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我愛你,漢字説課稿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3.32W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可能需要進行説課稿編寫工作,説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那麼應當如何寫説課稿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我愛你,漢字説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我愛你,漢字説課稿

我愛你,漢字説課稿1

尊敬的各位老師:

大家好!

我説課資料的內容是課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五組綜合性學習的第二板塊的內容,我準備從教材簡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資源準備、教學流程及設計設計意圖、設計理念、教後記七個方面進行説課資料。

一、教材簡介

《我愛你,漢字》是小學語文課標版五年級上冊第五組綜合 性學習第二板塊的內容,編排方式完全改變了以往教材的編法,突破了以課文為主體的單元結構,改為圍繞專題,任務驅動、活動貫穿始終的編排方式。第二板塊主要是引導學生蒐集相關資料,進行社會調查等活動,加深對漢字的瞭解和熱愛,併為純潔祖國語言文字而出力。教材分別提供了較多的必讀材料,看出一些閲讀要求、活動的建議,供師生選用或參考,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能初步瞭解查找資料,運用資料的方法。並能夠策劃簡單的社會活動,充分體現了大語文觀,體現了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的思想。

二、教學目標

通過綜合性學習幫助學生了解漢字的起源,感受漢字的有趣和神奇,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通過社會用字調查,增強學生規範用字的意識,努力為純潔祖國語言文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在書法作品的欣賞中,陶冶學生的情操,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在活動中學會制定計劃,並能統籌安排落實計劃的實施。

三、教學重點

幫助學生了解漢字的起源,感受漢字的有趣和神奇,提升學生對漢字的感情,在活動中學會制定計劃。統籌安排落實計劃的實施。

四、教學難點

如何提升學生對漢字的感情,並落實計劃的實施。

五、資源準備(計算機)

六、教學流程、設計意圖

本節課是按四個步驟授課的。首先通過聽《中國娃》這首歌,導入新課。然後通過漢字 的遊戲,讓學生談感想,用遊戲形式激發學生對漢字的喜愛之情,體會漢字的活力與魅力。再通過引讀《我愛你,中國的漢字》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充分利用閲讀材料,提升學生對漢字和漢字文化的感情,最後由看《漢字的演變》課件,到分小組討論如何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過渡到制一份計劃,並提出注意事項,可防止制定計劃時盲目性和隨意性,分組可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注意事項可教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

七、設計理念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就是語文實踐。語文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遵循母語教育規律,讓學生在自己感興趣的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培養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的精神。

八、教後記

漢字,中華民族的瑰寶,這個我們天天相見的卻又似乎離我們很遙遠的事物,通過本次活動讓我們對她有所瞭解,有所感觸,也許學生對漢字的歷史與文化,還是“霧裏看花”,也許學生為現代社會中不規範使用漢字的現象而困惑,也許學生對書法藝術似懂非懂,但他們關注漢字,熱愛漢字的熱情卻被 點燃了。通過本次活動,使學生明白了學習漢字、寫好漢字的重要,明白漢字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在這次活動中,我也遇到了許多困難,如我搜集的甲骨文 、、青銅器上的籀文,我卻不認識這些符號的什麼特點,代表着什麼,雖然這又是一個新的課題,但使我感到深深地不安,自己知識貧乏,拿什麼奉獻給學生?使我明白了在綜合實踐課程中,對教師的能力要求更高了,再就是我們的學生受條件的限制,能上網蒐集資料的學生並不多,大部分小組只有靠老師的幫助,但可喜的是通過這次活動,讓我們的學生從課堂走向了社會,雖舉步為艱,但我相信付出必有收穫。

我愛你,漢字説課稿2

【主題的產生】

這又是一節作業評析課,我在黑板上了寫了一個大大的“贏”,因為這次作業很多同學把這個字寫錯了,我正在氣憤、苦惱之時,一隻小手舉起來了,是一向勤奮的張鋭同學,我示意他發言,“老師,我知道怎麼記住這個字。”我心中一喜,請他快説出來。“我爺爺常常説,少説費話(亡口)珍惜時間(月)不浪費錢財(貝)做一個平凡的人(凡)那就”贏“得了人生。我就這樣記住了”一語驚醒夢中人,這充滿生活哲理的語言,不但教會了學生做人的道理又記住了這個字的字形和字義。是呀,中國的漢字奇妙無比,每個字都有不同的風韻。你看,“太陽”這個詞,使你感觸到熱和力,而“月亮”卻又閃着清麗的光輝。“輕”字使人有飄浮感,“重”字一望而沉墜。“笑”字令人歡快,“哭”字一看就像流淚。“冷霜”好像散發出一種寒氣,“幽深”兩個字一出現,你似乎進入森林或寧靜的院落。當你落筆寫下“人”這個字,不禁肅然起敬,併為“天”和“地”的創造讚歎不已。

平常我們看書、讀報、寫信、作文都離不開漢字,它傳載着中國幾千年的文明史。在生活中,不僅是我們交際的工具,也是我們人性魅力的展示。我想,如果結合我們語文學科的特點開展一次綜合實踐活動,這對使我們的學生學好母語,瞭解漢字特點,感受漢字魅力,增強民族自豪感是大有幫助的。因此,我們就選定“我愛你,漢字”為本次活動的主題。

【活動目標】

1、通過綜合性學習,幫助學生了解漢字的起源,感受漢字的有趣和神奇,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2、通過社會用字調查,增強學生規範用字的意識,努力為純潔祖國語言文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3、在書法作品的欣賞中,陶冶學生的情操,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4、在活動中,學會制定計劃,並能統籌安排落實計劃的實施;學會撰寫調查報告。

【活動資源與方法】

蒐集閲讀資料、開展社會調查研究、上網查詢、欣賞與學習相結合。

【活動時間安排】

第一課時:制定和交流小組活動計劃。

第二、三課時:分組活動。根據制定的計劃,通過多種途徑蒐集調查、整理學習的資料。

第四、五課時:展示、交流活動成果。

【活動過程】

一、確定子課題,制定和交流小組活動計劃(一課時)

烏申斯基曾説過這樣一句話:“沒有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慾望。”尤其是小學生,他們的年齡、心理特徵都決定了他們做事往往從興趣出發。開課之初,我採用生動有趣的猜字謎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起他們對了解漢字的興趣。如:口中含玉確如玉(國),台下心實無心(怠)“二個口又是什麼字?”三個口是什麼字?四個口是什麼字?五個口是什麼字?六個口是什麼字?七個口是什麼字?八個口是什麼字?九個口是什麼字?十個口是什麼字?學生七嘴八舌,議論紛紛,學生通過猜字謎,知道漢字是有形象、有色彩、有氣味的,孩子們這時學習興趣倍增,教學氣氛活躍,從而順利進入了活動的主題。

“學貴有疑”,在學生的學習興趣盎然時,教師適時引導學生:“你還知道有關漢字的什麼知識?你還想查閲哪些方面的資料?”在學生充分質疑之後,教師針對學生的疑問進行總結概括,產生了五個子課題:漢字的發展史、漢字對歷史文化的作用、漢字之趣、漢字的書法藝術。現代人與漢字。

二、制定和交流小組活動計劃

古代孫武曾説:“用兵之道,以計為首。”其實,我們無論辦什麼事情,事先都應有個打算和安排。在活動之初,就要讓學生明白有了計劃,學習就有了明確的目標和具體的步驟,就可以協調大家的行動,增強學習和工作的主動性。在這一環節,教師要指導學生制定活動計劃工作。

如:第二小組子課題是“現代人與漢字”他們制定的活動計劃:

活動時間:4月15日

活動地點:社區內的各村

活動內容:1、調查在家的村民的識字量。

2、教社區裏不識字的老人識字。

3、蒐集錯字行動。

成果展示:村民識字量調查表,易錯字對比表

分工:組長:徐恆策;蒐集資料:李主勝、田野、李煌寶

採訪:呂棋;記錄:田夢

指導識字的教師:全體組員

在學生制定好了計劃後,我問他們:假如村裏的人不想接受調查怎麼辦?假如老人們覺得自己老眼昏花,不願跟你們學習漢字,你們將如何處理呢?這一問,把興致勃勃的學生問傻了,於是,我告訴他們,制定計劃不但要切合實際,更重要的是要設想到實際操作時的困難,並提前作好準備,學生們又互相演練起如何勸説他人了。

三、分組實踐

學生針對自己所選的子課題,分組對子課題進行研究。在這一環節,人人有機會發表意見,人人有機會動手操作,人人都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在學生合作探究實踐的過程中,是傾聽者、指導者。讓學生明確自己的分工協作,明確共同的探究目標,明確動手前先動腦,教師要傾聽孩子們活動中的收穫並及時評價,不斷調控,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1、讓學生在歷史長河中游弋──漢字發展史的探究:

幾千年以來,我國的漢字一脈相承,不斷髮展,成為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載體。第一小組的子課題是:漢字的發展史。學生為了瞭解漢字的起源和發展,體驗漢字的悠久文化。從網上搜集了甲古文、青銅器和石器上籀文等圖片,圖文並茂,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郭琳同學還把漢字按時代和字體的對應列成表格,漢字的發展史使人一目瞭然;田耀敏同學根據象形字的特點,為有的字配上了圖片,使漢字形體與意義的演變展現在大家眼前;還有的學生找來了關於漢字的起源在歷史上的傳説,例如“結繩記事説”“八卦説”“倉頡造字説”等。教師在這一環節除了指導學生如何蒐集資料和整理資料,還要分享孩子們收穫成果時的喜悦。鼓勵學生在實踐中汲取知識,在實踐中得到發展。

2、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覺醒──現代人與漢字:

我們的生活是離不開漢字的,或者説漢字融入了我們的生活。兩者是不可分離的。第二小組的研究課題是:現代人與漢字。根據制定的計劃,他們在社區裏進行了調查,調查社區人羣的識字量,教社區老人識字,大家請看,這是第二小組的小老師們在上課呢!在這次調查中,孩子們還發現許多漢字,遭受到人為的“侵害”。形近字混在一起用,有的字卻被人們讀一邊音。於是,他們又開始行動了,蒐集了在大街小巷中的廣告牌子上、各種書籍報刊上、電視屏幕上出現各種錯字。並且把常用字中易錯的字與正確的字列出了對比表。這不能不讓我們覺醒:要讓人們規範使用漢字,還漢字以“淨”。學生在生活中探究,在實踐中覺醒。達到了讓規範使用漢字的教學目標。

3、讓學生在文字世界中創造──漢字之趣:

漢字,這些美麗而富有魅力的文字生來就給使用它的人帶來了詩的靈性。看着這些單個的有色彩、有聲音、有氣味的字,每一個都藴含着深刻的含義,看着它們,不能不讓人產生遐想。幾萬個不同的字形、幾十萬、幾百萬種奇妙的組合,足以產生遣使文字的快樂,甚至能在語義以外,尋求那種文字對人類思維和感官的想象力!漢字是高強度悟性的結晶,必能訓練出人的悟性。

有趣的漢字謎語、引人入勝的語言遊戲深受孩子們的喜愛。第三小組研究的課題是:漢字之趣。學生在書海中搜集,到生活中去尋找關於漢字的有趣故事、謎語等,我還指導學生在文字世界中去創造,引導他們根據字形或字義進行創作。在這一環節,孩子們編的謎語、根據字義創作的圖畫,無不閃爍着智慧的火花和對漢字的熱愛之情。

4、讓學生在筆鋒之間感悟──漢字的書法藝術:

漢字的美不僅僅體現在它的語義上,更表現在它的形體結構上。在書法家的筆下,它們更能生髮出無窮無盡的變化,或挺拔如峯,或清亮如溪,或浩瀚如海,或凝滑如脂。它們自身就有一種智慧的力量,一個想象的天地,任你盡情飛翔與馳騁。

第四小組的子課題是“漢字之美”。他們小組成員蒐集了中外名家的書法真跡的照片。採訪了武穴市書法協會的老師們,在採訪之前,我讓學生想好要問的問題,並列了採訪提綱。他們小組的郭慧妮還參加了書法培訓班。通過採訪書法名家和欣賞書法作品,使學生在欣賞中得到提高,在筆鋒之間有所感悟,感悟漢字的靈性,感悟漢字的藝術。

四、成果交流展示

1、小小展示台──漢字歷史大揭祕:

學生提供的材料是多種多樣的。如,有一般文本的文字、圖片的,有在網上搜集到的電子文本,也有口頭介紹的……

2、小小故事會──“一字之差”的教訓。

3、小主人在行動──我為規範用字出點力:

在我們的綜合性學習計劃中,安排了一次較大規模的社會調查活動。請大家看看我們學生的展示吧。

教師提示注意的幾點。

4、展示的形式多樣:

⑴實物類:

書籍報刊、小型招牌廣告、商標……

⑵照片類:

大型招牌廣告、大型商品的商標、各種食物菜譜、各種商品信息……

⑶記錄類:

電視字幕、各種公文、信函……

⑷其他。

5、展示的內容全面:

不規範的字與規範字對比表。

簡單的調查報告。

給有關部門的建議書。

6、小小書法展──感受書法藝術美:

中華漢字不僅是文明的使者,也是一門特殊的藝術。歷來為眾多文人墨客所喜愛。無論是古代,還是現在,喜歡書法藝術的人數不勝數。在綜合性學習的活動中,我們舉辦了一次書法作品展覽。看,我們的教室被大家佈置成了書法藝術的殿堂。

【評價反思】

漢字,中華民族的瑰寶,這個我們天天相見的卻又似乎離我們很遙遠的事物,通過本次活動讓我們對她已有所瞭解,有所感觸。也許學生對漢字的歷史與文化,還是“霧裏看花”,也許學生為現代社會中不規範使用漢字的現象而困惑,也許學生對書法藝術似懂非懂。但他們關注漢字、熱愛漢字的熱情卻被點燃了。通過本次學生們明白了學習漢字的重要,明白了寫好漢字的重要,明白了漢字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

在這次活動中,我們也遇到了許多的困難。比如:我們蒐集到的甲古文、青銅器上的籀文,我們卻沒人認識這些符號的什麼特點,代表着什麼。也無人請教。雖然這又是一個新的課題,但使我感到深深的不安,自己的`知識貧乏,拿什麼奉獻給學生?使我明白了在綜合實踐課程中,對教師的能力要求更高了。再就是我的學生由於平時訓練較少,他們在與人交往時所表現出來的拘束、語言的貧乏,使調查採訪工作收效不大。農村學生受條件限制,能上網蒐集資料的學生並不多,大部分小組需要老師的幫助。但可喜的是我們的學生已經從課堂走向了社會,開始了做一個新世紀的“社會人”的征程。雖然舉步為艱,但我相信付出必有收穫。

我愛你,漢字説課稿3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好

我今天説課的題目是魯教版的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二課的第一目的內容《我愛你,中國》。

下面,我將分設計理念、教材分析、教學策略、教學程序、自我評價五個板塊逐一向大家介紹。

第一板塊——設計理念。

新課標明確提出教師要創造性的使用教材,優化教學過程。對學生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直面他們成長中的問題,滿足他們發展的需要。在設計本課時,對於教材,我依靠又不依賴,超越又不脱離。對於學生,我落實三個字。落實“主”字,突出“動”字,體現“愛”字。使學生在愉悦中學習,自己在快樂中教學。

第二板塊——教材分析

1.本節課引導學生把自己對“小家”的熱愛進一步上升為對祖國大家庭的熱愛,引導學生認識祖國的山河悠久的歷史,文化的燦爛瞭解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族人民共同締造了華夏文明,結下了密不可分的兄弟情誼。從而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情,增強學生維護民族團結的自覺性。愛國教育為教材進行了很好的昇華。

2.依據對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我確定瞭如下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認同祖國文化,繼承革命傳統,弘揚民族精神。

能力:尊重不同民族的傳統和習慣,培養與其他民族成員溝通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知識:瞭解祖國燦爛的文化,知道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形成了密不可分的血肉聯繫。

3.本課的重點是青少年肩負的責任,難點是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家。

第三板塊——教學策略

卡爾迪曾説:“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所以我在教學中遵循教法服務於學法的策略。使創設情境、感悟思考、活動探究、情境模擬教學促進學生的情境體驗、合作交流、角色體驗。在本節課中,我以四環節引領課堂,而每一環節所運用的教學策略都體現着教法服務於學法。

第四板塊——教學程序

下面我將重點説一下我的教學過程。 總體設計思路:

以歌曲導入新課——以四環節授新課引領課堂探究問題——師生歸納所學內容——教師寄語,整個過程提現了“讓學生的生活成為教育內容”的新課標的理念。

(一 )導課 播放音樂《大中國》

我們都共有一個家,名字叫中國,我們不僅要讓愛駐我家,更要讓愛駐大家。放眼祖國,我們會為祖國56個民族感到驕傲,走進民族大家庭,我們會感受到56個民族共處的温馨。然後告訴學生,這節課我們就走進我們的家,對家庭的探討。

(二)講授新課

師生共同進入第一環節欣賞祖國的可愛。——通過大屏幕播放精選的各地景色。

通過欣賞,同學們都能感受到祖國如此多嬌,如果我們在祖國大地上走走,

去欣賞親身體驗一下,你又有什麼感受呢?請同學們每組派一個代表説説你去過我國的什麼地方?有什麼感受或者説説你想去哪兒?你為什麼要去 那兒。 這一環節讓學生交流達到思想的一個碰撞。通過看説,瞭解我們祖國山河壯麗,江山如畫,為生活在我們祖國的大地上感到無比的驕傲和自豪。 通過創設情境,學生在情境中體驗,明白祖國江山多嬌。 通過看説同學們瞭解了祖國山河壯麗,但是,我們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請同學們走進歷史的輝煌,帶我們參觀祖國悠久的歷史。

這一環節,讓學生結合歷史知識,暢所欲談。小組討論並交流,可以小組分工,分為文字典籍,藝術創作,科技發明。

接下來師生互動,讓學生明白,勤勞智慧的中華兒女共同開創了祖國遼闊的疆域,創作了歷史的輝煌,我們是祖國的接班人,是祖國的未來,我們應該怎麼做?

通過學生總結,交流,突破重點。學生在心裏會認識到,我們青少年肩負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要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積極維護祖國的主權獨立和歷史完整,祖國的寸土不能丟,不能被分裂被侵佔;要熱愛祖國的歷史和文化,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為創造更加光輝的民族文化而盡心竭力。從而達到讓認同祖國的文化,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落腳點。

在前面四個環節同學們從不同角度認識了我們可愛的祖國,在我們祖國的建設中,發展中,各個民族兄弟姐妹都奉獻了自己的力量,我們一同走進下一部分——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家。由此過渡到第四環節。 第四環節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家。(想、説、悟、做----模仿嘗試)

這裏有着理性的思考,請看同學們自己動手編排的小品《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家》,劇情簡介,在歷史發展中,在外族入侵的時候,在現代化建設中各民族人們和睦相處,有好往來,譜寫了一首首民族團結之歌。學生在自己創設的情境中,感悟到社會的發展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的兄弟情誼。

通過師生合作,解決了難點問題。我們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家。

最後獨立思考,在我們身邊如果有小數民族的同學們,我們應該怎麼做? 第五環節——自覺一實際行動維護民族團結

師生交流,達到共識,我們要熱愛祖國的民族大家庭,就要維護民族團結,反對民族分裂,多做有利於民族團結的事情。在學校生活中,各民族同學之間要互相幫助,尊重各民族的風俗習慣,以實際行動自覺履行維護民族團結的光榮義務。

這一環節是設置,指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處理好與少數民族的同學關係。

(三)小結。對本節課所學內容我是通過框架做出小結。一環扣一環。讓學生明白本節課所要達到的目標。確保學生主體地位的“四讓”即(1)目標----讓學生明確。(2)新知----讓學生去發現。(3)過程----讓學生去參與。(4)問題----讓學生探究解答。

(四)教師寄語、指導生活。

我們是一個集體,一個家,要讓愛駐我家,更要讓愛住大家。我們青少年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為了祖國的繁榮昌盛,民族團結做出自己的貢獻。

好,我的教學過程就介紹完了,最後做一下自我評價。

第五板塊,自我評價

我的説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我愛你,漢字説課稿4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綜合實踐活動課《我愛你,漢字》。下面我從五個方面就本次活動設計向大家做彙報。

活動主題

根據我校綜合實踐活動《愛我,就要親近我》這一大主題,語文學科確立的主題為《做好六個千》,會認、會寫會用兩千五百常用漢字就是其中之一。五年級的同學基本達到了這一要求。但中國的漢字奇妙無比,沒各自都有不同的內涵和風韻。漢字從起源發展到今天,字體的演變、字義的拓展都有豐富的內涵。該用什麼樣的方法讓學生感受漢字的魅力,提高對漢字的審美情趣呢?結合五年級語文第五單元綜合性學習《遨遊漢字王國》,我們確定了“我愛你,漢字”這一活動主題。

活動目標

根據綜合實踐活動課要求,結合語文學科特點和五年級學生實際水平,我們確定了以下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漢字的特點和起源,感受漢字的有趣和神奇,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語言文字的興趣。

2.瞭解漢字的發展過程,學習欣賞書法藝術,培養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自豪感,樹立學好語言文字的自信心。

3.進行社會用字調查,增強學生規範使用漢字的意識。

4.學會制定活動方案和撰寫簡單的研究報告,培養學生開展活動和蒐集運用資料的能力。

活動方法

本次活動採用閲讀蒐集資料、開展社會調查訪問,學習與遊戲相結合,個體和小組活動相結合的活動方法。

活動過程

根據學生實際和活動需要,我們將整個活動過程分為三個階段:活動準備階段、活動實施階段、總結交流階段。

第一階段:活動準備階段

本階段要用兩課時,完成主題生成和活動方案設計。在主題生成指導課中,依據學生提出的問題,歸納出本次活動的子主題:漢字的起源與發展、漢字的書法藝術、有趣的漢字、現代人與漢字。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特長,選擇自己喜歡的研究內容組成實踐小組。在主題活動策劃課課中,指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制定好活動方案。

第二階段:活動實施階段

這一階段是整個活動的關鍵,預計用兩週時間完成。學生按小組針對所選的子主題,通過走訪調查、查閲書籍、請教別人、上網等多種方式來進行研究實踐,教師也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去,在學生迷茫時給予方法指導;在學生遇到挫折時及時鼓勵,幫助他們樹立起活動的信心,獲得成功的體驗。在學生蒐集了一定數量的資料後,教師及時上好信息資料整理指導課,指導學生對所蒐集的資料進行加工整理,為後面的成果展示做好準備。

第三階段:總結交流階段

這也是我重點向大家彙報的內容。本階段預計用時一週,做好成果展示並撰寫研究報告。

一、成果展示

在成果展示課上,各小組運用搜集整理的資料進行了如下展示:

第一小組探究的子主題是漢字的發展史。孩子們從網上搜集的甲古文、青銅器和石器上的籀文等圖片,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成真同學把漢字按時代和字體的對應列成表格,使人對漢字的發展史一目瞭然;程悦同學根據象形字的特點,為一些漢字配上了圖片,把漢字形體與意義的演變展現在大家眼前;馬永欣同學不僅出示了小篆字體,還用小篆書寫了自己和同學的名字;還有的學生找來了關於漢字的起源在歷史上的傳説,例如“結繩記事説”“八卦説”“倉頡造字説”“河圖洛書説”等。學生在這一活動過程中既瞭解了漢字的起源和發展,又感受到漢字的悠久歷史文化,從而產生了自豪感。

第二小組研究的子主題是現代人與漢字。根據制定的計劃,他們在社區裏進行了調查,調查社會用字情況,調查社區人羣的識字量,教社區老人識字。在這次調查中,孩子們發現許多漢字,遭受到人為的“侵害”。形近字混在一起用,有的字被人們讀一邊音。於是,他們又開始行動了,蒐集在大街小巷中的廣告牌子上、各種書籍報刊上、電視屏幕上出現的各種錯字。並且查找錯因,進行訂正,他們給自己的活動起了一個有趣的名字——啄木鳥行動。這一過程讓孩子們深刻認識到規範使用漢字的重要性,他們在生活中探究,在實踐中覺醒。

第三小組研究的子主題是“有趣的漢字”。學生在書海中搜集,到生活中去尋找關於漢字的故事、謎語、趣聯、歇後語等多種語言形式。孩子們在文字的海洋中游弋,品味中國的漢字文化,根據字形或字義進行創作,字編謎語、創作字畫,所有這些無不閃爍着智慧的火花和對漢字的熱愛之情。

第四小組的子主題是“漢字的書法藝術”。小組成員蒐集了中外名家的書法作品照片,走訪了中京書畫院副院長王磊先生、寧城美協副主席劉慧書等書畫界名人。通過採訪書法名家和欣賞書法作品,學生對漢字的欣賞水平得到提高,在筆鋒運轉中感悟到漢字的靈性和內涵美。孩子們説,漢字的美不僅僅體現在它的語義上,更表現在它的形體結構上。在書法家的筆下,它們更能生髮出無窮無盡的變化,或挺拔如峯,或清亮如溪,或浩瀚如海,或凝滑如脂。它們自身就有一種智慧的力量,一個想象的天地,任你盡情飛翔與馳騁。

課堂上同學們還展示了一些成果,有關於漢字的手抄報、自己蒐集的趣聯趣事、社會不規範用字調查表、小組書法展……所有這些雖然稚拙,卻足以看出同學的用心程度,讓我心裏感動。

二、撰寫研究報告

活動成果展示結束後,我指導學生撰寫了簡單的研究報告,在報告中孩子們不僅寫出了小組成員的活動歷程和蒐集到的資料,更寫出了自己的收穫與感受。

第一小組的同學寫道:本次綜合實踐活動讓我們瞭解了關於漢字起源的多種説法,瞭解了漢字的發展歷史,感受到祖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蒐集資料的過程中,我們知道了做好這件事情真的不容易,單靠一個人的力量根本無法完成,還是人多力量大。

第四組的同學寫道:通過欣賞書法作品,走訪書法名人,我們進一步瞭解了漢字的形體美,書法藝術的無窮魅力,其中還藴含着做人的道理。我們記住了“贏”這個字,因為那位在廣場練書法的老爺爺告訴我們:“少説費話(亡口),珍惜時間(月),不浪費錢財(貝)做一個平凡的人(凡),才能‘贏’得人生。”

三、拓展延伸

本次綜合實踐活動雖然結束了,但是中華漢字包羅萬象,其中的知識與內涵還需要在今後的學習中進行更深入的探索與研究。老師相信同學會從中獲得更多的樂趣和收益。我們學校堅持每天中午15分鐘的午寫,老師在前面示範指導,學生進行認真的書寫練習,這已形成天義二小一道獨特的風景,良好習慣,從寫字開始。我們用今天的堅持為學生幸福的人生蓄勢。

總結反思

本次活動學生對漢字有了進一步的瞭解,知道了漢字的起源與發展,明白了學習漢字的重要性,樹立了規範使用漢字的意識。也許學生對漢字的歷史與文化還是“霧裏看花”,還在為現代社會中不規範使用漢字的現象而困惑,對書法藝術還似懂非懂。但他們關注漢字、熱愛漢字的熱情卻被點燃了,我想這就是本次活動最大的成功。當然在這次活動中,我們也遇到了一些困難。比如:學生蒐集到的甲古文、青銅器上的籀文,我們卻沒人説出這些符號的讀音,代表的什麼意思,也無從請教。但作為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師,我是快樂的,因為在活動中我與學生共同成長。

我的説課完畢,懇請大家提出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