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多彩的光説課稿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2.12W

作為一名老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寫説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多彩的光説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多彩的光説課稿

一、説教材

(一)本章的地位:

本章是以光的傳播特點及其應用和白光的組成兩個主題向學生展示了一個多彩的光世界。在該章內容的安排時,根據學生的認識能力和特點,先利用簡單的光現象引發出物理問題——光是怎樣傳播的?而後,通過實驗探究,歸納、總結出光的直線傳播特點、光的反射規律和平面鏡成像特點以及光的折射規律。在學習完光的色散後,要求學生通過科學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知道凸透鏡成像規律在生活、生產和現代高科技領域中的廣泛應用。為了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感受研究物理的過程和方法,探究和實驗環節基本上貫穿本章各節。每一節的編寫也都採用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思路。根據教材的整體安排和本章具體內容,本章在科學探究方面要求學生經歷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的過程,瞭解關於制定探究計劃的意義和方法。同時,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課外活動內容和一些新科技知識,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各種活動感受科技的力量、熱愛科技、接近科技。

(二)本章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瞭解和掌握光的直線傳播特點、光的反射規律和平面鏡成像特點以及光的折射規律、光的色散、凸透鏡成像規律。

2、過程與方法:為了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感受研究物理的過程和方法,實驗探究基本上貫穿本章各節。根據教材的整體安排和本章具體內容,本章在科學探究方面要求學生經歷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的過程,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探究興趣及觀察、動手、綜合歸納、實驗分析等能力。瞭解關於制定探究計劃的意義和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本章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課外活動內容和一些新科技知識,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各種活動感受科技的力量、熱愛科技、接近科技。從而開拓學生眼界,激發學生刻苦鑽研、勇於創新、攀登科技高峯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1.重點

(1)光在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及應用。

(2)光的反射、折射現象、規律及光路圖以及應用。

(3)凸透鏡成像規律及應用。

(4)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的過程。

2.難點

(1)凸透鏡成像規律及應用。

(2)平面鏡改變光傳播方向的光路圖和結合平面鏡成像原理畫圖。

(3)虛像與實像。

(4)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的過程。

二、説教法

(1)教法依據:按照新課標的要求,教師應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老師要着眼學生的長遠發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本章教學中要努力啟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以提高其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本章要記憶的內容很多,但也應避繁就簡,引導學生進行巧記活記。千萬要注意將記憶內容進行歸納整理並精心設計好記憶的技巧。避免因記憶內容多而打消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一些高超的記憶技巧增強學生記憶的興趣,使學生在享受快樂記憶方法的同時獲得知識,掌握知識。

(2)教法選擇:我將重點採取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實驗活動與老師點撥引導、演示實驗、多媒體展示相結合的教學策略,通過活動教學法、情景教學法、實驗探究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肢體語言教學法,輕鬆重複記憶法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學會多層次、多角度的思考問題、採用先進記憶方法記憶,讓學生在活動過程和記憶過程中感受快樂,在快樂記憶中感悟知識,在感悟中實現情感的昇華。

2.説學法:

(1)學法依據:根據新課程理念,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教會學生學會學習,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通過情境、活動、實驗,體驗層層深入,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從獲得知識變為主動去學習和探究知識。

(2)學法選擇:結合本單元內容和學生實際,擬指導學生的學法是:

A、問題探索法:通過設疑,引導學生主動地去思考、討論,不斷地探索,在此過程中,培養其探究思維的能力,養成從生活事例走向物理,再從物理走向社會實際的思維習慣。

B、合作學習法。類似於奧斯本提出的“頭腦風暴法”,即通過指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或辯論、交流,使學生共同進步和提高。

C、參與學習法。即儘可能多地製造參與機會讓學生動起來、活起來,在快樂、和諧、富有成就感的教學激勵中學會合作,學會學習、學會實驗探究。

D、多媒體視頻模仿法:藉助於多媒體視頻的幫助,學習並模仿一些實驗的過程和步驟,以達到實驗方向明確,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光的折射,展示視頻)從模仿中學會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的過程,以突破本章實驗操作和設計的難點。

E、主動記憶法。儘可能多地引導學生自己歸納和總結適合自己的記憶方法,以便在快樂記憶中獲得知識,在知識的應用中鞏固和加深記憶。在巧記活記的潛移默化中學會思考。

三、説綜合設計思路:

1.説課時安排及教材調整:

(1)説課時安排和教學的調整:建議安排9課時,其中《光的傳播》1課時,《光的反射》2課時,前一課時為光的反射,後一課時為平面鏡成像及應用,《光的折射》1課時,光的色散1課時,《凸透鏡成像》和合起來共3課時,兩種透鏡及名詞、三條特殊光線為第1課時,第二課時為《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探究——學生分組》,第三課時為凸透鏡成像規律複習小結及應用——《神奇的眼睛》合一課時。凸透鏡成像規律複習及凸透鏡的其他應用——會聚作用的應用和《眼睛和視力的矯正》合為最後1課時。

(2)調整依據:把神奇的眼睛調整到學完凸透鏡成像規律後進行有助於學生及時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樣印象深刻,知識連貫性更強。把《眼睛和視力的矯正》調到最後其實是考慮的是這一節其實也是凸透鏡成像規律的一種應用,但這一節內容較《神奇的眼睛》容易得多且更接近生活實際,給學生一種結束語中有輕鬆愉快之感。

2.説新課的導入:常言道: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物理教學中精心地設計導入環節,不但能在最短時間內把學生的注意力從課間的鬆弛中吸引過來,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而且能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本單元教學中,我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設計了不同的導入方式,如講《光的傳播》時用精彩的.光現象多媒體投影儀展示作課堂的引入,使學生先進入到多彩的光世界,然後突然將畫面切換成一張空白的白屏,學生正在驚奇萬狀之時,利用電腦上所學的手影知識展示幾個典型易做手影——將手對着投影儀向學生展示。

從而引發對本節知識的思考:手影是怎樣行成的,和光的傳播情況有沒有關係?再如:學生學《光的反射》之前,利用設疑法引入教學,講台桌面上放一塊平面鏡和其他工具比如刻度尺、音叉等,講台桌底下放一隻小動物玩具,讓學生不能上講台而能選擇利用桌面的平面鏡在講台前能觀察到桌下的小熊。從而順利的導入到《光的反射》新課的學習。

3.説教學重難點的突破:

理論依據:重難點宜結合教學內容有針對性的進行突破,不同的教學內容採用不同的方法進行。

本章教學重難點的突破:我認為本章中宜採用多媒體展示的有小孔成像和光的色散。理由是:這兩個實驗實際操作起來比較困難,受周圍條件限制大,而多媒體有近似於實驗的效果,又有直接實驗不易完成的優越性。特別是小孔成像,實際生活中的事例也少,學生比較好奇,宜用多媒體展示一些的小孔成像的實例——比如夏日樹蔭下的耀眼光斑。當然光的色散還可以在多媒體展示之前先進行演示實驗,而後用多媒體展示回顧剛才的實驗過程以加深對實驗的印象,從而更強有力的概括出白光由七種色光組成。再如:光的三基色混色實驗用多媒體展示有效果直觀且簡便易行的效果。(見課件1)

本章中很多教學內容宜採用實驗探究為主,多媒體展示歸納為輔的重難點突破方法的有很多。如: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凸透鏡成像規律可以先讓學生思考:比如在講光在反射時先設疑,光在反射時有怎樣的規律?在講凸透鏡成像規律時先設疑,你所認識的凸透鏡能成幾種類型的像?然後讓學生自己經歷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的過程,思考並動手進行實驗探究。並養成記錄實驗數據並歸納得出結論的習慣。學生經歷完這些過程後利用多媒體播放一段實驗全過程的視頻,(見課件2)對比學生自己制定的計劃與設計的實驗還有哪些不足之處,存在哪些問題,如何改進。並讓學生再經歷一次剛才的實驗探究過程。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從而加深對實驗探究的理解和對知識的掌握。

一些先進flash課件的展示也是突破本章重難點的一個重要手段,比如凸透鏡成像規律的一個電腦模擬實驗flash,(見課件3已改為PPT)甚至比實驗本身更形象直觀,更能展示事物內在的規律和本質,宜在學生中推廣認識,並引導學生認識現代電腦技術對掌握和理解知識的幫助。使學生能利用身邊的電腦掌握和理解知識。

記憶方法的歸納和總結在本章中起着特別而且是特殊的作用。本章重、難點多,不用好的記憶方法,學生易產生厭學厭記的情緒。所以突破本章重難點的方法之一是由教師引導性歸納本章知識的記憶方法。我總結了一些記憶方法請評委和老師們指導。方法一:表格歸納法。例如,凸透鏡成像規律宜採用常規的表格進行歸納。如下表:(見課件4)

方法二:口訣或順口溜法。比如光的折射的名詞,三線(入射光線、折射光線、法線),二角(入射角、折射角),一點(入射點)一界面(例:水面)來歸納記憶。凸透鏡名詞用一軸(主光軸)一心(光心)一點(焦點)一距(焦距)來歸納記憶。凸透鏡成像規律補充用“一焦分虛實,二焦分大小,物像同向移,虛正位同側,實倒位異側,誰遠誰更大”來歸納記憶。特別是“虛正”用“虛像皆正立”,“實倒”用“實像皆倒立”來進一步歸納。“誰遠誰更大”用“物、像誰離透鏡遠,誰就比較大”來進一步歸納。即時解中考題:蠟燭離凸透鏡20cm,另一側離凸透鏡30cm光屏上成一清晰明亮的像,問成的是怎樣的像?(成倒立放大實像)來加深對口訣的理解和記憶。

方法三:肢體語言記憶法——比手勢等。比如在學平面鏡成正立像時,理解何為“正立”,人站在黑板前,伸左手。問“鏡中之人舉的是左手還是右手”學生回答“右手”後,得出平面鏡成正立的像為“左右對調,上下不變”。在學習凸透鏡成倒立實像理解何為“倒立”時,舉起一隻手當“物體”,另一隻手正對“物體”然後旋轉180度當作“像”,使學生認識“倒立”為左右上下均對調。學習“物像同向移”時,左右手同時向一個方向運動加以示範。(比手勢)

方法四:圖形記憶結合一定記憶技巧的方法。科學家研究表明,人類大腦對圖行的記憶能力是文字的50萬倍。藉助於圖形來記憶更能使所學知識牢靠。如:在學習凸透鏡的三條特殊光線時作圖如下(黑板上講解作圖過程並作歸納,告訴學生三條光線不用記,不是平行就是連接或延長)

4.説新課的結尾:一堂好課,結尾相當關鍵,教學中我會根據教學的不同內容,靈活的採取不同的結尾方式,比如講完《凸透鏡的名詞和三條特殊光線》的內容後,讓學生回顧平行光會聚於焦點(解釋並板圖)和焦距這兩個知識點,讓學生思考怎樣利用陽光這樣的平行光來粗測凸透鏡的焦距,教師點拔指導,這樣不僅對所授新課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使學生在學完這一節後還能馬上學以致用,學生必然會躍躍欲試,而且可以為下一節凸透鏡成像實驗打下測焦距的伏筆。收到知識性、趣味性、知識連貫性的完美統一,達到課已盡而意未窮的教學效果。

5.説板書設計:根據不同課的實際多用圖表式板書,且用多種顏色的粉筆組合板書。使學生對每節課知識一目瞭然。例:《眼睛和視力矯正》最終形成的板書如下:(板圖)

四、説教後反思

1、本章的教學我重視了學生的參與實驗設計和主動實驗,有利激發學生的創新和求學慾望。

2、在教材的處理上,對教材順序能進行大膽的調整,對課本原有內容能進行必要的更新和改進,比如介紹透鏡前簡單介紹一下幾類面鏡:平面鏡,凸面鏡(凸鏡),凹面鏡(凹鏡)甚至哈哈鏡,以避免學生把凸透鏡説成凸鏡,把凹透鏡説成凹鏡。在學習顯微鏡時用幻燈機和放大鏡這兩個應用來代替理解物鏡和目鏡,講望遠境時把物鏡當聚光元件處理的同時介紹實質是“拉近了物體”再把目鏡當放大鏡處理,簡化了教學內容,同時也注意了教學內容的穿插和聯繫。介紹完平面鏡後介紹一些學生還不易想到的生活事例,汽車夜間行車車內不開燈,自行車尾燈設計等,這樣更能符合學生的思維習慣,也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效果非常好。

3、結合初中學生需參加物理中考的現實,教師對每個實驗活動和講解的內容進行知識點提升和歸納一些記憶技巧,有利學生掌握系統的課本知識,達到了培養學生能力的同時,對知識點掌握又能牢靠,達到中考、能力提升要求兩不誤的目的。