偉大的發現。最後老師提出希望,老師也希望我們班的同學也能在玩耍中玩出大名堂,到時老師也會引你為傲的。

本課的設計我是一改再改,總想做到最好,但説明性的文章真的是很難設計,而且對三年級的孩子來説也有點難度,再加上自己教學機智不夠,所以在課堂上還有許多的不足,希望大家指導,今後我會繼續努力,謝謝。

《玩出了名堂》説課稿2

一、設計理念

新課標提出: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語文實踐。介於此,我認為在本課的教學中要以"玩"為中心,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興趣和觀察習慣為着力點,引導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主動、互動、創造性的語文實踐中提高語文能力。

二、學情分析

1、三年級的學生已有一定的識字基礎,掌握了一些識字方法,並能夠運用識字方法自主識字。在學文前,學生可以藉助拼音或查字典把課文讀通順。

2、三年級的學生不大會通過細緻的閲讀文本,理清文章的脈絡,概括事件主要內容更是困難。

3、學生閲讀經驗、方法積累的還不多,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嘗試運用一些簡潔而有效的方法,如:查找資料、聯繫上下文、品詞品句等。

三、説教材

1、教材簡析:

本篇課文講的是荷蘭人列文虎克喜歡玩放大鏡,利用看守大門工作的清閒磨鏡片,做放大鏡,玩放大鏡,在玩中有了驚人的發現,做成一架簡單的顯微鏡,進而發現了一個全新的微生物世界。這篇課文緊扣觀察的專題,目的是啟發學生在平時的玩耍、遊戲中養成留心觀察事物的好習慣。全文貫穿一個"玩"字,似乎列文虎克的重大發明創造是在不經意的玩中完成的,其實不然,正是列文虎克在玩的過程中善於觀察、善於思考,才玩出了震驚世界的名堂。

根據課文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本課教學我安排兩課時來完成,下面,我就具體説説第一課時的目標和重難點:

2、教學目標:

a.知識目標:

會認6個生字,會寫"堂、鏡、閒"等12個生字。正確讀寫"名堂、浪費、鏡片"等詞語,區分"調""看"、"磨"等多音字。

b.能力目標: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在品詞、品句、品讀中感悟作者表達的妙處。

c.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激發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慾。

3.教學重點:

學會生字、新詞,理解課文主要內容。

4.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在品詞、品句、品讀中感悟作者表達的妙處。

四、説教法和學法

新課標要求,語文課程一定要使學生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教學本課時,我主要採用以下幾種學法:1、抓重點詞句品。文中描寫列文虎克是怎麼玩的,玩出了哪些名堂的句子很值得學生品析感悟。2、朗讀感悟。通過創設多種形式的讀,培養學生的朗讀語感,也將學生內化的情感表達出來。3、讀寫結合。在教法上,我遵循以學定教的原則。如在上課之初,以"玩"切入,用談話的形式讓學生説説自已平時喜歡的遊戲,讓孩子自然而然、滿心歡喜地進入課文。

五、説教學設計

根據預定的目標我設計了以下教學流程:

(一)、談"玩"入題

1、板書"玩"並組詞,讓學生説説自己平時喜歡玩什麼?

從與學生密切聯繫的生活實際中導入,這種導入方法自然生動,學生易於接受,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質疑課題,到底玩出了什麼名堂?

幫助學生樹立問題意識,以名堂入手,抓住課文的中心,激起學生閲讀興趣,為下面教學的順利進行做鋪墊。

(二)初讀感知,理解內容

1、自由讀課文,讀通、讀順句子,遇到難讀的句子請多讀幾遍。

2、再次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想,你從這個故事中知道了什麼?

理清故事脈絡後,我們還要更進一步,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體會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我請同學們藉助這些提示,用"列文虎克先玩……玩出了……再玩……玩出了……最後玩……玩出了"的句式將他玩的過程説下來。而這就是故事的主要內容啊!這一環節設計,學生既理解了內容,又發展了語言,還體會了學法,凸顯了環節的整合,增強了實效。

3、分段讀課文,讀通難讀的句子,解決開課提的問題。

在此環節,我在檢查學生的朗讀時發現最後一段比較難讀,還有"王""皇"兩讀音比較接近很容易讀錯,所以我又帶着學生讀,讓他們讀通句子,掌握生字"皇"的`讀音。交流玩出了什麼名堂時?結合資料袋,讓學生了解我們的周圍到處都有微生物,學生交流課前蒐集到的有關列文虎克、顯微鏡、微生物的圖片及文字材料。

4、出示生詞,檢查預習情況

三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識字、寫字基礎,因此,我通過利用多媒體課件,以考考你的激勵語言來讓學生自主識字,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示學生注意後鼻音"堂、鏡、訪"以及多音字"調"的發音。

5、由多音字"調"引導學生找另外三個多音字,自然過渡到第三自然段的學習中。

(三)圍繞"怎麼玩",學習第三、四自然段

1、品詞:

課標指出:三年級的閲讀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在第三段中我抓住了"薄"和"厚"這一組反義詞,有效的促進學生感悟到列文虎克偉大的細心和耐心。

2、品句:

訓練學生説用"一邊……一邊……"練習説話。這個環節設計,既增強了學生的讀書興趣,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訓練了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幫助學生體會到了作者表達的妙處,一舉多得。

3、品讀:

我兩次讓學生想象列文虎克當時心裏會怎麼想?這樣揣摩人物當時的心理狀態可以有效的幫助學生進入課文情境,貼近人物心靈,加深閲讀體驗,豐富讀書感悟,讀得更有感情。

(四)總結,交流感想

再次理清本課的故事脈絡,並適時板書發明、發現兩詞, 真正理解列文虎克發明了顯微鏡,發現了微生物,這就是他玩出的大名堂,加深印象。

(五)課堂練習:

練習寫"拜、堂、鏡、閒、待"等生字。

(六)課後活動

你在玩耍中得到了什麼樂趣和收穫?快説出來和大家共享吧!

《玩出了名堂》説課稿3

一、教材簡析

《玩出了名堂》是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的第15課。這篇課文講了一個有趣的故事,説的是荷蘭人列文虎克喜歡玩鏡片,利用看守大門工作的清閒磨鏡片,做成放大鏡,在玩放大鏡時,突發奇想,把兩片放大鏡片放一起有了驚人的發現,隨後做成一架簡單的顯微鏡,進而發現了一個全新的微生物世界,玩出了大名堂。課文語言表達準確而又生動活潑。全文貫穿一個"玩"字,似乎列文虎克的重大發明創造是在不經意的玩中完成的,其實不然,正是列文虎克在玩的過程中善於觀察、善於思考,才玩出了震驚世界的名堂。課文字裏行間滲透着創新思維的要素,即:興趣、耐心、觀察、思考。這篇課文緊扣觀察的專題,目的是啟發學生在平時的玩耍、遊戲中,如能細心觀察,養成留心觀察的習慣,可能會有所發現,從而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培養觀察事物的習慣。

三、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已有一定的識字基礎,掌握了一些識字方法,並能夠運用識字方法自主識字。在學文前,學生可以藉助拼音或查字典把課文讀通順。玩是小孩子的天性,課文內容離學生的生活很近。教學時,教師應指導學生在玩的同時,要留心觀察事物,才會有所發現,從而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培養觀察事物的能力。同時,在第一單元的《金色的草地》中,文章也表現了玩耍中的發現這一內容,在課文學完後,引導學生寫過觀察日記,所以也降低了對於這篇文章的理解難度。但是學生對放大鏡、顯微鏡、微生物的有關知識不夠了解,大多學生可能沒見到過,有必要在課前佈置學生利用多種途徑如讀課外書、上網、觀看音像資料,掌握豐富的有關顯微鏡、微生物的有關資料,拓展資料袋裏的內容。在學習方法與能力上,三年級的學生不大會通過細緻的閲讀文本,理清文章的脈絡,概括事件主要內容更是困難。由於年齡小、缺少社會經驗等原因,對於人物品格以及事件中藴含的道理等內容,學生理解起來也會有較大困難。學生閲讀經驗、方法積累的還不多,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嘗試運用一些簡潔而有效的方法,如:聯繫上下文、品詞品句、邊讀邊想象等。

基於以上考慮,我們設定如下教學目標:

1、瞭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鏡的過程中,是怎樣發明顯微鏡和發現微生物的,從而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慾,培養觀察能力,增強創造意識。

2、有感情朗讀課文,感悟文中藴含的道理。

3、引導學生在品詞、品句、品讀中感悟作者表達的妙處。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樣從玩中發明了顯微鏡和發現了微生物的,並交流從中受到的啟發;引導學生在品詞、品句、品讀,做到有感情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樣從玩中發明了顯微鏡和發現了微生物的,並交流從中受到的啟發。

二、説教法和學法

新課標要求,語文課程一定要使學生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教學本課時,我主要採用以下幾種學法:抓重點詞句品悟。品詞:課標指出:三年級的閲讀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在第三段中我抓住"薄"和"厚"詞,有效的促進學生感悟到列文虎克偉大的細心和耐心。品句:提示學生可以藉助"因為……所以……"和"如果……就……"的句式説一説。這個環節設計,既增強了學生的讀書興趣,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訓練了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幫助學生體會到了作者表達的妙處,一舉多得。品讀:學生感悟讀。我兩次讓學生想象列文虎克當時心裏會怎麼想?這樣揣摩人物當時的心理狀態可以有效的幫助學生進入課文情境,貼近人物心靈,加深閲讀體驗,豐富讀書感悟,讀得更有感情。本段文字表達深入淺出,十分生動活潑。在適當的時機播放錄像資料,出示圖片,激起學生朗讀興趣。、

以疑導讀,讀中悟理。學生緊緊圍繞自己提出的問題進行自主合作學習,讓學生在質疑中學會梳疑。在"怎麼玩?玩出了什麼名堂?"等問題中悟出深刻的道理。

在教法上,基於對教材的理解,本課我遵循"以學定教、以人為本、以讀帶講"的基本思路,主要採用品詞析句、朗讀感悟、整體把握等方法,如在上課之初,以"玩"切入,讓學生説説自已平時喜歡的遊戲,讓孩子自然而然、滿心歡喜地進入課文。充分的朗讀是理解課文的紮實有效途徑,在體會"玩法"中,我引導學生抓住"磨鏡片"、"玩放大鏡"等段落,真正做到在讀中感悟,時時把"玩"與"名堂"緊密聯繫在一起。整節課用心營造民主、寬鬆、和諧、愉悦的學習氛圍;準確導向,使學生目標、任務十分明確地投入學習;敢於放手,給足學習時間,開放學習空間;恰當幫扶,比如:用問題引路,用方法助學,用朗讀示範,用話語點撥,用生成促學,用評價激勵。

四、教學過程

研究了教材、確定了教法、學法,為了體現我的設計理念,我預設了以下環節

一 、談話揭題,質疑導入

讓學生説説自己平時喜歡的遊戲和在玩中體會,即從玩中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這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另外,引導學生針對課題提出問題也激發了濃厚的閲讀興趣。為一會兒的讀文打好基礎。

二 、由疑而入,整體感知

出示導讀提示,讓學生帶着提的問題初讀讀課文。在初讀環節上,給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讓學生切切實實地接觸文本,在與文本充分接觸中自主識字,走進文本,做到"不讀熟,不開講". 放手讓學生自讀,允許學生自主選擇閲讀方式。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了解課文內容、學習生字、新詞,真正做到自主學習。讓學生把問題提出來,又把問題還給他們,讓他們帶着問題去閲讀。把學生看作學習的主體,並且,充分的交流閲讀收穫是一個實效性很強的學習方式。

三、走進課文,體會"玩法".

1、解析"怎麼玩".

先讓學生自由朗讀,劃找列文虎克怎麼玩的句子。接下來,就要引導學生細讀感悟了。在學習第三自然段中,我抓住了磨玻璃那段話,引導學生從中品味:厚、薄二字。這一厚一薄,看似簡單,實際上暗含着他多少心血呀。通過對詞語的品味,對相關內容的想象,學生會想象到製作情景,會認識到玩中要耐心,有持久性,才會成功。

2、感悟"新玩法".

在玩放大鏡到玩顯微鏡中

在朗讀交流中,引導學生抓住"蚊子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讓他們想怎麼會這樣,看到這樣的蚊子腿,列文虎克會有怎樣的反應?讓學生感受到玩中得到的快樂。通過不同的玩法又有了新的發現,讓學生體會要會思考,才有新玩法,才會有新發現,接着又抓住句中的"想"和"試"兩個字,幫助學生揣摩人物當時的心理狀態,可以有效的讓學生進入課文情境,貼近人物心靈,加深閲讀體驗,豐富讀書感悟。

3感歎"玩出的名堂".

後面寫他的發現的句子表達深入淺出,十分生動活潑。我讓學生們讀懂列文虎克觀察了哪些事物後,猜想他還會觀察什麼?填空列文虎克用顯微鏡觀察( ),看見了( )。讓學生與文中的主人公同呼吸,感受列文虎克玩出的大名堂。接着引導學生理解"小人國"和"居民"分別指的是什麼,並用課件直觀感受微生物這個神奇的世界。這個環節既增強了學生的讀書興趣,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訓練了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幫助學生體會到了作者表達的妙處,一舉多得。

四 品味過程,"玩"出道理。

文章學到這裏,玩出了花樣的學習也就告一段落了。我們能夠從中體會出什麼道理呢?學生靜下心來,回顧列文虎克玩出花樣的過程,會有所感悟。我提示學生可以藉助以下句式説一説:因為------,所以列文虎克玩出了大名堂。學生髮言過程中,師幫助歸攏、提升,總結出列文虎克玩出大名堂背後的祕密。即:持久的興趣;無比的耐心;細緻的觀察;用心的思考。隨着課堂學習的逐步深入,學生一步步走進了列文虎克的內心世界,一次次加深了對列文虎克玩法的認識,最終,水到渠成,明白了到底是什麼原因使得列文虎克玩出了大名堂,從中經歷了真切地閲讀體驗,收穫了寶貴的閲讀方法。

五 聯繫生活,深化主題。

聯繫以前學過的課文,開拓學生的思路。課文雖然講的是列文虎克的玩耍,而實質是講觀察、好奇心和求知慾,它們是科學創造和發明的出發點和原動力。於是我引導學生交流交流自己在玩耍中的發現或收穫,從而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慾,培養觀察能力,增強創造意識。

六 當堂檢測,及時反饋。

我安排了與課文內容緊密聯繫的練習題,讓學生對於本節課的學習進行檢測,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