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大班數學説課稿四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1.92W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通常需要用到説課稿來輔助教學,認真擬定説課稿,那麼説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大班數學説課稿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大班數學説課稿四篇

大班數學説課稿 篇1

大家好,我説課的活動內容是幼兒園大班活動《排序》。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本節課作為幼兒大班的學習內容——排序。排序這部分知識已經安排學習過大小、粗細的教學內容,在這基礎上再繼續學習按顏色、形狀等規律特徵進行排序,教材要求讓幼兒通過觀察、操作進行自主發現其規律特徵。

2、教學目標分析

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學習情況和對教材要求的瞭解,我擬定了這節課的活動目標為:

(1)過操作活動,學習按顏色、形狀等規律、特徵進行繼續排序。

(2)提高幼兒的判斷、推理能力及動手能力,感受活動的快樂。

3、教學重難點分析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任務,我認為本活動的重點是讓幼兒懂得發現按顏色、形

狀等規律特徵進行排序。而教學難點是讓幼兒會畫出按顏色、形狀等規律特徵進行排序。

二、説教法和學法

大班幼兒具有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新舊知識遷移的能力,這些能力為本節

課的學習做好了充分準備。遵循新課程所倡導的基本理念,本節課採用瞭如下教法和學法:

1、情景引入法:

課堂上通過生動的談話、演小品等情境,使幼兒提高學習興趣,產生探索新知的慾望。

2、觀察法:

活動中通過安排幼兒觀察兩種範例圖,引導幼兒發現兩種簡單的排序規律,建構知識系統。

3、自主探索法:

幼兒在認識的基礎上,通過提供學習材料,讓幼兒進行動手操作,體驗和探究按顏色、形狀等規律特徵進行排序的士製作過程。

三、説教學流程

(一)、整體思路意圖

本節課教學內容是在幼兒學習按大小、精細的規律特徵排序的教學內容基礎上展開的教學。整節課教學設計努力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情境為主線、活動為梳心”的原則,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通過“小品表演”、“觀察圖形”、“動手畫圖”、“製作頭飾”等活動,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為幼兒學得輕鬆、學得愉快,幼兒的積極性、主體性得到充分的表現,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同時在課堂教學中,注重保護幼兒的意見,開發幼兒的創造力,鼓勵幼兒善於發現與眾不同的現象。

(二)、教學方案

1、以淡話的形式引入,激發幼兒的興趣。(小品表演)

2、學習發現有規律的排序。

(1)引導幼兒學習兩種簡單的排序規律。

出示範例圖:引導幼兒觀察、發現圖案的排序規律。

(2)完成的排序掛圖,與幼兒一起尋找掛圖中的排序規律。

(3)幼兒動手操作,按順序有規律進行繼續排序,教師觀察、指導。

3、製作頭飾

(1)提供材料,讓幼兒為自己設計一個頭飾,要求幼兒要按一定順序有規

律的排序。

(2)幼兒動手操作,鼓勵幼兒和別人做的不一樣。

4、活動延伸

讓幼兒用實物,按一定的順序有規律的排序。

四、教學效果預測

本節課利用小品表演形式導入,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課堂氣氛一定會十分活躍。而且我根據;幼兒的學習的現實起點,直接了出示兩種簡單的排序規律的掛圖,然後讓幼兒觀察尋找圖中的規律,順着幼兒的“學”來“導”,在“導”中讓幼兒探究,完成未排完的圖形,建立知識表象使幼兒得到啟迪,悟到方法,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自己,相信課堂能夠真正成為幼兒學習的舞台。愛玩是孩子的天性,讓幼兒在玩中感知的知識是最深刻也是最牢固的。課中我設計“製作頭飾”,讓幼兒全身心投入到玩中,在玩中探求,體驗和鞏固,一定會加深了

幼兒對排序的認識,又培養了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拓展了幼兒的思維,內化了所學的知識,還會培養了幼兒創新的能力。

大班數學説課稿 篇2

評委老師,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是大蘋果幼兒園的老師,我今天説課的題目是大班數學活動《認識整點》,選自新教材大班探索求知。

下面我將從設計思路、活動目標、活動重難點、教法與學法、活動準備、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來闡述我對本次活動的認識和理解。

一、設計思路

我們的《綱要》中指出:數學教育應結合日常生活進行。

時間是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的,我們的一日生活都要遵循時間的約束,才能有規律。在幼兒園,我們孩子們每天都要遵循各班的《一日活動安排》進行每天的活動。大班孩子馬上要進入小學了,在入學前,為孩子建立一定的時間觀念,讓幼兒瞭解時間在我們的生活中的重要性及學習認識時間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活動目標:

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我制定了知識、能力和情感的目標:

1、 學習認識整點的時間,提高幼兒的觀察力與判斷力。

2、 通過小組合作,能按要求進行自主操作,並能用數字一一對應的表示錶盤上的時間。

3、 培養幼兒認識時間的興趣,瞭解時間與我們生活的關係。

三、活動重難點

重點:通過引導幼兒觀察與判斷,讓幼兒熟練認識整點的時間。

難點:能夠按照1:00——12:00的順序,將錶盤依次排序,並用數字一一對應的表示錶盤上的時間。

四、教法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地掌握學習對象。" 《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本次活動教師充當幼兒的引導者和支持者,激勵幼兒通過多種感知通道進行活動。因此我採用的教法有:

1、 演示法:通過直觀形象的撥動鐘錶時針,讓幼兒觀察1:00——12:00的時針和分針的位置。

2、 提問法:在活動的整個過程中,我設計了一系列問題,貫穿始終,引導幼兒自主探索,求知。

3、 分組操作法:讓幼兒通過對學具的操作,鞏固認讀整點,並能用相對應的數字表示,也加強了幼兒的團隊合作意識。

4、 遊戲法:遊戲是幼兒最感興趣的學習方法了,數學活動本身就是一門比較抽象,枯燥的學科,所以,在活動的最後一環節,我引用"老狼老狼幾點了"的經典遊戲,稍加改編,通過遊戲對所學知識的複習和檢驗。

五、學法

整個活動過程中,我遵循幼兒的學習規律和年齡特點,以幼兒為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變"我要學",創造條件讓幼兒主動參與活動,充分調動孩子的求知慾,讓孩子跟隨活動進程主動探究學習。因此,本活動的學法有:

1、觀察法:觀察在教育活動中的作用是很大的,引導孩子們學會觀察才能在生活中活動中有所發現。在本節活動中,我在基本部分的第一步,引導孩子通過觀察1:00——12:00的時針和分針的位置,得出結論:當分針指向12時,時針指向數字幾即為幾點。

2、談話法:談話不僅能增強幼兒語言表達能力,還能讓老師瞭解幼兒的已有經驗和掌握情況,進而進行適時教育。在活動的開始部分,我引用談話法,瞭解幼兒的已有經驗,通過談話,讓幼兒瞭解時間與我們生活密不可分的關係,激勵幼兒認識時間的興趣。

3、操作法:幼兒通過對教具的操作,加深對所學知識的鞏固。

4、遊戲法:陶行知老先生説:"做種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幼兒在活動中用遊戲調節學習形式,更能激發幼兒的興趣!

六、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瞭解、認識時鐘的基本結構,能辨認時針、分針、秒針。

物質準備:可撥動的鐘表、幼兒操作袋(1:00——12:00的錶盤各一個,1:00——12:00的數字卡片個一張)每組一袋

場地準備:將桌椅擺放分為四組

大班數學説課稿 篇3

[説課內容]

量的守恆教育應在認識了相應的量的基礎上進行,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行動指南》中,大班數學的教學目標之一就是“有初步的長度守恆、容量守恆的觀念”,其內容要求明確指出“提供長度的、容量的各種變式材料,讓幼兒觀察、判斷並驗證其長度是否相等或容積是否相等;在户外活動時,引導他們對等長的距離進行判斷和驗證,在玩沙玩水活動中有意識地提供各種容器讓幼兒去思考容量守恆的問題。”大班量的守恆教學中,長度守恆是幼兒最先接觸的守恆問題,我今天説課的內容正是有關長度守恆的大班數學活動:小兔子回家。

[活動目標的設立及其依據]

在新《綱要》的科學領域目標中明確指出“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體驗數學的重要和有趣”、“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能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這就要求我們在生活和遊戲的真實情境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幼兒的數學感和數學意識;在不斷遇到各種新挑戰和不斷成功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自信心,感受到和體驗到其中的樂趣。基於以上認識,我確定了以下的活動目標:

1、在遊戲情境中獲得長度守恆的感性經驗,在多種變式和干擾因素下做到不受外部因素的影響而認識到量的不變性。

2、激發幼兒對數學的興趣,運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長度守恆問題。

3、樂意參加討論和交流,能大膽提出問題,發表不同意見,並學習應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活動設計構想]

新《綱要》科學領域目標的`表述使我強烈地感到:科學教育的價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靜態知識的傳遞,而是注重兒童的情感態度和兒童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與他人及環境的積極交流與和諧相處。而數學學習更是應該更多地通過真實的問題情境來產生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需要,並親自實踐,在探索中發現數學和學習數學。長度守恆的內容如何能夠引起幼兒興趣並激發幼兒動手探究問題從而獲得感性認識呢?我設計了“小兔子回家”這樣一個遊戲活動。首先應用自制多媒體課件《小兔子歷險森林魔幻城堡》來吸引幼兒注意力,讓幼兒身臨其境,活躍思維;然後帶領幼兒置身遊戲場景,應用各種感官探究解決問題;最後組織幼兒表達交流探究過程與結果,建立長度守恆的感性認識。

在這個活動構思中最重要的就是“森林魔幻城堡”的設計以及為幼兒提供動手探究的材料準備,本活動的重點、難點就溶入其中。教幼兒學習量的守恆有幾種方法:

1、可以運用各種量的多種變式,添入干擾因素,使幼兒做到不受外部因素變化的影響而認識到量的不變性。因此在遊戲中我應用了繩子長度變式、紙板長度變式、火柴棍長度變式。

2、用同等量的兩份物體作守恆判斷。如在第一關的難題中,先出現平行放置的兩根等長小棍,在幼兒比較確認它們是一樣長後再將其中一根向右或左錯開,提出問題:“現在這兩根小棍是一樣長嗎?”

3、用數量表示量的守恆。如在最後一關思考哪條路更長更短的問題時,有的幼兒就會數數兩條路各是由幾條正方形的邊組成。

4、滲透整體與部分關係的思想。如在第三關的難題中,5個小正方形紙板的長度連起來是和一個長方形紙板的長度等量的。

因此在幼兒作守恆判斷時,讓幼兒討論並強調指出這一關係,既學了量的守恆,同時滲透了集合與子集關係的思想,為幼兒理解數的組成和加減法中三個數羣之間的關係準備了感性條件。

在為幼兒準備的材料中,我提供了能用的材料和不能用的材料,主要是訓練幼兒排除干擾因素的能力;提供了測量工具如捲尺、皮尺、直尺和非測量工具如繩子、紙條、毛線、別針、火柴棍等,並提示幼兒還可應用目測、身體的某一部分如手掌、腳等,目的在於擴大幼兒的思維廣度,培養髮散性思維,鼓勵幼兒嘗試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同時也提高了幼兒的測量水平。(由於不是測量活動,一次沒有準備紀錄表)

[活動過程]

整個活動分為三個環節: 1、多媒體課件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幼兒探究慾望。 2、遊戲過程中動手動腦,在探究解決問題中學習。 3、討論交流探索過程和結果,形成長度守恆的感性認識。

第一環節:多媒體課件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幼兒探究慾望。

活動一開始,用多媒體課件創設問題情境:“淘氣的小兔子到森林裏玩,不小心迷了路,闖進了森林中的魔幻城堡(背景音樂危機四伏)。只有聰明勇敢的人才能順利闖關,走出城堡,找到回家的路。”在幼兒注意力都被吸引過來時,介紹每一道關卡的難題,引發幼兒的思考。允許幼兒小聲議論、討論,但不急於肯定或否定他們的答案。

第二環節:遊戲過程中動手動腦,在探究解決問題中學習。

教師用一句話引出第二環節:“到底誰的答案才是對的呢?要到魔幻城堡裏試一試才知道。你們想當那隻勇敢聰明的小兔子,到森林中的魔幻城堡裏來闖關嗎?”這句話激起幼兒躍躍欲試的情緒,教師帶着幼兒(都戴上小兔頭飾)進入佈置好的遊戲場地。每一道關分成四組同時進行。

第一關:先出現平行放置的兩根等長小棍,在幼兒比較確認它們是一樣長後再將其中一根向右或左錯開,提出問題:“現在這兩根小棍是一樣長嗎?”在幼兒充分議論後,引導幼兒將變式量與原形量作比較,已正是它們的量是一樣的。

第二關:在地上畫一條直線和一條長度相等的弧線,提供各種材料,讓幼兒判斷誰長誰短。提醒幼兒還可用身體的某部分作標準。

第三關:判斷5個分開的小正方形紙板長還是一個5個連在一起的小正方形紙板長。引導幼兒利用等長的一條長方形紙板作為中介。

第四關:排成一條直線的10根火柴棍和排成折線形狀的10根火柴棍誰長。

第五關:在格子圖上,到小兔家的兩條路哪條更長哪條更短。

順利闖關的幼兒回到小兔的家,拿到一面小紅旗。

第三環節:討論交流探索過程和結果,形成長度守恆的感性認識。

幼兒在探究之後,都有一種表達的潛力和傾向,每個人都有了自己的感受、體驗和發現,在頭腦中有許多刺激、動覺的經驗和一些含糊的可能性,或者有一些處於半意識狀態的東西,通過思考和適當的方式表達形成想法,通過交流梳理頭腦中的信息,明晰所發現的事物特徵和關係,以及自己探究的過程。在闖關遊戲結束後,讓幼兒討論和交流一下自己操作的過程,用了什麼辦法,結果怎樣等等,教師在需要時適當歸納總結,來使幼兒在頭腦中初步建立起長度守恆的感性認識。同時,通過對探究過程的表達和交流,幼兒會逐漸懂得學習語言的意義和重要性。解釋怎樣和為什麼、與人討論和爭辯都需要語言。由於有親身的經歷和體驗,幼兒都樂於表達和交流;通過觀點的相互碰撞,明晰和構建數學知識與經驗,形成準確的表達。

[教學效果預測]

通過動手操作及討論交流,絕大部分幼兒應該形成初步的長度守恆的感性認識,大約百分之八十的幼兒能流利應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看法。

大班數學説課稿 篇4

一、設計意圖。

數學是一門系統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有着自身的規律和特點,數學活動內容的選擇,要以幼兒的生活經驗、發展能力為基礎。本班幼兒已經已有5的分解和組成的經驗,是以點數和遊戲的方式獲得的,但只是兩個數字的分解和組成,且比較零散,而本次數學活動是在此基礎之上學習5的多種方式的分解和組成,這是在本班幼兒最近發展區之內,能夠對他們現有的經驗進行進一步的梳理和提升。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也明確提出要珍視遊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本次數學活動藉助了曬魚的操作情景,來體驗學習5的多種組成,將抽象的數概念在一個具體可操作的情境下轉化,讓幼兒充分體驗數學在生活中的有用和有趣,感知和理解數、量、及數量關係,利用生活和遊戲中的實際情景,引導幼兒理解數概念,是對《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具體貫徹實施。

二、活動目標及重難點:

《綱要》提出“教師要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數、量、形、時間和空間等現象產生興趣,建構初步的數概念,並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遊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在對本班幼兒有了一定了解之後,我們經過不斷的修訂,從認知、情感、技能三個方面確定瞭如下的活動目標:

1、學會用多種方法組成“5”。

2、能認識重量和數量間的關係:在總重量一定的情況下,單位重量越小數量越多,單位重量越大數量越少。

3、在遊戲中體驗合作以及數學活動的樂趣。

處於前運算階段的大班幼兒已經有了邏輯思維的萌芽,在認識事物方面,不僅能夠感知事物的特點,而且能夠進行初步的歸納和推理。因此,本次活動的重點:學會用多種方法組成“5”。難點:能認識重量和數量間的關係:在總重量一定的情況下,單位重量越小數量越多,單位重量越大數量越少。

三、教法和學法。

本節課於數概念教學,對幼兒園的小朋友來説比較難理解,為了幫助幼兒更好的掌握教學重點,突破難點,依據《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本次活動在教法上力求體現以下幾點:

1、根據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利用生活和遊戲中的實際情景,引導幼兒理解數概念。

2、鼓勵幼兒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已成為幼兒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教學中,讓幼兒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並與同伴交流,親身體驗知識的生成過程,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3、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由於幼兒的生活背景和知識水平不同,在參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個別進行加強輔導。

指南中指出,要理解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的,要最大限度的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那麼,在本次數學活動中,幼兒的學習方法上力求體現:

1、在具體的情境中讓幼兒親自學會解決問題,體驗探索的成功、學習的快樂。

2、在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的基礎上,開展小組合作和全班交流活動,通過互助,讓幼兒構建學習方法。

3、通過靈活、有趣的遊戲,鞏固新舊知識,提高計算技能。

四、活動過程。

1、導入:教師展示魚架,讓幼兒認識點數和斤數對應的三種魚(一斤魚、兩斤魚、三斤魚)

將點數和斤數對應起來,讓幼兒有更直觀的認識,將符號與實物小魚結合起來,這是符合本班幼兒點數的經驗的,這是提升幼兒數經驗發展的關鍵點

2、教師讓幼兒自由曬5斤魚,即把魚上的回形針夾到麻繩上。

在這個環節中,請幼兒自由曬5斤魚,給幼兒充分的自主操作體驗的機會,感受。

3、展示並讓幼兒自主表達5斤魚的不同曬法,在師幼互動中在展示板上呈現4種曬法。

通過點數的方式讓幼兒體會物體的數量不會因為排列形式、空間位置的不同而發生變化。如本次活動中,讓幼兒從小中大三類魚中自由曬五斤魚,並讓幼兒自主表達。請幼兒在自主表達5斤??的不同曬法,讓幼兒初步體會重量一定,

4、教師讓幼兒曬5斤魚,要求條數最多,並把曬法和條數記錄在展示板上。

5、教師讓幼兒曬5斤魚,要求條數最少,並把曬法和條數記錄在展示板上。

在這兩個環節中,教師對幼兒的任務提出了不同層級的要求,從自由的曬五斤魚,到具體有條數的要求,讓幼兒感知在總量一定的情況下,由於基數的不同(一斤魚、二斤魚、三斤魚),數量相應的變化,但是這種組合是有規律的,讓幼兒在這個環節中感知到這一總量一定,數量的有規律的變化。

6、幼兒以小組合作方式快速曬出10斤魚,串成魚乾項鍊送給客人老師。

最後的任務是以小組合作的方式曬10斤魚,串成魚乾項鍊。從曬五斤魚到曬十斤魚,這是對於幼兒的數概念的更高要求,在個體充分感知的基礎上,藉助於同伴合作的形式,在同伴互助交流中,對於幼兒的數經驗有進一步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