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語文説課稿背影範文(精選5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7.44K

作為一名老師,可能需要進行説課稿編寫工作,通過説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如何把説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説課稿背影範文(精選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説課稿背影範文(精選5篇)

語文説課稿背影1

首先談談教材

《背影》這篇課文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二課的一篇講讀課文。該單元的訓練重點是以 “愛”為中心話題,每篇文章都從不同角度去讚美人性中的美,培養學生對真善美的領會和鑑別能力,陶冶他們的情操。而《背影》正是一篇能體現這些訓練重點的極好例子。《背影》一文通過描寫父親的“背影”來歌頌父親,把父親對兒子的關愛之情展現得淋漓盡致。本文從不同的角度去讚美愛,能夠使學生在其中深刻的體會這種相憐相愛的感情。 結合本單元的訓練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點,我把教學目標定為三個方面: 首先,知識和能力目標:瞭解作者朱自清及其作品。理解並積累生字、詞。

其次,過程和方法目標:整體感知課文,體會關鍵語句的含意和表達作用、品讀文章樸實的語言風格。

最後,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領會本文表現的父子間的濃濃親情,繼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美國教育學家杜威説過:“教育不是一種告知與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個學生主動性建設的過程。”新課標也明確指出:“要貫徹啟發原則,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引導他們動腦、動口、動手,培養自學能力和自學習慣。”據此,我主要採用了以下教法:

以語言品味為主,採用啟發點撥法,來完成本課教學。

為解決本文重點,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針對教師對關鍵語句的提問,學生自主合作,共同研究作答。

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採用多媒體教學。

初二的學生,已具有一定的閲讀能力,在閲讀過程中,我放手讓學生去充分感知語言教材,主要運用了以下學法:

圈點、勾畫、批註的方法。

動口、動手、動腦,培養學生自己獲取知識的能力。 指導學生根據間接經驗學習感受生活。

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説給:“請您毫不猶豫地在每一堂課上擠出時間,讓學生掌握新教材吧,那樣將得到百倍的補償。”為了讓教法和學法充分運用,實現教學目標,教學程序我從以下五個方面着手:

(一)激情導入,誘發興趣

常説:“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我出示背影的圖片,看與思相結合,“同學們,咱們的父親在自己生活中扮演的是一個怎樣的角色?”從而進入了學生自由談,進入了課文,接着順勢而導,“今天,我們要來認識名人朱自清的父親,看他在兒子眼中有着怎樣的形象”這樣順利的進入了新課的學習。

(二)指導方法,輕鬆預習

在上新課之前,我要求學生自己運用網絡,蒐集作者的生平資料和寫作背景,藉助工具書掃除文字障礙,參看註釋,通讀全文,初步瞭解文章的主要內容。這樣不僅鍛鍊了學生正確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也幫助他們養成主動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

(三)討論交流,重在激勵

首先,檢查學生對生字詞的掌握情況,雖然到了初中,但對生字詞的瞭解仍然是最基礎的。 接着,再檢查對課文內容的整體把握情況,之後,在要求學生運用三分鐘的時間,分小組討論交流預習的情況,這時教師參與其中,但不是直接告訴答案,而是重在激勵喚醒。討論結束後,把不能解決的問題提交全班討論,分步處理。對於不涉及文章重點的問題引導學生當堂不為解答,對於能引領全文中心的問題,不急於強解,留到下一集中閲讀環節重點突破。

(四)直奔重點,集中理解

這一環節我設計為兩步進行,第一步播放課文錄音,讓學生很好的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調,為自己的朗讀打好基礎。聽完錄音後,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自由朗讀。

第二步,通過一系列問題的提出,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引導學生對文章重點進行分析理解。 我將全班學生按照組別分為四大組,每組自由選擇一個問題進行深入的研討,討論結束後,在由教師的帶領下進行全班的相互交流和總結。這四個問題分別是:

問題一:體味文中父親送“我”上車前後的幾句話,它們表達了父親怎麼的思想感情?

問題二、通過車站送別表現了父子間什麼樣的感情?

問題三、文中幾次提到了背影,又分別是在怎樣的情況下提到的?

問題四、父愛如山,父愛似海。作為愛的承受者朱自清,面對如此博大精深的父愛他會想些什麼呢?請揣摩一下作者的內心世界,站在作者的角度,將“我看到了一個_______的背影”補充完整,並説明理由。

新課標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地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實踐”所以,一方面我讓學生自己讀課文,鼓勵學生自主選擇教學內容,真正體現了學習的自主性,而師生共同探討重點句段,有利於解決重難點,也體現了互動性。

(五)品析內化,拓展延伸

既然是內化,就要對文章加以吸收,既然是延伸,就要拓展到我們的課堂之外,我設計瞭如下兩個方面:

1、完成課後研討與練習的第一題,幫助學生加強對全文的理解。

2、小練筆。父母的愛也很偉大,值得我們去感恩。讓我們為他們做點事,在父母疲倦時端上一杯熱茶,在餐桌上給他們夾一次菜,在他們工作之餘給他們捶捶背、揉揉肩用心觀察他們的反應,用筆記下你們的感受,並整理成一篇日記.這樣使學生的學習不僅僅在課堂上,還要在家中,使學生體會父母的不易,珍惜父母的愛,學會感恩,也完成我們教學上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語文説課稿背影2

我説課的題目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二篇課文《背影》。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如果説生活是一首韻味無窮的抒情詩,那麼語文就是對生活聲情並茂的吟誦;如果説生活是一篇雋永秀麗的散文,那麼語文就是對生活詳實生動的鑑賞。語文新教材具有強烈的時代色彩和生活氣息,具有很強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背影》這篇課文,鮮明的體現了這一特點。作品採用記實的手法,通過“背影”寫出了父子之間在那特殊的社會背景之下相愛相憐的情感,文章語言平實質樸,情感濃烈,充滿着濃郁的人文關懷。此文在教材中編入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二篇課文,從編者意圖來看:

A、本單元是以“愛”為主題的寫人記敍文,反映的是日常生活;因此本文不僅成為學生繼續瞭解敍事作品的重要載體,而且也是對處於生理、心理急劇變化的八年級學生情感的洗禮。

B、訓練學生整體上學習與運用語文的能力。

C、本文還是本單元綜合性學習“讓世界充滿愛”的鋪墊之作。

2、教學目標

教育是生命參與的事業“與每一位孩子共同成長”應是每一位教師的座右銘,讓每一位學生都平等的參與到學習活動中,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靈光與活力,應成為我們共同追求的目標。根據以上對教材的分析,在兼顧“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大目標的基礎上我將此課的教學目標確立為:

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文章內容,感受文章情感;

②、創設優良的教學情景;通過自主學習,理解文章主題。

③、體驗父愛的偉大無私,提升自我情感。

3、教學重點

理解關鍵語段的含義,體會對父親背影描寫所滲透的情感。

4、教學難點

調動學生情感,體味對父親背影的描寫所滲透的人間至情。

二、學情分析

鎮鄉初中的學生特別缺乏正確的語文學習方法與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由於學生進入青春期的生理、心理變化,為師生課堂的交流和溝通帶來了難度,而這篇文章反映的是成年人並且是三十年代知識分子的情感,因而較為深沉。其中最大的特點“淡淡的憂愁”很難讓這些沐浴在陽光下的中學生真正的領會。

三、資源的分析和採用

1、遠教資源的來源

《遠程教育資源庫》為我們的教學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它把教學時可能用到的資源儘可能地集在一起,為我們的備課、上課及素材的收集與整理提供了極大的方便,提高了教學效率。《背影》這一課的教學輔助資源就是從遠教資源中的媒體資源、習題精選、擴展資料"中篩選的。

2、資源及設備的選擇,應用依據

遠程教育IP資源共有三種模式,每種模式各有其適用價值。根據《背影》這一課的教學目標及學情分析,在教學時,我運用模式二作為教學輔助手段。模式二是以遠程接收設備為依託,可以上連一模式,下接三模式的IP資源運用模式。因為在這一課中模式二給我們提供的媒體資源有利於很好地創設教學情景,輕鬆有效地進行課堂教學;便於激發學生情感,輕鬆愉悦地解讀文本。

3、設備,資源,課程的整合

遠程教育資源,是有效實施新課標理念的平台,為了達到課堂教學的理想境界,在上《背影》這一課時,我根據教學需要對現有的設備、資源進行篩選與整合:首先將資源庫中的資源事先下載到電腦之中,然後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情況,選取教學課件1為主,以課件2為輔,4斷剪輯,同時還從擴展資料、習題精選中挑選了部分資源,利用電腦這個平台,用powerpiont這個軟件適當進行整合,結合課本資源輕鬆有效地教學。

4、應用規律及應用效果

遠教IP資源運用有三個層次:一是照搬着用,二是整合運用,三是創造地用。專家們多次強調“原汁原味運用資源”,明確提出“拿來主義”,不要“太多創新” 。“原汁原味運用”並不是所有資源逐一播放,我藉助模式二教學《背影》這一課時,就是從眾多IP資源中篩選出自己需要的,最適合班上孩子特點的資源,再經過適當組裝後進入課堂。整合後的影像資源有聲有色,課件動靜結合,給學生營造了優良的學習環境,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

四、教法設想

語文教學要煥發出生機與活力,要讓學生在活生生的文學作品形象中去體驗。利用整合後的資源,教學時以文本對話法為主,同時輔以整體閲讀訓練法、情景教學法、範讀法、總結歸納法進行教學。

五、學法探討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材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個性化行為。” 因此要改變教師一場鑼鼓打到底的做法。對於學生來説,學法的指導和習慣的培養顯得異常重要,這是走向和諧課堂的最根本途徑。因此,在本課我藉助整合後的資源引導學生以自主閲讀法為主、以朗讀法、圈點批註法、問題探討法、比較閲讀法等學習方式為輔學習本文,同時注重以下學習習慣和能力的培養。

六、教學過程

本課教學分為五個環節:激發情感,走近課題-創設情景,走近作家作品-整體感知,走進文本,-研讀賞析,深入文本,-探究學習,昇華文本。

教學時間兩課時,我想説的是第一課時的教學程序設計。

(一)激發情感,走近課題

出示問題,導入:

1、在你的生活中誰最令你感動,最令你感動的是什麼?

2、而在我們今天所學的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朱自清的《背影》中誰是令他最感動的人呢?而最令他感動的又是什麼呢?

(第一問的設計體現語文與學生生活的聯繫,讓學生由生活中的具體形象出發;第二問旨在激起學生的閲讀需要。)

(二)創設情景,走近作家作品

播放介紹朱自清散文及作品的剪輯,同時出示課件簡介作家作品及創作背景。

(該環節創設良好的教學情景,從而催生學生情感,縮短師生、生生間的距離,為平等對話創造條件。)

(三)整體感知,走進文本

1、聽遠教資源中的配樂範讀課文

將那些自己讀不準的字和不理解的詞語標出記號。

2、正音練習,檢查課前預習。

(根據本班基礎差的實際情況,我從資源中的習題精選及2004年的《背影》教學課件中選取這個練習,目的是檢查課前預習情況;通過聽讀的方式對全文進行整體感知,為後面解讀文本打下了基礎。

3、自由朗讀,理清全文脈絡

(引導學生整體把握內容宜從理清全文脈絡入手,學生自主閲讀,老師引導其歸納總結。)

(四)研讀賞析,深入文本

1、結合課件中車站月台一角的圖片有感情地朗讀文本,邊讀邊品味文章流露的情感。(通過朗讀,讓學生直接與文本對話,耳聽目視,口詠其言,心惟其義。)

2、課件出示課本後的研討練習一的問題組,分組討論

(此設計意在引導學生抓住“背影”這個重點,體會文章情感,研究課文特色。因此採取分組討論法,分組時要做到優生與差生的搭配,男生與女生的搭配同時藉助資源中的視頻剪輯幫助學生解讀月台買橘子的片段。)

3、課件出示課本後的研討練習四的問題組,深入探討。

(此設計意在引導學生深入領會文章中一些表達得比較含蓄的情感,引導學生聯繫當時的社會背景及作者當時的年齡分析。)

七、説板書設計

隨着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面面俱到的“火鍋式”板書已不適應教學的需要,而只重內容,形式卻陳舊的板書同樣沒有生命力,真正成功的板書必然是精華的內容與創新形式的完美結合。我採用了將兩顆心貼在一起,父親的心裏面是兒子的心,兒子的心裏既在落淚,淚眼中彷彿看到了父親的心及千千萬萬個像父親的背影。意藴深刻,發人深思……

語文説課稿背影3

【説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背影》是朱自清早期的的散文代表作,作品採用記實的手法,通過特定角度的背影去寫父子間在那特殊的'社會背景下的相憐相愛的感情。在新版教材課本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⑴ 能更好的引導學生認識家庭成員間的美好感情。第二單元都是以愛中心話題的,阿長與《山海經》、《台階》、《老王》等,都從不同角度去讚美人性中的美。本文被選入第二課,更有利於後面幾篇課文的學習,培養他們對真善美的學習和鑑別能力,陶冶他們的情操。

⑵ 本文描寫人物特徵細緻,中心與段落的關係很典型,學習本文有利於培養學生整體應用語文的能力。

⑶ 本文語言樸實,飽含情感,而且貼近生活,又位於第二課,有利於學生小學知識與中學知識的銜接。

2、教學目標的確定:

根據本教材的地位、作用,結合實際,我將素質教育目標定為:

知識目標:學習本文抓住人物形象在特定環境下進行細緻描寫的特點;

能力目標:通過關鍵語句表達特殊的感情;

德育目標:領會本文表現的父子間感情,繼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情感薰陶:感受父子間的濃濃親情,聯繫自身,淨化靈魂

3、教學重點:

⑴ 重點文段的閲讀,學習文中的細緻描寫,體會其中深沉的父子情。

⑵ 理解其中關鍵句的含義,體會樸實語言中飽含的深情。

4、教學難點:

中心與段落的關係,尤其二三段對於表達中心的作用。

5、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聽讀、朗讀訓練、語彙積累、整體閲讀、文章大致內容的理解、把握;

第二課時:重點文段的閲讀、關鍵語句的品味、中心與段落的關係、德育教育。

【説教法】

學生情況分析:我們的學生是剛從小學升上來的山區學生,語文基礎比較差、尤其體現於學法方面、語言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方面。根據我們學生情況、本課文的特點,按照初中生的認知規律,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指導思想,為實現本課的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決定採用以下教法:

1、以語言品味為主,採用啟發點撥法,來完成本課教學;

2、設計帶有針對性、啟發性的問題,誘導學生思考,通過語言的體會,解決本文重點;

3、採用比較閲讀,形象的圖例,把抽象的問題具體化,突破本文難點;

4、同時採用朗讀、討論、質疑、課堂練習等方式使學生動腦動手。為增大課堂教學的容量,提高效率,採用幻燈、投影、播放錄音等媒體。

【學法指導】

教與學是相長的,為了老師更好地教,學生更好地學,根據我校學生的情況、素質教育的要求,在學法方面我採用“導-思—點撥—練”的過程,讓學生自主參與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過程。在這過程中對學生進行以下指導:

引導學生注意緊繞所設計的問題,扣住文中關鍵性語句,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聯繫自身的生活,來體會理解文中的父子情;指導學生注意體會文中語言特點,加以積累、運用,加強語文基礎;指導學生注意文中抓住人物特徵的細節描寫,把這種寫法運用到具體寫作中去,提高語文水平。

語文説課稿背影4

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背影》,本課分兩課時教學,這是第一課時。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説課。

一、教材分析

語文版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都是記敍性作品,寫的都是普通人的故事,但表現的卻是人間真情。《背影》位於這單元的第一篇。本文通過刻畫父親的“背影”,展現了深沉的父愛。在禍不單行、生活困頓、精神壓抑的境況下,父愛顯得異乎尋常的感人。

二、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語文素質參差不齊,缺乏正確學習方法及習慣,這就需要教師結合新的教學理念制定恰當的教學目標。

三、教學目標和教學理念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整體感知,理解課文內容;

2、過程與方法 精讀課文,創作賞析比較;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親情,增強感恩意識;

教學重點

用“圈點批註的方法精讀課文”,把握主要情節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聯繫文本進行想象和創作的能力

教學理念

倡導自主學習,教會學生學習方法

四、教法與學法

我藉助多媒體課件,採用“網絡預習——情境導入——整體感知——精讀賞析——拓展遷移”的五步教學模式,倡導教師從必要的牽引到大膽放手,鼓勵學生從被動接受到“自主、合作、探究”,從而構建師生間和諧、平等、互助、開放的語文課堂。

五、教學過程

(一)網絡預習,授之以漁

在這個環節,我充分利用網絡,佈置預習作業,讓學生們回家上網查詢,做網絡預習。請看圖片〈出示圖片〉。

這樣設計,是本着“授之以漁”的新課改理念進行的,它充分發揮了農遠資源的最大優勢。實踐證明,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確實提高了,也樂學好學了。

(二)視頻導入,情境教學

在這個環節,我播放歌曲《父親》,導入新課。〈出示歌曲〉

好的導課方式能營造恰當的課堂氛圍。調動學生的熱情與興趣。

(三)整體感知,個性創作

在這裏,我讓學生用圈點批註的方法精讀課文,並以製片人、導演的身份對課文某一段落或情節進行藝術加工,製成“電視散文”。然後由學生互評並改進。請看課堂實錄。〈出示課堂實錄1〉這樣,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完成教學目標1和教學重點。

這樣設計既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也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同時又將傳統的教學手段和現代信息技術優化和整合了。

(四)精讀賞析,比較學習

這是本課的教學難點,在這個環節,我播放視頻《背影》,輔助教學。〈出示課堂實錄2〉

這樣設計,增強了教學的直觀性,是多媒體優化語文的最佳結合。不但順利完成了教學目標2和教學難點,並且把農遠資源真正用到了教學當中。

(五)模仿朗讀,拓展遷移

這一環節,我繼續播放視頻《背影》,讓學生模仿朗讀。之後讓學生談體會,教育學生珍視親情,學會感恩。完成教學目標3。同時我又向學生推薦網站,引導學生利用網絡進行學習,教會學生一種新的學習方式。

六、教學評價與反思

(一)授課結束後,學生與我在網絡上反思了這節課的得與失。多媒體教學不僅優化了語文教學,而且提高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成為學生學習的工具了。

(二)對於這樣一篇美文,我擯棄了傳統的教學思路,充分利用多媒體,創新教學。在多媒體教學中,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高了,也樂學好學了。

(三)我覺得,作為一名一線教員,藉助網絡完成教學的同時,也應將自己的反思、案例、隨筆等撰寫到網絡上,形成網絡教學日記。這樣才會更有利於網絡教學的推廣和發展。

以上就是我的説課內容。感謝各位評委和老師!謝謝!

語文説課稿背影5

一、説教材

(一) 教材簡析

朱自清先生的紀實性散文《背影》是表達人倫至愛的名篇,它在樸素自然的風格中,在平實的述説中表現了中國式的父子之情,藴涵着豐富的中華民族文化底藴。

課文突出地刻畫父親的“背影”,着力表現深沉的父愛,在禍不單行、陰雲籠罩、哀愁焦慮的日子,父愛顯得異乎尋常的感人。文章構思選材和敍事描寫都恰到好處,樸素的語言傳遞着動人的情感。學習這篇文章,除了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外,更要領會文章的寫作手法,從而為散文寫作打下基礎。

(二)教學目標

《課程標準》對現代文閲讀教學的總目標中要求:“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的情操與趣味的薰陶。”課標要求從三個維度把握教學目標,本文教學我確定為:

1、知識和能力:理清文章結構層次,理解背影的線索作用;學會在閲讀中抓住關鍵語句,體會其在語言環境中的涵義。

2、過程和方法:加強朗讀指導,整體把握課文內容,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凸顯語文的開放性。

3、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文中所表現的父子深情,引領學生珍愛親情,增進與父母的溝通和交流,培養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三)教學重難點

1、説教學重點

根據課標中 “能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等方面的要求,我確定本文教學重點為:

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深情;

②揣摩“車站買橘”一段中關鍵詞句的含義,體會其意藴; ③把握四次背影、四次流淚的刻畫與分析,感悟父子情深。

2、説教學難點:

①理解文中父親的背影的內在含義;

②抓住人物的特徵展示人物內心的寫作方法。

二、説教學方法

我認為,語文教學要通過閲讀來完成教師、學生、文本和生活之間的對話。語文教學不應忽視人文性,要注重對課文的整體理解和審美鑑賞,避免對文本的曲解、肢解和牽強附會的解讀。根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指導思想,我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1、情境教學法:課前播放龔玥的歌曲《父親》,激情導入;藉助短片介紹作者和寫作背景,加深印象;精讀段落“車站買橘”一節,插入電視散文視頻片段,調動學生多重感官;欣賞現代詩歌《父親》朗讀結課,進行拓展延伸;

2、朗讀激情法:在聽課文朗讀的基礎上,加強情感朗讀指導,通過教師範讀、學生試讀、輪讀、變換角色朗讀等方式,體會作者的情感變化,把握文章思想內容;

3、閲讀指導法:採用略讀和精讀相結合。略讀讓學生初步瞭解課文內容,粗略感知所敍之事,所抒之情;精讀主要是對一些精彩片段、精彩語句的誦讀,目的在於培養語感,加深領悟和理解。

三、説學法指導

新課標指出:要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認為,課堂教學要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會學生通過讀文質疑、篩選問題、討論交流來積累知識、總結方法,並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深化創新。為此,我確定了以下學法指導:

1、自主學習法:讓學生查詢有關課文的資料,並通過預習,自行解決疑難字詞,初步感知課文內容,並閲讀朱自清的名篇,增加課外積累。

2、討論交流法:對一些疑難和探究性的問題,或個別暢談,或小組討論,或師生補充,充分調動學生思維,提高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3、情感體驗法:引導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走出課堂、走出學校,走進家庭,體驗親情的偉大,充分理解父母對兒女的真誠無私的愛。

四、説教學設計

本課擬用兩課時教學,教學以朗讀、討論為主要形式、以感悟父子情深為核心。第一課時主要進行情景體驗、朗讀訓練、初讀感知;第二課時主要是重點文段的精讀、關鍵語句的品味、文章主題的提煉和情感價值觀的體驗。總體教學流程如下:

(一)情景導入

巧妙的導語能營造適良好的課堂氣氛,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其對學習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我採用多媒體播放龔玥的歌曲《父親》,要求學生邊聽邊結合自己的生活思考、聯想,聽完之後隨意談談自己的感想。教師簡要點評後引入課題。

這樣一開始就把學生的情緒調動起來,順利進入課文情境中,為更好地理解“父子至愛”蓄足了勢。

(二)走近作者

學生介紹有關朱自清的資料,並播放關於視頻短片,結合課文最後一段中父親信中的那句話,瞭解作者、作品和寫作背景。

(三)整體感知

1、聽課文配樂朗讀,讓學生注意文章的感情基調和朗讀技巧。並將自己認為優美、感人的句子勾畫出來。

2、學生默讀,思考:文章寫了一件什麼事?重點抓住什麼在寫?學生歸納出課文主要寫了父親為“我”送行,車站買橘一事,重點寫了父親的“背影”,從而把握住了文章脈絡。

3、再讀全文,討論:課文幾次寫了父親的“背影”?哪一次留給作者的印象最為深刻?各用一個短語概括出來,並用“我看到了一個_______的背影”的句式進行評價。

4、讓學生自由談談文章中最感動自己的地方,並闡述理由。 通過這一環節的學習,訓練學生的感知能力和聽讀能力,學習批註法,為下一環節的深入研析做好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