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刻説課稿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2.39W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刻説課稿

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刻》。我將從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學情分析、教學策略、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這六方面分十個環節來進行説明。

一、説教材

《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刻》是冀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九課。初讀此文,讓我們的心靈受到震撼,美國作家格拉迪·貝爾講述了他八歲那一年的對人生的深刻感悟:在一個春天的夜晚,他依偎在母親的懷抱裏,坐在門檻石階上,感受萬籟俱寂的鄉村夜色時對生命——這種神祕東西的獨特體驗,然後回到現實生活中,以一個成人的視角,詮釋了一個孩童看到的生命之形,聽到的生命之音,觸到的生命之感,表明一切生命的湧動都是美好的。

生命究竟是怎樣的?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刻又會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作者從一個孩童的角度闡釋了生命的內涵:“生命——這種神祕的東西,它既摸不着,也聽不見,只有大自然那無所不能、温柔可愛的手在撫弄着它”,“地球在旋轉,江河在奔流,生命在活動”,“這就是生命,這就是最美好的時刻”。

全文共六個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開門見山,直點主題——人的一生中總有一段最美好的時刻。

第二——五自然段寫“我”八歲時在一個春天的夜晚,依偎在母親的懷抱裏,感受萬籟俱寂的鄉村夜色時對生命的的獨特體驗,表明一切生命的湧動都是美好的。

第六自然段總結全文,回扣主題。

二、説學情

我所任教的五年級學生,經過四年的語文課堂學習,通過在生活的大量積累,已經具備了較強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能夠在教師創設的情境和適當的引導下,走進文本的深處,讀出文章的深意。本課通過多種誦讀方式,引導學生充分地朗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語,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陶冶。並且針對本班中一些語文素養非常好的學生,我設計了一個拔高的教學環節:詩意的文章,詩意的表達。通過教師示範引領,激勵學生用詩的語言去理解,提高他們鑑賞能力的同時也訓練了他們的語文表達能力。

三、説教學目標

1.結合上下文,或藉助工具書理解詞語“萬籟俱寂”“烤炙”“莫名其妙”等詞語的意思。積累自己喜歡的語段。

2.默讀課文,有一定的速度。

3. 在閲讀中領悟“生命是最美好”的情感。能夠通過學習此文進而學會感悟和體會生活。能引起學生的共鳴,感受生活中的美好瞬間。

四、説存在的障礙和學生差異

1、這篇文章是美國作家格拉迪·貝爾的一篇隨筆,初讀此文,讓我們的心靈受到震撼,讓我們深深的感受到文章的作者在對自然景物的深情描述中,更要表達自己是在懷念一種平靜温馨和幸福的家庭。文章中的語言充滿詩情畫意,其中有一些詞語比較生疏,學生不易理解,要藉助字典或工具書解決,或者聯繫上下文來品味與感悟,才能夠更好地領悟作者的表達深意。

2、班級中學生學習情況存在差異。因為客觀原因,我班存在一部分對於讀書與理解有困難的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不高,與其他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差,需要教師適時抓住有利時機,進行鼓勵、引導、啟發,使其樹立學習的信心,主動參與學習。

五、説教學重點難點及突破方法

教學重點:

透過文字獲得幸福美好的感情體驗,並昇華至文章主旨。

教學難點:

要求學生多讀,教師合理引導。在閲讀中領悟“生命是最美好”的情感。

突破方法:

針對本篇課文的重點和難點,教師要抓住學生的特點與課文的內容相結合來展開突破。五年級的學生經過學習,已經具備了一些理解課文的能力。所以本課我將通過教師範讀和教學課件,引導學生憶一憶生命中的美好時刻、讀一讀文章中的生詞、品一品重點語句、吟一吟小詩、想一想我們的生活等方式引導學生自主教學。學生在讀、看、思、議,吟中交流與感悟,教師再給予合理地引導、啟發。在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氛圍中,充分突破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六、本課各環節的安排及時間分配

(一)談話導入(本環節佔4分鐘)

首先由老師的親身體會導入新課,讓孩子感覺自然、親切。

(二)檢查預習,初步感知。(本環節佔8分鐘)

教師範讀,掌握本課重點生詞讀音,初步感知課文。學生快速默讀課文,瞭解這篇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思考什麼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刻,並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作上標記。

(三)回憶學習方法,自學課文。(本環節佔8分鐘)

學習的最終目的是學會自己學習。讓孩子回憶本組課文學習方法,温故知新,進而能夠自學課文。自由讀課文,運用學習的方法自學,然後小組交流。

(四)交流所得,領悟情感。(本環節佔16分鐘)

引導學生對問題“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刻指的是什麼”,統領全文,同時,針對這一問題,要求學生展開激烈的討論,並再次閲讀課文。結合文字指導學生看圖來理解,深刻感受那種温馨的場景,動人的畫面,深入品味第五自然末尾的語句的含義。

(五)回顧全文,拓展寫作。(本環節佔4分鐘)

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並談一談自己讀後真實的感受,以老師的小詩來引導、鼓勵學生詩意的表達。

七、本課教學活動設計

(一)引進狀態,導入課題。

(1)板書“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刻”,引用文章第一段“人,在他的一生中總有一段最美好的時刻”,讓學生回憶自己感覺幸福和美好的事或物,並交流。此時可出示圖片加以提示。

(2)(停止交流,給予肯定)

老師:那麼,現在咱們看看這篇課文告訴了我們怎樣的美好時刻。(指向標題)

(二)教師範讀

要求學生注意老師的發音、語調、語速,把握好生字詞的讀法。

(三)學顧學法,默讀學習課文。

(1)回顧學習方法,提示默讀課文的要領。

(2)提醒學生處理好文章中的陌生字詞,可以藉助工具書;找出文章中自己喜歡的句段。

(四)師生一起朗讀。

(1)詢問學生默讀情況,解決學生沒有解決的字詞問題,提醒學生在自己喜歡的句段旁做標記一會兒要用到。

(2)老師領讀,注意觀察學生口型,瞭解其對課文熟悉程度,以及有沒有明顯錯誤。

(3)抽學生分段朗讀,瞭解學生對課文的掌握程度,注意發現並糾正錯誤。

(五)老師引導產生審美體驗。

(1)老師引導閲讀。

引導中注意重難點。

首先,“我們就這樣待了很久,誰也沒有説話。”

老師:我們經常一句話來形容晚上的安靜——夜深……,對就是夜深人靜。夜晚本來就是寧靜的,兩個人“誰也沒有説話”使得寧靜變得“無邊無際”。

板書:無邊無際的寧靜。

其次,文章倒數第二自然段末尾那句:啊,在這無邊無際的寧靜中,生命——這種神祕的東西,它既摸不着,也聽不見只有大自然那無所不能、温柔可愛的手在撫弄着它——它在活動,它在生長,它在壯大。這句話是難點,涉及到破折號的用法,可將破折號裏的內容從原句抽出這樣句子就變的容易理解了,然後講述破折號在這裏的作用,將抽出的內容再放進去,整體理解。

同學們先理解這句話:啊,在這無邊無際的寧靜中,生命在活動,它在生長,它在壯大。無邊無際的寧靜指的是什麼啊?

老師可選擇講述破折號的作用,引導理解破折號裏面的內容在整句中的作用。

(2)學生根據老師的講解再讀課文。

①.請同學們説出自己喜歡的句段。

老師根據同學們的回答寫下如下事物:

母親

看門狗

野兔、小松鼠、負鼠、金花鼠

野李子

瓜藤

根據情況定,沒有必要把描寫的.事物全找出來,足夠產生審美體驗就可以了。

②.老師出示與文中提到的事物相關的圖片(學生提到的和沒有提到的),教師引導欣賞,在視覺上起到回憶和聯想,加強審美體驗。同時起到中途放鬆的作用。

③.老師提示引導學生再讀課文:作者是用喜愛的語言還是厭惡的語言來描寫看門狗、野兔、野李子等生命的?作者是不是通過對這些動植物的描寫表達了對生命的讚美之情啊?作者對上述生命做出什麼結論啊?

老師板書:在活動,在生長,在壯大

④.板書:在做引導時,在列舉的動植物前加大括號,批上“生命”二字,並適時寫上“讚美”二字,做箭頭指向“生命”,再由“生命”指向“在活動,在生長,在壯大”。

(3)引導學生分析文章最後一段,理解怎樣得出“這就是最美好的時刻”。這無邊無際的寧靜,這迷人的夜晚,這美好的感情使八歲的孩子模模糊糊地意識到:這就是生命。在母子相偎無語時無邊無際的寧靜中體味到那“不那麼寧靜”的生命,因此八歲的那個晚上,那段“待了很久,誰也沒有説話”時間就成了作者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刻。

(4)學生默讀,根據老師講解體會全文。

(5)引導學生在詩意表達中感悟生活。

出示我根據課文內容編寫的一首小詩,引導學生總結感悟全文的同時鼓勵他們詩意的表達:

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刻

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刻

是偎依在母親懷抱中

那温馨的感覺

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刻

是森林裏小動物們

那自由的跳躍

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刻

是花草樹木悄然萌發

共赴一場春天的盟約

我們的生活往往是有許許多多的生活細節組成的,我們同學應該像作者樣,從生活的細節中感悟生活。

(六)擴展閲讀。

課餘時間,學生在家長引導下通過網絡或圖書館等資源,獲得喜歡並容易接受的閲讀素材,培養閲讀能力和情趣。

八、説板書

9 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刻

【美國】格拉迪·貝爾

無邊無際的寧靜中:

母親

看門狗

生命   松鼠、負鼠、金花鼠        在活動,在生長,在壯大

(讚美)   野李子、甜瓜

……

Tags:説課稿 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